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实体论
• "实体"与"存在"一词出于同一字根,是"存在着的东西"的意思。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了 解 一个事物,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然后才能了解它"怎样","怎样"(如有"几个", 大小如何,颜色如何等等)是依附于"什么"才能得到了解的。所以实体应当是"第一存在"。 他先从外延上列举了各种实体,如各种物质元素(水火土气等),以及它们所构成的个别 事物,包括运动物体(地上的动物和天上的星体)和物体的各个部分;然后,他从内涵上 提出,实体就是一个东西中使它成为这个东西的最内在、最本质的原因,。它有两层 意思:1)"凡属于最底层而无由再以别一事物来为之说明的";2)"那些既然成为一个'这 个',也就可以分离而独立的" 。 就是说,某一个别的人,如"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实体,因为他不能用作述说任何其他 主词的宾词。我们可以说苏格拉底是白的、胖的但不能说任何别的东西是苏格拉底(除 非说"苏格拉底是苏格拉底"、"这(或这个人)是苏格拉底",但这不是述说,而是指认、 命名,他是最底层的。其次,他也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因为他自身就是主体,无 需依赖任何别的主体而存在。因此这一定义总的来说是两条, 即底层性和独立性,两 者缺一不可。某些个别的性质(如这里这种白色)虽然也不能述说一个主体), 但它不能 独立存在,只能存在于一个物体里面,所以不是实体,只有在"第 二性的意义之下"才 被称为实体。例如,个别的人包括在"人"这个属中,"人"又包括在"动物"这个种里,人 和动物都可以用来述说个别的人(如"苏格拉底是 人、是动物"),因此它们不是"第一性 的"实体;但是人和动物并不依赖任何其他主体而存在,只依赖它们自身中的第一实体 而存在,因而也有其个别性,所以它们"都被称为第二实体" 。
简析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简析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亚里士多德学术简介公元前384 年, 亚里士多德这位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基拉城, 由于他在物理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等领域皆有建树, 所以后人尊称他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在一生中留下许许多多的著作。
他的逻辑学著作《工具篇》, 其中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正位篇》《便缪篇》六篇文章, 形而上学著作《形而上学》, 自然哲学方面的著作比较多, 例如《物理学》《论生灭》《论天》《论灵魂》《动物史》《自然小著作》等等, 伦理学著作则有《大伦理学》《政治学》《尤苔谟伦理学》《尼各马科伦理学》等等, 美学著作则主要有《诗学》和《修辞学》, 正因为他著作繁多, 思想丰富, 所以他对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尤为深远。
马克思称他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恩格斯称他为古代的黑格尔, 而柏拉图作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启蒙老师, 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这句名言明确地表明了亚里士多德虽然敬仰柏拉图, 但是与他老师柏拉图却有着不同的哲学立场, 柏拉图一生追求最高的理念, 认为理念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人类感官所经验到的事物不过是分有了与它们相对应的理念,都是不真实的存在,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他轻视感觉经验, 不注重研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于是在柏拉图去世之后, 离开了雅典学园, 力图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 并且于亚索斯建立了新的哲学学园。
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其物理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希腊文原意就是在物理学之后, 要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首先要理解他的物理学, 他的物理学即自然哲学, 它研究的是在自然中运动的事物的本原和原因, 而他将自然中的事物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依靠自己本性存在运动的事物, 另一类是依靠外在的力量存在和变化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导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形而上学》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作为《形而上学》的导论,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他对形而上学的理解。
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主张形而上学是哲学的终极目的,是对存在最高层次的研究。
他认为,形而上学应当是对实体的本质和属性的研究,是对存在的根本原理的探索。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实体、本质、因果关系、形式与物质等方面的思考,这些思想构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
二、《形而上学》导论的内容《形而上学》导论是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概括性介绍,全书共分为14章,主要内容包括对存在的总体考察、实体的分类、形式与物质的关系、原因和目的的思考等。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试图系统地阐述他的形而上学思想,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三、存在的总体考察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导论中首先对存在进行了总体的考察。
他认为,存在是指实体的存在,实体是具有自足性和内在原则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将存在分为四类:物质、形式、运动和静止。
他指出,这四种存在是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哲学思考的起点。
四、实体的分类在《形而上学》导论中,亚里士多德对实体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他根据实体的性质和属性将实体分为十种类别,包括物质、形式、运动、静止、数量、质量、空间、时间、关系和性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些类别涵盖了一切实体的本质和属性,是对实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基本框架。
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形式与物质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的核心概念。
