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症状的鉴别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一、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回和脑沟,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
大脑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
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感染、颅脑外伤等。
下面叙述大脑半球及各叶受损的局部症状(图2—34)。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如言语中枢大多数在左侧半球,部分左利手者则位于右侧。
习惯上称左侧为优势大脑半球。
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计算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有高级的认识中枢,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和认识不同人的面容等方面起决定作用。
但大脑的整体功能很重要,大脑皮质各部是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
(一)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
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
可有欣快或易激怒。
可产生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是由于影响了额叶脑桥小脑径路的额桥束纤维。
额叶前部的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
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
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
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中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旁中央小叶损害,如矢窦旁脑膜瘤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
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疾病侧嗅觉缺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可产生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二)顶叶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
中央后回的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身体局限的感觉性癫痫发作,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觉异常发作,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引起局部抽搐发作。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CNSL)是一种罕见但危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它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累及形式。
鉴别诊断对于准确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首先,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病因是恶性白血病细胞浸润到中枢神经系统。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特别是白血病的诊断时间、治疗方法和效果,可以帮助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可能性。
2. 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通常会导致头痛、呕吐、昏迷、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这些症状通过检查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和体征来确定,如视力、听力、肌力、脑脊液检查等。
3.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关键检查,常规脑脊液检查包括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糖含量、培养和细胞学检查等。
特别是细胞学检查可以确定有无白血病细胞浸润。
4. 影像学检查:颅脑MRI或CT扫描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病灶。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表现为脑实质或脑膜浸润,形成溶解区或肿块状病灶,有时伴有脑积水等病变。
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鉴别诊断,还需与其他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
以下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鉴别点:1. 腰穿: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腰穿检查是最主要也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可见到白细胞增多、异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原始细胞等。
2. 影像学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MRI或CT表现常见为弥漫性脑脊髓或脑膜炎样改变,以灰质受累最为明显。
与脑炎、脑膜炎等炎症性疾病相比,其病灶较大、边界模糊、无明显结节状或环状强化,且常伴脑积水。
3. 周围血象: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象常常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常伴有异形细胞或原始细胞等异常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常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起病,可有口唇疱疹病史,伴发热,头颅MRI可见颞额叶出血性坏死,脑电图可见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更明显,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细胞数<1000×109/L,糖和氯化物正常。
2、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可有带状疱疹病史,病变程度较轻,预后较好,头颅CT无出血坏死表现,脑脊液中检出该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阳性可鉴别。
3、肠道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夏秋季节,一般恢复较快,2-3周症状可缓解,脑脊液中PCR检测出该病毒核酸可鉴别。
4、巨细胞病毒性脑炎:临床少见,常见于免疫缺陷如艾滋病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脑脊液正常或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增高,体液检查找到典型的巨细胞,PCR检测出该病毒核酸可鉴别。
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发病,影像学显示皮质下白质多发病灶,病毒学和相关抗体检查阴性。
