《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着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伽利略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勇敢挑战权威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和人物品质。
(2)学会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人物,丰富知识,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了解伽利略的严谨态度和勇敢挑战权威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和人物品质。
2. 学会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人物,丰富知识,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资料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所需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入课题《两个铁球着地》。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和解释生字词。
3. 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科学道理和伽利略的精神品质。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搜集有关伽利略的资料。
(2)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升华(1)学生分享自己对伽利略精神的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敢于质疑、勇于挑战权威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细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物理学中的重力和落体运动2、掌握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的概念3、理解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4、通过课堂实验进行实际观察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二、教学重点1、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的概念2、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三、教学难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1、理解自由落体的概念2、理解“抛物线”和“自由落体”的联系3、理解为什么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下,会同时着地四、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课前导入简单介绍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例如力、速度、运动等,以及落体运动中的自由落体概念。
2、课堂讲解教师在这部分将会讲解落体运动中的公式和概念,包括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高度、时间等等。
其中,教师需要侧重向学生阐述自由落体的概念,以及“抛物线”和“自由落体”的联系。
在这个部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思考为什么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下,会同时着地。
3、课堂实验在这部分,教师将通过课堂实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讲解中所介绍的概念和公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高度的铁球在同样的高度上摔落,观测它们同时着地的情况,从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在本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所教授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PPT演示、视频解说、课堂讨论、实验观察等等。
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课堂测试、作业评分、互动问答等方法,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握了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包括教师对整堂课的评价和对以后课堂的启示。
例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多方面资料的查询,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物理学中的重力和落体运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二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第三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四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五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更多相关范文第一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故事内容。
2、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并培养学生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3、技能目标: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在网页上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⑷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伽利略在比萨斜塔所做的实验,不仅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他那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人类前进的永恒动力。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的疑问,学生不易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使学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课文中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的疑问,学生不易理解。
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也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伽利略的聪明才智。
所以,教案和课主要是根据学生这种学习需要设计的。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设计】利用网络教学,采用发布网站方式来实现。
设计制作了网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并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走进课文”──让学生阅读全文后,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点击名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课文中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两位名人的生平和成就;“提出疑问”──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难点,即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练笔交流”──给学生设置一个情境,并根据情境进行练笔和交流;“拓展延伸”──学完课后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拓展的平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精选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及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伽俐略敢于提出疑顺,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
【教学准备】1、课外读本。
2、重量不等的两个物体。
3、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伽俐略、亚里士多德生平。
【教学过程】一、读悟质疑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
