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化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2节第1课时(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2节第1课时(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一同步巩固练习试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B.Na2O液态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C.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D.SO2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好,所以SO2是电解质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纯水的导电性虽然很差,但水是一种电解质,A错误;Na2O液态时能导电说明它是电解质,B正确;铜是一种单质,所以铜不是电解质,C错误;SO2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是一种电解质,D错误.答案:B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把CaO放入水中:CaO===Ca2++O2-B.加热NaHSO4至熔化:NaHSO4===Na++H++SO2-4C.把Al2(SO4)3放入水中:Al2(SO4)3===Al3++SO2-4D.把NaCl放入水中:NaCl===Na++Cl-解析:CaO放入水中,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A错误;NaHSO4加热至熔化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B错误;Al2(SO4)3溶于水电离的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2-4,故C错误.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解析:A项,水是电解质;C项,金属氧化物大多也是电解质;D项,HCl只有在溶于水时导电.答案:B4.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实验.若按照图一所示装置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若按照图二所示装置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是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是电解质D.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解析:NaCl溶液能够导电,说明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项正确.NaCl是电解质,C正确;NaCl溶液是混合物,B错误.答案:CD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需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D.醋酸溶液中存在H+、CH3COOH、CH3COO-等粒子,故醋酸是非电解质解析:NaCl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就能电离成Na+和Cl-,A错误;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B错误.醋酸溶液中存在H+、CH3COO-,能够导电,故醋酸是电解质, D错误.答案:C6.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H3B.(NH4)2SO4C.Cl2D.CH3COOH解析:A项,NH3溶于水可以导电,但不是NH3发生了电离,而是生成的NH3·H2O电离出离子,所以NH3是非电解质;B项的(NH4)2SO4是盐,是电解质;C项Cl2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CH3COOH是酸,是电解质.答案:A7.某100 mL溶液中含H2SO4 0.50 mol,加入下列物质,溶液导电性增强的是( )A.0.50 mol Ba(OH)2B.100 mL水C.0.50 mol 酒精D.0.50 mol Na2SO4解析:A项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和沉淀:H2SO4+Ba(OH)2===BaSO4↓+2H2O,溶液导电性减弱;B项溶液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c(H+)和c(SO2-4)都变为原来的1,溶液的导电性减弱;C项酒精是非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扩大了溶液的体积,降低了c(H 2+)、c(SO2-4),溶液导电性减弱;D项增加了离子的总浓度,溶液的导电性增强.答案:D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固体可导电B.NaHSO4溶于水可电离出H+,则NaHSO4可归属于酸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解析:NaCl固体中的Na+、Cl-不能自由移动,故NaCl固体不能导电;酸的定义中强调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B错误;HCl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与Cl-,能导电,但液态HCl由分子组成,无离子,不能导电,C正确;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主要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及所带电荷数的浓度决定,即由单位体积中自由移动离子电荷的数目决定,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8分)在如图所示的装置里,若灯泡亮,广口瓶内的物质A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②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③蔗糖晶体④酒精⑤氯化钠溶液⑥氢氧化钠溶液⑦稀盐酸⑧硫酸铜溶液解析:氯化钠、氢氧化钠虽由离子构成,但其干燥的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导电.两者溶于水后,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实为水合离子),所以二者的水溶液能导电;蔗糖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其水溶液也不导电.答案:⑤⑥⑦⑧10.(10分)以下12种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Cu ②NaCl ③NaHSO4④SO3⑤H2SO4⑥C2H5OH ⑦CaCO3⑧BaSO4⑨Cu(OH)2⑩Fe(OH)3⑪NaOH ⑫NH3·H2O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2)能电离出H+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____________.(4)属于难溶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②③⑤⑦⑧⑨⑩⑪⑫(2)③⑤⑤(3)⑨⑩⑪⑫⑨⑩(4)⑦⑧11.(11分)(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①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K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酸、碱、盐分类,其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答案:(1)①Ba(OH)2===Ba2++2OH-②KHSO4===K++H++SO2-4③HNO3===H++NO-3④Na2CO3===2Na++CO2-3(2)③①②④12.(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依据上述现象判断或回答下列问题:(1)NaCl属于________(“酸”、“碱”或“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Cl固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NaCl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在NaCl固体、NaCl溶液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盐NaCl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不能NaCl未电离(3)能NaCl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4)NaCl固体NaCl固体是化合物,且其水溶液可导电13.