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矛盾及处理
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和喂养管理
早产儿营养管理的三个年龄阶段
分期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目标转变期生后7天内
稳定生长期 临床状况平稳至出院
出院后时期 出院至1岁
维持营养和代谢的平衡 达到宫内增长速率 完成追赶性生长
➢ 不同体重标准反映了出生前宫内营养储备的差异, ➢ 不同的年龄阶段则反映了随着生后的成熟其生长和代
直接喂养者。
管饲喂养可采用间歇推注或持续输注法。
乳类选择: ➢ 首选母乳 母乳优点:蛋白含量高,乳清蛋白比例高,容易消 化、吸收;包含各种免疫因子及促进神经发育的成 分;减少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几率(肥胖、高血 压、II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 母乳不足:不能提供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要素。 ➢ 最理想的选择是母乳+母乳强化剂(国内没有)
早产儿出院时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体格生长迟缓 神经运动发育落后 骨发育不良 造血物质不足
体格生长迟缓
➢ 宫内生长迟缓(IUGR):早产儿存在宫内生长迟缓(IUGR) 的比例较高,即出生时为小于胎龄儿(SGA)。
➢ 宫外发育迟缓(EUGR)定义:出生后体重、身高或头围 低于纠正胎龄的第10百分位。
尽早喂养意义:(有利于刺激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动力, 尽早脱离肠外营养减少并发症)
出生体重>1500g、病情相对稳定者可于出生后12小时内开 始喂养(2小时即可开始喂养)。
有窒息、应用消炎痛、脐动脉插管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可适 当延迟喂养。
喂养方式选择: 取决于吸吮、吞咽、呼吸三者协调的发育成熟度。 直接哺乳:病情稳定、胎龄>34周、呼吸<60次/分 管饲法:<32周早产儿或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上的因素不能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由新生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 和药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肠内营养管 理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团队成员共同制定肠内营养计划,确 保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 高整体工作效率。
定期质量评价与反馈
设立肠内营养管理的质量评价指标,如营养摄入量、体 重增长情况等。
育。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补充
03
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作用,可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进行
补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喂养不耐受预防与处理
缓慢增加喂养量
根据早产儿的耐受能力, 逐步增加喂养量,避免一 次性过多喂养导致不耐受。
调整喂养方式
采用持续胃管喂养或间歇 胃管喂养等适合早产儿的 喂养方式,减少不耐受的 发生。
延续性护理支持途径
出院后随访
建立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制度,定 期了解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喂养
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线上咨询平台
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为家庭提 供线上咨询和答疑服务,及时解 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家庭教育讲座
定期举办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相 关的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庭成 员的喂养知识和技能水平。
社区支持网络
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建立早产儿 肠内营养管理的社区支持网络,为 家庭提供便捷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06 质量改进与安全管理策略
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明确肠内营养给予途径、剂量 和速度等关键操作点。
制定详细的肠内营养配方及制 备方法。
确立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监测和 评估标准。
提供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确保流程的正确实施。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管理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管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呼吸管理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早产儿的生命得到挽救,他们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营养。
其中肠内营养在早产儿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肠内营养的管理对于安全有效地完成肠内营养至关重要。
现将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管理综述如下: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胎龄满28周未满32周的早产儿共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平均胎龄(29.6±1.15)周,出生时平均体重(1242.0±251.1)克,住院天数(18-49)天。
出院时体重(1800-2100)克。
其中2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2例出现胆汁样潴留,3例出现消化道活动性出血,3例出现明显腹胀,均停止喂养,采取适当喂养不耐受干预措施。
2 肠内营养支持2.1 乳类的选择2.1.1 人乳可增加早产儿胃肠道防御功能,提高胃肠道喂养耐受性,降低NEC发生风险,改善神经发育。
[1]2.1.2 早产儿配方乳适用于母乳不可得,胎龄≤34周的早产儿。
早产儿配方乳中含较高乳清蛋白,乳糖浓度较低,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2]2.2 喂养策略早产儿人工喂养的方式分为奶瓶喂养、滴管喂养和管饲喂养。
