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俯卧位通气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PPT课件
04 俯卧位通气治疗操作规范
患者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ARDS的严重程度,判断 是否需要俯卧位通气治疗。
评估患者耐受性
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 状态以及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耐受时 间。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俯卧位通气治疗的目的 、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 合。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将患者置于俯卧位,调整头部、 胸部和下肢的位置,使腹部悬空
,保持呼吸通畅。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 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
免压迫和损伤。
医护人员配合
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确 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预防
在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压疮、静脉血栓形成、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02 ARDS患者病理生理
ARDS发病原因
01
02
03
直接肺损伤
如严重肺部感染、吸入有 毒物质、肺挫伤等。
间接肺损伤
如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大量输血等。
其他因素
如高龄、吸烟、慢性肺部 疾病、营养不良等也可能 增加ARDS的发病风险。
病理生理变化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导致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肺间 质和肺泡,形成肺水肿。
提高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的策略
优化患者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耐受能 力,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气
治疗方案。
加强团队协作
建立专业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团 队,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 与协作,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 进行。
完善监测与评估
加强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的 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
俯卧位通气原理
俯卧位通气原理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有效的呼吸辅助技术,它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帮助改善通气和氧合。
俯卧位通气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气均匀性,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通气均匀性,特别是对于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
在仰卧位时,肺部通气不均匀,容易发生肺泡塌陷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俯卧位可以减少这种不均匀性,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2. 减少肺泡塌陷,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肺泡塌陷,特别是在ARDS患者中。
由于重力的作用,俯卧位可以使肺部下部通气更加充分,减少肺泡塌陷的发生,改善氧合。
3. 降低肺内分流,俯卧位通气可以降低肺内分流,改善氧合。
肺内分流是指氧合血流和不氧合血流混合在一起,导致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俯卧位可以通过改善通气均匀性和减少肺泡塌陷来降低肺内分流。
4. 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氧合,特别是对于患有ARDS的患者。
通过上述机制,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改善呼吸功能。
5. 预防肺部感染,俯卧位通气可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在俯卧位时,患者的口腔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总之,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呼吸辅助技术,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帮助改善通气和氧合。
它可以改善通气均匀性、减少肺泡塌陷、降低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同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俯卧位通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ARDS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需要呼吸辅助的患者,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和应用。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ppt
俯卧位通气治疗简单易行,无需 特殊设备和技巧,可以在床边进 行,方便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实施
。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避免长时间 使用高浓度氧和机械通气引起的 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气
压伤等。
02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实 施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中度至重度ARDS患者,特 别是当呼吸窘迫症状无法通过其 他措施缓解时。