在《形而上学》导论中,他对形式与物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形式是实体的本质和属性,是实体存在的根据,而物质是实体的载体和基础。
形式与物质相互结合,构成了万物的本质和实质。
六、原因和目的的思考在《形而上学》导论中,亚里士多德还对原因和目的进行了思考。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所探讨的问题和提出的观点,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定了基础。
对科学研究的指导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强调 对事物本质和原因的探究,这种 探究精神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
的深入发展。
对科学思维的训练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通过 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辩证分析,有 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思维和逻辑 思维能力,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
对当代社会与文化的反思05Βιβλιοθήκη 《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与争议
对经验主义的忽视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 过于强调理性思考和抽象概念的 重要性,相对忽视了经验观察和
实证验证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纯粹的思辨和推理, 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原理, 而无需借助感官经验和实验数据。
这种对经验主义的忽视,使得他 的哲学体系在解释自然现象和解
80%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本质是事物的 根本特征,是决定事物成为该事 物的内在规定性。
100%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本质是现象的基础和根据,现象 是本质的表现和反映。
80%
本质与属性的关系
本质决定属性,属性表现本质。 不同的本质具有不同的属性。
实体论
实体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是独立 存在的个体,是哲学研究的基 本对象。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形而上学》的核心思想 • 《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 《形而上学》与古希腊哲学 • 《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与争议 • 《形而上学》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年)的重要的哲学著作。
由吕克昂学园第十一代继承人安得洛尼可(鼎盛年约公元前40年)编成。
由于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集中,本书排在有关物理学著作的后面,故名为“Metaphysic”,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本书所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如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本原问题等。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传》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确切地反映了本书的内容。
本书的中文译本可看:《形而上学》。
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卷四讨论了形而上学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研究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考察万物的本原或终极原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术语,通常有两种含义: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它。
“形而上学”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传》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关于“形而上学” ( 2003-1-30 15:41 )唐君毅先生在他的《哲学概论》一书如此说:在西方哲学中,所谓Metaphysics形而上学,原为后物理学之义,可包括Ontology与Cosmology。
后物理学之一名,虽由安德罗利卡斯Andronicus编亚里士多德书而来,但其所以将亚氏论第一原理之书,编次于物理学后,亦可涵有视此部之学问之讨论,乃“自然物之所以为自然物”之进一步或上一部的研究之义。
此正略同形而上之义。
Ontology之语根Onto指“实有”,Cosmology之语根Cosmos指宇宙。
则西方之此诸名之义,正为研究宇宙万有或全体实在事物共由之道或普遍表现之原理之学。
Metaphysics这个字是由Meta和physics两字合成,前者在希腊文是“在......之后”的意思,physics就是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对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实体哲学被视为基础,并成为形而上学研究的核心领域。
实体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探究存在的本质和属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一种具体的实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物体等。
这些实体拥有各自的本质和属性,而亚里士多德试图通过实体哲学来揭示它们的根本特征。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和层次。
他提出了十个最基本的种类,包括有机体、无机体、动物、人类等。
每个种类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本质,它们在存在形式和特征上有所区别。
通过对实体的分类和区分,亚里士多德试图理解它们的本质差异和共同点。
实体的本质和存在也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的重要概念。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的本质是指它们独特的特性和性质,而存在则是指它们真实存在于世界中的状态。
他认为,实体的存在是基于其本质的存在,本质是实体存在的必要条件。
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原理。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形而上学与实体哲学紧密相关。
形而上学研究的是存在的本体和本质,而实体哲学则研究具体实体的本质和属性。
