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地震中透视桥梁的加固工程.
日本桥梁施工技术
创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来自新材料的应用研发和应用新型建筑材料 ,如高强度钢材和高性能 混凝土,以提高桥梁结构 的强度和耐久性。
智能化施工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 能化设备,实现施工过程 的实时监控、自动化控制 和优化管理。
绿色施工技术
推行绿色施工技术,减少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控 制施工噪音、减少尘土排 放、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创新设计与先进技术
创新设计理念
日本桥梁施工技术注重创新设计 ,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结构 形式,以满足多样化的桥梁建设
需求。
先进技术应用
日本桥梁施工技术积极引进和采用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智能施工设 备、自动化监测系统等,提高施工 效率和质量。
优化设计方案
日本桥梁施工技术通过对设计方案 进行优化,如采用新型材料、结构 优化等,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提 高整体效益。
日本桥梁施工技术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01
强化质量管理
日本在桥梁施工中注重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检测和监控技术,确保施
工质量和安全。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桥梁施工的质
量水平。
02
优化施工工艺
日本在桥梁施工中注重施工工艺的优化和创新,采用新型材料和设备,
提高施工效率。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流程,降低成
本。
03
加强环境保护
日本在桥梁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
响。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环保理念和技术,推动桥梁施工的绿色发展。
06
日本桥梁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与效果评价
日本桥梁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1 2
施工方法
日本桥梁施工主要采用预制桥梁段的拼装施工方 法,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 。
日本现代建筑的抗震技术
日本现代建筑的抗震技术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长期的抗震实践中,他们在建筑抗震的设计和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总所周知,地震发生时,处在旷野的人们只要不被外物砸中,如果?]有遇到滑坡、泥石流、雪崩和海啸等次生灾害,那么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地震中的遇难者多数是被各类人工构造物(房屋、桥梁、路牌、电线杆等)的损坏或失稳害死的。
所以地震领域有句俗话:地震不杀人,建筑才杀人。
要想知道什么样的建筑在地震中最安全,可以借鉴日本的建筑设计的一些方法,因为饱受地震困扰的日本人在和地震的长期对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柔性抗震结构日本对抗震设计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1922年至20世纪60年代,“刚性抗震理论”主导了日本的建筑设计,此时日本的新建建筑大量使用剪力墙,甚至框架结构。
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分析法被引入了抗震设计研究后,“柔性抗震结构”开始逐渐盛行。
经历了1994年的9.0级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的抗震设计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日本人发现,在那次大地震后,一些建筑物虽然变形、歪斜,但至少没有倒塌;反倒是那些结构坚固的建筑,虽然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却在地震中整栋倒下。
于是日本人从中汲取了教训,通过提取地震视频和实地勘测,他们发现地震来袭时,如果建筑物能够跟随地表一起摆动,反而更不容易倒塌。
有鉴于此,从1996年后,日本建筑开始广泛采用隔震技术:建筑商在建筑物底部铺垫橡胶层或移动承重座作为缓冲装置,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晃动吸收地震能量。
安装阻尼装置抗震在地震中,细长的高层建筑更容易被地震摧毁。
高层建筑的柔性和高度决定了它们的自振频率较低,如果自振频率和地震波的振动频率接近,很容易导致危险的共振。
要避免共振,就要在合适的时机改变建筑的自振频率。
为此,日本研发出了主动质量阻尼器(TMD)和调谐质块阻尼器(AMD)等制震技术。
TMD的基本原理是在建筑物中设置一个大约为建筑1%总质量的重锤,地震或风吹让建筑物振动时,振动能量会让重锤进行反向振动,从而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幅度。
日本建筑——防震
日本建筑——抗震地震频发的日本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的抗震强国。
在本次强震中,日本虽然损失惨重,但多数坚挺不倒的高层建筑物,以顽强的“不死鸟”形象,从一个侧面展示着第一抗震强国实打实的抗震能力。
这些“不死鸟”之所以能在多次特强地震中岿然不动,与日本房屋建筑上的防震技术、措施密不可分。
地基与地震隔绝术“地狭人多的日本有很多高层建筑。
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了一种地基地震隔绝的技术。
