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设 备 、 1通道 、 制规律 等 , 接2 1 控 将计 算机 、 传感 器 、 通道 和接 口、 执行 机构 、 系统软件 和各种应 用软 件组成一 个统一 的整
体, 形成完整 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 足预定的控制要求 , 满 达到 设计 和应用计算机控制 系统 的 目的。本文从教学 内容 、 教学 方法 、 教学手段等方 面进行 了探 索和研究 , 于培养 和提高 对 学生 的学习 能力 、 维能力 、 思 分析解决 问题 的能 力和创新 能
科技视界 S INC C E E&T CHNOL Y II E OG V SON
S in e& Te h oo yVi o ce c c n lg s n i
项 目与课题
科 技 视 界
21年 8 02 月第 2 期 3
容紧密结合的应用实例 , 以达 到重视应用 , 突出实践的 目的 , 满足 自动化类各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此需要对现行计算机技 术教学状 况进行分析 , 定学生培养 目标 , 确 改革现 成 的计 算 机技术课程体 系和教学 内容 , 以适 应新形势下对 面向工程人 才的培养要求 。基 于这样 的思路, 在教学过程 中, 经过不断的 研究和实践 . 笔者初 步选 择并设计 了一些适用 于课 堂教学 的 实际工程设计 实例 。 1直流 电机调速实验 : 实验应使学生熟 悉使用高速计 ) 该
力都是值得借鉴的。
1 计算 机控 制技术 课程 特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 门理论 和实践并 重的综合性学科 .
具备工程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
3 教 学研 究 与实践
31 教学 内容的研究 .
它 以计算机 、自动控制理论和 自动化仪 表等项技术为基础 . 并将这些技术集成起来构成计算机控 制系统 , 以达到完成预
《电气设备及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有 :1具有一定的 自学能力 , () 获取信息 的能力 、 较强 的 工作适 应 的能力 和 团队协作能 力 ;2 具 有识读 、 () 设计 和绘制 电气控制图的能力 ;3 具有 电气控制设备 的选 () 型、 安装 、 运行 、 维护 与管理 的能力 ;4 具有 自动化 系 () 统和装备 的运行 、 维护和管理的能力。所有的这四种 能 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需要在 每个教学情境 中通 过设定 相应的任务 ,通过在完成任 务的过程 中逐步掌 握上述 四种能力 ,在授课过程 中教 师一定要注重培养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习习惯 、 习意志 、 习品质及学 学 学 学 习能力 。 在教学中始终体现一种思路 比结论更重要 、 方
学改革的方 法与途径。 ,
关键词 : 学改革 ; 教 高职教育 ; 电气设备及控制 ;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1 . G78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 92 (02 o 一 0卜 0 17 — 3 4 2 1 )5 o 3 2
高职高专 教育 的本质特 征是培养 生产 、建 设 、 管 理、 服务第一线 的高等技术 应用型人才 , 并从社会 需要 和高等 教育地 位出发 , 确定 其教育定位 和培 养 目标 , 形 成有别于学科型 、 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 。 现在各校 都在进行轰轰 烈烈 的教学改革 ,而高职教 育的 内涵式 发展使深化教 育教学 改革显得更为急迫 ,教 学方法的 改革则是其 中较为薄弱的方面 。本人就 自己从 事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张爱红 , 罗海方 ( 大庆职业学院, 黑龙江 大庆
《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建设与应用
《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建设与应用摘要:本文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课程的改革建设过程、改革建设内容和建设成果应用等方面作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课程改革应用1 引言《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必修课程,课程与工厂联系紧密。
因此,课程必须进行改革,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打破学科教育的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课程,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薄弱的特点,降低理论要求,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和考核方法。
打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2 课程建设内容2.1化工企业反应设备调研,重构课程学习内容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以“营造职业氛围,突出职业特色”为理念,以典型反应器为载体,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与重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
2.2典型反应器为主体,设计“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创新的“反应设备操作与控制”课程,解决学科体系下侧重理论,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反应器实务技能”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了课程标准,形成五个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任务书、评价表等,教学过程采用“六步法”,体现“理实一体”特征。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融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构建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实一体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3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2.3.1多种方法手段并存不同的教学手段交替进行,深化了学生对反应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结论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很好,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 设备控制技术 》课程是一 门专业性 、技术性 、实践性极强 的课 程, 也是高职 院校机 电类学生必修 的一 门主干课程 。如何使教学真正 的符合职业教育 的内涵 .是 当前职业 院校教师不断探究 的课题 。本文 仅就高职 《 设备控制技术 》 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初步探讨 。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按教材章节 ,教师从绪论到最后~章节 内 容灌输式 的讲解 ,根据 内容顺序插入几个实验或实训课时 ,这种方式 最终 的结果是 :概念 、理论 内容多 ,内容抽象难懂 ,学生应用知识 的 实践少 ,造成学生 的专业关键能力提高受 限,远离职业工作环境 ,出 现 “ 学无致用” ,他们对教师所讲一套套理论难 以理解 、似听天书 , 从 而产生厌 学情绪 。而职业 教育课程 的最终 目的是培 养生产 在一线 的、具有实 战能力 的职业人 ,要求学生掌握技术 、知识去完成某种特 定 的工作活动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从课程整体设计入手 ,探索 了基于 工作过程 的 《 设备控制技术 》课程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 向,把教学 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 ,建设 “ 教 、学 、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 。
教育教 学
《 设备控 制技 术 》课程教 学模式 改革
杨 明珠 ,李 涛
( 辽 宁地质 工 程职 业 学 院 ,辽宁 丹 东 1 1 8 0 0 9)
摘
