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信息传递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新课:1生态系统的类型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①游戏:我爱我家。

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并写成小短文(或收集的图片)在班级的墙报上展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①学生分析: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都有共同之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信息传递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信息传递教案 新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联系,那就是信息传递。

生物之间交流的信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把同一物种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意愿”表达给对方,从而在客观上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主要方式有:(1)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

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

比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胁的意思;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它昆虫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

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正是小便中独有的气味警告同类:“小心,别进来,这是我的地盘。

”许多动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动物身上发出的特别气息——性诱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这样,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密汁,来引诱昆虫进行捕食的。

(3)营养信息食物和养分的供应状况也是一种信息。

老鹰以田鼠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

再如,加拿大哈德逊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皮毛公司,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他们收购的多是亚寒带针叶林中动物的皮毛。

该公司历年收购皮毛的种类和数量的详尽统计(见附图)说明了猞猁与雪兔是食物链中上下级的关系,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到猞猁的生存。

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减少,又促进了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数量的变化。

(4)行为信息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达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况,采用特有的动作行为表达的信息。

比如地鵏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蜜蜂可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将食物的位置、路线等信息传递给同伴等。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理解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理及方法。

【基础知识精讲】课文全解:本小节主要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生态系统稳定性,教材是利用著名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室引出的。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教材主要阐述了这样几个要点: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这是它与生态平衡的区别;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关于抵抗力稳定性,教材分析了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讲述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特点。

关于恢复力稳定性,教材首先通过实例阐明了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然后讲述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说明这两种稳定能力同时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且存在相反的关系,与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材又一次提到了“生物圈Ⅱ号”实验室的实例,指出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必要性,接着举例讲述了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并说明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想法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小节的知识结构如下:问题全解:117.如何理解“生物圈Ⅱ号”实验?(1)科学家们之所以建造“生物圈Ⅱ号”,是为了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

(2)“生物圈Ⅱ号”中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溪流;有土壤、水源、空气、阳光、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应有尽有。

(3)在实验过程中,“生物圈Ⅱ号“由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又与建造”生物圈I号“的混凝土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由21%下降到14%,二氧化碳含量猛增。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③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③)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负反馈调节是重要概念。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全章知识的进一步总结概括和深化。

因此,本人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设计:1、新课引入:在学习本节课前事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完成课后的“生态缸的制作”,以便学生在上新课时展开讨论,使学生初步感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小生态缸维持稳定的能力较差,这是为什么呢?制作一个更大,更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否就可以长期维持稳定呢?。

由此引入“生物圈II号”实验,通过课件图片的展示和相关材料的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工制作的生态系统都难以长期维持稳定,因此人类应当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唯一家园。

那么现有的生物圈为什么能够自我长期维持稳定呢?应该怎样保护呢?由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教学:首先,通过课件中草原生态系统羊与狼数量关系的分析讨论,提出“负反馈”的概念,之后阅读课文P109第三段, 安排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建构羊与狼这两个种群之间的负反馈模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负反馈的含义。

再让学生举例,加强对概念的巩固。

最后通过对课文P110的“森林火灾后的恢复”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使之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正是这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5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等内容。

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二、学情分析1.学生是高三年级层次较好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高,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不大。

2.学生在学习本讲内容之前已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讲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深化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

3.很多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并对分散的知识点能够进行归纳整合。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和农业中的作用;3.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4.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5.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归纳总结来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思维能力。

2.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过程解答题目,培养自主探究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培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科学态度;2.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加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的种类、稳定性的概念和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自主归纳总结。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15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15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15人教版必修3教材分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自身所具备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障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

本节课教材正好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还是下节课的理论基础。

教学策略和方法自主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角色扮演策略。

以资料阅读、问题讨论和角色扮演法为基本方法,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线,提问、讲解、活动、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资料、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举例说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技能目标(1)通过角色扮演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 )尝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曲线图,获取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模仿课本中的实例解析某些自然现象。

3、情感目标(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 )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材重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教材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概括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含义课前准备:学生自制生态瓶教师自制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检查评价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的较好。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植被破坏B、环境污染C、食物链被破坏 D 、缺水干旱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缺少干旱C自动调节能力D食物链被破坏3.思考:我们祁门山区每年都要进行有计划的捕猎野猪和适度采伐林木活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教学反思1•上课前组织学生自制生态瓶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学案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学案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程导学]内容要求2.2.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2.4.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2.2.6.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2.2.7.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2.3.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和比较不同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撰写报告分析其原因。