在实践中,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作为实体哲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来深化对实体本质和存在的认识。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究存在和本质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对实体的分类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属性。
形而上学的研究则使我们超越物质世界,探讨存在的本体和原理。
亚里士多德的这些思想和方法对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有着深远的启示和价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讨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哲学和形而上学进行简要介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其形而上学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一切事物都有其固有的目的和本质。
他的形而上学思想主要包括对物质、形式、本质、目的和形而上学原理等方面的探讨。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由物质和形式构成。
物质是事物存在的实体部分,
而形式则是事物所具有的特定属性或结构。
他认为,物质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必须同时具备物质和形式才能完整存在。
亚里士多德将物质看作是潜在的存在,而形式则是实现这种潜在性的活动。
其次,亚里士多德强调事物的本质和目的。
他认为,每个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本
质和目的,而这种本质和目的决定了事物的存在和行为。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事物的本质和目的的探讨,试图揭示世界的秩序和整体性,并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实践生活。
此外,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而上学的原理。
他认为,世界是有序和有意义的整体,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原则或本体,这种原则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和支配者。
亚里士多德将这种原则称为“第一动因”或“纯粹的存在”,它是整个世界的最高形式和最终
目标。
总的来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强调了世界的有机整体性
和秩序性,以及事物的固有本质和目的。
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后世许多哲学家和学者的思考和研究。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的了解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人类的存在意义,从而引导我们更好地实践生活和追求真理。
《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形而上学》是一本由亚里士多德所著的哲学经典之一。
这本书深刻地探讨了存在的本质、事物的根源以及现实和理念之间的联系。
在阅读完《形而上学》后,我不禁对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深感敬佩。
他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方式,将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化为易于理解的观念。
他通过将感知和理性结合,阐述了万物的本质形态。
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事物的存在与发展。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独特的形而上学观。
他认为形而上学是一门研究实体最普遍属性和整体本质的学科。
通过这种观点,他解释了自然与人类的发展,并对存在和实在进行了深入思考。
对我而言,阅读《形而上学》是一次启迪性的旅程。
我开始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引导我思考事物的内在本质,而不仅仅滞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中。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例如“实在”、“处在”和“存在”。
这些概念引发了我对事物存在方式的深入思考。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忽视了深入思考现实和事物的本质。
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重要的是超越表象,深入挖掘现实背后的意义和关联。
此外,《形而上学》还探讨了理念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将理念视为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他认为理念是实体的完美形态,并影响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这种思想引发我对抽象和具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思考。
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感知是如何受到理念和现实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阅读《形而上学》,我意识到哲学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对现实和存在的思考,更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入探索。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帮助我发展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世界。
总之,读完《形而上学》后,我不仅对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对自身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引发了我对事物本质、存在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我相信这本经典著作将继续影响并激发人们的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与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于后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辩证法的概念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方式,它强调对立统一、矛盾运动和事物的内在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这种对立关系不是简单的排斥或否定,而是通过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来实现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古希腊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工具。
