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课教案[1]
表演课教案
表演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掌握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表情;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表情;3.表演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让学生了解表演的基本知识;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让学生掌握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表情;3.练习法:通过练习和演绎,让学生提高表演能力和自信心;4.互动法:通过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表演视频或者讲述一些表演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表演的世界。
2. 讲授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教师可以讲解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表演的目的、表演的形式、表演的技巧等。
3. 示范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表情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学生的模仿,让学生掌握表演的基本动作和表情,如站姿、走姿、手势、面部表情等。
4. 练习表演能力和自信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练习和演绎,让学生提高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5. 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如让学生进行表演评价和点评。
6. 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和听取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表演视频、表演故事、表演练习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教学建议1.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展示自己;2.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3.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准备和使用,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小学戏剧表演课教案
小学戏剧表演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戏剧表演基本知识- 戏剧的定义和特点- 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角色、情节、对白、舞台布景等- 表演技巧:声音运用、肢体语言、表情等2. 戏剧练和创作- 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戏剧练,例如表演一个场景或对话-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发挥创造力,编写简单的剧本或升级练内容3. 舞台演出- 鼓励学生参与舞台演出,如校内演出或班级演出- 学生自行策划演出内容,包括剧本选择、角色分配和舞台表演设计三、教学方法1. 演示式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表演,向学生展示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要素。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和创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观摩研究:观看优秀的戏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4. 个性展示: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演出机会。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表演评估:根据学生在练和演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表演能力和技巧。
2. 学生创作评估:评估学生在编写剧本和升级练内容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学生参与度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和舞台演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资源- PPT课件:包括戏剧基础知识、表演技巧和舞台演出案例- 戏剧教材和剧本: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戏剧故事和剧本- 视频资源:播放优秀的戏剧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六、教学时长本教案适用于5-6年级学生,总计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注意事项- 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和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注重肢体语言和声音运用,提高表演的表达力。
- 注重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和欣赏,通过观摩研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舞台演出,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以上是《小学戏剧表演课教案》的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傣族舞蹈课前表演教案
傣族舞蹈课前表演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傣族舞蹈的起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傣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通过课前表演,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经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难点,表演时的舞蹈协调和舞台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2.教学资源,傣族舞蹈音乐、舞蹈服装等。
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或操场。
4.教学器材,音响设备、镜子等。
5.教学人员,舞蹈老师和助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傣族舞蹈音乐,让学生感受傣族舞蹈的节奏和韵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臂动作、腿部动作等,然后逐个示范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
3.舞蹈技巧训练(20分钟)。
老师针对傣族舞蹈的特点,进行舞蹈技巧的训练,如舞姿优美、舞步灵活等,让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舞蹈表现能力。
4.舞蹈编排(20分钟)。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一段简单的傣族舞蹈,让学生学会舞蹈的整体表现和舞台协调。
5.表演排练(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排练,老师和助教指导学生在表演中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现力,不断完善表演细节。
6.课前表演(10分钟)。
学生进行课前表演,展示他们学习傣族舞蹈的成果,让全校师生共同欣赏傣族舞蹈的魅力。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傣族舞蹈的起源和特点,学习了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培养了学生对傣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经验。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舞蹈的热爱,不断提高舞蹈技巧,展现傣族舞蹈的魅力。
小可爱幼儿舞台表演教案
小可爱幼儿舞台表演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舞台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流程。
2.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舞台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2. 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 让幼儿理解舞台表演的意义和要求。
2. 培养幼儿的表演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舞台表演的音乐和道具。
2. 舞台表演的服装和化妆品。
3. 舞台表演的导师和指导员。
五、教学过程。
1. 了解舞台表演的意义和要求。
