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永生的眼睛》
人教版语文四下《永生的眼睛》课件
![人教版语文四下《永生的眼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459b80f61fb7360b4c65fd.png)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 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 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 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 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 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 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 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 会为我自豪!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 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 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 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
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 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 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身 分享她的美丽。
邓小平爷爷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 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深圳市眼科医生姚晓明亲手将自己 母亲捐献的眼角膜移植到了两位患者的 眼中,为他们圆了一个留住光明的梦想。
李润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 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荣誉加身, 在生命的尽头,决定捐献眼角膜,让这 双眼睛为世上的另一个人重见光明。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
18.永生的眼睛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
永生的眼睛
琳达 温迪
酷爱
屡屡获奖
盲童 给予
角膜 热泪盈眶
第一次: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 虽然我反对,但是(父亲)坚持捐 献了她的眼角膜。
第二次:父亲与世长辞,(琳达) 遵从他的遗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
第三次:(温迪)准备捐献自己的 眼角膜。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ppt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817ea0d5bbfd0a795673ae.png)
“如果一个盲 童能够借助我们 的帮助重见光明, 并像你女儿温迪 一样画出栩栩如 生的马儿。那有 多美妙!”
我把外公捐赠 器官的的心愿告诉 了温迪。孩子热泪 盈眶,她跑到外公 身边,紧紧地拥抱 他。 ●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 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 紧地搂着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 而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 —14岁的温迪而骄傲。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 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 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 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活的纪念, 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此刻,我仿佛感觉女 儿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那样活泼地挥动着,她的眼 睛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赞扬他们为别人着想, 无私奉献的精神!
张强国,一个21 岁的小伙子,———黑 暗里摸索14年的他,在 移植覃艳眼角膜后的第 二天,重见光明。
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 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 植手术复明,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 响,供体角膜严重缺乏,我国每年仅 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 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只要人人都 献出一点爱,世
界将变成美 好的人 间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பைடு நூலகம்uān máng lǚ kuàng
捐 盲 屡眶
zūn lǒu
遵搂
突如其来 不顾一切 与世长辞
不由自主 栩栩如生 重见天日
不假思索 热泪盈眶 夺眶而出
笼罩 流淌 呵护 给予 捐赠 器官 角膜 遵从 孤零零
角膜捐献
在逝世后捐出 眼角膜以帮助因角 膜病变而失明的人 重见光明。捐献眼 角膜可以使因角膜 病变而失明的人重 见光明。
人教版四年级课文《18永生的眼睛》
![人教版四年级课文《18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edc0a2b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8.png)
人教版四年级课文《18.永生的眼睛》18.永生的眼睛作者:[美] 琳达・里弗斯我14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母亲的生命。
那会儿,我的内心一直笼罩着巨大的悲哀与苦痛。
一想到从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妈妈的呵护了,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我无法面对没有妈妈的孤零零的生活。
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当然可以。
”父亲痛快地回答。
我被他们的对话惊呆了。
我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更让我无法明白的是,爸爸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琳达,”父亲坐在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很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
父亲也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为了照顾他,我把他接来同住。
父亲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
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我把外公捐赠器官的的心愿告诉了温迪。
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我问。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送给失明的人,让他重见天日。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我紧紧地搂着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18《永生的眼睛》课件PPT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8《永生的眼睛》课件PPT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cbed3ee7c1cfad6195fa76a.png)
课文中几次出现带有“骄傲”的句 子,体会含义:
⑵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 的温迪而骄傲! 再次使用“骄傲”,表达“我”对女儿 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与前文14岁 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 者的深刻思考。
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 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学完 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 算做些什么?
生字学习
捐 juān 捐赠 屡 lǚ 屡次 盲 máng 盲人 眶 kuàng 眼眶 搂 lǒu 搂着
遵 zūn 遵守
认识生词
永生
角膜
给予 搂住
不假思索 捐赠 屡屡获奖
热泪盈眶 遵从 重见天日
振聋发聩 天壤之别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溘然长逝 策马扬鞭
萦绕 慷慨 捐赠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 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 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 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 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 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 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 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 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 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 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 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 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 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 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84b47f22b14e852459fb5759.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课文原文我14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母亲的生命。
那会儿,我的内心一直笼罩着巨大的悲哀与苦痛。
一想到从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妈妈的呵护了,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我无法面对没有妈妈的孤零零的生活。
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当然可以。
”父亲痛快地回答。
我被他们的对话惊呆了。
我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更让我无法明白的是,爸爸居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琳达,”父亲坐在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很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
父亲也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为了照顾他,我把他接来同住。
父亲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
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我把外公捐赠器官的的心愿告诉了温迪。
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我问。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送给失明的人,让他重见天日。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我紧紧地搂着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知识点【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我十四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将她的眼角膜捐献。
18.永生的眼睛(完美版)
![18.永生的眼睛(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a58b7a02768e9951e738b4.png)
• • • • • • • • •
近义词: 呵护——爱护 领悟——领会 珍贵——宝贵 悲哀——哀伤 骄傲——傲慢 酷爱——热爱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反义词: 悲哀——喜悦 完整——残缺 骄傲——谦虚 遵从——违背
自学提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的眼睛得到永生?