要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制造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 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课
程。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这 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我个人多年教学过程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 以往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特点做 了一些改 革 ,将 课程 知识 划 分 为项 目单 元 ,以实践 操 作训 练 为 主 ,带动 学 生掌 握各 个 项 目单 元 的知识 要 点 ,实践 表 明 :项 目教 学法 能 很好 地 激发 学生 的 学 习兴 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 键词 :设 备控 制技 术 ;项 目教 学 ;课 程 改革
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制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张,形成了十分巨大的人才缺口,为了化解这一问题,转变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笔者根据自己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然后从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多媒体教学应用、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旨在提升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教学改革;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由<电机与拖动原理>、<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整合而成,是机电、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骨干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课。
该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面很广,是电学、磁学、动力学和热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
与该渫程聚关联的知识点主要有电机、变压器、特釉电机、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基本环节、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桥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等。
在学习该课獠时,经常用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电流定律、电磁力定律、基尔霍夫定德、能量守恒定律等基破理论论。
学生学好该课程,对于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综合职业素质至关重要。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理论论,更要求让学生对所学理论加以应用,并熟练进行实际操作。
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主体的认识上,教师以讲授为主,缺乏教与学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与社会要求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不顾学生接受缆力,满堂灌”、“填鸭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厌倦,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离。
在教学内容上,整合后的<电机与暾气控制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是一门内容多且理论性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到相应 的锻炼和培养。除要求学生在规定 时间做完基本 的实习实 训项 目 外 ,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验项 目和研究性课题 ,让广 过创设情境 、巧设疑问 、共同讨论 、动手实践等 多种教 学方式 , 大学 生自主选择 ,教师现场指导 ,或者督而不导 ,从而促使学生 有效 地开展 双边 互动 式教学 。不仅 是老 师传授给 学生 编程方 法 自主地分析 在实习实训 中所遇到的问题 ,写 出实验报告交教 师评 等 ,同时学生 可 以通过 老 师给 出的任务 书获取 资料 ,发 挥想象 , 判 ,师生共 同找 出问题 的解决办 法。 增进交流。 通过 以上几 个方面的教学改革 ,可 以提高职教学校学生的可 二、在选择课题上 。合理地改革教材 编程控制器应用 能力 ,以适应 上岗要求 ,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在 在编 写可 编程 控制器教材时 ,基本原理 、基本指令 、基本应 电气控制技术应 用领域 “ 零距 离上岗”的最终 教学 目标 。 用 、基本操作等各 为独 立章节 ,实施教学时 ,则要考虑 有利于学 参 考 文 献 : 习者的认知过程 。如 果任课 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 ,就是 [ 1 ] 邓 阳.互动 式教 学在 电气控 制技术教 学 中的应用 [ J 】 .职业 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 习完毕 ,再学习基本应用 ,基本学 习完毕再 教育研 究,2 0 0 6 进行基本操作 的学 习。这样 ,在一段期间内学 习完所有指令 ,学
个应用实例为主题 ,其 内容包 括了 :应用实例的生产 目的 ,生产 条件和生产环境 的介绍 , 用可 编程 控制器 实现控制的线路 ,所用 《 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主 要包括 接触 器继电器控制和可编程 的基本指令 ,编程方法 、调试应用 。全部 内容分 为五个 单元 ,主 控制器 控制 ,其 中即可编程控 制器控 制 ,是集计 算机技术 、自动 题 分别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 、时序控 制、计 数控单元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 。同时职教 学校的学 学 方法 ,目前已被教师广泛认可和采用 ,但是没有 问题 的、不需 生又是一个学 习基穿疳习惯和动机差异很大 的群体 。这 就决定 了 学 生动脑 的实习实训是毫无意义的。对于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应 职教学校 的教 师一定要根据本课程不 同教学 内容 及其特 点 ,采取 用密切配合的实 习实训教学 ,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 用可编程控 制 不 同的教 学方法 ,同时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 实践 教学 ,要因材 器 编程方法亲 自编程操作 ,在实 习实训 中既动手又动脑 ,既能发 施教 .在调动学 生积极 性和 主观 能动性上多下功夫。 现 问题 又能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 ,才能从本质 在 《 电气 控制 技术 》课程 教学 上 ,尤 其是可 编程 控制器 指 上 学好这 门课程 , 从 而最终实现 本课程 在职 教学校 的教学 目 标。 令及应用 、编程 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 内容上 ,最 适宜于采取 双 针对职 教学校 本课程 教学 特点和 教学 目标 ,采取 因人而异 边互动式教学 方法。在教学中 ,大胆 引入 “ 行 为引导学 ”教学方 法。为 了搞好双边 互动式教学 ,就要求教 师在备课 时把教 材上静 态 的知识 转化 为课 堂上动态的教学信息 ,并且在教 学过 程中要想 方设法地创造 出一个 可 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 的环境 和气氛 。通 的分层教 学,即按学生学习能力分组 ,确定每组不 同的实 习实训 目标 ,从 而使成 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在实 习实训 中,都能够得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题库
