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章末复习课 秋学期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1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导学案第一章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习目标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定义.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知识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真假“若p,则q”是真命题“若p,则q”是假命题推出关系p⇒q p⇏q条件关系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知识点二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此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特别提醒:命题按条件和结论的充分性、必要性可分为四类(1)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即p⇒q且q⇒p;(2)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q且q⇏p;(3)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q且q⇒p;(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p⇏q且q⇏p.1.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唯一的.(×)2.“若p,则q”是真命题,而“若q,则p”是假命题,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q不是p的必要条件时,“p⇏q”成立.(√)4.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綈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一、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例1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个作答).(1)在△ABC中,p:A>B,q:BC>AC;(2)对非空集合A,B,p:x∈A∪B,q:x∈B;(3)在△ABC中,p:sin A>sin B,q:tan A>tan B;(4)已知x,y∈R,p:(x-1)2+(y-2)2=0,q:(x-1)(y-2)=0.解(1)在△ABC中,显然有A>B⇔BC>AC,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2)显然x∈A∪B⇏x∈B,但x∈B⇒x∈A∪B,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取A=120°,B=30°,p⇏q,又取A=30°,B=120°,q⇏p,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p⇒q且q⇏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反思感悟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若p⇒q,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p⇏q,q⇒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p⇏q,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集合法对于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具体情况如下: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 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跟踪训练1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一个作答).(1)p:x-3=0,q:(x-2)(x-3)=0;(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3)p:a>b,q:a+c>b+c;(4)p:a>b,q:ac>bc.解(1)x-3=0⇒(x-2)(x-3)=0,但(x-2)(x-3)=0⇏x-3=0,故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全等,但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相似,故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a >b ⇒a +c >b +c ,且a +c >b +c ⇒a >b ,故p 是q 的充要条件. (4)a >b ⇏ac >bc ,且ac >bc ⇏a >b ,故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应用 命题角度1 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例2 已知p :-2≤x ≤10,q :1-m ≤x ≤1+m (m >0),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p :-2≤x ≤10,q :1-m ≤x ≤1+m (m >0). 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x |1-m ≤x ≤1+m (m >0)}{x |-2≤x ≤10},故有⎩⎪⎨⎪⎧ 1-m ≥-2,1+m <10或⎩⎪⎨⎪⎧1-m >-2,1+m ≤10,解得m ≤3.又m >0,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0,3]. 延伸探究1.若本例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改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p :-2≤x ≤10,q :1-m ≤x ≤1+m (m >0). 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x |-2≤x ≤10}{x |1-m ≤x ≤1+m (m >0)}.所以⎩⎪⎨⎪⎧ 1-m ≤-2,1+m >10或⎩⎪⎨⎪⎧1-m <-2,1+m ≥10.解得m ≥9,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9,+∞).2.若本例中p ,q 不变,是否存在实数m 使p 是q 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因为p :-2≤x ≤10,q :1-m ≤x ≤1+m (m >0).若p 是q 的充要条件,则⎩⎪⎨⎪⎧-2=1-m ,10=1+m ,所以m 不存在.反思感悟 由条件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步骤 (1)根据条件关系建立条件构成的集合之间的关系. (2)根据集合端点或数形结合列方程或不等式(组)求解.跟踪训练2 (1)“不等式(a +x )(1+x )<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2<x <-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2,+∞)解析 不等式变形为(x +1)(x +a )<0, 因为当-2<x <-1时不等式成立,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a <x <-1. 由题意有(-2,-1)(-a ,-1), 所以-2>-a ,即a >2.(2)已知P ={x |a -4<x <a +4},Q ={x |1<x <3},“x ∈P ”是“x ∈Q ”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5]解析 因为“x ∈P ”是“x ∈Q ”的必要条件,所以Q ⊆P ,所以⎩⎪⎨⎪⎧ a -4≤1,a +4≥3,即⎩⎪⎨⎪⎧a ≤5,a ≥-1,所以-1≤a ≤5.命题角度2 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例3 求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1>ax 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的充要条件. 解 由题意可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1>ax 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等价于对于方程ax 2-ax +1=0中,⎩⎨⎧a >0,Δ<0⇔0<a <4.反思感悟 求一个问题的充要条件,就是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使得转化前后的两个命题所对应的解集是两个相同的集合,这就要求我们转化的时候思维要缜密.跟踪训练3 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a |a |=b|b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A .a =-bB .a ∥bC .a =2bD .a ∥b 且|a |=|b |答案 C 解析a |a |表示与a 同向的单位向量,b |b |表示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只要a 与b 同向,就有a |a |=b|b |,观察选项易知C 满足题意. 三、充要条件的证明例4 试证: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 <0. 证明 (1)必要性:因为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所以a ≠0,Δ=b 2-4ac >0,x 1x 2=ca <0(x 1,x 2为方程的两根),所以ac <0.(2)充分性:由ac <0可推得Δ=b 2-4ac >0及x 1x 2=ca <0(x 1,x 2为方程的两根).所以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且两根异号,即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综上所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 <0. 反思感悟 充要条件的证明思路(1)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证明充要条件时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分别证明: 一般地,证明“p 成立的充要条件为q ”.①充分性:把q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p . ②必要性:把p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q .(2)在证明过程中,若能保证每一步推理都有等价性(⇔),也可以直接证明充要性. 跟踪训练4 已知x ,y 都是非零实数,且x >y ,求证:1x <1y 的充要条件是xy >0.证明 (1)必要性:由1x <1y,得1x -1y <0,即y -x xy<0, 又由x >y ,得y -x <0,所以xy >0. (2)充分性:由xy >0及x >y , 得x xy >y xy ,即1x <1y. 综上所述,1x <1y的充要条件是xy >0.1.“(2x -1)x =0”是“x =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由(2x -1)x =0,可得x =12或x =0.因为“x =12或x =0”是“x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2x -1)x =0”是“x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设p :1<x <2,q :2x >1,则p 是q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当1<x <2时,2<2x <4,∴p ⇒q ;但由2x >1,得x >0,∴q ⇏p ,故选A. 3.函数f (x )=x 2+mx +1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 A .m =-2 B .m =2 C .m =-1 D .m =1 答案 A解析 当m =-2时,f (x )=x 2-2x +1,其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反之也成立,所以f (x )=x 2+mx +1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的充要条件是m =-2.4.“关于x 的不等式x 2-2ax +a >0,x ∈R 恒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0<a <1 B .0≤a ≤1 C .0<a <12D .a ≥1或a ≤0答案 B解析 当关于x 的不等式x 2-2ax +a >0,x ∈R 恒成立时,应有Δ=4a 2-4a <0,解得0<a <1,所以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0≤a ≤1.5.已知p :-4<x -a <4,q :(x -2)(3-x )>0,若綈p 是綈q 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6]解析 p :-4<x -a <4,即a -4<x <a +4; q :(x -2)(3-x )>0,即2<x <3,所以綈p :x ≤a -4或x ≥a +4,綈q :x ≤2或x ≥3. 而綈p 是綈q 的充分条件,所以⎩⎪⎨⎪⎧a -4≤2,a +4≥3,解得-1≤a ≤6.1.知识清单:(1)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2)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应用. (3)充要条件的证明. 2.方法归纳:数形结合.3.常见误区:求参数范围时端点值的取舍.1.“x 为无理数”是“x 2为无理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 当x 2为无理数时,x 为无理数.2.设集合M ={1,2},N ={a 2},则“a =1”是“N ⊆M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a =1时,N ⊆M ,反过来,N ⊆M 时,a 不一定为1,为2也可以. 3.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 B解析 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充分条件,由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知,若α∥β,则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与β平行,所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必要条件,故选B. 4.在△ABC 中,若p :A =60°,q :sin A =32,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因为sin 60°=32,故p ⇒q ,但当sin A =32时,A =60°或120°. 5.下列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a ≥b +1 B .a >b -1 C .a 2>b 2 D .a 3>b 3 答案 A解析 由a ≥b +1>b ,从而a ≥b +1⇒a >b ;反之,如a =4,b =3.5,则4>3.5⇏4≥3.5+1,故a >b ⇏a ≥b +1,故A 正确.6.“x 2-3x +2<0”是“-1<x <2”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 充分不必要解析 由x 2-3x +2<0,得1<x <2,因为“1<x <2”是“-1<x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x 2-3x +2<0”是“-1<x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7.设实数a 为常数,则函数f (x )=x 2-x +a (x ∈R )存在零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答案 a ≤14解析 ∵函数f (x )=x 2-x +a (x ∈R )存在零点, ∴x 2-x +a =0的判别式Δ=1-4a ≥0,∴a ≤14,∴函数f (x )=x 2-x +a (x ∈R )存在零点的充要条件是a ≤14.8.条件p :1-x <0,条件q :x >a ,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解析 p :x >1,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 ⇒q ,但q ⇏p ,也就是说,p 对应集合是q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所以a <1.9.判断下列各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 (1)p :|x |=|y |,q :x =y ;(2)p :△ABC 是直角三角形,q :△ABC 是等腰三角形; (3)p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 :四边形是矩形;(4)p :圆x 2+y 2=r 2(r >0)与直线ax +by +c =0(a 2+b 2≠0)相切,q :c 2=(a 2+b 2)r 2. 解 (1)∵|x |=|y |⇏x =y ,但x =y ⇒|x |=|y |,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ABC 是直角三角形⇏△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矩形⇒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若圆x 2+y 2=r 2(r >0)与直线ax +by +c =0(a 2+b 2≠0)相切, 则圆心(0,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等于r , 即r =|c |a 2+b 2,∴c 2=(a 2+b 2)r 2;反过来,若c 2=(a 2+b 2)r 2,则|c |a 2+b 2=r 成立,说明圆x 2+y 2=r 2(r >0)的圆心(0,0)到直线ax+by +c =0(a 2+b 2≠0)的距离等于r ,即圆x 2+y 2=r 2(r >0)与直线ax +by +c =0相切, 故p 是q 的充要条件.10.(1)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2x +m <0是x 2-2x -3>0的充分条件?(2)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2x +m <0是x 2-2x -3>0的必要条件? 解 (1)欲使2x +m <0是x 2-2x -3>0的充分条件,则只需⎩⎨⎧⎭⎬⎫x ⎪⎪x <-m 2⊆{x |x <-1或x >3}, 则只需-m2≤-1,即m ≥2,故存在实数m ≥2,使2x +m <0是x 2-2x -3>0的充分条件. (2)欲使2x +m <0是x 2-2x -3>0的必要条件,则只需⎩⎨⎧⎭⎬⎫x ⎪⎪x <-m 2⊇{x |x <-1或x >3}, 这是不可能的,故不存在实数m ,使2x +m <0是x 2-2x -3>0的必要条件.11.已知等差数列{a n },则“a 2>a 1”是“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解析 等差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等价于a n <a n +1.12.已知p :x 2+2x -3<0,q :1-a ≤x ≤1+a ,且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0)B .[4,+∞)C .(-∞,0]D .(4,+∞) 答案 B解析 由命题p :-3<x <1,因为p ⇒q ,q ⇏p , 所以{x |-3<x <1}{x |1-a ≤x ≤1+a },所以⎩⎪⎨⎪⎧1-a ≤-3,1+a ≥1,所以a ≥4.13.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 ) ①“m 为实数”是“m 为有理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a >b ”是“a 3>b 3”的充要条件;③“x =3”是“x 2-2x -3=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A ∩B =B ”是“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3 B .2 C .1 D .0 答案 C解析 ①“m 为实数”是“m 为有理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原说法不正确;②a >b ⇔a 3>b 3,所以②正确;③“x =3”是“x 2-2x -3=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原说法不正确;④“A ∩B =B ”是“A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所以原说法不正确.14.有下列命题:①“x >2且y >3”是“x +y >5”的充分条件;②“b 2-4ac <0”是“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R ”的充要条件;③“a =2”是“直线ax +2y =0平行于直线x +y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xy =1”是“lg x +lg y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答案 ①④解析 ①当x >2且y >3时,x +y >5成立,反之不一定,所以“x >2且y >3”是“x +y >5”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①为真命题;②不等式的解集为R 的充要条件是a <0且b 2-4ac <0,故②为假命题;③当a =2时,两直线平行,反之,若两直线平行,则a 1=21,所以a =2,所以“a =2”是“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故③为假命题;④lg x +lg y =lg(xy )=0,所以xy =1且x >0,y >0,所以xy =1必成立,反之不然,所以“xy =1”是“lg x +lg y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④为真命题.综上可知,真命题是①④.15.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电路图,条件p :“开关S 闭合”;条件q :“灯泡L 亮”,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电路图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1) 解析 图(1)开关S 闭合则灯泡L 亮,反之,灯泡L 亮不一定有开关S 闭合,∴p ⇒q ,但q ⇏p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图(2)p ⇔q ,∴p 是q 的充要条件.图(3)开关S ,S 1与灯泡L 串联,∴p ⇏q ,q ⇒p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6.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p n +q (p ≠0且p ≠1),求证: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q =-1.证明 充分性:当q =-1时,a 1=S 1=p -1,当n ≥2时, a n =S n -S n -1=p n -1(p -1),当n =1也成立.∵p ≠0且p ≠1,∴a n +1a n =p n (p -1)p n -1(p -1)=p ,即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 必要性:当n =1时,a 1=S 1=p +q ;当n ≥2时,a n =S n -S n -1=p n -1(p -1),∵p ≠0且p ≠1,∴当n ≥2时,a n +1a n =p n (p -1)p n -1(p -1)=p .∵{a n }为等比数列,∴a 2a 1=p ,即a 2=p 2+pq =p 2-p ,解得q =-1.故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为q =-1.。
【人教A版】2020年秋高中数学选修1-1:全一册学案(23套,含答案)
【人教A版】2020年秋高中数学选修1-1:全一册学案(23套,含答案)1.1.1 命题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难点)2.理解命题的构成形式,能将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重点)3.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难点,易错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命题的定义与分类(1)命题的定义: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2)命题定义中的两个要点:“可以判断真假”和“陈述句”.我们学习过的定理、推论都是命题.(3)分类命题?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思考1:(1)“x -1=0”是命题吗?(2)“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不一定是命题”这个说法正确吗? [提示] (1)“x -1=0”不是命题,因为它不能判断真假.(2)正确.根据命题的定义,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陈述句中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才是命题.2.命题的结构(1)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若p ,则q ”.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2)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时,常把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思考2:命题“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提示] 条件是“一个数是实数”,结论是:“它的平方是非负数”.[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1)一个命题不是真命题就是假命题.( ) (2)一个命题可以是感叹句. ( ) (3)x >5是命题.( )[解析] 根据命题的定义知(1)正确,(2)、(3)错误.[答案] (1)√(2)× (3)× 2.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②2>3;③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④x >2;⑤2018央视狗年春晚真精彩啊! A .①②③B .①③④C.①②⑤ D.②③⑤A[①、②、③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因此是命题,④不能判断真假,⑤是感叹句,故④、⑤不是命题.]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共有( )【导学号:97792000】①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②若xy=0,则|x|+|y|=0;③若a>b,则a+c>b+c;④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A.1个B.2个C.3个D.4个A[①、②、④是假命题,③是真命题.][合作探究·攻重难]A.x2-1=0 B.2+3=8C.你会说英语吗?D.这是一棵大树(2)下列语句为命题的有________.①x∈R,x>2;②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③22 018是一个很大的数;④4是集合{2,3,4}中的元素;⑤作△ABC≌△A′B′C′.[解析](1)A中x不确定,x2-1=0的真假无法判断;B中2+3=8是命题,且是假命题;C不是陈述句,故不是命题;D中“大”的标准不确定,无法判断真假.(2)①中x有范围,可以判断真假,因此是命题;②是疑问句,不是命题;③是陈述句,但“大”的标准不确定,无法判断真假,因此不是命题;④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因此是命题;⑤是祈使句,不是命题.[答案](1)B (2)①④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对于含变量的语句,要注意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看能否判断其真假,若能,就是命题;若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1)函数f(x)=3x(x∈R)是指数函数;(2)x2-3x+2=0;(3)若x∈R,则x2+4x+7>0.(4)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吗?(5)一个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6)2030年6月1日上海会下雨.[解](1)是命题,满足指数函数的定义,为真命题.(2)不是命题,不能判断真假.(3)是命题.当x∈R时,x2+4x+7=(x+2)2+3>0能判断真假.(4)疑问句,不是命题.(5)是命题,能判断真假.(6)不是命题,不能判断真假.改为“若p则q”的形式,则p是________,q是________.【导学号:97792001】(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①函数y=lg x是单调函数;②已知x,y为正整数,当y=x+1时,y=3,x=2;③当abc=0时,a=0且b=0且c=0.[思路探究] 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用适当的形式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解析](1)命题的条件是“弦的垂直平分线”,结论是“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因此p是“一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q 是“这条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答案]一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这条直线经过圆心且平分弦所对的弧.(2)①若函数是对数函数y=lg x,则这个函数是单调函数.②已知x,y为正整数,若y=x+1,则y=3,x=2.③若abc=0,则a=0且b=0且c=0.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 (1)当1a >1b时,a(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3)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不相等. [解] (1)若1a >1b,则a(2)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若两个角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则它们不相等.1.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提示:根据命题的条件,利用定义、定理、性质论证命题的正确性. 2.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提示:举出一个反例即可.给定下列命题:①若a >b ,则2a >2b;②命题“若a ,b 是无理数,则a +b 是无理数”是真命题;③直线x =π2是函数y =sin x 的一条对称轴;④在△ABC 中,若AB →·BC →>0,则△ABC 是钝角三角形.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思路探究] 命题――――――――→严格的逻辑推理真命题―――――→恰当的反例假命题 [解析] 对于①,根据函数f (x )=2x的单调性知①为真命题.对于②,若a =1+3,b =1-3,则a +b =2不是无理数,因此②是假命题.对于③,函数y =sin x 的对称轴方程为x =π2+k π,k ∈Z ,故③为真命题.对于④,因为AB →·BC →=|AB →||BC →|cos(π-B )=-|AB →||BC →|cos B >0,故得cos B <0,从而得B 为钝角,所以④为真命题.[答案] ①③④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个数为( )①2<1;②x <1;③若x <1,则x <2;④函数f (x )=x 2是R 上的偶函数. A .0 B .1 C .2 D .3B [语句①、③、④都能判断真假,是命题,语句②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 2.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的结论是( ) A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D .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把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后可知C 正确.故选C.] 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为( )【导学号:97792002】A .若a >b ,则1a <1bB .若b 2=ac ,则a ,b ,c 成等比数列 C .若|x |<="" bdsfid="295"p="" ,则x=""><="" bdsfid="299" p="">D .若a =b ,则a =bC [对于A ,若a =1,b =-2,则1a >1b,故A 是假命题.对于B ,当a =b =0时,满足b 2=ac ,但a ,b ,c 不是等比数列,故B 是假命题.对于C ,因为y >|x |≥0,则x 2<="" bdsfid="321" p="">是真命题.对于D ,当a =b =-2时,a 与b 没有意义,故D 是假命题.] 4.命题“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有两个不等实数解”为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0)∪(0,1) [由题意知a ≠0Δ=4-4a >0,解得a <1,且a ≠0.]5.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判断其真假. (1)末位数字是0的整数能被5整除;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导学号:97792003】[解] (1)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0,则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为真命题. (2)若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为真命题. (3)若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为真命题.1.1.2 四种命题1.1.3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能写出某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重点)2.知道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真假性之间的联系.(易混点)3.会利用命题的等价性解决问题.(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1.四种命题的概念及表示形式命题为“若,则否命题为“若(1)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2)四种命题间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思考:(1)“a=b=c=0”的否定是什么?(2)在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会是奇数吗?[提示](1)“a=b=c=0”的否定是“a,b,c至少有一个不等于0”.(2)真命题的个数只能是0,2,4,不会是奇数.[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1)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为“若p,则q”.(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命题“若A∩B=A,则A∪B=B”的逆否命题是“若A∪B≠B,则A∩B≠A”.[答案](1)×(2)√(3)√2.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相反数是正数”的逆命题是( ) A.“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相反数不是正数”B.“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正数,则它是负数”C.“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相反数不是正数”D.“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B[根据逆命题的定义知,选B.]3.命题“若m=10,则m2=100”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导学号:97792008】A.原命题、否命题B.原命题、逆命题C.原命题、逆否命题D.逆命题、否命题C[原命题正确,则逆否命题正确,逆命题不正确,从而否命题不正确.故选C.][合作探究·攻重难]否命题.(1)相似三角形对应的角相等;(2)当x>3时,x2-4x+3>0;(3)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解](1)原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不相等;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不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2)原命题:若x>3,则x2-4x+3>0;逆命题:若x2-4x+3>0,则x>3;否命题:若x≤3,则x2-4x+3≤0;逆否命题:若x2-4x+3≤0,则x≤3.(3)原命题: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逆命题:若一个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则它是正方形;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对角线不互相平分;逆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对角线不互相平分,则它不是正方形.[规律方法] 1.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方法(1)写命题的四种形式时,首先要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写出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再根据四种命题的结构写出所求命题.(2)在写命题时,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但不能改变条件和结论.2.写否命题时应注意一些否定词语,列表如下:1.(1)命题“若y=kx,则x与y成正比例关系”的否命题是( )【导学号:97792009】A.若y≠kx,则x与y成正比例关系B.若y≠kx,则x与y成反比例关系C.若x与y不成正比例关系,则y≠kxD.若y≠kx,则x与y不成正比例关系D[条件的否定为y≠kx,结论的否定为x与y不成比例关系,故选D.](2)命题“若ab≠0,则a,b都不为零”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若a,b至少有一个为零,则ab=0 [“ab≠0”的否定是“ab=0”,“a,b都不为零”的否定是“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因此逆否命题为“若a,b至少有一个为零,则ab=0”.]否命题、逆否命题,在这4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0个B .1个C .2个D .4个(2)判断命题“若a ≥0,则x 2+x -a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思路探究] (1)只需判断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即可.(2)思路一写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判断其真假思路二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即等价关系→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得到逆否命题的真假[解析] (1)当c =0时,ac 2>bc 2不成立,故原命题是假命题,从而其逆否命题也是假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ac 2>bc 2,则a >b ”是真命题,从而否命题也是真命题,故选C.[答案] C(2)法一: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x 2+x -a =0无实根,则a <0. ∵x 2+x -a =0无实根,∴Δ=1+4a <0,解得a <-14<0,∴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法二:∵a ≥0,∴4a ≥0,∴对于方程x 2+x -a =0,根的判别式Δ=1+4a >0,∴方程x 2+x -a =0有实根,故原命题为真命题.∵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牢记四种命题的概念,正确地写出所涉及的命题,判定为真的命题需要简单的证明,判定为假的命题要举出反例加以验证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它的逆命题同真同假,故二者只判断一个即可[跟踪训练2.判断下列四个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1)“若x +y =0,则x ,y 互为相反数”的否命题;(2)“若x >y ,则x 2>y 2”的逆否命题;(3)“若x ≤3,则x 2-x -6>0”的否命题;(4)“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
2019秋 金版学案 数学选修1-1(人教版)练习: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含解析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章末复习课
[整合·网络构建]
[警示·易错提醒]
1.命题及其关系的关注点
(1)命题的四种形式的转换方法是首先确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对条件与结论进行交换、否定,就可以得到各种形式的命题.