通过观看一些优秀的舞台表演视频,让幼儿了解舞台表演的意义和要求,激发幼儿对舞台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2. 学习舞台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教导幼儿如何站姿、走姿、手势、表情等基本舞台表演技巧,让幼儿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这些技巧。
3. 排练舞台表演节目。
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或小品,让幼儿进行排练,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化妆和服装的准备。
为幼儿准备适合舞台表演的服装和化妆品,让幼儿在表演中更加专业和自信。
5. 进行舞台表演。
在幼儿园或其他场地组织舞台表演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舞台表演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幼儿在表演中不断进步和提高。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2.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团队中学会尊重和合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幼儿可以在舞台表演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每位幼儿都能在舞台表演中展现出自己的闪光点,成为小可爱幼儿园的舞台之星。
大学表演课教案
授课班级:表演专业本科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地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修养。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表演艺术概述2. 表演技巧训练3. 表演实践与创作4. 表演欣赏与评价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表演艺术的概念、历史和发展。
2. 通过一段经典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表演艺术概述1. 讲解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艺术特征和历史发展。
2. 分析国内外著名表演艺术家及其作品。
(三)表演技巧训练1. 无实物练习:培养学生对表演空间的感知能力。
2. 情感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情感调控和表达能力。
3. 肢体语言训练: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表现力。
(四)表演实践与创作1. 分组讨论,确定表演题材和主题。
2. 进行剧本创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3. 排练,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
(五)表演欣赏与评价1. 观看经典表演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表演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表演实践中的表现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表演艺术概论》2. 视频资料:国内外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品集3. 剧本:《雷雨》、《茶馆》等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实践和创作。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演水平。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大学生表演课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表演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
2. 帮助学生掌握表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表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
2. 舞台表现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表演艺术的认知和兴趣的培养。
2. 学生表演技能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学生表演道具。
3. 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对表演艺术有哪些了解?有哪些兴趣?二、表演理论讲解1. 讲解表演的基本要素:角色、情境、情感、动作等。
2. 分析不同表演流派的特点,如戏剧、电影、舞蹈等。
3. 介绍表演的基本技巧:观察生活、情感投入、动作协调等。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表演题材进行讨论和准备。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练习,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表演技能。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表演理论知识。
2.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表演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二、深入讲解表演技巧1. 详细讲解表演中的情感投入、动作协调等技巧。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表演技巧。
三、角色扮演练习1. 教师提供一段剧本,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把握角色。
四、舞台表现力训练1. 学生进行舞台表现力训练,如即兴表演、模仿表演等。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加强表演技能训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表演艺术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2. 学生表演技能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表演课基本功唱歌教案
表演课基本功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唱歌的基本功要求,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和节奏控制技巧;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的呼吸、发声和节奏控制技巧;2.难点,如何在表演中做到声音的准确控制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好教案和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课堂所需的学习资料和音乐作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优秀的歌曲视频,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讲解基本功要求(10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唱歌的基本功要求,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节奏控制。
并结合示范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技巧。
3.练习呼吸方法(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呼吸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深呼吸和腹式呼吸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控制能力。
4.练习发声技巧(30分钟)。
教师结合唱歌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发声方法,包括发声部位、音准和音色的控制。
并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
5.练习节奏控制(3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节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节奏感的培养和节奏的准确把握。
并通过节奏练习和打击乐器的演奏,帮助学生提高节奏感和掌握节奏的技巧。
6.学习音乐作品(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首适合初学者的音乐作品,并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曲调和情感表达。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7.展示和评价(15分钟)。
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8.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唱歌的基本功要求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唱歌的基本功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呼吸、发声和节奏控制技巧。
关于表演课的教案