与旧教材对比增:①物质循环对农业生产的启示;②生物富集;③信息传递中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等概念;④生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⑤生态平衡。

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1)碳的循环及存在形式(2)碳循环过程①过程解读[提醒]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不完全等同于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包括胞内分解作用和胞外分解作用。

②碳循环途径(3)温室效应2.物质循环[提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虽具有全球性,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甚至在池塘生态系统中也能完成物质循环。

3.生物富集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3)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5)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6)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浓度也越高。

()答案:(1)×(2)×(3)√(4)×(5)√(6)√1.(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5.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高考目标导航】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础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概念:信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种类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或应用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2)恢复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生态系统的组分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要点名师透析】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的具体体现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传递无机环境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环境之间性3、重要性: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是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变化太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5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5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考纲展示]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为信息。

2.信息的种类(连线) 种类 传递形式 实例(1)物理信息 Ⅰ.化学物质 a .蜜蜂跳舞、孔雀开屏(2)化学信息 Ⅱ.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b .光、声、温度、湿度、磁力 (3)行为信息 Ⅲ.物理过程c .有机酸、生物碱和性外激素 提示:—b —c —a3.信息传递的作用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提示: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

(2)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提示: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3)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4)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提示: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1)是不是所有的信息传递都为双向?作出判断并举例说明。

提示:并非所有的信息传递均具有双向性。

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递信息给草,这是单向的。

(2)尝试从信息传递角度分析:可通过哪些方法进行虫害防治?这些方法分别涉及的信息的种类是什么?提示:①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这种防治方法涉及物理信息。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学案.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学案.doc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学案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考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碳循环(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教/材/研/析►—————————————■必备语句——记一记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而不是化合物),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大气中的CO2。

CO2越多,对地球上的热量逸散到外层空间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

4.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形式。

■教材拓展——做一做(1)(教材必修3P104“基础题·4”改编)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能量”上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材必修3P104“拓展题”改编)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物圈在物质上可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学案.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学案.doc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学案【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见学生用书P1801.信息的种类(连线)答案 ①—Ⅲ—b ②—Ⅰ—c ③—Ⅱ—a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2)控制有害动物,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诊断辨析(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热图解读观察信息传递的模型,请思考:(1)图中“信息”可来自何处?(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3)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提示(1)生物或无机环境。

(2)不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发生信息传递。

(3)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考向一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解析A项中的“信息素”、B项中的“化学物质”、D项中的“气味”均能说明其信息传递的类型属于化学信息,而C项中的“低频声波”能说明其信息传递的类型属于物理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信息传递教案新人教版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除了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之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联系,那就是信息传递。

生物之间交流的信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它可以把同一物种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意愿”表达给对方,从而在客观上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主要方式有:(1)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

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

比如,毒蜂身上斑斓的花纹、猛兽的吼叫都表达了警告、威胁的意思;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就是传递给当地土蜂和其它昆虫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依靠自身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如酶、生长素、性诱激素等来传递信息。

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正是小便中独有的气味警告同类:“小心,别进来,这是我的地盘。

”许多动物平常都是分散居住,在繁殖期依靠雌性动物身上发出的特别气息——性诱激素聚集到一起繁殖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肉食性”植物也是这样,如生长在我国南方的猪笼草就是利用叶子中脉顶端的“罐子”分泌密汁,来引诱昆虫进行捕食的。

(3)营养信息食物和养分的供应状况也是一种信息。

老鹰以田鼠为食,田鼠多的地方能够吸引饥饿的老鹰前来捕食。

再如,加拿大哈德逊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大皮毛公司,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他们收购的多是亚寒带针叶林中动物的皮毛。

该公司历年收购皮毛的种类和数量的详尽统计(见附图)说明了猞猁与雪兔是食物链中上下级的关系,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到猞猁的生存。

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减少,又促进了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数量的变化。

(4)行为信息行为信息是动物为了表达识别、威吓、挑战和传递情况,采用特有的动作行为表达的信息。

比如地鵏鸟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蜜蜂可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将食物的位置、路线等信息传递给同伴等。

2.生态平衡(1)含义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着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叫做生态平衡。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演变规律,因而形成有层次的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稳定的生态系统应有如下特征: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并具有一定的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有一种内部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以保持自己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又是一种发展中的平衡。

