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脉诊脉法具体有哪些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如何把脉看病图解 简单易学
把脉捷径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诊脉四步曲1、让被诊者呈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大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自然放松,在腕关节下垫一松软的脉枕。
2、医生先以中指定关部,然后将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寸部和尺部。
若是给小儿诊脉,由于寸口部脉位比较短,常以拇指或食指“一指定三关”,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若给自己诊脉时,常常把诊脉的那只手从要被诊手的下方绕上来,再用三指按照上述顺序确定寸、关、尺三部的位置。
3、切按时,三指略呈弓形,让“指目”(指尖和指腹交接处)的部位紧贴于脉搏搏动处,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比较灵敏。
注意要根据被诊者的高矮、手臂的长短及诊者手指的粗细适当调整三个手指间的距离。
4、布指之后,运用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指力,结合上下左右的推寻,以辨识脉象。
一般来说,多是用三个手指同时摸脉。
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称“浮取”或“举”;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称“沉取”或“按”;用手指不轻不重地移动或改变力道仔细求取脉象,称“中取”或“寻”。
脉法,可真不容易学,尤其是没有跟师,自学中医的人,很多都无可奈何的对脉法敬而远之,因为书中所说的浮沉尺数,甚至是二十八脉,可以说但凡认识字的都能看懂,可是看懂不等于“摸”懂……一把起脉了来,根本就不识得是何脉,更别说凭脉象去判断身体五脏六腑,表里上下的病症了,这可怎么办?难道脉法就不学了?我这么说吧,我打算写这一篇章文章,就是为了让你完完全全的掌握脉法,你信吗?别瞎想了,我都不信!凭一篇文章,就掌握脉法,那古人还费什么劲的写一大堆书留给我们研究啊但是呢,虽然这一篇脉法内容,不可能让你完全掌握脉法,却可以让你敲开脉法之门,算是一条捷径吧,这条捷径对于自学中医的人来说,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钥匙……这条“钥匙”是什么呢?快关上门,认真看下去:其实切脉呢,古人无非就是想通过我们平时把脉的地方,也就是寸口,去判断人身阴阳的盛衰,往简单了看,所谓的脉,在血管里,无非就是两种东西,一是气,二是血,一阴一阳是也,而所谓的阴阳盛衰是什么呢?注意看下面这两句话:盛衰,我们这样来理解,盛者,气之盛衰,气之大小、盈余,当我们把脉时,是脉动有力的,也就是阳态之脉,如洪大,有力,长实等,这些脉证明了什么?就是阳气太过,火太旺了。
中医切脉技巧
中医切脉技巧切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工具。
切脉技巧包括按脉部位、观脉面色、判断脉象特征、掌握脉象阴阳、察看脉质等方面。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中医切脉技巧。
一、按脉部位按脉部位是切脉的第一步,切脉的部位很多,不同的部位可以反映出身体不同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脉经、脏腑、经络、经脉等规律按摩,一般应按两侧对比触诊。
1、少阳脉:在颅后大筋穴与督脉交会处,约在耳后1寸处。
2、太阳脉:在颈外动脉筋突之下,约在颈前2寸处。
3、阳明脉:在截骨穴旁,肘前骨内侧端上方一横指处。
4、厥阴脉:在腕掌侧桡侧一寸处,即尺桡亭穴。
5、少阴脉:在腕掌侧中轴线上,尺骨下端向纹足迹的旁发际纹线的一点处。
6、心包脉:在腕掌侧,大指根部,近掌腕横纹正下方,约在腕横纹下1寸处。
7、督脉: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以下,循脊柱向下,至尾骨与肛门之间。
二、观脉面色观察脉面色可以为后续判断脉象阴阳、脉质等提供诊断依据。
1、发紫或发红:发紫或发红的脉面色一般表示气滞、血瘀等证候。
3、青色或苍白色:青色或苍白色的脉面色一般表示虚证。
三、判断脉象特征判断脉象特征是切脉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了脉象的弦、涩、滑、数、浮、沉、缓、急、长、短等特征。
1、弦脉:脉象透出的是一种无法伸展的细胱。
2、涩脉:脉搏之间有类似颤动的阻碍感。
3、滑脉:指脉络充满、弹性十足,需要按照细腻、柔和。
4、数脉:脉搏计数不齐。
5、浮脉:脉象高于正常,其气实则属实浮,其气虚则属虚浮。
6、沉脉:脉象低于正常,为阴虚或阳盛所致。