”中国建筑研究院注册结构工程师王玮,在撰写论文《日本建筑的抗震加固评估标准及加固方法》时,对日本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过一番研究。
根据她的解释,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
比如,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兼作的一座93米的免震结构公寓,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中央部分也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在6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时,这种保护装置能使建筑物的受力减少一半。
很多日本建筑都有隔震层设计。
建筑材料非常讲究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现在在日本建筑上几乎已经找不到踪影。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
从那以后开始,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业专家认为,这种结构的建筑既安全抗震,又节省能源。
轻钢结构在中国,高层公寓通常以柔性结构为主流,一般靠整个建筑来减弱地震引起的摇动。
这种建筑在强风刮过来时,楼的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摇动。
而日本建筑多数采取刚性结构,这样摇动大大降低。
例如,7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木结构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
专业技术人员还会定期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政府会酌情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
日本桥梁柱的补强工法设计
日本桥梁柱的补强工法设计摘要:由于近年来世界很多国家地区地震的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建筑物被严重破坏,尤其道桥等交通枢纽如果薄弱,就会更加增加受灾重度。
所以当务之急对现有的桥梁进行检测及时补强加固有效防范地震势在必行。
为维修补强的需要,要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和桥梁管理系统,当得到检测资料后,才可以适切地进行维修补强。
本文以日本名古屋小原桥柱的补强设计来介绍钢筋混凝土桥柱的耐震RC补强工法的设计及应用。
关键词:耐震设计,维修补强,RC补强工法前言各桥梁的设计年代不同,所以依据的规范也是不同的,而且现代运输所需的超重车辆也逐渐增加,因此老旧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震能力不符实际现况所需几乎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以往未重视桥梁的例行维修保养,所以桥梁的材料老化铁筋腐蚀时有所见。
那么定期实施安全检查再配合合理有效的维修补强方法,应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确保桥梁于平时及震灾时均能持续运作及社会大众的安全。
二、钢筋混凝土桥柱的耐震RC补强工法的选定纵观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钢筋混凝土桥柱的耐震补强工法有多种。
针对于不同的桥和不同的设计年代,不同的地区有多种选择工法。
其中的RC补强工法,从设计和施工的制约条件,以及经济性上进行比较考虑,堪称为一种比较实用易行的好工法。
这种工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三、钢筋混凝土桥柱的耐震RC补强工法的设计1设计思路(1)补强材料与原材料结合成一体后,共同承担受力机能。
(2)RC补强的范围,从桥柱的基础的顶端到梁下为止。
梁柱高基础2断面的设计(1)RC补强部的轴方向筋量,D22ctc150mm以上配置。
(2)桥柱下端的弯矩算定时,补强材料这部分轴向筋与锚固在基础部的钢筋相连接。
(3)横方向的箍筋的算出方法,考虑原有结构内的箍筋与补强部分的箍筋共同有效。
3使用材料(1)RC补强工法中,混凝土采用σck=240kgf/cm2。
(2)钢筋采用SD345。
4详细配置(1)RC补强部的混凝土厚以250mm为基本标准。
日本神户地震中建筑钢结构的震害及启示共3篇
日本神户地震中建筑钢结构的震害及启示共3篇日本神户地震中建筑钢结构的震害及启示12018年6月18日,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发生6.1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伤害。
由于神户市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大多数建筑都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
然而,在这次地震中,建筑物的钢结构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震害,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在这次地震中,大多数建筑的钢结构出现了扭曲和变形的现象。
震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足以使质量较轻的钢材扭曲变形,导致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无论是钢结构还是其他结构,必须考虑到地震造成的可能影响和损害。
因此,采用高质量、强度和耐久性的钢材,增强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钢结构的连接点。