(指名一生简介亚里士多德、伽俐略的生平)2、在学生自学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本课探究的任务:伽俐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话呢?他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出示探究任务:⑴ 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⑴ 伽俐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做了怎样的试验?结果怎样?二、自读课文,探究解疑1、阅读一段。
2、阅读第二段。
⑴ 课文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课文用一个什么词说明当时的人对他非常相信?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比比读读: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
⑴ 指名读第二段。
3、讲读第三段:⑴ 伽俐略却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伽俐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产生了怀疑?⑴ 伽俐略是怎样想的?谁来读读伽俐略的心里话,指名读第三段。
⑴ 指点:伽俐略想的非常好,先从正面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就会产生什么结果;然后又从这句话错的一面分析。
(突出:如果……就……;但是,如果……就……)⑴ 齐读第三段。
4、讲读第四段(4~6)⑴ 伽俐略可贵的地方还表现在哪儿?默读,找出重点词语:(反复做,都证明,总是,才,已经)⑴ 齐读第四自然段。
⑴ 指点:① 在教师里做一个轻重物体同时落地的试验。
② 请同学们听师读,想象当时伽俐略做实验的情景。
③ 请大家作准备,谁能把那天的情景描述出来?⑴ 各自准备讲述。
⑴ 同座对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
本组承接了四上教材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这一专题,通过继续学习名人、伟人、普通人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学习其优秀的品质,从而使自己健康快乐成长。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
本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这篇课文的安排,能培养学生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辩论、信奉、违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质疑;培养学生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
2.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借用板书,引出问题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多么信奉,引读第二段中的句子: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而伽利略竟敢怀疑人们心目中的神,难怪人们这样评价他,引读第五段的句子:“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2.伽利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研读“怀疑”,感受“不寻常”1.默读第3、4自然段,想想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各是什么?用线画下来。
2.交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词语,抓“胆大妄为”引入二、品读“反复”,体味“试验”之严谨1、“妄为”就是胡乱做,伽利略真是这样吗?读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来,在旁边做上批注。
(生读、找、写)2、“反复”就是重复吗?3、是啊,这样高度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地点不同、球的质量和重量不同的做了许多次,就是——师:这反复试验的结果怎样?(读)两个不同重要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从这“反复”和“许多次”,你看出了什么?伽利略做试验非常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三、想象补白,体会人们之变化1、伽利略要公开试验了。
公开试验前,人们有什么反应呢?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读)人们有的是看热闹,有的是带着好奇的心来的,有的是责备伽利略。
2、你就是责备伽利略的人,你来责备责备。
(又指名学生读这两句话)3、公开试验后,人们又是如何表现的呢?4、当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再动笔写一写。
(出示:伽利略走下斜塔,人们。
刚才还嘲笑他的人说:;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人员说:;曾劝阻伽利略公开试验的学生说:。
)5、大部分同学都写好了。
请大家交流交流。
四、聚焦文旨,品味公开试验之价值1、伽利略的公开试验,还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一读这句话。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2、这里有两句话,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出示:(1)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全都是不对的。
)第一句是“不全都是对的”,第二句是“全都是不对的。
”两句话意思也不一样。
“不全是都是对的”,是说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
“全都是不对的”就是他所有的话都是不正确的。
3、是啊,亚里士多德毕竟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许多话是对的,比如他的“寓教于乐”的观点就被证明是对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教学过程预设](一)单元导入,明确主题同学们,走过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将走入第七组学习内容,本组课文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我们来浏览一下本组内容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根据课前预习,请你简单地做个介绍。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
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会走进一个故事里?(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音字指导。
着地、更正、的确、胆大妄为3、检查生字词。
4、范读课文。
(四)导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当时社会风气从这段话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
对他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段话强调了什么?(五)细读第三自然段,了解思考过程1、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
2、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3、边演示边理解。
4、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完成这个思考过程,一层一层地表述这个意思,体验一下怎样严谨地思考问题。
(六)品读四五六段,体会求实精神1、一边读一边品味,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2、把“反复”改为“重复”,行不行?“重复”就是说这个实验原原本本地再做一次,跟上一次做的没有什么不同;“反复”是说他还是在做这个试验,但是跟上一次做的可能会不一样。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选20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会课文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多媒体、两只铁球(一大、一小)。
【教学模式】1、设境导入、说学拟标。
2、据标自学、合作交流。
3、自由议标、点拔导学。
4、拓展延伸、自主评价。
5、测标总结、引导预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努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两人。
