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忽必烈改制11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教案

2020-2021学年岳麓版选修一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教案

忽必烈改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大致内容、结果以及特点、影响等。

2.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初步分析改制的特点,认识改制的深远影响。

分析“汉法”与“旧制”的实质区别。

3.情感培养:体会忽必烈改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努力以及改革阻力下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忽必烈改制的作用。

【导课】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整体,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而不是汉族的独角戏。

继北魏鲜卑族孝文帝改革之后,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的历史文化。

蒙古族以其特有的勇猛果敢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而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建立者,一个游牧民族的首领,他又是怎样统治着这样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教学过程】一、改制背景1.改制前提:国家基本统一给出元统一中国形势图,了解蒙古族统一中国的过程,分析出改制前提。

2.客观必要性:蒙古旧俗的不合时宜〖史料分析〗:朕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阙,五十余年于此矣。

……于是俯循舆情,勉登大宝。

自惟寡昧,属时多艰,若涉渊水,罔知攸济。

爰当临御之始,宜新弘远之规。

祖述变通,正在今日。

务施实德,不尚虚文。

虽承平未易遽臻,而饥渴所当先务。

呜呼!历数攸归,钦应上天之命,勋亲斯託,敢忘烈祖之规?建极体元,与民更始。

——《元史》(卷四·本纪第四) 〖重点解析〗:“汉法”与“旧俗”之争(1)矛盾双方:占有蒙古草原的守旧贵族(阿里不哥)占有中原推行农耕文化的蒙古贵族与汉族地主(忽必烈)(2)斗争焦点:①是否屠城②是否世袭③是否改耕为牧④是否重用汉官、行汉法(3)结果:经四年汗位争夺战,粉碎了顽固派的威胁。

(4)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斗争。

3. 主观条件:忽必烈的远见卓识〖史料分析〗:文炳拜稽首曰:“今南方已平,臣无所效力,请事北边。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7课  忽必烈改制

第7课忽必烈改制教学目标了解忽必烈立志改新的背景,归纳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忽必烈改制的历史作用;体会落后的征服民族会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一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教学准备教材插图教学方法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成吉思汗曾梦想让“蓝天之下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在他掀起草原风暴摧垮中原之后,蒙古人面对先进的中原文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巩固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导入。

讲授新课第一课时一、改制背景1.忽必烈即汗位立志改革1260年,即汗位,建年号“中统”,意在强调新政权居中朝正统、“天下一家”的地位;颁布《即位诏》,实际成为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

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以燕京为大都。

明确宣布,“山以南,国之根本”,表明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以中原文明为基础的改革的决心。

简介忽必烈: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拖雷第四子。

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

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其兄蒙哥在1259年去世后,忽必烈自立为大汗。

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作大汗,与忽必烈争夺汗位。

虽然忽必烈在这场斗争中获胜,但西方的四大汗国则因他违背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的“行汉法”主张而纷纷与他断绝了来往,脱离了他的统治范围。

至此,他的政权只包括中原地区、西藏和蒙古本土。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

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时间攻陷长江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

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统治全中国。

忽必烈后来亦有派遣军队进攻一些其它国家,其中以远征日本的战事最有名,也最惨烈。

元军两次进攻均因台风(日本人称这两次风为“神风”)而失败。

但最近有某些研究指出,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的船不对:他使用了平底船,使军队在海上航行十分危险,而且船的木板也钉了太多钉子。

7课忽必烈改制

7课忽必烈改制

2)方案: 方案:
按照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3)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ks5u精品课件
A、改革中央机构: A、改革中央机构: 改革中央机构


中书省 枢密院 吏 户 礼 兵 御史台 刑 工 宣政院
ks5u精品课件
B、改革地方机构 B、改革地方机构 设置行中书省 十大行省 设澎湖巡检司 开发云南行省 C、实行兵民分治政策 C、实行兵民分治政策 D、设通政院 设通政院, D、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E、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E、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ks5u精品课件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北逾阴山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二、改制的主要措施
1、政治方面:改革政体 政治方面:
1)原因: 原因:
A、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 A、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形成 统治机构的落后低效与疆域的辽阔 巨大反差。 巨大反差。 B、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B、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汉族地主官僚的鼓动 C、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 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 C、忽必烈认识到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
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 有效地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ks5u精品课件
4)影响
2、经济方面:农桑立国 经济方面:
1)主要措施Βιβλιοθήκη A、确定立国方针: 农桑立国 A、确定立国方针: 确定立国方针 B、建立农业机构 劝农司、 建立农业机构: B、建立农业机构: 劝农司、大司农司 C、完善农业法规 完善农业法规: C、完善农业法规: 颁布诏令严禁强占民田、 颁布诏令严禁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 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颁布“农桑之制” 颁布“农桑之制” D、重视技术指导 重视技术指导: 农桑辑要》 D、重视技术指导: 《农桑辑要》 影响: 2)影响: 使饱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 进入了缓慢恢复发展的时期。 进入了缓慢恢复发展的时期。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A、改革中央机构:

总领军事

纠察百官 最高行政 机关 管理宗 教和西 藏地区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宣政院



兵刑Βιβλιοθήκη 工二、忽必烈改制的主要措施
1. 政治方面:政体革新
①方案: 按照中原王朝体制的框架构建政权机构
②内容:
A.改革中央机构: B.改革地方机构:
设置行中书省 设澎湖巡检司 开发云南行省
措施:
①确定立国方针: 农桑立国
②保护农业生产: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组织屯田
③建立指导农业机构: 劝农司、大司农司(掌全国农桑水利) ④完善农业法规: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颁布“农桑之制” ⑤重视技术指导:编《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科学技术 影响: ①蒙古汗国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
②使北方农业恢复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复苏。
包括原西夏人和畏 兀儿人等
第三等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 人 和契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 人 族和其他各族
改制的性质: 征服者为被征服地区先进文明所征服
蒙古旧俗——屠杀、游牧
蒙古族传统的 「男儿三技」
“北逾阴山,西极 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民族分化政策---元朝划分的四等人
等 级 名 称 民 族 目 的
利巩 益固 蒙 古 贵 族 的 统 治
实 质
阶是 级民 压族 迫形 式 划 分 下 的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1206年
西夏
1227年 1246年 1253 年
蒙古汗国
1271年
1234年

吐蕃
元朝

7忽必烈改制

7忽必烈改制

成吉思汗
窝阔台 贵由 蒙哥 忽必烈 后十帝
元太祖
元太宗 元定宗 元宪宗 元世祖
1206-1228 建蒙古汗国
蒙古(元)
元朝统一全国
1271 年,忽必 蒙古(元) 烈建立元朝,后 定都大都


蒙古帝国的组成:元帝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钦察汗国(金帐汗国)+伊儿汗国(伊利汗国)
讨论思考:元朝疆域辽阔、蒙古骑兵金戈铁马、 所向披靡,为什么元世祖忽必烈还要进行改革? A、蒙古国疆域辽阔,但统治机构落后,须建立完 善的国家机构加强统治。
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
项 目 措 施 职责或作用
确立国策方针
农桑立国 设劝农官和 大司农司
保护农田 实行屯田
经 建立农业机农 把管理农事作为考 桑赏罚之法 核地方官吏的标准 推广先进科学 技术
编成 重视技术指导 《农桑辑要》
作者 贾思勰
大司农
王祯 徐光启
讨论思考:元朝疆域辽阔、蒙古骑兵金戈铁马、 所向披靡,为什么元世祖忽必烈还要进行改革? A、蒙古国疆域辽阔,但统治机构落后,须建立完 善的国家机构加强统治。 B、忽必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深感中原政治制度 的先进,立志进行变通创新的改革。 讨论思考:忽必烈改革有没有支持者?哪些人在 支持着忽必烈? C、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鼓动 讨论思考:忽必烈改革的反对者主要是哪些人? 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后结局怎样? D、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稳定了政局,为改革创 造了条件。
蒙古旧俗——屠杀、游牧
3.结果: 中原繁华如故 (1)禁止屠城 (2)长期大规模的战争 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 4、实质:“汉法”是指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 即先进的封建文化;“旧俗”主要指蒙古地区的游 牧文化,即落后的奴隶制文化。两者之争的实质是 先进的封建社会制度和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制度之间 的斗争。 对比汉法与旧俗给中原带来的影响。你认为 应该选择汉法还是选择旧俗来作为治国方略? 确定“国家当行汉法” “旧俗”给中原带来破 坏 “ 汉制”使中原“繁华如故” 的治国方略

第7课忽必烈改制-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7课忽必烈改制-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7课忽必烈改制-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元代才子文化。

2.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探索忽必烈改制的实施过程和成效,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元代才子文化•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忽必烈改制的实施过程和成效•忽必烈改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重点探究忽必烈改制的实施过程和成效。