[例❸]设集合A={x|-2-a<x<a,a>0},命题p:1∈A,命题q:2∈A.若“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假命题,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a<1或a>2B.0<a<1或a≥2
C.1<a≤2D.1≤a≤2
解析:若p为真命题,则-2-a<1<a,解得a>1.
若q为真命题,则-2-a<2<a,解得a>2.
所以正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a≤4.
专题3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正确地表述数学内容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本内容在高考试题中,既可以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单独出现,又可以渗透到解答题中.掌握本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弄清含“且”“或”“非”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即“p∧q”有假则假,“p∨q”有真则真.¬p与p真假相反.
由题意,得:“p或q”为真,“p且q”为假,
所以 或
所以1<a≤2.
答案:C
归纳升华
解答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1.求出命题p,q为真时参数的条件;
2.根据命题p∧q,p∨q的真假判定命题p,q的真假;
3.根据p,q的真假建立不等式(组),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专题1命题及其关系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全套教案(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全套教案(可编辑)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全套教案高中数学教案选修全套【选修1-1教案,全套】目录目录 I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第一课时命题及其关系(一) 1 第二课时命题及其关系(二) 1 第一课时件与必要条件(一) 2 第二课时件 3第一课时逻辑联结词(一) 4 第二课时逻辑联结词(二) 5 1.4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及其否定 6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6其标准方程 6其标准方程 7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8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9的几何性质(一) 10的几何性质(二) 112.3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 12 2.3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二) 1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13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 14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16第一课时的概念(一) 16 第二课时导数的概念(二) 16 第三课时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7 第四课时导数的四则运算 18 第五课时复合函数的导数 (理科) 19 第六课时导数的计算习题课 20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课时命题及其关系(一) 教学要求: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教学重点:命题的改写.教学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3;(3)3吗,(4)8是24的约数;(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6)他是个高个子.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的概念:?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是素数,则是奇数;(3)2小于或等于2;(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5);(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7)明天下雨.(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则”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叫做命题的条件,叫做命题的结论.?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则”的形式.?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对顶角相等;(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则”的形式.三、巩固练习:1. 练习:教材 P4 1、2、32. 作业:教材P9第1题第二课时命题及其关系(二)教学要求:进一步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并判断真假:(1)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函数有两个零点.二、讲授新课:1. 教学四种命题的概念: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若,则若,则若,则若,则 ?写出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2. 教学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讨论:例1中命题(2)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间的关系.?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图:?讨论:例1中三个命题的真假与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间关系.?结论一: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结论二: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例2 若,则.(利用结论一来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板书教师点评)3. 小结: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三、巩固练习:1. 练习: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函数有两个零点;(2)若,则;(3)若,则全为0;(4)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 (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2. 作业:教材P9页第2(2)题 P10页第3(1)题第一课时件与必要条件(一)教学要求: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则;(2)若时,则函数的值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二、讲授新课:1. 认识“”与“”:?在上面两个命题中,命题(1)为假命题,命题(2)为真命题.也就是说,命题(1)中由“”不能得到“”,即;而命题(2)中由“”可以得到“函数的值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即函数的值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练习:教材P12 第1题2. 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充分条件(sufficient condition),是的必要条件(necessary condition).上述命题(2)中“”是“函数的值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的充分条件,而“函数的值随的值的增加而增加”则是“”的必要条件.?例1:下列“若,则”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是的充分条件,(1)若,则;(2)若,则;(3)若,则为减函数;(4)若为无理数,则为无理数.(5)若,则.(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练习:P12页第2题?例2:下列“若,则”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是的必要条件,(1)若,则;(2)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若,则;(4)若,则.(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练习:P12页第3题?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是6的倍数”是“是2的倍数”的充分条件;(2)“”是“”的必要条件.(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 3. 小结: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作业:教材P14页第1、2题第二课时件教学要求: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同时学习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重点: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是的什么条件,是的什么条件,(1),;(2),;(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讲授新课:1. 教学充要条件:?一般地,如果既有,又有,就记作. 此时,我们说,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 ?上述命题中(3)(4)命题都满足,也就是说是的充要条件,当然,也可以说是的充要条件.2. 教学典型例题:?例1: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的充要条件,(1)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函数是偶函数;(3),;(4),.(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练习教材P14 练习第1、2题?探究: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些是的充要条件的命题来. ?例2:已知:的半径为,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 求证:是直线与相切的充要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板书教师点评)3. 小结: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三、巩固练习:1. 从“”、“”与“”中选出适当的符号填空:(1) ; (2) ;(3) ; (4) .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是“”的充分条件;(2)“”是“”的必要条件; (3)“”是“”的充要条件;(4)“是无理数”是“是无理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是“”的充分条件.3. 作业:教材P14页习题第3、4题第一课时逻辑联结词(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这“”、“”、这些新命题.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 发现:命题(3)是由命题(1)(2)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且”.?规定:当,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例1: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2):35是15的倍数,:35是7的倍数;(3):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条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例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12是48与60的公约数;(2)1既是奇数,又是素数;(3)2和3都是素数.(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2. 教学命题:?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和命题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或”.?规定:当,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例如:“”、“27是7或9的倍数”等命题都是的命题.?例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或;(2)方程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3)10或15是5的倍数;(4)集合是的子集或是的子集; (5)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3. 小结:“”、“”命题的概念及真假三、巩固练习:1. 练习:教材P20页练习第1、2题2. 作业:教材P20页习题第1、2题.第二课时逻辑联结词(二)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这“”、“”、“”这些新命题.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新命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分别用“”、“”填空:(1)命题“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是的形式; (2)命题“3大于或等于2”是的形式; (3)命题“正数或0的平方根是实数”是的形式. 2. 下列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7是35的约数;(2)7不是35的约数.二、讲授新课:1. 教学命题:?一般地,对一个命题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非”或“的否定.?规定:若是真命题,则必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则必是真命题.?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是周期函数;(2):;(3):空集是集合的子集;(4):若,则全为0;(5):若都是偶数,则是偶数.(学生自练个别回答学生点评)?练习教材P20页练习第3题?例2: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1):9是质数,:8是12的约数;(2):,:;(3):,:;(4):平行线不相交.2. 小结:逻辑联结词的理解及“”、“”、“”这些新命题的正确表述和应用.三、巩固练习:1.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2);(3).2. 分别指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形式的新命题的真假:(1):是无理数,:是实数;(2):,:;(3):李强是短跑运动员,:李强是篮球运动员. 3. 作业:教材P20页习题第1、2、3题第一章1.4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及其否定教学要求:了解生活和数学中经常使用的两类量词的含义,并会判断此类命题的真假.教学重点: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教学难点:会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思考:下列语句是命题吗,?与?,?与?之间有什么关系, ?;?是整数;?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是整数.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 全称量词: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 符号: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 符号:例如:对任意的,是奇数;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都是全称命题.2. 例1 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对每一个无理数,也是无理数;?每个指数函数都是单调函数.(教师分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 思考:下列语句是命题吗,?与?,?与?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被2 和3 整除;?存在一个,使;?至少有一个,能被2 和3 整除.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入新课)4. 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 符号:特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 符号:例如: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有一个素数不是奇数.5. 例2 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实数,使; ?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有些数的平方小于.(教师分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6.思考: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所有的矩形都是平行四边形;?每一个素数都是奇数.7.全称命题:,它的否定:;特称命题,它的否定.8.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所有能被3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对任意,的个位数字不等于3;?有一个素数含有三个正因数;?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教师分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三、巩固练习1. 练习:教材,的练习.2. 精讲精练第6练.3. 作业:1,2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其标准方程教学要求: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动手,观察结果)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长度保持不变,即笔尖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二、讲授新课:1. 定义椭圆: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2.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以经过椭圆两焦点的直线为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是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为,那么焦点的坐标分别为,,又设与的距离之和等于,根据椭圆的定义,则有,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代入,画简后的,此时引入要讲清楚. 即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根据对称性,若焦点在轴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两个焦点坐标.通过椭圆的定义及推导,给学生强调两个基本的等式:和3. 例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轴上;?,焦点在轴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例2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教师分析――学生演板――教师点评)三、巩固练习: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轴上,焦距等于,并且经过点;?焦点坐标分别为,;?.2. 作业:第2题.第二章其标准方程教学要求:掌握点的轨迹的求法,坐标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教学重点:求点的轨迹方程,坐标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教学难点:求点的轨迹方程,坐标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焦点坐标,焦距.2.关于椭圆的两个基本等式.二、讲授新课:1. 例1 设点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的轨迹方程.求哪个点的轨迹,设哪个点的坐标,然后找出含有点相关等式. (教师引导――示范书写)2. 练习:1.点的坐标是,直线相交于点,且直线的斜率与直线的斜率的商是,点的轨迹是什么,(教师分析――学生演板――教师点评)2.求到定点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的动点的轨迹方程.(教师分析――学生演板――教师点评)3. 例2 在圆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为垂足.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什么,相关点法:寻求点的坐标与中间的关系,然后消去,得到点的轨迹方程.(教师引导――示范书写)4. 练习:1.第7题.2.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周长为,求顶点的轨迹方程.5.知识小结:?注意求哪个点的轨迹,设哪个点的坐标,然后找出含有点相关等式.?相关点法:寻求点的坐标与中间的关系,然后消去,得到点的轨迹方程.三、作业:第4题精讲精练第8练.第二章2.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要求:根据椭圆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根据几何条件求出曲线方程,并利用曲线的方程研究它的性质,画图.教学重点:通过几何性质求椭圆方程并画图.教学难点:通过几何性质求椭圆方程并画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焦点坐标,焦距.2.椭圆的标准方程.二、讲授新课:1.范围――变量的取值范围,亦即曲线的取值范围:横坐标;纵坐标.方法:?观察图像法; ?代数方法.2.对称性――既是轴对称图形,关于轴对称,也关于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方法:?观察图像法; ?定义法.3.顶点:椭圆的长轴,椭圆的短轴,椭圆与四个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4.离心率: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把椭圆的焦点与长轴长的比称为离心率.记.可以理解为在椭圆的长轴长不变的前提下,两个焦点离开中心的程度.5.例题例4 求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定点坐标. 提示:将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学生回答――老师书写)练习:求椭圆和椭圆的长轴和短轴长,离心率,焦点坐标,定点坐标.(学生演板――教师点评)例5 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求点的轨迹.(教师分析――示范书写)三、课堂练习:?比较下列每组椭圆的形状,哪一个更圆,哪一个更扁, ?与 ?与(学生口答,并说明原因)?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经过点?长轴长是短轴长的倍,且经过点?焦距是,离心率等于(学生演板,教师点评)?作业:第4题.第一课时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有何关系,若,则写出符合条件的椭圆方程。