俯卧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肺组织向下压缩,减少胸腔内的死腔量,提高有效通气量。同时 ,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向胸腔内下半部分流动,改善了下半部分的通气/血流比值。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功能,减轻呼吸机疲劳,降低呼吸机参数 。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重要性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作为ARDS 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改 善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功能,降低
ARDS患者通常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以维持呼吸功能和氧合。
ARDS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烧伤 等多种原因引起,导致肺泡上皮细胞 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引发 急性炎症反应和肺水肿。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原理
俯卧位通气治疗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使肺组织在胸腔内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改善通气/ 血流比值,提高氧合。
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颅内压增高、急性出血、脊柱 损伤或骨折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和步骤
01
02
03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用 品,如呼吸机、导管、胶 带、枕头等。
操作步骤
将患者置于俯卧位,确保 头部、胸部和腿部放置合 适,保持呼吸道通畅,连 接呼吸机进行通气。
监测与调整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密 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根 据需要调整通气参数。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一项在危重病人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措施。
在这种姿势下,患者处于仰卧位的反面,面朝床面。
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肺的通气效果,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规范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中华护理学会特制定了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
该标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选取: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是否适用俯卧位通气。
常见适用病例包括ARDS、严重肺炎、呼吸衰竭等。
2.患者评估:在进行俯卧位通气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循环状态等。
评估结果将决定是否适用俯卧位通气以及实施的方式。
3.俯卧位转换:为确保患者安全,转换患者到俯卧位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
此过程包括使用床边护士护理技术,合理的体位转换、床位的调整等。
同时,对于有气管导管或者胃肠道导管的患者,需要进行合理的管道固定和维护。
4.俯卧位保持:一旦患者被转换到俯卧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其中包括调整床面和枕头的角度,避免压疮的发生,定期翻身,定期评估患者姿势等。
5.通气管理:在俯卧位通气期间,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动态,监测氧饱和度、二氧化碳的排出情况等,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气道管理措施。
同时,还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尿量,防止压力性损伤和感染的发生。
6.监测和评估:对于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患者,护士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临床观察、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通过这些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相关问题。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临床实践的规范性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团体标准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为护士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和保障。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第一部分:引言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一种针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患者置于俯卧位来改善通气/通氧比,优化气体交换。
俯卧位通气已经成为ARDS患者重要的救治手段之一,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俯卧位通气的实施要求严谨的团体合作,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专业的护理技能。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就是针对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工作流程、操作标准、安全措施和护理技能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旨在确保俯卧位通气的安全、有效和标准化实施,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二部分:工作流程1.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氧合情况和呼吸机参数等,判断是否适合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评估患者的皮肤状态、体位耐受力和神志清醒程度,确定是否适合转为俯卧位。
