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动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 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 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 长的限制因素。 (3)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 增长。 2.实验方法与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 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样方法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 [例3]金榜P144T2、3、5 4、年龄组成的种类和特点
[例4]种群年龄组成图示解读 1.模式图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表示老年个体)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了70年代初期人 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 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A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 该种群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C 所示类型。
2.柱形图 下图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 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A )
B C D 表示幼年个体, 表示成年个体, 表示老年个体 3.坐标曲线 下图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 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B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B ①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 点,CD段表示鼠群数 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 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 B 草场退化 。 ________ 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_______

种群的特征及其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及其种群数量的变化
①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 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环 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 量达到K时,种群将不 再增长,瞬时增长率为0 ②环境条件对种群增长 的阻滞作用,随着种群 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地按 比例增加
模 型 假 设
名师大讲堂·2013 高考总复习《生物》
图像
模型
K值 增长率 实例
无K值 不变 野兔、环颈雉在引种地
(2)根源: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空间、人类影响等 多种生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名师大讲堂·2013 高考总复习《生物》
7.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在实际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 K/2 值左右,即当种群数量大于 K/2 值时,可以捕猎或捕捞,使剩余量维持 K/2 值左右, 这样既可保证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最 多,又不影响资源再生。 (2)在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方面,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从 而提高野生生物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有 效措施。 (3)害虫、害畜的防治方面,降低其环境容纳量,是防治的 根本。 (4)为害虫、害畜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名师大讲堂·2013 高考总复习《生物》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的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名师大讲堂·2013 高考总复习《生物》
性别比例
个体数目的比例
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群密度
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 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个体 迁出率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 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浓度的磷元素下的生长速率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知能定位】本题以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影响为话题,以曲线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通过审图,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准确预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解析】D 由甲图可知,微藻A对较低浓度的磷元素环境比微藻B强;由图B知,微藻A在磷元素浓度较高时的生长速率较快。

【易错点击】审题、审图不细致,未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

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知能定位】本题通过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S”型和“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及其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准确把握种间关系、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C 由图可知:a种群的数量达到K时,b的数量为0,与捕食关系相悖;若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后期a种群的竞争加强是导致b种群灭亡的原因;a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增长而导致的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不是“J”型增长。

【易错点击】不能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其对能力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3.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知能定位】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意义。

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学案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学校 高20 级 班 学生: 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_________,是种群________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适用于 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方法有 和 两种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想一想 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________________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例。

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①增长型:种群中________个体很多,________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________。

②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________,种群正处于________时期。

③衰退型:________个体较少,而____________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________。

想一想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1)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________形式对事物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____________。

(2)意义: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种群数量增长的“J ”型曲线(1)条件:_____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__________等。

(2)数学公式:________________。

(3)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呈“J ”型。

3.种群数量增长的“S ”型曲线(1)条件:自然界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2)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的增长曲线。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特征是指一个生物种群在数量、分布、结构和组成等方面的特点。

种群数量变化则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大小的变化情况。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理解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繁殖行为和生态位等有着重要意义。

种群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指标来衡量,其中包括种群密度、分布范围、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健康状况等。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物种个体的数量,常用来反映一个地区或生态环境中的种群数量。

分布范围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范围,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研究。

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段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分布情况,对于研究种群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和存活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性别比例是指雄性和雌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对于研究繁殖行为和遗传变异等具有重要作用。

遗传多样性是指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程度,对于评估种群状况、自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健康状况是指种群在生长、繁殖和生存等方面的状况,常用于评估生物种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特征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波动,这种波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栖息地和食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有所不同。

生物因素包括物种的生长速率、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等,这些生物因素对于种群数量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为因素是人类活动对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包括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污染和入侵物种等。

人类活动对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对于保护和管理物种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数量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监测。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样带法、标记再捕法、人工饲养和生物群落调查等。