(13分)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5只250 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浓度均为0.1 mol/L的盐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氨水各150 mL.②在5种溶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按如图所示连接好.③接通电源,仔细观察现象.现象1:五只灯泡都亮起来.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2: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相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相对应的灯泡较暗.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酸、碱、盐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在实验中,小明同学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同学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一般来说,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和少部分盐是弱电解质.根据以上结论推测: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醋酸和氨水混匀,然后分别盛放在原来的烧杯中.接通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与混合前无任何区别B.五只灯泡都亮起来,亮度完全相同C.只有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亮起来,另外两只不亮D.五只灯泡都亮起来,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另外两只略暗,但明显比混合前明亮答案:结论1: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它们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结论2:醋酸、氨水中的离子浓度较小,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离子浓度较大.(1)不完全相同.金属导电是因为其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定向移动;而酸、碱、盐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中发生了电离,在电场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做定向移动.(2)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等;电极材料和间距相同;两极的电压相等等.(3)D。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1节第1课时(解析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第1节第1课时(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高一同步巩固练习试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下列树状分类方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 .物质⎩⎨⎧混合物纯净物⎩⎪⎨⎪⎧ 溶液化合物 C .化合物⎩⎪⎨⎪⎧ 有机物无机物⎩⎪⎨⎪⎧ 酸⎩⎪⎨⎪⎧ 氧化物非氧化物碱盐 D .纯净物⎩⎨⎧ 无机物⎩⎪⎨⎪⎧ 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解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类,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故A 项正确.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 项错误.无机物并不都是化合物,如单质,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故C 项错误.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既有纯净物,也有混合物,且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D 项错误.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 .盐电离出的离子不一定有金属离子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解析: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等,A 错误;铵盐电离出的阳离子为NH +4,故不一定有金属离子,B 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元素组成的O 2与O 3的混合物,C 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 、CO 等.答案:B3.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有( )A .复分解反应、1个B .分解反应、2个C .化合反应、3个D .置换反应、2个 解析:5种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有:Fe +2HCl===FeCl 2+H 2↑,HCl +NaOH===NaCl +H 2O,2NaOH +CO 2===Na 2CO 3+H 2O ,CO 2+C=====高温2CO.其中不涉及到分解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2个.答案:B4.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 .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 3O 4B .酸性氧化物 二氧化碳 CO 2C .酸 硫酸 H 2SO 3D .碱 纯碱 Na 2CO 3解析: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 2O 3,A 错误;硫酸的化学式为H 2SO 4,H 2SO 3为亚硫酸,C 错误;Na 2CO 3不属于碱,它是一种盐,D 错误.答案:B5.A 、B 、C 、D 、E 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 )A .铜B .碳C .铁D .钙解析:由图可知:A为CaO,B为Ca(OH)2,C为Ca(NO3)2,D为CaCl2,E为CaCO3.答案:D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Cl4+4Na===C+4NaCl,由此可知B、C、D项都是正确的.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A项不正确.答案:A7.经分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解析:本题易错选A,原因是误认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肯定不是化合物,一定是单质,但忽略了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如H2为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则形成混合物,因此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答案:D8.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均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均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D.①③④解析:②水煤气不可再生,⑤盐酸、食醋分别为HCl、CH3COOH的水溶液,为混合物;⑥纯碱为Na2CO3的俗名,属于盐类.