高中数学章末复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1_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章末复习学习目标 1.理解命题及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4.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含义,会判断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会求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2)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q,那么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分类:①充要条件:p⇒q且q⇒p,记作p⇔q;②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q⇏p.③必要不充分条件:p⇏q且q⇒p.④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q且q⇏p.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p和命题q,可得p∧q,p∨q,綈p.(2)命题p∧q,p∨q,綈p的真假判断:p∧q中p,q有一假即为假,p∨q有一真即为真,p与綈p必定是一真一假.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全称命题用符号简记为∀x∈M,p(x).(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特称命题用符号简记为∃x0∈M,p(x0).5.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命题“若x>0且y>0,则x+y>0”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2.“所有奇数都是质数”的否定“至少有一个奇数不是质数”是真命题.( √)3.命题“若p,则q”与命题“若綈p,则綈q”的真假性一致.( ×)4.已知命题p:∃x0∈R,x0-2>0,命题q:∀x∈R,x2>x,则命题p∨(綈q)是假命题.( ×)类型一命题及其关系例1 (1)有下列命题:①“若x+y>0,则x>0且y>0”的否命题;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否命题;③“若q ≤1,则x 2+2x +q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③考点 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 题点 利用四种命题的关系判断真假 答案 D(2)设a ,b ,c 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 :若a ·b =0,b ·c =0,则a ·c =0;命题q :若a ∥b ,b ∥c ,则a ∥c .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p ∨qB .p ∧qC .(綈p )∧(綈q )D .p ∨(綈q )考点 “p ∨q ”形式的命题 题点 判断“p ∨q ”形式命题的真假 答案 A解析 由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可知,命题p 为假命题;命题q 中,当b ≠0时,a ,c 一定共线,故命题q 是真命题.故p ∨q 为真命题.反思与感悟 (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命题真假性相同.(2)“p 与綈p ”一真一假,“p ∨q ”一真即真,“p ∧q ”一假就假. 跟踪训练1 (1)命题“若x 2>1,则x <-1或x >1”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x 2>1,则-1≤x ≤1 B .若-1≤x ≤1,则x 2≤1 C .若-1<x <1,则x 2>1 D .若x <-1或x >1,则x 2>1 考点 四种命题题点 四种命题概念的理解 答案 B(2)设命题p :函数y =sin2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命题q :函数y =cos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A.p为真B.q为真C.p∧q为假D.p∨q为真考点“p∧q”形式的命题题点判断“p∧q”形式命题的真假答案 C解析由题意知p是假命题,q是假命题,因此只有C正确.类型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角度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例2 (1)设x∈R,则“x2-3x>0”是“x>4”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题点必要不充分条件的判定答案 B解析∵x2-3x>0⇏x>4,x>4⇒x2-3x>0,故“x2-3x>0”是“x>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已知a,b是实数,则“a>0且b>0”是“a+b>0且ab>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题点充要条件的判断答案 C解析∵a>0且b>0⇔a+b>0且ab>0,∴“a>0且b>0”是“a+b>0且ab>0”的充要条件.反思与感悟条件的充要关系的常用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若q则p的真假.(2)等价法:利用A⇒B与綈B⇒綈A,B⇒A与綈A⇒綈B,A⇔B与綈B⇔綈A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或B是A的必要条件;若A =B,则A是B的充要条件.跟踪训练2 使a>b>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a2>b2>0 B.C.ln a>ln b>0 D.x a>x b且x>0.5考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题点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定答案 C解析设条件p符合条件,则p是a>b>0的充分条件,但不是a>b>0的必要条件,即有“p ⇒a>b>0,a>b>0⇏p”.A选项中,a2>b2>0⇏a>b>0,有可能是a<b<0,故A不符合条件;B选项中,⇔0<a<b<1⇏a>b>0,故B不符合条件;C选项中,ln a>ln b>0⇔a>b>1⇒a>b>0,而a>b>0⇏a>b>1,符合条件;D选项中,x a>x b且0<x<1时a<b;x>1时a>b,无法得到a,b与0的大小关系,故D不符合条件.命题角度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例3 设p:实数x满足x2-4ax+3a2<0,a<0.q:实数x满足x2-x-6≤0或x2+2x-8>0,且綈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考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题点利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与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解设A={x|x2-4ax+3a2<0,a<0}={x|3a<x<a,a<0}.B={x|x2-x-6≤0或x2+2x-8>0}={x|x<-4或x≥-2}.因为綈p是綈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AB ,所以⎩⎪⎨⎪⎧a ≤-4,a <0或⎩⎪⎨⎪⎧3a ≥-2,a <0,解得a ≤-4或-23≤a <0.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4]∪⎣⎢⎡⎭⎪⎫-23,0. 反思与感悟 利用条件的充要性求参数的范围(1)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是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求解.(2)注意利用转化的方法理解充分必要条件:若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条件,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充分不必要、充要)条件.跟踪训练3 已知p :2x 2-9x +a <0,q :2<x <3且綈q 是綈p 的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考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 题点 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范围 答案 (-∞,9]解析 ∵綈q 是綈p 的必要条件, ∴q 是p 的充分条件, 令f (x )=2x 2-9x +a ,则⎩⎪⎨⎪⎧f ,f ,解得a ≤9,∴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9]. 类型三 逻辑联结词与量词的综合应用例4 已知p :∃x 0∈R ,mx 20+2≤0.q :∀x ∈R ,x 2-2mx +1>0,若p ∨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2]D .[-1,1]考点 “p ∨q ”形式的命题题点 由“p ∨q ”形式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答案 A解析 因为p ∨q 为假命题,所以p 和q 都是假命题.由p:∃x0∈R,mx20+2≤0为假,得∀x∈R,mx2+2>0,所以m≥0.①由q:∀x∈R,x2-2mx+1>0为假,得∃x0∈R,x20-2mx0+1≤0,所以Δ=(-2m)2-4≥0⇒m2≥1⇒m≤-1或m≥1.②由①和②得m≥1.反思与感悟解决此类问题首先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简单命题与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关系.其次要善于利用等价关系,如:p真与綈p假等价,p假与綈p真等价,将问题转化,从而谋得最佳解决途径.跟踪训练4 已知命题p:∃x0∈R,mx20+1≤0,命题q:∀x∈R,x2+mx+1>0,若p∧q为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2) B.[-2,0)C.(-2,0) D.(0,2)考点“p∧q”形式的命题题点已知p且q命题的真假求参数(或其范围)答案 C解析因为p∧q为真命题,所以命题p和命题q均为真命题,若p真,则m<0,①若q真,则Δ=m2-4<0,所以-2<m<2.②所以p∧q为真,由①②知-2<m<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命题“若x2>1,则x>1”的否命题为“若x2>1,则x≤1”B.命题“∃x0∈R,x20>1”的否定是“∀x∈R,x2>1”C.命题“若x=y,则cos x=cos y”的逆否命题为假命题D.命题“若x=y,则cos x=cos y”的逆命题为假命题考点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题点利用四种命题的关系判断真假答案 D解析 A 中,命题“若x 2>1,则x >1”的否命题为“若x 2≤1,则x ≤1”,∴A 错误. B 中,命题“∃x 0∈R ,x 20>1”的否定是“∀x ∈R ,x 2≤1”,∴B 错误.C 中,“若x =y ,则cos x =cos y ”为真命题,则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C 错误.D 中,命题“若x =y ,则cos x =cos y ”的逆命题“若cos x =cos y ,则x =y ”为假命题,∴D 正确.2.已知直线a ,b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 和直线b 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 题点 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定 答案 A解析 当两个平面内的直线相交时,这两个平面有公共点,即两个平面相交;但当两个平面相交时,两个平面内的直线不一定有交点. 3.命题“∃x 0∈R ,f (x 0)<0”的否定是( ) A .∃x 0∉R ,f (x 0)≥0 B .∀x ∉R ,f (x )≥0 C .∀x ∈R ,f (x )≥0 D .∀x ∈R ,f (x )<0考点 存在量词的否定 题点 含存在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答案 C4.已知p :x 2+2x -3>0;q :13-x>1.若“(綈q )∧p ”为真命题,求x 的取值范围. 考点 “p ∧q ”形式的命题题点 已知p 且q 命题的真假求参数(或其范围) 解 因为“(綈q )∧p ”为真,所以q 假p 真. 而当q 为真命题时,有x -2x -3<0,即2<x <3, 所以当q 为假命题时有x ≥3或x ≤2; 当p 为真命题时,由x 2+2x -3>0, 解得x >1或x <-3,由⎩⎪⎨⎪⎧x >1或x <-3,x ≥3或x ≤2,解得x <-3或1<x ≤2或x ≥3.5.已知条件p :x 2-3x -4≤0,条件q :|x -3|≤m ,若綈q 是綈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考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 题点 利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与充要条件求参数范围 解 ∵由x 2-3x -4≤0,得-1≤x ≤4, 若|x -3|≤m 有解,则m >0(m =0时不符合已知条件), 则-m ≤x -3≤m , 得3-m ≤x ≤3+m ,设A ={x |-1≤x ≤4},B ={x |3-m ≤x ≤3+m }. ∵綈q 是綈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成立,但q ⇒p 不成立,即A B ,则⎩⎪⎨⎪⎧m >0,3-m ≤-1,3+m ≥4(等号不同时取到),即⎩⎪⎨⎪⎧m >0,m ≥4,m ≥1,得m ≥4,故m 的取值范围是[4,+∞).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命题是等价命题.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应先找准条件p 与结论q ,可根据定义及集合法进行判别. 3.含有联结词“且”“或”“非”的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p ∧q 中p ,q 有一假为假,p ∨q 有一真为真,p 与綈p 是一真一假.4.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先改量词(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再对结论否定.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A.∀x∈R,2x-1>0 B.∀x∈N*,(x-1)2>0C.∃x0∈R,lg x0<1 D.∃x0∈R,tan x0=2考点全称量词及全称命题的真假判断题点全称命题真假的判断答案 B解析对于∀x∈R,y=2x>0恒成立,而y=2x-1的图象是将y=2x的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函数的值域不变,故2x-1>0恒成立,A为真命题;当x=1时,(x-1)2=0,故B为假命题;当0<x<10时,lg x<1,故∃x0∈R,lg x0<1,C为真命题;y=tan x的值域为R,故存在x0使得tan x0=2,D为真命题.故选B.2.命题“若a2+b2=0(a,b∈R),则a=b=0”的逆否命题是( )A.若a≠b≠0(a,b∈R),则a2+b2≠0B.若a=b≠0(a,b∈R),则a2+b2≠0C.若a≠0且b≠0(a,b∈R),则a2+b2≠0D.若a≠0或b≠0(a,b∈R),则a2+b2≠0考点四种命题题点四种命题概念的理解答案 D解析“且”的否定词为“或”,所以“若a2+b2=0(a,b∈R),则a=b=0”的逆否命题是“若a≠0或b≠0,则a2+b2≠0”.3.已知直线l1:ax+y=1和直线l2:9x+ay=1,则“a+3=0”是“l1∥l2”的( ) A.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不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题点 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定答案 C解析 因为两直线平行,所以有a 2-9=0,解得a =±3,当a =±3时,显然两条直线平行,故“a +3=0”是“l 1∥l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C.4.给出命题p :3≥3;q :函数f (x )=⎩⎪⎨⎪⎧ 1,x ≥0,-1,x <0在R 上的值域为[-1,1].在下列三个命题:“p ∧q ”“p ∨q ”“綈p ”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考点 “p ∨q ”形式的命题题点 判断“p ∨q ”形式命题的真假答案 B解析 ∵p 为真命题,q 为假命题,∴p ∧q ,綈p 为假命题,只有p ∨q 为真命题.5.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命题“若x 2=1,则x =1”的否命题为“若x 2=1,则x ≠1”B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不为假命题C .命题“存在x 0∈R ,使得x 20+x 0+1<0”的否定是“对任意x ∈R ,均有x 2+x +1<0”D .命题“若x =y ,则sin x =sin y ”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考点 四种命题的真假判断题点 利用四种命题的关系判断真假答案 D解析 选项A 中否命题为“若x 2≠1,则x ≠1”;选项B 中,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选项C 中命题的否定为“对任意x ∈R ,均有x 2+x +1≥0”.故A ,B ,C 三项说法均不正确.选项D 中,“若x =y ,则sin x =sin y ”是真命题,故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6.命题“∀n ∈N *,f (n )∈N *且f (n )≤n ”的否定形式是( )A .∀n ∈N *,f (n )∉N *且f (n )>nB .∀n ∈N *,f (n )∉N *或f (n )>nC .∃n 0∈N *,f (n 0)∉N *且f (n 0)>n 0D .∃n 0∈N *,f (n 0)∉N *或f (n 0)>n 0考点 全称命题的否定题点 全称命题的否定答案 D解析 “f (n )∈N *且f (n )≤n ”的否定为“f (n )∉N *或f (n )>n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故选D.7.若命题“∃x 0∈R ,ax 20+x 0-1>0(a ≠0)”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4B .a >-14且a ≠0C .a ≥-14且a ≠0 D .a ≤-14 考点 存在量词的否定题点 由含量词的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范围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x ∈R ,ax 2+x -1≤0”为真命题,则⎩⎪⎨⎪⎧ a <0,Δ=1+4a ≤0,得a ≤-14. 8.已知实数a >1,命题p :函数y =(x 2+2x +a )的定义域为R ,命题q :|x |<1是x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A .p 或q 为真命题B .p 且q 为假命题C .綈p 且q 为真命题D .綈p 或綈q 为真命题考点 “p ∨q ”形式的命题题点 判断“p ∨q ”形式命题的真假答案 A解析 命题p :当a >1时,Δ=4-4a <0,即x 2+2x +a >0恒成立,故函数y =(x 2+2x +a )的定义域为R ,即命题p 是真命题;命题q :当a >1时,由|x |<1⇔-1<x <1⇒x <a 但x <a ⇏-1<x <1,即|x |<1是x <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命题q 也是真命题,故得命题p 或q 是真命题,故选A.二、填空题9.命题“∃x 0∈{x |x >0},使x 0<x 0的否定为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考点 存在量词的否定题点 含一个量词的命题真假判断答案 假解析 “∃x 0∈{x |x >0},使x 0<x 0”为真命题,则其否定为假命题.10.已知命题p :m ∈R ,且m +1≤0,命题q ;∀x ∈R ,x 2+mx +1>0恒成立,若p ∧q 为假命题且p ∨q 为真命题,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考点 “p ∨q ”形式的命题题点 由命题p ∨q ,p ∧q 的真假求参数范围答案 (-∞,-2]∪(-1,2)解析 p :m ≤-1,q :-2<m <2,∵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p ,q 一真一假,当p 为真,q 为假时,由⎩⎪⎨⎪⎧ m ≤-1,m ≤-2或m ≥2,得m ≤-2.当p 为假,q 为真时,由⎩⎪⎨⎪⎧ m >-1,-2<m <2,得-1<m <2.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是(-∞,-2]∪(-1,2).11.若不等式(x -m +1)(x -m -1)<0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3<x <12,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考点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综合应用题点 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定答案 ⎣⎢⎡⎦⎥⎤-12,43 解析 (x -m +1)(x -m -1)<0,即m -1<x <m +1,由题意可知⎩⎪⎨⎪⎧ m -1≤13,m +1≥12(等号不能同时取得),即-12≤m ≤43,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2,43. 12.下列结论:①若命题p :∃x 0∈R ,tan x 0=2;命题q :∀x ∈R ,x 2-x +12>0,则命题“p ∧(綈q )”是假命题;②已知直线l 1:ax +3y -1=0,l 2:x +by +1=0,则l 1⊥l 2的充要条件是a b =-3;③“设a ,b ∈R ,若ab ≥2,则a 2+b 2>4”的否命题为“设a ,b ∈R ,若ab <2,则a 2+b 2≤4”.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考点 “p ∧q ”形式的命题题点 判断“p ∧q ”形式命题的真假答案 ①③解析 ②l 1⊥l 2⇔a +3b =0.三、解答题13.设p :关于x 的不等式a x >1 (a >0且a ≠1)的解集为{x |x <0},q :函数y =lg(ax 2-x +a )的定义域为R .如果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为真命题,求a 的取值范围.考点 命题的概念及分类题点 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解 当p 真时,0<a <1,当q 真时,⎩⎪⎨⎪⎧ a >0,1-4a 2<0, 即a >12, ∴p 假时,a >1,q 假时,a ≤12. 又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为真命题.∴当p 真q 假时,0<a ≤12;当p 假q 真时,a >1. 综上得,a ∈⎝ ⎛⎦⎥⎤0,12∪(1,+∞).四、探究与拓展14.已知函数f (x )=-(x +2)(x -m )(其中m >-2),g (x )=2x -2.(1)若命题“log 2g (x )≤1”是真命题,求x 的取值范围;(2)设命题p :∀x ∈(1,+∞),f (x )<0或g (x )<0,若綈p 是假命题,求m 的取值范围. 考点 “綈p ”形式的命题的真假判断题点 与綈p 有关的参数问题解 (1)若命题“log 2g (x )≤1”是真命题,即log 2g (x )≤1恒成立;即log 2g (x )≤log 22等价于⎩⎪⎨⎪⎧ 2x -2>0,2x -2≤2,解得1<x ≤2,故所求x 的取值范围是{x |1<x ≤2}.(2)因为綈p 是假命题,所以p 为真命题,而当x >1时,g (x )=2x -2>0,又p 是真命题,则x >1时,f (x )<0,所以f (1)=-(1+2)(1-m )≤0,即m ≤1(或根据-(x +2)(x -m )<0的解集得出),故所求m 的取值范围为{m |-2<m ≤1}.15.已知命题p :函数y =x 2+2(a 2-a )x +a 4-2a 3在[-2,+∞)上单调递增,q :关于x 的不等式ax 2-ax +1>0解集为R .若p ∧q 假,p ∨q 真,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考点 “p ∨q ”形式的命题题点 由命题p ∨q ,p ∧q 的真假求参数范围解 ∵函数y =x 2+2(a 2-a )x +a 4-2a 3=[x +(a 2-a )]2-a 2在[-2,+∞)上单调递增, ∴-(a 2-a )≤-2,即a 2-a -2≥0,解得a ≤-1或a ≥2.即p :a ≤-1或a ≥2.由不等式ax 2-ax +1>0的解集为R 得a =0或⎩⎪⎨⎪⎧ a >0,Δ<0,解得0≤a <4,∴q :0≤a <4.∵p ∧q 假,p ∨q 真,∴p 与q 一真一假,∴p 真q 假或p 假q 真,即⎩⎪⎨⎪⎧ a ≤-1或a ≥2,a <0或a ≥4或⎩⎪⎨⎪⎧ -1<a <2,0≤a <4,∴a ≤-1或a ≥4或0≤a <2.∴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0,2)∪[4,+∞).。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导学案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学习目标】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泄义∙2.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3•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左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 知识梳理梳理教材夯实圧础知识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点二充要条件如果既有P=q,又有q*就记作P仝q∙此时,我们说,"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特别提醒:命题按条件和结论的充分性、必要性可分为四类(1)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即Paq且曲:(2)充分不必要条件,即Paq且q≠>p;(3)必要不充分条件,即p≠>q且(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即]τ≠>q且c{Ψ>p.■思考辨析判断正误-- -----------------------------------------------------------1.若“是q的充分条件,则P是唯一的.(× )2.“若P ,则g”是真命题,而“若「则“”是假命题,则"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 4不是"的必要条件时Jgq”成立.(J )4.若卩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締P是締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题型探究探究重点索养提升------------------------ % -------一、充分、必要' 充要条件的判断例1指出下列各题中,"是g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个作答).(1)在AABC中,p: A>B, q: BC>AC;(2)对非空集合A, B, p:x≡AUB, q:Λ∈B;(3)在Z∖ABC 中,p:Sin Λ>sin B, q:tanΛ>tan Bi(4)已知x, y∈R, p:仗一I)?+©—2)2=0, q: (X — l)(y—2)=0.解(1)在Z∖ABC中,显然有A>B^BC>AC I所以P是g的充要条件.⑵显然x∈AU B≠>X≡B ,但X∈B=>A∈A UB ,所以"是g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⑶取A二120。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1-1《函数的极值与导数》教学设计