四、教学难点探讨忽必烈改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元代才子文化引出本课话题,了解元代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2.讲授1.忽必烈改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馒头政策 -忽必烈的治理观念 -改朝换代的必要性2.忽必烈改制的实施过程和成效 -分封制度的实施和印信发行 -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文化留学和科举制度的改革 -元朝疆域的扩张3.忽必烈改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官僚制度的坚持和现代化思想的兴起 -中央政权的弱化和地方割据的持续 -元代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繁荣 -元朝对世界贸易的推动作用3.案例分析以忽必烈改制为例,探讨政治制度改革的实施过程和成效。

4.小组讨论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忽必烈改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鼓励学生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课堂练习利用互动问答等方式进行课堂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本课笔记的基础上,撰写一篇关于忽必烈改制对中国历史影响的论文,要求清晰明了、观点鲜明、论据有力,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测验来评价学生在这节课遇见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下一节课的调整和设计中,以提高教学质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课件:第7课 忽必烈改制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课件:第7课 忽必烈改制

(5)推行“汉法”,同时兼顾蒙古贵族利益。 (6)忽必烈改革有步骤、有策略。先在邢州尝试,然后推广到 全国。
要点
3
忽必烈改制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需要适应农耕文明,以加强统 治。 ②内容: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北魏孝文帝创建均田制,忽必 烈创建行省制。 ③影响:都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强了民族融合,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④性质: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学习先进制度文化的改革;都属 于封建化改革。
旧俗 带到中原。 袭制,并将蒙古贵族在游牧地区的________ 国家当行汉法 ” 顽固派 的挑战,确定“______________ (2)结果:粉碎了________
的治国方略。
邢州 地区成功实践。 (3)试验:________
思考感悟1
忽必烈改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忽必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深感中原政治制度 的先进,立志进行变通创新的改革。 (2)蒙古国疆域辽阔,但统治机构落后,须建立完善的国家机 构加强统治。 (3)忽必烈即位前,蒙古旧俗(屠杀、游牧)阻碍社会发展。 (4)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为改革创造了条件。 (5)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鼓动。
3.忽必烈转变立国之本,大力发展农业,建立指导农业生产 的行政机构,制定完善有关法规制度,编定《农桑辑要》 ,促进了 经济的恢复发展。 4. 汉法的采用进一步加快了蒙古族封建化的速度, 并使元王 朝的统治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汉蒙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 的统治集团。最终在中原文明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 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主要内容 1.政体更新 (1)措施
中书省 ①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________ 枢密院 总领全国 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下设六部。________ 御史台 负责纠察百官。此外设________ 宣政院 ,管理全国宗教 军事;________

高二历史选修1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含解析 精品

高二历史选修1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 含解析 精品

第7课忽必烈改制问题导学1.“汉法”与“旧俗”之争活动与探究材料元朝建立后,围绕采用“汉法”和“旧俗”的问题,曾有过争议,汉人学者许衡针对这一问题向元世祖(忽必烈)上疏曰:“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

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1)文中的论点是什么?(2)“汉法”与“旧俗”之争的结果如何?试结合有关史实评析许衡的上述观点。

忽必烈改制的性质。

忽必烈的改制顺应了蒙古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在征服中原地区后接受了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为主体的农业封建文明。

因而改制的性质属于蒙古民族的封建化。

2.忽必烈改制的主要措施活动与探究材料一(1)据图片和所学知识,为巩固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忽必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实行民族分治,将元朝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除蒙古族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汉人(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族、女真等族以及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人等)、南人(元朝最后征服的原南宋境内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他在元大都皇宫内引种漠北“誓俭草”,以“示子孙无忘草地”。

(2)探究思考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你怎样评价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改制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加强中央集权,果断地镇压了蒙古贵族的叛乱。

(2)忽必烈“尽得天下豪杰而用之”。

(3)在推行汉法的同时兼顾蒙古贵族的利益。

(4)接受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忽必烈个人的因素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后,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说明他要()A.立志变通蒙古军事上的扩张B.以中原文明为基础进行改革C.实行南北汉蒙分治D.抛弃游牧生产方式,推行农耕2.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为此制定的察举赏罚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A.屯田多少B.编写农书C.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D.农桑兴废3.忽必烈改制中对中国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B.在地方推行行省制C.重视农业发展D.实行兵民分治二、非选择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忽必烈改制》课件