二、形而上学的探讨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超越感官现象和经验的存在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体系中提出了“四因说”和“分类”等重要理论,深刻地阐述了事物的本质和构造。
形而上学帮助人们超越感官世界,探讨更深层次的存在和本质,对于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重要意义。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密不可分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两者相互补充和联系,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和自身。
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后世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杰出成就,更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财富。
通过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认识自身的存在和意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精髓,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代世界依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深刻的哲学主题。
通过对该主题的全面评估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以期能够拓展我们的思想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为我们的人生之旅增添更多智慧和力量。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汉语“形而上学”概念的演变
汉语中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念源于日语。 以“形而上学”翻译 metaphysics 第一次出现在 1 884 年的日文《哲学词典》,日本学者借用了理学 的概念。朱熹:“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 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可以追溯到《易经》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911 年 出版的汉语《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形而上学是 就考究形而上之对象(即实在)对于考究形而下之 对象(即现象)言”。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1 、存在论 2 、实体论 3 、神 学
作为存在的存在
“ 存在着一种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就自身而 言依存于它们的东西的科学。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各部类 的科学,因为没有任何别的科学普遍地研究作为存在的 存在,而是从存在中切取某一部分,研究这一部分的偶 性,例如数学科学。既然我们寻求的是本原和最高的原 因,很明显它们必然就自身而言地为某种本性所有。故 假若寻求存在物之元素的人寻求的就是这些本原,那么 这些元素必然并不为就偶性而言的存在所有,而是为作 为存在的存在所有。所以应当把握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 之最初原因”。
形式
所谓“形式”即 eidos ,它是事物的“是其 所是”( to ti en einai ),也就是事物之所 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如雕像之为雕像,不在 青铜,而在雕像的本质。这种形式,与柏拉 图的理念( idea 或 eidos )同词源,是亚里 士多德哲学中“形式”一词的主要含义和基 本用法。
动力因
质料
所谓“质料”( hule ),指“是所从出的 东西”,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 的东西,如雕像的青铜、酒杯的白银以及诸 如此类东西的属。无论是具体的可感物还是 抽象物,都由质料构成,如音节离不开字母 ,圆离不开弧,生命离不开躯体。正因为质 料在事物的存在和生成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所以它是“载体”的首要含义。
05《西方哲学史》第五讲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五讲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生平与政治实践二、作品及其主题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四、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五、亚里士多德实践科学几个论题¡他活过、思想过,然后死去。
——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约前384-322年)一、生平与政治实践¡1、出身: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基拉(Stagira)城,父亲尼各马克(Nicomachus)是马其顿的宫廷医生,他把自己的血统追溯到希腊的医神阿斯克勒皮奥斯(Asklepios)之孙。
¡2、雅典求学:17岁跟随柏拉图求学,一待20年;柏拉图第一爱徒,称之为“小马驹”…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
¡3、离开雅典:先与阿塔纽斯的僭主赫米阿斯(Hermias)交好,期间对其施政颇有助益,后赫米阿斯将其女(一说侄女)嫁于亚里士多德,以留住他。
¡再后来,约前343年,马其顿的菲利浦王邀请亚里士多德作其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帝王师¡据说,亚里士多德曾恳请亚历山大重建毁于菲利浦之手的故邦,亚里士多德为故邦立了一部法典。
——立法者¡4、重回雅典:前335年,他在吕克昂创办自己的学校,后世称为“漫步学派(Peripatetic)”。
此间他主持学园约有13年之久,也有了自己一大批弟子,如最著名的如忒奥弗拉斯图斯(Theophrastus)。
¡5、逃离雅典:前343年亚历山大死后,希腊世界反马其顿情绪高涨,亚里士多德恐波及自身性命(其时,已有人以不敬神的罪名起诉他),遂离开雅典前往Chalcis,一年后即逝去。
二、作品及其主题¡据说亚里士多德秉受师承,也写过对话,可惜除了后人的片段引文,竟无一篇流传,而其传世的作品无不逻辑谨严、文辞枯涩,多为讲课提纲或研究札记,亦可能是学生笔记,显然是小课堂、小圈子里流传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柏拉图一篇这样的文字也未见传世,这仅仅是巧合?(今存唯一的通俗作品为《雅典政制》,1891年才被发现)¡①逻辑学著作:《工具篇》(有关获得知识的工具)¡②形而上学著作:《形而上学》¡③自然哲学著作:如《物理学》《论灵魂》《论天》¡④政治学或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克伦理学》(探讨人的本性差异,但非出于哲学探求,而是为政治实践服务);《政治学》(分析政体类型)¡⑤诗学著作:《论修辞》《论诗术》(探讨城邦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兴趣远大于其师,柏拉图的政治神话学到他那里就成了政治科学,他甚至批评柏拉图过分倚重哲学而非制度,换句话说,亚里士多德对现实政治存有更大的期望。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具体知识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涉及了众多学科,包括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点,并结合具体知识进行分析。