6、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细胞数1000-1000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脑脊液涂片检出病原菌,血细菌培养阳性可明确诊断。
7、结核性脑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增多,常为50-5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降低,抗结核治疗有效,脑脊液抗酸染色阳性可明确诊断。
8、隐球菌脑膜炎: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通常隐匿起病,颅神经尤其视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细胞数通常低于5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降低,墨汁染色检查隐球菌可明确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整理课件
21
简介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
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整理课件
22
病原体
革兰染色阴性的肾形双球菌
普通培养基不易生长,在巧克力或血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
人是唯一的天然宿主
对干燥、寒冷、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 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NS infection)
整理课件
1
定义
指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 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 病。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神经干逆行感染
整理课件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颅内脓肿 脊髓局限性感染 颅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结核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脊膜炎或脑脊髓膜炎: 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 脑膜刺激征明显,昏迷发生晚,后遗症少
脑膜脑炎: 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
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
急性:<2周 亚急性:2~4周 慢性感染:>4周
整理课件
5
基本临床表现
发热 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强直 局限性神经损害体征、病理反射等
脑膜炎奈瑟菌(革兰阴性双球菌):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 噻肟,备选方案有青霉素G、氨苄西林、氯霉素、氟喹诺 酮类或氨曲南。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革兰阳性杆菌或球杆菌):首选氨 苄西林+氨基糖苷类,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TMP/SMX或美 罗培南。
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革兰阴性杆菌): 除流感嗜血杆菌外,多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首选三代头孢 菌素,其他可选用头孢吡肟、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会有哪些症状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结核、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一旦感染后,来势十分凶险,治疗若不及时,病情进展快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若发展成重症,病死和致残率都很高,哪怕治愈也会留下后遗症,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必要。
一、什么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系指各种病原体弓|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
可侵犯脑实质和(或)脊髓,也可侵犯软膜和血管。
其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蛋白等。
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
二、病因(一)主要病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因为病原微生物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血行感染。
血行感染指的是血液感染,血液感染的主要途径: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损伤患者皮肤黏膜后进入到血液中;或通过使用不洁注射器、输血等途径直接进入血液;面部感染时病原体也可经静脉逆行入颅;病原微生物侵入孕妇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感染,病原体会经过胎盘传给胎儿。
第二,直接感染。
通常是患者穿透性外伤或邻近结构的感染导致病原体向颅内蔓延。
第三,逆行感染。
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等首先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黏膜,经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然后逆行进入颅内。
(二)诱发因素第一,头部创伤或手术。
细菌性脑膜炎的致病微生物与年龄和机体潜在的状态,如头部创伤或者神经系统手术等密切相关,大部分病例在2岁以内的儿童或高龄老人中出现。
第二,流行病学。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尚无具体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容易出现,主要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虽然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当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病原微生物无法被机体的免疫系统阻止在外并消灭,这时病原微生物就会趁机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
保持环境卫生,对可能接触到病原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可 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医疗保健工作者培训
培训医疗保健工作者如何识别、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高 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公众教育
向公众宣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疾病防范意识 。
公共卫生管理
监测和预警系统 国际合作与交流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下肢伸直,抬高时出现疼痛和屈曲受限。
伴随症状
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
鉴别诊断
01
02
03
04
