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 绪论.
1、支撑功能 2、养育功能 3、净化功能
四、土地的工程属性
土地的工程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形 成。
土地工程特性的优劣直接决定作为 建筑地段的适宜性及限制性。同时,土 地工程特性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投资费 用。
五、土地的社会属性
(五)时间变化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又与空间位置 紧密联系,因为处于不同空间位 置的土地,它的能量与物质的变 化状况是不相同的。
(六)土地资源的再生性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具有 可更新性。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生产 力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 长而减少,即 “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土地对于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科学在资源科学学科中的地位
资源科学
综合资源学
区域资源学
部门资源学
(二) 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科学的关系
1、土地资源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土地科学 或土地学
土地生态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测量学 土地利用学 土地统计学 土地工程学 土地法学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经济学 土地行政学 其他
3、 现代阶段
近来年,世界人口增长、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与区域发展(PRED)问题,越来越 受到各国重视,土地资源研究的中心任务 也转移到研究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的相互 作用机制上。土地资源研究因此发展到了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覆盖变化阶段。
重点与难点
土地资源有关概念 属性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资源学 全套课件
❖ 2.2.2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
❖ 1.概念
❖
所谓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
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同级
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或归并)和土地资源类型分级。其结果,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土地研究从定性为主发展到 半定量和定量;遥感技术的应用更为深入广泛;信息系统 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应用于土地研究;土地科学研究的内容 更为广泛和趋于系统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LUCC)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LUCC 研究成为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我国在LUCC方面也开展了 大量的研究工作。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 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的2/3。
❖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 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 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 旱地区。
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 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20世纪70年代 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 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
❖2.1.3 土地分类系统
❖ 1.土地分类的涵义
❖ 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单位就称为 土地分类。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土地利用规划B. 土地资源评价C. 土地资源管理D. 土地资源开发2.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地产出B. 确定土地价值C.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D. 保护土地资源3. 土地资源的分类包括哪些类型?A. 耕地、草地、林地B. 耕地、城市用地、未利用地C. 水域、湿地、滩涂D. 所有上述选项4.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经济效益优先B. 可持续发展C. 资源节约D. 所有上述选项5. 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B. 土地资源的保护C.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D. 所有上述选项6.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价包括哪些方面?A. 经济可持续性B. 社会可持续性C. 生态可持续性D. 所有上述选项7.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有哪些?A. 农业利用B. 工业利用C. 住宅利用D. 所有上述选项8.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哪些?A. 土地污染治理B. 土地退化防治C. 土地资源储备D. 所有上述选项9. 土地资源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土地使用权B. 土地所有权C. 土地管理权D. 所有上述选项10.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土地资源数据收集B. 土地资源数据分析C. 土地资源信息发布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科。
1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_________的重要途径。
13. 土地资源评价通常包括土地质量评价、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5.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能够为土地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提供技术支持。
土地资源学
土地分类系统: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分类体系的组成:土地自然分类【是一种以土地自然构成要素为依据的土地形态分类。
】,土地资源分类【是一种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或土地潜力评价等各行业用地的不同等级土地评价提供基本单元的分类系统,是土地分类的核心。
】,土地利用分类【这是一个土地应用分类,它的内容可以根据应用目的建立不同的分类系统】。
土地资源调查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用于综合农业区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
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图包括土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生产潜力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等。
编图过程:编绘草图——编绘原图——清绘原图——地图复制(印刷、复印等)。
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的方法:通过年平均气温计算光温生产潜力,通过年平均降雨量计算降雨气候生产潜力,气候灌溉生产潜力计算,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计算。
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算方法:粮食型概算土地人口承载力可以通过测算一定区域内粮食生产总量和人均社会占有量,概算该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1)计算粮食生总量,(2)计算人均社会粮食占有量,(3)计算土地人口承载力。
能量型。
土地利用系统的分类:资本与劳动力,土地利用类型,作物与种植制度。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任何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生物部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部分(环境因素)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特性:有序性,自组性土地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则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土壤的综合性状通常用土壤肥力、土壤的水分状况、土壤的适宜性来评价。
土地评价的技术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归类法;数值法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综合化;精确化;定性化;土地评价专家系统化土地资源产权是对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或称之为权利束;土地资源产权制度是指对土地资源产权的一系列安排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哎呀呀,土地资源学?这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可真是个有点复杂的词呢!不过,我还是努力跟您讲讲我理解的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您想想,土地就像是我们生活的大舞台。
土地资源学呢,就是专门来研究这个大舞台的一门学问。
首先呀,它要研究土地的类型。
就像我们把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一样,土地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有山地、平原、高原,还有湿地啥的。
这得搞清楚,对吧?不然怎么知道哪里适合种庄稼,哪里适合盖房子呢?