关于表演课的教案第一部分:教学背景介绍在现代教育中,表演课程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
表演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表演课的核心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1 表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戏剧、舞蹈、音乐等表演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2 表演技巧训练:包括声音的调节、身体的表达、面部表情、舞台表演等方面的基本技巧训练;1.3 探索创意表演:引导学生从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寻找灵感,创作和表演自己的作品。
2. 教学方法2.1 案例分析法:通过观看和分析优秀的表演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特点和技巧;2.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2.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表达方式;2.4 个人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独立创作和表演作品。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经典表演片段或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表演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表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表演形式的特点。
3. 技巧训练:通过实践训练,教授基础的表演技巧,如声音调节、身体表达等,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一定的任务和角色扮演,通过合作完成一次小型表演。
5. 创作表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创作和表演。
6. 总结反思: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表演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和提供反馈。
第五部分: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学生的表演作品、自评和互评等。
表演课站姿训练教案
表演课站姿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表演中站姿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2. 掌握正确的站姿训练方法;3. 提高学生的站姿稳定性和表演形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站姿的基本要求和训练方法;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站姿习惯。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了解站姿的基本要求和训练方法,准备相关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穿着舒适的服装,准备好参与站姿训练。
四、教学过程。
1. 知识导入。
通过观看一些优秀的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站姿,让学生了解到站姿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
(1)讲解站姿的基本要求,站立时身体挺直,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重心放在双脚中间,双肩放松下沉,头部微微仰起。
(2)讲解站姿训练的重要性,良好的站姿可以提高表演者的形象和气质,让表演更加自然和专业。
3. 示范演练。
老师进行站姿示范,让学生观察老师的站姿,并指导学生注意站姿的细节,例如双肩放松下沉、重心放在双脚中间等。
4. 学生练习。
学生进行站姿训练,老师逐个指导学生,纠正他们的站姿错误,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站姿习惯。
5. 课堂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站姿训练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
6. 教学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站姿训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坚持练习,养成良好的站姿习惯。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练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站姿的基本要求和训练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站姿稳定性和表演形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站姿训练缺乏兴趣,需要老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练习。
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故事表演课教案
儿童故事表演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故事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故事表演的准备和注意事项3. 故事表演的实践和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故事表演案例。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表演的过程。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故事表演的经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故事表演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案例。
2. 故事表演素材:准备一些简单的故事,供学生表演。
3. 道具和服装: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和服装,增强故事表演的真实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表演,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故事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故事表演的要点。
3. 示范:展示一个优秀的故事表演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故事表演的魅力。
4. 实践: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简单的故事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评价: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故事表演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通过学生的表演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七、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家庭作业的表演练习。
八、课程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故事表演活动,提高他们的舞台经验。
2. 邀请专业故事表演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表演艺术。
九、教学资源:1. 故事表演教材:提供专门的故事表演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故事表演素材和相关信息。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宝宝口才表演课教案
宝宝口才表演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口才表演课的学习,培养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演讲技巧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口才表达训练:让宝宝学习如何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 情感表达训练:通过表演、朗诵等形式,培养宝宝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演讲技巧训练:引导宝宝学习如何用声音、语速、手势等方式提高演讲效果。
4. 自信心培养: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鼓励宝宝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通过游戏、唱歌等方式,让宝宝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 口才表达训练:教授宝宝如何通过简短的口头表达,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话题,如“我喜欢的动物”、“我最喜欢的玩具”等,让宝宝轮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情感表达训练:教授宝宝如何通过表演、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故事,让宝宝读出其中的情感,或者模仿一些动物的动作和声音,让宝宝通过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情感。