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颅内肿瘤、血肿等,可通过 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脑血管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多见于 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
脑膜炎
如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等,常表现为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检查有相应病原体。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与体征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与评估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 述
06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
总结词
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详细描述
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 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即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该病进展迅速,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控。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大脑和脊髓功能的一类疾患,包括中风、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病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出一系列特定的症状。
1. 中风中风,即脑卒中,是指由于血管突然发生局部性缺血或出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肌肉无力、言语障碍、肢体运动功能受限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和偏身癱软。
2. 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引起的慢性运动障碍。
其典型特征是肌肉僵硬(尤其是四肢和颈部肌肉)以及震颤,表现为手脚颤动或僵直,行走困难等。
患者常常还伴有体温调节障碍、睡眠紊乱和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
3. 阿尔茨海默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是老年性痴呆的一种,主要特征是逐渐进行性的记忆丧失以及认知能力下降。
该疾病开始时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遗忘,但逐渐发展到乏力、失语,最终导致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其他常见的症状还包括情绪波动、夜间觉醒频率增加等。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1. 临床表现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关于最早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以及进展情况等信息,可以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可能。
例如,在帕金森氏症的诊断中,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肌肉僵硬、震颤、行走困难等动作障碍的症状。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观察患者的肌力、感觉、反射以及平衡能力等方面是否存在异常。
在中风的诊断中,医生还会注意观察局部神经损伤的征象,如面部偏斜或眼球运动异常等。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确诊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脑电图(EEG)、核磁共振成像(MRI)、脑脊液检查等。
脑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电活动,并通过观察脑电波形来判断是否存在癫痫发作或其他异常。
【医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死亡
03
严重或未及时得到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
康复与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对于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长期的康复训练是必要的,有助于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除了生理上的恢复,患者及其家庭也需要心理支持以应对生活中 的困难和挑战。
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从而影 响生活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预防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接种相关疫苗,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 。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接触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
0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后与转 归
预后影响因素
感染类型
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病 毒性、细菌性、真菌性等,其预后效 果各不相同。
感染严重程度
感染的严重程度对预后有直接影响, 重症感染往往导致较差的预后。
抽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 致患者抽搐,表现为肢体 或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 。
呼吸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导 致患者呼吸困难,表现为 呼吸急促、紫绀等症状。
03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 、进展情况、伴随症状等,以 及既往病史、免疫状态、接触
史等。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神经 系统相关体征,如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肌力等。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检 测相关病原体抗原或抗体。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 脑部病变情况。
鉴别诊断
颅内占位性病变
如脑肿瘤、脑脓肿等,需通过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学
3、脑膜病变
– 头痛、全身疼痛、过敏、 畏光、脑膜刺激征
4、垂体瘤头痛
– 鞍区脑膜刺激性, 为前额深部持续性疼痛
头痛
(四)颅外结构性疾病
1、副鼻窦 – 局部疼痛+时间性特点+局部叩痛 2、牙源性 – 颞部或面部疼痛+牙病 3、眼源性 – 青光眼,曲光不正 4、颈椎关节 – 枕神经痛,血管性头痛,植物神经性头痛 5、耳源性
头痛
(五)颅神经痛 1、三叉神经痛
– 症状性: 持续性+三叉神经刺激或破坏性表现,可夜间发作或持 续
2、面神经痛
– Hunt-Ramsy综合征
3、舌咽神经痛
– 一侧咽部的发作性 刀割样疼痛
4、枕神经痛
– 阵发性闪电样,或为持续性隐痛或剧痛
头痛
三、头痛患者的分析处理