还有呢,土地资源学要研究土地的质量。
这就好比我们判断一个苹果好不好,得看看它甜不甜、有没有坏掉。
土地也是,要看看它肥不肥沃,能不能让植物茁壮成长。
要是土地质量不好,那农民伯伯得多发愁呀!
再说说土地的利用吧。
我们周围的土地,有的用来建学校,有的用来开工厂,还有的是公园和农田。
土地资源学就要研究怎么合理地利用这些土地,不能浪费,也不能乱用。
这就好像我们安排自己的时间一样,得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而且呀,土地资源学还得研究土地的变化。
就像我们会长大,会变高变强壮,土地也会有变化。
比如,有的地方可能会发生水土流失,有的地方可能会被沙漠化。
这可不得了,得想办法解决呀!
您说,土地资源学是不是很重要?要是不研究清楚这些,我们的生活不就乱套啦?那怎么能行呢!
总之,土地资源学就是一门研究土地的各种情况,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的学问。
我们可得好好学习这门学问,保护好我们的土地大舞台!。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
第一章 绪论
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成果: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县、乡(镇)土地边界结合图表。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
A、准备工作——编写调查任务书、组织调查专业队、培训和试点、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仪器与工具
4.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5.土地资源的价格: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一般因素(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因素(土地资源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个别因素(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
? 原则:
? 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是对土地分类目的有重要作用的性状 ②分异特性应具有尽可能多的斜边特性 ③分异特性必须是土地对象本身的性状 ④分异特性必须是易于观测或获取的土地属性
? 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分类一个群体的所有个体 ②不同大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分类需要不同的分异特性 ③土地群体中同一分类等级的所有类别应使用相同的分异特性划分 ④分异特性逐级积累的原则 ⑤分异特性的重要性应与概括水平相当 ⑥分异特性的间隔应保证类别的均一性 ⑦分异特性的定量化
土地资源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壤: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
3.土地资源的概念(1)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资料。
《辞海》定义为“资财的来源。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4.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5.土地的属性(书本):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6.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的7.2%,居世界各国第三位耕地总量占世界耕地9.5%,居世界各国第四位林地总量占世界林地 5.5%,居世界第五位牧草地总量占世界牧草地7.8%,居世界第二位7.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人均土地0.784公顷,为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0.10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45%人均林地0.18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26%人均牧草地0.217公顷,为世界人均的37%8.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9.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土地资源学在学科中的地位(2)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学科的关系10.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1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特点(1)综合性和多学科性(2)关联性与复杂性(3)现实性和预测性(4)区域性和全局性1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资源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第一个时期:50年代初期财政部的查田定产工作。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及其内涵1、土地资源学:是指研究土地资源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研究对象:土地资源本身土地资源学研究内容:①基础理论研究: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基础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②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③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④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2、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内涵:①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的立体空间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所以具有社会经济属性3、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资料。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资源特性:①生产性(具有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力是指有生命的东西可以在土地上生长下来,取决于土壤。
)②区域性(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要素发生变化,土地的特性就发生变化)③动态性④可更新性⑤多功能性⑥有限性(体现在面积是有限的)⑦不可替代性资产特性:①商品特性:A土地商品具有劳动产品和非劳动产品的二重性B土地的价格也具有两重性,土地价格包括天然价值的价格(取决于特殊的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的价格C土地商品的不可移动性②产权特性③增值特性(人增多,需求增多,在利用土地过程中,投入质量提高,所以土地是增值的)④不动产特性(体现在不可移动和使用价值的永久性)三、土地资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发生发展过程:①早起阶段(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人类对土地资源朴素认识的一个阶段②近期阶段(上个世纪30到70年代):也叫形成和发展时期或科学萌芽时期,最重要的是72年开过一个关于土地资源保护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土地科学的概念③现代阶段(70年代到现在):1989年,中国农大土地资源系成立,林培教授91年出版《土地资源学》,标志着中国土地资源学诞生。
土地资源学
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质、地形、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是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4岩石、矿物风化的残积物质:即岩石等风化后未经搬运的物质,5疏松的运积物质:指风化物经过搬运后再沉积的物质。
6地表水: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中的水分。
7地下水:包括上层潜水与深层承压水两种,土地资源利用中,主要考虑上层潜水。
8潜水类型:是地表以下第一层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的水9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0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的表面。
1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
