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合集下载

以“语文质疑实践”为眼 聚焦学生批判性思维

以“语文质疑实践”为眼 聚焦学生批判性思维

以“语文质疑实践”为眼聚焦学生批判性思维作者:陈雪萍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3年第11期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公,只在每事问。

”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学生在学习时主动质疑实践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适切的文本解读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质疑实践能力,训练其思维品质,调动其独特的智能优势。

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一、质疑实践的内涵及实施必要性质疑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实践体验的思维能力,更重在培养学生用以自主解决问题及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基于新课程倡导的“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形成批判性思维”这一基本理念,关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质疑实践状态,是一种有效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教学模式。

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质疑实践能力是直接推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原动力。

然而纵观当今小学语文课堂,不乏教师忽略引导学生质疑契机的现象,他们往往心中装满了教案,恨不得替学生学习一切,咬定“质疑”主动权不放松,过度替代学生思考、实践和体验,学生无法获得自主发展。

二、提升学生质疑实践能力的操作策略(一)创设质疑实践的外在情境1.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生活是滋养学生质疑实践的土壤,如果脱离生活这个土壤,缺乏生活经验,造成认知上的不足,便谈不上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论是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虫鱼鸟兽,还是日常生活的奇闻轶事,乃至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坎坷故事,都可以成为引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生成的素材。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关爱、探索大自然的未知领域,了解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天时、地利、人和必能为质疑实践提供广阔的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敢于批判,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视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造力。

而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拓展思维,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讨论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二、认识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基于推理、逻辑和证据的思考过程,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信息时主动思考、分析、评估和判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还要学会质疑、思考,提出合理的问题,并通过分析、评估和推理来回答这些问题。

三、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扩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的质量。

2.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批判性思维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和评估不同的观点,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提出新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语文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能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讨论和分析时,学生需要与他人沟通、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

这种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四、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不仅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力。

新课标背景下:指引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指引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指引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策略作业作为占据学生不少课余时间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业质量、诊断改进教学、家校关系、学生素养发展等至关重要。

好的作业和好的课堂教学一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能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在自主探究中发展素养。

本文从素养培养、综合学习、实践探究等多个视角出发,解析好作业是如何设计出来的,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01好作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遵循5大设计步骤在“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作业设计,无论是作为学习任务的作业,还是作为评价任务的作业,都要改变过去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状况,着力强化核心素养立意。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化核心素养立意的作业设计,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明确作业设计所针对的核心素养。

每一种核心素养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构成与质量要求。

作业设计要更为具体地明确所针对的是这一素养的哪一种或哪几种成分。

例如,语文学科中的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识字写字、阅读、书面表达、口语交际等活动中。

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明确作业指向的是阅读能力还是书面表达,抑或是口语交际,要有清晰的界定。

此外,作业设计还要基于跨学科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重视跨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问题解决、沟通合作、批判性思考等。

第二,将作业设计所针对的核心素养目标具体化。

一线教师需要做的是在核心素养概念框架下,基于课程标准中列举的学科总目标、分阶段目标、学业质量标准等相关表述,结合教材、教学进度及学情实际,由概括到具体,明确作业针对的具体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与不是什么,要有操作化的表达。

例如,六年级语文教师针对语文学科“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中的口语交际,提出作业设计所针对的具体目标是:敢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与同学文明得体地交流;认真倾听,不打断他人发言,能在抓住他人发言要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经此具体化过程,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从文本走进教学活动,转变为作业活动的具体目标,成为作业设计的指引,核心素养目标变得操作化,素养落地成为可能。

追随指南精神,走向深度学习——记班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追随指南精神,走向深度学习——记班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追随指南精神,走向深度学习——记班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本文以"追随指南精神,走向深度学习——记班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为主题,旨在探讨追随指南精神在班本课程中的应用和实施策略。

首先,介绍了班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以及学生参与与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讨论了教师在班本课程中的角色与指导作用。

接着,探讨了追随指南精神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包括学校与教育机构层面的支持、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方法以及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与沟通。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与思考,本文旨在提供对班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为深度学习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追随指南精神、班本课程、学生参与、教师角色、实施策略1.追随指南精神在班本课程中的体现1.1班本课程的设计与理念在追随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班本课程的设计与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目标。

