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讲稿

合集下载

代谢综合征精品PPT课件

代谢综合征精品PPT课件
代谢综合征
1
定义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 症、胰岛素抵抗、HDL-C↓LDL-C和TG↑等血脂 异常、高血压等多种代谢异常的集合体.
病因和发病机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线粒体转运核糖核酸(tRNA)突变致代谢 异常,胰岛素抵抗是发病中心环节,肥胖特别是中 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使氧 化应激增加,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激活还原型辅 酶Ⅱ(NADPH)氧化酶,使包括脂联素、PA I-1、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 1)等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失调,进一步导致代谢综 合征.
12
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 Group. Lancet. 1994;344:1383-1389.
4S研究后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994
1995–2005
确认4S研究的发现
CARE LIPID
找寻理想的 LDL-C 目标
HPS
相对风险 降低*
34%
他汀组事 件发生率*
19.0%
24% 12.3%
24% 10.2%
27% 8.7%
N对A照(活)8性.3%20% 6.7%*
*引用的终点(非主要终点): 4S and TNT=冠心病死亡、非致命性心梗、心脏复苏; LIPID, CARE, and HPS=
冠心病死亡和非致命性心梗.
2
流行病学
美国20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为2 4%,50岁以上为44%.
已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50岁以上约86 %.我国60岁以上约40%.
50岁以后女性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地增 加,老年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疾病名: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英文名:insulin resistance and metabolism syndrome缩写:别名:抗胰岛素作用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力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症;胰岛素耐受性与代谢综合征ICD号:E14.6分类:内分泌科概述:胰岛素抵抗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便观察到糖耐量受损(IGT)、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等常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体,当时有人称其为繁荣综合征,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人们并不了解该综合征的各种成分为何先后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或同一家族,因此又称其为X综合征。

直至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后,人们才将上述多种表现与胰岛素抵抗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们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为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的反应性降低或敏感性降低。

狭义的胰岛素抵抗是指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的反应性降低。

产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在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

临床研究发现,约25%的正常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糖耐量低减(IGT)人群75%存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为85%左右。

1995年Stem提出“共同土壤”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是滋生上述疾病的共同基础。

鉴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与多种代谢相关的疾病有密切联系,故1997年Zimmeet等主张将其命名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流行病学:目前无相关资料。

病因: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它包括遗传性因素或称原发性胰岛素抵抗如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C D D C D D C D D C DD体后的基因突变(如Glut4基因突变、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和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胰岛素抵抗绝大多数(90%以上)是由于多基因突变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变协同导致胰岛素抵抗。

医学-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医学-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灵敏度 (m o l / m i n / k g l e a n m a s s )
胰岛素敏感性与向心性肥胖
S1 中计算肥胖部位的变量
部位
R2 值
中心腹部
0 .8 0
躯干部
0 .6 0
所有非腹部
0 .4 4
手臂
0 .3 0

0 .1 0
% 中心腹部脂肪
C arey D G et al. D iabetes, 1996;45:633-638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细 胞 胰 岛 素
细胞膜
葡萄糖
细胞内酶、
蛋白质、 RNA、 DNA的
合成
介质 与 /或
磷酸化作用
K ruszynska Y, O lefsky JM . J Invest M ed. 1996;44:413-428
胰岛素作用:受体后事件 ( IR S 下 游 )
胰岛素受体
底物磷酸化
P I-3 K
Ras SOS
细胞内信号复合 体组装
顺式、反式作用因子 基因表达
PEPCK
糖原异生 肝脏、肾脏
GLUT4 易位
细胞内组件的效 能
葡萄糖摄取 糖原合成
生物作用
骨骼肌、脂肪组织、心脏
IR Ss 抵 抗
IR S 1-4基 因 突 变 Ala513 → Pro G ly819 → Arg G ly972 → Ary Ary1221 → Cys
雄激素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并造成胰岛素抵抗: (1)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降解; (2)减少外周组织对 胰岛素的结合与降解;(3)高浓度的睾酮可明显降 低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和肌肉内糖原的合成; (4)睾酮可引起肌肉形态结构改变与胰岛素敏感性 下降有关;(5)睾酮参与体内脂肪分布的调节 。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讲稿)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讲稿)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讲稿)胰岛素抵抗(IR)与许多代谢异常相关,包括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以及血脂异常。