历史《忽必烈改制》课件
改革必须持续推进
忽必烈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 ,但改革并未完全实现,这给元朝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03
民族问题必须慎重处理
虽然忽必烈实行了民族团结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
对汉族的歧视和压迫等,这给元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
影响。
06
相关历史事件与人物介绍
忽必烈改制受到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王朝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1260年,忽必烈即位,采用“中统”年号 ,建立元朝。
采用“汉法”治理国家,重视儒家思想,重 用汉族士人。
02
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的改制
推行“农田制度改革”
改善水利灌溉系统,提高农田的产量和效益。
推广先进的农具和技术
从汉族地区引入先进的农具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历史《忽必烈改制》课件
2023-11-07
目录
• 背景介绍 • 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 • 忽必烈改制的评价 • 忽必烈改制的成败原因分析 • 忽必烈改制的启示与教训 • 相关历史事件与人物介绍
01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蒙古帝国在13世纪的崛起和征服。
汉地、漠南成为蒙古帝国的直属版 图。
金、宋、西夏、大理等政权的并立 与统一。
设立学校
设立官办学校,推广教育,提高人 民的受教育程度。
03
忽必烈改制的评价
改制的积极方面
1 2
巩固了蒙古帝国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忽必烈巩固了蒙古帝国, 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蒙古帝国得以稳定和繁 荣。
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忽必烈改制促进了元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 展,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留下了重要的贡献。

忽必烈改制PPT 岳麓版

忽必烈改制PPT 岳麓版

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
两者之争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制度、 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 斗争。
改革中央机构:

总领军事

最高行 政机关
纠察百官 管理宗 教和西 藏地区
中书省 枢密院 御史台
宣政院






民族分化政策---元朝划分的四等人
等 级
第一等 第二等
名 称


目 的 统为 治了 地巩 位固 蒙 古 贵 族 的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第7课忽必烈改制

第7课忽必烈改制

建驿站制度
递公文和管理交通
其 兵民分治,废除世袭 ; 他 实行民族分治政策
民族分化政策---元朝划分的四等人
等级 名称
民族
目的 实质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包括原西夏人和 畏兀儿人等
原金统治区的汉 第三等 汉 人 族和契丹.女真等

第四等 南

原南宋统治区的 汉族和其他各族
统为 治了 地巩 位固
3)具体内容:
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
项目 措施
设置中书省、
中 枢密院、御史

台三大系统, 设置宣政院
职责或作用
中书省行使宰相职权,是 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总 领全国军事,御史台负责 纠察百官;宣政院管理全 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政 治地

其 他
A、改革中央机构:
中央
总领军事
中书省 枢密院
最高行政 机关
技术
青 花 缠 枝 牡 丹 纹 罐



《农桑辑要》是元朝大司 农司主持编写的,共七卷,由 元政府下令颁行全国。它是现 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花 婴 戏 图 罐
元朝政府疏浚、 改变大运河路线,使 其河道近乎直线,比 隋朝运河缩短了900 千米;开元朝政府首次 将海运辟为国家的漕 运航路,并形成了漕 运以海运为主、内河 为辅的格局。
1206年
西夏 1227年 蒙古汗国 1234年 金
1246年
1271年
吐蕃 1253 年 元 朝
大理
1276年
南宋 元朝统一的过程

使一用、请汉忽阅法必读的烈教原改材因制第和一条的、件背二?景目,思考忽必烈
1、原因: ①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实行残酷的屠杀政 策,给中原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随着蒙古汗国在军事上的扩张,蒙古贵族 把游牧地区的旧俗带到中原,对中原农耕经 济造成极大破坏。

忽必烈改制 PPT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忽必烈改制 PPT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


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1196年,铁木真与克 烈部首领王罕协助金军 攻灭塔塔儿部,十年后 铁木真统一漠北草原。 此后,统称草原各部为 蒙古。
1206年,铁木真建立 了草原帝国,“也客忙 豁勒兀鲁思”,意即 “大蒙古国”。铁木真 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06年前后的制度建设
1.建立千户、百户制度 2.创建怯薛护卫军 3.创制蒙古文字 4.颁行法律《大札撒》、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共享富贵。
《元典章》卷九《吏部三》 79%
他们后来始终遵守这个原则,虽然形式上权力和帝
国归于一人,即归于被推举为汗的人,然而实际上所
有儿子、孙子、叔伯都分享权力和财富。
(波斯)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
成吉思汗陵(祀堂)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如平地,若忒没真之墓,则插矢
以为垣,逻骑以为卫。——彭大雅、徐霆《黑鞑事略》