其方式选择取决于患儿自身吸吮吞咽能力,呼吸,用氧方式等。
奶瓶喂养适用于胎龄纠正>34周,体质量>2000克以上的早产儿。
滴管喂养适用于无吸吮能力有吞咽功能的早产儿,将奶液倒入注射器外套从嘴角处滴入。
管饲喂养有口饲和鼻饲,适用于胎龄<32周,吸吮吞咽能力不全或不协调的早产儿。
3 肠内营养置管护理3.1 肠内营养管置管法3.1.1 经鼻置胃管法鼻胃管比口胃管容易固定,但早产儿鼻道狭窄,一次插管成功率低且经鼻留置胃管可增加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因此我科主要选择经口留置胃管法。
3.1.2 经口置胃管法插管时一手持管,一手托起患儿肩颈部,头稍后仰,以暴露咽部。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2)
养的效果。
02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母乳
总结词
母乳是早产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免疫 活性物质,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
详细描述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早产儿 快速生长和发育。此外,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强早 产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因此,能提供足量母乳的 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母乳喂养。
鼻饲喂养
总结词
鼻饲喂养适用于无法自行吸吮或吞咽的早产儿,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肠道发育。
详细描述
鼻饲喂养是指通过鼻腔插入胃管,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胃内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无 法自行吸吮或吞咽的早产儿,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鼻饲喂 养时需要注意控制喂养量和速度,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同时,需要定期检查和清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喂养不耐受
总结词
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接受肠内营养时出现的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 腹泻、呕吐等。
详细描述
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可能与早产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喂养量过多或过快、乳糖不 耐受等因素有关。处理方法包括减慢喂养速度、减少喂养量、更换低乳糖或特殊 配方奶等。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概述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喂养方法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管理与监测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概述
早产儿肠内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早产儿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支持其快速 的生长发育。
早产儿配方奶
总结词
早产儿配方奶是一种模拟母乳的营养食品,专门为早产儿设计,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能量,能够满足早产儿生 长发育的需要。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占所有早产儿的10%。
这类婴儿由于未充分发育,生命体征较不稳定,需要特别关注和护理。
在早产儿中,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发育水平较低,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支持。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由于未完全发育,其肠道吸收功能不健全,营养摄取难以满足。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和生长发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以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以提高这类患儿的生存率和健康发展水平。
通过对早产儿的护理干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健康的影响,评估其在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2. 分析护理干预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探讨如何提高护理水平,确保营养支持方案的有效实施;3. 研究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的依据和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 探讨如何监测和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早产儿获得充分的营养,促进其健康发展;5. 总结护理干预策略的价值,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质量,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这些婴儿常常由于早产或其他原因导致生长发育不良,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来促进他们健康的发展。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摘要: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方法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肠内喂养支持干预策略,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改善喂养表现,减少相关并发症。
结果本组34个病例中,患者恢复出生体重时的平均日龄、恢复出生体重后的体重平均每天增长速率以及出院时平均体重分别为(5.8±3.2)天、(44.6±8.8)g、(1799.4±491.0)g;达到全量经口喂养时间(48.78±19.01)天。