班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课程的个性化、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实现这一设计理念,班本课程的制定应当充分调研、分析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课程内容应与学生所处的环境、社会和行业需求相契合,融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此外,班本课程的设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班本课程的设计与理念的贯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同时,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1.2学生参与与发展班本课程的设计与理念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学生参与是班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明确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与重要性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对信息进行独立、客观、理性的思考和评估。

它能够帮助人们识别信息的真伪、判断观点的合理性、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遇到新情境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创设有利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允许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质疑和辩论,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入生动的案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1. 问题导向教学: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提出“如何评价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和评价。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会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与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交流、辩论和协作。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1. 逻辑思维: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包括辨识事实、判断证据的真实性、评估论点的合理性等。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数学问题,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育者的责任与策略在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已不再是可选选项,而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教育者肩负着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知识框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未来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议题。

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击溃思维定式,鼓励质疑和分析1. 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挑战既有认知。

帮助和鼓励学生对任何观点、结论保持怀疑,而不是盲目相信。

通过提问、辩论、自我反思等形式,促使他们审视信息,发现问题,并寻求更合理的解释。

2. 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识别信息真伪。

教授学生识别信息来源、解读信息内容、分析信息逻辑等技巧,指导他们辨别真假事实与观点、真伪与虚假。

3. 热情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和写作。

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献,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想,学会从批判性角度分析文本内容,并运用清晰、逻辑的语言表达个人观点。

4.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应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的能力。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想象力,鼓励探索和实践1.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观点,不畏惧失败,愿意尝试、反思和改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式。

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改进自己的方案,最终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4.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释放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热情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接触不同的知识领域,增强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三、关键要素: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1. 教师自身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面对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例如,在教授科学知识时,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学生只需记住和背诵即可。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

例如,在讨论一个社会问题时,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的资源和材料,让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判,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的意见和主张。

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被授予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权,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自主决策和组织。

例如,在一些项目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撰写报告等。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自主进行学习。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学会主动思考,通过提问来激发自己的思维和探索。

教师不仅要解答学生的问题,还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容错纠错,引领学生步入深度学习的境界

容错纠错,引领学生步入深度学习的境界

2019.10
• 初中 31
课 堂
本版编辑/张志刚
识的掌握。 三、容错纠错为语文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提供资
源保障和技术支持 (一)容错,获得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所需的资源 1. 科学认知学生的特点,改变怕麻烦的不作为。 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课堂都同
时容纳了几十个生命个体。每个生命个体的知识水 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他们对同一个 问题的思考也必然会出现若干个不同的结果,会有 正确,也会有错误。教师要科学认知学生的特点,容 纳学生的出错,不能因为害怕麻烦而阻止错误发生, 或者发现错误而不去纠正。为此,教师设计教学时就 要有较大的包容度,给课堂生成留足空间,特别是在 作业的布置上,更是应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设计 作业形式,允许学生出错。
二、让错误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是深度学习的重 要保障
著名尝试教育专家邱学华教授说:“大胆让学生 自己去尝试练习,他们就会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 成功。”只要尝试,就有可能出错。利用好错误,会对 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心理学认为,人类获得概念有多种方式,除了接 受新的概念,还有对原有错误概念进行修正。为修正 概念而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达到这一目的,需 要引入学生的错误资源。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可以从错误中汲取成长的养 分,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这样的学习比一帆风顺地掌 握所学知识的效果更好。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更好地 理解这一原理。
本版编辑/张志刚
课 堂
◆策略看台
容错纠错,引领学生步入深度学习的境界
◎郝小安
(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 连云港 222300)
摘要: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对。深度学习摒弃了学习中的诸多弊端,因能够 真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而受到学界一致推崇。目前,深度学习没有在实践中蓬勃 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学生的错误没有科学认知是重要原因之一。让错误 参与到语文课堂,容错与纠错,是引导学生步入深度学习的保障。

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以下
是具体建议:
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探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够判断和评
估信息的有效性和价值,这是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核心能力。