7、缓脉:脉搏节律缓慢、弱降。
8、急脉:脉搏节律紧促、有力。
9、长脉:脉搏节律较缓、有节律的延长。
四、掌握脉象阴阳掌握脉象阴阳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可以反映出机体阴阳虚实的状态。
1、阳脉:脉象强盛有力,属阳证。
2、阴脉:脉象轻弱缓慢,属阴证。
3、阴阳并见:阴阳并见,有时见阳凉、阴热、阴盛阳衰、阴虚阳实等相反的情况。
五、察看脉质脉质是指脉象的整体状态,包括了脉象的强弱、紧张度、节律、速度等。
十二经之手少阴心经
十二经之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联系脏腑: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
本经起于心中,该经起自心中,出属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内行主干向下穿过膈肌,联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1,出属心系2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3,系目系4。
其直者5: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6,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7之端,入掌内后廉8,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帛书·经脉》甲种本所载此经脉循行似近于今之手少阴经在上肢内侧后缘的线路;乙种本所载则近于今之手厥阴经在上肢内侧中间的线路。
《灵枢·经脉》沿用甲种本线路,但反其方向而从脏走手。
手少阴心经起始于心中,出来之后则属于与心相联系的“心系”(即各种组织之意)。
然后下行穿过膈肌,络于小肠。
此经脉之分支是从“心系”上行,在食管(咽)两旁直达与眼睛相联系的“目系”(即眼球根部各组织)。
此经脉在胸部与上肢的直行脉是重由“心系”分出后返行向上与肺相连,然后向下出于腋窝之下,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走在手太阴与手厥阴经之后侧,下行至肘关节内侧后方,再沿着前臂内侧后缘,抵达掌后腕关节部的尺侧豌豆骨突起(手锐骨),进入手掌内尺侧一边,然后沿着小指的桡侧到达其末端,接于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诊脉指法的三个位置
中医诊脉指法的三个位置
医者一般从三个部位诊脉:手背、桡侧(前臂侧)、肘窝(头肩附近)。
一、手背诊脉
从腕部至指尖,在手背沿肌肉轴线方向,用三指(中指、无名指、食指)或两指(小指、无名指)缓缓搓揉,即可感受到每个脉象。
手背有30根以外八经脉病变类型,其中神门脉(桡侧肘窝)用手腕部中指端来诊脉,两潭脉(桡侧肘窝)则用手指端搓揉,故又称“神门脉腰部,两潭脉指端”。
二、桡侧诊脉
桡侧感应则从前臂的中部,直上到头肩的肘窝,即叫桡侧肘窝,用中指和拇指对肘窝缓缓搓揉,即可感受到每个脉象,一般来说桡侧有三种病变:大敦脉、尺属脉、京门脉,其它外五经诊断可从别的部位来感应病变。
三、肘窝诊脉
肘窝诊脉是站立体位时,用手指按压头肩的肘部,亦可比较脉动的大小及频率,但这只能检查上八经的脉象改变。
诊脉时,要观察脉搏浮弱、浮动、数量、脉象、芤响(脉有芤音的就称芤响)癉其它脉象变化,根据不同情况来判断太阳、少阳、少阴。
五脏等病变类型。
中医把微观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中医把微观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脉诊的操作方法口诀
脉诊的操作方法口诀脉诊是传统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在中医临床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脉诊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摸寸口、摸脉搏与辩脉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操作方法及其口诀。
1. 摸寸口(左、右手指动静法)摸寸口是指在人体两手掌手掌根部向尺侧推进到手腕处,寻找脉搏的位置。
摸寸口的操作方法有左、右手指动法和静法。
左、右手指动法的口诀:“尺寸之脉,问候宜尽重拜托,眼目心头,小指为宜胜于手中指;身百脉绝,指上先为正尺寸。
”左、右手指动法具体操作流程:1)身体放松,将左手放置在右手手腕处,掌心与手背相对,用右手的两指触诊左手尺脉。
2)用两指顺着掌骨纵隔线推进到手腕处,留心触诊。
静法的口诀:“寸口动静两相夹,明寸声音是重大;寸口中心把握好,感寸脉象定方太。
”静法具体操作流程:1)将左手放置在右手手腕处,掌心与手背相对,用右手的两指触诊左手尺脉。
2)用两指轻轻按压寸口,留心把握脉象,并注意观察脉搏的大小、形态、快慢和畅缓度。
2. 摸脉搏(左、右侧,寸、关、尺)摸脉搏是指通过触诊不同部位的脉搏,了解脉象的情况。