1、首次发作头痛的患者:尽量寻找病因; 2、严重的剧烈头痛:SAH,脑膜炎,颅内血肿,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学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
• 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类:
– 缺损症状,指神经组织受损使正常神经功能减 弱或缺失;
–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刺激后产生的过度兴 奋表现。
–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使其对低级中枢 的控制减弱,使低级中枢功能异常表达;
– 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急性严重受损,引起与 之相关的远隔部位功能短暂缺失。
头痛
4、时间-强度曲线 最有诊断价值。
– 单次严重、持续数天以上: SAH,脑膜炎 – 单次、单纯、持续数秒的头顶部疼痛:常见 – 偏头痛:发作性,持续数小时或1-3天。每周多不超过
1次。 –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每周数次,或持续性+发作性加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损害的表现及定位
Composition:Cerebral hemisphere (gray matter,white matter, diencephalon, basal ganglia、cerebral ventricle),brainstem,cerebellum
一、Cerebral hemisphere
② 运动前区(premotor area):锥体外系皮质中枢。并形成额-桥-小脑 束。司共济运动。损伤后出现额叶性共济失调(对侧下肢笨拙,步态 蹒跚)
③ 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损伤后出现向病灶侧凝视。刺激病灶向 病灶对侧凝视。
④ 书写中枢: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损伤后损伤后出现失写症。 ⑤ 运动性语言中枢(motor speech center):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损伤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大体解剖结构 掌握大脑皮层、内囊、丘脑、小脑解剖结构与损伤后表现
及其定位诊断方法 掌握基底节、脑干解剖结构与各部位损伤后表现及其定位
诊断方法 了解意识障碍发生机制、分类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大脑半球、脑干病变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定位诊
断。 教学难点:脑干病变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定位诊断。
2) 一般功能区损害及定位
① 体象障碍:非优势侧缘上回损害。表现病觉缺 失、肢体缺如、幻多肢。
② 视野缺损:视辐射损伤。对侧视野同向下象限 偏盲。
4. Temporal lobe
1)主要功能区Domains损害及定位
① 听觉中枢(auditory center):位于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单侧
损伤后一般不出现听觉障碍(双侧投射),可能产生耳鸣、听觉的 减退。刺激症状可导致幻听。
b) 运用中枢:优势半球缘上回。司复杂劳动和劳动技巧。损伤 后失用症,对肢体动作运用出现障碍。非优势半球损伤出现 体象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转移瘤
转移瘤
皮髓质交界区多发病灶、结节或环形强化、水肿明显
脑膜转移T1WI+C冠状位
颅骨转移瘤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超急性期:6Hr以内,细胞毒性水肿 急性期: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 亚急性期:4~10D,血管性水肿,修复开始 慢性期:11D以上,囊腔、胶质增生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
突发口角歪斜5个小时及48小时对比
DWI检测超急性脑梗死
T1WI
T2WI
DWI
女,54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5小 时
急性脑梗死
起病时间:6~72Hr,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性 水肿并存,神经细胞坏死。CT:动脉高密度 征、局部脑肿胀、脑实质密度降低。MR: T1WI呈低信号,T2WI、 PDWI、 T2Flair、 DWI呈高信号,ADC下降。 PWI病灶低灌 注,再通可见高灌注。占位效应不明显、脑 回样强化。病变范围与某一血管供血区域一 致。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梗阻性脑积水时,脑脊液通过室管 膜进入脑室周围的细胞外间隙。 CT:低密度,无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flair 序列呈高信号。
肿块?血管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
脑萎缩
脑组织减少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范围:弥漫性、局限性脑萎缩 部位:皮质、白质、小脑、脑干 病因:老年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影像表现
基本表现
血管性水肿 细胞毒性水肿 间质性水肿 脑萎缩 占位效应
血管性水肿
最常见 机制:血脑屏障破坏 C T:均匀低密度,无强化 M R:长T1、长T2信号,无强化 见于:肿瘤、炎症、梗死、外伤
血管性水肿
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诊断
上。
2、MRI表现: ①平扫: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 高信号。 ②增强:明显强化。 ③常有梗阻性脑积水。
(四)髓母细胞瘤
1、概述 ①神经上皮胚胎性肿瘤。 ②主要发生在小脑蚓部,少数发生
在小脑半球。小儿后颅窝常见肿瘤。 ③肿瘤生长迅速,易发生脑脊液转
3、听神经瘤及桥小脑角病变
先作横轴位T1WI、T2WI显示双侧听神 经束及面神经,然后再做局部T1WI薄层 扫描,观察肿瘤与听神经束的关系,各方 位扫描是必要的。
第二节 颅脑正常解剖
第三节 脑肿瘤的MRI诊断
一、脑肿瘤的MRI诊断要点: (一)肿瘤的部位:
区分脑内或脑外肿瘤是行MRI检查的 第一步。
典型表现为:病变动脉变窄,流空效应减 弱或消失,其供血范围的脑组织在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占位效应明 显。
(3)梗塞第2周到第3周,坏死物质逐渐被 清除,梗塞区周围出现新生血管,血脑屏 障重新建立。增强扫描呈脑回样强化。
(4)梗塞几个月后,MRI呈2种不同表现:
①梗塞范围缩小,治疗及时,仅稍有遗 留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脑萎缩。
(二)MRI影像学表现
1、常多发。
2、病灶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3、小病灶、大水肿。
4、多数病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少 数病例T2WI可为低信号。
5、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
6、癌性脑膜炎:平扫脑池脑沟增宽,脑室 扩大。增强脑膜室管膜增强,小脑幕增强,常并 发脑实质转移。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