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9分)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1)NaCl、KCl、NaClO、BaCl2____________(2)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__(3)H 3PO 4、H 4SiO 4、HCl 、H 2SO 4____________(4)浊液、溶液、胶体、水____________(5)空气、N 2、HCl 气体、CuSO 4·5H 2O____________(6)铜、金、汞、钠____________解析:(1)只有NaClO 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HClO 的钠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2)只有Cl 2中Cl 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其他均为+5价.(3)只有盐酸为无氧酸.(4)浊液、溶液和胶体均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5)只有空气属于混合物,其他均为纯净物.(6)只有钠属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 的前面,其他均为不活泼金属,排在H 之后.答案:(1)NaClO (2)Cl 2 (3)HCl(4)水 (5)空气 (6)钠10.(11分)(1)将碳酸钙、稀盐酸、铁、氧气四种物质填写到下图的适当位置.物质⎩⎨⎧ 纯净物⎩⎨⎧ 化合物:① 单质⎩⎪⎨⎪⎧ 金属单质:② 非金属单质:③ 混合物:④(2)从(1)中的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几种为反应物,按下述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①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碳酸钙属于化合物,稀盐酸属于混合物,铁属于金属单质,O 2属于非金属单质.(2)CaCO 3受热可分解,Fe 和O 2化合生成Fe 3O 4,盐酸和铁可以发生置换反应,CaCO 3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答案:(1)①碳酸钙 ②铁 ③氧气 ④稀盐酸(2)①CaCO 3=====高温CaO +CO 2↑②3Fe +2O 2=====点燃Fe 3O 4③Fe +2HCl===FeCl 2+H 2↑④CaCO3+2HCl===CaCl2+H2O+CO2↑11.(10分)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3)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关于生石灰的类别,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答案,如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2)生石灰吸水并能和水反应.(3)生石灰能和酸、酸性氧化物(CO2)、水等发生化学反应.(4)由于生石灰吸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生石灰反应完毕,则固体不再具有干燥作用.答案:(1)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2)CaO+H2O===Ca(OH)2(3)与酸的反应:CaO+2HCl===CaCl2+H2O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aO+CO2===CaCO3(4)不能,因为生石灰全部变为Ca(OH)2后,小纸袋中的物质就不能再起到干燥作用12.(10分)“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者是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1)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______.(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4)如果将盐酸换成氧气,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分别为:③CO 2;⑥NaCl ;⑩CO ;⑦Cu ;⑪H 2SO 4;⑫Ag ,故盐酸走出迷宫的路线为:③→⑥→⑩→⑦→⑪→⑫.(2)①→⑫中属于碱的有④和⑧,所以中和反应只有2个.能与盐酸反应的盐只有②Na 2CO 3,发生的反应为: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3)据第(1)问知,不与盐酸反应的氧化物为:③CO 2和⑩CO ;单质为:⑦Cu 和⑫Ag.(4)若将盐酸换成氧气,它会与上述路线中的○10CO ,⑦Cu ,⑫Ag 发生化学反应,所以O 2按上述路线走不出迷宫.答案:(1)③→⑥→⑩→⑦→⑪→⑫(2)2 Na 2CO 3 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3)③、⑩ ⑦、⑫(4)不能,因为CO 、Cu 、Ag 都会与氧气反应13.(12分)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X 牙膏 Y 牙膏 Z 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3)Y 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下图所示:石灰石――→①高温生石灰――→②加水石灰水――→③加Na 2CO 3溶液碳酸钙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的方式,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研究各类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1)中氢氧化铝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2)摩擦剂的作用是除去牙齿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的事实,可知摩擦剂应为坚硬难溶的物质.(3)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O 3=====高温CaO +CO 2↑,CaO +H 2O===Ca(OH)2,Ca(OH)2+Na 2CO 3===CaCO 3↓+2NaOH.(4)是从碳酸钙的其他性质去认识物质的转化关系,方案有多种.例如:石灰石――→盐酸氯化钙――――→Na 2CO 3溶液碳酸钙.这种制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5)检验碳酸钙的存在,可利用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来进行.答案:(1)碱 盐 氧化物 (2)难溶(3)①CaCO 3=====高温CaO +CO 2↑②CaO +H 2O===Ca(OH)2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4)石灰石――→盐酸氯化钙 ――――→Na 2CO 3溶液碳酸钙反应条件简单,不需要高温,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纯度高等(5)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再加入少量稀盐酸,若有气体产生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牙膏中含有碳酸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第1课时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第1课时 含答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电子层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2)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低,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3.电子层的表示方法(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注明其意义:(2)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如Cl-:、Na+:归纳总结构成原子或离子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3)阴离子: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1.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②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③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④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能量越低离核越近,能量越高离核越远。

