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练习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题组训练模块综合测评A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题组训练模块综合测评A

模块综合测评A限时90分钟100分战报得分____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

这表明分封制()D.意图建立王畿的“藩屏”【解析】选D。

根据材料“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可知,周武王将亲族重臣分封在反周势力比较强大的地区,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建立王畿的“藩屏”,故选D。

2.战国时,齐国统治者不惜财力物力创办稷下学宫,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招徕天下有识之士,稷下学宫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策源地,成为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

齐国统治者创办稷下学宫是为了()A.实现富国强兵争雄天下C.弘扬“举贤尚功”传统【解析】选A。

齐国“招徕天下有识之士”是为了适应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故选A;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是智库性质,排除B;目的是适应兼并战争需要不是弘扬传统,排除C;稷下学宫的创办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但不是目的,排除D。

3.东汉光武帝鉴于历史教训,规定“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此举()A.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加强皇权【解析】选C。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光武帝刘秀虽然设立了“三公”职位,但是国家大事大部分都由皇帝亲自掌管的尚书台来处理,这就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故选C;题干内容涉及皇权的加强,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题干所述史实会加强皇帝的权力,不会导致宦官专权局面,排除B;题干所述史实会削弱相权,与抑制外戚干政无关,排除D。

4. “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

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

”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解析】选B。

材料体现了作为中枢机构的中书省地位提高,尚书省地位削弱是有利于皇权加强的,故选B;三省承载的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制度化是隋唐时期,排除A;材料体现了制度变化没有体现效率的提高,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决策范围的扩大,当然不能体现“民主化”,排除D。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DA 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 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2、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它们是C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3、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B①建立了秦朝的封建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利于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4、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CA 太尉 B廷尉 C 丞相 D御使大夫5、汉武帝以后,汉朝刺使的主要职能有A 监察地方高官B 管理地方行政事务C 举荐官吏候选人D 征收地方赋税6、汉初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CA 休养生息政策B 沿用秦朝的郡县制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 对匈奴的“和亲”政策★7、我国古代设置过的地方行政区中,州、道系由监察区演变而来。

最初设置州道为监察区的两个王朝分别是 DA隋朝、南宋 B 东汉、北宋C 元朝、明朝 D西汉、唐朝8、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A 集中军权B 集中行政权C 集中财权D 集中司法权9、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CA 陕西B 湖北C 河北D 河南★10、“廷寄”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央政府机构行政运作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始自 BA明太祖B明宣宗C康熙帝D 雍正帝11、下列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D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D 三司制12、(2001年津文综)秦朝推行“书同文”的措施(B)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用隶书代替其他文字C 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13、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A AC度 B 确立三公九卿制 C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 用法家思想治国14、下列各项中,揭示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 C BA 官僚机构不断膨胀B 皇帝专权达到顶峰C 官场腐败之风盛行D 君臣关系变成主奴关系★15、辽朝“因俗而治”,指的是实行()DA郡县、王国并行体制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C 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制D 北面官、南面官行政体制历史具有继承性,各个王朝在时间上虽有先后,但相互之间存在许多内在联系。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淄川中学高2016 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 分)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建”,准确的说指()A、委任官职B C、进行分封D ,“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 。

材料中的“封、严密监视、将他们变为地主2、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 ,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

影响今天中国人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宗法制 D 、禅让制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 、建立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B、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B、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D、齐郡无权任命辖区内的县令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个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

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A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B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6、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突出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7、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三公九卿制的废除B、地方势力的削弱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8、《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

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生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做历史试题不仅是对学⽣知识掌握的⼀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些遗漏的地⽅。

所以,你准备好了做这⼀份试卷吗?下⾯是店铺整理的⼈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家去学习。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对与⽗母同辈的称谓⾮常多,⽐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2. 《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百载,最长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周朝的政治⽂化具有惊⼈的延续性和稳定性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C.“天⼦封诸侯”打破⽅国⾎缘界限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 3. 西周⽴国,以封建制度为⽀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

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与⼟地依贵族阶级⾼下⽽逐层分割 4.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深远影响 5.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B.⽣产⼒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产关系的变化 6.下列关于赢政改“王”⽽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化皇权B.效法古代明君C.君主集权D.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7. 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左右各有⼗⼆字铭⽂:“‘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能⽣效。

上⽂“右在”后⾯的”----------“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夫 D.丞相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 为之郡⾢,废侯卫⽽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高一历史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选择题1•在周王分封的时候,被分封的诸侯不包括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2.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一一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某某D.血缘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C.嫡长子继承制D.世卿世禄制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5.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A.继承了秦国王位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D.修建万里长城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8.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郡县制下的地方官与分封制下的诸侯王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A.统治区域的大小B.辖区人口的多少C.权利地位的由来D.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0.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制度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1.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工部C.门下省一尚书省一中书省一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12.《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1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试卷(解析版)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模块综合测评试卷(解析版)学习精品

