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设计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与教材特点《人自然社会》主要有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5个主题的内容。
浙江沿革主题:《大禹治水》、《秦始皇游会稽》、《卧薪尝胆的故事》浙江环境主题:《天气和我们》、《台风登陆》、《梅雨时节》浙江文化主题:《毕升和活字印刷》、《贺知章的故事》、《名人鲁迅》、《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浙江工艺》、《江南丝绸》、《南宋官窑》、《浙江木雕》、《青田石雕》、《王星记纸扇》、《湖笔甲天下》浙江经济主题:《美丽的浙江》、《千年古刹》、《避暑圣地莫干山》、《诸暨五泄》、《我的家乡》、《浙江绿茶》、和谐浙江主题:《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等《人自然社会》是和浙江关系密切的一些内容进行学习,通过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对浙江、杭州的人文、历史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材的特点: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4、教师和孩子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二、班级情况分析本班有38位学生,绝大部分的学生知道浙江、杭州的一些景点,但对浙江、杭州总体的交通要道,历史变迁比较陌生。
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从小生长在杭州,对杭州有比较深刻地了解,也去过杭州的各主要景点,知道杭州的一些基本历史文化。
其余的学生是主要随来杭务工的父母在杭州就读,对杭州的认识比较浅显,有些片面。
本学期选择了杭州的一些主要的知识内容,结合录象等进行授课,让学生喜欢杭州,认识杭州。
《我与杭州》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小组交流、播放录象等形式,学生学习的氛围较好。
《人自然社会》中选择和浙江关系密切的一些内容进行学习,通过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对浙江、杭州的人文、历史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1、了解杭州的概况,知道自己所在的行政区域,知道大杭州和本地的代表性景观;知道杭州的市花、市树和常见植物。
2023年地方课程三年级教学计划
2023年地方课程三年级教学计划【2023年地方课程三年级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写、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语文(1) 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写作: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包括字词句的组织、段落的构思和篇章的结构。
(3) 口语: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听说能力。
(4) 字词句:学习掌握基本字词句的读写和造句能力。
(5) 诗词鉴赏: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2. 数学(1) 数字和数的认识:学习自然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和写法等。
(2) 加减法: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
(3) 乘法和除法:学习乘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4) 平面图形:认识和绘制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5) 时、钟和日历的认识:学习读时、写时间和学习使用日历。
3. 英语(1) 字母和音素:学习英文字母的发音和拼读规则。
(2) 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学习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
(3) 句型和语法:学习基本的句型和语法规则,构建简单的句子。
(4)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4. 科学(1)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学习保护环境、珍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2) 天气和季节:学习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植物和动物:学习认识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分类和习性。
(4) 健康和安全: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和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讲授、讨论、练习、实践和游戏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方课程三年级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三年级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1.1 教学目标地方课程是特定地区开设的教育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并培养其相关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的认知和归属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社会情感。
1.2 课程内容地方课程三年级的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2.1 故事与历史通过探究本地区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沿革,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影响。
1.2.2 地域与地理通过对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研究,让学生对本地区的地理特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1.2.3 文化与传统通过对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本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1.3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立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体验;•借助合作学习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学计划2.1 教学时间地方课程三年级的教学时间为一学期,共22周,每周2节课,每节课45分钟,总计44节课。
2.2 教学内容和进度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如下表所示:时间教学内容计划进度第1-2周本地区的历史故事完成第3-4周本地区的地理特征完成第5-6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利用完成第7-8周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完成第9-10周本地区的节日与习俗完成第11-12周人文景观及其历史渊源完成第13-14周城市和乡村发展完成第15-16周人口、移民和社区完成第17-18周交通和通讯完成第19-20周本地区的体育文化和教育完成第21-22周本地特色产业完成2.3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年级:三年级学科:地方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各地的地方特色和文化;2. 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的热爱和认同感;3.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方文化的学习兴趣;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方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北方地区1. 江北水乡:介绍江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饮食文化;2. 红河谷地区:介绍红河谷地区的地理特点、农业发展和少数民族文化;3. 黄土高坡:介绍黄土高坡地区的地理特点、黄土地貌和农田治理;4. 教学活动:制作北方地区的地图和介绍册。
第二单元:东方地区1. 东海之滨:介绍东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渔业资源和海洋文化;2. 长江之畔:介绍长江地区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3. 山东半岛:介绍山东半岛的地理特点、饮食文化和名胜古迹;4. 教学活动:观看东方地区的旅游宣传片和制作海报。
第三单元:南方地区1. 珠江三角洲: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2. 华南水乡:介绍华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水资源和农田利用;3. 云贵高原:介绍云贵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少数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4. 教学活动:进行南方地区的地理实地考察和拓展阅读。
第四单元:西部地区1. 青藏高原:介绍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和动植物资源;2. 西南腹地:介绍西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多民族文化;3. 新疆边陲:介绍新疆地区的地理特点、边疆文化和旅游资源;4. 教学活动:制作西部地区的地理模型和展示作品。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完成地方课程相关的作业和小项目;3. 学生参与地区实地考察的记录和总结;4. 学生的综合评价和班级展示成果。
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文化特点、著名景点等。
2. 培养学生对自己地方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推理、表达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和实施改进地方环境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我的地方简介a. 教学目标: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行政区划等。
b. 教学活动:观看地方的宣传视频、查阅相关资料,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所在地的特点。
2. 单元二:地方的特色风景a. 教学目标:了解和描述所在地区的著名景点、名胜古迹等。
b.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采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地方的看法和特色景点的资料。
3. 单元三:地方的人文历史a. 教学目标:了解自己地方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和名人故事。
