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往往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会相互切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其中四位著名的学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就是被誉为“四贤”的知名人物。
他们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力都很大,而且也因为对思想道德的追求而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本文将基于这些名士,以“学它者则峻,志其术则励”的主题为中心,设计一份高一必修下的名师学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贤”的生平、思想、学术成就等方面的知识;2.发现并学习他们优秀的品德,比如刚毅、求实、奉献精神等;3.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反思能力,了解和评价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方式;4.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挖掘文化内涵、阅读文献、撰写论文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程门立雪1.以“江边柳色,秋风寂寥,古人之胜迹在今夕何处?”为题,引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人物形象;2.介绍“程门立雪”的背景、原因、人物及其故事讲述,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学术成就等方面的情况;3.结合先秦诸子、儒家经典的相关知识,分析他们的学术见解和观点,探讨其中的价值和意义;4.通过理解和评价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方式,提高学生的批判和反思能力。
第二节:刚毅的品质1.介绍“子路”的主要人物形象,扩展相关的文学、历史及哲学知识;2.通过“见义勇为”的实际例证,让学生了解“刚毅”的内涵,感受其积极而坚定的向上力量;3.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事例、名言等,让学生深入研讨“刚毅”的重要性和可贵性,培养他们做人处世的自信和胆识。
第三节:求实的态度1.介绍“曾皙”的主要人物形象,扩展相关的文学、历史及哲学知识;2.通过“实事求是”的实际例证,让学生了解“求实”的内涵,感受其脚踏实地的认真态度;3.通过对曾皙的言论和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学术成就和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求实”的价值和意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抓住关键词语,提高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2、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三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领略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风采,树立学习和人生理想。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2、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体会孔子的思想。
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二、教学探究如何将文言文教学的“实”与“活”结合起来。
一、导入新课:有个俗语“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里面有个故事,你知道吗?宋朝有一个宰相赵普,别人说他读书只读《论语》,宋太宗就问他是不是这样。
他说,我平生所学到的本领,的确都是从论语中来的。
以前用一半来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现在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论语》真有这样的魅力吗?我们今天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文章,看看《论语》中是不是真的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前面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在通解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一此问题。
让我们今天通过课堂的学习来解决这此问题。
二、课文分析释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是孔子弟子。
侍坐:陪长者坐,聊天。
★问:孔子和弟子聊天,是不是在聊家长里短,他们聊了一个什么话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志”“治国”都对。
志;孔子两次说:“不过各言其志尔”。
治国:孔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解释:如,如果。
或,有人。
则,那么。
如……则……假设语气。
)还有四人各自的谈话也是在谈治国。
不过,志是从发言角度说的,而“治国”则是从具体措施上说的。
★问:那么这个话题是谁提出来的?如何引出来的呢?明确:第一段。
在第一段孔子提出话题。
你能翻译一下孔子的话吗?句式:1、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即:毋以吾(长于尔)(而不言)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4、以吾一日长乎尔(省略句式)★问:孔子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两个意思:一是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要有顾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主要人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
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
1.2 教学内容简介《论语》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背景。
介绍主要人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身份和特点。
分析文本中的对话,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子路的观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子路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追求。
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子路的思想特点。
2.2 教学内容分析子路在文本中的发言和态度。
解读子路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追求。
探讨子路的思想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曾皙的观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曾皙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追求。
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理解曾皙的思想特点。
3.2 教学内容分析曾皙在文本中的发言和态度。
解读曾皙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追求。
探讨曾皙的思想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冉有的观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冉有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追求。
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冉有的思想特点。
4.2 教学内容分析冉有在文本中的发言和态度。
解读冉有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追求。
探讨冉有的思想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公西华的观点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西华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追求。
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理解公西华的思想特点。
5.2 教学内容分析公西华在文本中的发言和态度。
解读公西华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追求。
探讨公西华的思想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儒家思想的深度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主要区别。
让学生能够运用儒家思想解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6.2 教学内容详细解读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分析儒家思想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系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应用。
对比儒家思想与道家、墨家、法家等其他主要诸子百家思想的不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最新8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最新8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一【教学设想】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古诗文的诵读和欣赏,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各组成员分别活动,由分担角色朗读上升到扮角色表演。
活动的原则是:由读到演,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在读中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在表演中体会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气质和风范。
【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对话语言,分析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3、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魅力。
【学习重点】通过语言和简单的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文中重要的词语和特殊句式。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分角色朗读,从体会作品语言着手,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过程:一、夯实基础,积累有关常识。
(1)(以邀请嘉宾的形式展示出孔子的画像,然后借机介绍孔子和《论语》)内容:智者、仁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思想宝库——《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2)文化常识抢答巩固:(幻灯片)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__________体散文集,是记录__________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
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案(精选13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1刘星河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体会孔子的思想。