2、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 做的?对于亲人的做法,“我”的态度是怎样 的?
父亲的心愿是: 捐赠器官,造福他人。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
痛
苦吗?”
盲童只能用双耳感受节日的快乐。
老师,这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谁能告诉我郁金香究竟有多美?
盲童的世界里哪能看到一丝丝阳光呢!
谁能告诉我网络世界究竟有多么精彩?
我什么时候才不用摸这盲文呢?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
失去温迪两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 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 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 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 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 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 芒。
受捐者写的感谢诗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 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 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 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 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 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 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 命。
我会读:
juān máng lǚ kuàng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 冲
chònɡ
chōnɡ
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妈妈!”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8永生的眼睛》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8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e9c9402b2b160b4e767fcff8.png)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在我们的帮助下重 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 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角膜起了作用, 你们会为我自豪!
•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 一切感到骄傲。”
• “这令你骄傲吗?”
• “当然,你想过 什么也看不见会 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 将眼镜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 们重见天日。”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 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习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因为……所以…… 虽然……可是…… 1.《永生的眼睛》一课( )使我感
动,( )引起我许多的想法。 2.父亲( )死去了,( )他那话
那些盲人是多么的痛苦,
他们看不见五颜六色的鲜
花,看不见
,看不
见 ,也看不见 ……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 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紧地搂住温迪, 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 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句话的意思是琳达觉得父亲不仅留 下了一副眼角膜,还留下了为他人着想 , 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的高尚品质,这 种品质已经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 代相传。 。
父亲( )地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 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5、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 吗?
答: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 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 有助于世界。
同学们,照片上这个 小女孩叫杨帆,就在不久 前,小杨帆在青岛人民医 院离开了我们,小杨帆的 生命只有3岁半。这是她 爸爸带着她在海洋纪念馆 留的最后一张相。杨帆死 后,她的父母替她把角膜 捐给了两位盲人。小杨帆 留下了光明,也留下了爱 心。
18.永生的眼睛(上课)
![18.永生的眼睛(上课)](https://img.taocdn.com/s3/m/334efa3e3968011ca3009189.png)
• 捐赠眼角膜
• 默读课文,勾画出有 “骄傲”的句子。
含有骄傲的句子:
•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 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 温迪为什么为母亲、外公所做的一切骄傲呢?
• (有了他们的捐赠,就会有盲人可以
重见光明,为别人带来了幸福,多么 令人骄傲啊! )
•
•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 而骄傲!
体会句子:
•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 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 思考:父亲还留下了什么? • 父亲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 是他那一心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 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已根植于后人 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 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 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 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 是有意义的。
•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比较琳达和温迪的态度。
•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14岁的温迪“呢? • 琳达14岁时和温迪14岁时对捐赠器官的态度有 什么不一样呢? • 琳达当时对于捐赠妈妈的眼角膜感受是---痛苦难 忍 • 14岁的温迪对捐赠器官的态度—感到骄傲
•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 • 这里作者再次使用“骄傲”一词,表达了“我” 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特意强调温 迪的年龄,是为了与文章开头当年14岁的“我” 进行照应,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 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 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主题归纳:课文通过写作者一 家三代无私捐赠角膜的动人事迹, 赞美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高贵 品德。
18、永生的眼睛(完美版)
![18、永生的眼睛(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fe82647e21af45b307a8c3.png)
永生
角膜
给予 盲(máng)童
搂(lŏu)住 获奖
捐(jūn)赠 屡(lǚ)屡 遵(zūn)从
不假思索
热泪盈眶( kuàng) 重(chóng) 见天日
• 笼罩 呵护 流淌 角膜 器官 酷爱 • 骄傲 拥抱 失明 领悟 • 孤零零 • 突如其来 不由自主 不假思索 • 一世长辞 重见天日
• 默读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 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怎么 说的?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让 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并在旁边 作简单的批注(写点感受)。 • 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再联系上 下文,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今天,这一切 真的就像梦一样实现了, 因为我接受了眼角膜中心的手术, 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的小女孩的馈(kuì )赠, 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 不!是生命,是永恒的生命!