-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气计划,包括俯卧位的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2.准备工作-通知医生和呼吸治疗师,确认俯卧位通气的适用性和治疗方案。
-与团队成员协商并安排好转位所需的协助人员和设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皮肤护理和保护,防止因俯卧位导致的压疮和其他并发症。
3.转位过程-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俯卧位通气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与医生和呼吸治疗师密切配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转位操作。
-严格按照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程序,实施转位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俯卧位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体位角度,保证气体交换和循环稳定。
-定期进行俯卧位护理记录和皮肤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提醒患者进行主动体位变换和肢体活动,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第三部分:操作标准1.俯卧位通气装备-呼吸机:确保呼吸机参数设置正确,包括吸呼比、潮气量、PEEP 等,以满足患者的通气需求。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PPT课件
1. 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俯卧位通气。 02
2. 准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包括呼吸机、监护仪 03 、吸氧装置、急救药品等。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01 3. 将患者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注意保护患者的 眼睛、鼻子和嘴巴。
02 4. 调整呼吸机和监护仪参数,确保患者通气和氧 合稳定。
02 5.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通气参数,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06
总结与展望
俯卧位通气治疗在ARDS患者中应用前景展望
广泛应用
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的深入理 解和俯卧位通气治疗技术的不断
完善,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望在 ARDS患者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因和严重程度的 ARDS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俯卧 位通气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与其他辅助呼吸技术比较优缺点分析
优点
与其他辅助呼吸技术相比,如高频振荡 通气、体外膜肺氧合等,俯卧位通气具 有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同 时,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氧 合和呼吸力学,降低死亡率。
VS
缺点
俯卧位通气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且 患者需要接受镇静和肌松药物的治疗,这 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而其他辅助呼 吸技术如高频振荡通气、体外膜肺氧合等 可能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复杂的设备 支持。
氧合功能障碍及呼吸衰竭
01 肺顺应性降低
由于肺部炎症和肺泡萎陷,ARDS患者肺顺应性显 著降低,使得吸气时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将气体 吸入肺部。
02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部病变不均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肺 泡通气不足,部分肺泡血流减少,造成顽固性低 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03 呼吸衰竭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引言: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是为了指导临床护理团队在使用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时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危重病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方法,它能改善通气/血流比例,降低气道压力,减少肺损伤,并改善生存率。
本标准包括俯卧位通气操作步骤、安全措施、监测指标和团队合作。
一、俯卧位通气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a.准备所需设备,包括专用床垫、人工气道设备、肺保护装置等。
b.确保病人与设备之间的接触表面干净,消毒合格。
c.确认病人是否适合俯卧位通气,包括评估呼吸功能及体力状况。
2.病人安全a.护理团队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状况,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等。
b.保持人工气道通畅,确保呼吸机的正常工作。
c.防止压疮发生,定时更换病人体位。
3.俯卧位通气姿势调整a.把病人从仰卧位调整为侧卧位,然后再从侧卧位调整为俯卧位。
b.确保病人头部、颈部和下肢的合适支撑,避免压力集中导致神经、血管受压。
4.监测指标a.监测血氧饱和度,保持在良好水平。
b.监测呼吸频率和肺压力,避免气道压力过高。
二、安全措施1.人工气道管理a.确保气管插管正确位置,避免误吸、误导管。
b.定期检查气囊压力、漏气情况。
2.导热垫使用a.导热垫应均匀分布在病人体表,避免过热或过凉。
b.导热垫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避免导热垫损坏或触电等事故发生。
3.定期改变体位a.防止俯卧位过久导致压疮发生。
b.定期变换体位,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三、监测指标1.血氧饱和度a.维持在正常范围,不低于92%。