3、尝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设境导入,说学拟标1、设境导入:同学们你长大后准备做什么?(学生自由说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学习,老师想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伽利略”故事的题目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说学:⑴ 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⑵ 对于一篇新的课文,我们第一课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拟标:(根据师生的交流,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根据自学,合作交流1、初步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合作交流。
3、自学生字词。
三、自由议标,点拨导学再读课文:1、独立划分段落,归的段意。
2、小组交流,互说划分段落的依据。
3、师生交流,教师有机点拨。
导学课文一、二两段:1、齐读第一段:⑴ 用笔画出自己读懂和有题问的地方。
⑵ 小组合作。
⑶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2、自学课文第二段:⑴ 同法自学。
学习指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引言:该教案设计主要旨在帮助教师实现有效地课堂教学并提高学生的交互与分析能力。
这里我们选取了一道物理问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作为案例,来探讨如何通过教案设计这样的案例来促进学生学习。
一、学生背景及目标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力、质量、摩擦等内容,但并未接触到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掌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物理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引入通过一个短片或故事,让学生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物理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展示两个铁球的实际情况,并问学生如果它们同时掉落,哪个先着地?为什么?三、提出问题老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题可以是:“为什么两个铁球相同的情况下同时下落,同时着地?”或者“如果两个铁球大小不一,重量也不一样,它们同时掉落,哪个先着地?”。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个环节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通过实验来展现物理规律。
教师可以设置同等高度,并让学生掉落两个不同重量,不同大小的铁球,并记录下落时间。
通过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不论它们的大小、重量,都会同时着地。
这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万有引力对质量、大小不做区分,而重力则与质量有关。
五、讨论及总结在实验后,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展示正确的物理规律。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数据及结论,并围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问题进行讨论。
这样的讨论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及提高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益处。
六、课后习题训练在课后,老师可以布置以下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物理规律:1、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从同等高度掉落,哪个铁球先着地?为什么?2、两个同重的铁,大小不同,从同等高度掉落,哪个铁球先着地?为什么?3、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评价及改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对这个教案进行评价和改进:1、申请学生未开放换位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活跃的讨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课件教学设计: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次一起认识的两个人物吗?(板书:亚里士多德,伽利略)2.我们都知道当时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可这一次他到底说了什么话使伽利略产生疑问的呢?(出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3.伽利略为什么会对这句话产生疑问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他当时的想法。
4.想像一下,当时他产生疑问时人们会怎么说他?假如在生活中你做一件事或有某个想法,旁人不但不支持你,还指责你,你会怎么办?5.可伽利略又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做试验的?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读懂了什么?(出世: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侯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1.出示课文插图,为什么他要选择在比萨斜塔上做?2.这么多人,他们纷纷议论着,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出示: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还有的()说:------------)指导朗读3.进入情境,质疑研讨。
①假如你就是当时围观者中的一个,比如说是位记者,你想问伽利略一些什么?找到你身边的伽利略自由采访。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如何求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如何求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推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两个相同的铁球、计时器、尺子。
2.实验器材:斜面、标尺、木板。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解释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或板书等方式,分别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公式v = gt,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两个相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它们会不会同时着地?3.实验设计(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每组给出两个相同的铁球和计时器。
第一组实验设计:-首先,将一组铁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并记录下其中一个铁球着地的时间。
-接着,再次将同一组铁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并记录下另一个铁球着地的时间。
-最后,比较两个铁球的着地时间,并讨论两个铁球是否同时着地。
第二组实验设计:-首先,将一组铁球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并记录下其中一个铁球着地的时间。
-接着,再次将同一组铁球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并记录下另一个铁球着地的时间。
-最后,比较两个铁球的着地时间,并讨论两个铁球是否同时着地。
4.实验观察(20分钟)每组学生依次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学生应注意观察并记录铁球着地时间的准确性。
5.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情况下,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而在不同高度自由落下的情况下,两个铁球的着地时间不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平南县教研室张展明
教学目标:
1. 通过品读感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2.抓住重点词句研读训练,初步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抓住重点词句研读训练。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自读课文4∽6自然段,看看伽利略通过推理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错误后,又做了什么?
