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第一人称,向大家分享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活动过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学习物理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以夏天在户外玩耍为例,让学生感受热量的传递和比热容的作用。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和作用。
3.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例演示。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填写实验报告。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比热容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学习物理知识。
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讲解环节,我注重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拓展延伸: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建筑设计、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对比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探索物质性质与比热容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境引入实践情境引入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比热容【设计理念】1.本节课首先用“漫画”创设问题情景,营造积极思维、气氛宽松的质疑环境,寻找提出问题的突破口。
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识过程。
2.让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
本节课我设置了环环相扣的多个问题,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科学的猜想是许多发明创造的开始。
3.实验过程由学生设计,通过合作进行实验,并从记录分析讨论中学到规律性知识。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愉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会查比热容表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的精神2.养成实事求是、新生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究比热容的概念教学难点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
提出问题──猜想──讨论──反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教具和媒体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教学过程实录】一、新课引入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进行新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课题3:比热容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
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比热容表。
(1)任选一种物质,让学生在表中查出它的比热容,并说明表中数据所表明的物理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看看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迁移应用】
引导学生讨论:
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接着进一步分析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由表一数据可比较容易分析出水吸热能力强,教师可针对表二里的数据进行引导:
问:若要使质量相同的水、沙子均升高相同的温度,该怎么办?
答:应对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让它继续吸热。
问:水和沙子谁的吸热能力强?
教学重难点
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等方法,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教学设计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教学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
(1)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
答:在同等条件下的水吸热多,故而水吸热能力强。
【知识提升】
提出问题:如何体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性质呢?
引导学生分析:要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也相同,而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让学生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
介绍比热容的符号、单位。
(2)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
专题13.3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系列精品
专题13.3 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系列精品我设计这节专题13.3 比热容(第2课时)的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比热容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比热容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具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先是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热容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比热容的存在。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比热容的规律。
我给出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这节课的设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操作的时间不够,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观察。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改进教学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会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专题13.3 比热容(第2课时)的课时,我有意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抽象出比热容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比热容的规律。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然而,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能够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发现并理解比热容的规律。
物质的比热第2课时优质教案学案
物质的比热第2课时优质教案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热学部分,具体内容为“物质的比热”第2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3. 比热容与物质种类、状态的关系;4. 比热容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2. 学会计算不同物质比热容的方法,并能运用比热容解释实际问题;3. 掌握比热容与物质种类、状态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与物质种类、状态的关系。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温度计、电子秤等);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吸热现象,如烧水、煮饭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吸热与什么因素有关。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比热容与物质种类、状态的关系,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应用拓展(10分钟)讨论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保温杯等。
7. 知识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结,回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2. 比热容与物质种类、状态的关系;3. 比热容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物质的吸热量、质量和初温度,求物质的比热容。
(2)简答题:简述比热容与物质种类、状态的关系。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比热容 = 吸热量 / (质量× 温度变化)。
(2)简答题答案:比热容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比热容较小,液体和气体比热容较大;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与物质种类、状态的关系。
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案
课型:新授课题: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日期:主备人:魏治宏刘建明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学习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学习过程】[温故知新]: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加热到沸腾,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与有关。
3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比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4、取相同质量的沙和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使他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谁的时间长,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吗?5、比热容定义:,比热容常用单位:6、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了解各物质的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2)水的比热容最大,是_ _,它的意义是。
沙石的比热容是,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快、慢)7、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用热水来取暖,是因为相同情况下水与其他的物质相比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5)分析与论证:(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热是的,(2)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3)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种类,物体的质量,温度的量有关(6)评估、交流与合作2、比热容列表从比热容表可看出:a 、在所有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b 、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c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第2课时)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
重点难点:
热量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热量
一、热量的计算二、例题
1、Q
吸=C·M·(t-t
)例1
2、Q
放=C·M·(t
-t)例2
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
1、理解比热容和比热公式 c= Q/mΔt
比热是物质特性之一.对同一种物质,比热容是确定的。
比热容不随物体吸热多少, 温度升高了多少而改变 .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为了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的大小, Q与mΔt的比值 , 反映了单位质最某一种物质升高和降低 1℃吸收或放出热的本领 , 对同一种物质 , 在公式 C = Q/mΔt中,当 Q 增大时, 可能物体质量不变 , 升高的温度增大了; 也可能是升高的温度不变, 参与吸热的物体质量增大了,但比值仍不变。
2、利用公式 Q =cmΔt 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公式 Q=cmΔt 可以看出 , 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只与温度的改变值有关 , 与初温、末温的具体值无关 .在用此公式计算时,要注意不能超越物态变化点,因为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并不满足上述的计算公式 .另外 , 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值有可能不相等 .