2.排布在下列各电子层上的一个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K层B.L层C.M层D.N层答案 A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完成下列表格:2.观察分析上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特点:(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2)K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

(3)L层最多排8个电子。

(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等。

归纳总结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而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是(1)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内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2)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2)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下面哪些是化学变化?• A. 金属生锈• B. 纸燃烧• C. 水沸腾• D. 冰融化答案: B. 纸燃烧2. 下面哪些是物理变化?• A. 水蒸气凝结为水• B. 铜制品失去光泽• C. 铁生锈• D. 醋与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答案: A. 水蒸气凝结为水、B. 铜制品失去光泽3. 以下有关离子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阳离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 B. 阴离子获得电子,变成带负电荷的离子• C.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 D.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答案: A. 阳离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离子、D.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第二章:离子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3H2 + N2 -> 2NH3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是多少?答案: 3:12. 离子方程式AgNO3(aq) + NaCl(aq) -> AgCl(s) + NaNO3(aq)中,产生的不溶物是什么?答案: AgCl3. 对于化学方程式H2 + O2 -> H2O,下面哪个是正确的解释?• A. 1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O2• B. 1 mol H2反应生成2 mol H2O• C. 1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H2O• D. 1 mol H2反应生成2 mol O2答案: C. 1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H2O第三章:氧化还原与电位1. 下面哪个是捕捉电子的化合物?•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氧化还原剂• D. 氧化物答案: B. 还原剂2. 氧化还原反应Cu + 2AgNO3 -> Cu(NO3)2 + 2Ag中,铜是什么?答案:还原剂3. 在电解质溶液中,下面哪个是阴极反应?• A. 正极的质子接受电子• B. 阴极的质子接受电子• C. 阳极的电子失去• D. 电解质溶液中没有阴极反应答案: A. 正极的质子接受电子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1. 下面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A. 温度• B. 反应物浓度• C. 压强• D. 反应物粒子大小答案: C. 压强2. 反应速率是如何定义的?答案:反应物消失的速度,或生成物增加的速度3. 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反应速率会增加第五章:化学平衡1. 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2单元课题二第2课时过关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2单元课题二第2课时过关习题及答案

高中选修6过关习题1.人的胃液是一种强酸性液体,pH在09~15之间,氢氧铝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的主要成分。

目前这种胃药已不常用,原因主要是( ) A.长期摄入铝元素不利于人体健康B.它不能中和胃酸.它不易溶于胃酸D.它的疗效太差解析:选A。

铝元素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可使人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行动迟缓等。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铝粉投入到NOH溶液中:2A+2OH-===2AO错误!未定义书签。

+H2↑B.A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3++3OH-===A(OH)3↓.三氯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3++F===2F2+D.F2溶液跟2反应:2F2++2===2F3++2-解析:选D。

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符合反应原,A应为2A+2H2O+2OH-===2AO错误!未定义书签。

+3H2↑;氨水是弱碱不能写成离子形式,B错;离子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原子个)守恒和离子总电荷守恒,所以错。

3.下列物质中各含有少量的杂质,能用饱和N2O3溶液并借助于分液漏斗除去杂质的是( )A.苯中含有少量甲苯B.乙醇中含有少量乙酸.溴苯中含有少量苯D.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的乙酸解析:选D。

乙酸能与N2O3溶液反应,且乙酸乙酯在N2O3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易于分层。

4.实验室制乙酸乙酯1 L后,沿器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05 L,这时石蕊试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

对可能出现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无色B .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红、紫、蓝 .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 D .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解析:选B 。

乙酸乙酯与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小,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乙酸乙酯在上层,石蕊试液在下层,由于不振荡,所以石蕊与饱和N 2O 3溶液仅接触未混匀,由于N 2O 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接触面上的颜色为蓝色。

而上层的乙酸乙酯中含乙酸杂质,使接触面上的石蕊试液显红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习题解答第一节习题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

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答: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从能量形式上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所有的燃烧反应都要能量。

答:热量;放出。

3、生活中和生产上最常用的燃料里所含的主要元素有,他们在燃烧后生成的化合物主要是。

答:C、H;CO2、H2O4、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②燃烧木炭取暖③炸药爆炸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答:②③④⑤⑥;①。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B.煤、石油、天然气是由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C.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D.人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与化学反应无关答:D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答:C7、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