大量以群体为基础的研究表明,人群中大约有25%的个体患有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大约发病率超过80%,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始动因素。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都是一些导致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子,可能与IR有关。

Framingham研究: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耐量异常、吸烟都是CVD的危险因子,经常合并存在。

IR与MS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二者是因果关系呢,还是独立的,还是彼此互相交叉,这些年来,有许多说法,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

胰岛素不能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不能正常降低血糖,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叫做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胰岛素抵抗是如何扰乱人体血糖代谢的呢?食物被胃和小肠消化后,大部分转化为葡萄糖。

葡萄糖在小肠内被吸收,并随血液循环到心脏、大脑、肝脏、肌肉组织。

在正常的机体中,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人体数百万个细胞中。

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燃料”,供给身体作为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胰岛素是通过胰岛素受体而发挥作用,当胰岛素受体及其结合力缺陷时,即使胰岛素的浓度升高,也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一旦胰岛素抵抗发生,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不能充分地被细胞吸收。

当大多数的葡萄糖滞留血液中,血糖就升高,血液中过剩葡萄糖只能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糖尿病就是这样发生的。

由于细胞内得不到充分的葡萄糖供给身体作为能量,所以糖尿病人总是感到饥渴和疲乏。

胰岛素抵抗使机体血糖代谢不再自然循环,继而进入到恶性循环中。

由于胰岛素抵抗,胰腺β细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行工作,出现高胰岛素。

血液中的高胰岛素反过来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使胰腺β细胞衰竭,再也分泌不出更多的胰岛素来,血糖也只能“居高不下”了。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一、遗传因素:肥胖症有家族聚集倾向,遗传因素影响占40-70%, 且大部分原发性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
“节俭基因学说”:目前认为是肥胖发生的重要遗传机制,1962年提出,它让 机体代谢处于节约状态,是人类进化优胜劣汰幸存下来的基因。人类从远古为了适 应食物丰富和缺乏不定期改变,在食物丰富的短暂时期快速储存脂肪,以便在饥饿 的情况下能有效利用体内能源生存下来。现代,人们食物供应过剩,从原来的的体 力狩猎到以车代步,节俭基因储存的脂肪没有被消化的机会,便会引起(腹型或向 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节俭基因(腹型肥胖易感基因)包括β肾上腺能受体、激 素敏感性脂酶、胰岛素受体底物-1、糖原合成酶等基因。
7
BINGYIN JI FABING JIZHI
病因及发病机制
体内过剩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过程主要在肝脏,是葡萄糖先酵解为丙酮 酸,然后在线粒体内转化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通过丙酮酸柠檬酸循环 穿出线粒体,通过脂肪酸合成酶系合成脂肪酸,再与甘油缩合成甘油三酯。 肝、脂肪组织、小肠是合成的重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
3、肥胖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肥
胖症可引起代谢综合征。
4、WHO明确认定:肥胖症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病,中国是全世界
肥胖发病率升高最快的国家。
5
BINGYIN JI FABING JIZHI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肥胖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调节异常、炎症等多种原因相互 作用的结果。
四、炎症:肥胖是一种低度炎症反应。肥胖时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如 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也升高(尤其是单核细 胞趋化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等),促进炎性细胞在脂肪中的浸润,引起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幻灯文稿

