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案讲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农业试讲教案

初中农业试讲教案

初中农业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含义、类型及特点,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发展方向。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增强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1. 农业的含义、类型及特点。

2. 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 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2. 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不同农业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现象。

2. 提问: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这些图片反映的农业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3. 引出本课主题:农业。

二、探究新知1. 板书:一、农业及其重要性2. 提问: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农业主要分为哪些部门?3.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列举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农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 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

2. 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3. 提问:如何优化我国农业布局?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农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

六、作业布置1. 绘制我国农业分布图。

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七、板书设计农业及其重要性农业的劳动对象:生物(动物和植物)农业的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业的特点和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规律和发展方向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农业的含义、类型及特点,掌握了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和发展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农业(第2课时)示范教案

农业(第2课时)示范教案

《农业》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能将我国土地类型与农业部门的分布相联系,学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 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3. 知道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 知道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畜牧业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种。

【教学难点】1.学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知道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国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生: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等。

【新课展开】师:没错,不同的土地类型适宜的农业部门是不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我国农业部门与土地类型的关系。

生:种植业分布在耕地;畜牧业分布在西部草地中;林业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林地;渔业则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

师:回答得很棒,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讲种植业和畜牧业。

在这幅图上,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我们可以发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而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季风区,所以我们可以用“东耕西牧”来概括我们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布情况。

(板书)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耕地;畜牧业——草地;林业——林地;渔业——江河湖海(过渡)现在我们来学习种植业的主要农产品分布情况。

师:种植业部门的农产品可以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请判断下面农作物,哪些是粮食作物?生:粮食作物有小麦、土豆、水稻、红豆、玉米,其他事经济作物。

师:粮食作物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为主。

(板书)二、主要农作物分布1.农作物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过渡)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想想,我们南方和北方的主食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南方和北方因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2)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不同,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关。

农业教学设计(多篇)

农业教学设计(多篇)

农业教学设计(多篇)篇:农业设计《农业》教学设计地理组王大鹏《农业》教学设计地理组王大鹏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课标分析尊重自然规律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前提,我国农业分布就是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体现。

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只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本保障。

所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生产实例感受农业的重要性。

2.运用相关资料,因地制宜布局我国农业部门及农作物,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学会研究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提升人地和谐的理念和能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探究: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理解各农业部门布局对自然环境的需求程度。

二、课前:听歌曲《在中国的大地上》、农业相关图片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习新课1.了解农业部门学生猜小零食及原材料来自哪个农业部门,教师适时给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概念,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出发,唤起学生对农业部门的已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农业重要性学生结合生活感受感悟农业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在感悟农业重要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探究农业的必要性。

3.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学生交流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典型区域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协助学生完成表格——农业部门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需求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理解各农业部门布局对自然环境的需求程度,为后面探究农业部门和农作物分布提供基本依据。

4.中国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分布学生运用中国地形图、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光照图等资料合作探究中国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5.认知梳理设计意图:回顾探究过程,梳理探究农业分布的基本方法,再次提升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初中农业概述教案

初中农业概述教案

初中农业概述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农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3. 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 农业类型的特征。

2. 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教学准备:1. 教材《农业概述》。

2. PPT课件。

3. 农业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农业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农业相关知识,引发对新课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农业概述》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4. 学生通过观看农业相关视频资料,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农业发展规划。

2. 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分析等方式,完成农业发展规划。

3. 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发展。

教学延伸:1.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业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基地,亲身感受农业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讲解、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农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确保教学内容得到充分消化吸收。

《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1)

《农业》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1)

农业〔第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农业的概念及我国农业开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底。

理解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必要性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掌握阅读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提高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资料图片的分析,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农业的分类。

通过读图探究、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学会用表格比拟的方法说明农作物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通过对我国农业开展成就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的自豪感。

通过对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的探究,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开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

4.教学重点:农业的分类,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开展农业。

5.教学难点: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因地制宜开展农业。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2.读图分析法;3.分组讨论法;4.启发引导法;5.分小组比赛法利用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归纳结论,重要的是掌握分析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老师引领和调控课堂。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指导:要充分利用地图来学习记忆农作物的分布,以及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 ?农业分解图? 、?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分布图?、?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图??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图?、?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图?【教学过程】导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由学生的衣、食、住、行引入,让学生体会农业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部门,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开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重、难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学习活动一: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的概念:问:什么是农业?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讲授。

