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刍议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刍议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计算机应用课程更是需要多进行实践和操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知识,并且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现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除了能够获得固定的知识之外,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在结束了课程之后,学生的知识也就固定了,不能够自己从外界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更新和补充。
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往往还未走出校门,学生学到的知识已经落后了,所以必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将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无所事事,而有的学生则手忙脚乱,无从下手,这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天赋、能力、智力、态度、兴趣等不同造成的。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正视并尊重这种个性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优势,引导他们充分发挥独立进取的精神,实现自我发展。
在具体实施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考核,尽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长久以来计算机的教材都是从基础的计算机理论入手,介绍计算机的操作界面和硬件、软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早已接触过计算机,对此已经比较熟悉,这样固定的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对这门课程真正需要掌握的难点却一点也不了解,这就是教学的内容过于重视学科性,忽视了计算机的应用性、工具性,导致了学生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计算机是具体做什么的。
浅谈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生在任务 完成过程 中有所收获 , 有所体验 。 : r 如 Wo d图文混排时 , 可
式”“ 、填鸭式” 转变为“ 自主、 合作 、 探究 ” 的新型学 习方式 , 课堂气氛
变得轻松 、 愉悦。
制作较实际的班级小 报 、 贺卡 , 基础好一点的 同学把小报做成双 页 的, 同时增加些图案和表格 等, 高学生潜在的技能, 提 并进行适当地 表扬, 让其有成就感 , 成为继续学 习的动力。
功 的喜悦 , 同时发现学 习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 。
管理 , 同时为学生今后的 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
5 让 学 生在 网络 中游 刃有 余
计算 机应用课堂是一个资源丰富 ,随机进入 ” “ 的宝库 , 又充 但 满诱惑 , 布满陷 阱。我们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 世界观 、 价值观形成
组 , 小组 ” 而“ 的划分 , 由我们 教师来 做的 , 是 采用“ 强——弱” 组合 , 以“ 互相帮助 , 同提高 ” 即所谓 的“ 共 , 一帮一 、 一对红” 活动。我通过 尝试发现 , 这种 “ 一帮一 、 一对红” 活动有 时凑效 , 有时不凑效 ,好 的 “ 更好 , 差的更差 ” 。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 , 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必
a m
教研教 改
浅谈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章伟铨
( 山职教 中心校 惠
中图分类号: 2 G4 0 文献标识码 : A
周明璃
江 苏・ 无锡 248 ) 1 17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3 一 4 — 1 1 7 — 8 4 2 0 ) 1 O 2 0
摘
要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是职校生的一 门必修课。本 文从
我 特别注重对学生 网络道 德的教育, 让学 生学会 自我监控 、 自我约 束 , 网络 中游 刃有余 。如在讲授 网络知识 时 , 在 我叫学生去 网上搜
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与行业 、 企业共 同建 设共享 型实训基地 。 实训 密切结 合所 使用教材及实验实践条件 , 制订学期 实 合作 , 验 实践 等实践教学计划 。4 定期 ( () 学期初 、 、 ) 中 末 检 基地建设 在重视 校内各种 基本技能训 练 的基 础上 ,
查实验室 的制度 执行 情况 , 验 日志 、 实 工作记 录及 实 加强同 I 企业的联系 , T 让学生能够从 I 企业和现实 T
中等职业教育
21 年 第3 01 2期
戋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 等专业 学校 陈小东
学特点及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尚存在一定距 离的
£ 学的一些建议 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 为今后计算机
思路 。
受革
代 科 时交换意见 以促进 实践 教学 质量 的提高。 6不定期 () 有 技 深入实践 、 实训现场 , 时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和实 及
1 5
中等职业教育
21 0 1年 第 3 2期
建设 中, 可以通过购买实验设备 的公司及其相关公司 现教 和地方性企业等途径来 开拓 和建立实训基地 。 专业
三 、建立 多元化实践教 学考核方式
的质:
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 的考试 成绩 评定存在一定 人才j 缺陷, 实验教学效果没有严格 的考核方法 。 目前只是 了积{ 根据实验报告 给出学生的成 绩。 因此 , 建立多元化实
践教学考核 方式显得非 常关 键。计算 机专业实践课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程应着重 考核 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利用计算机解 学 、 决实 际问题 的综合 能力 和创新 能力。通常可以采取 过产 以下方式 :1采用平 时训 练和期 末总结性考核相结 使教J () 合 的方式 。 在学分计算 中, 采用 平时训练成绩和期末 教学 总结性考核相结合 构成 总评 成绩的形式 ,其 中平时 学 内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研文章)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一、现在存在的问题1、学生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会用简单的应用软件;有的学生从没接触过计算机,鼠标都不会用。
在上课过程中,以前学过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会了,就会开小差不认真听课;以前没学过的学生又觉得教师讲得太快了,跟不上教学进度失去学习兴趣。
2、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现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发展,很多专业领域的问题都需要配合计算机来解决,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各个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除了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外更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上课能听懂上机实践不知如何解决、不会举一反三的感觉。
实践不能紧跟理论,学生们不能真正锻炼操作能力。
为了改变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和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状,为了践行我校“在人格完善、体质健康的前提下,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的教育方针,我们实施了计算机教学改革。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1、教改思路——计算机模块式课题教学我校计算机专业共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两个分支。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这两专业的公共课程。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计算机文化基础内容为主线,分成软件应用主模块和硬件组装与维护主模块两大模块。
这两大主模块下的子模块分别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专业的相关课程。
各个子模块的教学活动组织均是课题任务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模块式课题教学是以模块课题为教学内容、以任务引领为教学方法、以合作管理为教育原则的一种教学方式。
2 、教学方法由于课程内容改为课题任务为基本单元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方法也随之作了相应的调整。
课题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应用为目标,从实践到理论,依次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直至最后完成一个大任务——课题。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更多的是直接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不能突出这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还需要到就业培训中心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与职场零距离对接。
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当前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这一侧面也反映出他们综合实践能力不强这个弱点。
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内、课外活动中。