结论生后实施基于线索早期肠内喂养干预策略,可增加喂养耐受性和喂养量,较快达到营养性喂养,最终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目的。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经口喂养;体位住院期间肠内营养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生长发育及远期预后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个体化的喂养管理和护理水平决定了最终能否有效、安全的实现完全经口喂养。
为减少生后喂养困难,改善喂养结局,促进完全经口喂养,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对收治入院的ELBWI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策略,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纳入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我院NICU收治住院天数>2周并存活出院的超低体重儿(ELBWI)共34例,其中男13例,女21例,胎龄26+5W~33+1W,平均胎龄(28.61±1.67)周;出生体重760g~990g,平均体重(915.29±60.72)g。
1.2 肠内营养支持方案1.2.1 促进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1.2.1.1 经口喂养评定与干预我科采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经口喂养评估与干预量表,依据患儿经口喂养表现,进行喂养准备度和吸吮质量的评定,每日2-3次。
喂养准备度≤2分者进行经口喂养干预,根据患儿喂奶前有无饥饿感、肌张力和觉醒的情况,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的障碍程度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摆正喂养姿势、口腔气味的刺激、品尝和触摸、吸吮训练。
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矛盾及处理
? 从胃肠道消化吸收特点 分析矛盾机理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 脂肪消化吸收 蛋白质消化吸收
?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
? 多糖 唾液和胰淀粉酶量和活性低
不到足月儿的 30%
(出生12 ~16 周后逐渐成熟)
? 双糖 乳糖酶量和活性低
乳糖不耐受
(36周达到足月儿水平)
? 单糖 17~20周即可吸收量高但利用低 ? 钙磷含量不足 ? 含有较多生长必须脂肪酸 ? 免疫保护作用 ? 室温下 4h
冰箱 2~4℃ 48h 低温冰箱 -20 ℃ 3月
? 母乳添加剂
? 以牛乳为原料 ? 强化成分主要为蛋白质、矿物质
及维生素 ? 每 100ml 增加 14 大卡 ? 粉剂或液体 ? 先给半量 ? 24h 能够耐受给全量
? 食管运动 (32 周食管蠕动存在)
食管上端括约肌 食管体部 食管下端括约肌
AACN Clinical issues 2004, 15(1): 83~86
? 胃运动
基本电节律 胃内因素 十二指肠因素
? 胃运动
>33 周胃蠕动
逐渐发育成熟
AACN Clinical issues 2004, 15(1): 83~86
? 小肠运动
Ⅰ
Ⅱ
Ⅲ
无收缩活动期
无规律活动期
规律收缩期
? 小肠运动
< 31 周小肠呈低幅无规律收缩 无向前推进活动
AACN Clinical issues 2004, 15(1): 83~86
? 结肠运动
足月儿与成人相似 早产儿不清楚
? 直肠肛门运动
足月儿不清楚
AACN Clinical issues 2004, 15(1): 83~86
? 早产儿配方奶
早产儿出院后营养和喂养管理
足月儿配方奶
•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的选择或组合包括:纯母乳 喂养、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母乳+早产儿配方 奶喂养、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喂 养,母乳+强化剂+PDF 喂养,PDF 喂养、普通 婴儿配方奶喂养。
1.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仍然是首选的基本喂养方式: 其理由是对远期健康的保护作用早已得到公认 欧洲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建议:(虽然纯母乳
。
误区五: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很重要,出院后可以 和足月儿一样喂养
早产儿出院标准: ➢ 体重达2000克左右并持续增长, ➢ 完全经口喂养 ➢ 在室温下体温和各项生命体征稳定 早产儿体重到2000g以上,达到出院标准后立即
转为未经强化的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喂养,则不 能填补早产儿生后早期在能量和蛋白质方面的累 计缺失,不能满足追赶性生长的需求。
尽早喂养意义:(有利于刺激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动力, 尽早脱离肠外营养减少并发症)
出生体重>1500g、病情相对稳定者可于出生后12小时内开 始喂养(2小时即可开始喂养)。
有窒息、应用消炎痛、脐动脉插管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可适 当延迟喂养。
喂养方式选择: 取决于吸吮、吞咽、呼吸三者协调的发育成熟度。 直接哺乳:病情稳定、胎龄>34周、呼吸<60次/分 管饲法:<32周早产儿或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上的因素不能
1.出生时为适于胎龄儿(AGA),但因疾病因素或/和营养管理 不当,出院时生长指标低于同胎龄 早产儿生长曲线第 10 百分位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EUGR越高
2.出生时小于胎龄儿(SGA)而出院时仍然小于胎龄者。 生长迟缓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关键期很短,如果在生命早期
早产儿营养管理及常见问题
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意见,严 格按照说明配制和使用,避免过浓或 过稀导致营养不良或消化问题。
肠内营养支持技术
喂养方式
根据早产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如间歇胃管喂养、持续胃管喂养或口腔喂 养等。
喂养量调整
根据早产儿耐受情况和生长发育指标逐步调整喂养量,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肠外营养支持技术
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预防接种和疾病筛查,降 低早产儿患病风险,保障其健康成长。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营养需求不明确
早产儿生理特点与足月儿存在显 著差异,其营养需求尚未完全明 确,给营养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 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如呕吐、
腹胀、腹泻等。
营养缺乏与过剩
危险因素