脑外肿瘤常呈以下表现: 1、肿瘤有一宽基底紧贴于颅骨内面 2、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增宽,或在脑池脑 沟内有异常信号。 3、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位。 4、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概述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控制机构之一,包括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涉及到这些关键器官的功能受损或紊乱。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综合征、阿尔茨海默氏病、多发性硬化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和认知障碍。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 运动功能障碍: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肌肉强直、震颤和动作减少。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下半身或四肢功能丧失。
2. 记忆力下降: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最早表现为记忆力逐渐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障碍。
3. 情绪和行为改变: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多发性硬化患者可能出现易怒和情绪失控。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是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的常用方法。
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通常使用多巴胺补充剂来缓解运动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可以通过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来改善记忆力。
对于一些精神问题导致的行为改变,如焦虑和抑郁,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恢复运动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可以通过进行特定的肌肉锻炼来增强肌力和协调性。
脊髓损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态度,学会应对困境。
4.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或癫痫,手术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去除异常组织或缓解受压神经。
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饮食1. 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
包括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和减少精神压力等。
2. 营养均衡:饮食对中枢神经系统健康也起到很大影响。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 族和ω-3脂肪酸,例如通过多吃富含这些成分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豆类来促进脑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病理:
脑组织水肿、软化、出血性坏死,这种改变不对称,以颞叶、 边缘系统和额叶最明显,亦可累及枕叶。镜下见脑膜和血管周围 有大量淋巴细胞形成袖套状,小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广泛变 性和坏死,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内可有嗜酸性包涵体,包含体 内有疱疹病毒的颗粒和抗原。
一、临床表现: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10岁以下和20—30岁是两个发病高峰,多 为急性起病。25%的病人有口唇单纯疱疹病史,潜伏期2—21天, 平均1—数天。
一、辅助检查: 1、脑脊液常规、生化: 2、脑电图检查: 3、CT、MRI: 4、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5、脑活检: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1)、疱疹病毒感染史,包括口唇或生殖道袍疹史,或本次发病 有皮肤、粘膜疱疹。
(2)、临床表现及体征:发热、明显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 障碍及早期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3)、脑脊液红白细胞增多(白细胞>15/mm3),糖和氯化物正 常。
(4)、脑电图:颞、额叶损害为主的脑弥漫性异常。 (5)、头颅CT及MRI发现颞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 (6)、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可间接支持诊断。
1、确诊需选择如下检查: 2、鉴别诊断: (1)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2) 肠道病毒性脑炎: (3) 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4)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二、治疗: 1、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 2、免疫治疗: 3、对症、支持治疗:
虫媒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冬 春)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冬季) 带状疱疹病毒 流感病毒 脑、心肌炎病毒
发病机制
经糞----口传播
道细胞上的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有哪些呢?
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有哪些呢?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有哪些呢?》,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期盆友告诉我自身近期人体出了情况,到医院体检后获知是神经中枢混乱,自身对于此事很惶恐不安,却不了解有关神经中枢的实际专业知识,因此不清楚如何做,那麼究竟神经中枢混乱是啥造成的呢?而神经中枢混乱的病症有什么呢?神经中枢系统病症是病蓄脑组织内的胆碱酯酶受抑止厚,使神经中枢体细胞中间的激动传送产生阻碍,导致神经中枢系统的功能混乱,主要表现为病蓄激动躁动不安、体温升高、搐搦,乃至陷入昏睡不醒等。
绿色植物神经紊乱又神经官能症,是因长期性的紧张焦虑,精神压力过大,及其发火和精神遭受刺激性后所造成的一组病症群。
它的关键病症是病人心态不稳,心烦气躁焦虑情绪,烦起來电视机不能看,乃至听见讲话都浑身酸疼,发慌、发脾气,易焦虑不安,害怕担心,疑神疑鬼,憋屈易哭,消极悲观无开心感,不肯见人,心烦意乱,对全都没什么兴趣,看全都不开心,压抑感烦恼,乃至主动活着没意思,睡不着觉,睡眠质量浅表,入睡困难睡觉多梦,身疲倦力,记忆力下降,专注力不集中化,迟钝。
绿色植物神经紊乱还能够造成肠胃混乱,如没胃口,进餐无气味,腹胀,恶心想吐,打嗝儿,胃烧心,心慌气短,喜长唉声叹气,咽喉梗噎,咽喉不好,有的病人主要表现头痛,头晕目眩,头憋胀,低沉,头部有缩紧感压力感,头昏发麻,双眼憋胀,发干,视物模糊,脸部四肢憋不舒服,颈部背部发紧没劲,全身发紧肌肉僵硬不适感,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全身皮肤发热,但测体温一切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行走性出现异常觉得等病症。
绿色植物神经紊乱病人常以主动病症主导,尽管做了数次查验,但結果通常都较为一切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到来,所述诸多病症在临床医学常常被觉得是精神病,脑供血不足,心脏病,胃肠病而开展医治,通常功效不太高或失效,实际上这种病症都和绿色植物神经紊乱拥有密切相关,假如给你所述病症并且治不好时,你能考虑到調理一下植物性神经,迅速病症就可以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