在地震强度较大的情况下,钢结构本身的强度可能不受影响,但连接点的冲击力和外力可能导致松动和开裂,从而导致建筑物结构的破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筑物中的每个连接点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并进行充分的缺陷检测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替换磨损和老化的连接件,确保连接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在震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中,修复和加固已有建筑物的钢结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钢结构修复和加固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增加钢材的重量和数量,更换旧的钢件,以及采用新的设计技术,如钢制滞回阻尼器和拉杆系统等。
这些措施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静态和动态荷载对结构的不利影响,避免再次发生钢结构的龟裂和崩塌。
综合而言,日本神户地震中,建筑钢结构的震害和教训是非常明显的。
只有在建造和维护建筑物时,充分考虑地震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并认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应该在未来的设计中,更加注重抗震能力,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共同为建设更加美好和安全的城市而努力在日本神户地震中,建筑物的钢结构被重创,提示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建筑物的结构和抗震能力,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日本桥梁抗震补强设计
浅谈日本桥梁抗震补强设计摘要:本文先对日本桥梁抗震设计的发展和日本桥梁现状做了简单介绍。
然后,重点介绍了日本桥梁的抗震补强设计系统,并对系统的设计思想、构成部分和设计原理做了阐述。
关键词:日本桥梁抗震;落梁防止构造;变为限制构造;段差防止构造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bridge seismic design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japanese bridge, and then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seismic strengthening design system of japanese bridge, and expounds the design thoughts, components and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system.keywords:japanese bridge aseismic;the structure for bridge collapse preventing;the structure for displacement preventing;the structure for ramp preventing中图分类号: u442.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的发展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
1923年在东京附近发生的关东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损失。
因此,在道路桥梁建设方面人们开始考虑抗震设计。
1929年,日本设计规范中提出了简单而明确的抗震设计方法——震度法。
之后经过多次地震的洗礼,日本桥梁抗震设计逐步修正趋于成熟。
1995年以前,在土木界中有“震不倒”的佳话。
但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使房屋,桥梁等结构大量倒塌,直接或间接地造成6000余人的死亡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浅谈中日桥梁抗震规范及比较
浅谈中日桥梁抗震规范及比较摘要:本文对中国和日本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分别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抗震规范的编制和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桥梁抗震;抗震规范;比较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达,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对桥梁的抗震研究工作不断重视,桥梁抗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而日本相对中国来说更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其在桥梁抗震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已建立了较为完善并在世界上领先的抗震理论和方法。
二、中国相关桥梁抗震规范及细则(一)、中国桥梁抗震规范的发展我国在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年1977年颁布了第一个《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之后在1989年颁布了第二代《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但颁布已有十多年,桥梁抗震设计只是其中一章内容,许多方面已显得落后,存在适用范围偏小、设计方法严重落后的问题,已不能适应我国桥梁建设发展的需要,所以2008年颁布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标准。
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了非规则桥梁的抗震设计内容;对斜拉桥、悬索桥、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跨径梁桥和拱桥,给出了抗震设计原则和有关规定。
