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产生背景及形成原因
第五章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 时间:
现代管理理论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来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整个历史阶段中 所形成的管理理论。
二战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这些变化促使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创
新与发展,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逐渐
形成。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理论内容
和研究方法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形成了盘
如何能够使得组织当中信息交流的效果得以最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 巴纳德(1997)从七个方面来详加说明: 一,组织内部要建立广为人知的沟通渠道,包括组织构架、 部门设置、岗位说明等等,其实质就是要建立组织的权威 体系,这种权威体系往往是通过一种层级制的组织构架来 得以体现; 二,组织成员要清楚自己的信息沟通渠道,也就是说需要明 确自己向上、向下和平行的汇报关系以及汇报对象; 三,信息在组织内部传递过程当中会失真,但信息交流过程 一定要快而且准确,所以信息交流的渠道要直接,信息传 递的环节要精简; 四,信息在组织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传递过程当中,必须 要按部就班地经过每个层次,而不能跳跃式传递。这是为 了确保组织各层级均能了解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者 矛盾产生,巴纳德(1997:140)将这点概括为“必须应 用整个信息交流线路”;
1.计划 2.组织 3.人事 4.领导 5.控制
指从各个抉择方案中选取未来最适宜的行动方针 就是要为实现组织各组成部分的目标而建立 一个合适的职务机构 就是对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职务配备人员,并 保持这项工作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领导就是要影响别人、使之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 体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
控制就是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所进行的各项业务 活动,以保证实际的进程与计划一致
西里尔·奥唐奈(Cyril O’Donnell)
第九讲现代管理理论综述
第九讲现代管理理论综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都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这一切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对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许多管理学者结合前人的经验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提出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思想,产生了多种管理学派。
西方现代管理论的形成标志着西方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史》第九章主要讲述了以下三部分内容:一、关于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战后经济的重建现代管理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管理理论有重大影响。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为超级大国,而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的国家。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二次大战以后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1)蒸汽机的发明,是能源的第一次革命,将人类领进了工业文明时代。
(2)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及发展。
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对管理理论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3)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
给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4)人类的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科学革命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工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技革命促进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
③科技革命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
科技革命带动着整个世界的前进,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学术界一般认为,二战以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经济背景
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经济背景现代管理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整个历史阶段中形成的西方管理理论。
这一历史阶段的理论是在资本主义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中所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战争。
其卷入的国家之多,所用军事人员的数量与战斗规模之大,给参战国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经过这次大战,在战胜国中,英、法两国沦为二等国家,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中看到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些变化。
1913-1938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共增长了52%,而在战后1946-1970牛的25年当中,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大约增长了4倍,如果把1937年的工业生产定为l00的话,那么战争刚结束时的1946年各国的指数是:美国为150(战时最高点达到207),英国为88,法国为69,德国为31,意大利为72,日本为24。
战后只有美国出现了繁荣,其他国家的工业都大大减产。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50年代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为4%,从1951年1月-1969年10月,美国经济持续出现了106个月的高速增长,这在美国经济史上是罕见的,所以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的繁荣时代。
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科学技术背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突破,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原子能的应用。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线是人们掌握了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本领,即发明了蒸汽机,实现了能源的第一次革命,使人类进人了工业文明时代。
第二次能源革命是在19世纪,人们通过对电磁现象的了解,将其他的一些能量转变为电能,又一次引起了能源革命,使人类进人了电气化时代,达成为现代文明时代的首要物质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原子能应用和开发使人类进行第三次能源革命,人类的生活又一次揭开了新的篇章。
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
①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电子计算机进入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集中化、大型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工业生产多样化、小型化、精密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联合化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对连续性、均衡性的要求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变化莫测,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管理改变孤立的、单因素的、片面的研究方式,而形成全过程、全因素、全方位、全员式的系统化管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运输问题、机场和港口的调度问题、如何对大量的军火进行迅速检查的问题,等等,都涉及管理的方法。
③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层出不穷。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由于工人运动的发展,赤裸裸的剥削方式逐渐被新的、更隐蔽、更巧妙的剥削方式所掩盖。
新的剥削方式着重从人的心理需要、感情方面等着手,形成处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问题的管理。
⑤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借助于多学科交叉作用。
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等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外还有以下重要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等方面的因素:1、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2、管理学者知识背景不同的影响3、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4、理论发展规律的影响1、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为美国管理学者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James E.Rosenzweig和约翰逊。
卡斯特的代表作为《系统理论和管理》。
系统管理学说的基础是普通系统论。
系统论的主要思想是:1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
2 系统的整体性。
现代管理理论
经验学派是以研究一个组织或