在100kP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

据此,试判断在100kP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低答:AD8、阅读下面的叙述,回答有关问题“生物质”是指由植物或动物生命体衍生得到的物质的总称。

作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重要途径之一的“生物质能”,主要指用树木、庄家、草类等植物直接或间接提供的能量。

古老的刀耕火种、烧柴做饭、烧炭取暖等粗放用能方式正在被现代科学技术所改变。

(1)下面有关“生物质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鲁科必修二: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课堂10分钟练习 含解析

高中化学鲁科必修二: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课堂10分钟练习 含解析

1.(对应考点一)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A.HCl、MgCl2、NH4Cl B.H2O、Na2O、CO2C.CaCl2、NaOH、H2O D.NH3、H2O、CO2解析:A中MgCl2只含离子键,HCl只含共价键,NH4Cl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B中,H2O、CO2只含共价键,Na2O只含离子键;C中,CaCl2只含离子键,NaOH含离子键和共价键,H2O只含共价键;D中各物质都只含共价键。

答案:D2.(对应考点一)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A.NaCl和CaF2B.H2O和NH3C.NH4Cl和NaOH D.CCl4和Na2O解析:A项两物质均只含有离子键,B项两物质均只含有共价键,C项两物质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D项CCl4中只含有共价键,Na2O中只含有离子键。

答案:D3.(对应考点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解析:NaOH、NH4Cl中都含有共价键,但二者都是离子化合物;Cl2、H2等由共价键形成,但都是单质;AlCl3中Al—Cl键为共价键。

答案:B4.(对应考点二)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可溶于水B.具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解析:共价化合物中HCl有A的性质,SiO2有B的性质,HCl、H2SO4等有C的性质,但都不存在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只有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存在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能导电,故D正确。

答案:D5.(探究题)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①O2②金刚石③NaBr④H2SO4⑤Na2CO3 ⑥NH4Cl⑦NaHSO4⑧Ne⑨Na2O2⑩NaOH(1)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只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一节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一节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相结合的。

(2)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

(3)化学键的____________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发生转化时,____________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但是体系包含的________不变。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①盐酸与铝反应后,溶液温度______,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烧杯______,玻璃片与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反应。

③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__________时所释放的热量。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人们利用热能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探索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1.柴草时期该时期从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从18世纪中期到现代,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能源。

3.多能源结构时期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______能源)为主要能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生物质能等知识点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 .会产生新的物质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出热量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收热量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分子或化合物都是通过原子间形成化学键相结合的B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 键要放出能量C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 .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强弱有关知识点二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4.已知2H 2+O 2=====点燃2H 2O 。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后练习(带答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课后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1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 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

请回答:(1) 该原子的质量数是 ,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

(3)请根据Rn 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 )A •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B .比较活泼,能与钠等金属反应C •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D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⑶研究发现,镭能蜕变为22286Rn ,故称22286Rn 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22086Rn ,故将22086Rn 称为钍射气;锕能蜕变为21986Rn ,故将21986Rn 称为锕射气。

22286Rn 、1 2 3 4%Rn 是()A .同种元素B .同位素C .同种核素D .同种原子 由此可见, _____________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和 ______________ 决定核素种类。

2、请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下列事实 (1) 在硫化钠中,钠元素显 +1价,硫元素显-2价(2 )钠原子和铝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但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要比金属铝与氯气的反应容易而且剧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agjbcfilmehkd1 表中所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主 族元素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 周期, _______ 族。

2 下列 _____________ 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A. b , c , i B.a , g , k C.c , g , l D.d , e , f3 将元素a , b , c , f , l 的原子半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i 元素属于 _____________ 元素,它的最高化合价是 ______________ ,最低化合价是 _______ 。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2章第2节第2课时含解析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2章第2节第2课时含解析

第2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一、离子反应1.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____________,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______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特点:离子反应总是向着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进行。

例如:Cu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其中________与____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使得溶液中______、______浓度减小。

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用________________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写——根据客观事实,写出__________________。

拆——将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于水或难电离的物质及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删——对化学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相同离子,把其中____________的离子,应“按数”删掉。