3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有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
4土地类型的分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按土地的复杂程度将土地分为大小不等、复杂程度不同、等级从属的土地个体。
5土地类型结构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成的空间格局6土地类型的演替,它是指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转化的过程。
7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等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土地资源单元。
8土地利用现状指当前人类对土地利用的状况,反映了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
9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相同的单元土地或土地资源。
0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是指土地资源在一定的利用条件下,该种用途所要求的全部条件最佳时所能达到的生产力。
土地资源学 第二章 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
2.2.2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
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主要体现在地 表的岩性及其矿物质组成以及风化物质 的性状等方面。地表的岩性、矿物质组 成及其风化母质的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 从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生产力。 此外,还会影响地下水的储存条件及水 质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
1.岩性及矿物质 组成
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
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 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 史自然题。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 性质及生产能力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 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
其生产力的高低。
1)土壤剖面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 断发生移动和淀积,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 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 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
2.1.3 降水
③地形与降水
在降水中一般可以分为锋面雨、对流雨和地 形雨等三种类型。锋面雨与对流雨往往与大区气 候有关,但地形雨则不然。
地形雨在我国这个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的条 件下往往具有重要意义。
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土地资源的地学特征分析主 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 貌规律的剖析,以及它们对土 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 的影响。
(2)潜水在其分布范围内都可以接受大 气降水的补给
(3)承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的入渗补给,有时也可获得相邻含水层 的越层补给。
2.3.2 地下水
3.地下水的水质与矿化度
地下水的水质主要是指地下水的理化性质。 在区域的土地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物理 性质考虑的较少,一般仅是温度、气温、 导向性和放射性等,而重点是分析其化学 成分。
地下水矿化度系指地下水中含有各种阴阳离子的 总量。常用1升水中含有可溶性盐的克数来表示, 其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与地表水一致,地下咸水主 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资源学》第6章:土地资源定位与功能
土地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 明的重要载体。
休闲与旅游
土地资源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游的场所,丰富人 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03
CHAPTER
土地资源利用
土地资源农业利用
农业用地
指用于种植农作物、养殖水产品等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 地等。
农业用地利用原则
合理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02
CHAPTER
土地资源功能
土地资源生产功能
农业功能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 水果等农产品,满足人们 的基本生活需求。
工业功能
土地作为工业生产的场所, 为各种工业活动提供必要 的场所和空间,促进经济 发展。
服务业功能
土地资源为服务业提供场 所,如商业、金融、教育、 医疗等,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服务需求。
遥感技术
通过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动 态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GPS)
精确测定土地资源的地理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和导航。
数据库技术
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 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THANKS
谢谢
《土地资源学》第6章土地资源 定位与功能
目录
CONTENTS
• 土地资源定位 • 土地资源功能 • 土地资源利用 • 土地资源管理
01
CHAPTER
土地资源定位
土地资源分类
01
02
03
农业用地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 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活动, 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农产品。
建设用地
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等 建设用地,用于人类居住 和产业发展,支撑经济社 会活动。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学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知识体系
(一)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 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 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 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等服务。 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 质量状况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
土地与土地资源是有区别的:土地的范畴要宽于土地 资源,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是指在 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 利用的那部分土地,强调其具有资源利用价值。
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从发展运动的 角度辨证地看,有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的土地,在未 来的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中,可能成为非常有用的资源。 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两个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没必要 具体区分,可以等同看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研究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