模块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左传·昭公》中写道:“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

”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灭亡殷商B.巩固统治C.镇压叛乱D.恩及兄弟B[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以藩屏周”可知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统治。

] 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B[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强化,因此答案为B项。

]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辨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D[根据题干材料内容明确“左右丞”“制纠弹之官”等皆为监察官,从不同时期的史书对其职责的规定可知监察制度不断完善,故D项正确。

]4.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其六部事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君主大权独揽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C.丞相权力极大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A[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百凡皆奉圣断”,“圣”就是君主的意思;“其六部事务,尽听主者”,“主”是指六部尚书。

此处反映了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君主大权独揽,内阁并无实权。

高一历史必修1模块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1模块测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1模块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共同强调的是()A、等级关系B、君臣关系C、隶属关系D、血缘关系2、“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3、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厚葬风俗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内外服制度5、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6、据《秦始皇本纪》记载:指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C、丞相和御史大夫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7、秦朝创造的中央集权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②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③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④这一体制维持两千多年并不调整A、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8、秦朝负责监察的官员是()A、丞相B、御使大夫C、太尉D、诸卿9、秦王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实行三公九卿制②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③推行郡县制④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0、下列对科举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B、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1、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的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严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2、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设立军机处,表明()A、皇权日益强化B、君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皇权代替相权D、中央机构日益完善13、下面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14、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D、秦15、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后来发展为军机处),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试题模块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试题模块检测试题

模块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C.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最全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的考试专题八九练习经典版.doc

最全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的考试专题八九练习经典版.doc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八九练习一、选择题:1.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的著作是( )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共产党宣言》C.《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D.《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3.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这三个国家是 ( )A.英、法、美 B.英、德、美 C.英、法、德 D.法、美、德4.下列哪项不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D.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5.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二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

”恩格斯的意思是( )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要创立理论发展空想社会主义C.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 D.理论只能阅读而不能实践6.巴黎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 )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B.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7.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主要表现在(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B.规定了工作人员的最高年薪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8.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经验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9.俄国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最优越的条件在于( )A.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 D.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10.以下最能说明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性质的史实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实现了工农联盟民主专政11.右图所示列宁活动是在( )A.《四月提纲》发表前B.二月革命期间C.“七月流血事件”之后D.十月革命胜利后12.工兵代表苏维埃的诞生是在 ( )A.二月革命的过程中 B.二月革命前C.两个政权并存时期 D.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写作13.不属于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通过的宣言或法令的是( ) A.《告俄国人民书》 B.《告彼得格勒和俄国人民书》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鼓舞了中国等被压迫民族的斗争精神B.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15.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国际性会议的召开B. 国际性组织的成立C.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6. 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最主要目标是()A.遏制共产主义 B.维护雅尔塔体系C.建立全球霸权 D.维护世界资本主义17.二战后,美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不包括()A.美国的实力和野心空前高涨B.苏联的影响和各国革命运动日益扩大C.苏联开始同美国争霸D.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18. 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C.联合国成立 D.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欧洲煤铁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A.法国和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 B.欧洲联盟的建立C.西欧国家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D.西欧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20.右图反映的欧洲历史是重大事件是()。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测试卷