2.互动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3.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五、教学过程: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20分钟)教师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指出区域农业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并且阐述区域农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0分钟)教师分析当前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并讨论存在的原因。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30分钟)教师介绍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地域条件、气候环境、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30分钟)教师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加强科技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的措施,并举例说明。

六、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七、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和加深对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强调要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整体的认识。

农业教案(精选五篇)

农业教案(精选五篇)

农业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农业教案【复习回顾】1、什么是交通运输?(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2、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管道;交通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3、选择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怎样选择交通运输方式?4、我国铁路运输干线的分布特征?5、“四横五纵”分别是指哪些铁路干线?6、什么是交通枢纽?我国有哪些重要的交通枢纽?【新课导入】(展示)QQ农场图片。

【师】同学们熟悉这个画面吗?【生】熟悉。

【师】你在QQ农场种过什么?【生】根据实际谈,如土豆、玉米等。

【师】在虚拟的农场中,我们都是高明的农场主,想种什么就有什么,什么都能丰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合格的农场主可没那么简单,这节课,我们就尝试做一次现实中的农场主,共同走进中国的农业,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师】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生产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提问】大家想一想,.农业生产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总结】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也就是所谓的开门七件事,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生产的产品;二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发明和掌握。

【师】同学们虽生活在城市里,但对农业这两个字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农产品打交道。

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的农业描述一下。

(引导学生谈自己接触过或听说过的农业活动,或自己认为是农业活动的有哪些?)【引导】同学们在谈的过程中有无留心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动物或植物)【总结】1、概念:像这种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练习巩固】用电脑打出以下农业活动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农业,以加深对农业概念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农业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农业优质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农业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八年级上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掌握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对现代农业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新课:(1)农业的概念和分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农业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等方面。

(3)现代农业的特点和趋势: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和趋势,包括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等。

(4)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

(5)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三、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什么重要性?”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进行思考。

2. 第二步: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生产现状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第三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4. 第四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 第五步: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 最后一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思考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估可以通过课后测试、作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农业说课稿(评优课)

农业说课稿(评优课)

农业说课稿(评优课)一、教学背景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食品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

本节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农业意识和保护农业资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将了解农业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学生将认识到农业资源的珍贵性,懂得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3. 学生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索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4. 学生将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农业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着重介绍我国的农业现状和特点。

2. 农业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 分析农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包括就业岗位、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 强调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3. 农业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 介绍农业资源的含义和分类,包括土地、水资源等。

- 强调保护农业资源的重要性,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4. 探索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例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5. 小组合作:设计农业创新项目-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个农业创新项目。

- 要求学生充分考虑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多媒体演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农业的重要性和创新发展。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当地农田或农业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农业的现状和发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合作成果展示,评价他们对农业发展的理解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农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农业意识和保护农业资源的能力。

农业(第1课时)精品教案

农业(第1课时)精品教案

《农业》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三、教学策略本节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了突出现代化农业状况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畜牧业分布”四个部分的内容。

课时分配上分为2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现象——近四十年来中国人民饮食的变化作为导入,使学生了解农业基本概念、分类并体会到农业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流程1. 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A. 国民经济的主导B. 国民经济的基础C. 国民经济的关键D. 国民经济的先行官2. 在以下活动中,哪项不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草场放牧B. 水塘养鱼C. 野外探矿D. 植树造林3. 读图,我国农业各部门中,产值比例最大的是()A. 种植业B. 牧业C. 林业D. 渔业4. 把以下食品与相关的农业类型连线:【参考答案】BCA(第四题连线)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农业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的概念2.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3.农业的重要作用:为衣食住行和工业提供物质资料二、中国的农业发展1.农业发展的成就:产量大幅提高,种类极大丰富2.原因:(1)地区分布趋于合理(2)发展新型农业(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体现了因地制宜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八、课后作业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课下拍摄生活中与农业有关的照片并按照其作用进行分类,下一节课分组展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3.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①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油菜、茶叶等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②经济作物的特点:经济作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
①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②农业现代化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将不断提高,对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②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2.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①土地: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的土地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不同的影响。
②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提高农业产量至关重要。
③气候: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介绍我国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和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茶叶等)的种植技术和特点。
4.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5.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介绍我国农业政策的变化,以及这些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6.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7.农业与市场经济: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发展特点和挑战,分析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农业发展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时加深全班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初一地理农业讲解教案