20世纪90年代,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在我国广泛开展,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也逐步完善。
2003年正式颁布《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 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推进了 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的开展。
2005年以来,以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我国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 面展开,2006年底已完成国家和省级规划修编 的重大专题研究,这些成果突出了土地利用战 略、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优化区域与城乡土 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等新理念、 新方向,使我国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逐渐向资 源节约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转型。
土地资源生态伦理体现了一个重要思想,即要把人的行为准 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扩张到人与自然生 态关系的领域。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附:①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土地是一种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劳动场所和劳动对象。
②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土地可理解为建筑工程的场所,承受重压的基础,坝堤等工程的材料或物料③早期地学的观点,将地球陆地部分,由泥土和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
④近代地学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土地的认识,60年代以来,多数地学研究者认为土地是一个自然综合体⑤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土地又是整个地球更大系统的自然环境要素。
⑥马克思认为,经济学上的土地是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
⑦按照土地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土地是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某种综合体。
⑧FAO土地&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
(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在土地总量中,于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直接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
土地&土壤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2、从本质特征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土地资源的属性1、土地的自然属性从土地的自然属性分析,土地与机器、厂房、机房等生产资料不同,它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而是大自然历史的产物,具有原始性。
⑴土地数量的有限性⑵土地位置或空间的固定性⑶土地的动态性⑷土地的不可替代性⑸土地的多功能性土地具有生产功能、景观功能及承载空间功能。
生产功能是指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吸收营养的主要源泉,人类对农用地的需求实质上就是对土地生产功能的需求。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1.土地: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一)土地的自然属性:1.生产性2.整体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二)土地的经济社会属性:1.社会性2.资产性3.权籍性4.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特点①综合性和多科学性②关联性与复杂性③现实性和预测性④区域性和全局性5.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支撑功能,资源功能,资产功能,环境净化功能,土地景观功能,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土地调控功能6.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探索土地资源发生、演变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土地资源各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与平衡机制,揭示土地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索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分类、评价、规划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7.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1)加强土地资源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学科规范。
(2)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3)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土地资源评价。
(5)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资源保护。
(6)加强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
(新方法、新技术手段)第二章1.大气中可能造成土地资源性质和利用影响的因素较多,最重要的表现为(光/光照资源)、(温/热量资源)、(水/降水资源)、(风/风力资源)等几个方面。
2.气候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一)气候决定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影响着种植作物的种类和品质。
(二)气候是重要的成土因素,决定土壤的形成、发育和土壤性质。
(三)气候是塑造地貌的重要外营力。
(四)气候是决定土地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
(五)气候决定着大尺度土地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六)气候与气象灾害(降水引发灾害、大风引发灾害)。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剖析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其定义、应用和相关理论,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二、土地资源学的概念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即指在地球上的陆地部分中,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土壤、水、植被、矿产、气候等,对于人类的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资源评价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旨在确定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程度,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和政策,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和方法1. 土地类型分类土地资源学通过对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从而指导土地利用的决策。