代谢综合征幻灯文稿

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即为代谢综合症:
①中心性肥胖或超重: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 体重指数(BMI)≥25kg/㎡; ②高血压:BP≥140/90mmHg,及(或)已被确诊为高血压并 治疗者; ③ 高 血 糖 : 空 腹 血 糖 ≥ 6.1mmol/L 及 餐 后 2 小 时 血 糖 ≥7.8mmol/L,及(或)已被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④血脂紊乱,空腹高甘油三脂(TG)≥1.7mmol/L,及(或) 空腹低的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
⑴使用降糖药时 ⑵使用降压药时 ⑶使用阿司匹林时 ⑷使用减肥药、胰岛素增敏剂时
总之,代谢综合征是胰岛素抵抗这一 共同发病基础上出现的多种代谢紊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发病率明显增高的现 代综合征。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对代谢综 合征进行有效的干预,能够降低胰岛素 抵抗,减慢或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的 负担。
1、胰岛素抵抗时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及转 运减少而出现血糖增高。 2、胰岛素抵抗时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增加,肝脏 合成甘油三脂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 3、胰岛素抵抗时11β 羟基固醇脱氢酶和糖皮质激素增 加,产生中心性肥胖。 4、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可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 因子活性,引起纤溶系统异常,不能清除血管壁上的 纤维蛋白及血凝块,出现血管病变及血栓形成。
代谢综合征致心血管疾病 的护理干预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指
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 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 等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合体。

代谢综合征医学课件

代谢综合征医学课件
社区筛查
开展社区筛查,发现潜在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预 防病情发生。
健康促进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
患者支持
为代谢综合征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康复指导等服 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包括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等。
总结词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应积极 采取药物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 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总结词
针对不同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和病因,应采取个体 化的防治措施,如心绞痛患者应使用硝酸酯类药 物、β受体拮抗剂等。
01
临床诊疗流程应遵循以下步骤:全面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2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干预等。
同时,应注重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03
量和预后。
03
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目标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为代谢综合征,应尽早开 始药物治疗。
糖尿病肾病及其防治
总结词
总结词
总结词
总结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 症之一,其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控 制血糖、血压、血脂等。
对于已患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 根据病情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 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等。
预防糖尿病肾病的措施包括控制 血糖、血压、饮食等,其中控制 血糖是关键,可通过使用降糖药 物和合理饮食来达到控制血糖的 目的。
总结词
总结词
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措施包括控制血糖、 改善生活习惯、使用抗氧化剂等。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防治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防治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metabolic syndrome,IRMS),是多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危险因素的集聚。

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低密度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

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变快,代谢综合征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探讨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对防治本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代谢综合征概况 1.1 概念代谢综合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紊乱,包括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4项,后来又将其扩大包括高尿酸血症、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微量蛋白尿、内皮功能异常及炎症前状态等多个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使原本孤立的几个疾病成为同一病理机制的不同表现。

代谢综合征概念的产生符合中医整体辨证观,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1.2 诊断标准 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根据WHO(1999)和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颁布了国际学术界第一个MS的全球统一定义:该定义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把腰围作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华人及东南亚:男>90 mm,女>80 mm;日本:男>85 mm,女>90 mm;欧洲:男>94 mm,女>80 mm;美国:男>102 mm,女>88 mm。

同时合并以下四项中之两项:(1)三酰甘油水平>1.7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2)HDL-L水平降低:男<0.9 mmol/L,女<1.1 mmol/L,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3)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 mmHg,或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4)空腹血糖升高≥5.6 mmol/L,已经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5.6 mmol/L,则强烈推荐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OGTT并非诊断MS必需指标。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其临床特点为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炎症等,它同时又被称为死亡四重奏、X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一组代谢危险因素。

学术术语来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文章亮点:1 此问题的已知信息:干细胞移植可以从根本上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的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等症状。

2 文章增加的信息:干细胞移植虽然可以在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但还需在作用机制方面加以研究完善,方能使干细胞移植治疗代谢综合征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3 临床应用的意义:代谢综合征是以糖和脂代谢紊乱、向心性肥胖、高血压、慢性炎症状态为特征的系列症候群。

目前临床治疗尚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治愈代谢综合征。

干细胞的主要功能有直接参与损伤修复、分泌生长因子促进损伤修复、促血管再生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和炎症、抗氧化应激等,不仅能缓解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还能从根本上进行治疗。