b. 教学活动: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了解地方的历史演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4. 单元四:改变地方环境的创新a.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改进地方环境的建议。
b.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地方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视听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和听取音频资料,增加学生对地方的了解。
3.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地方景点和重要地标,感受地方的实际特色。
4. 小组合作学习法:根据任务的不同,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5. 讨论引导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扩展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条理清晰,参与积极,合作学习表现良好。
2. 作品展示:准确传达信息,展示独特见解,呈现注重创造性。
3. 课后小结:能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疑问。
五、教学资源1. 地方简介视频和资料。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3. 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如民俗、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利用展示法,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方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展示:展示地方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方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本地区特色文化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
2. 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文化的实践活动,如观看地方戏曲、学习传统手工艺等。
第二章:地方历史名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历史名人,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敬仰历史名人。
3. 提高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名人,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 利用展示法,展示历史名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历史名人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历史名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名人,让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成就。
地方课程三年级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三年级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以满足日常交流和学习需要。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基本认知,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语文:阅读、写作、语法、常识、文学欣赏等。
2.数学:整数、小数、分数、几何、数论等。
3.英语:听说、阅读、写作、单词、语法等。
4.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科学探究等。
5.社会:历史、地理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讨论、研究为主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际能力。
3.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任务驱动:以任务为主题,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究。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18周)课程章节进度语文识字、翻译、阅读第1-6周数学整数、小数、分数第7-12周英语单词、语法、阅读第13-18周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第1-9周社会历史、地理第10-18周2. 第二学期(18周)课程章节进度语文写作、语法、文学欣赏第1-6周数学几何、数论第7-12周英语听说、阅读、写作第13-18周科学地球科学、科学探究第1-9周社会历史、地理第10-18周五、教学评估1.考试测验:定期进行的考试测验,包括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
2.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包括听讲质量、参与互动、思考能力等方面。
3.作业完成: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
六、教学资源1.语文:语文课本、语文辅导书、课外读物、电子课件等。
2.数学:数学教材、数学试题、数学辅导书、电子课件等。
3.英语:英语教材、英语试题、英语辅导书、电子课件等。
4.科学:科学教材、学生实验手册、科学辅导书、电子课件等。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2.认识本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对本地方的热爱和归属感。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1)了解本地方的地理位置和相邻省市。
(2)认识本地方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水系和气候特点。
(3)观察本地方的自然景观,如山、河、湖等。
2.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1)了解本地方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
(2)认识本地方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
(3)了解本地方的特色食物、民俗和传统节日。
3.实地考察和调查(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本地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4.学生研究报告(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本地方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2)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和解说:通过讲述和解说的方式介绍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基本知识。
2.观察和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本地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主题研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
4.口头展示: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让其他同学了解学习内容和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对学生实地考察和调查的观察记录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准确性。
2.研究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研究报告撰写质量和内容丰富度。
3.口头展示评价:评价学生在口头展示中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4.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
五、教学资源1.地图、图表和图片:通过地图、图表和图片展示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实地考察工具:如相机、录音笔等,用于学生实地考察和记录。
3.调查问卷和访谈:用于学生进行社区调查和采访,了解社区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六、教学安排第一周:介绍本地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次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2.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3.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
4.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地域认同感。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讲授、练习、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引导学生了解课堂内容,解释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练习: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自己地理识别能力。
3.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场景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3.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1.讲解中国的地理形态和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介绍中国各自然地形特征。
3.配合地图作业,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面积以及河流、湖泊分布情况。
3.2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1.简介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和分布情况。
2.介绍各地的主要矿产和资源分布情况。
3.配合240分钟时间以内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
3.3 中国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1.介绍中国不同地域的特征风情和历史文化。
2.学习各地区的名胜古迹及其地理位置。
3.探究不同省、市的地方文化特征。
4. 教学安排1.第一次课: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2.第二次课:自然资源分布情况3.第三次课: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每堂课的具体时间分配如下:•讲授 (20分钟)•课堂练习 (15分钟)•探究练习(20分钟)•互动场景模拟部分 (15分钟)5. 教学评估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课堂随机问答:教师可在课程中随机提问学生,检测试学的掌握情况。