4. 演讲技巧训练:教授宝宝一些基本的演讲技巧,如掌握好节奏和语速,运用手势和表情增强表达效果等。
可以让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短文或者故事进行朗读或者背诵,然后进行评估和指导。
5. 自信心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演讲,鼓励宝宝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增强自信心。
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演讲比赛或者才艺展示,让宝宝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宝宝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给予及时的评估和指导。
2. 定期组织小型的演讲比赛或才艺展示,评选出优秀的宝宝,并给予奖励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口才表演课的教学,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课堂上的互动和小组合作也增强了宝宝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宝宝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表演中展现更多的个性和特长。
大学即兴表演课教案
授课班级:大一戏剧表演专业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帮助学生理解即兴表演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即兴表演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一、课堂导入- 通过观看即兴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即兴表演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即兴表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即兴表演的定义:解释即兴表演的概念,强调其与剧本表演的区别。
2. 即兴表演的原则:- Yes and:接受并扩展同伴的创意,共同构建故事。
- 即兴思维:鼓励学生放下预设,勇敢尝试新想法。
- 情绪管理:培养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控制情绪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 热身游戏:通过简单的热身游戏,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进入即兴表演状态。
- 基础练习:进行“我是谁”、“猜猜我是谁”等基础即兴练习,让学生初步体验即兴表演。
第二课时:即兴表演的技巧与实战一、课堂回顾-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即兴表演的基本原则。
- 邀请学生分享上一节课的练习感受。
二、教学内容1. 即兴表演的技巧:- 观察与倾听: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同伴和周围环境,提高倾听能力。
- 身体语言:培养学生运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和态度。
- 声音运用: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声音变化来塑造角色和情境。
2. 实战演练:- 分组进行即兴表演练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技巧。
-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表演。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即兴表演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即兴反应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战演练,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即兴反应能力和创造力。
- 收集学生作业,如表演视频、心得体会等,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 观看即兴表演视频,学习优秀演员的表演技巧。
- 尝试在生活中运用即兴表演的原则,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艺考表演课教案
艺考表演课教案篇一:《戏剧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篇二:《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影视表演》课程课时教案【篇三:艺术课教案】长在水边》艺术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回顾,了解有关水的文化,分析艺术作品,了解水的艺术表现价值,加强对水的艺术美的认识。
2 欣赏和学唱歌曲,抒发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水的文化,加强对水的艺术美的认识。
教学难点:欣赏和学唱歌曲,抒发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水的相关文化。
提问:表现水的艺术作品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欣赏摄影和舞蹈作品、师生共同讨论,感受作品中的美!(出示课题,并配上流水声,使学生从声音中体会到水的存在和水的美妙。
)(出示问题,导入此课。
例举答案,链接到摄影和舞蹈作品,给学生欣赏,通过欣赏水在自然中动态和静态的美妙,以及大家的讨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水的重要性。
)三新课教学:1 、(提出问题:为什么艺术家们喜欢表现水呢?)学生认真欣赏并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四大文明就是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萌生发展的,他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并给现代的生活带来方便、增添情趣。
结合图片: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古陶器上的水波纹等。
(出示相关图片:水孕育古代文明,增添现代生活情趣。
)2、教师提出在中国,哺育亿万华夏人民的是什么河流?(向学生展示一幅壮观地长江图片。
)a 、学生简介长江b 、聆听一段《话说长江》的朗诵录音,体验长江的伟大。
(长江的图片配上一段朗诵,学生用心去感悟。
)c 、教师请同学说出一些古代诗人赞美长江的诗句。
这一部分通过欣赏古诗、舞蹈、朗诵等引发学生的激情,以便在歌声中表达出来。
四新歌教学:听一听,唱一唱:教唱歌曲《长江之歌》(提出问题,出示歌词、伴唱以及伴奏。
表演课课教案
表演课课教案
教案名称:表演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学重点:
1. 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要素。
2. 情感表达和角色扮演能力。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表演技巧和案例分析。
2. 准备音乐和道具,用于学生表演。
3. 分组准备,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表演视频或者演员的表演,引发学生对表演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如表情、动作、声音等。
3.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或故事进行表演。
4. 指导辅导: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给予表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表演的经验和收获,分享感悟和体会。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表演作品,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和创作灵感。
2. 开展表演比赛或者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3.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表演活动,提升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情感表达、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表演作品和反馈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
1. 总结学生的表演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鼓励学生多参与表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表演课擦桌子教案
表演课擦桌子教案在表演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中一项有趣而实用的活动是“擦桌子”教案。
一、活动目标:通过擦桌子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一张桌子和一块布。
2.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三、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擦桌子的重要性,以及擦桌子需要哪些技巧和动作。