摸脉搏的操作方法包括左右手摸脉搏和摸尺、关、寸三个脉搏点。
左、右手摸脉搏的口诀:“尺脉手摸从左按,关脉心前约半寸;寸脉手摸正中间,脉点应在掌根基。
”左、右手摸脉搏具体操作流程:1)左手摸尺脉,右手摸关脉。
2)左手摸关脉,右手摸寸脉。
摸尺、关、寸三个脉搏点的口诀:“手尺脉行从骨上,中指放在手腕下;两副关脉见动静,两侧平齐偏心心。
”摸尺、关、寸三个脉搏点的具体操作流程:1)摸尺脉:用中指按压腕横纹上面一横指的位置。
2)摸关脉:同时用中、无名指按压腕横纹中间位置。
3)摸寸脉:同时用中、无名指按压腕横纹下面一横指的位置。
3. 辩脉象辨脉象是指根据摸寸口和摸脉搏所获取的脉象信息,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对脉象特点和可能病因的判断。
辩脉象主要有“脉诊四要素”即脉搏的浮、沉、细、数这四种特征,以及脉搏的宽、滑、长、急、洪等。
脉诊方法和技巧
脉诊方法和技巧1. 准备阶段:时间选择:传统上认为清晨(平旦)脉象最能反映出人体生理状态,因为此时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气血未受饮食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环境要求:诊脉时,室内应保持安静,减少外界干扰。
病人体位:患者采取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下垂,与心脏接近同一水平线,手腕舒展,掌心向上,放置在一个柔软的脉枕上。
2. 医生指法:布指定位:医生通常用左手诊查患者的右手,右手诊查患者的左手。
具体指法为中指定关脉(桡骨茎突内侧),食指定寸脉(关脉之前),无名指定尺脉(关脉之后),三指并拢,呈弓形排列,指尖平齐,用指腹接触脉搏。
指力运用:诊脉时,根据脉象深浅的不同,分别采用举(浮取)、寻(中取)、按(沉取)三种不同力度。
举取浮脉,寻取中层脉,按取沉脉,以全面把握脉象特征。
3. 脉象分析:脉象要素:包括脉位(浮沉)、脉率(快慢)、脉力(大小)、脉宽(长短)、脉势(流畅与否)以及脉形(如滑、涩、弦、芤等)等多个方面。
总按与单按:首先总按三部(寸、关、尺),整体把握脉象;随后可以单按每一部脉,细致辨别各部的细微变化。
4. 脉诊步骤:平息计数:医生要在自身呼吸平稳的前提下,按照一呼一吸(一息)的时间来计算患者的脉搏次数,通常要连续诊脉至少50次以上,观察脉搏的至数、节律、强弱变化等。
注意事项:诊脉时要排除外在因素如运动、紧张、激动等导致的脉搏变化,确保所得脉象反映的是内在病理状态。
5. 小儿诊脉:由于儿童寸口脉短小,不适合常规三指定位法,往往采用“一指定关法”,即仅用医生的拇指诊脉。
6. 脉象解读:脉象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脉象的综合分析,可以判断阴阳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深浅、脏腑的功能状态等。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倪海厦讲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为少阴二脏,心脏有一条大动脉出来、一条大静脉血管回来心脏,从心脏到肾脏血脉是相交的,心和肾要通的时候是靠中间的脾胃,有一天脾脏有问题,太阴先受病,太阴病没好,如果脾脏没有好,让上下没有办法通利,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因而造血的功能就不行了。
心本身血就不足了,心血不足的时候,血脉很弱很细很微,所以少阴证出来第一个脉是很微很细的,吸收营养功能不够的时候,会表现在我们精神上面,精神的来源,精神很好,代表血气很旺,讲话细细的有气无力,精神不够,就是神不足,就是「但欲寐」,少阴病完全是又阴又寒,一旦吸收食物营养不够,生成血的能量不够了,所有内脏的功能都因之缓下来了,等于没有蠕动,整个不动停滞,如果说太阴病没好,进入少阴证,人就很虚弱。
二九五:「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微脉是代表气很衰弱了,细脉代表血不够了,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状况,但欲寐,是少阴的主证。
例:脉微细,且下焦寒到小便无法自禁,没有办法控制一直往外流,因为都没有蠕动了,膀胱口都开着,人的水是经过肾阳气化出来的,所以尿有点黄,现在他小便是白的,所以要用大剂的附子下去,现在西医连尿失禁都治不好,因为不知寒热也。
二九六:「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太阴证的时候是自利不渴,太阴、少阴、厥阴都会下利,只是下利的程度有深浅,如果自利不渴,就知道病在太阴,寒湿在上焦,所以他不会渴,如果自利而渴者,是少阴,寒在下焦,下焦肾虚的时候,会一直在下利小便,虚,故引水自救,所以会有口渴,病人会想喝水,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颜色整个变成淡白色,就是标准的少阴证,为什么?因为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寒的观念就是根本没有温度了,根本不气化了,蠕动整个停摆,膀胱像一块死肉没有用,他的小便根本是漏出来的,中医有分寒热,西医就没有分寒热,西医只管发烧。