3. 组织课堂讨论
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
能力和判断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让
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5. 创造探索性学习环境
创造探索性学习环境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
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引领他们思维向
纵深发展。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的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提高他
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变得越发重要。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实施这一目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具体建议。

一、引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需要引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以一个争议性的话题开始课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这样的引导将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批判性思维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学习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研究课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探究。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多种信息资源,包括书籍、期刊、互联网等,以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三、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例如分步骤的解决方法、逻辑推理等,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让他们共同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思想和观点,激发创新思维。

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五、鼓励学生创新和冒险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鼓励。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开放性的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尝试新的想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接受学生的创新和冒险,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支持,让学生有信心和勇气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六、提供评估和反馈机制评估和反馈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便能够准确地分析、评估和整合所接收到的大量信息。

作为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这一关键能力的重要责任。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批判性思维,比如对教材内容提出合理的质疑、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那么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从而学会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习惯于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意识。

教师应当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疑惑和不同的看法。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肯定,即使问题可能看起来很简单或者不太成熟。

因为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提问是被欢迎和鼓励的,他们才会更愿意去思考和探索。

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个问题或者话题,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

比如,在学习历史事件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结果,还要引导他们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的其他结果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通过这种多角度的思考训练,学生能够逐渐打破思维的局限,学会更全面、深入地看待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相互倾听和辩驳。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还能让他们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观点和反驳他人观点的能力。

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引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进行,并且朝着深入的方向发展。

培养学生的评估和判断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或者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评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事实和逻辑进行判断,而不是凭借主观的喜好或者先入为主的观念。

教师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

教师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

教师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1. 引言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思考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批判性思维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

2. 理解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客观评价的思维方式。

教师需要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同时明确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逐渐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关键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归纳。

5. 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学生在批判性思维中需要具备辨别事物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辩论、提供不同观点的材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辩证思维。

6.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为他们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

7.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例如文献、杂志、电影等,以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事物。

8.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并指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和批评性分析。

9.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考察、实验等,让学生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10.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团队中能够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推动力。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寻求新知识和不同观点。

12. 总结批判性思维教学对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分析、评价和推理,对信息和观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审视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术成长,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方法来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例如,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不同的角度和证据进行论证和辩驳,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其次,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批判性阅读是指通过深入分析和评价文本,对其内容、结构、语言和背景进行全面理解的能力。

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思考、分析和评价文本。

比如,在教授一篇文言文时,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作者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其用意和效果,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这样的批判性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此外,高中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写作能力。

批判性写作是指通过对某个观点、事物或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用文字进行评价和论证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先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观察和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展开有力的论证和辩驳。

通过批判性写作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还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社会问题等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新思维。

批判性创新思维是指基于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提出新观点、新解决方案或新创意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研究、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这些关键能力的重要责任。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例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思考不同的教学思路,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当教师展现出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时,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营造一个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不论其正确与否。

当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启发。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

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问:“如果当时的情况有所不同,结果会怎样?”或者“你认为这个决策是否是最优的,为什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和协作。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倾听他人的想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而且,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还可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共同创造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视频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筛选和判断能力。

培养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未来发展计划

培养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未来发展计划

培养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未来发展计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培养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也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中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培训课程可以分为普遍课程和专门课程。

普遍课程是指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问题意识:在各学科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解决问题。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提问和质疑的意识。

2. 提供思维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并教授各种思维工具,如鱼骨图、逻辑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提升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重视跨学科学习:通过跨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串联,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

此外,针对培养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专门课程也应该得到重视。

这些课程可以专门针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进行教学,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启发性教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

3. 讨论与辩论: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论证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以上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评估方式评估是培养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评估方式主要注重记忆和机械运算能力,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强调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地判断和解决问题。

在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具体实施方法。

一、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批判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修辞手法分析,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使用该手法以达到特定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对文本分析的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在作业布置与评价中的应用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在作业布置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要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

例如,在数学作业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评价作业时,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答案的正确与否。

三、批判性思维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除了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批判性思维在课外活动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术辩论赛或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辩论。