3.3.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函数的极值与导数,形成基本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并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2.学习目标(1)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2)理解函数极值与导数的关系.(3)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并能应用极值解决求参数值、参数取值范围、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等问题.3.学习重点极大、极小值的概念和判别方法,以及求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步骤.4.学习难点函数在某一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任务1在群山之中,各个山峰的顶端,虽然不一定是群山之中的最高处,但它却是其附近点的最高点.同样,各个谷底虽然不一定是群山之中的最低处,但它却是其附近点的最低点.假设如图是群山中各个山峰的一部分图像,观察如图中P 点附近图像从左到右的变化趋势,P 点的函数值以及点P 位置各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图中P 点,Q 点的函数值与其附近的函数值有何关系?任务2预习教材P93—P96,完成P96相应练习题,并找出疑惑之处.2.预习自测1.已知0)(0='x f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x 一定是极值点B.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0>'x f ,右侧0)(0<'x f ,那么)(0x f 是极大值C.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0>'x f ,右侧0)(0<'x f ,那么)(0x f 是极小值D.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0<'x f ,右侧0)(0>'x f ,那么)(0x f 是极大值解:B 直接根据极值概念判断,也可画出图象进行分析 .2.函数23bx ax y +=取得极大值和极小值时的x 的值分别为0和31,则( ) A.02=-b a B.02=-b a C.02=+b a D.02=+b a解:D bx ax y 232+=',据题意,0和31是方程0232=+bx ax 的两根,∴3132=-a b ,∴02=+b a . 3.若函数m x x y ++-=236的极大值为13,则实数=m .解:19- x x y 1232+-=',由0='y ,得0=x 或4=x ,容易得出当4=x 时函数取得极大值,所以1342643=+⨯+-m ,解得19-=m .4.若kx x y +=3在R 上无极值,则k 的取值范围为 .解:),0[+∞ k x y +='23,∵kx x y +=3在R 上无极值,∴0≥'y 恒成立,∴),0[+∞∈k .(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⑴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⑵函数的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⑶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 函数极值的概念 ★●活动一 探求新知如图观察,函数)(x f y =在d 、e 、f 、g 、h 、i 等点处的函数值与这些点附近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如:以d 、e 两点为例,函数)(x f y =在点d x =处的函数值)(d f 比它在点d x =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函数)(x f y =在点e x =处的函数值)(e f 比它在e x =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大.探究:)(x f y =在这些点处的导数值是多少?在这些点附近,y =f(x)的导数的符号有什么规律?0)(='d f ,在d x =的附近的左侧0)(<'x f ,右侧0)(>'x f ;0)(='e f ,在e x =附近的左侧0)(>'x f ,右侧0)(<'x f .得出新知1.极值点与极值(1)极小值点与极小值如图,函数y =f (x )在点x =a 的函数值f (a )比它在点x =a 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f ′(a )=0;而且在点x =a 附近的左侧0)(<'x f ,右侧0)(>'x f ,则把点a 叫做函数y =f (x )的极小值点,f (a )叫做函数y =f (x )的极小值.(2)极大值点与极大值如图,函数y =f (x )在点x =b 的函数值f (b )比它在点x =b 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大,f ′(b )=0;而且在点x =b 的左侧0)(>'x f ,右侧0)(<'x f ,则把点b 叫做函数y =f (x )的极大值点,f (b )叫做函数y =f (x )的极大值.(3)极值点与极值极小值点 、极大值点 统称为极值点, 极小值 和 极大值 统称为极值(extreme value ). 说明:(1)极值反映了函数值在某一点附近的大小情况,刻画的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极大值的对应点是局部的“高峰”,极小值的对应点是局部的“低谷” .2.理解极值概念的注意点(1)函数的极值是一个局部性的概念,是仅对某一点的左右两侧附近的点而言的.(2)极值点是函数定义域内的自变量的值,而函数定义域的端点绝不是函数的极值点.(3)若函数)(x f 在],[b a 内有极值,那么函数)(x f 在],[b a 内绝不是单调函数,即在定义区间上单调的函数没有极值.(4)极大值与极小值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可以有许多个极大值与极小值,在某一点的极小值可能大于另一点的极大值.即极小值不一定比极大值小,极大值也不一定比极小值大.(5)若函数)(x f 在],[b a 上有极值且函数图像连续,则它的极值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相邻两个极大值点之间必有一个极小值点,同样,相邻两个极小值点之间必有一个极大值点. ●活动二 想一想:怎样根据函数图像确定极值?由图像确定极大值或极小值时,需要关注图像在某点处从左侧到右侧的变化情况,极值点一般是指单调性的转折点.若图像由“上升”变为“下降”,则函数值由增加变为减少,这时,在该点附近,该点的位置最高,即该点的函数值比它附近的点的函数值都大,因此是极大值;若图像由“下降” 变为“上升” ,则在该点附近,该点的位置最底,即该点的函数值比它附近的点的函数值都小,因此是极小值.问题探究二 函数极值与导数的关系 ●活动一阅读教材P95,结合函数2)(x x f =与函数3)(x x f =的图像思考:导数值为0的点一定是函数的极值点吗?可导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其导数值为0的点,但导数值为0的点不一定是该函数的极值点, 举例如下:(1)导数值为0的点是极值点:2)(x x f =,0)0(='f ,0=x 是极小值点;(2)导数值为0的点不是极值点:3)(x x f =,0)0(='f ,0=x 不是极值点;(3)不可导点是极值点:||)(x x f =,当0=x 时,不可导,是极小值点;(4)不可导点不是极值点:31)(x x f =,当0=x 时,不可导,不是极值点.●活动二结合函数2)(x x f =与函数3)(x x f =的图像思考:导数为零是该点为极值点的什么条件? 导数值为0的点只是该点为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其充分条件是该点两侧的导数值异号. 即可导函数在某点处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1)必要条件:可导函数)(x f y =在0x x =处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是0)(0='x f .(2)充分条件:可导函数)(x f y =在0x x =处取得极值的充分条件是)(x f '在0x x =两侧异号. 因此导数等于零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极值点的导数一定为零,导数为零是某点为极值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活动三结合函数2)(x x f =与函数3)(x x f =的图像思考:单调函数有极值吗?有极值的函数单调吗?单调函数没有极值,有极值的函数不单调.问题探究三 函数极值的求解步骤 ●活动一阅读教材P94的例4,根据例4及函数极值的概念归纳出求函数)(x f y =的极值的步骤.1.求函数)(x f y =的极值的方法解方程0)(='x f ,当0)(0='x f 时:(1)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x f ,右侧0)(<'x f ,那么)(0x f 是 极大值 .(2)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x f ,右侧0)(>'x f ,那么)(0x f 是 极小值 .2.求可导函数)(x f y =的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求导数)(x f ';(2)求方程0)(='x f 的根(可能不止一个);(3)用方程0)(='x f 的根,顺次将函数的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小开区间,可将x ,)(x f ',)(x f 在每个区间内的变化情况列在同一表格中.检测)(x f '在方程根左右两侧的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x f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x f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如果左右不改变符号,那么)(x f 在这个根处无极值.(4)求出极值.●活动二 初步运用,运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例1 已知函数119)(23+--=x ax x x f 且12)1(-='f .⑴求函数)(x f 的解析式;⑵求函数)(x f 的极值.【知识点:函数极值的求法;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详解:⑴∵923)(2--='ax x x f ,又12923)1(-=--='a f ,∴3=a .⑵由⑴得:)3)(1(3963)(2-+=--='x x x x x f ,当31>-<x x 或时,0)(>'x f ,当31<<-x 时,0)(<'x f ,∴)(x f 在)1,(--∞,),3(+∞上为增函数,在)3,1(-上为减函数,∴函数)(x f 的极大值为16)1(=-f ,极小值为16)3(-=f .点拨:求可导函数)(x f y =的极值的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求导数)(x f ';⑵解不等式0)(>'x f 得增区间,解不等式0)(<'x f 得减区间,再判断0)(='x f 的解左右)(x f '的正负得极值点;⑶求出极值.●活动三 对比提升,根据极值求参数例2 若函数223)(a bx ax x x f +++=在1=x 处取得极值10,试求a ,b 的值.【知识点:根据极值求参数】详解:∵b ax x x f ++='23)(2,∴⎩⎨⎧-==⇒⎩⎨⎧=+++==++='114101)1(023)1(2b a a b a f b a f 或⎩⎨⎧=-=33b a ,但当⎩⎨⎧=-=33b a 时,0363)(2≥+-='x x x f 恒成立,故)(x f 在R 上单调递增,不可能在1=x 处取得极值,∴不合题意,舍去;而当⎩⎨⎧-==114b a 时,经检验知符合题意,故4=a ,11-=b .点拨:已知函数的极值,求参数问题的解题步骤:求函数的导数)(x f ';⑵由极值点的导数为0,列出方程(组),求解参数.⑶当求出参数多于一组解时,一定要验证是否满足题目的条件.●活动四 综合应用,函数的极值与零点问题例3 设函数)()(2R a e ax x f x ∈+=有且仅有两个极值点)(,2121x x x x <,求实数a 的值范围.【知识点:根据极值求参数的范围;数学思想: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详解:'()2x f x ax e =+,由题意20x ax e +=有两解,显然0x =不是此方程的解,方程可变形为2x e a x =-,问题转化为直线y a =与函数()2xe g x x=-的图象有两个交点.2(1)'()2x e x g x x-=-,当0x <时,'()0g x >,()g x 递增,且()0g x >,当01x <<时,'()0g x >,()g x 递增,且()0g x <,当1x >时,'()0g x <,()g x 递减,且()0g x <,所以1x =时,()g x 取极大值(1)2e g =-,又当x →+∞时,()g x →-∞,又当0x →+时,()g x →-∞,因此当(1)2e a g <=-时,直线y a =与函数()2x e g x x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另解:'()2x f x ax e =+,由题意20x ax e +=有两解,即2x e ax =-,问题转化为直线2y ax =-与函数x y e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作函数x y e =图象,设直线y kx =与函数x y e =的图象相切,切点为00(,)x y ,x y e =的导函数为'x y e =,则0x e k =,00000x x y e k e x x ===,解得01x =,即切点为(1,)e ,此时k e =,作直线2y ax =-,由图象知直线与2y ax =-函数x y e =图象有两个交点时有2a e ->,即2e a <-. 点拨:利用求函数极值的方法确定方程解的个数时,要根据所求极值,画出函数的大致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数学知识:(1)函数极值的概念以及极值的判定方法.(2)求解函数)(x f y =极值的步骤: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求导数f ′(x ) (养成研究函数的性质从定义域出发的习惯);②求方程)(x f '=0的根; ③检查)(x f '在方程)(x f '=0的根的左右两侧的符号,确定极值点。
数学选修一课件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若A B且B A,则p既不是q的充分条 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
其中p:A={x|p(x)成立},q:B={x|q(x)成立}.
知识点三 简易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真假判断
可以概括为口诀: “p 与 綈p” 一真一假, “p∨q”一真即真, “p∧q”
一假就假.
p
否命题:若k≤0,则关于x的方程x2-x-k=0没有实数根.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关于x的方程x2-x-k=0没有实数根,则k≤0.真命题.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 1
写出命题“若 x-2+(y+1)2=0,则 x=2 且 y=-1”的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解 逆命题:若 x=2 且 y=-1,则 x-2+(y+1)2=0,真命题.
否命题:若 x-2+(y+1)2≠0,则 x≠2 或 y≠-1,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 x≠2 或 y≠-1,则 x-2+(y+1)2≠0,真命题.
解析答案
类型二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及应用
例2 下列各小题中,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f-x ②p: =1;q:y=f(x)为偶函数; fx
)
①p:m<-2或m>6;q:y=x2+mx+m+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四种命题的关系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若p,则q
若q,则P
若綈p ,则綈q
若綈q,则綈p
原识点二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若 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
条件.(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教学案讲义与课后作业-导数和导数的应用全章复习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教学讲义年级:高二上课次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课题《导数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课型□预习课□同步课■复习课□习题课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导数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二:导数的计算 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基本初等函数 导数 特别地常数函数()y c c =为常数 '0y ='0π=,'=0e幂函数()ny xn =为有理数1n y n x -=⋅211'x x ⎛⎫= ⎪⎝⎭,()1'2x x =指数函数xy a = 'ln x y a a =⋅()'xxe e=对数函数log a y x = 1'ln y x a =⋅()1ln 'x x=正弦函数sin y x = 'cos y x =()2sin 1tan '='=cos cos x x x x ⎛⎫ ⎪⎝⎭()2cos 1cot '='=sin sin x x x x⎛⎫⎪⎝⎭ 余弦函数cos y x ='sin y x =-要点诠释: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不需要证明,只需记住公式即可. 2.和、差、积、商的导数要点诠释:(1)一个推广:1212()''''n n u u u u u u ±±±=±±±L L . (2)两个特例:()''cu cu =(c 为常数);2211'()1'()'()'(()0)()()()g x g x g x g x g x g x g x ⎡⎤⋅-⋅==-≠⎢⎥⎣⎦. 3.复合函数的导数设函数()u x ϕ=在点x 处可导,''()x u x ϕ=,函数()y f u =在点x 的对应点u 处也可导''()u y f u =,则复合函数[()]y f x ϕ=在点x 处可导,并且'''x u x y y u =⋅,或写作'[()]'()'()x f x f u x ϕϕ=⋅.要点三: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可导函数的单调性(2)()ln 25=x y x+‘;(3)()5sin cos sin y x ⎡⎤=⎣⎦;(4)12-5y x =. 【思路点拨】要求函数的导函数,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观察:找出函数中的基本函数(或复合函数);再确定函数的构成:它是由①中的基本函数(或复合函数)由哪种四则运算而成的;最后根据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写出导函数.是复合函数的,按照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计算. 【解析】(1)观察函数结构:该函数是由二次函数2y x =与1xy e =相乘得到的;导数的乘法法则:()1122'''xxy x e x e ⎛⎫=+ ⎪⎝⎭g g ;求出各函数导数:()111221'2=21x xxy x e x e e x x ⎛⎫=+-- ⎪⎝⎭g g g .(2)观察函数结构:该函数是由复合函数()=ln 25y x +与一次函数=y x 相除得到的;导数的除法法则:()()2ln 25'ln 25'=x x x x y x ++⎡⎤⎣⎦g g ‘ ;求出各函数导数:()()()()222ln 25225ln 2525==25xx x x x x y x x x +++++g ‘. (3)该函数是由函数5sin cos sin y u u v v t t x ====,,,复合而成的,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可得:()()()()()()''''55544555'cos cos sin sin sin cos 5=5cos sin sin cos cos sin u v t x y y u v t x x x x x x x x ⎡⎤⎡⎤⎡⎤==⎣⎦⎣⎦⎣⎦g g g g g g g g g ;(4)该函数是由1y u=,u v =和25v x = 复合而成,由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可得: ()311'2=2-52-522-5y x x x =g g. 【总结升华】(1)在导数的运算中,最复杂、最应引起重视的莫过于符合函数求导,因此应主要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
高中数学选修1-1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1-1教案在高中数学的众多课程中,选修1-1作为基础与提高之间的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个高中数学选修1-1的教案范本,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教学目标。
这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方法;能力目标则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选修1-1的内容涵盖了函数、导数和微分等基础知识。
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需要精心设计。
一般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练习和小结反馈四个环节。
导入新课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知要清晰明了,注重重点难点的突破;巩固练习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小结反馈则要及时总结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提升。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成绩等。
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板书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结构清晰,便于学生做笔记。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2.通过对充要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逻辑知识,以保证推理的合理性和论证的严密性3.培养学生学风的严谨性及思维的准确性,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教学设计1.利用有关课件,揭示命题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正确判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生的活动,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及独立思考的品质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学生活动一:打开“四种命题”的课件,对于给定的原命题,回答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是什么?并逐一判断它们的真假.原命题逆命题A B B Ax>0 x2>0 (真) x2>0 x>0 (假)否命题逆否命题⌝A ⌝B ⌝B ⌝Ax≤0x2≤0(假) x2≤0x≤0(真)学生活动二: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qp⇒”、“pq⇒”是真是假.1.p:∠A,∠B为对顶角.q:∠A=∠B2.p:三角形三条边相等.q: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3.p:x=y.q:x2=y24.p:x是4的倍数.q:x是6的倍数教师评述:1.由∠A ,∠B 为对顶角⇒∠A =∠B 成立,即q p ⇒一般地,如果已知q p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由于“q p ⇒”与“p q ⌝⇒⌝”等价,故若p q ⌝⇒⌝则q 是p 的必要条件. 2.由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知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由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知q 也是p 的充分条件,p 也是q 的必要条件.一般地,如果既有q p ⇒又有p q ⇒,记作q p ⇔就说,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3.由22y x y x =⇒=但其逆命题y x y x =⇒=22不成立 (或否命题22y x y x ≠⇒≠不成立)即q p ⇒且p q ⇒(或q p ⇒且q p⌝⇒⌝)我们说p 是q 成立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4) q p ⇒且p q ⇒∴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小结若q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若p q ⌝⇒⌝则的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q p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学生活动三:内容:利用动画,在“库”中任选某对象为p ,填入格中,再任选逻辑上有联系的另一对象为q ,也填入格中,然后按格中栏目逐次写出命题“q p ⇒”及“p q ⇒”并对命题的真假做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并填在格中./ / //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的具体的工作步骤和逻辑依据.教师小结:问题:试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指充分、必要、充要)? 