脉诊‖诊脉的方法
脉诊‖诊脉的方法诊脉的方法:诊脉的方法主要有:时间、平臂、布指、平息,举按寻、五十动等几点。
1.时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早晨病人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宁静,诊脉选择这个时间最好;但并不是说其他时间就不能诊脉。
《脉诀刊误》以为:“若诊病脉,则不以昼夜。
”进行脉诊时,应让病人先休息一下,使气血平静,然后开始脉诊,这样脉象就比较正确。
2. 平臂诊脉时,病人的位置不论坐卧,手臂宜向左右侧引伸平放,这样血脉的流行较顺,不致影响脉象。
《医存》说:病者侧卧,则在下之臂被压,而脉不能行;若复其手,则腕扭而脉行不利;若仰其手,则血下注而脉滞;若举其手,则气上窜而脉弛;若身复则气压而脉困;若身动则气扰而脉忙。
故病轻者,宜正坐直腕仰掌;病重者宜正卧直腕仰掌,乃可诊脉。
3. 布指诊脉下指要讲求方法,首先以中指端按到高骨(桡骨茎突)关脉部位,跟着把食指放在中指之前,从关前至鱼际的适中距离的寸脉之上,然后放无名指于中指之后尺脉部位上。
病人臂长布指略疏,病人臂短布指略密,以适中为度。
部位取准后,三指用同样的力量按诊三部脉象;也可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诊关部则微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部则微微提中食两指。
先单按或先总按均可。
当三部脉有独异的时候,必须逐步推寻,以便明确这一部的不同脉象。
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右手,右手按诊病人左手。
4. 平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平息就是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数病人脉的至数(即次数)。
古人以自己呼吸去测病人脉搏的至数,所以脉的迟数,都以一息几次来计算,今天有秒表对诊脉有一定帮助。
但平息的意义还不止此,平是平调的意思。
前人说:诊脉时应慎容止、专念虑、调鼻息,一定达到专念虑(思想集中),心平气和,才能调鼻息。
《内经·脉要精微论》记: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因此,平息除了以“息”计算之外,要做到虚心而冷静,全神贯注,以诊脉象。
诊脉中指法的操作方法
诊脉中指法的操作方法
号脉一般是指脉诊,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中医脉诊技巧,但是进行中医脉诊时,要注意脉诊的时间以及手法。
中医脉诊的手法一般包括选择合适体位、定位、布指、诊脉等等。
中医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一个环节,有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作出疾病的诊断。
1、选择合适体位
脉诊前,患者首先需要选取坐位,然后将手臂平放在桌子上,之后,将手心向上,并把腕关节背面放在脉枕垫上。
2、定位、布指
患者选好体位之后,需要确定关脉、寸脉、尺脉的位置,关脉在桡骨茎突处,关脉上面一点就是寸脉的位置,关脉下面一点就是尺脉的位置。
然后,用右手的中指放在患者左手的关脉上。
接着,食指按于左手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于尺脉部位。
最后,弯曲三个手指,使指端平齐,指尖和指腹交界处去按触脉体。
3、脉诊
布指完成后,需要将三个手指同时向下按压进行脉诊,了解总体情况。
然后,需要将其余两根手指抬起,只用一指单按其中的一部脉象,依次完成三个部位的单脉。
每次脉诊时间约3-5分钟。
患者脉诊前应先休息片刻,调整呼吸,放松心情,以免影响脉诊结果。
中医脉诊应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非专业人员的脉诊结果不可作为诊断依据的。
诊脉的手法
诊脉的手法
诊脉常用的指法,可概括为选指、布指和运指。
1、选指:医生在诊脉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手
,用右手诊病人的左手,三指指端平齐,手指略成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呈约45度,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以便于诊脉。
2、布指: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布指疏密适当。
3、运指:医生运指概括为7种
举法:指医生用较轻的力量按在皮肤上查脉的方法,又称“浮取”、“轻取”。