b.若血氧饱和度低于指标,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呼吸频率a.避免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慢。
b.监测呼吸努力,避免过度压力对肺部造成损伤。
四、团队合作1.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组成。
俯卧位通气-护理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护理物品,如 软垫、枕头、床单等,确 保操作过程中舒适安全。
沟通解释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 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 除其疑虑和紧张情绪。
操作过程
安全转移
将患者从平卧位转为俯 卧位,动作轻柔,避免当调 整头部、胸部、四肢的 位置,确保舒适自然。
重症哮喘
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 肺通气和氧合,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机 械通气风险。
肺炎、肺栓塞等其他呼吸系统疾 病
在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俯卧 位通气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 助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02 俯卧位通气护理操作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评估是否适 合进行俯卧位通气护理。
远程护理
借助远程医疗技术,实现患者与医 护人员之间的远程交流和指导,方 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机器人辅助护理
研发适用于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 机器人,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才培养展望
专业化培训
针对俯卧位通气护理需求, 开展专业化的培训课程,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结果
经过两周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 终成功脱离呼吸机,康复出院。
失败案例及分析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年轻男性,因重症哮喘导致呼吸衰竭,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护理措施
在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 ,经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
该患者死亡的原因可能与自身病情严重、基础疾病较多、年龄较小等因素有关。此外,也可能与护理团 队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有关。因此,在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提高护理团 队的应急处理能力。
ARDS的俯卧位通气
ARDS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种改善ARDS气体交换的方法。
随后的观察显示,通过简单的病人轮换,氧合功能有了显著改善,这推动了接下来几十年的研究。
这项工作阐明了俯卧通气时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变化的机制。
然而,将生理上的改善转化为临床上的益处已被证明是具有挑战性的;几项当代的试验显示俯卧位对临床没有重大益处。
通过优化患者选择和治疗方案,最近的Proning-Severe-ARDS 患者(PROSEVA)试验显示,俯卧通气对死亡率有显著的益处。
这项试验和随后的荟萃分析支持俯卧位作为有效治疗以降低严重ARDS的死亡率,特别是早期应用其他肺保护策略时。
本文就俯卧通气在ARDS中的生理学原理、临床证据及实际应用作一综述。
美国每年约有170000例ARDS发生,死亡率为25%至40%。
治疗ARDS 的费用占所有医院呼吸机日的5%,这就产生了巨大的费用(平均每住院1.15万美元),早在20世纪60年代,ARDS的知识库由描述性病例系列组成,对有效治疗的需求就显而易见。
早期研究者注意到肺顺应性降低和晚期肺切除增加是该病的特征,并建议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来改善氧合。
为了减少受伤肺的进一步肺不张,Bryan建议俯卧位,推测俯卧位可以降低胸膜压力梯度,恢复背侧肺段的通气。
临床病例系列支持这一概念,记录了俯卧位对氧合的显著改善。
随后的研究表明,俯卧位可改善大多数ARDS 患者(70%-80%)的氧合,使PaO2/FiO2的平均比值增加35mm Hg。
因此,俯卧位被确立为抢救ARDS的一种策略严重低氧血症,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改善气体交换的机制上。
俯卧位换气当一个人仰卧时,腹肺、心脏和腹部内脏的重量会增加背侧胸膜压。
这种压迫降低了背侧肺区的跨肺压力(气道开放压力-胸膜压力),水肿性ARDS肺的质量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腹侧背侧胸膜压力梯度,减少了依赖背侧区域的区域通气。
据估计,腹侧心脏对下层肺组织的压力约为3至5cmH2O,实验研究表明俯卧位改善了心包内肺区域的通气量。
俯卧位通气
• 感谢阅读
评估俯卧位通气弊大于利,如 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如腹部术后 伤口裂开)
患者病情改善,恢复仰卧位后 氧合指数>150mmHg且持续6 h以上,无须继续进行俯卧位 通
紧急终止
心脏骤停
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
恶性心律失常
可疑的气管导管移位 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04
相关并发症及预防
并发症及预防
01 非计划性拔管
翻身单
减压辅料贴
电极片
软枕、硅胶垫
抢救车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
操作流程——患者准备
心电监护电极片 移至肩臂部, 整理监护仪各连接 导线,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
确定翻转方向: 根据仪器设备连接及患者 体位反转的方便性,决定 俯卧位的操作是由患者左 向右或右向左进行翻转
夹闭非紧急管路(如尿管、 胃管等),妥善固定,防 止滑脱,管路方向与身体 纵轴方向一致,并留出足 够长度便于翻转
相对 禁忌症
疾病、创伤或医疗处置 的限制体位
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
操作流程——评估
血流动力学
镇静状态
人工气道
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可耐受俯卧位通气
➢ 机械通气患者 RASS评分-4至-5分
➢ 无机械通气患者 RASS评分0至-1分
确认气道导管位置, 清理气道、声门上 及口鼻腔分泌物