管理人员的实际经验来分析管理的。 其特点是,通过分析一大批组织或 管理人员的成功或失败的实例,研 究在类似的情况下如何采用有效的 策略和技能来达到管理的目标。这 一学派的主张者认为,通过访问、 书面调查、审阅报表和直接参观的 办法,把某个组织或某个管理人员 的实际经验、管理情况加以记述和 综合是有益的。通过对一大批这样 的实例进行分析,就能对管理工作 的任务、问题、错误、机会等有一 个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就能建 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
决策学派的特点是把决策作为管理的中
心,并认为管理就是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方 案中,选择并作出合理决策和付诸行动的 过程。
数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波
法等人。他们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 模型及其符号表示计划、组织、控制、 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 以达到企业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建 立 学 习 型 组 织
团队学习
.
系统思考
超越自我 建立学习型组织
建立共同愿景
改善心智模式
张雪、李林、亢丽、王沙 庞梦莎、陈思 刘伟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
1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 2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主要观点 3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与前面几个历史阶段不同 的是,这个阶段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在这个时 期的理论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现代管 理理论阶段,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管理理论 丛林”的现象,即出现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 同时并存的现象。
人类行为学派强调要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管理,
重视人的相互关系,重视社会环境对提高功效的影响。该学派还提出 了以群体为对象的研究“组织行为”的新理论。这个学派是行为科学 的继国的巴纳德。他认为组织 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活动 是相互协调的,因而成为一 个协作系统。企业组织的协 作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 一部分。协作系统又有正式 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 织包含3个要素:协作的意 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 联系,在某些方面能对正式 组织产生积极影响。管理人 员的作用,就是在协作系统 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 对成员的协作进行协调,使 组织正常运转,实现共同目 标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及观点
主要学 主要观点 创新 代表人 适用范 缺陷
派
点物 围
社会系统 1. 将组织看作 从社会 切斯 致力于将
学派 是一个通过调 学的角 特·巴纳 传统的、
整内外部力量 度来研 德
较松散、
达到均衡的开 究管理,
较非正式
放性的系统, 将组织
的组织向
是一种人的相 看作带
现代组织
互关系的协作 有社会
过渡和提
体系,它是社 属性的
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重视理 论联系实际、强调“预见”能力,强调不 断创新,强调权力集中。
目
录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管理过程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主要学 主要观 创新 代表人 适用范 缺陷
派点
点物
围
管理过程 1. 把管理 提供了 詹姆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管理过程学派
哈罗德·孔茨的职能管理
哈罗德·孔茨的代表作:《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的 丛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走向统一的管理学》 等。
1孔茨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 2他非常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 3孔茨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 制5项。 4他认为协调的本身不是一种单独的职能而是有效地应用 了这5种职能的结果。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
•深层原因 生产力导致生产方式变化; 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自然科学的渗透
•方法论准备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 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现代管理理论总结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
强调系统化、重视人的因素、重视“非正 式组织”的作用、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 理论和方法、加强过程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
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推动下逐渐形成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
1. 科学管理理论
1.1 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2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3 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与局限
2. 行为管理理论
2.1 行为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2 行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3 行为管理理论的影响与局限
3. 系统管理理论
3.1 系统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3.2 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3 系统管理理论的影响与局限
4. 战略管理理论
4.1 战略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4.2 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4.3 战略管理理论的影响与局限
5. 知识管理理论
5.1 知识管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5.2 知识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5.3 知识管理理论的影响与局限
总结: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可分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五个大点。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提高生产效率;行为管理理论关注人的行为与组织效能之间的关系;系统管理理论强调整体观念与系统思维;战略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在外部环境中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理论强调知识的创造、获取、传递和应用。
这些理论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管理理论将继续发展,如数字化管理、创新管理等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战后经济的重建现代管理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管理理论有重大影响。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为超级大国,而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的国家。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二次大战以后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1)蒸汽机的发明,是能源的第一次革命,将人类领进了工业文明时代。
(2)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及发展。
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对管理理论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3)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
给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4)人类的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科学革命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工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技革命促进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
③科技革命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
科技革命带动着整个世界的前进,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学术界一般认为,二战以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73年末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从这时开始资本主义世界进人了经济滞胀时期,这也是对经济结构、经济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
4.企业结构发生变化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中化工业和新型的工业部门的建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资本的统治也和战前不一样,资本主义世界企业发生了如下的一些变化:(1)垄断企业规模朝着大型化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背景 二、科学技术背景 三、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3个阶段 四、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节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条件
一、深层原因 二、方法论准备
何为现代管理理论?