按法:指医生用较重的力量按至筋骨体察脉的方法,又称“沉取”、“重取”。
寻法:有两层意思,其一,即寻即找,指医生手指用力可重可轻,左右推按,仔细检查脉象,寻找脉搏跳动最明显的部位;
其二,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取脉的方法。
循法:指用指目沿着脉搏的轴上下移动,体察脉搏的长短。
推法:指目对准脉脊后,顺应脉搏的运势,左右内外推动观察脉象快慢、力量、趋势。
总按:三指同时用相等的指力诊脉。
单按:用单个手指诊察脉象,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的变化。
中医二十八脉必背口诀
中医二十八脉必背口诀中医一直都是以脉象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熟记每一条脉象及其口诀也成了中医诊断的必备知识。
下面就介绍其中一个重要的脉象二十八脉必背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二十八脉必背口诀1、少阳上输:少陷表中十字汇,下输医毕方可知。
2、太阴下走:止小腿邻脚外,遍行跗走行精微。
3、少阳下走:少陷表中十字汇,发于足背下行遂。
4、太阳上输:上输于肱骨联,上臂内侧向肩膀。
5、阳明上输:尺侧外络穿,止于二两止痛苦。
6、手厥阴上输:手内侧一穿,止于缺盆去病苦。
7、太阳下输:下输入腹内游,遍行腰腹去腹部。
8、少阴上走:小腿内侧向上行,发于耻部入膀胱。
9、足太阴下走:足内侧直行,发于足背外侧精微。
二、二十八脉的功能1、少阳上输:输血润燥,调节内分泌,滋养脾胃。
2、太阴下走:活血调经,通络无堵,润燥调理。
3、少阳下走:活血调经,温经安神,强壮全身。
4、太阳上输:滋补肝肾,补血通络,增强抗病能力。
5、阳明上输:活血化瘀,调血调气,温窝循行。
6、手厥阴上输:发汗散寒,温胃安气,行气活血。
7、太阳下输:通络调节,行气滋补,活血化瘀。
8、少阴上走:滋补养阴,温经安神,活血止痛。
9、足太阴下走:调节阴阳,生津润燥,健脾养肾。
三、二十八脉的作用二十八脉又称“经络君子”,是经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将身体之间各个部位的血液和精华流动调节的重要职能。
其作用主要有五点:1、补血行气:二十八脉能够帮助补血行气,增强身体能量,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使身体更加健康。
2、活血化瘀:二十八脉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血液物质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排除阻碍血液循环的瘀滞,促进伤口康复。
3、健脾胃:二十八脉主要宣泻运化脾胃,有助于消化,维持消化功能正常,使身体得到适当的营养。
4、调经安神:二十八脉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精华,调节集中,增强机体的自身反射,调整内分泌,使身体恢复自然状态,让思想平静,身心平衡。
5、温经安筋:二十八脉能够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避免外感病变,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温经安筋,改善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道家绝技-阴阳脉针
三 把脈對臨床的指導意義
• 《灵枢· 经脉篇》论手太阳的肺经脉云:“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 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再如论手阳明的大肠经脉云:“盛者人 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这说明古圣们诊脉,全 是用阴、阳两方的脉象相对照,按大、小、盛、衰以确定阴阳经气的 虚实。谨遵古圣法诊察“脉口、人迎”阴阳动脉之成规,在诊断治疗 上疗效甚好,故认为后人尤应承继先圣的诊法,即可减少误诊,又可 收事半功倍之效 • 参阅后世各针灸家的书籍中,皆缺少阴、阳两个方面约脉象诊断,都 只着重于“某类病证”即预定有“某些经验穴位”的组方,并倡导各 个穴位的“经验效果”等等,所以在各穴位上却总结了很多经验。 • 各类针灸书籍虽然也论及脉象,多只论述了两手的‘寸口脉象”,故 后世以来的“针灸书籍”,仅有“阴经方面”的脉象诊侯,却没有 “阳经方面”的脉象诊断,因而是一个不周全的阴阳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