ST_IDST_TiGan ST_DaAn103 【1】和【2】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学习过程104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的【1】与【2】 理论□实践■实践□理论105 在教育技术基础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学习是个体对外部刺激作出的反映, 即刺激与反映的联结的代表人物是【1】. 桑代克 106 学习理论包括三个流派,他们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1】学习理论、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和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2】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建构主义107 视频是由一帧帧图像高速连续播放而形成的,它利用了人眼视觉暂留的特点形成影像. 对于人眼来说,若每秒播放24帧到【1】帧,就会产生平滑和连续的画面效果.30108 博客具有易操作性、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社区性、反思性、合作性等特点, 是继Email 、BBS 、ICQ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完全是现代人交流的一种新范式″.Y109 学习不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人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这种观点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 N110 网页文件的扩展名可以是″.html ″或″.htm ″. Y111 Flash 动画其实是一种″准″流(Stream)形式的文件,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具有较好的交互功能. Y112 采样频率是指描述声音波形的数据是多少位的二进制数据. N1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Y 114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 光纤具有很高的传输带宽,目前技术可以1000Mb/s 以上的速率进行传输.损耗极低,可以大大加长中继的距离.Y115 达到720p 以上的分辨率,是高清信号源的准入门槛,720p 标准也被称为HD 标准 Y116 利用如红蜘蛛、HiClass 等专用的软件进行教学控制和数据传输,是目前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方向, 该方式无需额外的硬件设备,成本低、容易升级.但系统太依赖于操作系统及网络性能,因此在稳定性上稍有欠缺.Y117 一般的IP 地址由4组数字组成,每组数字介于0~250之间.N 118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将日益自动化、微观化、多样化、数字化.Y 119 从服务器提供网络功能的角度,可以将服务器划分为文件服务器与专用服务器两大类. Y120 wav 文件所占磁盘空间非常小,适合用作较长的背景音乐. N121 压感原理的白板:上端两侧各装有一个激光发射器,白板启动后,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扫射白板表面, 特指笔具有感应激光功能,从而反馈笔的位置.NST_IDST_TiGan ST_DaAn 122在幻灯片制作过程中,对于文本的设计,应展现纲领式的文本,最好不超过6行.Y123使用Audition对声音进行降噪时,会损失一定的音质.Y124现代教育技术是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 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Y125psd格式是photoshop中专用的文件格式,支持图层和通道.Y126在Powerpoint2003中,通过对图形的填充和设置,能够实现图片的半透明显示的效果.Y127在PowerPoint2003中可直接通过″插入″菜单,进行选择添加Flash动画.N128下列文件格式那一种是图像文件格式()■■PNG格式■■WAVE格式■■MP3格式■■swf格式■■■■A129HUB 基本上是一个共享设备,其实质是一个中继器,主要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的功能, 它把一个端口接收的全部信号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这里的HUB是( )■■交换机■■网卡■■集线器■■路由器■■■■C130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你不赞成的说法是:( )■■代替教师的角色■■展示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支持师生交流.■■■■A131哪种理论认为学习的获得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得联结和联想,强化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B132一个100M带宽的集线器连了10台计算机,那么每台计算机的享用的带宽是( )■■100M■■10M ■■1M■■随机分配B133下列对象必须用控件工具箱插入至PPT页面中的是( )■■视频■■图片■■Flash动画■■文本■■■■C134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是保证教学设计活动能科学、合理、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包括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和( ).■■智力因素■■年龄性别■■初始能力■■非智力因素■■■■C135教学评价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主观臆断■■教学评价总是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价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及有关标准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D136根据你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教育技术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BST_IDST_TiGan ST_DaAn137插入到PowerPoint 中某张幻灯片的声音( )■■只能在本张幻灯片中播放,换片后声音就一定停止;■■要使声音在后续幻灯片中继续播放,可在″插入\影片和声音″菜单中设置;■■要使声音在后续幻灯片中继续播放,可在″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菜单中设置;■■B和C两项都可以■■■■C138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功能有()■■教学功能■■交互控制功能■■分组讨论功能■■电子举手功能■■联机考试功能■■自动辅导功ABCDEF139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实践学科.根据其理论基础特别是学习理论视野不同,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哪三类(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ABC140师范生应该学习教育技术的哪些基本内容( )■■维修设备技术■■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媒体使用技术■■教学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BCD141在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时应遵循几个原则,分别是( ).■■目标控制原则■■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最小代价原则■■■■ABCD142以下视频格式中,不能直接在PPT中插入并播放的有( )格式■■MPG■■RMVB■■FLV■■MP4■■■■BCD143多媒体课件根据内容与作用分类,可以包括( )类型.■■课堂演示型■■交互型■■教学游戏型■■教与学结合型■■■■AC144下列哪几项是对教育技术发展特点的正确表述( ) ■■对媒体技术和理论依据的关注,都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在教育技术发展之初,就表现出了对教学设计的高度重视.■■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不断吸纳新的观念,并且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该领域名称的不断变化,表现出了该学科发展方向的多次调整.