样带法是指在一定面积或线条上进行物种排查和统计,用来估算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标记再捕法是指对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再次捕获和统计,用来估算种群的总体数量和增长率。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2011高考导 航
高考点击
1.种群的特征(Ⅱ)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Ⅱ) 4.群落的演替(Ⅱ)
2011高考导 航
考纲解读 1.掌握种群特征,并理解 各种群特征的关系。 2.掌握种群数量增长“J” 型、“S”型曲线变化特点。 3.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及形成原因。 4.掌握初生演替、次生 演替的过程。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 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 境的变化而改变
核心要点突 破
解析:选A。对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个 体数较少的b点以前进行,故C错。环境的 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故D错。种 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数量的一半时, 增长速率最快,但是种群所需要的资源(食 物、空间等)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 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的增长而增加,种群增 长速率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故B 错。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基本稳定, 此时增长率为0。
基础知识梳 理
(3)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的因素。 (4)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目的比例。
基础知识梳 理
②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 ③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比例。
实验专题探 究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 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 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 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 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 法——显微计数。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课堂练习: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 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a=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 记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 捕鼠笼,这次工捕获b=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 c=10只,请回答下问:(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数大 约有 只 A. 30只 B. 32只 C.64只 D.96只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与实际相符,理论 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B.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C.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D.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3)种群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 a、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呈 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连续增长, J”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 型曲线; 现“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的 增长率逐渐下降,呈现“S”型曲线 型曲线。 增长率逐渐下降,呈现“S”型曲线。 自然种群的增长一般遵循“S”型曲线的变化规 自然种群的增长一般遵循“S”型曲线的变化规 而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 律。而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 内出现“J”型增长 型增长。 内出现“J”型增长。 b、“S”型曲线和“J” 、 型曲线和“ 型曲线和 型曲线图中阴影部分表 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 的阻力和在种内斗争被 淘汰的个体。 淘汰的个体。
总结: 总结:指数增长模式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 长大致符合“ 型曲线 型曲线。 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
(2)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 a . 条件 :空间有限,食物有限,有捕食者存在等 空间有限,食物有限, 非理想条件。 非理想条件。 b . 增长曲线(S型) 增长曲线(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种群的特征 课件

特征
种群具有地域性,即 种群内的个体分布在 不同地域或生境中。
种群具有遗传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之间 存在遗传差异。
种群具有数量特征, 即种群内的个体数量 是动态变化的。
种群的数量特征
02
数量规模
数量规模的定义
数量规模的动态变化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反映种群的大小 。
种群数量增长呈指数型、逻辑型等动 态变化,受环境容纳量限制。
数量规模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空间容量、种间竞争、种 内调节等。
密度
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密度的定义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个体 数量,反映种群分布的疏 密程度。
密度的影响因素
环境资源分布、空间异质 性、种间关系等。
密度的生态学意义
影响种内竞争、种间关系 、群落结构等。
出生率与死亡率
出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S型增长
总结词
描述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情况。
详细描述
S型增长是指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受到资源限制的增长模式。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资源逐渐减少,导致种群增长 速度逐渐降低。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增长速度变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S型增长曲线通常用 于描述大多数生物种群的增长模式。
死亡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 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
种群的遗传特征
03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中某一特定 基因的频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为:基因频 率 = (该基因的数量 / 群体中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 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 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 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 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 一定范围内。 一定范围内。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 环境遭受破坏, 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 值会上升。 值会上升。
(2)曲线图
增长型
衰退型
(3)统计图
稳定型 增长型 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 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 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 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
(4)柱形图 ①图解
②析图 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种群增长的“ 型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呈现“J”型数量增长的两种情形: 、呈现“ 型数量增长的两种情形 型数量增长的两种情形:
实验室条件下 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
2、产生条件(模型假设): 产生条件(模型假设) 理 想 状 态 —— 食 物 和 空 间 充 裕 ,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连续增长;无最大值; 连续增长;无最大值;增长率不变 曲线特点: 3、曲线特点: 4、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 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
“J”型 不变 型
逐渐增大
“S”型 下降 型
先增后减
1、怎样做才是保护濒危动物如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怎样做才是保护濒危动物如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的数量特征
每单位面积(或空间)的个体数量(密度)是可 变动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 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 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3、种群的遗传特征
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 因亦处于变动之中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①同__种___生物的全部
个体。要点1: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
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要点2:
1)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2)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 3)种群是物种的进化单位。 4)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3)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考点 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原则 ①随机取样。 ②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
3.种群的数量特征
数量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总数
种群密度
增长型
衰退型
变化趋势
考点 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1.各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
(1)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 种群的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从年龄组成上看,幼年个体较多时,预示着将来种群密 度要增大;而老年个体较多时,种群密度将会减小。
[解题思路]第一步 分析概念图中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而出生率直接与种群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有关,死亡率与种 群的年龄组成有直接关系,因此,图中①代表死亡率,②代表 出生率,③代表性别比例,④代表年龄组成。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
一、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B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同种生物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的 全部个体 ___________的总和。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数量
理想状态:
食 物 充足 , 空 间 ____ 足够大 ______,气候____, 适宜 没有____等天敌
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时间
有限 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_____的, 种内斗争不断_____,捕食者数量不断_____。 加剧 增加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环境容纳量
不受破坏 在环境条件________的情 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 最大 持的种群_____数量。
A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 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
7.“食人鱼”是一种肉食鱼,一旦进入自然生态 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进 入湖泊生态系统,以下哪种曲线能准确表达其种 群数量变化的特点 A