温迪我想对你说:
邓小平爷爷逝世之后,捐献了自己的 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 的中国人民。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 飞去世后捐献的角膜帮助两位少女恢复光明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 冲 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妈妈!
chòn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ōnɡ
”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 冲
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 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 去。”
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 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 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 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 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 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 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 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 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 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 ──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 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 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18.永生的眼睛.ppt (2)
![18.永生的眼睛.ppt (2)](https://img.taocdn.com/s3/m/c446b11814791711cc791767.png)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 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 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 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 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 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 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 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 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 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 移植而丧失生命。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 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一辆卡车无情地碾过正在策马 扬鞭的她,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孩子,这样一位善良可爱的 孩子,十四岁,最美好的时候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 界。 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 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 中心的信。信上写到:“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 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 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 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她的鼻 炎依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为此骄傲
为其自豪
为此骄傲
“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 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 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 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 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 义的。”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 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 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 副角膜!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 儿——14岁的温迪而 骄傲!
1、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想象一下:假如盲童安静接受了 琳达父亲的眼角膜移植后,第一次睁 眼看世界的时候,她会想些什么?做 些什么?说些什么?把她的这些感受 写出来。
人教版语文四下《永生的眼睛》课件1
![人教版语文四下《永生的眼睛》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0a3642c58fb770bf78a55f3.png)
18.永生的眼睛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
永生的眼睛
琳达
温迪
酷爱
屡屡获奖
盲童
给予
角膜
热泪盈眶
第一次: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 虽然我反对,但是(父亲)坚持捐 献了她的眼角膜。 第二次:父亲与世长辞,(琳达) 遵从他的遗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 温迪)准备捐献自己的 第三次:( 眼角膜。
深圳市眼科医生姚晓明亲手将自己 母亲捐献的眼角膜移植到了两位患者的 眼中,为他们圆了一个留住光明的梦想。
李润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 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没有荣誉加身, 在生命的尽头,决定捐献眼角膜,让这 双眼睛为世上的另一个人重见光明。
深圳著名歌手、爱心大使丛飞生前立下 遗嘱捐献眼角膜,身患重病离开人世后,履 行他最后的爱心之举,为活着的人留下光明。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 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 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 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 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 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 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身分享她的美丽。
邓小平爷爷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 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 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 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 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 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 的。
如果我们死后 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 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 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 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 会为我自豪!
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
![四年级下册语文18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2fcf1a9fb9d528ea81c779a5.png)
18、永生的眼睛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她,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她是无法比拟的财富。
当某个人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这个人的眼睛也将得到永生,这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本文具有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刻画了让人难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省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感动、让人怀念,让人学习。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
但因受年龄所限,学生对器官移植非常陌生,对其意义更是不理解,因此,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另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
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课型与学法:阅读课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
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
(出示: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前些天,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18.《永生的眼睛》说课稿(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18.《永生的眼睛》说课稿(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01e63abe23482fb5da4c3c.png)
四年级下册18课《永生的眼睛》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二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
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编者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二是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温迪一家三口的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
特别是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
(三)、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以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崇高精神。
3、学会会认字“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认为教学的重、难点有以下两点: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五)说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人体器官捐赠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我采用的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展开教学。
重点指导读好第一部分,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与学生总结作者是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d0e5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3.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永生的眼睛》课文原文及赏析《永生的眼睛》原文:我十六岁那年,母亲被诊断出患了严重的肾病。
医生说只有换肾才能挽救她的生命。
家里的亲人纷纷去医院做了检查,但是没有一个人的肾脏符合移植的要求。
一天晚上,父亲走进我的房间,坐在床边,对我说:“琳达,我和你妈妈商量了一下,我们都认为你应该去医院做一次检查。
”我看着父亲,惊讶地问:“你们想让我捐肾给妈妈?”父亲点了点头。
我无法接受这个提议,我哭了起来。
“为什么是我?我才十六岁,我还有很长的人生要过。
”父亲握住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琳达,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如果我们能留下一些东西,让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那我们的生命就拥有了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你愿意让你的母亲拥有这个机会吗?”我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去医院做检查。
结果表明,我的肾脏与母亲的完全匹配。
手术进行得很成功,母亲得救了。
从那一刻起,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话。
我们的生命可能是短暂的,但如果我们能以某种方式帮助他人,我们的精神和爱心就能得到永生。
赏析:《永生的眼睛》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学语文课文,通过讲述主人公琳达为救治母亲而捐献肾脏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的力量。
文章以真实的家庭故事为主线,生动描绘了琳达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内心挣扎和成长过程。
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琳达从最初的抗拒、恐惧到最终的勇敢、无私的心路历程。
同时,文章也深入探讨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父亲的话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如果我们能留下一些东西,让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那我们的生命就拥有了某种意义上的永生”深入人心,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短暂性和永恒性,以及个体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更大的价值。
总的来说,《永生的眼睛》以其深情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启发孩子们珍视生命、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是一篇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优秀课文。
18、永生的眼睛
![18、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25f0c491680203d8ce2f242a.png)
受捐者写的感谢诗
最美的诗也无法表达我的心, 当我在黑暗中备受煎熬的时候, 我多么想看看身边的亲人, 多么想看看关心我的朋友, 哪怕给我短暂的一天,那也满足了……
温迪我想对你说:
今天,这一切 真的就像梦一样实现了, 因为我接受了眼角膜中心的手术, 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的小女孩的馈(kuì )赠, 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 不!是生命,是永恒的生命!