早产儿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低血糖、低血钙、高胆 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感染等。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导致早产 儿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
02 早产儿营养需求特点
能量需求
01
02
03
高于足月儿
由于早产儿生长速度更快, 且体内能量储存较少,因 此其能量需求相对于足月 儿更高。
3
完善随访制度
建立完善的早产儿随访制度,定期对早产儿的生 长发育、营养状况等进行评估和指导,确保早产 儿健康成长。
THANKS FOR W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处理措施
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逐渐增加喂养量;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粉;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生长发育迟缓问题及对策
生长发育迟缓表现
早产儿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发育不足等问题。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目的探讨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出生并进入NICU抢救存活的胎龄不满28w的17例早产儿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本组患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981.29±165.89)g,经过针对性的肠内营养护理之后,出院时平均体重达到了(2977.12±679.67)g;恢复出生体重日龄(12.11±2.99)d,恢复出生体重后日均体重增长(30.36±6.48)g。
结论通过采用积极的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措施,能够使早产儿尽快适应肠道营养供给,确保了早产儿稳定生长,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标签: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影响早产儿能否存活并正常发育的因素有多种,但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当属肠内营养支持。
而保证肠内营养支持则需要科学的肠内营养管理来实现[1]。
临床上加强儿科方面护理,提高管理水平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
现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出生并进入NICU抢救存活的胎龄不满28w的早产儿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17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出生并进入NICU抢救存活的胎龄不满28w的早产儿,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胎龄(26.96±0.62)w,平均住院天数(77.17±16.55)d;出生时平均体重为(976.30±167.77)g。
1.2 护理措施1.2.1加奶策略早产儿在出生后第2d,建立静脉滴注通道,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
对于各项生理指标相对稳定、消化、呼吸系统发育完善的早产儿,在出生后2~4d开始进行非营养性喂奶,喂奶量以患儿体重衡量,控制在12ml/(kg·d),喂奶12次/d。
经临床观察在此期间本组早产儿未出现异常表现。
7d后适当增加喂奶量10~20ml/(kg·d),喂奶12次/d。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在胃肠道喂养过程中若护理不当,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本文详细讨论了依照早产儿的不同胎龄、体重大小和疾病因素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以及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以科学的方法辅助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标签:早产儿;胃肠道喂养护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Preterm infant)指胎龄在37足周之前出生的新生儿,体重一般在2500克以下。
由于其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出生时营养物质储存少,但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正确的喂养比足月儿更重要,因此应确立喂养途径和制定喂养方案,以科学的方法辅助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早产儿的营养途径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本文主要就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总结如下:1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意义早产儿胃肠道喂养可刺激其胃肠道生长及成熟,为其提供热卡,提高免疫力。
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直接提供营养物质予肠黏膜细胞,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有利于刺激消化道分泌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从而促进胃肠蠕动、胆囊收缩、内脏血流增加,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1];使肠道细胞正常分泌SIgA,维持黏膜的免疫屏障,帮助肠道黏膜细胞健康发育至成熟。
能否开始胃肠道喂养取决于早产儿的胎龄、体重大小、疾病因素及严重程度,如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出生时无窒息,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不需要血管活性物质维持循环,即可开始肠道喂养。
2 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方法视早产儿具体情况而定,其方式取决于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呼吸及三者之间协调的发育成熟度。
2.1 母乳喂养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适用于胎龄>34周,病情稳定,呼吸<60次/分钟的早产儿。
可加快胃排空,减少胃潴留,减少腹胀的发生,加快增加奶量的速度,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