• 《灵枢· 终始篇》云:“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 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 经之脉不结代也,本末之寒相守司也,形肉血气 必相称也。” • :人体十二经脉的“和平公式”各类脉象正常相 应 • 《灵枢· 终始篇》云:“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 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 • 按诊候两手的“脉口”动脉属阴,犹如地道,诊 候颈两侧的“人迎”动脉属阳,犹如天道,故阴、 阳动脉双诊即可得天,地之全道。
• •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阴阳正负往返运动的新经络学说 人体的六大防御体系 经络辩证 气血经络,筋,骨。肌,皮 脏腑辩证 五脏六腑混元统一论 根结标本,四海气街,根留注入的应用 开枢合的病症和应用 六淫致病 奇经八脉的作用,起止,分配,功能 第九奇经的作用与治疗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通常称为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
以下是一些中医诊查脉象的常见方法:
1.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法是指将人体上肢寸口脉分为上、中、下
三部,每部又分为天、地、人三候,以观察脉象的变化。
2.浮中沉取法:浮中沉取法是指将手指轻触寸口脉皮肤,逐渐用力
按至筋骨,以观察脉象的浮沉变化。
3.独取寸口法:独取寸口法是指仅选取寸口脉进行脉象诊察,寸口
脉位于手腕桡动脉处。
4.平息定脉:医生在诊脉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以便更准确地感知
脉象。
5.脉象特征:中医通过脉象的特征来判断病情,如脉象的浮沉、快
慢、强弱、粗细等。
需要注意的是,脉象诊查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而且脉象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饮食、运动等。
因此,脉象诊查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如果你对中医脉象诊查感兴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观察其脉搏的波动、强弱、速率、细粗等情况,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及病情。
本文将介绍10种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
一、脉搏部位的选择在进行脉诊时,选择正确的脉搏部位非常重要。
在人体中,脉搏较强的区域主要有手腕、颈部、肘部、脚踝、鼠蹊部等地方,其中以手腕最为常用。
在手腕处,脉搏分为尺部脉和桡部脉,其中尺部脉位于手掌侧的桡侧,桡部脉位于手掌侧的尺侧。
平时检查时一般以尺部脉为主。
二、手法的选择在脉诊时,手指的力度和速度等手法也非常重要。
手法过轻或过慢不易检查出脉象,而过重或过快则易影响到脉象的准确性。
在脉诊时需要注意手法的合理选择。
三、把握脉搏的节律在脉诊中,需要把握脉搏的节律,即判断脉搏的跳动是否有规律、是否有跳过等现象。
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
四、观察脉搏的强度和速度观察脉搏的强度和速度也是脉诊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脉搏的强度和速度会随着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脏腑功能变化而有所不同。
强度轻柔、速度缓慢常表明体虚、气血亏虚或寒邪内盛;强度强健、速度明显常表明体壮、气血旺盛或热邪内盛。
五、观察脉搏的滑利程度脉搏的滑利程度也是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
过于滑润的脉象,常显示体虚血亏;过于粗糙的脉象,常反映热毒盛衰。
六、注意脉搏的细粗差异脉搏的细粗差异也是脉诊中需要关注的一点。
细脉显现体弱或气血不足;粗脉反映肝胆、心火、痰火等邪气内盛。
七、查看舌苔颜色和厚度在进行脉诊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和厚度。
舌苔很厚表明脾胃虚弱或湿邪阻滞;苔色灰暗或黄腻表明痰火内盛等。
八、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脉诊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胸闷等症状,常表明气血不足;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常表明脾胃功能减退。
九、注意脉象的变化脉象在不同的时间段或不同情况下会有所变化,如进食后、起床瞬间、情绪激动等,都会对脉象造成影响。
老中医手把手教你把脉,最全的入门脉诊知识,内附详细图解,收藏