胃肠道
俯卧位通气患者需要镇静甚至肌松, 有利于膈肌松弛,跨膈压降低,促进部 分背侧肺泡复张,增加气血交换面积。
俯卧位通气的病理生理效应
2.改善通气血流比
俯卧位时肺内血流重新分布,腹侧区域血流增加,通气减少;背侧区域血流 减少,通气增加;通气血流比明显改善。
3.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
(仅供参考)ARDS俯卧位通气护理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侯春怡
简介ARDS 简介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与RDS 俯卧位通气实施与护理
主要内容
简介ARDS
1.概念 2.病理生理
ARDS
6.治疗
3.流行病学
5.诊断标准
4.临床表现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治疗指南(2007年)》
tube is used. • Prior to disconnecting the endotracheal tube, it is
clamped to prevent loss of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Case 1
• The patient is tightly rolled in two sheets and is moved to the far side of the bed, away from the ventilator.
评 相对禁忌症
估 严重的血流动力 学不稳定 颅内压增高 急性出血性疾病
骨科手术 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妊 娠不能耐受俯卧位的姿势等情 况
颈椎脊柱损伤
1.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使用镇静药物使患者处 操 于相对镇静状态,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 作 Rasmay5分) 前 2.实施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 准 通畅,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窒息。(操作前先 备 吸痰)
3.用物准备:凹形枕、软枕
翻身床俯卧位:按翻身床使用和操作方法进行
普通监护床俯卧位:
操 1.位置与分工
第一人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 口令
第二人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监护仪导联线、胃管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作者:陈淑靖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俯卧位通气的效果及机制1. 俯卧位通气效果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俯卧位通气效果的文章,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组患者28天死亡率降低近50%,90天死亡率也明显下降,而且在观察人群中,肺炎所致ARDS占绝大多数,接近60%。
这一研究也展示了俯卧位通气的效果,值得肯定。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在ARDS不同严重程度对应的呼吸支持策略中,纳入了俯卧位通气。
随后有多部国际指南对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推荐。
日本指南推荐,对于中重度ARDS(氧合指数<200 mmHg)患者,推荐可行俯卧位治疗[2]。
德国指南推荐对于氧合指数<150 mmHg的患者,每天接受至少16小时的俯卧位[3]。
欧美国家和中国的指南推荐,对于中度ARDS患者,推荐接受每天至少12小时的俯卧位[4,5]。
为何俯卧位通气效果如此明显?仰卧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背侧肺泡会出现一些形变,处于压扁状,当体位变为俯卧位时,因重力作用而发生形变的肺泡会有一定程度的复原,有利于改善肺泡的复张[6]。
研究显示,俯卧位能够改善ARDS患者的肺复张,同时还能减少肺的分流,通气血流比明显好转,患者的氧合指数也会显著升高[7]。
除了对肺的影响,俯卧位还能改善ARDS患者的右心功能。
研究显示,通过俯卧位的治疗,右室舒张末容积显著减少,左心受限也会显著减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左心输出量,改善左心功能[8]。
下图总结了俯卧位通气如何改善左心和右心功能。
俯卧位通气后,由于肺泡复张,动脉氧合改善,肺血管阻力显著降低,右心负荷也随之降低,对左/右室的交互也降低,左室前负荷会增加,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左心的输出量。
同时,俯卧位时,腹内压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使静脉回流增加,促进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射血分数提高,左室前负荷也会相应增加,最终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9]。
2. 俯卧位通气的机制俯卧位通气改善通气和氧合的机制可能是:增加肺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比,降低气道压力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减少右室扩张,降低右心后负荷,改善局部膈肌运动。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技术,它可以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氧合,缓解肺部压力和水肿,促进痰液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中华护理学会俯卧位通气团体标准旨在规范俯卧位通气实施的流程和技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一、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俯卧位通气适用于以下患者:1.重症监护患者,包括重症肺部疾病、呼吸衰竭、ARDS等;2.长期卧床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较差,易造成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者;3.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需要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者。
二、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俯卧位通气适用禁忌于以下患者:1.高度危重症患者,经过医生评估认为不适宜俯卧位通气者;2.有颈椎、胸椎骨折或手术患者;3.心包填塞、室壁破裂、颅内压增高、严重低血容量等情况患者。