2.2 奶瓶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无喂养禁忌症,病情稳定,呼吸<60次/分钟的早产儿。
关于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技术,你有这些疑问吗?
关于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技术,你有这些疑问吗?很多人都不知道,新生儿群体中的“早产”问题已经成为了他们出现面临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保守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0万例早产婴儿,然而这一数据还在持续上升,而更让人感到痛心的是,每年还有超过100万例的婴儿死于早产并发症。
而中国,就是早产儿大国,因此为了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帮助他们顺利存活,当早产儿出生之后,必须立即开始为他们实施营养支持技术。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相信人们都听说过营养支持技术,却不一定了解为早产儿实施的营养支持术,那么这种技术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真的能够改善早产儿的身体问题呢?1.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技术概论关于早产儿给予的营养策略,可以大致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以及出院后营养支持(完成追赶性生长),本文中将重点介绍早产儿的肠内营养支持术。
1.加奶策略对于出生后存活下来的,且病情较为稳定的早产儿,应当在他们出生后的12个小时内实施鼻胃管间歇推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而针对病情尚不稳定的早产儿,则应当在出生后延迟24~48小时再进行喂养。
喂养原则是以母乳为主、配方奶为辅,同时也要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等情况进行喂养,比如针对体重范围在1300~1500g的新生儿,每天的总奶量应该在18ml/(kg.d)左右;对于体重范围在1500~2000g的新生儿,每天的总奶量应该在36ml/(kg.d)左右。
如果喂养了1周后,新生儿并没有出现腹胀、奶液潴留等问题,那么还可以在每天的总奶量上额外增加15~20ml,最终要达到150ml/(kg.d)的总奶量。
1.必须观察新生儿对奶液的耐受性在整个喂养的阶段,必须注意观察新生儿胃部所残余的奶量情况,且在每天喂奶前,都要用注射器对新生儿进行抽吸,以此检查是否有残余的奶液潴留在了孩子的胃部,经过观察后,如果发现潴留的奶液低于上次喂奶量的一半,那么则可以将潴留的奶液再次地注入回胃部,并按照正常的程序继续向新生儿给奶;如果发现潴留的奶液量已经超过了上次喂养量的一半,则应当减少其喂奶量,或者停止喂养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对胃部进行抽吸时,发现有血液等异常的现象,那么必须马上停止喂奶,并对病因进行严格的排查,立即展开对症处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有腹胀的问题,而测量工作要固定早产儿的腹部位置与测量时间,当发现新生儿的腹围增加了 1.5cm,或者发现腹胀有张力时,就需要适当的减少其喂奶量,而对于还存在排便困难的新生儿,则可以用温度适宜的盐水来进行灌肠处理,刺激新生儿排便。
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矛盾及处理
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矛盾及处理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是儿科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由于早产儿消化系统未完全发育和免疫功能较弱,肠内营养的应用和管理对于早产儿的成长和健康尤为重要。
然而,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也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些矛盾,并提出处理方案。
首先,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的矛盾之一是肠的成熟度与进食方式的选择。
早产儿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全,对不同类型的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也有差异。
早期给予完全肠内营养,如母乳或婴儿配方奶,可能引起肠道免疫反应和营养不足。
而全肠外营养补给则可能延迟肠道的免疫和生理成熟。
因此,为早产儿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方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医生和护理人员应根据早产儿的情况和进食能力,精确评估其肠的成熟度,并综合考虑母乳、奶粉和全肠外营养等选项,制定个性化的进食计划。
其次,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的矛盾还体现在肠内营养种类和配方的选择上。
早产儿肠道对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营养物质有不同的需求和耐受性。
过早或过多地引入某种特定营养物质可能导致肠黏膜受损和肠道功能异常。
而过度限制某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则可能引发营养不良。
因此,早产儿的肠内营养配方应综合考虑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个营养物质的供给。
在制定肠内营养配方时,医生和营养专家应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配方,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调整。
除了营养物质的选择外,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还涉及到肠内吸收的挑战。
早产儿肠道的吸收能力较差,易出现腹泻和吸收不良等问题。
因此,提高早产儿肠道的吸收能力是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之一。
医生和护理人员可通过逐步递增肠内营养的速度和浓度,提高早产儿的肠道适应性和吸收能力。
同时,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肠道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此外,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还存在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相关的问题。
早产儿的肠道微生物群与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密切相关。
而肠内营养的应用和管理可能对早产儿的肠道微生物群产生影响。
早产儿肠内营养知识讲稿
免疫系统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各种疾病 。
神经系统