■■ACD145下面是音频文件格式的选项( )■■WAV格式■■MP3格式■■WMV格式■■AVI格式■■MIDI格式■■ABE146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包括()■■演示各类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实物、模型、图片、文字等资料.■■用高保真音响系统播放各种声音信号.■■连接校园网和Internet,使教师能够方便地调用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联机教学.■■连接闭路电视系统,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能以高清晰、大屏幕投影仪显示计算机信息和各种视频信号.ABCDEF147多媒体课件根据使用对象分类可以包括( )类型.■■助学型■■模拟实验型■■助教型■■教与学结合型■■■■ABD148在″弹出式″菜单实例中,主要用到的自定义动画包括( )类型■■路径动画■■退出动画■■强调动画■■进入动画■■■■BD149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信息主要有哪些类型( )■■解说■■音乐■■音响■■音效■■音量■■ABDST_IDST_TiGan ST_DaAn150数字音频文件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量化位数■■信噪比■■采样频率■■声道数■■压缩比率■■ACD151-------------------------------------------------- 『题干』 s2请根据题意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请关闭所有打开的项目并注意保存相关文件。
《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课改浅析
《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课改浅析文章分析了三个依据来确定课程改革的方向,确定了《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块与教学内容,并从教学次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与尝试。
标签:案例教学实践驾证式考核《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由《机床电气》、《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技术》等学科整合而成,故教学内容取舍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是课改的重点。
经调查发现,该课程在省内外同类院校都有开设,教材也有很多,每个院校对该课程都非常重视,但教學方法、教学内容均不一样,部分高职院校把电类的课程全部归类到该课程,也有院校仅包括机床电气与PLC。
我院倡导以就业为导向政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教研室根据自己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1 课程改革的依据为了做好《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这门课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方向,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1.1 走访问卷、调查顶岗实习学生学生们到了大三就走上顶岗实习,为了做好《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这门课的改革,我们开展了走访调查工作。
为了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问卷,问卷中设置了大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①实习中你认为学校学到的哪些知识对你的工作很有帮助。
②工作中哪些知识是学校没有学到的。
③机电设备控制技术中哪些知识是你认为必不可少的。
④机电设备控制技术中哪些知识你认为课时可做删减的等项目。
调查结果统计得出,73.3%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这门课对工作有较大的的帮助。
有65.8%的学生提到了变频器的知识是在学校没有学到的知识,另有48.4%的学生提到了步进电机与伺服电机的知识是在学校没有学到的知识。
对于问题③,98%同学选择机床电气与PLC 的基础知识是本门科必不可少的内容,另有2%的学生选择不清楚。
对于问题④有30.6%的学生选择传感器的内容可以做下删减,另有40%的同学选择低压电气理论课时可以做下删减。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一、教学改革的需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适应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技能,和社会接轨。
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根据学校教学设备的现状,要增强实践教学的环节,使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1)能熟练操作各类常见机床;(2)具有对机床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3)具备车工、数控中级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具备一定的解决机床疑难杂症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案1、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按照市场和企业对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依据我校机电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论证。
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作为全面修订。
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2、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课程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车工工艺与技能、数控技术等课程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
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
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紧紧遵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一体教学的比例,符合条件的课程单元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变频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
概 述
1 . 器 的应 用已经普及 到工农业 生产的各个 领域 , 职院校数 变频 高 控及机 电类学生在参加 工作后 , 大多数是 变频器 的直接操作 者及维护
者, 掌握变频器的应用及维护维修知识是他们 的工作需要 。 2由于变频器 品牌繁多 , . 在型号规格命名 、 能参数 命名及操作方 功 式上没有统一的规范 , 从教材及实验上面面俱到有 困难 , 因此教材知识 要满足通 用性要求 , 侧重于讲解变频器 的共性及如何利 用变频器 的技 术资料进行学习 。 实验室应具有 4 5 至 种不 同品牌的变频器 , 只采用一种变频器制作 实验电路板 , 其余品牌 的变 频器可做演示操作 。学生通过对这 一套电 路板 的学 习和掌握 , 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的 目的 。这就要求 有 一套
钮 1 ; 只
图 1正反转控制电路
( ) 路 安 装 5电
电路安装可以在 电器控制实训柜 中或实训 配电屏 上进行。 由于变 频器 的接线 端子不能也不 便于反复拆装 , 可将变频 器安装在一块 绝缘 板上 , 在板 上安装上接线 端子线排 , 变频 器的接线端 子连接到线排 上 , 再 由线排 向外接线 。即由绝缘板 、 变频 器及接 线端 子线排组成一个“ 变 频器组件” 如图 2 , 所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频器 1 ; 台 电动机 1 ; 台 5 0 Q/w线绕可变电阻 1 ; Oo 2 只 导线若干。 () 训电路 4实 本教学课 题为 变频器 的正 、 反转运行 控制 。实 际应用 电路 中根据 操作 、 安全 运行等具体情 况 , 往往需要 由外接 电路对 变频器进行控 制。 选择控制 电路时 , 首先 考虑避免 由主接触器直接控 制电动机 的起动和 停止 ; 次是应 由使用 最为方便 的按 钮开关进行 正 、 其 反转运行 控制 , 控 制电路如图 1 所示。
