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6消化与吸收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 将淀粉、糖原、 及其它碳水化合物水解为水解为二糖、三糖
——胰脂肪酶 胰脂酶(lipase) 、胆固醇酯水解酶、磷
脂酶A2 水解甘油三脂、胆固醇和磷脂
——蛋白水解酶 胰蛋白酶(trypsin)、糜蛋白酶
(chymotrypsin)、羧基肽酶(carboxypeptidase)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概述 口腔内消化 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 大肠的功能
(自学) 吸收 复习与思考题
精选ppt
1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 过程,称为消化(digestion)。
——机械消化
——化学消化
吸收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 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 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absorption)。
——缩胆囊素 使胆囊强烈收缩,胆囊排放大量 胆汁
——促胰液素 增加)
促进胆汁分泌(量和HCO3-含量
——胃泌素 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胆盐 经肠-肝循环返回肝脏后刺激胆汁分泌
精选ppt
41
小肠液
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的碱性 液体(pH7.6);1~3L/d
主要成分为水、电解质、粘液、IgA和消化 酶
33
呕吐
呕吐 (vomiting) 是机体将胃及小肠内容物 从口腔驱出体外的过程。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
剧烈呕吐可导致消化液大量的丢失
精选ppt
34
胰液排放管道示意图
精选ppt
35
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无色、无臭;1~2L/d;pH7.8~8.4;渗透压与血浆 同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教学课件: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central lacteal
blood capiliaries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1)吸收面积大; 2)血管、淋巴管丰富; 3)营养物质已变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 4)停留时间长(3~8小时)。
• 吸收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动, 入胞
• 吸收途径:跨细胞途径 旁细胞途径
Carbohydrate (CHO) Absorption
Na+
K+
ATP
K+
K+
H+ OH- + CO2
Cl- H2OHCO3_Canahrbyodnraicse
餐后碱潮
HC_O3_ Cl
盐酸分泌的细胞机制
• 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 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胶体果胶铋
• 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通常使 用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也可以用雷尼替丁、法 莫替丁之类的药物。
产生:壁细胞
两种形式:游离酸
结合酸-蛋白 总酸度
作用: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杀死细菌 促胰液素的分泌 促 Ca2+、Fe2+吸收
10月3日,巴里·马歇尔(右)与罗宾·沃伦得知自己 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举杯互相庆
贺。
腺腔
壁细胞

奥美拉唑
质子泵 ATP
HCl is secreted
2. 神经支配: 外来神经系统(extrinsic nervous system) 内在神经系统(intrinsic nervous system)
外来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消化和吸收》PPT课件

《消化和吸收》PPT课件

头期胃液分泌特点:
分泌时间2-4h,分泌量30%
酸多、 酶多,消化力强。
①既有条件反射,又有非条件反射;因此分泌量受
情绪和食欲的影响很大。 ②既有神经调节又有神经-体液调节,以前者为主。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⑵ 胃期胃液分泌
食物刺激胃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
扩张刺激