充分考虑了和原89规范的延续性,同时充分考虑了先进性和实用性,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弥补原89规范的不足。
2、修订了相应的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采用了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抗震设计思想,由单一的强度抗震设计修改为强度和变形双重指标控制的抗震设计。
3、补充、细化了场地和地基部分的有关规定。
4、修订了地震作用部分,增加了场地系数、阻尼调整系数、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等内容、地震作用分量组合等有关规定,取消了综合影响系数,补充修订了地震土压力计算公式。
5、增加了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和能力保护原则和延性构造细节设计的有关规定,增加了抗震分析建模原则和抗震分析方法等有关规定。
地震对桥梁的危害案例
地震对桥梁的危害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地震对桥梁危害的案例吧。
就说日本的神户大桥,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时候,那可真是遭了大殃。
你想啊,地震就像一个超级暴躁的大力士,突然就开始疯狂摇晃大地。
这神户大桥原本好好地横跨在那儿,就像个稳重的巨人。
可地震一来,就把它晃得晕头转向的。
桥身像个喝醉酒的大汉一样开始东倒西歪,那些支撑桥梁的桥墩子,本来是稳稳扎根在地下的,结果被地震这么一折腾,就像被拔萝卜一样,有的都开始松动了。
有些地方的桥体直接就断裂开了,就像一根完整的筷子,“啪”地一下断成了两截。
这一断可不得了啊,那些原本在桥上行驶的车辆,就像突然遭遇了悬崖一样,直接就掉下去了。
好多人都被困在断桥的两边,那场景真是又混乱又凄惨。
还有啊,地震引发的一些次生灾害,像海啸什么的,海水呼呼地涌过来,又对着已经受伤的大桥一顿猛冲,这就相当于在伤口上又撒了把盐。
这神户大桥经过这么一折腾,基本上就瘫痪了,修复起来那可得花费好大的功夫呢。
这就可以看出地震对桥梁的危害有多大了吧。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
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基础设计方法摘要:本文对世界主要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的现状进行了概略的比较,着重介绍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基础的设计方法,并指出了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基础部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桥梁基础抗震设计日本规范一、引言近十年来,世界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1989年美国 Loma Prieta地震(M7.0)、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M6.7)、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1999年土耳其伊比米特地震(M7.4)、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M7.6)等等。
因此,专家们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地震灾害不仅是大量地面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的破坏和倒塌,而且次生灾害中因交通及其他设施的毁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以1995年日本版神地震为例,地震造成大量高速公路及高速铁路桥隧的毁坏,经济总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近几次大地震造成的大量桥梁的破坏给了全世界桥梁抗震工作者惨痛的经验教训。
各国研究机构纷纷重新对本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反思,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工作。
日本1995年阪神地震后,对结构抗震的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十分重视减振、耗能技术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桥梁、道路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已经重新编写,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
美国也相继在联邦公路局(FHWA)和加州交通部(CALTRANS)等的资助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修订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ATC-18,ATC-32T和ATC-40等研究报告和技术指南。
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或指南无论在设计思想,设计手法、设计程序和构造细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深入。
中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在80年代中期开始修订,于1989年正式发行。
2021年日本福岛地震中桥梁的震害及原因
V o U 37,No. 2A/c . P201第37卷,第2期2221年4月世界地震工程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文章编号:127 -6669(2221)22 -0213 -292221年日本福岛地震中桥梁的震害及原因党纪(埼玉大学,埼玉县埼玉市樱区下大久保255, 333 -9572 ,日本)摘 要:时隔1年,福岛宫城县海域再次发生大地震。