常见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 土地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是指土地所能承受的最大资源利用量或环境容纳量,也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可以使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通过对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名词解释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从土地资源的定义、理论和方法,以及个人观点和总结等方面对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名词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分析。
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的阅读,对土地资源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篇1: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土地资源学这个超有趣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充满了各种奇妙的东西。
首先呢,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土地就像一个超级大拼图。
每一块土地都有它独特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就像拼图的小碎片一样。
有的土地是肥沃的黑土,那简直就是拼图里闪闪发光的黄金碎片,珍贵得很呢。
而有的是贫瘠的沙地,就像是拼图里不太起眼的灰色小碎片。
土地资源学还研究土地上的植被,这植被啊,就像土地的头发。
茂密的森林植被就像是乌黑亮丽的长发,让土地看起来生机勃勃。
而稀疏的小草就像是土地的短茬头发,虽然没有长发那么迷人,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土壤肥力在土地资源学里也是个重要角色。
它就像土地的能量饮料,肥力足的土地就像喝了超级能量饮料的运动员,充满活力,能长出各种丰富的作物。
相反,肥力差的土地就像没吃饱饭的人,无精打采,种啥都有点勉强。
土地的地形地貌就像是土地的身材。
高山峻岭的土地就像是身材魁梧的大汉,而平原土地就像是身材平坦的瘦子。
研究这些不同身材的土地也是土地资源学的乐趣所在。
土地资源学还要探究土地的水分状况。
水分对于土地来说,就像人体的血液。
水分充足的土地就像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充满生机。
干旱的土地就像贫血的病人,需要好好调理。
土地里的小动物们呢,就像土地的小宠物。
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就像小宠物在土地这个大房子里调皮捣蛋。
蚂蚁们忙碌地建造蚁巢,就像是在给土地这个家装修呢。
土地的利用类型就像土地的不同职业。
耕地就像是勤劳的农夫,每天都在努力产出粮食。
建设用地就像忙碌的工人,盖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土地资源学对土地的空间分布也很感兴趣。
这就像研究一群人的居住分布一样。
有些土地集中在一起形成大片的耕地区,就像一群农民住在一个大村庄里。
有些分散的土地就像独居的隐士,各有各的特点。
土地的承载能力就像土地的力量极限。
就好比一个大力士能举起多重的东西一样,土地能承载多少人口、多少建筑,这都是土地资源学要搞清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是为解决土地资源问题,进过国内外土地科学的共同努力,从其他相关学科中的一部分逐步组合、融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
研究内容:①土地资源组成要素及其不同组合对土地利用的作用②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及其分类③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④土地资源生产力及其人地关系分析、区域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
土地资源的6大属性:自然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温、水、风光照资源:太阳辐射及其光照指标(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2、地形地貌的影响因素:高度、地形起伏、坡度、坡形、坡向3、土壤的自净功能:由于土壤具有同化和代谢环境进入人体物质的能力。
因此其具有自净功能。
当污染物进入土体后,通过稀释和扩散降低其浓度,减少其毒性;或者被转化成不溶性化合物而沉淀;或被胶体较牢固吸附,从而暂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或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作用,转变成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经挥发和淋溶,从土体迁移至大气和水体,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理解为土壤的净化过程,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主要是指生物学和化学的降解作用。
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第三章土壤资源的经济社会构成要素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①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影响热平衡和气候②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和热量③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四)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五)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土地制度有四个基本功能:①保障功能。
土地制度应保证其土地关系的有关当事人的决策权和经济利益得到体现。
②配置功能。
土地制度的配置功能宏观上表现为政府以一定手段(行政管理或税收等)调控土地资源在大的方面的分配和使用(如农地转非农地、坡地还林等),微观上表现为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依据一定信息(市场需求或政府政策)安排具体的生产项目。
③激励功能,即调动土地关系有关当事人的积极性,是他们具有从事某种经济活动(如管好土地、耕种好土地等)的内在推动力。
④约束功能,即对经济当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抑制。
土地制度对过分的土地投机行为进行抑制(如收高额增值税),使外部性适当内在化。
3、文化对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①文化影响土地利用主体土地利用的主体是人,文化通过作用于人的观念,从而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文化水平影响土地利用者的素质不同文化背景下熏陶出来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文化水平的差异。
由于每个人都是土地利用的参与者,文化的差异也必将反映在土地利用的行为和效果上。
③文化影响土地利用行为和效果:文化利用政策和制度影响土地利用的行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制度制约着人们利用土地的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土地利用效果。
不同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土地利用的行为,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下,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导致土地利用行为和效果也各异。
人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影响土地利用的行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地利用效果。
第四章土地类型的形成、结构与地域分异1、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类的产物。
土地分级与分类的关系: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的前提,为土地分类服务。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的纵向划分,土地分类是对土地的横向类群归并。
土地分级是多级的,土地分类也是多级别的。
2、地域分异规律: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个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一般公认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分别简称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3、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1)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是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这两种基本地域分异规律背景下产生的派生现象。