2024年小学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小学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总结作为一所小学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教师,我在过去的一年中充分利用技术工具和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以下是我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总结。
首先,我注重教育技术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育软件和互联网资源,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英语课上,我利用学习软件和教育游戏,让学生通过互动学习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在数学课上,我利用数学软件和在线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
通过这些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其次,我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科学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发现科学规律。
在语文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这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另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信息获取、处理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社会课上,我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通过查找和比较不同观点,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评价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教授学生使用电子表格和图形处理软件,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最后,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反馈。
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我及时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反馈。
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如作业评价、小组讨论评价和学习笔记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同时,我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具体的和及时的反馈,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和进步。
通过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反馈,我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辅导。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一、根据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方案1.重视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培养根据本专业的知识要求,设置《车工工艺》、《车工技能训练》和《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了“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理论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工艺施工的能力,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时设置了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以保证前有基础后有延续,使学生真正全面了解本专业。
2.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
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
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占整个教学计划任务的47%。
1)结合一线岗位要求,分析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在主干课程后开设实训专用周。
针对岗位技能,我们分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三部分来实现。
其中,基本技能部分主要包括与专业基础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基本工种实训,共开设有焊接、电工、机械制图、数控车工、计算机绘图等五项实训内容,通过基本技能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类基本加工方法,机械制图与机械零件设计等基础知识。
专业技能部分包括与专业主干课、专业模块课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能力毕业设计与毕业综合实习.由于我们的理论课程是按照现场岗位要求来设置的,因此在主干课程后安排的实训即可以满足现场技能要求,也使学生经过实训后,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重要技能分层次进行,遵循“初步实践--—理论学习--—深层实践"的顺序进行组织。
如车工技能,要求学生具有熟练使用车床、进行工艺编制和工艺实施的能力,此能力要靠车工实训和“机械制造”课程来实现。
过去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安排五周机加工实训来完成,学生在机加工实训时,还没有任何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五周实训仅仅是培养了其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和对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后面学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时没有实训,学生学完课程后,虽有了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再进行实践验证和实践加深,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计划时,将原来五周的机加工实训调整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三周,在第一或第二学期进行,培养机床的初步应用能力和对机加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两周安排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后进行,让学生在自己编制完加工工艺后自己上机床进行加工验证,并根据加工结果调整工艺方案或参数。
《机电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20 0 9年 6月
南 京工业职 业技术 学院 学报
Junl f aj gIs t eo d s yT c nlg ora o N ni tu f n ut eh o y n n it I r o
Vo . 1 9. No 2 .
Jn u.,2 0 09
教学改 革 中,将 理 论教 学 和实 验教 学 融 合 在 一 起 ,借 助 M t b软件 ,将所 学课程 中那些抽 象 、枯燥 的公 式 、定理 , al a 以及难 以理解 、分析的对象模 型 、工程系统转变成形象直观 的曲线 、图像 ,从 而提 高学 习效率 ,加 深对 专业 知识 的理
具有机电控制 系统安 装 、调试 、应用 的基本 技 能。 然 而 , … 原有 的机 电控制技术教学 内容和方式难 以适应人才培养 目标 的要求 ,进行相应 的教学改革成 为必然 。
次 ,实验 内容主要是电力电子方面的内容 ,主要包括单相交 流调压电路 、整 流电路 、变压变频 调速 和 P C基本 指令应 L 用等方面的内容 ,几乎没有涉及到机 电控制系统理论 、系统
体 ,增 加 了典 型机 电控 制 系统 。 自动 控 制理 论 部 分 ,根 据 高
实际的操作环节 中无法体现 ,一些 同学在长期的理论学 习中 由于不 能很好 的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会对理论性过强的学 习过程产生厌倦 ,既不利于学生的学 习热情 ,也不利于学 生
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能 的发展 。j因此 ,我们在这次 l