B
C
D
8.下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 的细胞数量” “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 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他们依次 C ( )
• A.乙、甲、丁 C.丙、甲、乙
B.甲、丙、乙 D.丁、乙、丙
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小球藻通过分裂繁殖,其细胞数量增加很快,表现为“J”型 曲线(丙);鸡每天产一枚蛋,随着时间的增加,产蛋量增多,表现为甲曲线; 竹子生长有一个高峰期,达到一定高度后,生长变慢,符合乙曲线图。因此答案 为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数原则:若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只计 数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 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 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调查 植物或活动范围 对象 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 程序
选取 样方
计数 取 平均值
捕获并标记(数 量为N1)
重捕、计数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 ① 随机 取样 注意 ②样方大小 适中 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 的概率 相同
事项 ③样方数量 不宜太少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 ④宜选用 双子叶 植物 模 迁入和迁出 ,没 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模式图
(2)统计图
(3)曲线图
(4)柱形图
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曲线模型
形成条件 增长率
理想条件 不变
有限条件 现增加后减小
有无 K 值 无K值,持续增加
有K值,可在K值
附近上下波动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 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 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身对照 4、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5、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 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稀释后再计数 6、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 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注意: 培养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
每天同一时间从不同的试管中取样计数
实验结束后,用清水浸泡和冲洗血球计数板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①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 (1)“J”型曲线 t ②数学公式: Nt=N0λ ③特点:增长率保持不变
资源和空间 是有限的 ①产生原因:自然界的 ②特点:种群增长速率 先增加后减小 ,在环境条件不受 (2)“S”型曲线③K值:又称 环境容纳量 破坏的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
( × )
( ×) 3.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 量的变化 ( √ ) 4.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 ) 5.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 × ) 6.1 000个人的村庄一年出生10个小孩,则出生率为10/ (1 000+10)×100%=0.9% ( × )
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 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 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 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 了环境容纳量
[判一判]
(1)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 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 ( √ ) (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 波动和下降等 ( √ ) (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 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 )
2. 比较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比较 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2.实验流程
液体
无菌
均匀

数板 一个小方格
7
曲线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 培养液 ,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 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 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 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3、本实验需 要设置对照? 不需要, 本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
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 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 A 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
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 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 mm×2 mm) 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 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那么10mL培养 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B ) A.5.2×104 C.5.2×103 B.3.25×105 D.3.25×104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 变化”实验中,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C A.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
B.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
C.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 玻片 D.将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3.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大方格
中方格
小方格
血 球 计 数 板 的 结 构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 成分、 空间、pH、温度等 因素的影响。 (2)在 理想的无限 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 线;在 有限的 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第6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回扣基础· 构建网络
一、种群的特征 种群各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出率
迁入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判一判] 1.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 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 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 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 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 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