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批判性思维在学生评价与自我反思中的应用评价与反思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接受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时,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例如,在学生互评中,可以要求学生不仅仅评价他人的作业表现,还要提出具体建议和理由。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写作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写作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写作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写作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批判性阅读和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案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写作。

一、了解批判性阅读和写作在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写作之前,首先要确保学生对批判性阅读和写作有清晰的了解。

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批判性阅读和写作的定义和意义。

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评估其可信度、逻辑性和说服力。

批判性写作是在批判性阅读的基础上,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表达观点和论证。

通过了解批判性阅读和写作的概念,学生能够意识到其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二、选择适当的文本选择适当的文本是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写作的前提。

教案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选取相应的文章、故事或者其他文本类型。

重要的是确保文本内容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还要注意文本的可理解性,避免选择过于复杂或抽象的文章。

选取合适的文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材料和素材,以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引导他们先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案中可以列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来寻找答案。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挑战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例如,针对一篇科学文章可以提问: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否合理?实验设计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信?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评估文本。

四、教授阅读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写作还需要教授相应的技巧。

教案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例如概括、比较、分析和评估等。

同时,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如清晰的结构、合理的论证和准确的语言表达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提高批判性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够用合理的、有逻辑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能力。

它不仅对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一、提问引导提问是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例如,在讨论一件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事件的原因、影响和不同的解释,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反问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另一种有效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和互相挑战。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合作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合作探究。

三、信息评估与分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评估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批判地思考各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偏见性。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辨别真假信息、如何鉴别论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将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和分析信息,避免盲目接受和传播谣言。

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够提出好问题。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去探索、归纳和分析。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回答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实践与反思实践与反思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际经验的积累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该通过反思的方式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水平。

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性化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潜能,通过针对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是传授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个性化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将同样的知识和要求传递给所有学生,然而,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千差万别。

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符合他们个体需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例如,在教授一门数学知识时,可以为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材料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个性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个性化教学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自主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教材内容按照统一的进度和内容组织教学,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

而个性化教学则不同,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进程,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使学习更加高效和有趣。

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本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

此外,个性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很少有机会让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而个性化教学可以通过设立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让学生研究一个社会问题,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和讨论,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巧用学习任务单促进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

巧用学习任务单促进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

巧用学习任务单促进小学生语文深度学习学习任务单能为小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架,既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又能发展学生语文深度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围绕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指出要精准定位目标,要精选适切内容,要精心设计活动,并明确了学习任务单在实施过程中的要义,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学习任务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深度学习成效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学习任务单的价值追问(一)以话题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顾名思义,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常常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尝试先学,尝试自主学,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自主探索或互动协作等学习实践活动,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视野更加广阔。

(二)以促疑为介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宋代大儒张载曾说:“学贵有疑,疑则有进。

”批判性思维就是以质疑的、反向地、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

任务单的设计与使用常常以“疑”为基点,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启“思维之门”,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性思维的培育有利于学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三)以点面为线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所授的知识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有时候知识点比较“零碎”,通过学习任务单,能有效整合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就能相对全面掌握各知识点,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一)把握一个方向:精准定位目标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应立足单元明确目标。

统编教材给我们提出了单元视角的要求,既要考虑单元语文要素,还要结合课后的习题以及每单元的交流平台、语文园地等资源,制定适切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提高语文关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性”,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作者:林松康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教材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笔者在承认教材崇高地位和可借鉴性的同时,引领学生从课文内容、语句、情节等方面出发,给课文挑刺,向权威挑战,让学生在这种“批判性”的行为中获取自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质疑;课文;改写;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39-01
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告诉我们,在学习方式上应该是批判性、整合式、迁移式的学习,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致用学习。

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得出结论:教材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境作必要的取舍和处理,使之更好地发挥教学功能。

1.缘起——一个标点引发的“批判性”
示例: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学生找出了巨人发火时说的三次话后,产生了疑问。

生:巨人明明一次比一次生气,第一句用了两个感叹号,可第二句一开始巨人说的话“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这句后面却是个句号,这一句时怎么也没有办法比第一句更生气。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辦?
生:我觉得应该改成感叹号,才能读出生气。