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易出现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
等。
早产儿营养需求特点
能量需求
早产儿能量需求高于足月儿,用于维持基础代谢和生长发 育。
蛋白质需求
早产儿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支持其快速的生长和发育,尤 其是脑部的发育。
脂肪需求
肠内营养可以促进早产儿肠道微生态的建立 ,对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具有积极 作用。
03 肠内营养实施方法与技巧
喂养途径选择与建立
经口喂养
01
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良好的早产儿,可通过奶瓶、奶嘴或母
乳喂养。
鼻胃/十二指肠/空肠管喂养
02
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或不能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可保
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减少污染机会。
加强皮肤、脐部、口腔等护理,避免 感染源,发生败血症时及时使用抗生 素治疗并支持治疗。
呼吸道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呼吸道 感染患者,发生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 素治疗。
05 家长参与及心理支持工作
家长心理需求分析及干预措施
了解家长对早产儿肠内营养的认知和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家长对早产儿肠内营养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及存 在的疑虑和困惑。
早产儿肠内营养知识讲稿
目录
• 早产儿概述 • 肠内营养重要性及原则 • 肠内营养实施方法与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家长参与及心理支持工作 • 总结与展望
01 早产儿概述
早产儿定义与分类
早产儿定义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即259天 以下的新生儿。这些婴儿在母亲子宫 内的时间不足以保证其完全发育成熟 。
早产儿住院期间肠内营养的优化措施
·综述·早产儿住院期间肠内营养的优化措施赵心悦 韩彤妍基金项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孵育项目B类(BYSY2018038)作者单位:100191北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通讯作者:韩彤妍(tongyanhan@qq.com)【摘要】 合理的营养供给是早产儿存活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生命早期的营养不仅影响其存活率、生长发育情况,也影响早产儿远期健康。
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肠内营养作为一种主要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实际操作涉及诸多选择和疑惑,本文就早产儿住院期间肠内营养相关的常见问题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给早产儿提供最佳营养指导。
【关键词】 早产儿; 肠内营养; 喂养 新生儿学是一门快速发展中的科学,它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早产儿的观念。
多年以来,新生儿营养致力于肠外和肠内营养成分的调整,使早产儿生后的生长发育接近宫内状况。
不断改善的静脉营养配方、特殊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强化剂和营养补充剂,使得临床医师能够满足越来越小的早产儿的营养需求[1]。
新生早产儿对营养的需求比生命的任何其他阶段都大,生命早期营养状况不佳,将导致大脑生长发育不良,远期预后相对较差[2]。
早产儿生后早期良好的营养状况与远期较高的语言发育商和认知功能相关。
在生后第一周高蛋白、高热量摄入的超低出生体重儿,18个月时神经发育指数较高、生长发育迟缓的风险较低[3]。
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早产儿生长发育结局。
根据Barker的营养程序化理论,低体重新生儿在成年后易患冠心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4]。
因此,早期提供适宜营养,改善低体重,将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4]。
肠内营养是早产儿的主要营养支持方式。
由于早产儿肠内营养全靠新生儿医护观察决策,在实际操作方面存在诸多疑惑和选择困难。
因此,本文综述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肠内营养相关问题,希望有助于给早产儿提供最佳营养。
一、何谓微量喂养微量喂养(minimalenteralfeeding,MEF)又称为非营养性喂养、滋养性喂养,最好在生后24h内开始,喂养量一般为10~15mL/kg/d,最好使用母乳或者捐赠人乳。
早产儿营养管理及常见问题
营养素缺乏与过量
要点一
总结词
早产儿在某些营养素方面可能存在缺乏或过量的风险,如 维生素D、铁、钙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早产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由于体内储备不足,容易 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D和铁。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建 议,及时给宝宝补充这些营养素。同时,某些营养素如钙 、磷等过量也可能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长 应合理控制摄入量。
02
早产儿营养需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能量需求
总结词
早产儿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其快速生长和发育。
详细描述
早产儿相对于足月儿需要更多的能量,以支持其身体各器官的快速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早产儿所需的能量摄入量会随着出生体重和胎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个体化的喂养建议。
蛋白质需求
总结词
早产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相对较高。
总结词
特殊营养补充需谨慎,避免过度喂养导致生长过快。
详细描述
对于生长过快的早产儿,家长应注意控制过度喂养,避 免过度补充特殊营养素。过度喂养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肥 胖、代谢性疾病等健康问题。在补充特殊营养素时,应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关注宝宝的生长曲线和健康 状况。
案例四: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处理