--一
3. 解题时从哪些方面把握比热容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第二节。
13.3《比热容》教案2
教案: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3章第三节《比热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水的比热容及其特性;4.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及其比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理解水的比热容特性,能够解释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能够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水的比热容特性的理解;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出比热容的概念;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3. 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比较其大小;4.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比热容的应用,如水的比热容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水的比热容及其特性;4.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及其比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根据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质的比热容;3. 解释水的比热容特性,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 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说明其差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热力学、地理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在上述教案中,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理解比热容特性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比热容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应用。
教师通过PPT展示比热容的定义,解释其物理意义,并强调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烧瓶,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瓶子里的液体(或物质)会让温度变化更快呢?”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积极性。
2.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4.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培养他们节能环保的意识。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比热容为主题,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比热容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比热容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并对比热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比热容的深入探讨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考虑到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程度不一,且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困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专题13.3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系列精品
专题13.3 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系列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3章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其应用;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比较;4. 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其定义和单位;2. 掌握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其应用,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能够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物体,温度变化却不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热容。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掌握其单位和物理意义。
3.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讲解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较小。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水的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热水袋等。
4. 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5.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有关比热容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热容知识进行分析,如:为什么沿海地区夏季比内陆地区凉爽?为什么冬天用热水取暖效果更好?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J/(kg·℃)2.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较小应用: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热水袋等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物理意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比较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并解释其原因。
比热容(二)教学设计
④2千克铝温度升高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⑤5千克铝温度升高7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师:至此,在完成例题的情况下,再由特殊到一般,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最后提出如果升温的不是水,而是比热为c的另外的物质,如何计算吸收的热量。
从而归纳出公式:Q吸=cm△t(C指物质的比热容,m指物质的质量,△t指变化的温度)
(2)学生看课本P14面“想想议议”,自行做题。(讨论交流,学生板书)
师:教师强调做题步骤。
2、热量计算的相关题型(学生讨论交流)
(1)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求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2)、质量为200g的铝锅内,盛有1kg的20℃的水,要把水烧开(标准气压下),总共需要吸收多少的热量?(C水=4.2×103J∕(㎏·℃)C铝=0.88×103J∕(㎏·℃)
江夏区法泗中学物理学科备课教案
九年级备课时间:8、14个人授课时间:8、18
课题
比热容(二):热量的计算
课型
新授
执笔
张武庆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热量的计算公式,会计算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
2、会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热量的计算公式,会计算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
教学难点
四、巩固练习:(略)
五、作业;
课堂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热量的计算:
Q吸=cm△t(C指物质的比热容,m指物质的质量,△t指变化的温度)
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方法
类比法;讨论、合作探究;
13.3比热容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13.3 比热容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第3节“比热容2”。
本节主要介绍了比热容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公式,同时通过实验探究比热容的性质,以及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比热容的单位;3. 实验探究比热容的性质;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5. 比热容的实际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实验探究比热容的性质;比热容的实际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天在户外活动时,人们喜欢喝冷饮、洗冷水澡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喝冷饮、洗冷水澡会感到凉爽?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热容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比热容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 / (m 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比热容的单位:教师介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3.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比热容的性质。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两个烧杯,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热水和冷水;(2)将温度计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记录初始温度;(3)同时将两个烧杯放在阳光下,观察温度变化;(4)记录一段时间后的温度,计算温度变化量。