关键词: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代谢综合征;干细胞移植;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脂主题词:脐带;间质干细胞;代谢综合征X摘要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的主要功能有直接参与损伤修复、分泌生长因子促进损伤修复、促血管再生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和炎症、抗氧化应激等,可用于治疗多种慢性疾病。

目的:综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方法:以“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脂”为中文捡索词,以“stem cells,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metabolic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diabetes,hyperlipidemia”为英文检索词,在维普、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文献。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科普讲座PPT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科普讲座PPT

总结与展望
行动建议
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定 期体检。
共同努力,提高社会对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的认识。
谢谢观看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标准,代谢综合征 的诊断需满足特定的生理指标。
例如,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等。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关 系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相互影响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 相互促进。
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又会加重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危险性
这意味着尽管胰岛素的分泌正常,但细胞对其反 应不佳,造成高血糖的情况。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发生机制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肥胖、 缺乏运动、遗传等。
特别是腹部肥胖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风险 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症状
胰岛素抵抗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可能会表现为 疲劳、食欲增加等。
长期的胰岛素抵抗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 。
健康饮食
饮食应以低GI食物为主,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 的摄入。
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 糖。
如何预防和管理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规律运动
每周应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提 高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还可帮助控制体重,降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
如何预防和管理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等健康检查,及时发 现潜在问题。
早期干预是预防慢性病的关键。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重要性
了解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有助于公 众提高健康意识。

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
• 用他汀类药物治疗NAFLD尚缺乏依据。
• 可能趋使血脂更集中于肝脏进行代谢,反而 促使脂质贮积并损害肝功能。
➢熊去氧胆酸(UDCA)
可降低血脂,并稳定肝细胞膜和抑制单核细胞产生 细胞因子
以前非对照研究发现,UDCA 13-15mg/kg.d 治疗 NASH成年患者,有明显疗效
但最近一项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显示,UDCA对 NASH无效
炎症、纤维化 (NASH)
2nd hit
氧应激↑ 脂质过氧化↑ TNF-α(内毒素)↑ TGF β↑ 瘦素↑ FFA产生↑ Multi-hits?!
过氧化小体
线粒体
ROS
脂质过氧化
微粒体 CYP4502E1或4A
细胞死亡
Mallory小体
中性粒细胞浸润 纤维化
TNF-α TGF-β
2nd hit
TGF-β
半年内减去目前体重的5%
~10%,即每月减 重1~ 2kg,可对健康带来益处
药物治疗
迄今临床上尚无满意的药物
➢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Metformin)
阿卡波糖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文迪雅
吡格列酮( Pioglitazone)——艾汀
停用
曲格列酮:因诱发急性肝衰已被美国FDA
二甲双胍治疗NASH
二甲双胍 500 mg 3/日 x 4月 vs 饮食控制
60%
40% 二甲双胍(n=14) 饮食控制(n=6)
20%
0% ALT 降低 肝体积减小
Marchesini et al, Lancet 2001
噻唑烷二酮类治疗 NASH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症征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症征