所谓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 纪60年代到现在的西方管理理论。 巴纳德是现代管理论的生父,西 蒙是巴纳德的直接继承人。所以, 现代管理理论又称为巴纳德-西 蒙理论。
•
管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车轮, 历史需要它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 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理论 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流 派。它们构成了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 大趋势。
一、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产生的深层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管理理论呈现出 流派纷呈的局面。其深层次的原因,除了生 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外,以下几个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从 1973年末开始的,这 一时期爆发了世界性 的经济危机,从此资 本主义世界进入了滞 胀时期,或对经济结 构、经济政策进行重 新调整的时期。
四、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特别 是二战以后,第三产业的大发 展使得资本主义垄断资本的统 治和战前大不相同,主要有以 下一些特点:
1.垄断企业规模巨型化
垄断资本通过建 立跨国公司、对外投 资及在国外设立分公 司或子公司以此从事 跨国经营和销售,加 快了企业国际化进程。
• 战后国际形势的这些变化,给企业的 管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要求:
• 1、巨型的企业管理理论指导; • 2、跨国公司的跨国界、跨地区、跨文化的管理 问题; • 3、多样化了的人的管理。
新3论对于管理学上的意义:
1、将管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而这个系 统是不断变化的,如何对这一系统加以认识 是进行管理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理论是对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
本文将从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管理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以及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工业革命的产生推动了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工厂和企业,这些企业需要更高效的管理方法。
第二,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也为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契机,科学管理运动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科学方法对组织和管理活动进行研究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阶段:传统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系统管理理论阶段和全球化管理理论阶段。
传统管理理论阶段主要强调组织的结构和形式,重点研究组织内部的职权划分和管理层次的建立。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亨利·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官僚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注重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和动机,强调员工对管理活动的参与和动力机制的建立。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埃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学派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员工动机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强调组织的系统性和环境适应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和菲利普斯·塞尔茨的系统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阶段强调组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彼得·森格的全员参与管理理论和亚伯特·邓宁的决策理论。
全球化管理理论阶段将组织的管理扩展到全球范围,强调全球化经营策略和跨文化管理。
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是加里·哈梅尔和库克·尼珀的全球卓越理论和福克斯和赫斯克特的跨文化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过程。
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结构
“工具人”“机械人”—传统管理 阶段 “经济人”“唯利人”—古典科学 管理阶段
现代管理 理论的形 成 现代管 理理论 的形成 与发展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行为 科学管理阶段
“决策人”“复杂人”—现代科学 管理阶段 “文化人”“创造人”—后现代管 理阶段
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 理论的发 展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行为 科学管理阶段
胡萝卜管理
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泰勒的科学管理弊端日益显现。泰勒制在使生产率大幅 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 累,因而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不满,并导致工人的怠工、 罢工以及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等事件的出现;另一方面,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 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体力劳动也逐渐让位于脑 力劳动,也使得西方的资产阶级感到单纯用古典管理理论 和方法已不能有效控制工人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 的。这使得对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 管理方法的寻 求和探索成为必要。
形成的原因: 1.技术进步 2.生产社会化等社会 3.经济背景因素 4.重要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等方 面的因素 (1).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 (2).管理学者知识背景不同的影响 (3).管理实践发展不同时期的影响 (4).管理发展规律的影响
“工具人”“机械人”—传统管理阶段
大棒式
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也成经验管理 阶段。 这个阶段时间最长,有200多年的 历史,从18世纪后期一直到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这一阶段虽然没有产生比 较系统的管理理论,但是已经在不少方 面出现了管理理论的萌芽。早期管理思 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亚当•斯密、查尔 斯﹒巴贝奇、罗伯特•欧文、鲍顿及瓦 特。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现代管理理论是随着工业革命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形成的,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探索,逐步演变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创新管理理论,详细阐述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一、科学管理理论:1.1 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科学管理理论最早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他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一分为二”的原则,即将管理者的职责和工人的职责分离开来。
1.2 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随着泰勒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一些学者开始对其进行批评和改进,如吉尔伯特·福尔莫斯提出了“人的一面”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1.3 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已经从单一的生产过程管理逐渐发展为综合管理理论,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激励。