尤其,高职院校更多的是直接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不能突出这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还需要到就业培训中心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与职场零距离对接。
一、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本专业属于高职教育工科类别的技术性专业,培养具有面向企事业单位,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RFID系统应用,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熟练掌握至少一种软件开发工具,能够参与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以及承担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掌握综合布线及组网技术,能承担网络工程组建及信息安全控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现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所开设的课程有偏硬的课程和偏软的课程,偏软的课程又分为编程、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技术三大类。
编程的课程有C语言、C++、VB、JA V A、ASP应用技术等开发环境,应用软件使用类的课程有网页制作、平面动画、三维动画等,网络技术类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网与网站设置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改革与实践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把大量的新技术引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应该受到重视和推动。
为了更好地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人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改革上,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
首先,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实践,突出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完善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也就是将教学策略的多样性融入到教学实施中;第三,定期更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料,不断更新和完善,保持和时代的一致性。
在实践方面,本人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实施中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例题讲解、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其次,在课堂上进行计算机实验训练,以巩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最后,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
本人在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的特点,也结合资源的利用,争取尽可能做好细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人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也参加了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者,本人的经验表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如果要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靠的不是增加教学量,而是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本人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胡同花(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0)一、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分析计算机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融基本素养、技术和基础应用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也是高职计算机与非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作为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的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Office 办公软件的使用及计算机网络及常用软件的应用等知识。
该课程教学中提高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善教学方法,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入学新生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用相同的教材却设置不同的教学时间,计算机专业两学期完成教学课时,非计算机专业一学期完成教学课时,造成教师在做授课计划时很难把握重点内容的取舍。
另外,理论与实践课时配套比例不合理,计算机专业类学生配套比为1∶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配套比为1∶2,造成计算机专业类学生中基础好的学生认为学习进度太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基础差的学生却跟不上教学进度,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够每学年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授课之前我会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和熟练操作做一个小的调研,通过对我院2012级经管、园林、护理、模具、计应等多个专业的365名学生做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显示,7%的学生从没有学习过计算机,26%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12%的学生学习过微机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并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显然,目前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很不均衡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要点复习—新课导入—讲解演示—知识小结”这种“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讨影响因素、实践性教学模式、案例分析等内容。
通过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估,分析问题与挑战,并从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改革建议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结论。
研究背景指出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本文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改革,推动专业教育向更加实践化、应用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实践性教学不断深入和完善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教学改革、研究、影响因素、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问题、挑战、重要性、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实践性教学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模式往往以课堂讲授和理论学习为主,实践性教学比例较低,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开展相应的研究和改革探索,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旨在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总结影响因素,探讨实践性教学模式,分析实践案例,评估实践性教学效果,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实际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谈谈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谈谈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谈谈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研究导语: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通过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对计算机实践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计算机学习兴趣,开始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
计算机行业在不断发展,对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
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学生就必须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高的操作能力。
从当前形势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对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本文主要围绕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探讨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水平人才的重任。
从目前来看,计算机应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开发的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
当前学生普遍掌握的是简单软件的操作能力,但是缺少的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计算机硬件的维修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人才。