师:大家同意这样改吗?要不,我们现在就来对比读一读好吗?
(学生自由读)
生:老师,我们都觉得换成感叹号,读的时候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居然能发现课文中存在的问题。

确实,经过你们这么一改,读起来情感更加丰富了。

我们学习就应该是这样,要有质疑精神。

分析: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就否定了学生的想法,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第一,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打击——“我”不应该质疑课文的准确性。

第二,以后遇到
相同的疑惑,也会告诉自己,老师说以教材为准,我别多想了。

反之,认同学生修改的行为,支持他们的“批判”,赞扬他们的质疑精神,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无形中,学生的自信得到了极大的鼓励。

2.实践——汲取“批判性”的养分
2.1制造养分,激发“批判性”
如果说《巨人的花园》修改标点的“批判性”行为只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引子,那么,在教学同一个单元的课文《去年的树》则是刻意为之了: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描写对话的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发现了吗?
生:课文总是在写“小鸟说”“树说”,这样的表达感觉太单调了。

师:为你的发现鼓掌!那我们就来讨论讨论,修改一下这四处对话,让句子变得更生动。

(学生积极地讨论起来。


生:可以改成:树依依不舍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点了点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
分析:只是加了一些修饰的词语,却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获得了体验,语言画面感更强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教学活动,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刚刚才有“批判性”的行为,修改了《巨人的花园》一课的标点,为了不让这种质疑精神刚刚萌芽就愕然而止,需要给它发展的养分。

第二,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我”发现了作家、编者没能发现的问题,从而获得较大的自信,受到鼓励。

第三,对学生的“批判性”行为给予肯定,让他们以后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能大胆质疑,大胆发现。

2.2汲取养分,发展“批判性”
正是因为这样有意识地让学生大胆去修改课文,学生的质疑精神得到了肯定。

才有了《唯一的听众》中精彩的一幕:
生:老师,课文学完了,我总觉课文的情节不合理。

师:怎么说?
生:文中的“我”明明和老妇人住在同一小区,怎么可能没有发现她不是个聋子!
师:你觉得情节不合理,老师为你这种大胆发现问题的行为点赞。

那我们就来改一改课文的情节吧!
一篇篇优秀的小练笔由此诞生了,例: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走到小区门口,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

这不是常听我演奏的老妇人吗?我快步走上前,去想拉住她。

一个陌生人出现了,他礼貌地对老妇人说:“早啊,*教授,去上班啊?”老妇人满脸笑容,回答道:“早啊!是呢!”我愣住了,怎么回事?是我的耳朵问题了?……哦,原来是这样!我一下子全明白了。

分析:先不管这样的改写合不合理,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已经能从文章的内容、构思、情节出发,按照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完成一篇优秀的习作。

3.结果——“批判性”已生根发芽
确实,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把握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了证实。

示例:这是一次期末模拟测试,用的试卷是上一年镇里出的期末测试卷。

做到阅读题时,一个学生举手示意:“老师,这篇阅读的结尾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一句话‘如今,当我看到浮云向着无边无际的远方流浪时,我才完全读懂了浮云的美和忧伤’呢?前面都是写我在登山,没有写过浮云,感觉得它和前面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我都不知道要怎么答第7小题。


仔细地阅读过后,我发现了结尾突然提到“浮云的美和忧伤”,确实很突兀。

不一会儿,陆续有学生指出了同样的问题,我让学生暂时不做这一题。

事后,抓住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指导学生对这篇短文的结尾进行了改写,学生不仅写出了高质量的文章,而且获得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分析:这个教学活动中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当作一个小练笔的契机,进行简单地改写,丰富了学生写作的素材,提高了写作能力。

与其费功夫给学生解释来分析去,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动笔,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内容,获取知识,运用语言,习得方法。

4.启示与结论
如果没有最开始的对于一个标点的“批判”,那么,就不会有对句子、对故事情节,甚至把“批判”延伸到课外等一系列的活动。

擅于“用教材教”,引领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科学处理,让他们在这种“批判性”的行为中获得自信,发展思维,最大程度上获得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