二、人际关系理论:2.1 人际关系理论的起源:人际关系理论的浮现是对科学管理理论的一种补充和修正,它强调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2.2 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埃尔顿·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室研究,发现员工的工作绩效与他们的社会关系密切相关,提出了“人际关系”对于组织效益的重要性。
2.3 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现代人际关系理论已经从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和情感需求,逐渐发展为关注员工的参预度和创造力,注重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
三、系统管理理论:3.1 系统管理理论的起源: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整体性的管理思维。
3.2 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这些理论提供了一种全局观的管理思维方式,匡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组织。
3.3 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代系统管理理论已经从对内部系统的管理逐渐发展为对外部环境的管理,注重组织与环境的适应性和变革能力。
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指的是对于组织、领导和管理的最新研究和理论框架。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管理领域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和进步。
现代管理理论致力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以及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1. 管理理论的发展背景随着工业革命和全球化的推动,组织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管理理论无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现代管理理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开山之作,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
它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和提高效率,例如工作分析、任务划分和奖励激励等。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精确测量和控制来实现最佳效果。
3. 行为科学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相对应的是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方面,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这一理论强调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其中,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都是重要的代表。
4. 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认为一个组织是由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并影响整体绩效。
它强调整体优化和协同协作的重要性。
彼得·德鲁克和W·爱德华·德明格尔都是系统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者。
5. 现代领导理论现代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的角色和能力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变革型领导、情境领导和服务型领导都是现代领导理论的代表。
这些理论强调领导者应具备适应性、灵活性和鼓励创新的品质。
6. 综合管理理论综合管理理论是对以上理论的综合和整合,试图建立一种更为全面和动态的管理模式。
它综合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系统管理的思想,并注重组织文化、变革管理和全员参与。
哈里·米兰达和亨利·米奇尔是综合管理理论的主要推动者。
7. 当代挑战和未来发展现代管理理论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加速发展给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战后经济的重建现代管理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管理理论有重大影响。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为超级大国,而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的国家。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二次大战以后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1)蒸汽机的发明,是能源的第一次革命,将人类领进了工业文明时代。
(2)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及发展。
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对管理理论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3)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
给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4)人类的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
科学革命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工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技革命促进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
③科技革命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
科技革命带动着整个世界的前进,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学术界一般认为,二战以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73年末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从这时开始资本主义世界进人了经济滞胀时期,这也是对经济结构、经济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
4.企业结构产生变化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XXX和新型的工业部门的建立和第三财产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会合,垄断资本的统治也和战前纷歧样,资本主义世界企业产生了以下的一些变化:(1)垄断企业范围朝着大型化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现代管理理论是在工业革命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为组织和管理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以实现高效的组织管理和运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一、科学管理1.1 科学管理的起源科学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弗雷德里克·泰勒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通过研究工人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科学地规划、组织和控制工作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
1.2 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科学分析和合理规划工作流程,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它强调标准化、专业化和效率化的管理方式,注重员工的培训和激励,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1.3 科学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科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创新和灵活性,强调人性化管理和员工参与,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组织需求。
二、行为科学管理2.1 行为科学管理的兴起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中期兴起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
他通过对工作环境和员工行为的研究,提出了行为科学管理的理论,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影响。