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难点1 、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
2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课时安排:安排3课时一、导入新课: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492章,12700字。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
三. 重点字拼音——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哂,音shěn 相,音xiàng 铿,音kēng 沂,音yí 喟,音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n 摄: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
亦: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
毋,不要。
以,认为。
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师着眼于通过以孔子门徒的身份为切入点,全面解读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水平,同时也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必修下的统编教材,主要内容是《论语》中的《先进》篇。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孔子门徒的背景和形象,介绍他们在《论语》中的故事和论述,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解读《先进》篇的每一段内容,分析孔子对门徒们的评价和观点,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和阅读能力,深入探讨每段话背后的的思想和价值,剖析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例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大宰”,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礼仪文化和思想共鸣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小组活动等形式,互相讨论和交流自己的听课体会和感受,从而呈现出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方式,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和指导。
通过这些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交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综合性的活动,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相关的创作和实践。
比如,可以让学生分组编写类似《先进》篇的短文,反映当今社会中不同领域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总之,本教学设计以《先进》篇为切入点,通过对孔子门徒的身份和形象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考水平,是一份优秀的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本教学设计方案以《先进》篇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解读孔子门徒的形象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考水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
(2)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对待礼、乐、射、御、书、数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章中的角色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个人品德修养,追求道德高尚。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朗读和背诵。
2.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掌握。
3.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孔子对待礼、乐、射、御、书、数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2. 儒家思想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等。
2. 准备课文朗读和背诵的音频资料。
3.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的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并尝试翻译。
3. 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进行讨论。
(2)小组讨论角色的言行举止、内心情感,并准备代表发言。
4. 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教育理念,如何影响我们的成长和人生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整理积累1、词义理解(1)疑难字词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乘:车辆,;摄:夹、迫近。
宗庙之事,如会同会:诸侯相见;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舍瑟而作作:起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伤:妨害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谦让(2)词类活用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都为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鼓瑟希,铿尔。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最后出冠者五六人。
冠: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浴乎沂,风乎舞雩吹。
风:名词作动词,乘凉。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形容词作动词,正道,是非标准。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都为形容词作动词,小的国家,大的国家。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足: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富足。
(3)通假字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晚。
(4)一词多义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同意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助词与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遂与外人隔绝和生三人,公与之母给予以吾一日长乎尔比摄乎大国之间在乎异乎三子者之撰和、跟浴乎沂,风乎舞雩到、在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们)尔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相当于鼓瑟希,铿尔铿的一声,象声词尔何如你以吾一日之长因为以毋吾以也认为则何以哉用为国以礼用因之以饥馑接着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顺应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跟着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纵横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正,才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
或者2.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不吾知也。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不知吾也。
”毋吾以也。
【指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毋以吾也。
”则何以哉?【指津】正确的语序是“则以何哉?”由上面三个句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子路侍坐学案(完整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一、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课文导读,了解课文大意。
2.感知人物的个性和志趣,树立理想。
3.了解孔子关于“礼治”的思想。
二、有关知识:1、孔子简介: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他,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
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
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
同时整理了“六经”。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
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3、人物介绍: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曾晳,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文中的“赤”。
三、文言知识整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千乘(shèng)喟然(kuì)莫春(mù)师旅(lǚ)沂水(yí)率尔(shuài)比及(bì)曾皙(xī)鼓瑟(sè)冠者(ɡuàn)饥馑(jǐn)铿尔(kēng)侍坐(shì)小相(xiàng)哂笑(shěn)舞雩(yú)2、解释重点实词(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4)比及三年:比及,到(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9)咏而归:咏,唱歌(10)吾与点也:与,赞成(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12)如会同,端章甫:会同,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3、指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如会同,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4、一词多义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何以哉: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如(1)如或知尔:假如(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7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7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根据上下文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根据现场情景谈话导入。
我很喜欢大家,大家也喜欢我吗?如果喜欢,你们应该经常来陪我坐坐,谈谈人生,谈谈社会,谈谈理想,因为古圣人就曾经这么做过。
那么古圣人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知道了。
二、板书课题,解题。