1.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其哲学系统的核心,他认为形而上学是最基础、最高级的哲学学科,探讨的是现实世界中最基本的实体和原理。
在他的著作《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潜在"和"实在"的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潜在和实在的本质。
2. 具体知识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的地位具体知识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认为,具体知识是对实在性的认识,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分析和体验,人们可以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具体知识是建立在感性经验和直接观察之上的,是对形而上学真理的最直接理解。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真理有重要意义。
他的形而上学理论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引导我们对具体知识的深入探究。
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的本质,为人类的前进和发展提供更深刻的指引。
总结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它不仅是对世界的认识,更是对我们自身的认识。
通过对形而上学的思考和对具体知识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扰。
就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的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认识领域,更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希望通过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认识之路,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即是本文针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的探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形而上学和具体知识思想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中,个体化原则是其重要观点之一。
个体化原则是指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存在方式,这些特征和存在方式是由其自身的本质所决定的。
个体化原则对于理解世界的本质、人类的存在以及道德意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
一、个体化原则的内涵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提出了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个体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存在方式。
个体化原则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个体是具体存在的,即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存在方式,与其他个体不同;二是个体是稳定的,即个体的特征和存在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会轻易改变。
个体化原则强调了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稳定性,为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个体化原则与世界的本质个体化原则是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本质的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其特定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世界的本质通过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得以体现,个体是世界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世界本质的基本表现形式。
个体化原则强调了每个个体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为理解世界的本质提供了重要思路。
三、个体化原则与人类的存在个体化原则对于理解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其特定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个体化原则强调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个体化原则也提醒人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不要将其同化为普遍性的存在方式,要保护和促进每个人的个体发展。
四、个体化原则与道德意义个体化原则对于道德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个体化原则被视为道德行为的基本依据之一。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其行为和选择都应当基于其独特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个体化原则提醒人们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不要将其同化为普遍性的道德准则,要根据每个人的特定情境和本质来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散文作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涵盖了广泛的领域,而他在形而上学方面的贡献更是令人瞩目。
本文将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并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亚里士多德的背景和对形而上学的贡献亚里士多德(384-322 BC)出生在古希腊斯泰基拉(Stagira),在当时担任督学的父亲的影响下接受丰富的教育。
他曾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在后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超越自然现象的实在性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对形而上学的贡献在于他的方法论和思想观点。