2.2 行为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行为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员工的心理和行为,通过激励和参与,提高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
它强调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和员工参与的重要性,以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
2.3 行为科学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员工的变化,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强调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三、系统管理3.1 系统管理的兴起系统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
他提出了系统管理的概念,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官僚资本企业的管理◆洋务派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僚掌管,企业内部采用雇佣劳动◆辛亥革命后,官僚军阀的国营企业◆推行比较规范的企业划管理方式◆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集团采取雇佣劳动管理方◆式,成立企管协会,向托拉斯和康采恩发展,◆具有思想和行动统治色彩◆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1.洋务运动自强:兴办军事工业,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型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后发展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
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
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
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
“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
1864年,清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汉阳铁厂: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炼铁厂也随迁汉阳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
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技术水平: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制钢材仿制的毛瑟枪为19世纪后期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
管理:由清政府拨款,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
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用管军队的方法约束工人,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求富: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于企业和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现代管理理论是一个广泛而丰富的领域,涵盖了众多的观点、方法和原则,旨在帮助管理者更有效地领导和运营组织。
现代管理理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过程日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一批管理学者开始对管理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科学管理理论是早期的重要贡献之一。
泰勒的科学管理强调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他主张对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测量,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时间,并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激励。
这一理论在当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过于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可能忽视了工人的个性和创造力。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则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管理。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强调了管理原则的普遍性。
这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管理框架,有助于他们系统地思考和处理管理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逐渐兴起。
这一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梅奥的霍桑实验揭示了人际关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团队合作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此后,一系列关于激励、领导风格和组织文化的研究不断丰富了行为科学管理的内容。
系统管理理论将组织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强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它认为组织不仅要关注内部的运作,还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
权变管理理论则进一步指出,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管理策略。
在现代管理中,质量管理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戴明和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如持续改进、质量控制和顾客导向,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竞争力。
战略管理理论帮助组织制定长期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班级:公共类1204
姓名:马晨
学号:20121611917 摘要: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与之密切关联且对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管理学理论同时发展。
在新政策、新技术、新理念及现代管理复杂性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现代管理理论产生。
随后,管理理论不断扩充,管理思潮不断踊跃,迎来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新环境,新理论,新思潮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背景及形成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市场不断扩大。
进入七十年代后,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经济突然加速。
全球性市场逐步形成,国际竞争激烈,生产活动出现大生产的特点: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销已扩展到全球;②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大大增加;③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科技发展速度加快;④劳动生产力由体力劳动变为由智力和工作积极性;⑤生产日益社会化,使得生产协作关系更加复杂;⑥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社会责任日益增大。
国家方面,由于经济的修复,固定汇率制度的形成、关税壁垒的拆除以及各国政府推行的有调控的自由经济政策。
同时,在这期间管理教育和管理研究蓬勃发展,从事管理研究和教育的队伍的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专
职的管理学教授和研究人员占据了主流。
由于管理理论的复杂性、管理学者知识背景的不同、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及理论发展规律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管理方面的理论大量出现,在70年代,管理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派别众多,理论繁杂的现象被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称为“管理学丛林”,并将众多管理学派划分为11个学派,即经验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数量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由于现代组织管理上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要求,企业界和理论界纷纷尝试与创新相应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