⑸α糖苷酶抑制剂。 ⑹抗高血压药物 ACEI ,CCB , ARB。 ⑺调脂药物。 ⑻微量元素。
⑼IGF-1。
Thanks
因高血糖本身可降低外周组织Glut数 目及抑制胰岛素受体酪氨酸酶活性而致Ins 抵抗。
⑵磺脲类药物: 在有效降低高血糖 情况下,并伴血清胰岛素水平的降低, 提示可改善Ins敏感性。 ⑶双胍类: 改善机体对Ins的敏感性 有认为双胍类可使循环血细胞胰岛 素受体数目及受体酪氨酸酶活性增加, 可促进Glut向细胞膜转位,增加肌肉及 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轻IR。
另外,由于IR使脂蛋白脂酶作用受 损,VLDL清除率降低使其循环 VLDL进一步升高。由于载脂蛋白 A-I(apoA-I)向极高密度脂蛋白 转移以及高密度脂蛋白与VLDL相 互交换,故高VLDL血症可引起 HDL-ch浓度下降。
4、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和IR。
Diabetes is 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1999;100:1134-1146) IR→高Ins血症→肥胖、血高糖、高 血脂、高血压、高凝状态等多种危险 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⑹ 血管活性物质比例下调,如舒张 血管的一氧化氮(NO)合成及释放 减少,收缩血管的内皮素,血管紧张 素-2分泌增加。
3、血脂异常与IR。
主要表现:TG↑、VLDL↑、HDLCH↓、其与肝脏的Ins敏感性下降有密 切关系。当肝脏发生IR时,Ins抑制血 浆游离脂肪酸的作用下降,血中FFA 浓度上升,使FFA过多地流入过程中的第一个 关键酶,它催化葡萄糖转变为6-磷 酸-葡萄糖,特异性地在肝脏和胰岛 β细胞中表达。在肝脏中,它催化葡 萄糖磷酸化,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 的摄取和代谢,在β细胞中,葡萄糖 的磷酸化是兴奋β细胞分泌Ins的一 个重要步骤。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脂肪分解 ↑ 游离脂肪酸动员 游离脂肪酸动员
肌肉
↑游离脂肪 游离脂肪 游离 酸氧化
肝脏
↑ 游离脂肪 游离脂肪 酸氧化
↓ 葡萄糖利用
↑ 糖异生
Boden G. Proc Assoc Am Physicians 1999.
高血糖
游离脂肪酸对糖代谢的作用 游离脂肪酸对糖代谢的作用
葡萄糖
胰岛素 胰岛素受体 ATP
脂肪组织中胰岛素作用的缺陷
• 游离脂肪酸(FFA)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FFA被肝和骨骼肌细胞摄取,通过增加肝糖 异生和抑制骨骼肌葡萄糖摄取及氧化而拮 抗胰岛素作用。 • 这种现象被称为“脂肪毒性作用”,因此 糖尿病也被人称为“糖脂病”。
游离脂肪酸在高血糖中的作用
脂肪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 • • •

胰岛素抵抗概念和发生机制 胰岛素抵抗评估方法 代谢综合征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介绍
胰岛素抵抗概念
胰岛素敏感性 • 胰岛素降低游离葡萄糖浓度的能力 – 刺激葡萄糖的利用: 肌肉与脂肪 – 抑制葡萄糖生成: 肝脏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 胰岛素抵抗 肌肉与脂肪 肝脏
胰岛素灵敏度 (µmol/min/kg lean mass) µ
% 中心腹部脂肪
Carey DG et al. Diabetes, 1996;45:633-638
肝脏组织中胰岛素作用的缺陷
• 2型糖尿病病人的肝脏同样存在胰岛素抵抗。 • 空腹高血糖主要由于肝脏葡萄糖合成增加 所致。
遗传因素
• GluT-4的活性改变。 • 胰岛素受体底物(1RS一1):IRS-1,IRS-2 基因突变。 • 糖原合成酶 • 蛋白磷酸酶调节亚单位: P1 3—激酶基因 突变。

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这两者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健康问题,影 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流行病学
研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受到代谢综合 征的影响,且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成因之一。
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和不合理饮 食密切相关。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危害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因此,预防和管理这两种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 谢综合征?
为什么要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健康影响
预防胰岛素抵抗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和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 量。
尤其在现代社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预防 显得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专业人士的帮助可以提供更为系统的健康管理方 案。
谢谢观看
经济负担
代谢综合征导致的健康问题会给个人和社会 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包括医疗费用和生产 力损失。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不仅有益于个人健康, 也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要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生活方式改变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如均衡饮食和定 期运动,可以有效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这些改变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心 理健康和情绪稳定。
如何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 合征?
如何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健康饮食
建议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增加蔬菜和全谷 物的摄入,减少加工食品和高脂肪食物的消费。
健康饮食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如何预防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定期运动
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游泳或骑自行车。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护理课件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护理课件
数据分析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 况。
护理的未来展望
个性化护理
未来的护理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通过基因检测 等手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护理的未来展望
公共健康教育
加强对大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胰岛素抵抗和代 谢综合征的认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代谢综合征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 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日常活动。
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减轻症状,提升生活 质量。
为什么要关注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经济负担
慢性疾病的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 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
预防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医疗费用。
如何进行护理与管理?
如何进行护理与管理?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的关键。
谢谢观看
了解流行病学有助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 施。
为什么要关注胰岛素抵抗与代 谢综合征?
为什么要关注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健康风险
胰岛素抵抗与心脏病、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 病密切相关,及时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这些疾病的发 生率。
为什么要关注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生活质量
代谢综合征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 病的风险。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成因
胰岛素抵抗常常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 动和遗传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预防和管理胰岛素抵抗中起到 重要作用。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流行病学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城市地区。
专业的医疗团队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管理 方案。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ppt整理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ppt整理