虽然该次地震最大烈度到达9强,但是地震 之后实际震害信息较少。
作者实地考察了相马跨线桥、相马东大桥和白石藏王新干线桥三处桥梁在该次地震中的震害,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
另外比较KK-vet 山元(MYGH11)的地表和地下强震仪的波形和频谱成分,指出这一记录PGA 较大的原因。
通过比较1年前东日本大地震和该次地震中K-NET 郡山(FKSS1)的记录,讨论了该次地震震害普遍比预期要低的原因。
最后,使用多阻尼反应谱分析了该次地震对结构破坏力较小的原因。
关键词:福岛地震;桥梁震害;震害机理;地震动记录;多阻尼反应谱中图分类号:U449文献标识码:ABridge damage investigation post 2221 Fukushima earthquakeDANG J i(Saihma University, 255 Shimo-OUubo SaUura-Ku , Saitama 333 - 9577 , Japan )Abstrrct : Aftae W x yxe apae from thv Greui Tododu Earthquaka 2211, thv FuUushiKP Miypi area were attache/by I u /x exrthuuaPa again o Thongh, thv muxicum intensita c/ this xrthqudPa was 6 + , bui thv actuai xrthqudPa damaga was nai cleured yp. In this stuUy , shnea was conducted ta thv strode/ ux. Threa bridgas , Soma uvvc -pass , East Soma B/dga , SSiroishizua SSindanseu b/clga , were repo/ed akoni thPc xrthqudUu damaga and thv mechuism. By compa/nn thv recorU wave form anV Fon/e Spptiem of thv gro/nn anV underuro/nn seismometer in KIK-net Yamamota station , thv uxson of thv larya inte/sita is analyzed o Compared ta recorU of thv Greui East Japan EdrthqudUa in 1 yeurs agon , and thv recorU ot this pehqudUa in Ko/yama station , soma discession wasconnucted dkont thv reuson of less damaged structures o AnV finaUy , a multipia damping resyonsa syecteim arc used ta access thv icpact ot this prthquUu ta st/lctures.Key worth : FuUushiKU eurthqudUa; b/dga damaga ; damaga mechanism ; gronnV motion recorU ; multipia dampinnresyonsa syecteim引言正值2211年M ”9.2东日本大地震1周年之际,2221年2月1日东京时间23点27分,福岛县附近海域又发生了 M ”7.2(叫7. 3)的地震。
日本犀川大桥维修加固
114世界桥梁2021,49(2)图1太田切川桥("期线)施工现场该桥抗震设计以横桥向响应为主。
拱形状为左+结构,岀拱的平衡性导致地响中到中乡侧(!置)的拱脚上。
为桥梁整体刚度,结构采用超静定次的固定式拱桥,且拱脚处桥墩为钢筋混凝土壁式桥墩。
由于拱肋板厚超过100mm,依据2012年《日本道路桥规范》进行桥梁整体空间性动力分析,结果显:主要钢保持弹性工作状态,次下横撑部分塑性变形,需要设置减置。
为控制地力,在下横撑上服承载力为1500kN的屈曲约束支撑作为减置。
屈曲约束支撑为弹塑性钢阻尼器的一种,利用低屈服点钢材(LY225)变形吸收。
曲约束支撑在作用下是会塑性变形的,因此必须进,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刘海燕编译自①橋梁七基礎,2019,53(12)2—11;②http:///interviews/detail.php?id=1279Xpage=3.犀川大桥(Saigawa Bridge,见图1)位于日本石川县中心,连接片町和,横跨2级河流犀川,1924年建成,2000年被收录为日本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名的观之一。
该桥长64.429 m,桥面宽21.669〜23.669m o结构形式为下承式简支曲弦斜腹杆钢桁架桥,为钏接式结构$荷载为TL—25。
主桁架高9.9m,钢材重570t$该桥桥面每天通过约30000辆车,其中有超过1000辆公交通行。
桥进行过多次更换油漆、修补、加固等维护工图1日本犀川大桥作,但钢材的腐蚀和伸缩装置的异常等损伤不可避再度出现,必须理。
该桥为百年须采取最适合的维修加固措施以桥梁机和延长使用。
架桥地点左、右堤均为从:期延续来的繁,是商业区和二密区,施工需尽量减少对现状交通和周边的影响。
具体施工限制条下:(1)该桥是的观之一,公开活动时可施。
(2)施工中实施交通管制,且施工时间限定在周一〜周四的深夜至黎明时段(3.5h)。
(3)该桥是产,不能大幅改变外观。
该桥施工限制条刻,且有观检测,无法确定现状,制定维修加固设案有难度,因此采用施工早期参与(Early Construction Involvement,简称ECI)模式,即在设计阶段引入施工方的评估和技术参考,事先将不确定的现状提出来,进一步确认维修加固方案的可操作性,提高现场施工效率。
浅谈日本建筑抗震技术
浅谈日本建筑抗震技术摘要:日本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
频繁的地震灾害使日本的抗震技术快速发展、完善,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
本文将介绍日本建筑抗震技术体系的各个方面,希望能为同样是地震重灾国的我国,提供借鉴,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思考。
关键词:耐震,减振,免震,强震观测,振动台0引言据我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月3日4时20分,在智利中部发生7.1级地震。