初一地理农业讲解教案

初一地理农业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农业的发展历程;3. 了解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域和农作物种植特点;4. 了解农业生产的现代技术。

二、教学重点:1. 农业的定义和作用;2. 农业的发展历程;3.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域和农作物种植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农业的现代技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并与学生讨论农业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学习农业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和作用,明白农业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历程,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的演变过程。

4. 了解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域和农作物种植特点。

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域和各地农作物的种植特点。

5. 了解农业生产的现代技术。

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现代技术,如化肥、农药、机械化等。

6. 总结本节课内容。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农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农业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域和农作物种植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农业生产的现代技术,对农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农业工作的讲课稿模板范文

农业工作的讲课稿模板范文

农业工作的讲课稿模板范文农业工作的讲课稿模板一、引言(200字左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讲解农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对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讲课,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农业工作的了解,促进农业发展的持续健康。

二、背景介绍(500字左右)1.农业工作的重要性农业是第一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农业发展不仅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巨大的原料和市场需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2.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城乡差距等问题,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同时,农业也面临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的机遇,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我们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800字左右)1.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的粮食供应,是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我们要加强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入水平,加强储备粮食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农村扶贫农村是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扶贫工作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要加大对贫困农民的帮扶力度,制定扶贫政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的脱贫致富。

3.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工作的战略目标之一。

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业工作的重点领域(1500字左右)1.种植业发展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们要加强对农作物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加强对农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推动现代种植业的发展。

农业基础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农业基础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农业基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农业发展的历史、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农业的基本概念2. 农业发展的历史3.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教学难点:1.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 农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农业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讨论: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二、讲解1. 农业的基本概念-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气候、生物等自然条件,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方式生产农产品,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活动。

-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土地、气候、生物、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2. 农业发展的历史- 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三、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间有哪些相互关系?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农业生产要素的相互关系。

四、实践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农业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农业实践活动,如种植植物、养殖动物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农业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解1. 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地:农业生产的基础,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土壤、水分、养分等。

- 气候:影响农作物生长、病虫害发生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 生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微生物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 劳动力:农业生产的主体,包括农民、农业技术人员等。

- 资金: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

- 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人教版农业第说课稿

人教版农业第说课稿

人教版农业第说课稿农业教育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题是“农业基础知识”,旨在通过对农业基本概念、农业的重要性、农业的分类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学法1. 农业基本概念- 农业的定义:农业生产是指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养殖等活动,以生产食品和其他农产品的过程。

- 农业的组成: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

2.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人们提供基本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 农业与环境保护:合理的农业活动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3. 农业的分类- 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农业可以分为灌溉农业、旱地农业、水田农业等。

- 根据生产目的和经营方式,农业可以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4. 现代农业技术- 介绍现代农业技术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讨论现代农业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农业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农业主题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农业的基本认识,了解他们的预备知识。

2. 讲解新知- 利用PPT和板书,详细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业技术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观农场或农业基地,亲身体验农业生产过程。

4. 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促进本地农业发展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结果评价- 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认识。

中职农业教师试讲教案模板

中职农业教师试讲教案模板

一、课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掌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熟悉常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农作物病虫害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农业科学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农业发展的情感。

(3)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作物病虫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常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操作步骤。

(2)农药的使用量和施用方法。

(3)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作物病虫害吗?它们对农作物有什么危害?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农作物病虫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 介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讲解常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课堂练习1.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四)案例分析1. 展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 讨论如何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情况。

地理农业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地理农业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农业》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 掌握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 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地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树立保护农业资源的意识。

- 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2. 难点:- 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和适应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我国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这幅图片展示了什么内容?农业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农业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2. 教师展示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

3. 教师讲解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人口、政策等。

4.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农业生产中的区域差异和适应性。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学生展示: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 教师强调保护农业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布置作业1.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一种农业类型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六、板书设计农业一、概念及重要性二、主要农业类型及分布特点三、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四、区域差异与适应性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农业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涉农类优秀教案模板及范文

涉农类优秀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学科:农业科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基本概念、主要领域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树立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现代农业科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领域。