因此,就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行业以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为主导,技术革新快,更新频率高,基于这一点,计算机专业就必须要与时俱进的更新、完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目标,所以计算机教师要对专业的变革时时关注,并采取有新意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方面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及时的转变观念,学生在课堂上仍处于被动状态,完全是按照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去学习,课堂能动性被严重制约,缺乏计算机实践的时间。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也逐渐普及到各行各业,从而使得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高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培养和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
本文就围绕着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这个话题,从理论支撑、问题需求和改革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浅析,以期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一、理论支撑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需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以确保实践中所涉及的教学改革方案在理论上得以推广。
1. 教育思想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应该紧紧围绕现代教育的新思想,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这类科学理论,推进人才培养的高效途径。
具体操作如下:(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培育探究、合作、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自觉性。
(2)构建教育生态,尽快实现“一课一优化”的监控机制,激发教师的获知热情,提高用最新科技推动走向精确、统一和协同科技的水平。
(3)发挥规模效应并保持实质效应:包括通识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教学理念出发点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能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高科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学局限,注重知识碎片化的整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问题需求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1. 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课堂内容较为枯燥,缺乏有效的实践操作。
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继续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结合,创新未来教育模式,并且逐步革新现有课程体制,以便实现高质量课程的无缝切换和更好的拓展性。
2. 教学方式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线下教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推广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采取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的方案及更为稳定的技术支持。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摘要】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知识日益重要。
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指出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阐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现状分析,探讨,实施策略,效果评估,挑战,重要性,发展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对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如何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通过教学改革,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1.2 研究意义计算机应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对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改革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程内容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教学改革可以引入新的技术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
然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内容过于单一等。
因此,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的训练。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应该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丰富课程内容。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往往只局限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应该将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从而更好地认识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同时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 1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其后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与实践。
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但是,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加入一些实践案例和应用场景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应该贴近实际工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
教学改革还需要引入新技术,例如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
利用互联网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交流和实践。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必要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 1 -。
浅谈技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实践
浅谈技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实践1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1.1考核方式陈旧目前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之所以存在问题,是因为教学设置本身存在问题,教学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基础技能培养存在问题。
比如,技校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也太过陈旧,仅用书面考核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这种方式让学生错误地理解计算机技能的意义,只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考试科目,而未从心底出发接受计算机技能的学习。
1.2学生培养水平不一技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出实践能力更强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的初始水平不同,为不同理解能力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会有更佳的培养效果。
目前,技校学生的生源不稳定,学生的水平不一,校方没有意识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设定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实际所学的计算机技能内容不能被学生接受,技能难度过于简单或技能难度过大都不利于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
1.3教材教学内容不当现目前技校为计算机专业学生选用的教材多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该教材在设定上十分不合理,用该教材进行教学会降低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本教材的侧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基础上,但对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却鲜少涉及,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未重视教学内容的比重,灌输过多的理论,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导致学生的基础技能掌握不扎实,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只停留于理论表面,到实践活动中技能发挥较弱的作用。