组织器官水平的IR表现
骨骼肌 脂肪 肝脏 血管内皮
糖利用↓ 脂肪/生酮↑ 糖异生↑糖酵解↑ NO↓,内皮素↑
性激素
• 雄激素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并造成胰岛素抵抗: (1)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降解; (2)减少外周组织对 胰岛素的结合与降解;(3)高浓度的睾酮可明显降 低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和肌肉内糖原的合成; (4)睾酮可引起肌肉形态结构改变与胰岛素敏感性 下降有关;(5)睾酮参与体内脂肪分布的调节 。
周围阻力
增加
血管顺应性降低 血管收缩 血管内膜 血管壁
内皮功能异常 增强
中膜增厚 张力增加
腹型 钠潴留 肥胖 增加
血容量 增加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 多数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病人可伴有凝血系统的异常。 根据Miller的观点,这些异常包括: (1)激活内皮细胞,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及纤维蛋白 的合成;
胸外心脏按压
• 施救者位置:站或跪在病人一侧胸旁 • 部位:胸骨下半部(在两乳头与胸骨交叉处) • 手指不接触肋骨,手不离开胸壁 • 幅度:成人至少 5 cm ,婴儿或儿童至少1/3胸廓深度(至少 4 或5 cm) • 频率:至少100次/分 • 时间:按压与放松时间比 1: 1 • 按压与通气比例:30: 2 •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C1amp
判断:血浆胰岛素浓度接近100uU/ml时维持 正常血糖所需的外源性葡萄糖量不足 150mg(m2·min)时称胰岛素抵抗。 优点:它以同时输入外源性葡萄糖及胰岛素的 方法避免了“内源性胰岛素”(如在糖尿病病人) 及“低血糖”(如在胰岛素耐量试验中)对胰岛 素敏感性的影响,成为在糖耐量正常、糖耐量 减低及糖尿病人群均可信赖的技术。
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素敏感性)的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讲稿)胰岛素抵抗(IR)与许多代谢异常相关,包括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以及血脂异常。

大量以群体为基础的研究表明,人群中大约有25%的个体患有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大约发病率超过80%,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始动因素。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都是一些导致DM、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子,可能与IR有关。

Framingham研究: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耐量异常、吸烟都是CVD的危险因子,经常合并存在。

IR与MS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二者是因果关系呢,还是独立的,还是彼此互相交叉,这些年来,有许多说法,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

胰岛素不能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不能正常降低血糖,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叫做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胰岛素抵抗是如何扰乱人体血糖代谢的呢?食物被胃和小肠消化后,大部分转化为葡萄糖。

葡萄糖在小肠内被吸收,并随血液循环到心脏、大脑、肝脏、肌肉组织。

在正常的机体中,胰腺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人体数百万个细胞中。

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燃料”,供给身体作为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胰岛素是通过胰岛素受体而发挥作用,当胰岛素受体及其结合力缺陷时,即使胰岛素的浓度升高,也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一旦胰岛素抵抗发生,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不能充分地被细胞吸收。

当大多数的葡萄糖滞留血液中,血糖就升高,血液中过剩葡萄糖只能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糖尿病就是这样发生的。