2.课堂练习:每堂课都设置一些课堂练习,检测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回答能力。
3.作业评价:每堂课后布置地理作业,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和理解等。
6. 结语本次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的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孩子了解中国地理、资源分布和文化,增强孩子的国家认同感和地域认同感。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概况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家乡的历史沿革2. 家乡的文化传统3. 家乡的名人故事第三章:家乡的民俗风情1. 传统节日习俗2. 特色饮食文化3. 民间艺术与手工艺第四章:家乡的自然景观与资源1. 主要的自然景观2. 旅游资源与旅游特色3.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第五章:家乡的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的表现2. 环保意识的培养3. 环保行动的参与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享家乡的名人故事、民间艺术等特色内容。
3.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景观、旅游景点等。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家乡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美食、民间艺术的兴趣与参与度。
3. 学生对家乡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及实际行动的参与。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自然景观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旅游景点、自然景观等。
4. 环保活动:参与家乡的环保行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六、家乡的经济与科技发展1. 家乡的主要经济产业2.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3. 家乡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七、家乡的教育资源与发展1. 家乡的教育历史与现状2. 特色教育资源与设施3.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八、家乡的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 健康生活方式与保健知识3. 社会保障制度与服务九、家乡的社会管理与公共安全1. 社会管理体制与政策2. 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理3. 公民权益保护与法律援助十、家乡的未来规划与青少年发展1. 家乡的未来发展规划2. 青少年成长环境与教育资源3. 青少年参与家乡建设与发展六、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与其他地区的经济科技发展差异。
2024年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地方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重要一环,其开发与利用在全球化、信息化及知识经济背景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针对我校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特在三年级阶段融入安全、环境保护及探索活动等教育元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生现状分析三年级学生总数为____名,整体展现出较高的素质水平,对周遭世界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
他们性格活泼,但自我约束能力尚显不足。
因此,教师应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主题,旨在触动学生情感,激发其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安全教育鉴于全国安全事故频发,导致学生生命损失惨重的严峻现实,安全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遵循“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将重点教授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旨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感,确保学生安全无虞。
2. 民族精神教育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及领略民族文化,本课程倡导探究、合作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学生将在阅读、诵读、古文翻译及诗歌欣赏等活动中,深刻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持续感悟与传承。
3. 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具体事例与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程旨在通过安全、环境保护及探索活动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自身与周边事物的紧密联系,培养其关注社会、关爱自然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措施1. 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精心准备教案。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组织并主持活动,以发挥其自主性与创造力。
3. 注重实践观察在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
4. 采用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活动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5. 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创造潜能,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将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方课程三年级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三年级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交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各语言技能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品德与法治、艺术与体育等。
1. 语文(1)阅读与理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等;(3)听说: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数学(1)数的认识与计算:培养学生对数的认识和计算能力,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2)几何与图形: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和图形的认知和分析能力;(3)应用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3. 英语(1)听力:培养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和交流能力;(2)口语:培养学生口头交流和表达能力;(3)阅读: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培养学生英语书写和表达能力。
4. 科学(1)科学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2)科学知识与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5. 社会(1)环境与社会认知: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认知和关注能力;(2)社会规范与道德:培养学生守法、守纪、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和能力;(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6. 品德与法治(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他人、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
7. 艺术与体育(1)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活动等。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地方文化概览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地方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如风俗习惯、传统艺术等。
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各地的文化特色,引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方文化的定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方文化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章:地方历史知多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的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使学生认识到地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2 教学内容地方历史的定义与特点。
地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地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地方历史的重要事件或人物,引发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方历史的定义、特点和重要事件。
案例分析:分析地方历史事件或人物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地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三章:地方特色美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美食的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兴趣和热爱。
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尝地方特色美食。
3.2 教学内容地方特色美食的定义与特点。
各地的地方特色美食介绍。
地方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用技巧。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各地的地方特色美食,引发学生对地方特色美食的兴趣。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方特色美食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地方特色美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食用技巧。