老中医手把手教你把脉,最全的入门脉诊知识,内附详细图解,收藏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现在很多人都不信“脉诊”,在初学者的眼里,脉只不过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说明心脏的搏动,所谓的脉,只不过故作神秘罢了。
但相信中医脉法的人却不以为然,既然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如果真是没有作用,也不会流传至今。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承前启后的确立了中医脉诊的方法。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完善中医的诊法,形成了大量有关诊法的典籍,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的《濒湖脉学》、清代的《望诊遵经》等,累积存世的脉诊著作有近百种之多。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在这里要说的是,脉诊不好掌握,是比较难学的。
当然,学会了,你也成了半个中医。
作为中医特色诊法之一的脉诊,其实并没有大众所认为的那般“神乎其技”。
有人说摸脉那么专业,自己很难学会,其实不然,给自己摸脉并不难学。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端正坐好,将一侧手臂手心向上平放在桌面上,可以在手腕下面垫一个小小的枕头,这样脉搏会更加清晰容易摸脉。
然后,用另外一侧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轻轻放到该手腕上,如果没有感受到脉搏,可以多换几个位置稍加寻找自己的脉搏,如果反复多次都摸不到脉搏,最好去医院请医生就诊。
最后,摸到脉搏后最重要的就是记录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所以每次摸脉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分钟,同时还要感受脉搏跳动是否规律、脉搏的强弱情况,两边的手腕都要进行摸脉,可以作为一个对比。
把脉的正确姿势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代表的意义。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特征,从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中医中,脉象是反映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阴阳平衡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把脉的基本知识,包括把脉的方法、把脉的内容和解读,以及把脉的应用范围等。
把脉的方法把脉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判断脉搏的变化和特征。
把脉的位置一般在患者手腕上,即手腕部的脉搏位置,具体有中脉、尺脉、关脉等。
把脉时,医生用中、食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患者手腕上相应的脉搏位置,感觉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把脉的内容和解读把脉时,医生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如果脉搏频率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发热、心脏病、贫血等情况;如果脉搏频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情况。
脉搏的节律脉搏的节律是指脉搏的有规律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脉搏有规律地跳动,间隔时间相等。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可能表示患者有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情况。
脉搏的力度脉搏的力度是指脉搏跳动时的力量大小。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力度适中,不过强也不过弱。
如果脉搏力度过弱,可能表示患者有虚寒、气血不足等情况;如果脉搏力度过强,可能表示患者有实热、血压偏高等情况。
脉搏的形态脉搏的形态是指脉搏跳动的形状。
根据脉搏形态,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形态的不同,可以反映患者的阳虚、阴虚、气血不足等情况。
把脉的应用范围把脉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诊断。