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 壁内神经丛 (短反射)
第四十页,共69页。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最重要的消化液)
肝胰腺 胆胰管
胰腺导管
十二指肠
内分泌:
胰腺 胰岛→胰岛素
外分泌:
腺泡细胞→胰酶
小导管细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分、HCO3-
第四十一页,共69页。
㈠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无色碱性液体,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pH为7.8-8.4
分泌量:1-2 L /d
+ 粘液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1.保护胃粘膜免受H+侵蚀 2.胃蛋白酶原在上皮细胞侧不被激活,防止酶对 胃粘膜的消化作用
第二十页,共69页。
胃粘膜的保护机制
⑴胃粘膜屏障
➢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 胃上皮的紧密连接
⑵前列腺素 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
刺激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 增加胃血流以促进胃粘膜的修复
奥美拉唑
餐后碱潮 HCl
基底膜
第十七页,共69页。
顶端膜
(2)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适宜PH。 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③杀菌作用。 ④与钙和铁结合成可溶性盐,促进其吸收。
⑤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⒉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PPT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生理学PPT
1. 盐酸 (胃酸,gastric acid)
➢ 激活胃蛋白酶原 ➢ 提供酸性环境 ➢ 使蛋白质变性,杀菌 ➢ 进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等释放
11
➢ 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PH 2.0~3.0
蛋白质
眎 、胨和多肽
3.内因子: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推动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15
(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胃排空:胃内容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排空速度:与食物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
糖>蛋白质>脂肪 3、排空方式:阵发性,每次约排50ml 4、排空的机理 ①动力:胃运动 ②决定因素: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
(三)呕吐 中枢:延髓
② 内在神经系统咋在小肠功能的调节中占优势 7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
(一)唾液性质、成分和作用
1、性质: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体
2、作用:
①湿润和溶解食物 ②消化作用
③保持口腔清洁 ④排泄功能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
完全神经调节
望梅止渴
缩手反射 8
二、咀嚼和吞咽
咀嚼 吞咽:
食物刺激舌根或咽部→延髓吞咽中枢 喉头上举,防止食物入气管
早餐后60min内多见。
胃-结肠反射,十二指肠-肠反射引起
25
(二)、排便反射
大脑 皮层
便意
(+)
粪便 刺激直肠
盆N 腹下N
脊髓 腰骶段
排便
盆N(+) 阴部N(-)
(+)
排便 反射
三大营养物的消化:
淀粉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动物生理学课件:7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动物生理学课件:7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2、与碳酸氢盐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中和胃酸和防御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
消化与吸收
内因子
分泌:由壁细胞分泌。
特性:分子量约6万的糖蛋白。
作用:与食糜中的维生素B12结合而促进B12 的吸收。(与红细胞生成有关)
红细胞的生成条件
消化与吸收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调节:
头期(cephalic stage) 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大,酸度高,胃
蛋白质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HCl
最适pH1.8-3.5; pH>5,失


凝乳酶:使乳中酪蛋白凝固,有利乳汁消化;
(幼畜)
胃脂肪酶:肉食动物。
消化与吸收
胃 蛋 白 酶
消化与吸收
黏液
分泌: 糖蛋白
表面上皮细胞(不溶性黏液) 黏液细胞(可溶性黏液)
特性: 粘滞性高,能形成凝胶层(500µm)
作用: 1、润湿食物,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微生物消化 大肠
消化与吸收
二、采食(prehension)及其调控
动物通过采食器官捕捉食物,并将食物送入 口腔的过程称为采食(prehension)。
采食活动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活动之一, 也是动物消化代谢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不同动物其采食方式不同。但唇、舌、齿是 各种动物采食的主要器官。
消化与吸收
化学性消化
是指消化腺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植物饲料本身 的酶将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分解成为小分 子物质的过程。
微生物(生物性)消化
是指由栖居在畜禽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饲料进行 发酵的过程。
采食
唾液
口腔
咀嚼


咽、食管
学 性

生理学课件ppt第6章篇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课件ppt第6章篇消化与吸收

吸收代谢研究
通过人体实验,研究食物 成分的吸收代谢过程和机 制,以及营养物质在体内 的利用和转化。
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通过人体实验,研究消化 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 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 依据。
体外实验
消化酶活性测定
通过体外实验,测定消化酶的活 性,了解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和调节机制。
细胞培养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消化器 官细胞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消化腺的自身调节
消化道血管的自身调节
消化道血管能够根据消化道的需要, 自主调节血流量,维持消化道的正常 生理功能。
消化腺能够根据消化道的需要,自主 调节分泌的量和成分。
05
消化与吸收的疾病与异常
消化不良
总结词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等症 状。
详细描述
消化不良的病因多样,可能与饮食不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炎症等因素有关 。患者常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等症状,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治疗消 化不良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将消化道内的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相 应的反射活动;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消 化道,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通过影响 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消化腺的分泌以及消化道血管的舒 缩来调节消化与吸收。
激素调节
促胃液素
以及外界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组织切片研究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观察消化器 官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布,了解
器官的功能和机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其他消化与吸收相关疾病