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的表演兴趣。
2.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演员、导演和观众。
3. 指导演员们练习擦桌子的动作和技巧,如用力均匀、手臂和身体配合等。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演风格和动作设计。
4. 导演负责指导演员们的表演,包括动作的协调、节奏的控制等。
导演应引导演员们尽力表现出擦桌子的过程,使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细节。
5. 观众观看并评价每个小组的表演。
他们可以根据表演的动作是否协调、是否有力度和是否有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改进建议。
6.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直到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7. 教师总结活动,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表演课以及日常生活中多表达自己、勇于尝试。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表演技巧,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在擦桌子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在导演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动作和节奏进行表演,这对于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非常有益。
此外,擦桌子的活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动作和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意图,让观众能够理解并感受到他们的表演。
这要求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并努力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总而言之,表演课擦桌子教案是一项既有趣又实用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能够培养责任感、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表演课教案
儿童表演课教案教案标题:儿童表演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儿童培养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2. 提供儿童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3.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学习基本的表演技巧,如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的运用。
2.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3. 提高儿童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4.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室或活动场地。
2. 表演道具和服装。
3. 音乐和音响设备。
4. 绘本或故事书。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儿童进行身体热身活动,如伸展、转动肩膀等。
- 进行简单的声音练习,如大声喊叫、口型练习等。
2. 表演技巧讲解(10分钟)- 向儿童介绍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的运用。
-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儿童理解并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3. 小组练习(15分钟)- 将儿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故事或绘本。
- 引导儿童根据所选故事或绘本,进行表演练习。
- 鼓励儿童在表演中尝试运用之前学到的表演技巧。
4. 团体表演(15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小组成员观看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儿童改进表演。
5. 总结和反馈(5分钟)- 回顾儿童的表演,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给予儿童积极的反馈和肯定,强调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儿童参与学校或社区的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才艺。
2. 鼓励儿童参与戏剧或音乐课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
3. 组织小型剧团或戏剧工作坊,让儿童有机会参与更大规模的表演项目。
评估方法:1. 观察儿童在表演中的表现,包括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运用等。
2. 收集儿童的自我评价和反馈,了解他们对表演课的体验和学习成果。
教案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和肯定儿童的努力和进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同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儿童提高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小学生表演课教案
小学生表演课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生表演课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戏剧和表演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的表演技巧,如声音、姿势、表情等。
2. 学生能够通过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贡献。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学生准备的表演道具、服装等。
3.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表演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对表演的兴趣。
-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表演的认识和想法。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表演的基本要素,如声音、姿势、表情等,并给予示范。
- 解释不同表演形式的特点,如舞蹈、戏剧、说唱等。
3. 组织表演小组(5分钟)- 学生自愿组成表演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5人。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表演主题或故事情节,并分配角色。
4. 角色分工与排练(15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角色,并分工合作。
- 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排练,包括对话、动作和表情的表演。
5. 表演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展示,并为其他同学提供评价和建议。
-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艺,同时提供指导和鼓励。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表演课的收获和经验。
- 学生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以便今后的表演提高。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儿童表演作品,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表演活动,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同时,学生对戏剧和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表演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大学即兴表演课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即兴表演课课程类型:表演课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即兴表演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即兴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3. 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即兴表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即兴表演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即兴表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二、基本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表演练习,如即兴说话、即兴动作等。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即兴表演中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技巧。