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地震。
地震一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地震重灾国,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
[1]如图1、2所示。
然而,频繁的地震灾害,却使日本的抗震技术快速发展、完善,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
自1998年至2007年,日本共发生震级为6.0以上的地震199次,约占全球同等规模地震总数961的20.7%左右,但由其导致的灾害死亡人数仅占世界的9%(中国却占约30%)。
由此可见,日本抗震技术体系的先进与完善。
图1 全球地震分布图2 日本周边发生过的地震1.日本的地理概况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
由于日本列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
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
于是,当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两大板块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地震等。
2.日本建筑抗震发展历史由于日本地震多发,很早日本就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
早在一百多年前,1891年浓尾大地震砖结构建筑被毁严重时,就开始探讨采取什么措施,来抵御地震破坏。
20世纪初,日本学者大森房吉提出近似分析地震动影响的静力计算法。
日本从美国引进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后,不久,日本的钢结构建筑创始人、东京大学教授佐野利器于1914年发表了《家屋抗震结构论》。
日本建筑的抗震加固评估标准及加固方法
第40卷增刊建筑结构2010年6月日本建筑的抗震加固评估标准及加固方法王玮,曹清,贾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摘要] 简单介绍了日本现行的建筑抗震安全评估标准、评估程序以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
[关键词] 日本;抗震安全评估标准;抗震加固方法Evaluation standard and method of 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s in JapanWang Wei, Cao Qing, Jia Kai(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Beijing 100044, China)Abstract: Security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procedure of building seismic in Japan are simply introduced, and also show the seismic strengthening method usually used in concrete structure.Keywords: Japan;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eismic safety; seismic strengthening method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建筑抗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对于建筑物尤其是按照1982年以前抗震标准修建的,日本政府有一套完整的抗震评估体系及加固措施,其评估程序分层次,逐级量化,评估结果清晰明了,有据可依。
1 抗震评估标准1.1 日本现有建筑抗震安全评估标准对现有建筑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如下公式判断:I s≥I so(1)式中:I s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I so为判断建筑物是否安全的抗震指标。
I s=E0S D T(2)式中:E0为基本性能指标,E0=CF,其中C为强度性能,F为延性性能;S D为结构调整系数,根据建筑物平面与竖向的不规则程度进行调整,基本系数为1,根据不规则的严重程度,取小于1的系数;T为时间退化系数,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长,该系数从1逐渐减小。
从日本地震看桥梁抗震设计
从日本地震看桥梁抗震设计刘军【摘要】将中日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并介绍了地震对桥梁的破坏和桥梁加固的方法,从而促使桥梁工程界的专家们能够运用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桥梁的抗震防灾能力,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伤降到最低。
%This paper have comparison of bridge seismic design code in China and Japan, and produce bridge failure and reinforcement method caused by earthquake, hope to using more and more new technique and new material improve ability of bridge earthquake disaster, decresed loss of life and wealth with people.【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1(037)026【总页数】2页(P197-198)【关键词】桥梁;抗震;加固方法;抗震规范【作者】刘军【作者单位】山西省朔州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朔州03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551 概述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东经142.6°,震源深度约20 km。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 m高海啸,后修正为10 m。