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前三项要求,并且检查是否符合______守恒、______守恒。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盐等电解质的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知识点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写出下列各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H2SO4溶液与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稀硫酸与Cu(O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盐酸与大理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盐酸与纯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铁与Cu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稀盐酸清洗铁锈(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鲁科必修二: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课堂10分钟练习 含解析

高中化学鲁科必修二: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课堂10分钟练习 含解析

1.(对应考点一)氨分解反应在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内进行。

已知起始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 mol,5 s 末为2.4 mol ,则用氨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A .0.32 mol·L -1·s -1 B .0.16 mol·L -1·s -1 C .1.6 mol·L -1·s -1D .0.8 mol·L -1·s -1解析:v (NH 3)=4 mol -2.4 mol 2 L ×5 s =0.16 mol·L -1·s -1。

答案:B2.(对应考点一)(2010·海南高考)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来源:高考资源网]A .v (W)=3v (Z)B .2v (X)=3v (Z)C .2v (X)=v (Y)D .3v (W)=2v (X)解析: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A 项,v (W)=v (Z);B 项,3v (X)=2v (Z);C 项,2v (X)=v (Y);D 项,2v (W)=3v (X)。

答案:C3.(对应考点二)NO 和CO 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 2和CO 2,对此反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不能加快反应速率B .减小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C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 .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来源:学+科+网]解析:使用催化剂一般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压强会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升高温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温度会减小化学反应速率,C 项说法正确。

答案:C4.(对应考点二)反应C(s)+CO 2(g)=====高温2CO(g)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将C 粉碎 ④通入CO 2 ⑤加C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全部解析:因为反应体系中存在气体,因此增大压强能加快反应的速率;升高温度可以增大任何化学反应的速率;将C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C的接触面积,能增大反应速率;通入CO2可以增大CO2的浓度,能增大反应速率;因为C是固体,因此加C不能增大反应速率。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练习试题及解析(精品)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练习试题及解析(精品)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一、选择题1. M 2+离子有2个电子层,则M 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零族 B .第二周期Ⅷ族 C .第二周期ⅧA 族 D .第三周期ⅧA 族【解析】 由题意可知M 元素处于短周期中的第三周期,由离子所带电荷知M 元素处于ⅧA 族。

故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所示(第七周期填满时元素种数为32):( )A .18B .32C .50D .64【解析】 由上表所示的元素周期数和元素种数的关系可归纳出:当周期数n 为奇数时,此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n +1)22;当n 为偶数时,此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n +2)22。

因此第八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8+2)22=50。

【答案】 C3.一般的元素周期表都涂有不同的底色,以示区分元素的不同类型。

在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被划分的类别数目是( )A .两类B .三类C .四类D .五类【解析】 底色为绿色的是非金属元素,浅绿色底色的为金属元素。

【答案】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表是按原子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是同一族C.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解析】A项中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故该项错误。

He元素及过渡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并不属于ⅧA族,故B项错误。

副族及零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就不是完全相同的,故C项错误。

【答案】D5.右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A、B、C、D、E五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85个电子,E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则B元素是()A.PB.SiC.ClD.S【解析】因E在第四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为x-1,C为x+1,D为x -8,E为x+18,则(x-1)+x+(x+1)+(x-8)+(x+18)=85,x=15,故B为P。

【答案】A6.1999年4月,核化学家在回旋加速器上用高能86Kr离子轰击208Pb靶,氪核与铅核融合,放出1个中子,生成293118X原子,在120微秒后,该核分裂出一个α粒子(即氦原子核),衰变成另一个新核289116Y。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二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 ,操作步骤(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第二章第一节 p29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 5.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浊液 >100 nm 不稳定,不均一 泥浆水 溶液 <1 nm 稳定,均一 饱和NaCl 溶液 胶体 1~100 nm 较稳定,均一 豆浆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范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含答案

本章复习课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H2―→2HB.2H2+O2===2H2OC.CaO+H2O===Ca(OH)2D.2Cl―→Cl2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C.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一定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4.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则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可以是下列的( )5.化学反应限度的调控在工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设法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B.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C.能够提高经济效益D.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6.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下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该电池中电极a是正极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D.该电池的总反应:2H2+O2===2H2O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7.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3B(g)===2C(g),开始时,A的浓度为2 mol·L-1,B的浓度为4 mol·L-1,2 min后,A的浓度减少0.8 mol·L-1,则(1)v(B)=________________,v(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 min末,C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B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