七、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 私奉献的精神!
课堂小结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 刻画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 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 更美好的可贵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我”和所 有的人。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 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 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 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 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 死就是有意义的。”
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一、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 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二、我们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 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冲父亲“哭喊”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我痛苦难忍,不顾一切地冲进了自 冲
chònɡ
chōnɡ
己的房间。“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妈妈!”
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 冲
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语言描写,质问
反映了“我”当时既痛苦又愤怒的心情。因为年仅 14岁的“我”突然失去挚爱的母亲,在最痛苦的时 候又要忍受母亲不完整离去之痛,这让“我”无法 接受,进而对做出这样的决定的父亲产生愤怒的情 绪。
18、永生的眼睛
![18、永生的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2579863f67ec102de2bd8935.png)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听音乐(爱的奉献)
• 大家朗读: •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 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 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 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 为我自豪。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 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 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 丽。
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他们的女儿也能像温迪 一样将会多么自豪。况且当你得知我的眼睛其了起了 作用的时候,又会多么骄傲。 父亲于1986年4月11日溘然长逝,我们遵从其遗愿 捐赠了他的眼睛。三天之后,温迪告诉我:“妈咪, 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 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 骄傲! 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 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永生的眼睛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u82/v_ODQwOTQzNjc.html
认识生词
永生
角膜
给予 搂住
不假思索 捐赠 屡屡获奖 热泪盈眶 遵从 重见天日
栩栩如生
•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本文只母亲因为突然而 来的疾病夺走生命。 • 不假思索:不用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本文 只父亲捐献母亲的眼角膜时态度坚决,毫不犹 豫。 • 栩栩如生:活泼生动的样子,本文指温迪的画 技高超,画出的马就想活的一样。 •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从新见到光明。本 文只让人恢复视力,从新看能给予他人的 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 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父亲愉快地说——“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 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 那多么美妙!” 父亲骄傲地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 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永生的眼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
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捐赠、屡屡、酷爱、热泪盈眶、与世长辞”等18个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质量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质量。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质量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质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质量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个平凡的家庭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发生的故事,齐读——《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思考: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什么?
2.字词检查
笼罩呵护流淌捐赠器官角膜盲童酷爱拥抱遵从失明
领悟搂住不假思索栩栩如生热泪盈眶屡屡获奖与世长辞重见天日
1)小老师领读;
2)教师讲解个别字词(近义词—酷爱、栩栩如生,图解—角膜,释义—不假思索);
3)齐读。
3. 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分别是怎样做的?
(母亲、父亲捐赠眼睛角膜,琳达要捐赠眼睛角膜)
三、品读课文
面对亲人两次捐赠眼睛角膜,身为女儿的琳达的态度有什么不同?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琳达态度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生反馈)
一)琳达“不理解”
1.指名读:“我被他们的话惊呆了……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不理解,不接受)
2.哪些词语能表示“我”此时的态度?(惊呆、痛苦难忍、哭喊)
3.为什么琳达是这样的表现?(痛失母亲的哀伤,希望母亲遗体完好的小我精神)
4.带着对琳达此时心情的理解,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面对情绪激动,不能接受,无法理解的女儿,父亲却平静地说——(齐读)
“琳达……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
6.父亲为什么可以平静的面对器官捐献?谈谈你的理解。
(在父亲的心中,妻子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能给予别人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死后,他完好的器官可以帮活着的人恢复健康,那么他的死就更有意义)
7.你从父亲的话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乐于奉献、关爱他人、大爱、大我精神)二)琳达“遵从遗愿”
1.指名读“父亲与世长辞……角膜”(接受、理解)
2.为什么琳达会有这样的转变?(出示父亲的话)
3.说说听完父亲的话后,琳达可能怎么想?(生交流:赞成、抵触、由此及彼)
4.温迪又是怎样表现的?(拥抱,“骄傲”)
5.为什么她没有像琳达当年一样反对器官捐献?(正确认识、温迪的话)
三)永生的眼睛
1.面对温迪,作者琳达有了深刻的感受,齐读——
“这一刻……骄傲!”
2.为什么作者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父亲留下了什么?(一心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感到快乐和自豪的品质。
这种品质已经植根于后人心中,并且世代相传。
)
3.最后的骄傲表达了什么?
(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
)
4.课文为什么取名“永生的眼睛”?
眼睛: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永生:弘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四、拓展提升
1.出示资料,你对器官捐赠有什么看法?
2.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
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
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