由于细胞内得不到充分的葡萄糖供给身体作为能量,所以糖尿病人总是感到饥渴和疲乏。

胰岛素抵抗使机体血糖代谢不再自然循环,继而进入到恶性循环中。

由于胰岛素抵抗,胰腺β细胞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进行工作,出现高胰岛素。

血液中的高胰岛素反过来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使胰腺β细胞衰竭,再也分泌不出更多的胰岛素来,血糖也只能“居高不下”了。

病人不得不最终依靠注射人工胰岛素维持生命。

造成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既有先天遗传也有后天因素。

高龄、缺乏运动、肥胖、家庭遗传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信号”。

尤其是年龄,95%的2型糖尿病发生于中老年人。

胰岛素抵抗破坏人体血糖自然循环,所以消除或改善造成胰岛素抵抗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造成胰岛素抵抗的问题一旦解决,不但血糖得到控制,分泌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也能得到长久保护。

目前,医学界解决胰岛素抵抗主要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另外,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也能避免肥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非药物方法。

2型糖尿病其发病机制有两个基本环节: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不同患者该两个环节出现的先后及程度各异。

糖调节受损又分为空腹血糖受损和餐后血糖受表损的糖耐量异常两类。

这都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主要原因:第一,高血糖。

高血糖本身就会损害胰岛β细胞,即所谓“糖毒性”作用。

第二,脂肪的异常。

高游离脂肪酸(FAA)对β细胞的“脂毒性”作用。

近来发现,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增加,通过阻断击倒速信号转导的特异作用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正常人血浆FFA浓度升高至肥胖者的水平,除了引起胰岛素抵抗外,亦可能造成氧化应激,炎症,血管反应性达不到正常水平。

由于胰岛素抵抗还可能造成脂肪细胞的激素-敏感脂酶相对的不抑制,进一步促进脂溶和FFA浓度升高,这样,出现了溶脂,FFA增高,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的良性循环。

还认识到胰岛素的非代谢性新作用,胰岛素是种抗炎激素,抑制多种促炎转录因子,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不正常,激活这些促炎转录因子,增加相应基因的表达,促成炎症发生;反过来炎症干预胰岛素信号的传导和促进胰岛素抵抗形成。

促炎细胞因子TNF-α是胰岛素抗性的介质。

TNF-α引起IRS-1转氨酸的磷酸化,后者又引起胰岛素受体的转氨酸的磷酸化,阻碍了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正常磷酸化,干扰胰岛素信号转导。

是代谢综合征还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不同的名词、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治疗目标人类对胰岛素介导的糖耐量的敏感性变化很大。

当胰岛素抵抗的个体不能保持因胰岛素抵抗所需的高胰岛素血症时,就会发展成为糖尿病。

多数个体能够维持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以保持正常的或近似正常的糖耐量。

但是这种部分胰岛-b细胞的代偿性作用却是利弊兼有。

虽然这种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阻止了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个体发展为明显的高血糖症,但使其患糖耐量低减、血浆高甘油三酯,和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了。

1988年提出一个观点,这类簇集的代谢异常被冠名为“syndrome X”。

自从引入syndrome X概念后,从而引起针对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意义及其结果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异常范围应该扩大到除了2型糖尿病和CVD之外还导致其他临床疾病。

因为CVD被认为是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多种临床病症中的一种,似乎应该用一种更为合适的的名词来代替syndrome X。

基于这一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似乎更合乎逻辑,为胰岛素抵抗个体更常见的不同临床综合征形成一类病理生理指标。

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当胰岛素抵抗相关代谢异常的症状日益扩展时,心脏病学界认识到这种胰岛素功能缺陷对于增加CVD危险性的重要作用。

ATPIII(全国胆固醇宣教计划的成人治疗指南III)中认识到一串代谢起源的脂质和非脂质危险因素是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称这一串的代谢危险因子为代谢综合征,并说明:“这种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紧密相关”。

方框1列举了ATPIII确认了代谢综合征者的5项标准(如肥胖、血压升高、空腹血糖异常(升高)、高甘油三酯和低HDL-C),它反映了胰岛素抵抗是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一观点。

