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青蛙吃虫子》教案

《青蛙吃虫子》教案

《青蛙吃虫子》教案《青蛙吃虫子》教案《青蛙吃虫子》教案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53----54页“青蛙吃虫子”内容。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详细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数学考虑: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情感态度:学生浸透环保和保护动物的。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上的算理。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客人,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师生边读边冲动地说出谜底是“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青蛙常在田里做什么?生:青蛙在田里捉虫子。

师:青蛙会吃虫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自由说。

〔进展环保教育和保护小动物的教育。

〕小朋友们这么有爱心,那我们一起到青蛙王国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师:瞧,这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虫子。

小青蛙:我吃了30只虫子。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2、解决数学问题,讨论计算方法。

〔1〕师把三个问题呈如今黑板上。

〔2〕师:如今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师:请们先自己想一想,举手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

a、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b、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c、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就是86。

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认识更多的数字•学会用加法口诀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识别数字和数词•掌握小学一年级的加法口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养成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口诀的概念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汽车、飞机、青蛙、虫子等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图片:汽车、飞机,引导学生回忆数字3、6.2.教师询问学生,汽车和飞机的数量是否一样,要求学生举手回答。

3.教师出示图片:青蛙、虫子,引导学生回忆数字5、8.4.教师询问学生,青蛙和虫子的数量是否一样,要求学生举手回答。

5.教师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说出青蛙和虫子的数量。

6.教师出示数字牌上的数字5和8,让学生将相应数字牌放到青蛙和虫子的图片下。

二、启发式教学1.教师出示图片:青蛙和虫子,其中青蛙张嘴,虫子在旁边。

2.教师问学生,青蛙在干什么,虫子在干什么,要求学生举手回答。

3.教师让学生猜一猜,青蛙一口能吃几只虫子。

4.教师出示加法运算式:5+3=?,让学生用手比划出来。

5.教师用玩具或手摸数数的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

6.让学生算出5+3的结果,用数字牌写出来。

三、拓展练习1.教师出示加法算式,让学生拿着数字牌进行计算,找出正确答案。

2.教师出示加法口诀,引导学生背诵。

3.常规作业:完成课堂上的练习,自己设计一组加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心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加法口诀,并通过图片和数字牌来进行操作,达到观察和加法计算的能力培养目标。

在课堂授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口算练习,让学生对加法口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学期末上交模板)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学期末上交模板)

《青蛙吃虫子》说课稿上课教师:马秀玲一、说教材:《青蛙吃害虫》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第三次探究与学习。

请看教材: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

二、说学情:根据以往多次听课,对课堂的信息观察我发现如果依照教师用书的建议,在探索如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拨计数器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摆小棒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教室里可能会一片混乱,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我们来看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难收回;喜欢思考问题,但言语表达不清;喜欢回答问题,也喜欢安静地聆听有趣的故事。

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计算体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积累了一些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4.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五、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以共同探究为主线,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情景,激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学生好表现、求成功的心理,而且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和喜欢提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1.填空:(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我是数学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①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二是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加减法计算。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文字题目的理解和解答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读写“青蛙”、“虫子”等词语,能够理解故事情节,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青蛙吃虫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故事、回答问题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文字题目,正确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课件:青蛙吃虫子故事图片、加减法计算题目3.教具:实物虫子、卡片等4.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实物青蛙和虫子,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故事中的加减法计算题目,如“青蛙吃了3只虫子,又吃了2只虫子,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K12学习】《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K12学习】《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打一动物)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青蛙吃虫子》公开教案北师大版《青蛙吃虫子》公开教案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本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本节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打一动物)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题)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案
生2:计算71-1,先计数器上拨出71,减1就在个位上拨走1个珠子。个位上没有珠子了,只剩下十位上的7个珠子是7个十,71-1=70.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减10和减1一样吗?
师:减10是十位上去掉一个珠子,减1是个位上去掉一个珠子。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练习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我们发现,在计算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方法,学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在教学中要将加减法的学习及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策略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师:同学们大家都学会了吗?下面让我们用刚刚学习的知识来做几道题目吧!
三、达标检测
1、大啄木鸟和小啄木鸟给大树爷爷治病,大啄木鸟说:我吃了32条虫子。小啄木鸟说:我吃了20条虫子。你能解答下面两个问题吗?暂停试一试吧!
(1)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用加法计算,32+20,用个位与个位相加,个位上是2,十位和十位相加是5个十,所以32+20=52.
(2)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多少条虫子?
谁比谁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32-20,个位与个位相减,位与十位相减得出32-20=12.
2、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68+30
先摆出6捆小棒和8根小棒表示68.再加30就是再摆出3捆小棒,一共是9捆9个十加上8根小棒的8个一,68+30=98
生1:一共吃了多少个就是把大青蛙和小青蛙吃的虫子加到一起,列式是56+30=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课前准备:教师:计数器、小棒、多媒体课件。

学生:计数器、小棒。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32+5 = 70-60=78-6 = 39-4 =26+3= 88-5=30+20 = 83+6 =2.谜语导入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野住,捉虫保庄稼。

3.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

(揭题板书)二、新课学习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

青蛙吃虫子的公开课教案

青蛙吃虫子的公开课教案

《青蛙吃虫子》说课稿一、说教材:《青蛙吃害虫》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第三次探究与学习。