这类问题的解题步骤是第一步:构造命题一:q p ⇒,并判断其真假 第二步:构造命题二:p q ⇒,并判断其真假第三步:根据两个命题的真假对p 是q 的什么条件做出判断; 一真,二真,p 是q 的充要条件 一真,二假,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一假,二真,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一假,二假,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课件:“充要条件及其判断” 元素库:表格p qq p ⇒(判断)p q ⇒(判断) p 是q 的什么条件学生活动四学生回答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判断p 是q 的什么条件(从“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取一种答案)p qq p ⇒ p q ⇒p 是q q 是p(1) (x -2)(x -3)=0x -2=0 (x -2)(x -3)=0⇒x -2=0 假x -2=0⇒(x -2)(x -3)=0 真必要不充分充分的必要①x =y ②x 2=y 2 ③x =0 ④x >3 ⑤xy =0 ⑥x >-1 ⑦x =0或y =0 ⑧y =0(2)x =3 x 2=9 x =3⇒x 2=9真x 2=9⇒x =3假充分的必要必要不充分(3) 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假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假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4)a >b a +c >b +ca >b ⇒a +c >b +c a +c >b +c ⇒a >b充要条件 学生活动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常见两种命题(“或”字命题与“且”字命题)的条件,结论间的相互关系与充要条件.1.给出“或”字命题 如ab =0⇒a =0或b =0x 2=y 2⇒x =y 或x =-y由学生编写出A ⇒B 的命题形式,指出A 、B 及A 是B 的什么条件. 教师点评:a =0⇒ab =0 (a =0是ab =0的充分条件)b =0⇒ab =0(b =0是ab =0的充分条件)再由学生编写出A B ⇒的命题形式,指出A 、B 及B 是A 的什么条件.00≠⇒≠a ab (ab =0是a =0的必要条件) 00≠⇒≠b ab ( ab =0是b =0的必要条件)2.给出“且”字命题 如0022=⇔=+a b a 且0=b由学生编写出A ⇒B 的命题形式,指出A 、B 及A 是B 的什么条件 教师点评:0022=⇔=+a b a (022=+b a 是a =0的充分条件) 0022=⇒=+b b a (022=+b a 是b =0的充分条件)再由学生编写出A B ⇒的命题形式,指出A ,B 及B 是A 的什么条件.0022≠+⇒≠b a a (a =0是022=+b a 的必要条件) 0022≠+⇒≠b a b (b =0是022=+b a 的必要条件)小结:①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主要是讨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关系 ②条件A 能保证结论B 成立,就说条件A 对结论B 是充分的没有条件A 就没有结论B 成立,就说条件A 对结论B 是必要的,这时A 就是B 的充分必要条件③如果原命题成立,但它的逆命题不成立,就说原命题的条件对结论是充分不必要的如果原命题不成立而逆命题成立,就说原命题的条件对结论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如果原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也成立,就说原命题的条件对结论是充分必要的.作业:P.36-37 习题1.8求证:实系数的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两个异号实根的充要条件是ac <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教学目标(1)从多个角度加深学生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理解,逐步达到准确地理解、灵活地应用.(2)通过逐步、深化的例题,引导提高学生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掌握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多角度深刻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地去进行判断.难点:熟练掌握应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去进行判断.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教师边提问,边总结.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四种关系: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设p,q是两个简单命题.q是p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二)引入新课教师总结性讲述: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数学概念,它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带动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它,我们再从多个角度来对它进行理解.(1)从命题的角度来理解:命题“若p则q”成立,就是说“有p必有q”命题“若p则q”成立,其逆否命题“若>q则>p”成立,就是说“没有q必没有p”,q对p来说,“无之不可”即“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p、q互为充要条件.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2)从集合的角度来理解:③p=q,p、q互为充要条件.(三)学生练习,教师讲评例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讲评]如x=2,y=-2时,x≠y或x≠-y为真,但x2≠y2为假,只有在x≠y,x≠-y同时为真时,x2≠y2才为真.例2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x-2)(x-3)=0,q:x-2=0.(2)p:两三角形相似,q:两三角形全等.(3)p:x>3,q:x2>9.(4)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7)p:b2-4ac≥0(a≠0),q:ax2+bx+c=0(a≠0)有实根.(8)p:|x|-x≥0,q:x≤0.[讲评]:例3 证明: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有一个根x=1的充要条件是a+b+c=0.[讲评] 问题是要证明:这里条件是a+b+c=0.证明:(1)证条件的充分性:(2)证条件的必要性:ax2+bx+c=0(a≠0)有一个根是x=1,把x=1代入,a+b+c=0.故方程ax2+bx+c=0(a≠0)有一个根x=1的充要条件是a+b +c=0.例4 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条件,s是r的充分条件,q是s 的充分条件,那么,(1)s是q的什么条件,(2)r是q的什么条件,(3)p是q的什么条件.[讲评] 按照已知条件,把命题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通过图形可以推出,(1)s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2)r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3)p是q的必要条件.(四)作业复习题参考题一 A组 12,13 B组 6,7,8。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选修1-1学案:章末复习提升3
1.对于导数的定义,必须明白定义中包含的基本内容和Δx →0的方式,导数是函数的增量Δy 与自变量的增量Δx 的比Δy Δx 的极限,即lim Δx →0ΔyΔx =lim Δx →0f (x 0+Δx )-f (x 0)Δx .函数y =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 =f (x )在点P (x 0,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 2.曲线的切线方程利用导数求曲线过点P 的切线方程时应注意: (1)判断P 点是否在曲线上;(2)如果曲线y =f (x )在P (x 0,f (x 0))处的切线平行于y 轴(此时导数不存在),可得方程为x =x 0;P 点坐标适合切线方程,P 点处的切线斜率为f ′(x 0).3.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和四则运算法则求导数,熟记基本求导公式,熟练运用法则是关键,有时先化简再求导,会给解题带来方便.因此观察式子的特点,对式子进行适当的变形是优化解题过程的关键.4.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在利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单调区间时,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能在函数的定义域内,通过讨论导数的符号,来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2)注意在某一区间内f′(x)>0(或f′(x)<0)是函数f(x)在该区间上为增(或减)函数的充分条件.5.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要注意(1)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是仅对某一点的左右两侧邻近区域而言的.(2)连续函数f(x)在其定义域上的极值点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极值点,函数的极大值与极小值没有必然的大小联系,函数的一个极小值也不一定比它的一个极大值小.(3)可导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导数为零的点,但函数的导数为零的点,不一定是该函数的极值点.因此导数为零的点仅是该点为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其充要条件是加上这点两侧的导数异号.6.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在闭区间[a,b]上连续的函数f(x),在[a,b]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但在开区间(a,b)内连续的函数f(x)不一定有最大值与最小值,例如:f(x)=x3,x∈(-1,1).(2)求函数最值的步骤一般地,求函数y=f(x)在[a,b]上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如下:①求函数y=f(x)在(a,b)内的极值;②将函数y=f(x)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7.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函数关系),如果函数在区间内只有一个点x0,使f′(x0)=0,则f(x0)是函数的最值.题型一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与切线方程有关的问题上.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线方程的关键是弄清楚所给的点是不是切点,常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求“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此点一定为切点,先求导,再求斜率,进而求出切线方程;另一种是求“过某点的切线方程”,这种类型中的点不一定是切点,可先设切点为Q(x1,y1),则切线方程为y-y1=f′(x1)(x-x1),再由切线过点P(x0,y0)得y0-y1=f′(x1)(x0-x1).①又已知y1=f(x1)②由①②求出x1,y1的值,即求出了过点P(x0,y0)的切线方程.切线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在高考试题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综合性大题,难度一般为中等.例1已知函数f(x)=x-a ln x(a∈R).(1)当a=2时,求曲线y=f(x)在点A(1,f(1))处的切线方程;(2)求函数f(x)的极值.解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f ′(x )=1-ax .(1)当a =2时,f (x )=x -2ln x ,f ′(x )=1-2x (x >0),∴f (1)=1,f ′(1)=-1,∴y =f (x )在点A (1,f (1))处的切线方程为 y -1=-(x -1), 即x +y -2=0. (2)由f ′(x )=1-a x =x -ax,x >0.①当a ≤0时,f ′(x )>0,函数f (x )为(0,+∞)上的增函数,函数f (x )无极值; ②当a >0时,由f ′(x )=0,解得x =a;∵x ∈(0,a )时,f ′(x )<0,x ∈(a ,+∞)时,f ′(x )>0∴f (x )在x =a 处取得极小值,且极小值为f (a )=a -a ln a ,无极大值.综上,当a ≤0时,函数f (x )无极值;当a >0时,函数f (x )在x =a 处取得极小值a -a ln a ,无极大值.反思与感悟利用导数求切线方程时关键是找到切点,若切点未知需设出.常见的类型有两种,一类是求“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则此点一定为切点,易求斜率进而写出直线方程即可得;另一类是求“过某点的切线方程”,这种类型中的点不一定是切点,可先设切点为Q (x 1,y 1),由y 0-y 1x 0-x 1=f ′(x 1)和y 1=f (x 1)求出x 1,y 1的值,转化为第一类类型. 跟踪训练1已知函数f (x )=ax 3+3x 2-6ax -11,g (x )=3x 2+6x +12,直线m ∶y =kx +9,且f ′(-1)=0. (1)求a 的值;(2)是否存在实数k ,使直线m 既是曲线y =f (x )的切线,又是y =g (x )的切线?如果存在,求出k 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因为f ′(x )=3ax 2+6x -6a ,且f ′(-1)=0, 所以3a -6-6a =0,得a =-2.(2)因为直线m 过定点(0,9),先求过点(0,9),且与曲线y =g (x )相切的直线方程. 设切点为(x 0,3x 20+6x 0+12),又因为g ′(x 0)=6x 0+6,所以切线方程为y -(3x 20+6x 0+12)=(6x 0+6)(x -x 0). 将点(0,9)代入,得9-3x 20-6x 0-12=-6x 20-6x 0, 所以3x 20-3=0,得x 0=±1.当x 0=1时,g ′(1)=12,g (x )=21,切点坐标为(1,21), 所以切线方程为y =12x +9;当x 0=-1时,g ′(-1)=0,g (-1)=9,切点坐标为(-1,9), 所以切线方程为y =9.下面求曲线y =f (x )的斜率为12和0的切线方程: 因为f (x )=-2x 3+3x 2+12x -11, 所以f ′(x )=-6x 2+6x +12.由f ′(x )=12,得-6x 2+6x +12=12, 解得x =0或x =1.当x =0时,f (0)=-11,此时切线方程为y =12x -11; 当x =1时,f (1)=2,此时切线方程为y =12x -10. 所以y =12x +9不是公切线. 由f ′(x )=0,得-6x 2+6x +12=0, 解得x =-1或x =2.当x =-1时,f (-1)=-18,此时切线方程为y =-18; 当x =2时,f (2)=9,此时切线方程为y =9, 所以y =9是公切线.综上所述,当k =0时,y =9是两曲线的公切线.题型二应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在区间(a ,b )内,如果f ′(x )>0,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单调递增;在区间(a ,b )内,如果f ′(x )<0,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单调递减. 例2已知函数f (x )=x -2x +a (2-ln x ),a >0.讨论f (x )的单调性.解由题意知,f (x )的定义域是(0,+∞),f ′(x )=1+2x 2-a x =x 2-ax +2x 2.设g (x )=x 2-ax +2,二次方程g (x )=0的判别式Δ=a 2-8.①当Δ<0即0<a <22时,对一切x >0都有f ′(x )>0.此时f (x )是(0,+∞)上的单调递增函数.②当Δ=0即a =22时,仅对x =2,有f ′(x )=0,对其余的x >0都有f ′(x )>0.此时f (x )也是(0,+∞)上的单调递增函数.③当Δ>0即a >22时,方程g (x )=0有两个不同的实根x 1=a -a 2-82,x 2=a +a 2-82,0<x 1<x 2.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此时f (x )在⎝ ⎛⎭⎪⎫a -a 2-82,a +a 2-82上单调递减, 在⎝ ⎛⎭⎪⎫a +a 2-82,+∞上单调递增.反思与感悟求解函数y =f (x )单调区间的步骤: (1)确定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2)求导数y ′=f ′(x );(3)解不等式f ′(x )>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 (4)解不等式f ′(x )<0,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特别要注意定义域,写单调区间时,区间之间用“和”或“,”隔开,绝对不能用“∪”连接.跟踪训练2设函数f (x )=ln x -x +1.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证明:当x ∈(1,+∞)时,1<x -1ln x <x ;(3)设c >1,证明:当x ∈(0,1)时,1+(c -1)x >c x .(1)解 由题设,f (x )的定义域为(0,+∞),f ′(x )=1x -1,令f ′(x )=0解得x =1.当0<x <1时,f ′(x )>0,f (x )单调递增;当x >1时,f ′(x )<0,f (x )单调递减. (2)证明 由(1)知f (x )在x =1处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f (1)=0. 所以当x ≠1时,ln x <x -1.故当x ∈(1,+∞)时,ln x <x -1,ln 1x <1x -1,即1<x -1ln x <x .(3)证明 由题设c >1,设g (x )=1+(c -1)x -c x , 则g ′(x )=c -1-c x ln c ,令g ′(x )=0.解得x 0=ln c -1ln cln c.当x <x 0时,g ′(x )>0,g (x )单调递增;当x >x 0时,g ′(x )<0,g (x )单调递减. 由(2)知1<c -1ln c <c ,故0<x 0<1.又g (0)=g (1)=0,故当0<x <1时,g (x )>0.所以当x ∈(0,1)时,1+(c -1)x >c x .题型三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1.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的一般步骤 (1)确定函数f (x )的定义域; (2)解方程f ′(x )=0的根;(3)检验f ′(x )=0的根的两侧f ′(x )的符号. 若左正右负,则f (x )在此根处取得极大值; 若左负右正,则f (x )在此根处取得极小值; 否则,此根不是f (x )的极值点.2.求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上的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与步骤 (1)求f (x )在(a ,b )内的极值;(2)将(1)求得的极值与f (a )、f (b )相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值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值为最小值. 特别地,①当f (x )在[a ,b ]上单调时,其最小值、最大值在区间端点取得;②当f (x )在(a ,b )内只有一个极值点时,若在这一点处f (x )有极大(小)值,则可以断定f (x )在该点处取得最大(小)值,这里(a ,b )也可以是(-∞,+∞).例3已知函数f (x )=-x 3+ax 2+bx 在区间(-2,1)内,当x =-1时取极小值,当x =23时取极大值.(1)求函数y =f (x )在x =-2时对应的切线方程; (2)求函数y =f (x )在[-2,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1)f ′(x )=-3x 2+2ax +b ,又因为当x =-1,x =23时,函数分别取得极小值、极大值,所以-1,23为方程-3x 2+2ax +b =0的两个根.所以23a =-1+23,-b 3=(-1)×23.于是a =-12,b =2,则f (x )=-x 3-12x 2+2x .当x =-2时,f (-2)=2,即切点为(-2,2). 又因为切线斜率k =f ′(-2)=-8, 所以,所求切线方程为y -2=-8(x +2), 即8x +y +14=0.(2)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因此,f (x )在[-2,1]上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32.跟踪训练3已知函数f (x )=12x 2-a ln x (a ∈R ),(1)若f (x )在x =2时取得极值,求a 的值; (2)求f (x )的单调区间;(3)求证:当x >1时,12x 2+ln x <23x 3.(1)解f ′(x )=x -a x ,因为x =2是一个极值点,所以2-a 2=0,则a =4.此时f ′(x )=x -4x =(x +2)(x -2)x ,因为f (x )的定义域是(0,+∞),所以当x ∈(0,2)时,f ′(x )<0;当x ∈(2,+∞),f ′(x )>0,所以当a =4时,x =2是一个极小值点,则a =4.(2)解因为f ′(x )=x -a x =x 2-ax,所以当a ≤0时,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当a >0时,f ′(x )=x -a x =x 2-a x =(x +a )(x -a )x,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a ,+∞);递减区间为(0,a ).(3)证明设g (x )=23x 3-12x 2-ln x ,则g ′(x )=2x 2-x -1x ,因为当x >1时,g ′(x )=(x -1)(2x 2+x +1)x >0,所以g (x )在x ∈(1,+∞)上为增函数,所以g (x )>g (1)=16>0,所以当x >1时,12x 2+ln x <23x 3.题型四导数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热点.考题利用导数作为工具,考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若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以中低档题为主;若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则难度以中档以上为主,有时也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考查中常渗透函数、不等式等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例4设函数f (x )=ax 2-a -ln x ,g (x )=1x -ee x ,其中a ∈R ,e =2.718…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讨论f (x )的单调性; (2)证明:当x >1时,g (x )>0;(3)确定a 的所有可能取值,使得f (x )>g (x )在区间(1,+∞)内恒成立.(1)解f ′(x )=2ax -1x =2ax 2-1x(x >0).当a ≤0时,f ′(x )<0,f (x )在(0,+∞)内单调递减. 当a >0时,由f ′(x )=0有x =12a. 当x ∈⎝⎛⎭⎫0,12a 时,f ′(x )<0,f (x )单调递减; 当x ∈⎝⎛⎭⎫12a ,+∞时,f ′(x )>0,f (x )单调递增. (2)证明 令s (x )=e x -1-x ,则s ′(x )=e x -1-1. 当x >1时,s ′(x )>0,所以e x -1>x ,从而g (x )=1x -1ex -1>0.(3)解 由(2)知,当x >1时,g (x )>0. 当a ≤0,x >1时,f (x )=a (x 2-1)-ln x <0,故当f (x )>g (x )在区间(1,+∞)内恒成立时,必有a >0. 当0<a <12时,12a >1,由(1)有f ⎝⎛⎭⎫12a <f (1)=0,而g ⎝⎛⎭⎫12a >0. 所以f (x )>g (x )在区间(1,+∞)内不恒成立;当a ≥12时,令h (x )=f (x )-g (x )(x ≥1),当x >1时,h ′(x )=2ax -1x +1x 2-e 1-x >x -1x +1x 2-1x =x 3-2x +1x 2>x 2-2x +1x 2>0. 因此,h (x )在区间(1,+∞)单调递增.又因为h (1)=0,所以当x >1时,h (x )=f (x )-g (x )>0,即f (x )>g (x )恒成立. 综上,a ∈⎣⎡⎭⎫12,+∞. 跟踪训练4证明:当x ∈[-2,1]时,-113≤13x 3-4x ≤163.证明令f (x )=13x 3-4x ,x ∈[-2,1],则f ′(x )=x 2-4.因为x ∈[-2,1],所以f ′(x )≤0, 即函数f (x )在区间[-2,1]上单调递减.故函数f (x )在区间[-2,1]上的最大值为f (-2)=163,最小值为f (1)=-113.所以,当x ∈[-2,1]时,-113≤f (x )≤163,即-113≤13x 3-4x ≤163成立.1.函数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可以有两种类型:一是已知函数单调性(或极值),求参数范围;二是已知函数最值(或恒成立)等性质,求参数范围.这两种类型从实质上讲,可以统一为:已知函数值的变化规律,探求其参数变化范围.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处理好等号的问题:(1)注意定义域;(2)函数在某区间上递增(或递减)的充要条件是:f ′(x )≥0(或f ′(x )≤0),且f ′(x )不恒为零;(3)与函数最值有关问题要注意最值能否取得的情况,一般我们可以研究临界值取舍即可.。
高中数学章末复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1_1(3)