【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测试卷

【关键字】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测试卷高一()班学号姓名一、选择题(45×2=90分)1、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与诸侯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B、在宗法制下,周王和同姓诸侯的关系是大批和小宗C、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隶属关系D、周王对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小宗必须服从大批C、嫡长子继承制D、宗族内分大批和小宗3、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4、“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C、让“群臣”监督皇帝D、强化监察制度5、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A、《南京条约》的签订B、总理衙门的设立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8、下列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①《南京条约》②《辛丑条约》③《马关条约》④《北京条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9、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A、实行全民族抗战B、战争的正义性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D、正确的战略战术10、下列暴行属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是①焚毁圆明园②旅顺大屠杀③南京大屠杀④潘家峪惨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1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A、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使阶级矛盾激化B、自然灾害严重C、外国工业品的大量进入D、拜上帝教的鼓动12、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的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严惩外国侵略者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13、下列各项属于民生主义的是: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B、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国民政府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D、平均地权,征收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14、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B、中华民国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5、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16、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在A、1949年秋B、1954年秋C、1956年底D、1978年底17、新时期各民主党派最重要的作用是A、吸引外资B、统一祖国C、现代化建设D、参政议政18、“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A、香港、澳门B、香港、台湾C、台湾、澳门D、台湾、香港19、台湾回归祖国后不能享有的权利有A、行政权B、自治权C、保留军队D、外交权20、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国人当家作主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21、建国初期,在如何对待国民政府和帝国主义在华旧的外交关系问题上,人民政府的基本原则是:A、基本承认、继承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政策2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2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24、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意识形态问题B、台湾问题C、人权问题D、贸易问题25、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旧秩序的主要根源是A、恐怖主义B、极端主义C、民族分裂主义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6、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A、梭伦改革时期B、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D、公元前4世纪27、梭伦改革的主要历史影响是:A、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B、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C、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使雅典城邦达到空前繁荣28、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A、雅典民主政治B、罗马法C、美国1787年宪法D、《人权宣言》29、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法是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30、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形成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3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A、议会B、总统C、总理或首相D、大法官32、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开始于: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33、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巩固了国家政权B、确立了共和政体C、具有一定的民主性D、废除了奴隶制34、在美国执掌立法权的机构是:A、国会B、总统C、内阁D、联邦法院35、下列法律文献,以共和制为政体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大日本帝国宪法》3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B、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建立C、《共产党宣言》发表D、国际工人协会成立37、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A、封建农奴制度B、沙皇专制制度C、君主立宪制度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8、下列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了的社会主义革命39、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二、三练习一、选择题1.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2.清朝的时候,英国商人从英国运一批货物到上海,拒交货税,因为他不认同清朝官吏要抽取的税率,他认为清政府有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要同英国商定。

如果商人的话是有依据的,那么,他指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3.右图反映的是中国()A.19世纪初期的情况 B.19世纪中期的情况C.19世纪末期的情况 D.20世纪中期的情况4.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邱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邱逢甲这首诗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5.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对上表解释正确的是()A.中日双方海军的战斗实力总体上是敌强我弱B.黄海海域制海权控制在日本手中C.中日双方损失旗鼓相当D.这场海战失败后,清政府立即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6.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B.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C.暴露了清政府的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D.抗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7.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计划破产②已放弃侵略中国计划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A.①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右图反映了日本侵略罪行是()A.发动侵略战争,侵占中国领土B.屠杀中国军民,损害中国人民生存权C.制造和使用生化武器,违反国际公约D.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C.中共主动改编军队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0.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A.积极动员和组织军民抗战 B.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C.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D.都进行了积极的抵抗11.右图反映了一位著名将领在他曾经指挥的战役所在地的留影,这场战役是()A.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D.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2.“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说明()①以往的反侵略斗争均以失败而告终②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③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任何成就④中国人民有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14.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指()A.抗日战争使蒋介石的力量遭到削弱B.抗战是近代中国取得的首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C.抗战壮大了人民武装,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D.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5.太平天国同清政府形成对峙局面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攻克武汉三镇D.定都南京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16.《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阶级政权局限性B.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C.处于战争环境D.中外反动势力太强大1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1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19.小张同学外出旅游时,拍了下图的照片,保留这一旧址纪念的是A.同盟会成立 B.黄花岗起义 C.辛亥革命首义 D.中国民国成立20.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21.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于右图A、B、C、D中的()。

22.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24.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结束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5.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26.右图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抗日战争27.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开出展武装斗争C.走社会主义道路D.建立统一战线28.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独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D.保证了长征的胜利二、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请回答:(1)在上图填出《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名称。

(2)在上图标出《马关条约》中开放的商埠大致位置。

(3)分别指出这两个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材料二: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的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

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

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

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界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2.《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而《资政新篇》建议:“兴银行。

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根据材料作简单分析。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日军兵力在太平洋战争分配情况?(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结合材料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阅读下列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材料:材料一: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材料二: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十二、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材料三: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署之。

材料四: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

——引自/20century/zhhmglsyf.htm 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有何实质意义?(2)材料二、三、四反映当时孙中山按照什么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请举条文说明之。

(3)归纳文献条文反映的当时主要思想?(4)该文献是什么性质的文件?(5)根据材料简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根据下列四图,畅谈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发展的主线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南昌起义指挥部所在地红军井冈山会师地全景遵义会议内景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二三练习参考答案一、1.D 2.A 3.C 4.C 5.C 6.A 7.C 8.C 9.D 10.D 11.B12.B 13.D 14.C 15.D 16.B 17.A 18.D 19.C 20.D 21.B22.B 23.D 24.D 25.D 26.B 27.A 28.C二、1.(1)(图上填出上海E、宁波D、福州C、厦门B、广州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