他试图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来揭示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二、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宇宙观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存在四种要素:物质、形式、运动和目的。
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而形式则是物质的特性和结构。
运动则是物质和形式的相互作用,而目的则是驱使物质和形式朝着特定方向发展的力量。
在形而上学方法论方面,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演绎推理的观点,认为通过观察事实和推演逻辑结论,可以揭示宇宙的本质。
他主张通过对个体的研究来推导一般规律,这种方法被称为“第一性原理”。
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是一门关于实在性的研究,他试图回答一系列基本问题,如:什么是存在?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他提出了一系列观点来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亚里士多德主张存在是实体的本质,即实体是存在的基础,而不存在则是虚无缥缈的。
他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式则是物质的特性和本质。
其次,亚里士多德将存在分为潜在存在和实际存在。
潜在存在是指潜伏于物质之中的潜力,而实际存在则是物质和形式相结合的状态。
他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潜在存在逐渐转化为实际存在。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四种因素来解释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即材料原因、形式原因、效果原因和目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中译本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译本《亚里士多德和形而上学的中译本》一、引言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著作和思想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他的《形而上学》一书。
本文将通过评估中译本的内容,深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理解和解读。
二、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1. 中译本对形而上学的概括中译本对《形而上学》的概括十分清晰,提炼出了亚里士多德对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思想体系。
这些观点包括对于存在的本质、实体和本体的思考,对因果关系和存在方式的分析,以及对神、理念和目的的探讨等等。
2. 对比原著的翻译质量通过对中译本和原著的对比,可以发现中译本对原著的翻译质量相当高。
中译本在语言表达和概念阐释上都做到了恰如其分,准确传达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并且在不失原意的情况下,巧妙地进行了本土化处理,使其更易为华人读者所理解。
3. 中译本的注释与解读除了对原著的翻译外,中译本的注释和解读也十分重要。
通过对注释和解读的评估,可以看出翻译者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阐释,这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途径。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形而上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在对存在本质和目的的探讨中,亚里士多德给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和见解。
中译本的出现为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提供了便利,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并深入思考这一重要哲学著作。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评估和讨论,我们不仅对《形而上学》这一经典著作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译本的翻译质量和解读有了一定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财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和形而上学的中译本》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书籍,它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大门,也为我们理解和探讨形而上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和工具。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共同探讨和传承这一思想宝库。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具体知识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具体知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具体知识的探讨】一、引言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备受尊崇的大师,他在形而上学领域的贡献被推崇为经典之作。
而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中,对具体知识的探讨更是深具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为线索,探讨具体知识的本质、特点以及其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形而上学视角下的具体知识1. 具体知识的内涵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中,具体知识是指那些关于事物本质和实在的知识。
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对具体事物的深刻了解和把握。
亚里士多德强调,具体知识是一种对万物本质的揭示,而非简单的观念或描述。
对于植物的具体知识,不仅包括其外在形态特征,更应该涉及其生长、繁衍的本源和机理,这才是真正的具体知识。
2. 具体知识的特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具体知识具有确定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真实本质,因此具有稳定和确定的属性。
与抽象知识相比,具体知识更加贴近实践,更能指导人们的行动和判断。
具体知识的获取需要依靠直观和经验,这也意味着它是通过实践和感性认识得出的,与抽象知识的演绎推理方式有所不同。