2技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2.1改良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是目前基础教学遇到的问题,在实际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调整考核方式的比重,削弱期末理论考试的比重,在平常安排实践考试,将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同时进行,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内容的学习。
同时,考核需要尽可能地严格进行,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都达到计算机技能发展要求,使技校培养学生能力尽可能地达到社会发展要求。
2.2分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由于每个学生的初始水平不同,使得每位学生的可接受基础难度不同,技校需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潜力,使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教授不同难度的技能,帮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反复灌输实践内容,直接让这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日益增强。
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一、现状与问题目前,高等教育机构中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传统实践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较少参与,导致缺少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传统实践教学的内容已经有些滞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二、改革对策1.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可以通过实验课、实训课和毕业设计等课程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可通过定期的实践培训和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 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改进实践教学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如引入虚拟仿真技术、Web实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增加实践环节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更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的互动性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科研与实践教学紧密相关。
将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教学与科研联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三、结语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的互动性等方面的改进,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
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首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并且能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实践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因此,教学体系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
同时,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创新,例如引入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再次,加强实践环节的衔接。
计算机应用实践的核心在于实际应用,因此,实践环节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教学体系中,应该加强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例如,可以将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最后,建立评估机制和提供适当的支持。
在推行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
同时,教学还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例如,提供实验室设备、软件工具等,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让教学更加便捷和高效。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实践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实践环节的衔接,建立评估机制和提供适当的支持。
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1引言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很多时候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及如何推广双语教学,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如何使被动的“单一传教式”的教学模式变得生动活泼,如何使学生能够激发更多的学习潜能和动力,如何把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及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和认同感,解决上述问题是我们希望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
2开设“新思想与新工具”课程的最初设想外文资料是及时获取和了解计算机学科最新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的重要途径,然而开设“专业外语”课程对于获取最新动态知识并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
推广双语教学思想,利用英语语言、英语文化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养成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够及时掌握最新发展方向,能够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这是我们希望开设一门课程来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的思路所在。
早在2004年,东莞理工学院软件学院希望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开设一门新的专业限选课程,要求该课程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英语及专业课程基本结束之后开设,主要目的是为培养和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相关专业及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课程要求采用部分双语教学模式。
通过了解和分析其它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经验,发现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双语教学模式上比较单一,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多采用“单一的”传教方式教学,有些老师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存在一些误解,认为用英文教材,用英语口语授课就能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但实际情况是专业课程授课教师的口语标准不一,口语能力有一定限制,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容易丧失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从而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其次,在多媒体教学上仅仅在硬件的投入上下功夫,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够。
根据教学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课程中实施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及对英文教材产生兴趣,如何加强学生和师生间的交流,营造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
“新思想与新工具”课程在这样的想法下应运而生。
课程的名称是希望包含两层含义:“新思想”体现在专业方向的最新知识点,“新工具”体现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应用。
为体现课程的新颖性及充分结合学生专业课程的方向性,具体提出了开设本课程的几点基本思路,即要求:(1) 课程内容要体现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
(2) 课程要体现一定层次的双语特色。
(3) 课程要体现东莞地方模式的实践应用。
我们把它归纳总结为较新知识点,有双语特色及重视实践性的一门新课程。
3如何选择授课内容及教材基于上面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在选择课程教材时力求能够全面包含这些要求。
但我们发现很难找到一本这样的能全方位覆盖上述几点要求的教材。
3.1教材须体现课程的新颖性及最新发展的方向教材应涵盖如下内容:(1) 掌上电脑、手机、娱乐系统、智能卡、嵌入式控制设备以及智能车载设备;(2) 通用标准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各种Internet协议、WAP、UMTS、GPRS、蓝牙和i-mode;(3) 移动计算的基本原理;(4) 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技术及各种移动服务和应用;因为上述内容包含了许多最新的知识领域及发展方向。
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我们选择了:[德]UWE HANSMANN,LOTHAR MERK,MARTIN S.NICKLOUS,THOMAS STOBER著的《普及计算》,以此教材为主作为我们课程的上半部分。
3.2教材须体现一定层次的双语特色我们辅助性的提前选择一些最新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特定课题内容的英文文献资料,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互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资料的选择,以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认同感”。