2. 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2. 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现代农业吗?现代农业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现代农业是以高科技为支撑,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二、新课讲授1. 介绍现代农业科技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领域,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

3. 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举例说明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如转基因技术、精准农业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现代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大家还记得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领域和案例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深入讲解1. 深入讲解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如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

2. 分析现代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等。

三、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利用手机APP进行农业生产数据收集和分析。

2. 学生分享操作经验,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2. 拓展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现代农业科技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农业说课稿

农业说课稿

《农业》说课稿老师们好:接下来,我从透析教材、优选教法、指导学法、模式化教学、教学评价等5个方面对农业一课的教学进行说课。

一、透析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有两个框题:一是农业及其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四个主要部门,揭示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农业的地区分布,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的东西及南北差异,来引导学生探讨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例如:地形、降水、温度带的关系,为下一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在预习中看就懂的知识例如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不同部门,不在课堂过多讲解,把课堂重点放在了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的分析上。

(二)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并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课的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概况。

2、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二、优选教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幻灯片提供给学生图文、活动、阅读材料、视频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我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法,对比归纳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三、指导学法1、识农业说农业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四幅图,了解农业部门的构成以及各部门的生产方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通过总结归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

2、说差异找原因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所展示的地理事物主要分布的地区,初步认识我国农业存在地区差异。

通过出示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农业东西分布的差异。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

同时,也贴近学业水平考试的实际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教学设计【课题】农业【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农业的狭义、广义概念;知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南北和东西的差异➢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说出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和四大牧区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的重要性,列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事例(如山区、平原等的农业类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养殖业)分布的概况。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九大商品粮基地、四大牧区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树立和谐的人地发展观。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教学难点】➢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及其优良畜种【教具准备】【课堂时间分配】【教学流程】集体设计个性修改【问题导引】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自主学习】自学提示1.阅读课文,请注意以下核心词语和概念。

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产品出口基地畜牧业2.阅读课文,请思考以下问题。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4)我国各类农产品的分布如何?基础自测1.建国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但是,农业的生态环境条件还比较差,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郊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2.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经济作物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

4.我国沿海的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5. 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6.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7.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哪两个省?8.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的生长习性有什么不同?各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9.我国的茶叶主要产于什么地区?【合作探究(互研)】读图1-6,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步骤完成:1.读教材中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就餐情景图。

先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

(1)北方居民和南方居民的主食各是什么?(2)造成他们主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使北方和南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呢?2.判断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3.课堂练习:在“图1-6中国小麦、水稻分布”空白图上,分别填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邵阳湖平原、成都平原,并说出它们所产主要粮食作物的类型。

读图1-7,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步骤完成:1.图中哪些作物属于热带经济作物?2.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3.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我国甘蔗生产主要集中在哪些省区?读图1-10,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步骤完成:1.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分析我国西部、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2.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在全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3.我国四大牧区的主要畜种分别是什么?探究1.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2. 建立出口农产品基地有什么意义?3.南方有一家制糖厂,设想在附近开辟一个甜菜生产基地,以满足制糖原料的需求。

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5.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什么?然后列举我国的一些农业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等),分析它们是否具备成为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条件。

【交流展示评价点拨】【巩固训练】我国下列农产品中,居世界首位的有()A、谷物、甘蔗、油菜籽B、甘蔗、甜菜、棉花C、大豆、花生、甜菜D、猪、牛、羊【自我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解决策略】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教学目标: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指导: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

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

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

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学生回答: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

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1.学生活动: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

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

提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

)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答案:(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

机械。

纺织等。

)讲述“能源工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在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请举实例说明。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如何?将来趋势怎样?为此应怎么办?(开发与节约并举。

)(4)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2.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煤矿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煤矿和煤炭工业基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煤炭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则煤窑”的看法?4.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油田、天然气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油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大陆上的油气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提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不丰富。

)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水能。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讲述“钢铁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要点:为机械工业。

建筑业等提供原材料。

)2.让学生读教材P.14“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逐一了解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及位置。

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3.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14活动题。

引发思考: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和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相同吗?如若不同,它们的有利条件各是什么?(不同。

鞍山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资源;而上海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讲述“机械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阅读教材P.15~P.16的正文。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机械工业吗?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机械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如何?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学生读图:“中国机械工业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