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 m。
日本防卫省12日称,离震中较近的福岛县南相马市约1800户人家遭受毁灭性打击,遇难者恐超千人。
灾区很多房屋在地震中倒塌烧毁,还有一些被海啸冲走,损失惨重。
有关人士表示日本地震的破坏力相当于20多个汶川地震。
自2010年以来,全球地震灾害不断。
日本建筑的地震对策
日本建筑的地震对策(二):吸收地震晃动的高阻尼橡胶的秘密2013/03/04 00:00日本按照原理将地震对策分为三类,分别是利用承重墙和斜支柱牢固地固定整栋建筑,使其能承受晃动的“耐震”;利用内嵌于建筑基础与底座之间的装置避免建筑物晃动的“免震”;以及利用内嵌于建筑墙壁之间的吸能装置抑制建筑物晃动的“制震”。
上次介绍到住友橡胶工业的减震阻尼器“MIRAIE”利用“高阻尼橡胶”来吸收地震晃动释放出的能量。
这一次,笔者将为大家揭开“橡胶”中隐藏的秘密。
作为抑制巨型桥梁晃动的装置而开发“这种橡胶原本的用途是巨型桥梁的…制振‟,而不是住宅的…制震‟”,住友橡胶工业制振事业推进部业务组组长松本达治说。
该公司对于高阻尼橡胶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中期,最初是专攻材料的研究开发本部的一项基础研究。
这种橡胶首次在构造物的制振中投入实用是在1994年,目的是抑制大规模斜拉桥的“风振”。
当时,使用了高阻尼橡胶的减震器被安装在斜拉索的底部,把长长的斜拉索与主梁连接到一起,发挥着抑制斜拉索晃动、提高整桥安全性的作用。
松本介绍说,之后,使用高阻尼橡胶的减震阻尼器被应用到了日本国内外的约60座桥梁,“在这10年间得到了国内多数大规模斜拉桥的采用”。
他还介绍道:“以斜拉索最长约为300m的亚洲最大斜拉桥韩国仁川大桥为首,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马来西亚、越南、香港等海外地区,该产品的性能也受到了高度好评。
”现在,除了桥梁之外,大厦、主梁等巨型构造物也经常采用这种减震阻尼器作为制震部件。
长崎港港口采用了减震阻尼器的女神大桥。
桥长880m。
(点击放大)名港西大桥是伊势湾沿岸公路上的斜拉桥,桥长758m。
也使用了减震阻尼器。
(点击放大)这种高阻尼橡胶究竟拥有怎样的性质?松本说,减震橡胶的重点有“吸能性”、“坚固性”、“长期耐久性”3点。
减震阻尼器发挥性能的关键在于如何吸收晃动的能量,减少晃动,防止构造物受损。
高阻尼橡胶在随晃动变形的时候,能够把动能高效转化成热能并散发出去。
日本建筑抗震浅析
抗震带涂上黏合剂,包 工也相当简单,构造品质保证,研究
裹后固定在建筑物支柱 所此前已经完成了250个此类项目,
上。
包括新干线高架桥、医院以及约40
栋学校建筑物等。
19
二,建筑材料的选择
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 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现在在日本建筑上几乎已经找 不到踪影,而现在日本广泛应用的五彩缤纷的“瓦片”是 由塑料制成的。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 震。从那以后开始,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 木结构的优良抗震性能,在日本也被大量的应用。为了提 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 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专 业技术人员还会定期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政府 会酌情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钢结构也是抗震性能极 佳的建筑结构,因为钢材是塑性材料,在地震来临时能够 很好的吸收地震力,从而起到了抗震的作用。如图所示, 木结构和钢结构房屋。
地震发生时,支柱即使出现内部损伤 也不会倒塌,这可以确保人员的生存 空间。以一座每层有12间房屋的4层
抗震“绷带”采用树脂 楼为例,通常加固工程需要花
纤维编织制造,形状类 似安全带。施工时,将
费 5 000万到1亿日元,采用这一技 术后,仅需500万日元左右,如果是 木质建筑,仅需数十万日元。工程施
5) 与其它隔震体系相比,隔震器受地基不均匀沉 降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且构造简单、安装方便, 传力方式简单明确.
6)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基础造价,施工工 期短,适用于大部分建筑结构。
10
“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
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 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局 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 受到水的浮力支撑,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 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 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地 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 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6到8层建筑 物的固有周期最大可以达到5秒以上。并且,在城市海湾 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此外,贮 水槽内贮存的水在发生火灾时可用于灭火,地震发生后可 作为临时生活用水。这一系统成本并不算高。以8层楼医 院为例,成本比普通抗震系统高出大约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日本地震中透视桥梁的加固工程