其中学生选择的两篇英文文献《Connecting White Goods to a Home Network at a Very Cost》and 《What Is Pervasive Computing?》获得了一致的认同,文献体现了新颖和实用的特点,最终选为课堂教学的素材。
3.3教材须体现课程的实践性我们期望教材内容能够充分结合东莞的实际,能反映东莞制造业的发展模式。
因此我们选择了《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李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下半部分。
涵盖的主题有:(1) 制造业面临的挑战;(2) 集成系统体系结构;(3) 集成的功能和信息;(4) 集成的资源;(5) 集成的经营过程;(6) 通用企业建模IDEF3;(7) 系统总体设计案例;我们参观了以制造业为主要对象的许多东莞本地企业,了解他们在信息化过程中如何实现集成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以此为基础对教材进行了部分删选,注重以实践为重点,教材多以案例为主。
4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体会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4.1互动性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分享,改变了传统的“单一传教”的教学模式充分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变得畅通,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好处是交流非常迅捷及时,信息能在最短时间分享和消化,教师能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能及时给予协助。
所有这些都是硬性的好处,但我们认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互动性不仅仅与此,它实际上改变了我们原本传统的“单一传教”的教学模式,让我们从思想上有了本质的飞跃,教师在互动中也学习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许多在课堂教学中不易暴露的问题变得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
通过采用分组讨论并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最新知识领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采用的一种非常积极的教学模式,同时采用学生给学生讲解人评分的方式加以激励使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认同感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
比如我们在2006-2007学年的演讲课题为《普及计算的应用前景分析》《家庭网关技术的应用模式》《无线internet 的应用模式》,演讲的内容包含了许多最新领域的知识点,学生之间的交流表现的非常充分,许多学生甚至自拟课题,积极参与发言,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4.2有效利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新领域知识点学习的积极性案例之一:教学中为了阐明从智慧空间到普及计算的概念,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兴趣,我们给出了图1,用中文阐明了普及计算的最新概念。
我们要求学生寻找的英文文献能支持每个小图表对场景的描述。
从而产生出如下标题:《嵌入式设备如何构成智慧空间》《掌上无线设备最新发展》《普及设备的网络化》等。
要求学生们寻找到相关的英文标题及资料来充实他们对上述题目的理解。
此方法对学生学习英语及了解最新知识点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案例之二:通过学生的文献资料中有关数字家电概念的阐述,我们给出图2,要求学生用中文流程图描述它们的关系,比较中英文描述习惯有何不同之处。
图1普及计算的最新概念Figure 2:Digital Applianc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总之,通过以上教学方式的实践,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4.3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认识教学方式的另一项改革是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了解参与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同时考察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建模上中,我们要求所有的对象必需真实,必需以企业的实体考察的素材为对象建模。
同学们为了获取企业的真实资料想了很多的办法,在考察和了解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知识不足,同时也了解了企业的需求,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的主动性。
5教学效果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分步骤实施“新思想与新工具”课程教改的效果进行测评和分析。
(1) 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调研,普遍反映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推动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和发言的积极性;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能从各个不同方面进行考虑问题,能找出现有方案设计的不足之处;学生对新领悟知识的获取尤其积极,学生阅读专业文章知识的能力,特别是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2) 从学期末上机建模设计的结果看,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结合实践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发现方案设计的优缺点,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能自觉查阅相关外文资料,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
(3) 调查显示,学生通过参与自拟课堂演讲的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转变角色上讲台体验讲解,使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有进一步的提高。
(4) 学生在参与企业的调查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学习课堂理论与实践参与的比较过程发现了很多教学的不足并能提供相应的思路和想法,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6未来教学模式探讨以下几点是我们认为在未来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和加强的:(1) 从学期中课堂练习看,所有同学都能理解英文练习题的题意,但要加强他们的表述能力还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来培养,同时教师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当然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方面,学校不仅仅在培养教师的双语能力方面要加大力度,而且要有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营造一个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2) 从学生所提交的上机实验报告看,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但在知识的创新点上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是需要加强的。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的硬件平台,学生可以获取很多的新的知识点,可以方便快捷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但如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还缺少必要的环境,营造一个竞争的环境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一个有效措施。
为鼓励那些喜欢积极思考的学生在学期总评成绩上给予一定的加分是我们未来要关注的措施。
(3) 从学生的实践报告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很多所谓的真实数据有待考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培养他们在实践环节中真实的学习态度,是我们未来需要关注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1] 林雅. 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314),53-54.[2] 卢丹怀. 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 全球教育展望,2001,(10).[3] 苏秦,杨鹏,张陵,等. 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02.(10):34-35.Discussion of Teaching Reform o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WANG Ya-xun(Dongg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ozhou523808, China)Abstract: Teaching reform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controversies which focus on what course materials and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s are selected. New ideas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s enable instructors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restraints, and to make some improvements in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of“New Ideas and New Tools”, the paper aims to probe into some idea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