第四章:地方传统艺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传统艺术的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使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地方传统艺术作品。
4.2 教学内容地方传统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各地的地方传统艺术介绍,如民间绘画、剪纸等。
小学2023-2024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5篇)
小学2023-2024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学年地方课程教学实施,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课程理念,根据上级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以____为指导,____当和国家教育教学方针,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环境、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我们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
充分利用地方、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环保意识和____,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安全教育方面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环境教育方面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
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优秀3篇)
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优秀3篇)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篇一一、开设目的: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状况,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限体裁、表现形式。
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探讨交流;甚至能够是具体状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须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引导学生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透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透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4、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懂得珍爱生命,重视安全,【】拒绝吸引,远离危险,防范伤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工艺,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
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贴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6、结合本地实际,对学生进行安全交通、饮食安全、用电安全、等安全知识教育。
教学进度:一周防盗有妙招第二周名人长廊第三周留意煤气中毒第四周名人长廊第五周对家庭暴力说不第六周名人长廊第七周远离校园突发安全事故第八周三孔第九周健康上网快乐多第十周长江第十一周酷热天气的防护第十二周谜语第十三周地震时如何逃生第十四周谚语第十五周防止异物进器官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篇二一、开设目的: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地方有更多的了解,增强地方归属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地方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方的基本介绍:学生了解家乡的名称、所在地、特色等基本信息。
2. 地方的地理特点:学生学习家乡的地理特点,如地势、气候、地貌等。
3. 地方的历史文化: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传统文化等。
4. 地方的名胜古迹:学生学习家乡的著名景点、名胜古迹等,发现家乡的美丽之处。
5. 地方的民俗风情: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特色美食等,领略家乡的魅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简单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地方产生好奇心和期待感。
第二步: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实物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信息、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
第三步:学生活动(30分钟)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家乡的名胜古迹或传统节日进行介绍,学生可以自行收集资料、制作展板、PPT等形式展示。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家乡特色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和感受。
第四步: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文化的保护。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回家调查家乡的一个特色、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等,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扩展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家乡的名胜古迹进行参观和考察,亲身体验家乡之美。
2. 邀请讲座:安排当地的历史文化专家或名人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绘画比赛: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展现自己对家乡的理解和感受。
4. 周边旅游活动:安排学生到周边地区进行旅游,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方意识。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参与讨论、展示作业等;2.评价学生的小组展示是否清晰、详细、有条理;3.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是否准确、有创意等;4.考试或测试学生对地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选择、填空题等。
三下地方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乡土情怀和创新能力。
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对家乡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
但在地方课程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对地方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掌握相关历史、地理、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等。
2.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山水风光、动植物资源等。
3. 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介绍家乡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
五、教学措施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走进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3. 举办主题班会,分享家乡故事。
鼓励学生讲述家乡的趣事、好人好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家乡报告。
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家乡的实地调查,撰写家乡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举办地方课程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成果。
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完成度等。
三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材《我们的家乡》第二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中的第三节“家乡的河流”。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家乡河流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河流特点以及河流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河流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河流特点,提高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识。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家乡河流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河流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图、河流模型学具:笔记本、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乡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河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家乡河流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河流特点。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家乡河流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家乡的河流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河流附近的村庄,调查河流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制作成PPT进行展示。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板书设计:家乡的河流地理位置:流经地区:河流特点: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作业设计:1. 根据教材,绘制家乡河流的地理位置图。