生理学课件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课件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体液 胃泌素:基本电节律、Ap频率↑ 促胰液素:基本电节律、Ap频率↓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量 6~8L/日
1.分解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消化液 功能
2.为酶提供适宜PH环境 3.稀释食物,使内容物与血
浆等渗
4.保护消化道粘膜
分泌过程:主动过程。
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外来神经
胃肠道N 内在神经
交感N 副交感N
机制:去极化:Ca2+(及少量Na+)内流, 复极化:K+外流;
基本电节律控制收缩节律及收缩波传 播方向,Ap的数目决定肌肉收缩幅度。
慢波由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 胞产生,可能与Na+-K+泵周期性活动有关
影响Ap的因素: 神经 迷走N:Ap频率↑ 平滑肌收缩强
交感N:Ap频率↓ 平滑肌收缩弱
2.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
3.粘液和碳酸氢盐
① 溶解型(粘蛋白):使食物润滑
② 不溶解型(粘蛋白凝胶)
润滑(保护)作用
降低胃液酸度,减弱胃蛋白酶的活 性
降低H+在粘液层中扩散速度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形成内因子-VB12复合物,
(一)性质,成分和作用 pH 0.9~1.5 ; 1.5~2.5L/d
1.盐酸: 由壁细胞分泌 (1)分泌过程
(2)生理作用: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 ② 使蛋白质变性 ③ 杀菌 ④ 与Fe2+和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盐, 促进小肠吸收Fe2+和Ca2+ ⑤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促进胰液、 肠液和胆汁分泌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 Absorption

2020生理学基础系列课件之六 消化与吸收

2020生理学基础系列课件之六 消化与吸收

(三)脂肪的吸收
消化 脂肪
小肠
长链脂肪酸 胆盐协助 上皮 +载脂蛋白
+甘油一酯
细胞
入淋巴循环
合成乳糜微粒
短链脂肪酸 +甘油一酯
小肠
直接吸收入血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水分的吸收
小肠 水
被动 吸收
吸收入血
主要动力:
NaCL的主动吸收所产生 的渗透压梯度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五)无机盐的吸收 ❖1.钠和负离子的吸收 :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糖的吸收
消化

单糖
小肠
继发性 主动转运 (钠泵)
吸收入血
继发性主动转 运就相当于
葡萄糖乘坐钠 泵的顺风车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蛋白质的吸收
消化
小肠
蛋白质 氨基酸
继发性
主动转运 (钠泵)
吸收入血
乘坐钠泵顺风 车的乘客 变成了蛋白质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 维生素B12:(小肠上段) —与内因子结合 在回肠被吸收
第三节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主要外来神经支配及作用
支配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作用
胃肠运动减弱, 腺体分泌减少
胃肠运动增强, 腺体分泌增加
第三节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二、体液调节——胃肠激素 消化道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四、 大肠
功能
① 吸收肠内容物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② 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 ③ 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并暂时储 存粪便,以及将粪便排出体外。要)