高中历史教案- 忽必烈改制【区一等奖】

高中历史教案- 忽必烈改制【区一等奖】

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于“忽必烈改制”没有做具体的要求。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可以将课本的第2、3、4框题作为教学内容,第一框题学生自己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掌握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归纳出改制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史料阅读法,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和阅读史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突破难点忽必烈改制的二元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作出的努力以及改革的阻力下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文明史观,即落后的文明总是要被先进的文明所征服,文明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忽必烈改制内容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忽必烈改制的二元性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同学们,这段视频反映了什么事件?(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忽必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少数民族皇帝)师:元朝是中国历史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疆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辽阔的,是现在中国版图的定型。

面对如此疆域辽阔的国家,作为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该如何维护元朝的统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七课,忽必烈改制。

一、忽必烈改制的背景:1、忽必烈深受汉文化汉文化影响,深感中原制度先进,立志改革。

(过渡)刚才在视频中我们看到蒙古骑兵非常强悍,骁勇善战,蒙古人以马上得天下,能否以马上治天下呢?我们来看一下忽必烈是怎么想的。

(出示材料)祖宗创立基业50余年,“武功迭兴,文治多缺”,“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

——《即位诏》生:忽必烈认为蒙古人武力强大,但治国经验不足,应该改革学习变通。

师:那向谁学习呢?(中原王朝)作为一位蒙古贵族,从小接受的应该是蒙古族文化,他为什么要向中原王朝学习呢?(生:和他的经历有关)生:忽必烈的母亲仰慕中原文明,常让汉族知识分子向他讲论治道。

他早年就对唐太宗开创的太平盛世业绩十分向往。

师:的确如此,在忽必烈的心目中他不仅仅是想做一位蒙古的汗王,他真正的梦想是想做一位统治中原的正统之主,因而他在继任汗位时定年号为“中统”,意为“中原正统”,“天下一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忽必烈改制
【复习回顾】
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2.要求学生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大致内容、结果以及特点、影响等。

2.理解忽必烈改制的背景,初步分析改制的特点,认识改制的深远影响。

试比较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分析“汉法”与“旧制”的实质区别。

3.情感培养:体会忽必烈改制为蒙古族的发展作出的努力以及改革的阻力下的灵活性。

【重点知识思路点拨】
1.忽必烈时期的政治文化上的“二元性”
忽必烈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在利用汉法改革蒙古旧制的同时,又在政治文化的许多方面保留了蒙古旧俗。

所以,忽必烈吸收汉法是有保留的,是以不危及蒙古贵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

忽必烈时期的政治文化政策带有明显的蒙汉二元性。

这种二元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内蒙外汉”的形式表现出来。

草原旧俗为代表的蒙古制度相当多的占据了忽必烈政治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汉法制度则往往居外围或从属地位。

由此,你可以比较与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何异同?
1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的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取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反杜林论》
【完善知识结构】
一、忽必烈改制的原因
二、忽必烈改制的内容
三、忽必烈改制的影响
【重点知识训练】
1.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年号“中统”。

这一年号体现着忽必烈
A.称雄四方的野心B.问鼎中原的决心
C.对汉文化的仰慕D.游牧民族的胸怀
2.元初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

”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
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D.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征服
3.今天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①通政院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检司④台湾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
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5.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和唐朝B.秦朝和隋朝C.秦朝和元朝D.唐朝和元朝[来源:学#科#网]
6.元朝时中书省的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吏部
7.下列哪一地区在元朝时成为省级行政区
A.西域B.琉球C.西藏D.澎湖
8.元朝政府,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行政事务
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D.建立行省制度,委派官吏进行管理9.忽必烈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这一诏令的重要意义在于[来源:学科网ZXXK]
A.确立了农桑立国的方针B.实现了由游牧经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
C.促进了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快了不同文明的交流
10.元代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有效体制的建立②法规制度的形成
③科学技术的推广④农桑立国的实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朝初年,一位蒙古贵族奏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元史》
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材料三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勤惰。

——《元史•食货志•农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从材料二、三看元朝统治者采纳了这种观点吗?[来源:学§科§网]
(2)材料二中“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

(3)材料三中元世祖“俾民崇本抑末”采取了哪些措施?
(4)材料二、三的措施对蒙古产生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