2. 写一篇关于家乡河流的小作文,描述河流的特点和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家乡河流的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河流特点,提高了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家乡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资源的意识。
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或乡村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文化。
2. 完成地图绘制、查找、比较等简单的地理学习任务。
3. 培养孩子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和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4. 学习基本的地理工具和方法,如地图的绘制和使用、海拔的测量等。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本地区(1)地理位置:本地区位于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国境线、省界、河流、湖泊、山脉的位置及特点。
(2)自然特征:本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动植物等自然特征。
(3)人文特征: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建筑、名胜、民间艺术等人文特征。
2. 学习地图(1)地图的种类:平面图、立体图、分层图、比例尺等。
(2)地图的绘制:通过班级和校园的实际测量和绘制,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比例尺制作简单的地图。
(3)地图的使用:在学习本地区的位置、周边地区、城市交通、道路规划等方面,让孩子们熟悉地图的使用。
3. 环保教育(1)认识环境:通过实地考察、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各种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危害。
(2)环保行动:教育孩子们从小事做起,通过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参加义务劳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活动。
(3)环保知识:针对当地的环保问题,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资料、讲座等途径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本地区的图片、地图、实物等,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2. 实地考察:利用周末、课外时间组织孩子们到本地区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等地实地考察,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3. 互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三人配对等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疑惑和认识。
4. 教材解读:课堂讲解与练习相结合,使孩子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讨论,感知本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
2024年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在三年级进行安全、环境保护、探索活动等方面的教育。
一、学生现状分析三年级共有____个学生。
他们整体素质较高,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
他们活泼好动,但约束力较差。
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主题,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安全教育方面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2、民族精神教育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
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3、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例及图片的感知,明白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需要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安全、环境保护、探索活动等方面地学习,能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事物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这是很重要的。
四、教学措施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增长才干。
3、注重学生实践观察为主,认识事物,认识现象,发现掌握运用规律。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活动方法。
5、启发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
6、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地结合。
五、教学内容安排安全教育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等环境保护教育污染系列、怎样保护环境等探索活动环境与生活、我们的家乡等2024年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二)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2.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45名学生。
他们整体素质较高,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
他们活泼好动,但约束力较差。
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动主题。
二、教材分析
(一)传统文化方面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
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安全教育方面
1.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重中之重的教育,要把交通安全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须每周进行集中教育,以及做好放学路对的管理。
2.防溺水教育,要进行防溺水的教育,开展以溺水后自救,
溺水者的救护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3.防触电的教育,对同学们进行电的基本知识讲座,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以及对触电后急救常用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4.防食物中毒的教育,邀请医生来校进行饮食卫生和防止食物中毒的教育,以杜绝同学们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
5.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的教育;重视同学们身体健康教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育活动应重视安全保护措施,积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操,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6.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的安全教育;检查班里的防电设施,落实专人负责,班里应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的防范措施教育。
(三)环境保护教育
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传统文化教育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通过感知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领略民族文化,探究、
合作、实践是领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
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二)安全教育方面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
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环境保护教育
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例及图片的感知,明白我们每天生活的环境
需要保护。
(四)、渗透法律教育,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环境保护法》等。
四、教学重点
(一)感悟继承传统文化,养成良好品德。
(二)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
到锻炼。
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三)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
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
的意识增强。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能时时刻
刻注意安全,留心身边的安全隐患,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五、教学措施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增长才干。
注重
学生实践观察为主,认识事物,认识现象,发现掌握运用规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活动方法。
启发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
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地结合。
(二)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
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表附后)
任课教师:吕阳荣
2014-3-5
周次课时计划内容
12树是谁的家
22池塘是谁的家
32避免校外游戏中的意外事故
1黄河胜景
4
1一件衣服穿多久
1安安全全去游玩
5
1我们身边的的浪费现象
62歇后语
1我们的求助电话
7
1黄河颂歌
1铅笔的对话
8
1泰山美景
92泰山日出
1保护野生动物
10
1泰山典故
1小心火灾
11
1餐桌上的剩菜
1水龙头别流泪
12
1大自然发脾气怎么办
132一度电的用途
142才华横溢的孔融
152爱惜人才的孔融
162小树的哭声
172复习
182检测
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