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 了探 索 ,强调动手能力 、工程应 用能力、创新 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机电控制技术 ;教学改革 ;M t b a a l
中 图分 类 号 :G 4 .0 62 文 献标 识 码 :A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笔者个人多年教学过程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以往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特点做了一些改革,将课程知识划分为项目单元,以实践操作训练为主,带动学生掌握各个项目单元的知识要点,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标签:设备控制技术;项目教学;课程改革0 引言《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如何使教学真正的符合职业教育的内涵,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
本文仅就高职《设备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初步探讨。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目标设计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能够阅读电气控制原理图,使学生从生产实际出发,对常用设备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打下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分析简单液压和气压系统故障的能力。
1.1 专业能力①掌握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分析方法,掌握各种控制电路的特点及控制规律,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各种保护的用途及实现方式。
②掌握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分析方法,提高阅读电气图的能力,加深对电气控制设备中机械、液压与电气控制的理解,对电气控制设备故障有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遵守工作时间,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企业的6S制度(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能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培养学生填写、整理、积累技术资料的能力:在完成电路装接、故障排除、程序调试等工作任务之后能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浅探机电控制技术教学改革
浅探机电控制技术教学改革机电控制技术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习好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更能够帮助学生为日后的专业发展打好基础。
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所授技术内容较为抽象等特点,在教学和实践中效果并不显著。
因此,对于该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课程前期的有效动员在课程前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一环节虽然简单,但是却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日后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这一环节中,我试着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1.1 阐述课程基础性地位,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机电控制技术是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机电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机电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基本应用知识;一些机电控制的经典理论和技术;机电控制系统的分析等。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的基础,是日后专业工作所必须的知识。
1.2 进行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做一些简单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讲明课程的严肃性和课程难度,使同学做好心理准备。
1.3 参观专业工作厂房并结合课程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课程的实用性在往常的教学和实践中,我们在学校进行的较多,在工厂和工作间进行的较少。
这容易是同学们产生这门课程不实用,在日后的工作中用不着的错觉。
因此,在课程学习之前参观专业工厂,并结合课程进行讲解,可以是同学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促使同学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机电控制技术授课内容十分广泛,其授课内容包含大量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益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因此,课程教学推进的重点就是改革。
通过改革保证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去粗取精。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设备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的目的。
接着对当前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了基于案例教学、项目实践和信息技术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在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并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改革措施,可以为《设备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设备控制技术、教学模式改革、案例教学、项目实践、信息技术、效果评估、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介绍:设备控制技术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内容,涉及到各种控制理论、技术和方法,是工程技术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对《设备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引入更加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设备控制技术》课程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这就是本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意义设备控制技术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控制理论、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设备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设备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只有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借助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作者:唐磊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08期摘;要:本文中重点从实际就业发展的需要着手,对《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从而让机械设备的教学更为符合实际企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更好地与本校的教学实际相贴合,从而提升本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本校机电专业教学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械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在现阶段的《机械设备控制技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并不注重从实际的教学角度出发,开展《机械设备控制技术》教学,造成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的教学产生巨大的断层。