3.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即兴表演能力。
三、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三人,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练习。
2. 教师要求学生在表演中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如互相倾听、给予反馈等。
3.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即兴表演的基本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即兴表演活动,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二、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练习,要求学生在表演中注重创新和艺术表现。
2.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艺术素养。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和艺术成果。
三、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三人,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练习。
2. 教师要求学生在表演中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如互相倾听、给予反馈等。
3.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少儿表演课教案
少儿表演课教案教案标题:少儿表演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2. 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表演基础知识:介绍戏剧和表演的概念,包括角色扮演、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
2. 表演技巧:教授基本的表演技巧,如声音控制、表情、动作等。
3. 剧本解读:学生通过剧本解读,理解角色和情节,并学习如何塑造角色。
4. 小组演练: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剧本排练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表演展示:学生在课堂结束时进行表演展示,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观看一段精彩的表演视频或讲述一个有趣的表演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戏剧和表演的概念,解释角色扮演、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基本概念。
3. 技巧训练(15分钟):- 教授基本的表演技巧,如声音控制、表情、动作等。
通过示范和学生互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
4. 剧本解读(15分钟):- 选择一个简短的剧本,让学生一起阅读和解读剧本,理解角色和情节,并讨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塑造。
5. 小组演练(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剧本场景进行排练和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表演。
6. 表演展示(10分钟):- 每个小组在课堂结束时进行表演展示,让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反馈和鼓励。
7.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总结所学的表演技巧和经验。
教学资源:1. 表演视频或故事书籍。
2. 剧本材料。
3. 道具和服装(可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演技巧的进步。
2.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估,包括角色扮演、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合作评估。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表演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2. 组织学生观看专业表演,让他们学习和借鉴优秀的表演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演课教案授课地点:表演教室201授课班级:04级影视表演班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授课教师:康爱石上课时间:周一上午8:30——11:40周四下午1:30——4:40学生人数:大课30人,小课14人教学周期:第四周——第六周(1——3周为新生军训)教学目的:表演教学就是要求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就是要求像生活中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一样,去对待一切舞台虚构。
因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使的,但训练有素的演员就能快速的,以假乱真,获得像人在生活中那样的一种自我感觉。
真正地相信所有的假定,从而身临其境。
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对一切虚构的舞台态度准确,舞台感觉真实,能平静自如的、内外统一的、身心一致的,紧张和松弛能像生活中那样的适度,在完成舞台任务的行动过程中,细琐感情也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表达和流露。
这些要求是生活中人的一种本能,当已进入虚构的情境,演员就必须有能力以假乱真,这种信念感,能创造出像真实生活那样的一种艺术真实感,从而才能获得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本单元是通过无实物练习和代用实物练习,进行舞台态度和舞台感觉的训练,对事物练习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纯技术的练,另一方面要求在简单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运用,同时还采用大量的音乐、美术、音响效果和各种物品、积木等教具为诱饵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训练,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以下几点:1、迅速地相信假使,从真实的现实生活立刻进入到虚构的舞台生活。
2、迅速地抓住各种诱饵,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3、迅速地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具体对象上,排除杂念和干扰,解放思想和机体。
4、发挥学生特长,从局部带动整体,较快地建立了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教学内容:基本功素质训练1、静坐收心练习2、肌肉松弛练习3、注意力集中练习4、感知自我练习5、发展想象练习6、即兴适应练习7、节奏变化练习8、信念感练习9、真实感练习10、五觉训练11、感受力训练12、情绪记忆练习13、激情反应练习14、爆发力练习教学要求:表演训练不只是理解讲解,而是要通过一系列表演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状态。
这些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集中,肌肉放松,信念增强,进入到一个想象的艺术创作天地之中去。
让学生思想解放,想象活跃,信念增强,反应灵敏,激情奔放,整个集体从内到外都变得自由可塑,演员的“天真”、“童心”要获得释放,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使他们对假定的规定情境产生信念,养成习惯,按生活逻辑自觉地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1)在素质训练方面,引进西方训练方法,这对于解放演员创作天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练习做的太多,似走马灯,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并没有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是嘻嘻哈哈,我们在教学中也很容易搞花架子,不讲实效。
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度量。
(2)五觉训练不可忽视,一个演员如果连酸、甜、苦、辣的味觉都感觉不到,连困、饿、痛、冷、热都不能唤起生理、心理、形体的自我感觉,还能谈到复杂的规定情境的感受吗?所以要强化学生的五觉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感觉记忆的习惯,而且要把五觉训练伸延到感受力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感受力已不是一种单一的感觉,而是心理、形体、生理综合整体的感觉,如对物、对人、对环境、对事件等等都应产生相应的形体心理感觉。
