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新颖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才能做到选材新颖呢?
第一,平时要注意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记。
这个记,一是脑子记,更重要的是要记日记。
这样,才会占有丰富的材料,在写作的时候,才能随心索取,优中择优。
第二,要选择典型的材料去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有代表性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
材料典型,能使作文的中心思想更突出,增强说服力。
第三,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去写,不要写自己只听得片言只语的材料,更不能胡编乱造写假人假事。
世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材叶,人和事更不会相同,再加上自己熟悉,有自己的理解感受,这就更不会出现雷同的情况了。
第四,不要写在你头脑中经常出现的材料。
你容易想到,别人也很容易想到。
要想想,再想想,你很不容易想到的材料,也许正是别人想不到的,你写下来,自然就新颖了。
同时,选择新近的材料也可有效地避免与他人重复。
第五,如果仍然选不到新颖的材料,就要考虑从陈旧的材料翻出新意,即对老材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如有位小朋友也写给一位老奶奶让座,写“我”让她坐,她偏不坐,我说“我”嫩胳膊嫩腿的,她说她老胳膊老腿的,站会儿没事儿,侧重表现老一辈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
这个立意就异常新颖,弥补了老材料的不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上述做法都必须在紧紧围绕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材料一旦脱离了题目的要求和中心思想的许可,对于任何作文来说,无论它多么新颖,也是毫无用处的。
金点子
1. 准备一个小笔记本,经常记录观察的内容,积累材料。
2. 经常把记录的材料归类,比较哪些材料最新颖。
3. 抄录一写好的优美词句,做为写作的语言材料。
其实优美的语句有这么些特点让它们看上去很美,1:排比,这样的话有一种有气势的对称美。
这是很常见又有用的方法。
尤其用在开头,对第一印象的建立非常有帮助。
2:压韵,读起来,即使是默读也有一种音律美。
3:尽量用一些“文绉绉”的词语代替口语,不要用街头聊天所用的那些俗话,书面一点,就显得貌似很有气质了。
作文考的不是内容逻辑,最主要是语言运用,网上有很大优美语句,但个人认为:
过于优美,无法有效的融入作文,我尝试着总结一套很优美的作文,按照逻辑套起来,实在很难受啊
反过来,cet4作文并不需要那么华丽,华丽到对文章的结构和通读起来产生语感障碍的语句,一般的语句
结合闪光词和流畅的长短句,就足够了,所以大家这一段时间没有必要见到优美语句就下载,太耽误时间了
回答:2007-05-03 01:14
评论
Calendula
[圣人]
借助教材巧成文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多识,自然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
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时,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
这时,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借助一下教材,有时也能够写出考场佳作。
一、巧妙借用,故事新解
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要求,借用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义,推陈出新。
例如2001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文中的项羽就借用到《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的“莽汉”,不再是被范曾骂为“竖子不足与谋!”的“蠢才”。
作者撇开名家的争论,抛弃名家的点评,独以“诚信”论英雄,独抒己见,塑造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项羽的“果敢”、“豪迈”、“无畏”、“直言不讳”,“你胜不了刘邦。
因为你,还有诚信。
”你想不到刘邦,“他的心计,他的丢弃诚信便是他的武器。
”“于是你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的涅。
”但是“你不朽,你最终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作者于旧文中创新解——诚信,既尊重原作,又独辟蹊径,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再如2002年山东考生写的《刺秦》一文,也同样巧妙借用了《荆轲刺秦王》(高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的故事。
荆轲在易水送别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秦国的土地。
他对刺杀秦王满怀信心,“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
嬴政,受死吧!”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秦王的仇恨,“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我心中的怒火越聚越多。
”
作者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荆轲不仅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侠客思想,还有了更加丰富而充满矛盾的内心情感。
当看到“战后,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时,他透露出对天下黎民百姓的同情心。
特别是作者安排了荆轲“夜探秦宫”的情节,荆轲读到秦王新写的文书,看到“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后,心理悄然发生了变化,“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生灵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
文中荆轲的形象更丰满了,更具有情味了,更真实可信了。
作者于“荆轲刺秦王”的思想矛盾、心灵煎
熬之中,点明了“选择”的主题,水到渠成,别具匠心。
二、巧妙化用,故事新编
借助教材原作,重新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故事新编。
例如2001年江苏考生的《阿Q新传》,作者将高考作文命题《诚信》和《阿Q正传》(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联系在一起,构思新颖。
作者虚构了一个阿Q办工厂的故事。
阿Q“专门生产洗发水”,因为“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制造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违反了诚信原则”,最后工厂“被封了”,“大盖帽”“还罚了阿Q20万”,“阿Q破产了”。
故事将原作背景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亦古亦今,亦真亦假。
阿Q的情态口吻酷似原著,却说的是当今时髦话,“洗发水”、“飘柔” 、“公安”等,语言诙谐幽默令人捧腹。
类似的高考优秀作文还有2001年江苏考生的《赤兔之死》、《朱贵开店》等。
三、巧妙采用,移花接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的写作材料有赖于平时的积累,但是考试时将教材内容进行移花接木,拿来“为我所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例如2002年我校李健同学的《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一文,获得今年山东省高考满分。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一系列人物的“心灵的选择”,其中就有来自于教材里的:如“在居庙堂之高的沾沾自喜与处江湖之远的苦寂失意之外,范文正另有所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再如“面对生活,舒婷选择做橡树旁一株木棉的爱情。
”(出自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舒婷的《致橡树》)。
可见,我们从一向所忽视的语文教材中,也可以得到启发,获得写作的灵感,获得有用的材料,写出有声有色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