三、具体知识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 具体知识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具体知识是人们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
人们对于具体事物的深刻了解,可以指导其在具体环境中的行动和选择。
在医学领域,对于疾病的具体知识是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在农业生产中,对植物生长规律的具体知识是农民科学种植的关键。
2. 具体知识对人类思维的丰富和深化作用具体知识的获取和运用,可以使人们的思维更加丰富和深化。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形成更为系统和深刻的思维方式。
这种丰富和深刻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对具体知识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丰富和深刻的认识模式。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A)一①卷(章一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
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们都特爱观看。
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显明事物之间②的许多差别,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
动物在本性上赋有感觉的官能,有些动物从感觉产生记忆,有些则不产生记忆。
这样,前者就比那些不能记忆的更明敏而适宜于学习。
那些不能听声音的,虽也明敏,可是不能受教诲:譬如蜜蜂,及其它相似的种属;除记忆以外,又具备听觉的那些动物,就可加以教诲。
①本卷首章简述人类由感觉,记忆,经验,积累智慧以建立理论学术,而哲学尤为宝贵。
次章列叙自然研究中所识万有之常态与变化,综为四因;遂撮举希腊先哲各家之说略论其得失。
9955,105918,等所称“导言”()ba EFGHιIπEψHHιιασμFHιI正当指此卷各章。
一般诠疏家如耶格尔(,.)罗斯(,.)等以卷第JaegerWRossWA九章与卷M第四第五章相对勘,推论此卷当系亚氏初离柏拉图学院后,在亚索()时所著录,故行文语气仍自侪于柏拉图学派之列。
本书边注页数行数系照Assos亚氏全集希文本页行数编录,索引即凭此码制订。
②希腊学者一向认为视觉是五官中特重的一官,下文言及感觉时,往往单举视觉。
除了人类,动物凭现象与记忆而生活着,很少相关联的经验;但人类还凭技术与理智而生活。
现在,人从记忆积累经验;同一事物的屡次记忆最后产生这一经验的潜能。
经验很象知识与技术,但实际是人类由经验得到知识与技术;浦罗说:“经①验造就技术,无经验就凭机遇”。
从经验所得许多要点使人产生对一类事物的普遍判断,而技术就由此兴起。
作成这样一个判断:加里亚沾染过这种病,于他有益,苏格拉底与其他许多病例也如此,这是经验;但作成这样一个判断:所有具备某一类型体质的人沾染过这种病,例如粘液质的或胆液质②的人因病发烧,都于他有益,——这是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的讨论(2)形而上学研究being qua being,在这样一个概念当中,同时界定了这样一个学科它的对象和对于这个学科所需要的基本研究方法。
对象就是being,是最universal的这样一个概念,对于所有实在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所有可以用语言谈论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being,这当然是我们思维所能达到的边界,而且这种谈论是要把它作为being来谈论的,或者说as such,所有的东西所共有的这样一个“性质”,当然性质在这儿要打个引号,我们在这儿并没有假定being作为一个universal的东西是一个实体(像人一样),这是一种很荒谬的说法。
而是具有和它的这边所共有的这样一些feature。
那么这样一种主张呢当然我们在后来的中世纪的讨论当中我们会看到,特别是近代当伍尔夫把形而上学的体系确定下来以后,metaphysics 它分为general和special,在这儿,亚里士多德谈论的是general metaphysics,是being之为being,又被称为本体论ontology,special分为cosmology(谈论所有可见、可变的实体)、psychology(谈论灵魂这样一个特别的实体)、theology(谈论神这样一种不变的实体)。
那么我们来看这样一种科学或者说这样一种知识它有可能吗?这样一种追问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甚至从比亚里士多德更早的巴门尼德开始,衍生到海德格尔的这样一个讨论当中。
若我们回到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这样一种分类当中,那么我们当然会认为知识研究的对象当然不是个体,不论你是生物学家还是物理学家也好,所关心的不是这匹马这个人这个运动而是这个一类对象,而是这一类事物所共有的这个东西,所以它总是在研究一定的类。
那么当然我们说生物学研究有生命的这样一类物体,物理学研究有运动变化的这类物体,那么形而上学是不是在研究genus(类)of being呢?时间关系我就不仔细讲,但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当中他明确地说being is not a genus,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任何一个genus(当然你可以在下面对它进行划分,或你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原则来对它进行划分,比如说对动物这个类我们可以划分为两足的四足的,或者我们可以分为水生的、陆生的、在空中飞行的,那么我们有一个划分的标准,划分的标准叫做differentia(种差),亚里士多德的理由很简单,在这里不讨论。
就是说当你对being这个genus进行划分的时候,不管你用什么样的differentia (有无理性、有无生命的……)这个differentia自身我们问它它is or is not,它一定is,如果不是is的话你当然不会拿它进行划分。
如果它(differentia)是is的话那么它(being)也一定是is。
being是你要用differentia解释的项,但是你用来解释的东西当中已经包含了对项的断定:它是一个being,这种解释当然是无效的。
好,这个理论我们不要去纠缠,这是比较麻烦的,我们不讨论。
那么我们记住他这样的结论,being不是一个genus,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可以把being作为一个普遍的对象来谈论呢?好,所以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当中一再地提到,being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去说它,这点我想你们似乎也已经预示到了。
在我们前面的讨论当中我们一再强调being这样一个动词或者说谓词,它具有各不相同的含义,比如说可以表示等同,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系词来用,可以表示什么东西为真等等,当然还有一个更清楚的含义是表示存在,那么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说当我们把being当作对象来谈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being本身是多义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义项当中把所有的义项都还原为一个义项,比如说存在,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存在这个义项并不能够解释所有的它作为系词用的这种用法,比如说“当今的法国国王是人”这肯定是成立的一个句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今的法国国王是存在的。