生理学临床医学第6版消化和吸收(新)课件

生理学临床医学第6版消化和吸收(新)课件

胃液的分泌
胃液分泌量
胃液主要由胃壁细胞分泌,每天分泌量约为1.5-2.5升。
胃液的作用
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同时还能 够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和病毒。
调节胃液分泌的因素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食物刺激等都可以影响胃液的分泌。
胰液的分泌
1 2 3
胰液分泌量
胰液每天分泌量约为1-2升。
脂肪酸。
吸收过程
营养素被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小肠进行,尤其是十二指 肠和空肠。
04
消化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1
交感神经兴奋时,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而副交
感神经兴奋时,消化液分泌增加,消化酶活性增强。
神经递质
02
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在神经调节中起重要作
肝炎
类型
肝炎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如甲型、乙型、丙型 等)、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
症状
肝炎的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 吐、厌油、腹胀等。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 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戒酒等。
肝硬化
病因
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肝炎、长期酗酒、脂肪肝等,其 他因素包括血吸虫病、药物等。
影像技术在消化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内窥镜技术
通过内窥镜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进行组织活检和病理诊断,提高消化道疾病 的诊断准确率。
超声技术
利用超声波无创、无痛的特点,对消化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的检查,有助于发 现早期病变和评估治疗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胰液的作用
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蛋白质、脂肪 和碳水化合物,同时还能够中和胃酸,维持肠道 内的酸碱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有伸展性
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拉刺激敏感(电刺激不敏感)
(二)电生理特性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 1.静息电位(RP):
特点:不稳定 实测值:-50~ -60mv 形 成 : K+ 平 衡 电 位 和 生 电 性 钠 泵
2.基本电节律: 在RP基础上产生节律性的 自发性去极化电位
(二)外来神经支配(整体调节)
1.躯体N: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支配。
2.自主N:
血管平滑肌 胃肠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副交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迷走N、盆N
交感N
+
消化液分泌增加 消化道运动加强
内括约肌舒张
-
消化液分泌减少 消化道运动减弱
内括约肌收缩
1、交感神经: T5-L3的侧角(节前纤维)→腹腔神经节换元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胃功能: 1.消化食物 2.暂时储存食物 3.将食糜分批排入十二指肠
一、胃液 Gastric juices的分泌
(一)胃粘膜的分泌细胞
– 外分泌细胞:贲门腺: 分泌黏液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颈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幽门腺: 分泌碱性黏液
– 内分泌细胞: G细胞:胃泌素
五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促胃液素 促胃液、胰液、胆汁分泌 (gastrin) 促胃窦和幽门括约肌收缩
促胃肠运动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组织胺 ACh、胃扩张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自学)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 收
第一节 概 述
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 解,将大块的、不溶于水的大分子食物变成小块(小颗 粒)、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 拌和推进的过程。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 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 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 或淋巴的过程。
(节后纤维)→NE与a受体结合→消化管活动↓, 消化腺分泌↓。
2、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和盆神经(节前纤维)→内在神经丛换元
(节后纤维)↗兴奋性胆碱能纤维→Ach与M受体结合 →消化管运动↑,消化腺分泌↑。
↘肽类物质→胃容受性舒张
四、消化器官功能活动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 定义 主要激素(5种) 脑-肠肽 P171 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D细胞:生长抑素
一、胃的化学消化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pH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HCO3- 、
内因子等无机物。
1.盐酸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⑵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
③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
3.粘液和HCO3-
⑴来源: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 胞、泌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HCO3-主要由非泌酸 细胞分泌,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
细胞名称
G细胞 I细胞
S细胞 K细胞 Mo细胞、 肠嗜铬细胞
分泌产物 促胃液素 胆囊收缩素
促胰液素 抑胃肽
促胃动素
分泌部位 胃窦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空肠
十二指肠、空肠 十二指肠、空肠 胃、小肠、结肠
作用方式:远距分泌(内分泌) 旁分泌 神经分泌
A:经典的内分泌方式 B和C:旁分泌方式
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 3、营养作用
质子泵
已被证实是各 种因素引起胃 酸分泌的最后 通路,选择性 抑制质子泵的 药物(如奥美拉 唑又叫洛赛克) 可有效的抑制 胃酸的分泌。
餐后碱潮
质子泵
分泌小管
2.胃蛋白酶原
⑴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
⑵作用: 胃蛋白酶原
胃酸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
(+)
⑶特点:
①始无活性;
②最适pH=2.0,pH>6.0则失活;
二(略)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一)内在神经(壁内N丛支配)(参与局部反射) 包括粘膜下N丛和肌间N丛,有感觉、中间和运
动N元,彼此交织成网。
粘膜下N丛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N丛 主要参与对消化道运动的控制。
副交感N和交感N
消化道内机械化 学和温度感受器
粘膜下N丛 ↓↑
肌间 N 丛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蛋白产物>脂肪酸
抑制胃排空,松弛Oddi括约肌
促胰液素 促胰液、胆汁(水和HCO3-)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
(secretin) 抑胃酸和促胃液素的释放
盐酸>脂肪酸
抑胃的运动
促胰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胃肽 (GIP)
促胃动素 (motilin)
促胰岛素分泌 抑胃液分泌和胃排空
脂肪酸 糖 氨基酸
在消化间期刺激胃和小肠运动 迷走N、盐酸、脂肪
消 化 过 程 示 意 总 汇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Properties of 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一)一般特性 General properties
兴奋性低,收缩时间长 (腹痛渐进) 自动节律性 紧张性收缩: 1、保持胃肠一定形状和位置
2、保持胃肠管腔一定基础压力 3、各种收缩活动发生的基础
Basal electric rhythm(慢波Slow wave)
起源:胃肠纵行肌 频率:胃--3次/分;十二指肠--12次/分;回肠末
端8-9次/分 波幅:10-15mV 持续时间:数秒十几秒 本身不产生肌肉收缩,使静息电位接近阈电位。
–3.动作电位(RP):
形成: 主要是Ca 2+内流
作用: 引起肌肉收缩,频率越大,数目越多,收缩 幅 度越大.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胺试验)。 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
有关。
(3)分泌机制
(4)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抑制和杀死细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胃酸分泌机制: 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