高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二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课时练习含答案

高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二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课时练习含答案

必修二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课时练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Mg-24 Al—27 K—39 P—31 S—32 Cl—35。

5 Fe—56(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每小题有1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

8mol•L—1•s—1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

8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2.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C.减小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D.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3.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如果反应是放热的,则不需要加热反应既会发生B.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变成可发生的反应C.对于反应2NO2N2O4,当压强不再变化时,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对于反应2SO2+O22SO3,2体积SO2与足量O2反应,能生成2体积SO34.不同条件下,在4个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下列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v(H2)=0.2mol•L-1•min-1B.v(N2)=0.2mol•L-1•min—1C.v(N2)=0.02mol•L-1•s-1D.v(H2)=0.04mol•L-1•s-15.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浓度由0。

1mol•L—1降至0。

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mol•L-1降到0.036mol•L-1时,所需反应时间为(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含答案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

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形成________,加快了反应,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____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____极。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______。

3.设计原电池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________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例如,利用Cu +2AgNO3===Cu(NO3)2+2Ag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u):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正极(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4.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能,制作了多种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燃料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至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至电脑、电话、电子手表、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干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电池组成:____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带有__________作正极;电解质是______糊。

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充电电池充电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

充电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最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是铅蓄电池,______是Pb,______是PbO2,电解质是________。

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负极是________,正极是__________,电解质是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1;1;Cs ;Li ;7; 1;F ;F 。

2.C 3.C 4.A5.(1)6 3Li 7 3Li ; (2)14 6C 14 7N ; (3)23 11Na 2412Mg 。

6.7.8.略 9.(1)4Li+O 2点燃2Li 2O 氧化剂:O 2、 还原剂:Li;(2)2K + 2H 2O =2KOH +H2 氧化剂:H 2O 还原剂:K (3)Br 2 + 2KI =2KBr +I 2 氧化剂:Br 2 还原剂:KI (4)Cl 2 + 2FeCl 2 =2FeCl 3 氧化剂:Cl 2 还原剂:FeCl 210.(1)甲: C 二 IVA ; 乙: O 二 VIA ; 丙:Na 三 IA ; 丁:Al 三 IIIA (2)甲与乙:C+O 2点燃CO 2 乙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 2 △2O 2乙与丁:4Al+3O 2△2Al 2O 3。

11.不可以,113种元素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很多元素还存在这不同的核素,即有同位素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 Na ;NaOH ;Al(OH)3;HClO 4。

2.B3.C 4.(1)金属性K ﹥Na (2)金属性Al ﹥B (3)非金属性Cl ﹥P (4)非金属性Cl ﹥S (5)非金属性O ﹥S5.(1)酸性HNO 3﹥H 3PO 4(2)碱性KOH ﹥Mg(OH)2(3)碱性Mg(OH)2﹥Al(OH)3 6.银白色,与水剧烈反应,性质比钾和钠活泼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3)2C+O 2点燃CO C+O 2点燃CO 2 4Na+O 2=2Na 2O2Na+O2△Na2O2 4Al+3O2△2Al2O3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第2课时一、选择题1.(2013·吉安市高一期末)现在频频出现的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中小水滴直径范围是()A.小于0.1 nm B.大于100 nmC.在1 nm~100 nm间D.小于1 nm【解析】雾属于胶体,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

【答案】 C2.(2013·嘉峪关市一中高一期末)当光束通过豆浆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表明豆浆是()A.胶体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解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 A3.(2013·南郑中学高一期中)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时,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解析】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形成胶体。

【答案】 B4.(2013·南郑中学高一期中)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胶体的分散系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答案】 C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胶粒直径小于1 nmB.胶粒做布朗运动C.胶粒带正电荷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解析】本题主要涉及胶体的概念、胶体的重要性质等内容。

胶体粒子直径都在 1 nm~100 nm之间,不能通过半透膜,A选项错误;作为胶体的性质B、D两选项虽然叙述正确,但不是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因为Fe(OH)3胶体粒子都带正电荷,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才是使它们稳定存在的真正原因。