于是,二战后,管理学说,管理实践百花齐放,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综合看来,现代管理的发展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管理内涵进一步拓展。
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成本的降低和产出的增加,而是更重视人的管理、人力的开发,更重视市场、顾客的问题,管理的核心更侧重于决策的正确与迅速与否。
2、管理组织的多样化发展。
管理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不断推出新的有效组织形式以适应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外,还创设了与资产一体化控股、参股相适应的管理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组织管理
理论。
3、管理方法日益科学。
现代管理虽然不摈弃传统有效的管理方法,但为适应大规模产销活动引入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了现代管理方法,其中有投资决策、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弈论、统筹方法、模拟方法、系统分析等,试图从生产资源的有效整合方面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
4、管理手段自动化。
现代企业组织面临更复杂的环境,需要接受和处理大量信息,需要迅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更多的戒烟日益高涨的劳动力费用。
为此,现代管理在管理手段方面的研究和使用有了突破新进展,如办公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处理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在市场研究、产品设计、生产组织,质量控制、物资管理、人事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等。
5、管理经验的丰富化。
没有一套固定的适应一切的管理体系,各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现代管理的基本法则来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
管理实践的丰富化更进一步推动了管理理论、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实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理论体系,它广泛吸收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把组织看做一个系统,进行多方面管理,从而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达到组织既定目标和完成应负的责任。
现代管理科学性的强化,使管理的预见性、综合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适应了二战后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的新思潮当数公司再造、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与管理创新。
这些新思潮将管理理论带入了一片新天地。
1、公司再造
美国人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比于1994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公司再造》。
该书一出版便引起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迅速流传开来。
哈默和钱比认为,工业革命两百年以来,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始终主宰着当今社会中的一切组织,大部分企业都建立在效率地下的功能组织上。
公司再造是根据信息社会性的要求,彻底改变企业的本质,抛开分工的包袱,将硬生生拆开的组织架构,如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等部门,按照自然跨部门的作业流程,重新组织。
显然,这样一种重新组织是对过去赖以运作的体系与程序的一种革命。
这种革命将是美国企业恢复竞争力的唯一希望,也是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
2、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于1900年出版了名为《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的著作,这本著作一出版立即引起轰动。
彼得·圣吉以全新的视野来考察人目前支离破碎的世界,为此需要突破线性思考的方式,排除个人及群体的学习障碍,重新就管理的价值观念、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革新。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认为这五项修炼是学
习型组织的技能: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深入学习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景,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客观地观察现实。
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自我超越需要不断认识自己,认识外界的变化,不断地赋予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并由此超越过去,超越自己。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根深蒂固于每个人或组织之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影响到人或组织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
个人与组织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所以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无法认识和把握。
第二项修炼就是要修炼自己的心智模式。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如果有一项理念能够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凝聚一群人,那么这个组织就有了一个共同愿景,就能长久不衰。
第三项修炼就是要求组织能够在今天与未来的环境中建立这样一种愿景。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有效性不仅在与团队整体会产生优秀成果,而且其个别成员学习会比其他人的学习速度快。
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会谈”开始。
“深度会谈”是一个团队所有成员,谈出心中的假设,从而实现真正的一起思考。
“深度会谈”的修炼也包括学习是找出有碍学习的因素的互动模式。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组织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是一个系统,受到各种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的牵连且彼此影响着,这种影响往往要经年类月才能完全展现出来。
作为群体的一部分,我们身至其中,
要想看清整体的变化,非常困难。
因此,第五项修炼就是要让人与组织形成系统观察、系统思考的能力,并以此来观察世界,从而决定我们正确的行动。
3 、知识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IT产业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特征的新经济浪潮首先在美国兴起,在这一浪潮中我们发现组织资源配置过程中资本的作用正在大大减弱,而知识的作用不断增强甚至达到决定的程度。
组织尽管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出产产品或服务,更重要的是在产出或创造知识。
一个组织尤其是以一个企业实质上是一个知识型组织或企业。
组织间或企业间的优劣差异本质上是各自拥有的知识上的差异。
普拉哈拉德和莫哈尔在他们的那本《竞争大未来》中提出了企业竞争优势背后实质是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该组织或企业所拥有的默会的知识的重要观点。
知识管理可以看做“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机会。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要对组织用有的各类知识有效管理起来,进行知识的合理配置与创新,使知识在组织资源配置中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管理学》芮明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西方管理学著名提要》孙耀君江西人民出版社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概论》宋维民中国林业出版社
《管理学》徐国华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原理》王利平人大出版社
《管理学名著精华》吴智勇上海译文出版社
《管理科学: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何继善陈晓红湖南人民出版社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张智光清华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傅下仙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