三、俯卧位通气的准备工作1.确认适宜俯卧位通气的患者,并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2.评估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3.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工作,避免因长时间俯卧位造成皮肤损伤;4.准备好俯卧位通气所需的设备,包括专用头枕、护理垫等。
四、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1.协助患者翻身至俯卧位,将患者头部稍微偏向一侧,使呼吸道畅通;2.定期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血流动态,确保患者血液循环良好;3.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提高肺部通气功能;4.定期翻身,避免俯卧位造成压疮等并发症。
五、俯卧位通气的预防措施1.定期监测患者的氧合情况,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正常;2.防止压疮的发生,定期给患者翻身,避免长时间俯卧位造成皮肤损伤;3.搭配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减少患者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4.严格执行家庭式治疗,给予患者足够的呼吸道护理。
六、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1.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2.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症状,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3.定期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随时调整俯卧位通气方案;4.与医生、护士团队密切合作,确保俯卧位通气的有效实施。
俯卧位通气效果评价指标
俯卧位通气效果评价指标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 ventilation,PPV)是一种通气支持技术,适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尤其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与传统的仰卧位通气相比,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氧合,减轻肺压力和静脉返回阻力,改善肺通气分布,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氧合指标氧合指标用于评价俯卧位通气对患者氧合状态的改善程度。
常用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
研究表明,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提高PaO2和SaO2,降低PaO2/FiO2、但需要注意的是,氧合指标的改善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病情好转,因为氧合指标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动态肺顺应性动态肺顺应性是评估呼吸系统弹性和肺泡塌陷情况的指标。
在俯卧位通气时,肺后背部受重力压迫,塌陷的肺泡得以重新展开,肺顺应性显著提高。
动态肺顺应性的改善可以减少肺泡塌陷和肺不张,改善肺通气分布。
因此,动态肺顺应性可作为评价俯卧位通气效果的重要指标。
三、经络血流指标经络血流指标用于评价俯卧位通气对患者肺血流分布的影响。
经络血流指标包括外侧肺血流/总肺血流比值(Qs/Qt)、肺内分流比例和外侧肺灌注比例。
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肺血流分布,增加外侧肺血流量,减少肺内分流,改善氧合状态。
因此,经络血流指标也可作为评价俯卧位通气效果的重要指标。
四、临床结局指标临床结局指标用于评价俯卧位通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常用指标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等。
研究显示,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降低ICU死亡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氧合指标、动态肺顺应性、经络血流指标和临床结局指标。
这些指标综合评估可以客观地反映俯卧位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指导临床实践,并为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提供参考。
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常识和操作指导
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常识和操作指导一、适应症: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一种严重的、有潜在致死风险的急性肺损伤。
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并减轻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风险。
2.剧烈呕吐或误吸: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误吸物进入呼吸道的风险,并改善气道清晰度。
3.危重病患者: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危重病患者的氧合水平,并减少对呼吸机的依赖。
4.急性心力衰竭:俯卧位通气可以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力,减轻肺水肿,改善通气功能。
二、操作指导:1.确保患者合适的姿势:将患者从仰卧位慢慢调整到俯卧位时,应注意保持患者头部和颈部的正中位置,以避免扭转或屈曲颈部,造成气道阻塞。
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的调整:如果患者已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需要调整管道的位置以适应俯卧位。
保持管道通畅,避免压迫或扭曲,以确保气道的稳定。
3.密切监测患者状态:在转换到俯卧位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或不耐受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或胸闷。
在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转换姿势。
4.注意床位的调整和固定:在将患者调整到俯卧位后,确保床位稳固且正确固定,以防止患者在姿势调整后的移动或滑动。
5.定期翻身和床位改动:俯卧位通气很可能导致压疮和肌肉疼痛,因此,需要定期改变患者的床位,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并促进血液循环。