4.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比热容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书写工整,保持作业整洁。
2.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分工明确,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
3.创新设计作业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意性,力求解决实际问题。
4.提交作业时,请附上课堂笔记,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对比热容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方面,学生们的经验尚显不足,对于比热容的计算和实验探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5.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a.比热容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演示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从而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b.比热容的计算:结合实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c.实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比热容相关的生活实例,进行调查研究。例如,研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杯在保温效果上的差异,探讨比热容在其中的作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调查过程和结果,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4.创新设计: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利用比热容原理的创意产品或解决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节能保温的烹饪工具。将设计思路、原理和预期效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
d.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恰当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的物理素养。
1.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
2.通过示例,阐述比热容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保暖材料、汽车发动机等;
3.讲解比热容的影响因素,如物质的种类、状态等;
4.引导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如实验探究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探究任务: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步骤及注意事项;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4.学生按照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
(四)总结归纳
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热容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应用;
3.学生归纳实验方法、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进行点评,给出改进意见。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
4.小组内交流总结,共同完成实验报告。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收获和不足;
2.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4.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二次教学,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比热容知识。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理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会用比热容的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理公式的推理过程.2.尝试用物理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会物理学科的美.重点1.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2.会用公式计算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新疆地区有句谚语叫“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请说明其中的道理,夏威夷是一个地处太平洋深处的一个岛,那里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圣地,除了景色诱人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冬暖夏凉,你能根据其地理特点结合物理知识说明原因吗?教师展示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笑星“范伟”幽默的疑问也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教师趁机引出课题.教师最后回扣问题:沙漠地区多砂石,而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夜间砂石散热,温度降低较多,因而早晨气温较低。
午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砂石吸热,温度上升很快,气温迅速上升。
这样就出现了早、午气温差别较大的奇特现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答案:1.1kg铝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88×103J2.8.4×103J 1.26×104J Q=c mΔt温度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比热容★课程内容1、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2、热量的计算★重点——热量的计算★难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教具——★过程三、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1.水升高一定温度时,需吸收的热量较多;降低一定温度时,能放出的热量较多。
应用:用冷水作冷却剂,用热水取暖。
2.水吸收一定热量后,温度升高较少;放出一定热量后,温度下降较少。
应用:调节气温 (如沿海地区和沙漠地的气温比较)海风形成: 正午——风从大海吹向海滩傍晚——风从海滩吹向大海四、热量的计算1.使1kg 水→ 升高1℃ Q=4.2×103J 使1kg 干泥土→ 升高5℃ 水 需吸热4.2×103J 1kg 升高1℃ 干泥土 需吸热0.84×103J海面 海滩 海风 冷气密度大 热气密度小 热气密度小海滩海风 冷气密度大 海面2.注意:C与Q、m、无关,这只是一个计算式。
3.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损失,则有Q吸=Q放(热平衡方程)例、把200g的铅块加热到98℃,然后投入到12℃的80g的水中,混和后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请求出铅的比热容。
解:Q放=C铅m铅(t0铅-t)=C铅×200×10-3kg×(98-18)℃Q吸=C水m水(t-t0水)=4.2×103×80×10-3kg×(18-12) ℃∵Q吸=Q放∴C铅=0.126×103J★小结:★作业——★反思:。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六环九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日期:周次:星期:
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像如下,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c)
A、a的比热容大,是水
B、a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C、b的比热容大,是水
D、b的比热容大、是酒精
b
4、甲乙两个物体质量、初温都相同,假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当他们吸收相同
的热量后,相互接触(不计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乙物体之间一定发生热传递
B、甲乙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热量从甲物体传到乙物体D、热量从乙物体传到甲物体
5、关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比热容大,所在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气温比海面气温昼夜变
化明显,因此(B)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响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都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都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6、将质量为250g温度为20℃的袋装牛奶(袋的质量不计)放入热水中,使牛奶的温度升到40℃,则牛奶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多少?(c牛奶=2.5×103
J/kg·℃)
三、展示交流
全班同学分为4人一组,6个小组各解答一个问题,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补充和优化。
四、教师点拨
教师重点分析讲解3、4、5、6题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通过什么方法学到了新知识?
2、谈一谈你还有哪方面的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2、课堂演练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吸(放)热时的热量公式,并通过练习巩固强化了对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谢谢!
四、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板
书
设
计
课后反思
关于热量的计算,新课标并未做具体要求,由于在比热容的教学中,未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故无法用直接公式法进行计算.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再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