(2)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论多么强,也总有一定的限度。

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这两类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为因素可以导致生态系统的强化。

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是任何生产活动都要放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普遍联系中,放在立体交叉的生态网络中,放在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加以考察;尊重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生态系统朝着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你想过没有,假如整个生物圈也像“生物圈Ⅱ号”实验室那样,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命运?这不是杞人忧天。

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如酸雨、温室效应等。

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避免自毁家园的恶运。

例如,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考点例析例1 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问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包括5个环节,其模型一般表示为:性外激素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度。

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

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

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杀死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

D项中生长素类似物如2,4 D等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定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原理是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敏感.高浓度时可将其杀死,而对单子叶植物却促进生长。

虽然2.4一D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体自身产生的.不属于信息传递。

答案D例2 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自我检测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2.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B.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C.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长时间保持不变D.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3.在一阴湿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 B.群落 C.食物网 D.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生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A.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和食物网C.自动调节平稳能力D.分解者5.生物圈中占统治地位的成员是()A.绿色植物 B.各种动物 C.人类 D.微生物6.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 D.地壳变动频繁7.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呜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

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的报警呜叫属于()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8.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由于自身的作用,逐步恢复原状,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抗污染能力 D.抗干扰能力9.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猫、狗等动物的生活离不开息的传递,其中既有物理信息.又有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下列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产生的生长素、抗生素B. 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舞蹈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C.花朵鲜艳的色彩D.松鼠数量的消长依从于云杉种子的丰歉情况10.某地区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 )。

A.W1>10W2 B.W1>5W2 C.W1<10W2 D.W1<5W211.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抵抗力稳定性大,恢复力稳定性大 B.抵抗力稳定性大,恢复力稳定性小C.抵抗力稳定性小,恢复力稳定性大 D.抵抗力稳定性小,恢复力稳定性小12.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萌发时必须要有光信息。

这些种子常称“需光种子”;另一类植物,如瓜类、番茄等的种子萌发,见光则受到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

图示的试验是用一种半休眠状态的莴苣种子进行的,这种种子在黑暗中的发芽率为50%。

请分析回答:(1)图中表明,在600~690 nm红光照射下,种子发芽率,这表明红光这种光波信号对种子萌发有,但是,种子一旦接受720—780 nm远红光照射,萌发便受到 .(2)光作为信息对同一植物种子的萌发作用有性。

(3)阳光是生态系统重要的之一.它发出的信息对各类生物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将煮稻草所得的液汁放人大果酱瓶A中,放于野外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出现细菌、绿藻、丝状蓝藻、原生动物和一种小虫。

持续观察两个月,发现瓶中的这些生物个体数几乎没有变化。

另取一只大果酱瓶B.内含有多种无机盐和蛋白质水解物的溶液,从A瓶中吸取数滴液体加入B瓶中,定期在显微镜下检查B瓶内生物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在第50天时滴入数滴一定浓度的DDT,继续观察,发现生物个体数开始变化。

开始小虫死亡,继而原生动物死亡,不久蓝藻和绿藻开始减少。

请回答:(1)持续观察两个月后的A瓶可看作是一个处于____________系统,其中的各种生物组成__________,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相互联系。

(2)据图分析,B瓶中细菌在最初几天数量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这几种生物中两者间存在着取食和被食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滴入DDT后,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图示人工建立的农牧业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部分途径,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_________稳定性小,________稳定性大。

(2)②过程是指大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土壤中NH3的过程,试列举两种参与此过程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将土壤中的NH3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的微生物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获得肉、奶等产品。

有生态学家提出,人消费1 kg牛肉,相当于消费了至少5Kg植物。

请你说出这一观点的生态学原理:_______________。

15.水族箱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请运用已学知识说明水族箱的设计原理。

(1)水族箱至少有一面由透明材料制成,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族箱中应包括哪些生物类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族箱一般在较长时间内不需要喂食和通氧,请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夏季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滋生的季节。

有些养鱼专业户发明了一种夜间在鱼塘水面上方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喂鱼的好方法。

(1)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的方法是利用了昆虫的什么特性?(2)给昆虫传递的是什么信息?17.夏天,黄昏以后,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蝙蝠在空中低飞,捕捉蚊、蝇等昆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