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结合为水平地带性,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逐渐更替的现象;而经向地带性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经线方向呈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纬线方向逐渐更替的现象。
(2)地方性、隐域性和微域分异是由于中、小区域内因地貌切割起伏和地面组成物质不同、地方气候和小气候差异引起的局部分异。
地方性分异分为:地方地性差异、地方气候差异、基岩与地面物质组成差异。
4、土地类型结构:土地类型的结构简称土地结构,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以及他们组合而成的一定图示或格局。
土地类型数量结构的主要表示方法:①面积法:指各土地类型站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②优势度,用于表示一个区域或样区内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该区域或样区内的土地类型的程度。
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1、土地资源调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一般程序:①准备工作:明确调查任务、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工作底图的收集、遥感影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各种专业调查资料的收集、经济社会资料的收集)、用品准备(常用的仪器设备、文具及生活用品)②外业调绘: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调绘阶段(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样区调绘验证)③内业工作:转绘工作、量算面积(以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整,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即对土地的数量、分布、类型、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变化进行调查,用以修正上一次调查结果,形成新的具有现势性的成果。
土地变更调查的内容:①地类的变化②图斑的变化③权属的变化④行政边界调整⑤飞地、争议地的调整⑥单位更名的变化等。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鸭肝、土地调查等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反应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4、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的内容:①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信息②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情况③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情况④基本农田保护区状况⑤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监测。
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的内容:①土壤特性的变化情况,如土壤pH、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结构、土壤污染等②环境及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包括大气组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利用的效果。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大多是通过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土地利用的效果是通过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体现。
①土地资源的适宜性②土地资源的限制性③土地利用的效果怎样划分土地资源评价单元①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②以土地资源类型为基础评价单元③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④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资源评价单元⑤以地理网格为评价单元美国农业部的土地评价与立地分析(LESA):土地评价子系统(LE)和立地分析子系统(SA)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四级):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AEZ:农业生态区法,由FAO提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方法。
该法根据生态区土地的气候、土壤、地形、水等土地资源特征,估算土地生产潜力,结合区域的生产条件和人口的消费水平,计算土地人口承载力。
生产潜力的层次:光和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农业、实际生产潜力第七章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解决三类问题①在全国或者一个行政区范围内如何以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实现土地利用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②在一定生产力下,如何在区域各产业之间、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及各项用地的空间布局形式③如何在产业内实现人力(劳动力)、物力(土地)、财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比配。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关系:土地节约和土地集约二者是有区别的,土地节约利用是相对于土地浪费而言的,土地集约利用是相对于土地粗放利用而言的。
土地节约强调的是土地利用结果,土地集约强调的是土地利用方式。
但好的利用方式就是为了达到好的利用结果,所以二战的内涵又是统一的。
土地利用工程:是根据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遵照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或不用利用目的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改造治理和保护的综合工程技术。
土地利用工程的内容: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等多项基础工作。
整理、复垦、开发的关系: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共同特点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他们的区别是其侧重点各有不用。
虽然土地开发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追加投资和劳动,集约利用,但其更侧重于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土地复垦侧重于对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治理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过程;土地整理则是针对利用不合理、不充分的土地所进行的综合治理,通手机设计权属状况的调整,尽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充分和有序利用的目标,它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布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措施。
所以,从概念上讲,土地整理要比土地考法、土地复垦的概念宽广;从内容上讲,土地整理包括土地考法、土地复垦。
第八章土地资源的退化与保护土地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他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
我国土地退化的类型(7种):水土流失、沙化、次生盐碱化、污染、性质恶化、贫瘠化、建设占用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一多三少(总量多、人均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土地资源分区的目的:阐明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战略、指明区域土地利用方向、潜力和产业配置,提出土地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基本途径与措施,以期更加充分合理的持续利用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