ATPIII建立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主要目标是明确CVD危险因素增加的个体,并着手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这种危险因素。

基于上述考虑,虽然IRS的概念与代谢综合征有不同之点。

现在复习有关资料了解胰岛素抵抗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来揭示这两种不同的观念。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概述与代谢综合征相区别,胰岛素抵抗(IRS)的定义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个体通常具有的一串代谢异常及相关的临床预后。

IRS并不能明确一种特异性的临床本质,也并非一种特异性的临床诊断,它比代谢综合征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

IRS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代表一种生理异常现象,可能会导致一种或多种的异常(见方框2)。

因为方框2中的异常情况在胰岛素抵抗的个体中常有发生,它们增加了某些临床综合征发生的危险性(见方框3)。

胰岛素抵抗与方框2、3所示的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但这些异常或临床症状在非胰岛素抵抗的个体中也可能发生。

胰岛素抵抗的个体也可能并不会发生方框3所示的临床综合征。

在讨论胰岛素抵抗与方框2所示生理异常及方框3所示临床综合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前,有必要弄清楚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所担当的不同角色。

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健康人糖耐量的波动可达6-8倍。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这些个体能够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防止糖稳态代谢失调。

并非所有的组织都会受到胰岛素缺损的影响,而是为了纠正主要发生在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人体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这种胰岛素分泌的代价是使胰岛素敏感性正常的组织处于高胰岛素血症中。

了解对胰岛素敏感性存在着差异,这对理解与胰岛素抵抗进程相关的代谢异常和临床症状是很必要的。

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综合征2型糖尿病虽然多数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个体并不出现明显的高糖血症,但他们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增加了。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个特征是胰岛素抵抗,这说明胰岛素抵抗对于疾病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观察经多方证实,表明胰岛素抵抗(或以高胰岛素血症的标志)是2型糖尿病的有力和独立的预测指标。

多数胰岛素抵抗的个体糖耐量正常或接近正常,这是靠通过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阻止血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加,而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血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是增加的。

只有当胰岛素抵抗的个体不能维持确保正常糖稳态所需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时,2型糖尿病就发生了。

一旦出现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的个体的2型糖尿病特异性的小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增加。

糖尿病视网膜病、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高血糖本身的后果,而不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

心血管疾病几项人群研究揭示出高胰岛素血症,包括空腹和餐后的异常,预示无糖尿病的个体CVD的发展情况。

近来,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的定量也可以预测CVD危险性的增加,这种危险性在大约1/3的表面健康却表现出最大程度的糖耐量受损的人群中存在。

由于在无糖尿病的个体中而这些个体是胰岛素抗抵和高胰岛素血症,其CVD危险因素的增加,这些个体是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有发生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相关的全部代谢异常的危险性(见方框2),IRS个体胰岛素在肌肉中的效应减弱。

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导致进一步全天性的周围组织胰岛素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升高,二者又刺激肝脏甘油三酯的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个体血浆中甘油三酯浓度增高。

胰岛素抵抗个体血液中胰岛素水平越高,使对胰岛素敏感性正常的肝脏将流入的游离脂肪酸转变为甘油三酯的速率越快。

在门静脉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越高,肝脏分泌甘油三酯和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就越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脂蛋白代谢的唯一改变,这种变化增加CVD的危险性(见方框2)。

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患者CVD的危险因素不局限于低HDL-C、小而密LDL颗粒和餐后残留脂蛋白颗粒的堆积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因素。

它们也包括多种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促凝血状态和血管壁的炎性表现。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认为,IR和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血压增高的机制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增加肾脏对钠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加;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血管对加压素的反应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游离钙增加,血管收缩;激活内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增加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缩血管物质。

胰岛素抵抗和原发性高血压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简言之,有证据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一个人群是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正常的直系亲属与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对照组比较,其更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作为一种胰岛素抵抗的替代指标,基于人群的研究,它被证实可以作为儿童、青年和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最终发生的预测指标。

这些发现可能支持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在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但必须强调的是不超过50%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为胰岛素抵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