《论语》中的篇章都没有标题,这一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但它却概括人物以及中心事件,也就是四个学生陪一个老师闲坐谈话。
据考证,当时孔子约60岁,子路约51岁,和孔子是同龄人,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大约18岁。
谈话的过程也极为有趣。
三、分角色朗读。
1、学生明确哪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2、大致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揣摩说话的语气。
3、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担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角色,孔子的角由老师担当。
4、进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四、重难点词句讲析。
由学生提出还弄不懂意思的词句,老师进行讲析。
(括号内标有序号的注释与发给学生的资料对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1、陪侍)(孔子)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于,比)尔(乎尔长),毋吾以(以,认为;吾以,以吾)也。
(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毋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居(闲居)则曰:‘不吾知(知吾)也!’如或(有人)知尔,则(尔)何以(以何,做什么)哉?”子路率尔(2、轻率、毫不思索的样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
学生能够解释并应用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词汇。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培养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 文章内容:带领学生逐段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解释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词汇。
3.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 讲解:逐段讲解文章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3. 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给予适当的平时成绩。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
2. 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具,如PPT或视频等,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创建相关的历史文化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时代背景。
通过图片、音乐或故事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章中的概念和理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范文(通用5篇)《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
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那么《侍坐》的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跟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四子的志向。
3.理解孔子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体会孔子的思想。
二、德育目标了解孔子的交往艺术,学习孔子的处世之道,树立崇高的理想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中一篇最具文学色彩的文章,它反映了孔子在杏坛开课授徒的场景。
它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据资料记载当时子路是51岁,冉有是31岁,公西华是18岁,曾皙是39岁。
“侍坐”应解释为陪侍长者闲坐。
长者应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用文言词给标题补充完整。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子)二、师生扮演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当时的场景。
(要注意语气、语速和感情)三、分析课文1:孔子和弟子聊了一个什么话题?(志)2:文章一共有四个人述了自己的志向,他们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现在我们按照答志的顺序来自读课文并填写表格。
学生志向性格评价子路(仲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皙(点)3:让生交流,(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2)概括孔子对四子的不同评价,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含答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3.提高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一、【导入】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孔子的智慧。
二、【知识链接】1.简介四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是孔子的学生,年龄分别是51、39、31、18,孔子当时60岁。
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
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3.关于“子”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
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
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④地支的第一位。
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
地支与天干配合可以用来纪日、纪年。
4.宗庙之事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5.端章甫穿着礼服,带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
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三、【文化常识】——完成填空: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_____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名为“导学案”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此导学案适用于高中必修下册的中国文学课程。
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论语》中关于四大门徒的篇章,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同时触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自主学习、批判思考、协作合作等能力。
一、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可以简单理解为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课前学习指导材料,用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知识。
这是一种由欧美国家发展起来,在我国近年来逐渐流行起来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引导性强。
导学案可以是电子版,也可以是纸质版。
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1. 学习目标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论语》中与四大门徒相关的篇章及其核心思想;2) 理解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念;3) 讨论学科交际能力,包括发表观点、听取他人观点并做出回应、批判性思维等。
2. 预习任务1) 阅读《论语》中以下四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2) 完成以下问题:a. 在四章中,四位门徒分别向孔子提出何种问题?孔子对他们的回答分别都有哪些?b. 经验明师,历来被人所推崇。
你认为“找个好老师”在你的学习生涯中有多重要?请简述观点。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礼记》)对于一名学生来说,这句话告诫我们什么?请简述观点。
3. 讲课过程导入教师可通过引用《论语》中与四大门徒相关的篇章,向学生介绍传统儒家文化和价值观念。
学习1) 讲解《子路》篇1. 孔子关于人才的言论,包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子路关于求学的问题,包括“如有所不闻,以有所闻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湖北竹溪一中敖远荣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大纲要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高中语文第一册阅读部分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本书第六单元是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
关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中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单元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对先秦文学有个初步的了解;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初步熟悉诸子百家的言论、作品及其政治主张;能背诵相关段落。
课文所选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先秦诸子散文《论语》中的一篇。
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文苑中一座异彩纷呈的花坛。
它给后人的启迪无限丰富,使人叹为观止。
而《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资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描写了师生畅谈“志”——理想的情景,气氛和谐,用生动的对话描写和传神的情态描写使人物的个性鲜明。
(三)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转向理性认识,这对挖掘中国文化的深度提供了可行性,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当好引路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发现力。
2、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论语》,但仅限于读读背背的表层,这既给学生理解《侍坐》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基础,但同时又决定了学习的难度;再有,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法,这都是我们现阶段文言教学应着力培养的语文能力。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
【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和背景。
2.积累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本文的文化知识。