【答案】 C6.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渗析法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用丁达尔效应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B.Fe(OH)3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在通电的情况下胶体微粒向直流电源的正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C.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时即得到Fe(OH)3胶体D.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边滴加FeCl3饱和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然后继续煮沸,制备Fe(OH)3胶体【解析】A项,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用渗析法;B项,Fe(OH)3胶粒带正电荷,在通电情况下胶粒向负极移动;D 项,制备Fe(OH)3胶体时,应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加热过程中一定不要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C7.下列“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酸钡可用作钡餐透视B.盐卤可用于制豆腐C.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D.醋可用于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解析】利用明矾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以用作净水剂,但没有杀菌、消毒作用。

【答案】 C8.下列现象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新-课 -标-第- 一-网A.夏日的傍晚常常看到万丈霞光穿云而过美不胜收B.过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C.食品加工厂利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D.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去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解析】A项,“万丈霞光”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C项,“卤水点豆腐”是胶体的聚沉;D项,“静电除尘”是胶体的电泳;B项,氯化钠溶液、泥沙均不是胶体,故选B。

【答案】 B9.下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

小明仔细阅读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得出了修正液的某些性质,小明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修正液是一种胶体,均一、透明B.修正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毒新课标第一网C.修正液的成分对纸张不具腐蚀性D.修正液的溶剂易挥发、易燃【解析】图示说使用前摇匀修正液,说明它不是均一、稳定的,故不是胶体。

“严禁食用”说明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修正液的成分对纸张不具腐蚀性;“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说明修正液的溶剂易挥发;有一个易燃的图标,说明修正液的溶剂易燃。

【答案】 A10.(双选)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碘水不变蓝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D.加入碘水变蓝【解析】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Na+与SO2-4可以透过半透膜。

【答案】AB二、非选择题11.现有如下各实验:A.将1 g KCl加入10 g沸腾的水中;B.将1 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C.将1 g CaCO3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振荡;D.将0.1 g植物油加入到10 g水中,充分振荡混匀;E.将96 mL乙酸与5 mL水充分混合。

上述实验中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有________,属于胶体的是________,属于浊液的是________。

【解析】KCl、酒精均易溶于水,能够形成溶液,CaCO3、植物油难溶于水,少量CaCO3会与水生成悬浊液,而植物油与水形成乳浊液。

【答案】A、E B C、D12.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时,液体变为红褐色,得到的是Fe(OH)3胶体。

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_______。

w W w . x K b 1.c o M【解析】该题考查胶体的制备、性质、提纯等内容。

【答案】(1)逐渐变深Fe(OH)3胶粒带正电荷电泳(2)形成红褐色沉淀电解质(NH4)2SO4电离出的SO2-4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使Fe(OH)3胶体聚沉(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形成黄色溶液电解质H2SO4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H2SO4的加入,H2SO4与Fe(OH)3发生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使沉淀溶解(4)渗析13.右图是我们清晨进入森林后看到的美丽景象,请认真观察右图,分析其隐含的化学道理,然后完成(1)~(3)小题:(1)右图中的现象在化学上称作________,这说明森林中的空气具有________的性质。

(2)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新|课 | 标|第 | 一| 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现象在化学上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片上的现象可知:森林中的空气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亮的光路,这是胶体的特性,它可以用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也可以用来检验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

【答案】(1)丁达尔效应胶体(2)空气中含有的胶体粒子大小介于1~100 nm的颗粒,能使光产生散射(3)确定一种分散系是不是胶体14.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微粒能使胶体微粒沉淀出来。

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微粒带__________(带“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X| k |B| 1 . c| O |m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有关胶体的制备,中学阶段只要求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其考查内容一般是所用试剂(沸水、饱和FeCl3溶液)、用量、加热程度等。

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只会使之沸腾;获得Fe(OH)3胶体的正确方法即是丙同学的操作。

验证胶体的最简单的操作是采用丁达尔效应。

由于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因此通电后,带正电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区靠近,导致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由于加入的Na2SO4中的SO2-4带有负电荷,易中和Fe(OH)3胶体粒子表面的正电荷,而使之发生聚沉。

【答案】(1)丙(2)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3)①正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