总结词
早产儿营养管理方法
母乳喂养
01
02
03
早产儿母乳喂养
早产儿母乳喂养有助于提 高免疫力、促进肠道发育 和减少感染风险。
母乳强化剂添加
对于出生体重较低或发育 较慢的早产儿,可在母乳 喂养基础上添加母乳强化 剂,以增加营养供给。
喂养量和频率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生长 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喂 养量和频率,逐步建立规 律的喂养习惯。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作者:胡裕红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04期【摘要】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在胃肠道喂养过程中若护理不当,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本文详细讨论了依照早产儿的不同胎龄、体重大小和疾病因素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以及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措施,以科学的方法辅助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胃肠道喂养护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Preterm infant)指胎龄在37足周之前出生的新生儿,体重一般在2500克以下。
由于其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出生时营养物质储存少,但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正确的喂养比足月儿更重要,因此应确立喂养途径和制定喂养方案,以科学的方法辅助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早产儿的营养途径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本文主要就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总结如下:1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意义早产儿胃肠道喂养可刺激其胃肠道生长及成熟,为其提供热卡,提高免疫力。
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直接提供营养物质予肠黏膜细胞,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有利于刺激消化道分泌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从而促进胃肠蠕动、胆囊收缩、内脏血流增加,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1];使肠道细胞正常分泌SIgA,维持黏膜的免疫屏障,帮助肠道黏膜细胞健康发育至成熟。
能否开始胃肠道喂养取决于早产儿的胎龄、体重大小、疾病因素及严重程度,如早产儿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出生时无窒息,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不需要血管活性物质维持循环,即可开始肠道喂养。
2 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方法视早产儿具体情况而定,其方式取决于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呼吸及三者之间协调的发育成熟度。
2.1 母乳喂养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适用于胎龄>34周,病情稳定,呼吸2.2 奶瓶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无喂养禁忌症,病情稳定,呼吸2.3 胃管喂养适用于胎龄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3.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早产儿开始胃肠道喂养后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症状或体征中的1项或多项:①喂养后呕吐、腹胀;②胃残余被胆汁污染;③胃残余量超过前次喂养量的1/3;④大便稀薄;⑤大便隐血试验阳性;⑥呼吸暂停或心跳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⑦奶量不增或减少,体重不增。
早产儿营养支持难点及对策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3期97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研究·早产儿营养支持难点及对策研究黄建,文颖,倪春旭,薛莲,刘利(云阳县妇幼保健院,重庆 404500)0 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然而由于早产儿的并发症以及营养支持不足等问题,导致了部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速度缓慢,对患儿的发育造成了较大的影响,EUGR 的情况十分普遍,部分早产儿在出院时体质量、身长、头围等方面的发育并未达到相关指标[1]。
因此,就需要我国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加强对早产儿营养支持的重视,对存在的一些难点进行有效的解决。
1 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选择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上,通常情况下是通过早产儿需要的营养支持时间来进行的。
营养支持时间在10d 以内的早产儿可以选择通过周围静脉进行短期的肠外营养支持(PN ),如果营养支持的时间在10 d 以上,则通常选择经周围静脉到中心静脉(PICC )进行营养支持。
在对早产儿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并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导管放置部位通常选择在早产儿上肢选择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放置导管,如早产儿上肢无法选用则选择下肢静脉来进行操作,此外,颈静脉和脐静脉在部分情况下也可选作PN 的途径,放置导管后每日进行严格导管护理。
目前肠外营养支持在我国的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该项技术中,无菌条件下的置管以及导管护理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某医院每年因置管和导管护理工作出现问题导致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6.4%,其中感染和体液外渗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2]。