请看教材: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

二、说学情:根据以往多次听课,对课堂的信息观察我发现如果依照教师用书的建议,在探索如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拨计数器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摆小棒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教室里可能会一片混乱,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我们来看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难收回;喜欢思考问题,但言语表达不清;喜欢回答问题,也喜欢安静地聆听有趣的故事。

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计算体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积累了一些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4.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五、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以共同探究为主线,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情景,激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学生好表现、求成功的心理,而且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和喜欢提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1.填空:(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我是数学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①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情境、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练习巩固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10以内的数字有所了解,但加减运算能力还不够熟练。

学生对故事情境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具备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团队合作中还需加强沟通与协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动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1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运算的意义。

3.观察发现:学生观察故事情境中的图片,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4.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要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青蛙吃虫子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困难,如数的组成、加减法的运算顺序等。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故事情境,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传递与巩固。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青蛙吃虫子故事的课件,插图生动有趣。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虫子玩具,用于课堂游戏。

3.练习题:设计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提问学生:“青蛙吃了几只虫子?还剩下几只虫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加减法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小虫子玩具,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加减法计算,并将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当众解答加减法题目。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故事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游戏道具,如小虫子、青蛙等。

3.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故事课件,呈现青蛙吃虫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如:“青蛙一共吃了几个虫子?”“还剩几个虫子?”等。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直观地了解青蛙吃虫子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词描述青蛙吃的虫子数量,如:“青蛙吃了2个虫子,还剩8个虫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学习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

如:将两张卡片相加,得到的结果即为青蛙吃的虫子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如:青蛙吃虫子游戏,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定的运算任务,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青蛙吃虫子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青蛙吃虫子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青蛙吃虫子的故事为线索,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蛙吃虫子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青蛙吃虫子”的教学内容为依托,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设计一个“青蛙吃虫子”的电子游戏,让学生通过操作游戏,完成相应的数学任务。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引导学生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吃虫子?”,“虫子有多少只?”,“青蛙怎样才能吃到更多的虫子?”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青蛙吃虫子的故事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的故事,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认知,但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课堂中善于观察、模仿和动手操作,因此,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和实际操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计算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故事情节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和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加减法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虫子数量,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3.教学讲解: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4.课堂练习: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加减法计算。

5.分组合作: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青蛙吃虫子的形象,展示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学生练习和小组合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青蛙吃虫子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模仿。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数青蛙和虫子的数量,能够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数、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数数青蛙和虫子的数量,并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青蛙和虫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数它们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3.课堂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和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巩固数数和计算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表或关键词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3《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3《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3《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章,章节名称为《青蛙吃虫子》。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卡片学具:作业本、小卡片、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青蛙吃虫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加减法的过程。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讲解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例如,讲解3+4=7,4+5=9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巩固所学的内容。

例如,让学生计算2+3,3+4等。

5. 课堂互动:通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a. 3 + 4 = 7b. 4 + 5 = 9减法:a. 7 3 = 4b. 9 4 = 5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5章的第15题。

a. 2 + 3 =b. 4 + 5 =c. 7 3 =d. 9 4 =答案:a. 2 + 3 = 5b. 4 + 5 = 9c. 7 3 = 4d. 9 4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加减法的例子,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家里的人数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教案

青蛙吃虫子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加与减(二)”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教科书创设了“青蛙吃虫子”的情境, 使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科书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前两问题分别探索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通过对比巩固知识。

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算理相同, 因此第一个问题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结合生活情境, 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 体验算法多样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 小小游泳家, 说话呱呱呱, 常在田里住, 捉虫保庄稼。

猜一种动物。

(青蛙)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3.小结: 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 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 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1.出示主题图, 提出问题(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 小朋友们讨论一下, 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2.探究解决方法:(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板书: 56+30=讨论算法: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 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 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 再加上30, 30里有3个十, 在十位拨3个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青蛙吃虫子》公开课教案
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
题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学具:
、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打一动物)
师:青蛙经常在上面地方?他们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虫子”。

(板书课题)
师: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
庄稼。

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

[设计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学生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并提出问题。

生1:我发现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虫子。

生2:我知道青蛙妈妈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根据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三、展示交流:
(一)展示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只要是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汇报交流。

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设计理念: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
(三)思考
1、为什么这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呢?如果计算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
生:因为计算的都是同一个算式,一个算式只有一个正确的计算结果,如果计算结果有不一样的就说明肯定有一个就是结果是错的。

2、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题,看看计算结果是否一样,若不一样,就有错误的结果,需要仔细检查了。

生4:我预习的时候发现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还要相同数位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在计算的时候也会出错。

生5: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

师: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今后做计算题的时候都
要认真检查一下,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 师: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生:56-30=?
请学生用喜欢的方法互相交流。

先拨56,减去30,就从十位上拨去3颗珠子。

再和个位上的6合起来得26。

四、巩固练习: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
(让学生独立完成。

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

看,多热闹呀!()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
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算式不要求统一。


4、淘气带42名同学们去看讲故事比赛,可只有30把椅子,每人一把椅子,还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座位,谁能帮帮他呢?
[设计理念: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

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我们再动物的王国里待的时间不短了,你们开心吗?想想都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总结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
板书设计:
青蛙吃害虫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86(只)
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56-30=26(只)
3、小青蛙比青蛙妈妈少吃了几只害虫?
56-30=26(只)
教学反思:
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

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验算的习惯,增强了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行为和计算结果负责的意识,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