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中职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并从教学内容、就业需要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三方面对原有的机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学生对《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知识的吸收效率,增强本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开展课程改革的根本动机——就业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就业,因而本文注重分析各个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从而为具体的《机械设备控制技术》教学提供具有时效性和具体性的教学策略。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主要需要机电学生的企业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外资企业。
这类企业大都引用先进的设备,且有自动化生产线,因而对中职生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即中职生在掌握机械原理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掌握能力。
第二类企业,中型企业。
这类企业大都对原有的生产线进行针对性地改进,积极地引入PLC控制系统,提升自身的生產效率。
这类企业更加看重学生具备较强的电气设备控制技术,并能利用PLC知识,开展对相关系统的控制,以及具备一些处理常见程序错误的能力。
第三类企业,小型企业。
这类企业的实力较弱,他们的生产设备较为落后。
这类企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维修和保养加工设备的能力,并能够及时地处理生产中的一些应急问题。
针对不同企业对学生的标准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针对性地选择,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更重要的是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提升《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的教学能力。
机械控制中案例教学改革
机械控制中案例教学改革机械控制工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重点研究控制论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等特点,学生经常感到枯燥、乏味。
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是近年来一线教师所不断探索的内容。
目前机械控制工程教改内容主要有[1-3]:(1)通过制定新教学大纲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3)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等。
一系列改革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提高并不明显。
针对控制工程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课题组深入开展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研究了基于工程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有效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一机械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思路机械控制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而学生自身往往缺乏工程实战经验,如何上好这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课题组深入开展了课程改革,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改革在掌握控制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精简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
课题组精选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控制工程基础》[4]作为教学教材,将控制系统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PID控制及其应用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PID控制部分,在新教学大纲里,课题组完全从应用角度出发,将以往偏理论的控制系统设计和校正内容,改为讲授PID控制器含义、模拟PID、位置式和增量式数字PID、PID各环节作用以及PID整定。
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能比较清晰地掌握PID控制器知识点;从后期实践来看,学生也能熟练运用PID去设计系统,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改革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分层次教学。
即对于不打算考研,以学以致用为主的学生,在阐述清楚控制理论基本知识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杨明珠李涛
来源:《卷宗》2013年第07期
摘要: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我个人多年教学过程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以往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特点做了一些改革,将课程知识划分为项目单元,以实践操作训练为主,带动学生掌握各个项目单元的知识要点,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设备控制技术;项目教学;课程改革
《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如何使教学真正的符合职业教育的内涵.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
本文仅就高职《设备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初步探讨。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按教材章节,教师从绪论到最后一章节内容灌输式的讲解,根据内容顺序插入几个实验或实训课时,这种方式最终的结果是:概念、理论内容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少,造成学生的专业关键能力提高受限,远离职业工作环境,出现“学无致用”,他们对教师所讲一套套理论难以理解、似听天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而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生产在一线的、具有实战能力的职业人,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特定的工作活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从课程整体设计入手,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设备控制技术》课程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目标设计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通过培养达到以下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机床电器;能安装、改进、调试、维护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能设计简单的 PLC 应用控制系统;能对企业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的的查阅;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各类