2 PN 时的脂肪乳剂选择目前在PN 时的脂肪乳剂选择上的临床对照研究的样本普遍较小,但多数学者认为使用中长链脂肪乳剂进行PN 是较为合理的一种方案,在《中国新生儿临床营养支持指南》中也建议使用含中长链的脂肪乳剂进行P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动力
食物向前推进 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化学性消化-消化液
食物分解成小分子
从胃肠道动力特点 分析矛盾机理
吸吮、吞咽 食管运动 胃动力 小肠运动 结肠、肛门直肠运动
吸吮、吞咽
32
34
吸吮、吞咽
12~15 周开始出现 26~28 周可有较协调吸吮动作 32~34 周基本发育成熟
不同体重早产儿喂养量
出生体重 生后日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00g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120 144 156 1001~1500g 喂养量( ml/kg· d) 16 24 32 48 64 80 104 128 152 >1500g 24 40 64 88 112 136 152
喂养后监测
喂养不耐受监测
喂养后生长监测
喂养不耐受监测
每隔 2~4 小时监测胃内残留乳汁量
<所需喂养量的25~50%继续喂养
监测腹围、腹壁颜色及肠鸣音次数
肠穿孔征象 大便的次数和性质
胆汁返流或呕吐 严重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Pediatrics 2003, 111 ( 4 pt 2 ): e461~70
经口喂养 >1500g >32w 胃管喂养 1000~1500g <32w 幽门管喂养 <1000g
严重胃排空延迟 严重胃食管返流 喂养相关低氧血症 反复呼吸暂停
Seminar Neonatology 2001 , 6(5):417~24
喂养方法
间断喂养 (q6h~q2h)
直肠肛门运动
足月儿不清楚
AACN Clinical issues 2004, 15(1): 83~86
从胃肠道消化吸收特点 分析矛盾机理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 脂肪消化吸收 蛋白质消化吸收
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
多糖
唾液和胰淀粉酶量和活性低
不到足月儿的30%
(出生12~16周后逐渐成熟)
双糖
喂养内容
120 kcal/kg/day (60~80 kcal/kg/day )
50% 12.5% 12.5% 25%
基础代谢 新组织合成 排泄所需 储备
母乳喂养达 180 ml/kg/day
满足生长需要
喂养内容
母乳 母乳 + 母乳添加剂(铁强化) 早产儿配方奶
库奶
补充维生素A、D、C
非强化母乳或婴儿配方奶
补充多种维生素
铁强化配方奶或铁强化HMF提供
需要量> 2mg/kg /day
Nutr Clin Pract 2009, 24: 363-376
喂养量
0.5~1ml/kg /h 12~24ml/kg /d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 ( 3 ):CD000504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母乳
蛋白质含量高但利用低 钙磷含量不足 含有较多生长必须脂肪酸 免疫保护作用 室温下 4h 冰箱 2~4℃ 48h 低温冰箱 -20 ℃ 3月
母乳添加剂
以牛乳为原料 强化成分主要为蛋白质、矿物质 及维生素 每 100ml 增加 14 大卡 粉剂或液体 先给半量 24h 能够耐受给全量
母乳添加剂
指征
体重≤1500g 胎龄≤34w 母乳喂养达 100~150ml/kg /day 体重>1500g
需密切关注高危儿 PN>2w (钙,磷不足) 体重增长缓慢 喂养量受限
母乳喂养量不足
可用液体奶 ( 强化 )
Nutr Clin Pract 2009, 24: 363-376
早产儿配方奶
热卡高 强化蛋白质 乳糖含量低 中链脂肪酸含量高 强化钙,磷,铁 强化维生素
喂养内容
母乳 母乳 + 母乳添加剂(铁强化)
早产儿配方奶
库奶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强化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
喂养量< 100~150ml/kg /day
喂养后生长监测
监测时间 每日 每周 每隔 一周 监测指标 体重 身长 血红蛋白、网织红计数 钠、钾、氯、钙、磷、白蛋白 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 15g/d 1cm/w
Seminar Neonatology
2001 , 6(5):417~24
喂养影响因素
皮质激素 吗啡 茶碱 咖啡因 胃动力药
逐渐发育成熟
AACN Clinical issues 2004, 15(1): 83~86
小肠运动
Ⅰ Ⅱ
Ⅲ
无收缩活动期
无规律活动期
规律收缩期
小肠运动
< 31 周小肠呈低幅无规律收缩
无向前推进活动
AACN Clinical issues 2004, 15(1): 83~86
结肠运动
足月儿与成人相似 早产儿不清楚
指生后4天以内开始喂养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2, ( 2 ):CD001970
喂养时间
体重>1500g 无临床异常情况 生后 12小时内肠道内喂养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无临床异常情况 现多数于生后头 3天内肠道内喂养 2~3 周内达到完全肠内喂养
喂养途径
乳糖酶量和活性低 乳糖不耐受
(36周达到足月儿水平)
单糖
17~20周即可吸收
脂肪消化吸收
脂酶
32~34周<65%摄入脂肪消化吸收
胆盐 胆盐
舌脂酶
胃脂酶 胰脂酶
中链甘油三酯 长链甘油三酯
胆盐
早产儿低
32~36周为足月儿的1/3~1/2
蛋白质消化吸收
胃
20周胃蛋白酶、胃酸分泌 早产儿 PH>7 胃蛋白酶量少
小肠
蛋白酶、氨基肽酶活性可
胃肠道激素调节
胰腺外分泌功能
早产儿早期肠道内喂养
矛盾处理
矛盾处理
喂养目的 喂养时间 喂养途径 喂养方式 喂养内容 喂养监测 喂养影响因素
喂养目的
是促进消化功能成熟 不仅是给予营养物质
喂养时间
没有证据表明延迟喂养 会降低 NEC 发生率 有证据表明延迟喂养 肠粘膜发育障碍 早期肠道微量喂养
谢 谢 !
AACN Clinical issues 2004, 15(1): 83~86Fra bibliotek 食管运动
(32 周食管蠕动存在)
食管上端括约肌 食管体部 食管下端括约肌
AACN Clinical issues 2004, 15(1): 83~86
胃运动
基本电节律 胃内因素 十二指肠因素
胃运动
>33 周胃蠕动
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 矛盾及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
2010 广东
早产儿早期肠道内喂养矛盾
吞咽不协调 胃食管返流 胃潴留 吸入 喂养相关性低氧血症
早产儿早期肠道内喂养矛盾
乳糖不耐受 蛋白质过敏 应激性溃疡
NEC
感染等
早产儿早期肠道喂养 矛盾机理
胃肠激素释放 胃潴留减少 喂养相关低氧血症
持续喂养 (微泵)
喂养相关低氧血症改善 喂养不耐受加重
喂养方法
间断和持续喂养交替
刺激胃肠激素释放 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 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短
非营养性吸吮
刺激迷走神经兴奋 促进胃泌素胃动素分泌
J Perinatol 2000, 20(1): 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