圆锥曲线与方程章末复习学习目标 1.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其应用,会用定义求标准方程.2.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会利用几何性质解决相关问题.4.掌握简单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的解决方法.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2.椭圆的焦点三角形设P 为椭圆x 2a 2+y 2b2=1(a >b >0)上任意一点(不在x 轴上),F 1,F 2为焦点且∠F 1PF 2=α,则△PF 1F 2为焦点三角形(如图).(1)焦点三角形的面积S =b 2tan α2;(2)焦点三角形的周长L =2a +2c . 3.双曲线及渐近线的设法技巧(1)由双曲线标准方程求其渐近线方程时,最简单实用的办法是:把标准方程中的1换成0,即可得到两条渐近线的方程.如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x 2a 2-y 2b 2=0(a >0,b >0),即y =±b a x ;双曲线y 2a 2-x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y 2a 2-x 2b2=0(a >0,b >0),即y=±abx .(2)如果双曲线的渐近线为x a ±y b =0时,它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x 2a 2-y 2b2=λ(λ≠0).4.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抛物线过焦点F 的弦长|AB |的一个重要结论. (1)y 2=2px (p >0)中,|AB |=x 1+x 2+p ; (2)y 2=-2px (p >0)中,|AB |=-x 1-x 2+p ; (3)x 2=2py (p >0)中,|AB |=y 1+y 2+p ; (4)x 2=-2py (p >0)中,|AB |=-y 1-y 2+p . 5.三法求解离心率(1)定义法:由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知,不论椭圆(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还是y 轴上,都有关系式a 2-b 2=c 2(a 2+b 2=c 2)以及e =ca,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参数,可以求其他的参数,这是基本且常用的方法;(2)方程法:建立参数a 与c 之间的齐次关系式,从而求出其离心率,这是求离心率的十分重要的思路及方法;(3)几何法:求与过焦点的三角形有关的离心率问题,根据平面几何性质以及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建立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出图形,观察线段之间的关系,使问题更形象、直观.6.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1)直线与双曲线、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应有两种情况:一是相切;二是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几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形成了求轨迹、最值、对称、取值范围、线段的长度等多种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数形结合,以形辅数的方法;还要多结合圆锥曲线的定义,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点差法”等. 1.设A ,B 为两个定点,k 为非零常数,|PA |-|PB |=k ,则动点P 的轨迹为双曲线.( × ) 2.若直线与曲线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与曲线相切.( × )3.方程2x 2-5x +2=0的两根x 1,x 2(x 1<x 2)可分别作为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 √ ) 4.已知方程mx 2+ny 2=1,则当m >n 时,该方程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 ) 5.抛物线y =4ax 2(a ≠0)的焦点坐标是⎝ ⎛⎭⎪⎫0,116a .( √ )类型一 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例1 (1)设F 1,F 2为曲线C 1:x 26+y 22=1的左、右两个焦点,P 是曲线C 2:x 23-y 2=1与C 1的一个交点,则△PF 1F 2的面积为( ) A .22B.2C .1D.12考点 双曲线性质的应用题点 双曲线与椭圆结合的有关问题 答案 B解析 由椭圆C 1与双曲线C 2的标准方程可知, 两曲线的焦点相同.不妨设P 点在双曲线C 2的右支上. 由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PF 1|+|PF 2|=26,|PF 1|-|PF 2|=23,解得⎩⎨⎧|PF 1|=6+3,|PF 2|=6-3,又|F 1F 2|=26-2=4,由余弦定理,得cos∠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6+32+6-32-166+36-3=13,∴sin∠F 1PF 2=1-cos 2∠F 1PF 2=232,∴=12|PF 1|·|PF 2|·sin∠F 1PF 2= 2.(2)抛物线y 2=2px (p >0)上有A (x 1,y 1),B (x 2,y 2),C (x 3,y 3)三点,F 是它的焦点,若|AF |,|BF |,|CF |成等差数列,则( ) A .x 1,x 2,x 3成等差数列 B .y 1,y 2,y 3成等差数列 C .x 1,x 3,x 2成等差数列 D .y 1,y 3,y 2成等差数列 考点 抛物线的定义 题点 抛物线定义的其他应用 答案 A解析 如图,过A ,B ,C 分别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C ′,由抛物线定义知,|AF |=|AA ′|,|BF |=|BB ′|,|CF |=|CC ′|. ∵2|BF |=|AF |+|CF |, ∴2|BB ′|=|AA ′|+|CC ′|.又∵|AA ′|=x 1+p 2,|BB ′|=x 2+p 2,|CC ′|=x 3+p2,∴2⎝ ⎛⎭⎪⎫x 2+p 2=x 1+p 2+x 3+p2,即2x 2=x 1+x 3,故选A.反思与感悟 涉及椭圆、双曲线上的点与两个定点构成的三角形问题时,常用定义结合解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跟踪训练1 (1)已知椭圆x 2m +y 2=1(m >1)和双曲线x 2n-y 2=1(n >0)有相同的焦点F 1,F 2,P 是它们的一个交点,则△F 1PF 2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 .随m ,n 变化而变化考点 双曲线性质的应用题点 双曲线与椭圆结合的有关问题 答案 B解析 设P 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一点.对椭圆x 2m+y 2=1(m >1),c 2=m -1,|PF 1|+|PF 2|=2m ,对双曲线x 2n-y 2=1,c 2=n +1,|PF 1|-|PF 2|=2n ,∴|PF 1|=m +n ,|PF 2|=m -n , |F 1F 2|2=(2c )2=2(m +n ),而|PF 1|2+|PF 2|2=2(m +n )=(2c )2=|F 1F 2|2, ∴△F 1PF 2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2)已知动点M 的坐标满足方程5x 2+y 2=|3x +4y -12|,则动点M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D .以上都不对考点 抛物线的定义题点 由抛物线定义确定轨迹及轨迹方程 答案 C解析 把轨迹方程5x 2+y 2=|3x +4y -12|写成x 2+y 2=|3x +4y -12|5.所以动点M 到原点的距离与它到直线3x +4y -12=0的距离相等. 所以动点M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焦点,直线3x +4y -12=0为准线的抛物线. 类型二 圆锥曲线的性质及其应用例2 (1)已知a >b >0,椭圆C 1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双曲线C 2的方程为x 2a 2-y 2b2=1,C 1与C 2的离心率之积为32,则C 2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x ±2y =0 B.2x ±y =0 C .x ±2y =0D .2x ±y =0考点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题点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答案 A解析 a >b >0,椭圆C 1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C 1的离心率为a 2-b 2a,双曲线C 2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C 2的离心率为a 2+b 2a.∵C 1与C 2的离心率之积为32, ∴a 2-b 2a ·a 2+b 2a =32,∴⎝ ⎛⎭⎪⎫b a 2=12,b a =22, ∴C 2的渐近线方程为y =±22x , 即x ±2y =0.(2)已知抛物线y 2=4x 的准线与双曲线x 2a2-y 2=1交于A ,B 两点,点F 为抛物线的焦点,若△FAB 为直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__. 考点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题点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答案6解析 抛物线y 2=4x 的准线方程为x =-1,又△FAB 为直角三角形,则只有∠AFB =90°,如图,则A (-1,2)应在双曲线上,代入双曲线方程可得a 2=15,于是c =a 2+1=65. 故e =c a= 6.反思与感悟 求解离心率的方法(1)定义法:由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知,不论椭圆(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还是y 轴上都有关系式a 2-b 2=c 2(a 2+b 2=c 2)以及e =c a,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参数,可以求其他的参数,这是基本且常用的方法;(2)方程法:建立参数a 与c 之间的齐次关系式,从而求出其离心率,这是求离心率的十分重要的思路及方法.跟踪训练2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F 是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右焦点,直线y =b2与椭圆交于B ,C 两点,且∠BFC =90°,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考点 椭圆几何性质的应用 题点 求椭圆离心率的值 答案63解析 由⎩⎪⎨⎪⎧y =b 2,x 2a 2+y2b 2=1,可得B ⎝ ⎛⎭⎪⎫-32a ,b 2,C ⎝ ⎛⎭⎪⎫32a ,b 2. 又由F (c,0),得FB →=⎝ ⎛⎭⎪⎫-32a -c ,b 2,FC →=⎝⎛⎭⎪⎫32a -c ,b 2.因为∠BFC =90°,所以FB →·FC →=0,化简可得2a 2=3c 2,即e 2=c 2a 2=23,故e =63. (2)已知抛物线x 2=8y 的焦点F 到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的距离为455,点P 是抛物线x 2=8y 上的一动点,P 到双曲线C 的右焦点F 2的距离与到直线y =-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3,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考点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题点 抛物线与其他曲线结合的有关问题 答案x 24-y 2=1解析 抛物线焦点为F (0,2),准线为y =-2,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bax ,依题意可得|-2a |a 2+b 2=455,即ac=25,又P 到双曲线C 的右焦点F 2的距离与到直线y =-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3, 所以|PF |+|PF 2|≥|FF 2|=3,在Rt△FOF 2中,|OF 2|=32-22=5, 所以c =5,所以a =2,b =1,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x 24-y 2=1.类型三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椭圆x 2a 2+y 2b2=1(a >b >0)上的点P 到左、右两焦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22,离心率为22.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右焦点F 2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y 轴上一点M ⎝ ⎛⎭⎪⎫0,37满足|MA |=|MB |,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值. 考点 “设而不求”思想的应用 题点 “设而不求”思想的应用解 (1)由题意知,|PF 1|+|PF 2|=2a =22, 所以a = 2. 又因为e =c a =22, 所以c =22×2=1, 所以b 2=a 2-c 2=2-1=1,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1.(2)由(1)知F 2(1,0),且直线斜率显然存在, 设直线的方程为y =k (x -1),A (x 1,y 1),B (x 2,y 2),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得⎩⎪⎨⎪⎧y =k x -,x 22+y 2=1,消去y ,得(1+2k 2)x 2-4k 2x +2k 2-2=0, Δ=16k 4-4(1+2k 2)(2k 2-2)>0, 所以x 1+x 2=4k21+2k2,y 1+y 2=k (x 1+x 2)-2k =-2k1+2k2.所以AB 的中点坐标为⎝ ⎛⎭⎪⎫2k 21+2k 2,-k 1+2k 2.①当k ≠0时,AB 的中垂线方程为 y --k 1+2k 2=-1k ⎝ ⎛⎭⎪⎫x -2k 21+2k 2, 因为|MA |=|MB |,所以点M 在AB 的中垂线上, 将点M 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得, 37+k 1+2k 2=2k 1+2k 2, 即23k 2-7k +3=0, 解得k =3或k =36; ②当k =0时,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0,满足题意. 所以斜率k 的取值为0,3或36. 反思与感悟 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参数范围问题与求最值问题类似,一般有两种方法: (1)函数法:用其他变量表示该参数,建立函数关系,利用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求解. (2)不等式法:根据题意建立含参数的不等关系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参数范围.跟踪训练3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为(2,0),离心率为63.(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原点O ,求证: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定值;(3)在(2)的条件下,求△OAB 面积的最大值. 考点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题点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1)解 因为椭圆的右焦点为(2,0),离心率为63, 所以⎩⎪⎨⎪⎧c =2,e =c a =63,所以a =3,b =1.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3+y 2=1.(2)证明 设A (x 1,y 1),B (x 2,y 2),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m ,代入椭圆方程,消元可得(1+3k 2)x 2+6kmx +3m 2-3=0, Δ=36k 2m 2-4(1+3k 2)(3m 2-3)>0, 所以x 1+x 2=-6km 1+3k 2,x 1x 2=3m 2-31+3k 2,因为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 所以OA →·OB →=0. 所以x 1x 2+y 1y 2=0,即(1+k 2)x 1x 2+km (x 1+x 2)+m 2=0, 所以(1+k 2)3m 2-31+3k 2-km ×6km 1+3k2+m 2=0,所以4m 2=3(k 2+1), 所以原点O 到直线的距离为d =|m |k 2+1=32. 当直线AB 斜率不存在时,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x 1=x 2,y 1=-y 2, 因为以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 所以OA →·OB →=0,所以x 1x 2+y 1y 2=0, 所以x 21-y 21=0,因为x 21+3y 21=3,所以|x 1|=|y 1|=32, 所以原点O 到直线的距离为d =|x 1|=32, 综上,点O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定值.(3)解 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由弦长公式可得 |AB |=1+k 2|x 1-x 2|=+k2k 2-12m 2++3k22=3+129k 2+1k2+6≤3+126+29k 2·1k 2=2,当且仅当k =±33时,等号成立, 所以|AB |≤2.当直线AB 斜率不存在时,|AB |=|y 1-y 2|=3<2,所以△OAB 的面积=12|AB |d ≤12×2×32=32,所以△OAB 面积的最大值为32.1.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为F 1,F 2,离心率为33,过F 2的直线l 交C于A ,B 两点.若△AF 1B 的周长为43,则C 的方程为( ) A.x 23+y 22=1B.x 23+y 2=1 C.x 212+y 28=1 D.x 212+y 24=1 考点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 题点 定义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 A解析 根据题意,因为△AF 1B 的周长为43,所以|AF 1|+|AB |+|BF 1|=|AF 1|+|AF 2|+|BF 1|+|BF 2|=4a =43, 所以a = 3.又因为椭圆的离心率e =c a =33, 所以c =1,b 2=a 2-c 2=3-1=2,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3+y 22=1.2.双曲线x 2a 2-y 2b2=1的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 .2 B. 3 C. 2D.32考点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题点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答案 C解析 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 =±bax .依题意b a ·⎝ ⎛⎭⎪⎫-b a =-1,故b 2a2=1.所以c 2-a 2a2=1,即e 2=2,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e = 2.3.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过点(2,3) ,且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y 2=47x 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x 221-y 228=1 B.x 228-y 221=1 C.x 23-y 24=1 D.x 24-y 23=1 考点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题点 抛物线与其他曲线结合的有关问题 答案 D解析 双曲线x 2a 2-y 2b 2=1的渐近线方程为y =±bax ,又渐近线过点(2,3),所以2ba=3,即2b =3a ,①抛物线y 2=47x 的准线方程为x =-7, 由已知,得a 2+b 2=7,即a 2+b 2=7,② 联立①②解得a 2=4,b 2=3,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x 24-y 23=1,故选D.4.抛物线x 2=2py (p >0)的焦点为F ,其准线与双曲线x 23-y 23=1相交于A ,B 两点,若△ABF为等边三角形,则p =________. 考点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题点 抛物线与其他曲线结合有关问题 答案 6解析 如图,在正三角形ABF 中,DF =p ,BD =33p , 所以B 点坐标为⎝⎛⎭⎪⎫33p ,-p 2.又点B 在双曲线上,故p 233-p 243=1,解得p =6.5.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顶点为A (0,1),离心率为22,过点B (0,-2)及左焦点F 1的直线交椭圆于C ,D 两点,右焦点为F 2.(1)求椭圆的方程; (2)求弦长|CD |.考点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题点 弦长与三角形面积 解 (1)由题意,b =1,c a =22,a 2=b 2+c 2, 联立解得a =2,c =1, 可得椭圆的方程为x 22+y 2=1.(2)∵F 1(-1,0),∴直线BF 1的方程为y =-2x -2,由⎩⎪⎨⎪⎧y =-2x -2,x 22+y 2=1,得9x 2+16x +6=0,设C (x 1,y 1),D (x 2,y 2), 则x 1+x 2=-169,x 1x 2=23,∴|CD |=1+-2|x 1-x 2|=5·x 1+x 22-4x 1x 2=5×⎝ ⎛⎭⎪⎫-1692-4×23=109 2.在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时,待定系数法,“设而不求”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是最常用的几种思想方法,设而不求,在解决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匠心独具,很好的解决了计算的繁杂、琐碎问题.一、选择题1.到定点(3,5)与直线2x +3y -21=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 A .圆 B .抛物线 C .线段D .直线考点 抛物线的定义题点 由抛物线定义确定轨迹及轨迹方程 答案 D解析 因为定点(3,5)在直线上, 所以点的轨迹是直线.2.方程x 2sin θ-1+y 22sin θ+3=1⎝ ⎛⎭⎪⎫θ≠π2+2k π,k ∈Z 所表示的曲线是(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考点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题点 已知方程判断曲线的类型 答案 D解析 ∵sin θ-1<0,2sin θ+3>0, ∴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3.设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上顶点为B .若|BF 2|=|F 1F 2|=2,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 A.x 24+y 23=1 B.x 23+y 2=1 C.x 22+y 2=1 D.x 24+y 2=1 考点 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 题点 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 A解析 ∵|BF 2|=|F 1F 2|=2,∴a =2c =2,∴a =2,c =1,∴b =3,∴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4.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以|F 1F 2|为直径的圆与双曲线渐近线的一个交点为P (3,4),则此双曲线的方程为( ) A.x 216-y 29=1 B.x 23-y 24=1 C.x 29-y 216=1 D.x 24-y 23=1 考点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题点 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答案 C解析 由已知条件,得2r =|F 1F 2|=2c , 即r =c ,而r =|OP |=5. 渐近线方程为y =±b ax , 点P (3,4)在直线y =b ax 上,所以⎩⎪⎨⎪⎧c =5,b a =43,解得⎩⎪⎨⎪⎧a =3,b =4.所以双曲线方程为x 29-y 216=1. 5.设a ,b 是关于t 的方程t 2cos θ+t sin θ=0的两个不等实根,则过A (a ,a 2),B (b ,b 2)两点的直线与双曲线x 2cos 2θ-y 2sin 2θ=1的公共点的个数为( ) A .0B .1C .2D .3考点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题点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 A解析 关于t 的方程t 2cos θ+t sin θ=0的两个不等实根为0,-tan θ(tan θ≠0),则过A ,B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y =-x tan θ,双曲线x 2cos 2θ-y 2sin 2θ=1的渐近线方程为y =±x tan θ,所以直线y =-x tan θ与双曲线没有公共点.故选A.6.已知曲线x 2a +y 2b=1和直线ax +by +1=0(a ,b 为非零实数)在同一坐标系中,它们的图象可能为( )考点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题点 已知方程判断曲线的类型 答案 C解析 直线ax +by +1=0中,与x 轴的交点为P ⎝ ⎛⎭⎪⎫-1a ,0,与y 轴的交点为⎝ ⎛⎭⎪⎫0,-1b ,在图A ,B 中,曲线表示椭圆,则a >b >0,直线与坐标轴负半轴相交,图形不符合.在图C ,D 中,a >0,b <0,曲线为双曲线,直线与x 轴负半轴相交,与y 轴正半轴相交,D 中图形不符合,而C 中图形正确,故选C.7.已知点A (4,0),抛物线C :x 2=12y 的焦点为F ,射线FA 与抛物线和它的准线分别相交于点M 和N ,则|FM |∶|MN |等于( ) A .3∶5 B .3∶4 C .2∶3D .4∶5考点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题点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时的其他问题 答案 A解析 抛物线焦点F (0,3),又A (4,0),所以FA 的方程为3x +4y -12=0, 设M (x M ,y M ).