工具。
(2)知识目标:熟练阅读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接线图;掌握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会正确选用PLC型号、分配PLC控制系统I/O设备、编制并调试PLC程序;熟练掌握PLC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加深对电气控制设备中机械、液压、气压与电气控制的理解,对电气控制设备故障有分析与解决的
能力。
(3)态度目标: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遵守工作时间,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企业的6S制度(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能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互相帮助、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培养学生填写、整理、积累技术资料的能力:在完成电路装接、故障排除、程序调试等工作任务之后能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描述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任务完成之后能进行工作总结并进行总结发言。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与内容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
本课程组先到机床生产企业现场进行实际生产过程的调研,对其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能力、素质、知识分析,再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把工作任务转化成相应学习项目,所以我们本课程的内容我们进行了重构,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主线,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以必需够用为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教学与相应的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增加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据此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为3大模块、6大学习情景,20个工作任务。
“电气控制技术模块”分三个学习情景。
主要选择“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为本模块的贯穿项目达到教学目标,分解为四个工作任务即:机床电器的选用与维护、基本控制线路分析与绘制、基本控制线路分析与绘制、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测与排除。
再按照从简到难的规律,进行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XA6132卧式万能型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等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训练。
“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模块分4个学习情景。
主要以“基于PLCZ304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为该模块的贯穿项目,通过PLC控制系统来达到相关要求,为四个工作任务即:确定和选用PLC类型和用户I/O设备、控制系统流程图选择内部元件设计PLC程序、I/O设备的连接动机主电路连接、输入程序PLC并进行调试。
按从简到难的规律,再组织其他三个学习情景的教学,进行PLC控制系统运行维护与调试的能力训练。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
(1)项目分析引导法—从项目入手,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务,从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始进行引导,学时容易理解,效果较好。
(2)任务驱动法—要实现具体的任务,学时应该怎样一步步地完成任务,促使学时思考问题,制定实施计划;完成一个PLC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元器件选择、安装调试和设计报告等。
(3)“教、学、做”引导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实训及教师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技能,并在实训中掌握理论知识。
(4)互相协作问答法—小组成员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难题进行讨论协商,最后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调试分析讨论法—对控制系统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为以后实训打下基础。
4 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考核设计
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过程性考核方式,考核在评价标准和方式上,不再以期末笔试形式为主,而是增加技能考核力度,重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实行“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
结合本课程教学目标,更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
在考核内容上,除了期末理论考试之外,平时教学项目中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能力考核的方式,是课程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考核形式上,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价,不是一味的结果评价。
对于本课程,在能力考核中,是否完成工作任务并不是考核的唯一依据。
更重要的是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是否有合理的分析方法、实施步骤和工具仪表使用能力。
总之,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精神、数控机床电气装调维修方法的养成、工作任务完成过程、学习进步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课程考核评价,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5 结语
通过对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在教学改革探索中,有以下几点体会:教师的观念需要更新,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在专业建设的带动下来进行课程改革,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项目,课程才有活力和操作性;需要加大实训资源和工学结合基地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才能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少讲理论知识,但要带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知识和创新能力。
高职课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探索,为企业培养“下得去、用得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7:7-10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6:10-15
[3]熊幸明等“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改革初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