似乎亚里士多德是在做这样一种区分,列举一下我们所说的:existence、copula(predicate)、identification、truth,是否亚里士多德说being必须得用这几种方式来谈论呢。
当然在他这个beta(亚里士多德编的用来解释哲学术语)的第五卷的第七章当中,在他讲being有几种意思的时候,他首先说有一些东西我们说它is是出于偶性的,当然可以说苏格拉底是白的,而如果碰巧苏格拉底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们可以说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东西它是白的,但这两个例子只是碰巧同时在苏格拉底当中,因为苏格拉底可以是白的也可以是没受过良好教育的,如果我们不考虑亚里士多德substantial和non-substantial的区别的话,那么这种用法是非常接近我们所说的这种popular的用法的:作为一个系词。
系词,举个例子,当然你说苏格拉底是白的是苏格拉底和别的东西捆在一起。
好,那么他还说这个per se,per se就是个比较特别的说法,它既说“苏格拉底是人”是因为苏格拉底自己而得到的这样一个结论,因为苏格拉底必然是人,如果苏格拉底不是人就不能被称为苏格拉底,那么这只是一种,但是,如果说“白是颜色”,“白”本身不是一个实体,但是白也可以作为一种物质,然后用is来说我们可以说white is a color,而white肯定因为它自身就是一个color,你如果说white is bright,说这个白色是明亮的、灰暗的,那么这是一种偶性,因为白可以是明亮的可以是灰暗的,但是白不能不是颜色,那么这个时候你们会发现,(当然这一步在这儿还不能确立出来,)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分类。
好那么接下来呢,他当然还有另外两个分类,一个呢就比较接近,就说它是truth,比方说我们说“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不可公度的”时候,不可公度的就说这是个假的或者说不为真。
最后当然有个比较特别的,就是他所说的这个potential/actual,这个是我刚才在讲物理学的时候所漏讲的一个部分,那潜在和现实这样一个概念当然是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的讨论当中提出来,我们在这里把他补上。
那么他说,比如说“苏格拉底是白的,然后它会变成红的”,当他是白的时候,他现实地,actual,实际上是白的,但是呢,亚里士多德认为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红的,是因为它能够潜在地成为红的,那么在他现实地是白的的时候它就潜在地是红的,但并不是可以潜在地是所有的东西,比如说,我现实地是36.5°这样一个温度,我说我潜在地可以是38°,但是如果你说我潜在地可以是100°这是没有意义的,当然为什么没有意义在这儿我们不补充下去,但是你要知道,潜在的是通过现实的来界定的,因为潜在的是不可知的,你所认识的对象一定是你在现实中能够被你所认识的,当然我们通过现实来界定它,那么在我们的现实当中人不可能是这样一个温度。
那么我们回到being 的用法的时候,那么当他说比如“苏格拉底是动物”这样的陈述,我们在这样说的时候比方说苏格拉底在讲话,假设语言是人所特有的能力的时候,那么当他说“苏格拉底是动物”的时候,只能说他潜在地是动物,因为他在现实中进行着一个所有其他动物都不能进行的活动,好,这个不用太管他,等会儿我们在讨论当中会有相关。
那么,好像亚里士多德在讨论being有多种含义的时候,他似乎也提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致几个基本含义,当然identification他没有给出。
而且,他后来还把per se和existence 联系起来,怎么联系起来的呢,那么我们会看到他在per se这种谓述下面,他做了进一步的扩充,因为我们看到,per se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说“苏格拉底是人”,可以说“白是颜色”,(我没有加定冠词啊,)那么我们看到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的分类当中,白和颜色是在一块儿的,所以,亚里士多德说这个per se 有多种说法,比如他经常举的例子,“门槛”,当你对“门槛”这个东西进行界定的时候,一定包含着对它的位置的界定,因为我们可以设想门槛和门楣在材质形状上是一模一样的,但他之所以是门槛不是门楣是因为它处在门下方这个位置,那么似乎可以做出无限多的分类来,但是这些分类呢可以回到他的这个范畴下面。
所以比如说他举例子,比如冰这样一个东西,在对冰的界定当中一定包含它处于brozen这个状态,处于冻住的、固体的、solid这样一个状态,这使得它和水区别开来,(注意在这儿他并不把冰和水看作同样的存在,)所以你会看到苏格拉底的存在是因为他具有人类的性质,而白和颜色的存在是作为这样一种quality它能够被界定,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他把existence和per se 联系起来,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认为existence本身就是多义的,所以我们不能像柏拉图那样把这个人这种东西的存在和这个颜色这样一种东西的存在甚至还有冰这样的存在混同起来,因为它们所揭示的是存在的不同方式,而当我们,(这个时候可以说存在了,因为在这里我们只讨论being的义项,)把存在作为存在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时候我们不是断定存在本身只有一个含义,上次我说了,如果说存在只有一个含义的话会带来第三人论证的困难,而是说存在本身就有不同的含义,当然这不意味着它是无限的,若是无限的我们也不能认识,而是可以放在基本的这几个范畴下,这个时候亚里士多德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在语言学上所划定的范畴能够成为我们本体论研究的这样一个指南,但是,如果说所有这些范畴它们之间在语义上表达不同的意义,在存在论上对应的being它们也是不同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它们完全不相关,那么我们当然能建立一门科学把它们统一起来。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在形而上学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这些语义相关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回到关于前面关于substance的讨论。
当然,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断定,being尽管有多种含义但是它有一个含义叫做focus meaning。
也就是说这个含义是这样一个东西,in refer to which,那么它所具有的其他含义都必须提到这个含义才能进行解释,比如说他常用的医疗的例子,那么一把手术刀可以叫做医疗器械,一个大夫doctor可以叫做medical doctor,医疗的大夫,还有一门技艺,一门知识叫做medical art,那么他说在所有的这些当中,有一个含义,虽然所有这些东西是不同的,医生是一个人,手术刀是没有生命的物体,而医术是一门知识,当我们问他what is it的时候答案是不一样的,但是亚里士多德说在给出what is it的这些答案当中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个含义,这时就是medical art,医生之所以为医生是因为他掌握了医疗的技艺,手术刀之所以称为医疗的器械是因为它能服从这个技艺,能够使这个技艺得到实现,而医疗技艺本身当然就是它自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