由⎩⎪⎨⎪⎧x 2=12y ,3x +4y -12=0,可得x M =3(负值舍去),所以y M =34,所以|FM ||MN |=3-y M 3+y M =35.8.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上一点M (1,m )到其焦点的距离为5,双曲线x 2-y 2a=1的左顶点为A ,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AM 垂直,则实数a 等于( ) A .2 B .1 C.12D.14考点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题点 抛物线与其他曲线结合有关问题 答案 D解析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1+p2=5,p =8.不妨取M (1,4),则AM 的斜率为2, 由已知得-a ×2=-1,故a =14.二、填空题9.设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与椭圆x 22+y 2=1有公共的焦点,且它们的离心率互为倒数,则该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 双曲线性质的应用题点 双曲线与椭圆结合的有关问题 答案 2x 2-2y 2=1解析 椭圆的焦点为(±1,0),∴双曲线的焦点为(±1,0),∴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b2=1,椭圆的离心率e =22,∴双曲线的离心率e ′=2, ∴c 2=1=2a 2.又c 2-a 2=b 2,∴a 2=b 2=12,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2x 2-2y 2=1.10.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的焦点恰好是椭圆x 2a 2+y 2b2=1的右焦点F ,且两条曲线的交点连线也过焦点F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 考点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题点 抛物线与其他曲线结合有关问题 答案2-1解析 设椭圆的左焦点为F ′,抛物线与椭圆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 ,连接AF ′,∴F ⎝ ⎛⎭⎪⎫p 2,0,F ′⎝ ⎛⎭⎪⎫-p2,0, 可得焦距|FF ′|=p =2c (c =a 2-b 2,为椭圆的半焦距). 对抛物线方程y 2=2px ,令x =p2,得y 2=p 2,所以|AF |=|y A |=p .∴在Rt△AFF ′中,|AF |=|FF ′|=p ,可得AF ′=2p , 再根据椭圆的定义,可得|AF |+|AF ′|=2a =(1+2)p , ∴该椭圆的离心率为e =c a =2c2a=p+2p=2-1.11.点P 在椭圆x 2+y 2m=1上,点Q 在直线y =x +4上,若|PQ |的最小值为2,则m =________.考点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题点 直线与椭圆相交时的其他问题 答案 3解析 根据题意,与直线y =x +4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为y =x +2或y =x +6(舍去),联立⎩⎪⎨⎪⎧y =x +2,x 2+y 2m =1,消去y ,得(m +1)x 2+4x +4-m =0, 令Δ=16-4(m +1)(4-m )=0,解得m =0或m =3,∵m >0,∴m =3. 12.以下三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①设A ,B 为两个定点,m 为非零常数,若|PA |-|PB |=m ,则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②双曲线x 225-y 29=1与椭圆x 235+y 2=1有相同的焦点;③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以过焦点的一条弦AB 为直径作圆,则此圆与准线相切. 其中真命题为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考点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题点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答案 ②③解析 ①不正确,若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则|m |要小于A ,B 两个定点间的距离,当|m |大于A ,B 两个定点间的距离时,动点P 的轨迹不是双曲线,②③均正确.三、解答题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ABCD 的一边AB 在x 轴上,另一边CD 在x 轴上方,且|AB |=8,|BC |=6,其中A (-4,0),B (4,0).(1)若A ,B 为椭圆的焦点,且椭圆经过C ,D 两点,求该椭圆的方程; (2)若A ,B 为双曲线的焦点,且双曲线经过C ,D 两点,求双曲线的方程. 考点 双曲线性质的应用题点 双曲线与椭圆结合的有关问题解 (1)由题可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2=1(a >b >0).∵A ,B 为椭圆的焦点,且椭圆经过C ,D 两点, 根据椭圆的定义,|CA |+|CB |=16=2a , ∴a =8.在椭圆中,b 2=a 2-c 2=64-16=48, ∴椭圆方程为x 264+y 248=1.(2)由题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1-y 2b 21=1(a 1>0,b 1>0).∵A ,B 是双曲线的焦点,且双曲线经过C ,D 两点,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CA |-|CB |=4=2a 1, ∴a 1=2.在双曲线中,b 21=c 21-a 21=16-4=12,∴双曲线方程为x 24-y 212=1.四、探究与拓展14.如图,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圆x 2+y 2=4x 的圆心是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 过抛物线的焦点且斜率为2,直线l 交抛物线和圆依次于A ,B ,C ,D 四点.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求|AB |+|CD |的值. 考点 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 题点 与焦点弦有关的其他问题 解 (1)由圆的方程x 2+y 2=4x , 即(x -2)2+y 2=4可知, 圆心为(2,0),半径为2,又由抛物线的焦点为已知圆的圆心,得到抛物线焦点为F (2,0),抛物线的方程为y 2=8x . (2)|AB |+|CD |=|AD |-|BC |, ∵|BC |为已知圆的直径,∴|BC |=4,则|AB |+|CD |=|AD |-4. 设A (x 1,y 1),D (x 2,y 2), ∴|AD |=|AF |+|FD |=x 1+x 2+4,由已知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2(x -2),由⎩⎪⎨⎪⎧y 2=8x ,y =x -,消去y ,得x 2-6x +4=0,∴x 1+x 2=6,∴|AD |=6+4=10, 因此|AB |+|CD |=10-4=6.15.如图,焦距为2的椭圆E 的两个顶点分别为A ,B ,且AB →与n =(2,-1)共线. (1)求椭圆E 的标准方程;(2)若直线y =kx +m 与椭圆E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P 和Q ,且原点O 总在以PQ 为直径的圆的内部,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考点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题点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解 (1)因为2c =2,所以c =1. 又AB →=(-a ,b ),且AB →∥n , 所以2b =a ,所以2b 2=b 2+1, 所以b 2=1,a 2=2.所以椭圆E 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1.(2)设P (x 1,y 1),Q (x 2,y 2),把直线方程y =kx +m 代入椭圆方程x 22+y 2=1,消去y ,得(2k 2+1)x 2+4kmx +2m 2-2=0, 所以x 1+x 2=-4km 2k 2+1,x 1x 2=2m 2-22k 2+1.Δ=16k 2-8m 2+8>0, 即m 2<2k 2+1.(*)因为原点O 总在以PQ 为直径的圆的内部, 所以OP →·OQ →<0, 即x 1x 2+y 1y 2<0.又y 1y 2=(kx 1+m )(kx 2+m )=k 2x 1x 2+mk (x 1+x 2)+m 2=m 2-2k 22k 2+1.由2m 2-22k 2+1+m 2-2k 22k 2+1<0, 得m 2<23k 2+23,依题意且满足(*)得,m 2<23,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63,63.。
高中数学 第一单元 常用逻辑用语章末复习课教学案 新人教B版选修1-1-新人教B版高二选修1-1数学
第一单元常用逻辑用语学习目标 1.理解命题及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3.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会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4.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含义,会判断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真假,会求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知识点一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1.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判断全称命题为真命题,需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判断全称命题为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2)判断存在性命题为真命题,需要举出正例,而判断存在性命题为假命题时,要有严格的逻辑证明.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否定的关注点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否定时既要改写量词,又要否定结论.知识点二简易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命题的真假判断可以概括为口诀:“p与綈p〞一真一假,“p∨q〞一真即真,“p∧q〞一假就假.p q 綈p p∨q p∧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知识点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假设p⇒q成立,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2.利用等价命题的关系判断:p⇒q的等价命题是綈q⇒綈p,即假设綈q⇒綈p成立,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3.从集合的角度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假设A⊆B,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假设A B,那么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假设B⊆A,那么p是q的必要条件,假设B A,那么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假设A=B,那么p,q互为充要条件假设A⊈B且B⊈A,那么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其中p:A={x|p(x)成立},q:B={x|q(x)成立}.知识点四四种命题的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为等价命题.类型一命题的关系及真假的判断例1 将以下命题改写成“如果p,那么q〞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以及它们的真假.(1)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2)当mn<0时,方程mx2-x+n=0有实数根.反思与感悟(1)四种命题的改写步骤①确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②逆命题: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否命题:把原命题中条件和结论分别否定.逆否命题:把原命题中否定了的结论作条件、否定了的条件作结论.(2)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跟踪训练1 以下四个结论:①a,b,c∈R,命题“假设a+b+c=3,那么a2+b2+c2≥3〞的否命题是“假设a+b+c≠3,那么a2+b2+c2<3〞;②命题“假设x-sin x=0,那么x =0〞的逆命题为“假设x≠0,那么x-sin x≠0〞;③命题p的否命题和命题p的逆命题同真同假;④假设|C|>0,那么C>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B.2C.3 D.4类型二逻辑联结词与量词的综合应用例2 p:∃x∈R,mx2+2≤0.q:∀x∈R,x2-2mx+1>0,假设p∨q为假命题,那么实数m 的取值X围是( )A.[1,+∞) B.(-∞,-1]C.(-∞,-2] D.[-1,1]反思与感悟解决此类问题首先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掌握简单命题与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关系.其次要善于利用等价关系,如:p真与綈p假等价,p假与綈p真等价,将问题转化,从而谋得最正确解决途径.跟踪训练2 命题p:方程2x2+ax-a2=0在[-1,1]上有解;命题q:只有一个实数x0满足不等式x20+2ax0+2a≤0.假设命题“p或q〞是假命题,求a的取值X围.类型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角度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例3 (1)设x∈R,那么“x2-3x>0〞是“x>4〞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a ,b 是实数,那么“a >0且b >0〞是“a +b >0且ab >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反思与感悟 条件的充要关系的常用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假设p 那么q ,假设q 那么p 的真假.(2)等价法:利用A ⇒B 与綈B ⇒綈A ,B ⇒A 与綈A ⇒綈B ,A ⇔B 与綈B ⇔綈A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假设A ⊆B ,那么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假设A =B ,那么A 是B 的充要条件.跟踪训练3 使a >b >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a 2>b 2>0 B .12log a >12log b >0C .ln a >ln b >0D .x a>x b且x >0.5 命题角度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例4 设命题p :x 2-5x +6≤0;命题q :(x -m )(x -m -2)≤0,假设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某某数m 的取值X 围.反思与感悟 利用条件的充要性求参数的X 围(1)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是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求解.(2)注意利用转化的方法理解充分必要条件:假设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条件,那么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充分不必要、充要)条件.跟踪训练4 p:2x2-9x+a<0,q:2<x<3且綈q是綈p的必要条件,某某数a的取值X围.1.命题p:∀x>0,总有(x+1)e x>1,那么綈p为( )A.∃x≤0,使得(x+1)e x≤1B.∃x>0,使得(x+1)e x≤1C.∀x>0,总有(x+1)e x≤1D.∀x≤0,总有(x+1)e x≤12.设x,y∈R,那么“x≥2且y≥2〞是“x2+y2≥4〞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假设x,y全为零,那么xy=0〞的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4.命题p:假设x>y,那么-x<-y;命题q:假设x>y,那么x2>y2.在命题①p∧q;②p∨q;③p∧(綈q);④(綈p)∨q中,真命题是________.5.对任意x∈[-1,2],x2-a≥0恒成立,那么实数a的取值X围是________.1.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否定作为条件,将原命题的结论否定作为结论构造一个新的命题.(2)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常用于反证法.假设命题为“如果p,那么q〞,那么该命题的否命题是“如果綈p,那么綈q〞;命题的否定为“如果p,那么綈q〞.2.四种命题的三种关系,互否关系,互逆关系,互为逆否关系,只有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3.判断p与q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p与q之间关系的方向性,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方向正好相反,不要混淆.4.注意常见逻辑联结词的否定一些常见逻辑联结词的否定要记住,如:“都是〞的否定“不都是〞,“全是〞的否定“不全是〞,“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一个也没有〞,“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至少有两个〞.答案精析问题导学 知识点四如果p ,那么q 如果q ,那么p 如果綈p ,那么綈q 如果綈q ,那么綈p 题型探究例1 解 (1)将命题写成“如果p ,那么q 〞的形式为: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如下:逆命题: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假) 否命题:如果两条直线不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假) 逆否命题: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真)(2)将命题写成“如果p ,那么q 〞的形式为:如果mn <0,那么方程mx 2-x +n =0有实数根. 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如下:逆命题:如果方程mx 2-x +n =0有实数根,那么mn <0.(假) 否命题:如果mn ≥0,那么方程mx 2-x +n =0没有实数根.(假)逆否命题:如果方程mx 2-x +n =0没有实数根,那么mn ≥0.(真) 跟踪训练1 B [正确的为①③.]例2 A [因为p ∨q 为假命题,所以p 和q 都是假命题. 由p :∃x ∈R ,mx 2+2≤0为假, 得∀x ∈R ,mx 2+2>0,所以m ≥0.① 由q :∀x ∈R ,x 2-2mx +1>0为假, 得∃x ∈R ,x 2-2mx +1≤0,所以Δ=(-2m )2-4≥0⇒m 2≥1⇒m ≤-1或m ≥1.② 由①和②得m ≥1.]跟踪训练2 解 由2x 2+ax -a 2=0得(2x -a )(x +a )=0, ∴x =a2或x =-a ,∴当命题p 为真命题时,⎪⎪⎪⎪⎪⎪a 2≤1或|-a |≤1, ∴|a |≤2.又“只有一个实数x 0满足x 20+2ax 0+2a ≤0〞, 即函数y =x 2+2ax +2a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Δ=4a 2-8a =0,∴a =0或a =2. ∴当命题q 为真命题时,a =0或a =2. ∴命题“p 或q 〞为真命题时,|a |≤2. ∵命题“p 或q 〞为假命题, ∴a >2或a <-2.即a 的取值X 围为{a |a >2或a <-2}. 例3 (1)B (2)C解析 (1)∵x 2-3x >0⇒/ x >4,x >4⇒x 2-3x >0,故x 2-3x >0是x >4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a >0且b >0⇔a +b >0且ab >0,∴a >0且b >0是a +b >0且ab >0的充要条件. 跟踪训练3 C例4 解 方法一 命题p :x 2-5x +6≤0, 解得2≤x ≤3;命题q :(x -m )(x -m -2)≤0, 解得m ≤x ≤m +2,∵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m ≤2,m +2>3或⎩⎪⎨⎪⎧m <2,m +2≥3,解得1≤m ≤2.∴实数m 的取值X 围是[1,2]. 方法二 命题p :2≤x ≤3, 命题q :m ≤x ≤m +2, 綈p :x <2或x >3,綈q :x <m 或x >m +2,∵綈p 是綈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x |x <m 或x >m +2}{x |x <2或x >3}, 故⎩⎪⎨⎪⎧m ≤2,m +2≥3,解得1≤m ≤2.∴实数m 的取值X 围是[1,2].跟踪训练4 解 ∵綈q 是綈p 的必要条件, ∴q 是p 的充分条件, 令f (x )=2x 2-9x +a ,那么⎩⎪⎨⎪⎧f 2≤0,f3≤0,解得a ≤9,∴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9]. 当堂训练1.B 2.A 3.假设x ,y 不全为零,那么xy ≠0 4.②③ 5.(-∞,0]。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 导数复习(1)-1教案
教案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漂市一中钱少锋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导数的概念例. 函数()y f x=的导函数'()y f x=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函数()y f x=的图像可能是( )例. 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若存在极值,求出极值:(1)22()1xf xx=+(2)()sin cosf x x x=+(3) ()sinf x x x=+ (4)ln()xf xx=复习重要知识点,加深印象由原函数的单调性判定导函数的符号【素材积累】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素材积累】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阶段复习课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1-1-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1-1数学学案