“演员的艺术就是感受的艺术”。
(3)观察生活、情绪记忆,这里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生活,组织小品练习有所区别,这里是指要让学生从进入这一专业课程时,就要他们养成随时观察四周生活,观察自我的习惯,要记住自身和四周所发生的事,这种练习在素质训练时就要进行,让学生讲述一件高兴的事,一件伤心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入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今天有什么发现等等,情绪记忆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的财富,要天天积累。
教学进度安排:➢全班大课,理论辅导➢元素训练,无实物训练教学周期:第七周——第十一周教学目的:当我们明确了行动之后,就知道一个演员为了完成舞台任务,必须通过许多的、不断的行动,当然这些行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合情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组合成一条积极的行动线,直到舞台任务的完成,或是不能完成而改变任务在继续完成。
这条行动线是根据人物的身份,规定情境和舞台任务以及演员对生活的理解组成的。
观众是通过演员的行动过程明确他的任务和规定情境的。
当演员有了活生生的、有机的行动过程,他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活人来。
如何才能使行动过程真实有机呢?我们还是先从生活中来认识,在生活中人总是要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和影响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人们每分钟都在产生愿望,有了愿望才有了行动。
因此,首先是真正感受到客观刺激和影响,然后通过思考判断,判明情况才做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也是客观规律,无可变更。
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舞台上也必须遵循生活中反映论这一科学规律,重视感受——思考判断——行动,这三个基本的环节。
思考判断非常重要,它是无声的语言,我们称内心独白,伴随出现的是内心视象。
行动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如果漏掉,或是不真实,都会在舞台上出现那种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虚假表演。
因此,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认同感的训练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假定的舞台环境中真实的生活。
教学内容: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1、想象实物动作(无实物练习)2、不同物体的态度变化3、不同环境的态度变化4、不同人物的态度变化5、规定情境不断复杂化6、任务小品7、动词小品8、主题小品9、物件小品10、音响小品11、音乐小品12、节奏小品13、激情小品14、判断小品教学要求: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关键的阶段,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有顺序而有逻辑的舞台行动,要学会掌握舞台行动诸要素“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你要做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在行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适应、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逐步掌握构思单人小品的技巧和方法。
训练要领:(1)发展动作性联想力《行动与想象》(2)抓住小品中心任务《行动与任务》(3)明确规定情境《行动与规定情境》(4)掌握行动中的思考判断过程《行动与判断》教学重点和难点:(1)无实物练习是“动作性想象”和“有机行动”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认真、扎实。
要用实物来检查,迫使学生认真地抓住无实物练习的行动顺序、行为逻辑、质感、量感、体积大小、空间、部位、速度、节奏,不漏掉任何环节,“下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一练习的科学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乎逻辑行动的习惯。
会不知不觉的引导学生进入“下意识的创造”。
这一练习又是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目的、任务、思考、判断等等元素的综合训练。
无实物练习可以从简入繁,可以逐步加进规定情境,变化节奏,强化职业特殊性等等,甚至可以过渡到单人小品、交流小品。
(2)舞台真实是想象的真实、态度的真实,对物体、对环境、对人的态度变化、实质上是舞台行动的变化。
这种练习也是舞台“假定性”最好的练习,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未来创作不同风格的现代派戏剧并不困难。
(3)单人小品不要求太复杂的心理生活,避免学生“演情绪”,“挤感情”而是更多一些有过生活体验或间接体验的生活小片断。
(4)在小品中也要避免机械性的形体动作,做完这件事,做那件事,动作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形体动作的堆砌,要有中心任务。
在小品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你是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干什么?(5)要抓思考判断,在帮助学生完善合理舞台行为的时候,往往会帮助学生构思出许多有趣的行为,忽视思考判断过程,其实任何一个简单的舞台行动都有思考判断的过程,“不会思考就不会演戏”。
(6)不能忽视舞台空间的处理,这既是表演教师的任务,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
“在不合逻辑的空间里无法有机的行动”。
(7)小品的思想性应给与恰当注意,我们防止左的教条主义倾向,但不能让不健康的现象在课堂上不受批判的呈现。
(8)帮助学生合理地组织小品的过程,但决不能用“我不包办代替”来草率从事。
经过修正,学生才可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能学到东西,才可能有新的提高。
“从一个达到完美程度的小品学到的东西,更比一个浮皮潦草的小品能学到的东西多的多”。
期中考试形式:两组交流,用单人小品参加考试。
教学周期:第十二周——第十九周教学目的:在一、二单元的学习基础上,学会相互行动。
要求和同台演员,按不同的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运用动作和语言等表现手段,在相互行动的过程中产生活生生的真实有机的交流适应。
交流是一个人作用于周围的人,而他本身又感受周围人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然后通过行动,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深入到对方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碰撞。
通过感受对方的行动了解到他心里到底想干什么,无论是说话或是沉默的时候,你都在不断地揣摩他人心里到底想什么。
简而言之,即通过二个人之间的相互行动,将生活中活生生的有机思想感情进行传递。
学会认真感受活的对象给与自己的刺激和影响,产生新的适应。
相互动作必须要有对象、,要影响对方,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影响对方,例如用语言、动作、手势、情绪、感觉等。
我们通过二人以上的交流练习和小品的形式贯彻教学内容,并用大量的即兴练习,训练同学的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有机交流,互相动作1、有机交流游戏2、真听、真看、真判断练习3、互相适应练习4、即兴适应情景联系5、即兴有机沉默交流6、一句话即兴交流7、给任务的即兴交流8、特定的规定情境的即兴交流9、毫无提示的即兴交流10、命题交流小品11、自由构思小品12、集体交流小品教学要求:舞台交流是有机行动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有机行动的中心环节,是表演技巧训练中最为复杂,最难掌握的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互相交流是自然而然的下意识中进行的。
因为对手的话,对手的反应都是未知的,而是此时,此地发生的,所以演员必须真听、真看、真想,这是生活现象。
但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事先知道的,因此表演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演员在舞台上不能和对手真实的有机交流,而只是机械地背台词、走地位。
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在假定的规定情境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流练习中不要预先知道对手的反应,而能抓住真听、真看、真想、真思考、真判断、真正的感受对手这些环节,能注意力集中的不间断的接受对手的信息和刺激,同时产生恰如其分的适应,让有机交流在特定的舞台上也能自然而然的出现。
即兴交流要领:(1)真实性:真听、真看、真思考、真判断。
(2)进攻性:牢牢地抓住任务,积极进攻毫不妥协。
(3)感受性:接受对手提供的信息,冷静判断对手虚实,一环扣一环地有机地向前推进。
(4)有机性:千万不可脱离自己和对手的言行逻辑,而乱扯,失去有机性。
(5)有效性:机智灵活,善于找到有效的反击手段,说服、诱导、威胁、请求等等,可软硬兼施,不单会用语言,而且要用喜怒哀乐的表情、声调、形体动作、变化节奏用多种手段来影响对手,战胜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