恒源建筑防水--日本地震后的桥梁
从这次日本的地震中,我们一起来看下桥梁的加固工程。
加固,简略来说,就是通过必定的措施使构件乃至全部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其应用性能得到进步,以满足新的请求。
旧桥加固工程可综合为以下几类。
结构性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法的加固原理是在梁的下缘受拉区设置预应力材料,通过张拉对梁体产生偏心预应力,在此偏心压力功效下,使梁体产生上拱,抵消部分自重应力,减小了结构变形和裂缝宽度、改良了结构受力,能够较大幅度的进步结构承载力。
目前常用下撑式预应力拉杆加固法和外部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法两种。
在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的情况下,该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桥上交通的影响,甚至可以在有限开放交通的情况下组织施工,因此近年来国内工程实例较多。
如301国道盘锦立交主线桥和盘锦立交WH匝道桥的加固。
但加固后体外预应力筋的防腐新问题必定程度上增长了后期养护费用,因此,一般不是公路部门的首选加固方法。
粘贴钢板或碳纤维(CFRP)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是采用粘结剂和锚栓将钢板粘贴锚固于混凝土结构受拉面或其它单薄部位,使钢板和加固混凝土结构形成整体,以达到进步结构承载能力的目标。
该方法具有基础不转变原结构的尺寸、施工简略、技巧可靠、短期加固效果较好且工艺成熟等优点,近些年来在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加固维修中为公路部门广泛采用,是近几年利用最多的加固方法。
如广州东圃大桥加固。
碳纤维加固技巧是近几年内才由国外引进的一种新技巧,因其强度高,耐腐化,且施工简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利用于实际工程中。
如广深高速公路福田互通立交桥加固、107国道(深圳段)洋涌河大桥加固。
然而,由于碳纤维本身的一些缺点,如脆性、耐火性不好等使得这种材料的利用受到限制。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
增大截面和配筋加固法。
增大截面和配筋加固法一般采用在梁底面或侧面加大尺寸,增配主筋,以进步主梁截面的有效高度,从而达到进步桥梁承载能力的目标。
然而,由于增大截面法在施工过程中全部的作业需在梁底进行,施工难度较大且施工质量难以把持,因此,尽管在某些情况下费用并不太大,但以上因素制约了该技巧的广泛利用,一般用于T型截面梁的加固维修。
如河南南阳桐柏淮河大桥加固。
转变结构受力系统加固法。
转变结构受力系统加固法是通过转变桥梁结构受力系统以达到进步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目标,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加固方法。
这种技巧具有进步结构承载力,增大结构刚度,减小挠度等优点。
但该加固方法施工改革时一般要涉及到桥面铺装的再处理,增长了改革费用且加固效果受负弯矩区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目前极少单独采用。
如2003年湖北鄂州涂家咀持续拱桥(L0=70m)加固、2005年福建蒋乐积善持续拱桥(L0=30m)加固。
此外,结构性加固方法还有增设主梁加固法、锚喷混凝土加固法和增长横向接洽加固法等。
非结构性加固钢纤维混凝土修复桥面铺装层。
对桥面铺装层的严重破损,可考虑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修复。
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抗裂能力强,抗冲击耐磨耗等性能,可延伸桥面的应用寿命,在不增长桥梁恒载的情况下,改良梁的结构受力性能。
伸缩缝的更新改革。
在桥梁维修中,以下几种类型伸缩缝的应用是较成功的。
SFP“三防”型伸缩缝在大型桥梁上的利用情况良好;仿毛肋伸缩缝在大、中型桥梁的大批应用,效果明显;TST、FG系列桥梁无缝伸缩缝,在中小行桥梁上也得到广泛应用。
U型高桥台加固预应力锚索框架法。
该加固法采用在U型桥台前墙和两侧墙外加套4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并在两侧墙增设程度预应力索对锚和前墙增设地锚的方案。
该方案实用于不能中断交通又无法架设便桥的高桥台病害修复。
锚杆配合钢筋混凝土抱箍法。
该加固法采用台腔和桥台基础持力层进行压浆固化,再打入锚杆和槽钢抱箍,最后在U型桥台前墙和两侧墙外加套25厘米的钢筋混凝土,新旧墙体采用锚杆连接形成整体。
该方案实用于地基承载力不足,且施工处理不到位,造成桥台前墙下沉。
桥墩加固桥梁下部结构加固的重要目标是进步桥墩的整体承载能力。
如桥墩产生了结构性损伤,可以用外包混凝土、粘贴钢板或碳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固。
但是对于实体桥墩等横向刚度比较大的结构,其状态变更重要是由地基所引起,此时可重点从回填硬土或者对地基进行注浆等方法进步其束缚桥墩的能力,进步桥墩的整体承载能力。
抬桩就是通常应用的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即在旧桩的两侧各增设一根桩,并通过植筋扩大承台,共同受力。
另一种桩基加固方法是钢筋混凝土套箍。
由于下部桩基施工等原因,造成桩基缩径,采用的加固方法是扫除桩体虚浮物,通过植筋后,外抱箍微膨胀混凝土。
目前,在很多桥梁加固改革中,同一座桥梁,针对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构件、不同的改革原因同时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
如宜宾马鸣溪金沙江大桥的加固,采用了增长构件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桥面层补强加固法;西藏尼木大桥的加固,采用了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桥面层补强加固法;绍兴斗门大桥的加固,采用了增长构件加固法、桥面层补强加固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