第一课常用逻辑用语[核心速填]1.命题及其关系(1)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是:①为陈述句;②能判断真假.(2)互为逆否关系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性相同.(3)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1)定义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 可推出q,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一般地,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此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2)特征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①对称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②传递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r的充分条件,则p是r的充分条件.即若p⇒q,q⇒r,则p⇒r.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一样具有传递性,但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r的必要条件,则p与r的关系不能确定.3.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1)p∧q:全真才真,一假则假;(2)p∨q:全假才假,一真则真;(3) p:p与p真假性相反.4.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存在量词与特殊命题(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每一个”“任给”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在逻辑学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元素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5.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1)全称命题p:∀x∈M,p(x),则p:∃x0∈M,p(x0).(2)特称命题p:∃x0∈M,p(x),则p:∀x∈M,p(x).[体系构建][题型探究]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判断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以及判断它们的真假.(1)当mn<0时,方程mx2-x+n=0有实数根;(2)能被6整除的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解](1)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若mn<0,则方程mx2-x+n=0有实数根.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如下:逆命题:若方程mx2-x+n=0有实数根,则mn<0.(假)否命题:若mn≥0,则方程mx2-x+n=0没有实数根.(假)逆否命题:若方程mx2-x+n=0没有实数根,则mn≥0.(真)(2)将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为:若一个数能被6整除,则它能被2整除,且能被3整除,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如下:逆命题:若一个数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则它能被6整除.(真)否命题:若一个数不能被6整除,则它不能被2整除或不能被3整除.(真)逆否命题:若一个数不能被2整除或不能被3整除,则它不能被6整除.(真)[规律方法] 1.在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是等价命题,它们的真假性相同.2.“p∧q”的否定是“p或q”,“p∨q”的否定是“p且q”.[跟踪训练]1.(1)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②“若lg x2=0,则x=-1”的逆命题;③若“x≠y或x≠-y,则|x|≠|y|”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B[对于①,否命题是“不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它是假命题;对于②,逆命题是“若x=-1,则lg x2=0”,它是真命题;对于③,逆否命题是“若|x|=|y|,则x=y 且x=-y”,它是假命题,故选B.](2)命题:“若a2+b2=0,则a=0且b=0”的逆否命题是( )【导学号:97792039】A.若a2+b2=0,则a=0且b≠0B.若a2+b2≠0,则a≠0或b≠0C.若a=0且b=0,则a2+b2≠0D.若a≠0或b≠0,则a2+b2≠0D[命题“若a2+b2=0,则a=0且b=0”的逆否命题是:“若a≠0或b≠0,则a2+b2≠0”.故选D.]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已知△ABC 两内角A ,B 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 ,b ,则“A =B ”是“a cos A =b cos B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直线l 1:x +ay +2=0和l 2:(a -2)x +3y +6a =0,则l 1∥l 2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__________.[解析] (1)由a cos A =b cos B ⇒sin 2A =sin 2B , ∴A =B 或2A +2B =π,故选A. (2)由1a -2=a 3≠26a, 得a =-1(舍去),a =3. [答案] (1)A (2)3[规律方法]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针对具体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策略,灵活判断.判断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注意分清条件和结论,以免混淆充分性与必要性,从命题的角度判断充分、必要条件时,一定要分清哪个是条件,哪个是结论,并指明条件是结论的哪种条件,否则会混淆二者的关系,造成错误.2注意转化命题判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由于原命题与逆否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因此,对于那些具有否定性的命题,可先转化为它的逆否命题,再进行判断,这种“正难则反”的等价转化思想,应认真领会.2.(1)已知a ,b 是不共线的向量,若AB →=λ1a +b ,AC →=a +λ2b (λ1,λ2∈R ),则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A .λ1=λ2=-1B .λ1=λ2=1C .λ1λ2=1D .λ1λ2=-1C [依题意,A ,B ,C 三点共线⇔AB →=λAC →⇔λ1a +b =λa +λλ2b ⇔⎩⎪⎨⎪⎧λ1=λ,λλ2=1,故选C.](2)设p :m +n ∉Z ,q :m ∉Z 或n ∉Z ,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A [p :m +n ∈Z ,q :m ∈Z 且n ∈Z ,显然p q ,q ⇒p ,即p ⇒q ,q p ,p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1)短道速滑队组织6名队员(包括赛前系列赛积分最靠前的甲乙丙三名队员)参加冬奥会选拔赛,记“甲得第一名”为p ,“乙得第二名”为q ,“丙得第三名”为r ,若p ∨q 是真命题,p ∧q 是假命题,(q )∧r 是真命题,则选拔赛的结果为( )A .甲得第一名、乙得第二名、丙得第三名B .甲得第二名、乙得第一名、丙得第三名C .甲得第一名、乙得第三名、丙得第二名D .甲得第一名、乙没得第二名、丙得第三名(2)已知命题p :不等式ax 2+ax +1>0的解集为R ,则实数a ∈(0,4),命题q :“x 2-2x -8>0”是“x >5”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p ∧qB .p ∧(q )C .(p )∧(q )D .(p )∧q[解析] (1)( q )∧r 是真命题意味着q 为真,q 为假(乙没得第二名)且r 为真(丙得第三名);p ∨q 是真命题,由于q 为假,只能p 为真(甲得第一名),这与p ∧q 是假命题相吻合;由于还有其他三名队员参赛,只能肯定其他队员得第二名,乙没得第二名,故选D.(2)命题p :a =0时,可得1>0恒成立;a ≠0时,可得⎩⎪⎨⎪⎧a >0,Δ=a 2-4a <0,解得0<a <4,综上,可得实数a ∈[0,4),因此p 是假命题,则p 是真命题;命题q :由x 2-2x -8>0解得x >4或x <-2.因此“x 2-2x -8>0”是“x >5”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真命题.故(p )∧q 是真命题.故选D.[答案] (1)D (2)D[规律方法] 1.判断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的关键是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应根据组成各个复合命题的语句中所出现的逻辑联结词进行命题结构与真假的判断.2.判断命题真假的步骤:[跟踪训练]3.(1)设命题p :函数y =sin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2;命题q :函数y =cos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2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为真B .q 为假C .p ∧q 为假D .p ∨q 为真C [函数y =sin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2=π,故命题p 为假命题;直线x =π2不是y=cos x 的图象的对称轴,命题q 为假命题,故p ∧q 为假,故选C.](2)已知命题p :m ,n 为直线,α为平面,若m ∥n ,n ⊂α,则m ∥α;命题q :若a >b ,则ac >bc ,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导学号:97792040】A .p 或qB .p 或qC .p 且qD .p 且qB [命题q :若a >b ,则ac >bc 为假命题,命题p :m ,n 为直线,α为平面,若m ∥n ,n ⊂α,则m ∥α也为假命题,因此只有p 或q 为真命题.]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1)已知命题p :“∀x ∈[0,1],a ≥e x”,命题q :“∃x ∈R ,x 2+4x +a =0”,若命题“p ∧q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e,4]B .[1,4]C .(4,+∞)D .(-∞,1](2)命题p :∀x ∈R ,f (x )≥m ,则命题p 的否定p 是________. [思路探究] (1)p ∧q 为真⇔p ,q 都为真.(2)由p 的定义写p . [解析] (1)由p 为真得出a ≥e,由q 为真得出a ≤4,∴e≤a ≤4.(2)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x ∈R ,f (x )≥m ”的否定是“∃x 0∈R ,f (x 0)<m ”.[答案] (1)A (2)∃x 0∈R ,f (x 0)<m[规律方法]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M 中的每一个x 验证p (x )成立,一般要运用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为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为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M 中能找到一个x 0使p (x 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特称命题为假命题.[跟踪训练]4.(1)命题p :∀x <0,x 2≥2x,则命题p 为( ) A .∃x 0<0,x 20≥2x 0 B .∃x 0≥0,x 20<2x 0 C .∃x 0<0,x 20<2x 0D .∃x 0≥0,x 20≥2x 0C [p :∃x 0<0,x 20<2x 0,故选C.](2)在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x ∈R ,x 2+x +3>0; ②∀x ∈Q ,13x 2+12x +1是有理数;③∃α,β∈R ,使sin(α+β)=sin α+sin β; ④∃x 0,y 0∈Z ,使3x 0-2y 0=10.【导学号:97792041】A .1B .2C .3D .4D [①中,x 2+x +3=⎝ ⎛⎭⎪⎫x +122+114≥114>0,故①为真命题;②中,∀x ∈Q ,13x 2+12x +1一定是有理数,故②也为真命题;③中,当α=π4,β=-π4时,sin(α+β)=0,sin α+sin β=0,故③为真命题;④中,当x 0=4,y 0=1时,3x 0-2y 0=10成立,故④为真命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教学案讲义与课后作业-定积分全章复习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教学讲义要点一:定积分的概念1.定积分的概念如果函数=()y f x在区间[]a b,上连续,用分点0121i i na x x x x x x b-=<<<<<<<=L L将区间[]a b,等分成n个小区间,在每个小区间[]1,i ix x-上取点()1,2,,ii n=Lξ,作和式:11()()n nn i ii ib aS f x fn==-=∆=∑∑ξξ.当n→+∞时,上述和式nS无限趋近于常数,那么称该常数为函数()f x在区间[,]a b上的定积分,记作:()baf x dx⎰,即+1()lim()nbia nib af x dx fn→∞=-=∑⎰ξ.要点诠释:(1)定积分()baf x dx⎰是一个常数,即n S无限趋近的常数S(n→+∞时),记为()baf x dx⎰,而不是n S.(2) 定积分是一个数值(极限值),它的值仅仅取决于被积函数与积分的上、下限,而与积分变量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即()()()b b ba a af x dx f u du f t dt===⎰⎰⎰L(称为积分形式的不变性),另外定积分()()baf x d x⎰与积分区间[a,b]息息相关,不同的积分区间,定积分的积分上下限不同,所得的值也就不同,例如12(1)x dx+⎰与32(1)x dx+⎰的值就不同.要点二: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要点诠释:(1)当()0f x≤时,由()y f x=、x=a、x=b与x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位于x轴的下方,积分()dbaf x x⎰在几何上表示上述曲边梯形面积的相反数(负数).所以[()]d()b ba aS f x x f x S=-=-=-⎰⎰,即()dbaf x x S=-⎰,如图(b).(2)当()f x在区间[a,b]上有正有负时,积分()dbaf x x⎰在几何上表示几个小曲边梯形面积的代数和(x轴上方面积取正号,x轴下方面积取负号).在如图(c)所示的图象中,定积分132()dbaf x x S S S=+-⎰.要点三:定积分的运算性质性质1:()d()b ba ak f x x k f x kS==⎰⎰;性质2:[()g()]d()g()db b ba a af x x x f x x x±=±⎰⎰⎰;性质3:定积分关于积分区间具有可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复习课[整合·网络构建][警示·易错提醒]1.命题及其关系的关注点(1)命题的四种形式的转换方法是首先确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对条件与结论进行交换、否定,就可以得到各种形式的命题.(2)命题真假的判断,可根据真(假)命题的定义直接推理判断,还可以根据互为逆否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来判断.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注意点(1)在判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时,要注意既要看由p能否推出q,又要看由q能否推出p,不能顾此失彼.(2)证明充要条件要分两个方面,防止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证明弄混.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的两个关注点(1)正确理解“或”的意义,日常用语中的“或”有两类用法:其一是“不可兼”的“或”;其二是“可兼”的“或”,我们这里仅研究“可兼”的“或”.(2)有的命题中省略了“且”“或”,要正确区分.4.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注意点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对于命题“若p,则q”,其否命题形式为“若¬p,则¬q”,其否定为“若p,则¬q”,即否命题是将条件、结论同时否定,而命题的否定是只否定结论.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是简略式,此时应先分清条件p,结论q,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再判断.专题1命题及其关系对于命题正误的判断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应重点关注,命题正误的判断涉及各章节的内容,覆盖面宽,也是高考的易失分点.命题正误的判断方法是:真命题要有依据或者给以论证;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例❶]给出以下命题:①“若x2+y2≠0,则x,y不全为零”的否命题;②“正多边形都相似”的逆命题;③“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其中为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命题①的否命题是“若x2+y2=0,则x,y全为零”,是真命题;命题②的逆命题是“相似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是假命题;当m>0时,Δ=1+4m>0,所以x2+x-m=0有实根,即命题③是真命题,故其逆否命题也是真命题.答案:①③归纳升华1.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关键是看能否由命题的条件推出命题的结论,若能推出,则是真命题,否则为假命题.2.还可根据命题的四种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进行判断,即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以先把它转换成与它等价的命题(逆否命题),再进行判断.[变式训练]给出下面三个命题:①函数y=tan x在第一象限内是增函数;②奇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③命题“若0<log a b<1,则a>b>1”的逆命题.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①是假命题,反例:x=2π+π6和π4,tan⎝⎛⎭⎪⎪⎫2π+π6=33,tanπ4=1,2π+π6>π4,但tan⎝⎛⎭⎪⎪⎫2π+π6<tanπ4;②是假命题,反例:y=1x是奇函数,但它的图象不过原点;③是“若a>b>1,则0<log a b<1”,由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单调性可知是真命题.答案:③专题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定义,同时,丰富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做好此类题目的前提.[例❷](1)(2016·上海卷)设a∈R,则“a>1”是“a2>1”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16·北京卷)设a,b是向量,则“|a|=|b|”是“|a+b|=|a-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1)a>1时,a2>1成立;a2>1时,有a>1或a<-1,即a>1不一定成立,所以“a>1”是“a2>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不妨设a,b都是非零向量.若|a|=|b|,说明以向量a,b为邻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a+b|=|a-b|,两边平方得a2+2a·b+b2=a2-2a·b+b2,化简得a·b=0,即a⊥b,所以以a,b为邻边的四边形是矩形.由于菱形集合与矩形集合没有任何包含关系,故选D.答案:(1)A(2)D归纳升华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方法1.定义法: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直接判断.如本例中(1).2.集合法:运用集合思想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集合范围的大小判断.3.等价命题法:利用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的结论,有时可以很快地判断.如本例中(2).[变式训练] 已知p :x 2-8x -33>0,q :x 2-2x +1-a 2>0(a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解不等式x 2-8x -33>0,得p :A ={x |x >11或x <-3}; 解不等式x 2-2x +1-a 2>0,得q :B ={x |x >1+a 或x <1-a ,a >0}.依题意p ⇒q 但q p ,说明AB .于是有⎩⎪⎨⎪⎧a >0,1+a ≤11,1-a >-3或⎩⎪⎨⎪⎧a >0,1+a <11,1-a ≥-3,解得0<a ≤4,所以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a ≤4.专题3 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正确地表述数学内容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本内容在高考试题中,既可以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单独出现,又可以渗透到解答题中.掌握本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弄清含“且”“或”“非”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即“p ∧q ”有假则假,“p ∨q ”有真则真.¬p 与p 真假相反.[例❸] 设集合A ={x |-2-a <x <a ,a >0},命题p :1∈A ,命题q :2∈A .若“p 或q ”为真命题,“p 且q ”为假命题,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a <1或a >2B .0<a <1或a ≥2C .1<a ≤2D .1≤a ≤2解析:若p 为真命题,则-2-a <1<a ,解得a >1.若q 为真命题,则-2-a <2<a ,解得a >2.由题意,得:“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所以⎩⎪⎨⎪⎧0<a ≤1,a >2,或⎩⎪⎨⎪⎧a >1,0<a ≤2, 所以1<a ≤2.答案:C归纳升华解答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1.求出命题p ,q 为真时参数的条件;2.根据命题p ∧q ,p ∨q 的真假判定命题p ,q 的真假;3.根据p ,q 的真假建立不等式(组),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 已知命题p :函数f (x )=sin x ·cos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命题q :函数g (x )=sin ⎝⎛⎭⎪⎫x +π2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pB .(¬p )∨qC .p ∧qD .p ∨q解析:因为f (x )=sin x ·cos x =12sin 2x ,其最小正周期为π,所以命题p 为真命题.因为g (x )=sin ⎝ ⎛⎭⎪⎪⎫x +π2=cos x ,所以g (x )=sin ⎝ ⎛⎭⎪⎪⎫x +π2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所以命题q 为假命题,所以命题p ∨q 为真命题.答案:D专题4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全称命题“∀x ∈M ,p (x )”强调命题的一般性,因此,(1)要判定它是真命题,需对集合M 中每一个元素x ,证明p (x )成立;(2)要判定它是假命题,只要在集合M 中找到一个元素x 0,使p (x 0)不成立即可.特称命题“∃x 0∈M ,p (x 0)”强调结论的存在性,因此,(1)要判定它是真命题,只需在集合M 中找到一个元素x 0,使p (x 0)成立即可;(2)要判定它是假命题,需对集合M 中每一个元素x ,证明p (x )不成立.[例❹] 判断下列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写出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命题否定后的真假.(1)p :∀ x ∈R ,x 2-6x +9≥0;(2)p :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3)p :∃ x 0∈R ,x 20+2x 0+8≤0;(4)p :至少有一个实数x 0,使x 30+1=0;分析:本题中既有全称命题又有特称命题,对它们否定时要先改变量词,即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再否定结论.解:(1)是全称命题.¬p :∃ x 0∈R ,x 20-6x 0+9<0.因为对于任意的x ,x 2-6x +9=(x -3)2≥0,所以¬p 为假命题.(2)是全称命题.¬p :存在一个正方形,它不是矩形.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所以¬p 为假命题.(3)是特称命题.¬p :∀ x ∈R ,x 2+2x +8>0.因为对于任意的x ,x 2+2x +8=(x +1)2+7≥7>0,所以¬p 为真命题.(4)是特称命题.¬p :∀x ∈R ,x 3+1≠0,因为x =-1时,x 3+1=0,所以¬p 为假命题.[变式训练] 命题p :∀ x ∈R ,x 2+1>a ,命题q :a 2-4>0,若p ∨q 为真,p ∧q 为假,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若p 为真命题,则a <1;若q 为真命题,则a 2>4,即a >2或a <-2.由已知条件知:p 与q 一真一假,当p 为真,q 为假时有:⎩⎨⎧a <1,-2≤a ≤2,所以-2≤a <1, 当q 为真,p 为假时有:⎩⎨⎧a ≥1,a >2或a <-2,所以a >2, 综上所述,-2≤a <1或a >2.专题5 转化思想所谓转化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归结为在已学知识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数学解题就是转化问题,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是在不断的转化中获得解决的.即使是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也都是转化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例❺] 已知p :⎪⎪⎪⎪⎪⎪1-x -13≤2,q :x 2-2x +1-m 2≤0(m >0),且¬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因为¬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q :x 2-2x +1-m 2≤0,得1-m ≤x ≤1+m ,所以q :Q ={x |1-m ≤x ≤1+m ,m >0},由⎪⎪⎪⎪⎪⎪1-x -13≤2,解得-2≤x ≤10, 所以p :P ={x |-2≤x ≤10},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PQ ,所以⎩⎪⎨⎪⎧m >0,1-m <-2,1+m ≥10或⎩⎪⎨⎪⎧m >0,1-m ≤-2,1+m >10, 即m ≥9或m >9.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9.归纳升华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应用等价法.这里要注意“原命题⇔逆否命题”.本题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进而转化为研究p ,q 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出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变式训练]已知命题p:“∀x∈[1,2],x2-a≥0”,命题q:“∃x0∈R,x20+2ax0+2-a=0”,若命题“p且q”是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由“p且q”是真命题,知p为真命题,q也为真命题.若p为真命题,则a≤x2对于x∈[1,2]恒成立,所以a≤1.若q为真命题,则关于x的方程x2+2ax+2-a=0有实根,所以Δ=4a2-4(2-a)≥0,即a≥1或a≤-2.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2或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