把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根据把脉结果,中医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脉诊六经的讲解
脉诊六经的讲解
脉诊六经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分类基于人体六经,包括太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少阳六经。
通过触诊脉搏,检查脉搏的弦紧、滑数、浮沉等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得出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
太阳脉通于头部,阳明脉通于面部、胸腹部,少阴脉通于心、肾,太阴脉通于胸腹部、手足,厥阴脉通于肝、胆、胃肠、肾,少阳脉通于头、面、胸腹部。
在脉诊六经中,太阳脉与阳明脉常见于外感病,少阴脉与太阴脉常见于内伤病,厥阴脉与少阳脉则常见于寒热错杂的疾病。
同时,不同经脉的脉象特征也有所不同,太阳脉搏浮而紧,阳明脉搏滑而数,少阴脉搏沉而细,太阴脉搏浮而大,厥阴脉搏沉而弦,少阳脉搏缓而大。
在临床实践中,脉诊六经常被用于疾病的辨证施治。
通过对患者的脉象特征、经络病变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掌握脉诊六经的知识对于中医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 1 -。
少阴脉脉诊
少阴脉脉诊
少阴脉指足少阴肾脉而言,位于太溪穴处。
少阴为阴阳气血之本,《素问·三部九候论》中有“下部地,足少阴也”。
但亦有指手少阴心脉者,位于神门穴,即《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述“中部人,手少阴也”以候心气的盛衰,在临床上都有应用。
1、细脉“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女则经水不通”。
少阴主肾,司二阴,为精血之源,故少阴脉细为精血虚少,女子经水不通,肾虚气化失职,故小便不利。
2、紧沉脉“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少阴主肾,其脉紧沉为肾阳不足,寒从内生,阳气虚则不能敷布,故周身关节痛,阳虚不化气,故小便难。
3、滑数脉少阴脉滑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少阴主肾,其脉指数为湿热在下焦,湿热聚于前阴,郁积而腐蚀,故糜乱成疮。
以狼牙汤洗涤,而燥湿清热。
4、弱涩脉“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5、脉不至“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人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少阴脉不至,为肾气袁微,精血枯竭,厥逆之气上奔,上冲心肺而致尸厥证,刺期门、巨阙以回阳救逆。
6、浮弱脉“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此指心肾脉俱不足,心主血,肾主精,心肾不足,精血虚受风,故关节掣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阴脉诊脉法具体有哪些
少阴脉指足少阴肾脉而言,位于太溪穴处。
少阴为阴阳气血之本,但亦有指手少阴心脉者,位于神门穴,所述“中部人,手少阴也”以候心气的盛衰,在临床上都有应用,博粹堂中医介绍。
1、细脉“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女则经水不通”。
少阴主肾,司二阴,为精血之源,故少阴脉细为精血虚少,女子经水不通,肾虚气化失职,故小便不利。
2、紧沉脉“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少阴主肾,其脉紧沉为肾阳不足,寒从内生,阳气虚则不能敷布,故周身关节痛,阳虚不化气,故小便难。
3、滑数脉少阴脉滑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少阴主肾,其脉指数为湿热在下焦,湿热聚于前阴,郁积而腐蚀,故糜乱成疮。
以狼牙汤洗涤,而燥湿清热。
4、弱涩脉“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5、脉不至“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人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少阴脉不至,为肾气袁微,精血枯竭,厥逆之气上奔,上冲心肺而致尸厥证,刺期门、巨阙以回阳救逆。
6、浮弱脉“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此指心肾脉俱不足,心主血,肾主精,心肾不足,精血虚受风,故关节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