6.注意补液和监测体征:俯卧位通气可能影响患者的液体平衡,因此要注重补液和监测患者的尿量、血压和心率等体征,及时调整补液和药物治疗。
三、注意事项:1.患者应始终处于监控下,人员熟悉机械通气技术和监护设备的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2.对于非创伤性脊柱损伤或颅脑损伤等存在骨折或损伤风险的患者,需要慎重选择俯卧位通气。
3.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准确选择俯卧位通气的时机和持续时间。
4.对于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需要定期进行床位改动和体位转换,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最新:ARDS的俯卧位通气(完整版)
最新:ARDS的俯卧位通气(完整版)俯卧位技术,能够帮助ARDS患者更好呼吸肺部广泛炎症可导致ARDS,甚至危及生命,严重感染如COVID-19和流感即是如此,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住院病人通常平躺,背部附着床面,即平卧位。
而俯卧位,病人腹部朝下,通常用于需要呼吸机的病人。
俯卧位益处与以下原因有关:(1)仰卧位时,肺部受到心脏和腹部器官压迫。
气体交换,即二氧化碳交换氧气的过程,在肺塌陷区域减少,导致低氧。
俯卧位时,肺压缩减少,肺功能改善。
(2)人体通过自身机制来调节血液流向肺的不同部位。
ARDS通气血流失衡,导致气体交换不良。
俯卧位可使通气血流更加均一,减少不平衡,改善气体交换。
(3)俯卧时肺功能改善,呼吸机不需要太大支持力度就能达到足够氧和水平。
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风险,这种损伤是由于肺的某些部分过度膨胀和过度拉伸造成的。
(4)俯卧位可改善部分患者心功能。
俯卧位时,右心回流增加,肺部血管收缩会减少,可能有助于心脏泵功能,从而促进氧气输送到全身。
(5)俯卧时口鼻朝下,肺部产生的分泌物可以更好地排出。
病人处于俯卧位俯卧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呼吸管路脱落或低血压。
由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组成的团队,包括呼吸治疗师、护士和医生,是病人安全复位所必需的。
多数医院每天至少让病人俯卧12个小时,不过做法各不相同。
在氧水平持续改善之前,或者尚未改善的情况下,可以继续。
虽然俯卧位一般仅限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但目前正在研究COVID -19患者的自愿、清醒俯卧位,这些病人需要监测恶化的呼吸状况。
ARDS俯卧位挑战俯卧位需要个体化考虑。
虽然某些情况下有益,但并非适合所有人,甚至会恶化。
随着体位的改变,医疗设备、呼吸管路和引流管可能会脱落(无意中脱落)。
如果呼吸管路脱落,俯卧位下难以更换。
俯卧位进行操作或心肺复苏同样有挑战性,可能需要立即复位。
而且,俯卧姿势时,皮肤、胸部、膝部和面部受压,容易出现压疮。
这也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这篇图文讲得太详细啦!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这篇图文讲得太详细啦!导语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关于俯卧位通气的操作规范。
俯卧位通气实施指征的评估1.实施指征:中/重度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当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氧合指数≤150 mmHg时应积极行俯卧位通气。
2.相对禁忌证:俯卧位通气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1)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颅内压增高;(3)急性出血性疾病;(4)颈椎、脊柱损伤需要固定;(5)骨科术后限制体位;(6)近期腹部手术需限制体位者或腹侧部严重烧伤;(7)妊娠;(8)颜面部创伤术后;(9)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1)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俯卧位通气。
(2)镇静状态: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通气时建议深镇静,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4至-5分。
(3)人工气道:确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
(4)胃肠道:俯卧位通气前2 h暂停肠内营养的供给,操作前回抽胃内容物,避免过多胃残余量致反流误吸;危重型重度ARDS患者早期置入鼻空肠管。
(5)其他:检查各导管在位通畅,并确认可否暂时夹闭;检查局部敷料是否需要更换;检查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
2.物品准备:翻身单(可承担患者重量且大小合适的单子)、方形与椭圆形泡沫辅料数张、头枕(软枕或马蹄形枕头)、2~3个圆柱形枕头、硅胶软枕数个。
3.患者准备:(1)确定俯卧位通气翻转方向:根据仪器设备连接及患者体位反转的方便性,决定俯卧位的操作是由患者左向右或右向左进行翻转;(2)将电极片移至肩臂部,整理监护仪各连接导线,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3)夹闭非紧急管路(如尿管、胃管等),妥善固定各导管,防止滑脱,整理各管路方向与身体纵轴方向一致,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4)在患者面部颧骨处、双肩部、胸前区、髂骨、膝部、小腿部及其他骨隆突俯卧位易受压处垫上泡沫型减压敷料或硅胶软枕。
俯卧位通气实施流程
俯卧位通气实施流程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一种改变患者体位来提高氧合和通气效果的临床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患者的治疗中。
PPV的实施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适应症:适应症是指患者需要进行PPV治疗的具体条件。
通常情况下,适应症包括重症呼吸衰竭、ARDS、肺不张等。
在确定适应症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生命体征、通气指标等因素。
2.评估患者状况:在实施PPV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血气分析、动脉血压、心率、氧合情况等。
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适应性和对PPV的反应。
3.准备设备和团队:在实施PPV之前,需要准备相应的设备和团队。
设备包括呼吸机、负压吸引器、气管插管和导管、PPE防护装备等。
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等。
4.保持体位:将患者由仰卧位转为俯卧位,在保持患者头部中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护士、医生或专用机械将患者翻转到俯卧位。