3.疏通全文,了解四子的志向;理解孔子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及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对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三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达到对文本知识的有效掌握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曾哲和孔子志向的学习,树立自我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知人论世】1.了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特点:①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③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④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王小槐工作室广汉中学李丽平【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论语》和孔子的思想。
2.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和行动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整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明文章大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
2.品文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理解志向和性格的一致性。
3.思孔子“礼治”的政治理想,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
一、知识储备(一)孔子与《论语》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传说晚年整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2、《论语》: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其门人及再传弟子辑录。
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关儒家思想的首要经典,后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二)了解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饗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在经济方面,孔子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在他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
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
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三)背景补充:孔子一生,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
本文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
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这一顺序就体现了孔子“长幼有序”的思想。
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还在读书,这是为了“独善其身”,“修身”。
孔子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主张“以礼治国”。
(四)语基梳理1.字音:哂(shěn)之饥馑(jĭn)铿(kēng)尔小相(xiànɡ)比及(bì)冠(guàn)者沂(yí)水舞雩(yú)喟(kuì)然撰(zhuàn)2.辨义:(1)通假字①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②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③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表示反问的语气词)(2)词类活用撰(动作名:为政的才能)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鼓(名作动:弹奏)风(名作动:吹风)小(形作动:小事,做小相)大(形作动:大事,治国为政)(3)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假如,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于,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求,尔何如“何如”即“如何”,怎么样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这,那夫战,勇气也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出议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那么,就《论语》六则指分项或分段落的文字的条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同“辄”,总是,常常求,尔何如?第二人称代词问君何能尔。
这、那、这样、如此子路率尔对曰词尾,可不翻译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由于毋吾以也(动词)用3.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①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
”(这一句还是省略句,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②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译:不了解我)③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译: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介词结构后置①浴乎沂:“乎”相当于“于”,即“于沂浴”。
在沂水中洗澡。
②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
用礼来治国。
4.重点句子翻译①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原为小相焉。
译: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③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二、问题探究主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全文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的?请结合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本文讲述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的谈话,话题是谈理想。
具体围绕“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部分内容来写的。
所以“言志”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孔子问志(问)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学生应答(答)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孔子点评(评)子问题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明确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以勇治国)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以富治国)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以礼治国)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以美治国)子问题2:提炼文中描写四弟子的语言、行动,结合孔子态度分析四弟子性格。
填写下表。
子问题3:从孔子态度和治国思想分析其评判学生的标准,思考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明确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他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个学生,可以说有四种理想,都和治国有关。
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华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
针对子路,孔子“哂之”。
理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孔子当时不语,后“叹之”。
理由是“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孔子“惜之”。
理由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认为公西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针对曾点,孔子“与之”。
曾皙言志与他人不同,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副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展示的是一幅暮春郊游图: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
在这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
这正符合儒家礼治的精神,又符合孔子晚年心态。
孔子主张以礼治理国家。
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因此博得孔子的赞赏。
孔子赞叹之时,也是表达自己对这理想境界的向往。
子问题4:用现代观点看待四弟子,你赞同谁的说法呢?请各抒己见。
参考: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
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子问题5:通过本文学习,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具有哪些人格魅力?明确:孔子是一位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老师。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了解学生性情,鼓励个性发展;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三、课文小结1.人物性格小结:孔子: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因材施教,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屋建瓴,及时将学生的发言上升到“礼治”的高度,有指导意义。
弟子:四个弟子都有高远的理想,性格各具特征,子路直率而不谦让,冉有、公西华谦逊有礼,曾晰则洒脱自然。
2.塑造人物的方法:第一,扣紧人物的性格特点记述,人物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第二,成功地运用对话和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准确地表现出来,生动感人。
3.本文主旨: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弟子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反映了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四、拓展阅读(一)背诵积累名句,并说说意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二)比较阅读《季氏将伐颛臾》,联系孔子“仁者爱仁”的思想,回答问题:季氏将伐颛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