2.学生读文划句,交流。
3.对比理解“反复”。
4.联系生活,对比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领悟表达,尝试运用
1.伽利略宣布要进行公开试验,在文中画出人们评价他这种举动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当时人们议论时的动作、表情、语气。
3.小结写作方法。
4.迁移练笔。
四、回归文本
附板书设计: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通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运动和力》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1. 动力学基本原理:牛顿第二定律;2.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自由落体运动及其特点;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现象及解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能运用其解释物体运动现象;2. 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 通过实验,观察并解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难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两个铁球,尺子,计时器,实验平台;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现象,两个物体同时从高处落下,却同时着地?2. 例题讲解:(1)讲解牛顿第二定律;(2)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请同学们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一个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可能性。
4. 实验演示:(1)教师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3)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牛顿第二定律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二定律:F=ma;2.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现象及解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一个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可能性。
2. 答案:(1)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为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所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两个铁球在相同高度自由落体,由于重力对它们的加速度相同,所以它们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二课时)授课方案教材简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主要表达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声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思疑,经过屡次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诅咒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考据了自己的思疑是对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培养小学生的解析能力,成立敢于挑战声威、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的好教材。
但是,要让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孩子理解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授课时应该着眼于让学生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他人善于思虑、敢于思疑的好质量,激发学生研究求新的欲望,弘扬科学精神。
授课过程:一、名言引入,揭穿课题1.我国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曾说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他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就是一个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的人。
2.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思疑过。
(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必然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请解析这句话,说一说你们理解这句话吗?这句话重申了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设计妄图:合理安排授课步骤,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要点,以名言引导学生从不同样的角度打开思路,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让学生带着思虑走进文本。
二、认识人物。
激发兴趣1.介绍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优异的贡献。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资料)2.亚里士多德的话,会有人思疑么?为什么?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看作不容更正的真理信奉,“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奉、崇拜。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以及观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两个铁球(大小相同)•观察表格•计时器•笔记本和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复述一下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然后,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实验准备将两个铁球放在同等高度的支架上,准备好计时器和观察表格。
3. 进行实验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担任记录员,其他组员负责实验操作。
每个小组开始前,记录员需要先听老师的指令,并在观察表格上填写好实验参数。
首先,每个小组的学生同时将两个铁球从支架上释放,并用计时器记录下每个铁球着地所用的时间。
4. 观察与记录在每个小组进行实验的同时,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观察并记录每个铁球的运动情况。
观察表格示例:实验编号铁球编号铁球质量(kg)铁球直径(cm)铁球高度(m)着地所用时间(s)1 A 0.5 52 1.521 B 0.5 52 1.522 A 0.5 53 1.762 B 0.5 53 1.763 A 1.0 7 2 2.183 B 1.0 7 2 2.185.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以下问题: - 两个铁球在不同质量、直径和高度的情况下,是否会同时着地? - 如何解释不同时刻着地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无论铁球的质量、直径和高度如何变化,两个铁球都会在几乎相同的时刻着地。
6. 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规律: - 自由落体运动中,无论物体质量的大小,都无法影响它们同时着地。
- 自由落体运动中,无论物体高度的高低,都无法影响它们同时着地。
7. 拓展问题•是否存在某些情况下两个物体无法同时着地?•如果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空气阻力和抛物线运动等,是否会改变物体同时着地的规律?8. 小结与作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 回答拓展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思路】
本文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和试验,学生较难理解,特设计CAI 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采取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目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授课方法】
1、采取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
2、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25课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主读书。
(读书的形式不限)
2、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授新课
1、同学们,如果条件许可,你们谁有勇气像伽利略那样站在比萨斜塔上为我们做一做这项试验呢?
2、同学们,光有勇气是不够的,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怎么说的吧!
⑴ 谁愿意读一读。
⑵ 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态度如何?
⑶ 当时意大利的年轻数学家伽利略也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话吗?
3、后来伽利略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看思考题,讨论。
4、当人们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人们会怎么说?
5、现在让我们去亲身体验一下,当年伽利略做公开试验时的情景吧!谁愿意当伽利略?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呢?
6、出示CAI课件,演示公开试验:
⑴ 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听到了什么?
⑶ 这时人们会怎么说?
7、从这件事中,人们明白了什么?
8、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教师小结
谁能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说说本文的叙
述顺序是什么?
五、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俐略大胆怀疑勇于实践亚里士多德先后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