在转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头颈部和肺部,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5.固定体位:将患者固定在俯卧位上,确保患者舒适和稳定。
可以使用特殊的固定带或护理凳来固定患者的肩部、髋部和足部,避免其滑落或翻转。
6.排解分泌物:在患者转位后,常常会有分泌物积聚在气道内。
在PPV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吸痰、保持气道通畅等手段排除分泌物,以保证患者气道的通畅和通气效果的改善。
7.调整呼吸机参数:在PPV实施后,需要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
这些参数包括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频率等。
调整参数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效果。
8.监测病情:在PPV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动脉压等指标,以及进行血气分析等检查。
9.评估疗效:在PPV治疗结束后,需要再次评估患者的状况和治疗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调整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生理学指标:
• 标化的分钟通气量(VECORR=分钟通气量 ×PaCO2/40mmHg)作为代替
• 重度ARDS包括: – 低呼吸系统顺应性(<40ml/cm), – 高VECORR(>10L/min),或者两者同时存在
ARDS影像学
• 2013年Rodrigo A.Cornejo 等对24名ARDS患者研究发现 PPV加上high PEEP有利于改善氧合和呼吸系统的顺应性 ,主要由于PP可以减轻PEEP的副作用如肺泡过度膨胀等 。
• 2014年Raphaele Girard等总结了一个纳入了466例重症 ARDS的患者的资料多中心随机对照资料得出:俯卧位通 气相对于仰卧位,压疮发生率明显增加。可导致感染、疼 痛等可能引起病人病情加重,不利于肺保护。
• 病理状态下(心脏增大、增重、心脏病基 础)情况更加明显
• 仰卧位通气时平均1-4%的肺组织受到心脏 和纵膈的压迫
仰卧位通气的指证-相关临床问题
仰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提高生存率
• 2013年Claude Guerin等的以466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对于重度的ARDS 患者(PaO2:FiO2<150mmHg,FiO2≥0.6, PEEP of≥5cmH2O),分组后1h你进行PPV,持 续至少16小时有利于减少28天和90天的死亡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时程 · 胸部影像学 水肿起源 氧合
轻度 中度 重度
已知临床发病或呼吸症状新发或加重后1周内
双肺斑片-不能完全用渗出、小叶/肺塌陷或结节解释 。 水肿起源 无法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超负荷完全解释的 呼吸衰竭,如果不存在危险因素,则需要进行客观评 估,例如超声心动图以排除液体静力型水肿。
200mmHg<PaO2/FiO2≤300mmHg伴PEEP或 CPAP≥5cmH20 100mmHg<PaO2/FiO2≤200mmHg伴PEEP≥5cmH20
ARDS影像学
将俯卧位通气进行到底
俯卧位通气的肺保护机制
• 增加功能残气量FRC • 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 •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 • 肺应力与应变力分布更加均匀 • 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俯卧位时正常肺的力学变化
俯卧位增加功能残气量
• FRC的增加来自重力依赖区“萎陷肺泡”的重新 复张
ARDS俯卧位通气
广东省重症医学年会 2015
内容提要
一、严重ARDS的概述 二、俯卧位通气的肺保护机制 三、俯卧位通气的指证-相关临床问题 四、俯卧位通气实践-阶段总结
主要病理特征-湿肺
• 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 肺泡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 • 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 • 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柏林定义
• FRC的增加不能区分复张肺泡或过度膨胀肺泡, 需结合其指标共同判断
• FRC的增加起着未定菲奥气体分压的缓冲作用 • FRC的增加使呼气末期肺泡不完全陷闭,有利于
防止剪切伤。
俯卧位通气使肺应力与应变分布 更加均匀
俯卧位与应力应变
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 仰卧位通气时平均16-24%的肺组织收到心 脏和纵膈的压迫
俯卧位前2小时(h) ( 85.55±41.35 )mmHg 比较显著升高(P<0.05),恢复仰卧位2h后OI ( 98.69±57.25 )mmHg与俯卧位前2h比较显著 升高(P<0.050) • ③循环动力学:仰卧位前、俯卧位后、恢复仰卧 位2h的平均动脉压、心排指数、中心静脉压、心 率、血乳酸、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无明显变化( P>0.05)
俯卧位通气实践
PPV治疗重症H7N9并ARDS的多中心回顾
• 6例患者 • 死亡3例 • 首次开始PPV的OI为(69.85±14.43)mmHg • 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4d;奥司他韦
使用 • 实践平均11.8天,联合2种抗病毒药物治疗比率为
70%。
结果
• ①平均每次PPV实践(12.86±4.26)h。 • ②俯卧位通体后OI( 104.17±55.9 )mmHg与
• 仰卧位通气时对重症人感染禽流感H7N9并发重度 ARDS的患者来说,可以改善氧合,且恢复仰卧 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能有助于改善CO2潴 留
• 估计以呼吸危重症救治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使这 类重症患者粗略病死率不高
Take home message
仰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1)原则上无论何种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 PEEP仍不能将吸入氧浓度降至60%,即可以使 用俯卧位通气。 (2)但是不是所有患者对俯卧位通气有反应,首 先要辨别出那种患者对俯卧位通气反应性好: ARDSP和ARDSEXP。 (3)近年来更长时间俯卧位通气的尝试:未观察 到更多的并发症,似乎更有利于患者收益。 (4)出现俯卧位并发症即终止俯卧位治疗:如 气管导管脱出、心跳骤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