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选择、简答及解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

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

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剖析: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

参考答案: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贾生李商隐》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贾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主题思想】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贾生》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B、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C、“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对文帝求贤的歌颂。

D、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却遭谗被贬。

B.一、二句叙述贾谊被贬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才能的推服器重。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贾生李商隐》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贾生》李商隐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主题思想】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贾生》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B、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C、“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对文帝求贤的歌颂。

D、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却遭谗被贬。

B.一、二句叙述贾谊被贬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才能的推服器重。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李商隐《贾生》阅读答案及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 的赏析。 【解析】 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 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 若谷。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 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 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 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 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只点破 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 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答案】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 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 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剖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感情是诗的生命, 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 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商隐《贾生》译文及赏析《贾生》鉴赏答案

李商隐《贾生》译文及赏析《贾生》鉴赏答案

李商隐《贾生》译文及赏析《贾生》鉴赏答案《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贾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贾生古诗赏析及答案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贾生古诗赏析及答案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贾生古诗赏析及答案 贾生李商隐原及翻译
品读唐诗《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即贾谊,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因得罪了朝中权贵,被 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
"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西汉未央宫前的正殿;" 逐臣",被贬黜的巨子,此指贾谊。此句意为:文帝不计前嫌将 贾谊召回,并在未央宫正殿与之交谈。
"贾生才调更无伦","无伦",无与伦比。这里指贾谊的 才华、满腹经纶可以说无人能及。从"逐臣"到"求贤",诗人 以层层递进的手法尽现了汉文帝对贾谊的推崇、器重。为下文的 转折设下了铺垫。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可 惜;"前席",向前移动坐处。古人席地而坐,这里指从所坐的 席上向前移动?此处表示汉文帝对贾谊的尊重;"苍生",黎民 百姓。起承上句,诗人行文陡转:可惜啊,这半夜里的秉烛夜 谈,他们谈的并不是什么治国安民的方略,而是在探讨鬼神之 说。"可怜"二字,似轻实重,也是本诗欲抑先扬的关键处、转 折处。
诗人借汉喻唐用语平和含蓄,影射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 不问苍生"句,语意双关,含蓄地流露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 慨。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贾生(七言绝句)宋朝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贾生》译文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贾生》注释1、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汉文帝时任博士,一年中迁太中大夫。

他主张改革政制,颇得汉文帝赏识。

后遭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又转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史记》、《汉书》有传。

2、略:大致,差不多。

据《汉书·贾谊传》载,当时贾谊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议,最后多为文帝所采纳。

故班固谓:“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3、君王:指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在位)。

薄:轻视,亏待。

班固谓:“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汉书·贾谊传》)4、爵位:官爵和职位。

废:弃置,废弃。

5、何啻(chì):何止。

啻:仅,止。

公卿:达官贵人。

《贾生》赏析此诗是咏贾谊,通篇发议论,但所持观点与李商隐的《贾生》明显有别。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

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所以说文帝并不轻视贾谊。

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

李商隐贾生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李商隐贾生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李商隐贾生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李商隐,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才。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官员,母亲也是文学家。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他从小就接触到了丰富的诗词资源,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

李商隐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广受赞誉。

他擅长借鉴古代文学作品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并运用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进行创作,形成了独具匠心的作品风格。

他的诗歌常常以细腻的语言描绘普通人的柴米油盐,反映出生活百态中的喜怒哀乐,情感真挚而动人。

贾生是李商隐的一首著名诗歌《贾生》中的主人公。

贾生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物形象,他身世低微,但内心华丽高贵。

《贾生》一诗以贾生的形象反衬唐朝腐败的社会现状,通过对贾生所具备的美好品质的赞美,展现了李商隐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本篇长文旨在通过对李商隐的背景介绍、诗歌风格分析以及对贾生的赏析和评价,阐述李商隐作品中的文学价值、艺术特点以及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杰出的诗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段落安排。

可以说明文章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其次,在介绍文章结构时,可以提及每个部分的具体分支和子主题。

比如,在正文部分,可以分为李商隐的背景介绍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分析两个分支,而在结论部分,可以包括对李商隐的评价和对贾生的赏析和评价两个分支。

此外,还可以提及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方式。

比如,在正文部分,可以先介绍李商隐的背景,为后面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做铺垫;而在结论部分,可以先对李商隐的评价进行总结,再进行对贾生的赏析和评价,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最后,可以简要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和目的。

例如,本文旨在通过对李商隐贾生的赏析,深入剖析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旨在揭示他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贾生》赏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李商隐的《贾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2、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生的政治才能。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创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此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汉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贾生》赏析

《贾生》赏析

《贾生》赏析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李商隐的《贾生》。

这首诗啊,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你瞧,汉文帝在宣室里召见那个被贬的臣子贾谊,为啥呀?还不是因为贾谊才华出众,简直无人能比嘛!这就好像老板到处找那个最厉害的员工,想听听他的高见呢!“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哎呀呀,这可就有意思了!汉文帝大半夜的听得那么入神,身体都往前凑了,结果呢,问的不是老百姓的事儿,而是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

这就好比你满心期待别人跟你讨论怎么赚钱怎么发展,结果人家就光跟你扯些有的没的,是不是让人哭笑不得呀!这诗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深深的意味呢。

李商隐这是在借古讽今呀!他是不是在说,有些当领导的,表面上好像很重视人才,可实际上却不关心真正重要的事情呢?就像有些公司,天天喊着要人才,结果真正有才华的人来了,却不给他发挥的空间,净让他干些无关紧要的事儿。

再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有人嘴上说得多好听,可实际做的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就像有些朋友,说要跟你一起干大事,结果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了。

这诗还让我想起了那些光会说大话却不办实事的人。

他们就像那个汉文帝,表面功夫做得十足,实际上却没啥真本事。

而真正有才华的人,就像贾谊,有时候可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的机会。

咱再回过头来看看这首诗,它的语言多精炼呀!短短几句话,就把这么深刻的道理给说出来了。

李商隐真不愧是大诗人呀!这诗就像一把小锤子,轻轻地敲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周围的世界。

所以说呀,读诗可不能光读表面,得深入去体会其中的含义。

就像《贾生》这首诗,它不仅仅是在说古代的事情,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真正的人才,要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不要被那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要学会看到事情的本质。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总之,《贾生》这首诗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好好琢磨,说不定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贾生》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贾生》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贾生》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

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背景】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主题思想】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赏析唐诗《贾生》

赏析唐诗《贾生》

赏析唐诗《贾生》《贾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以汉文帝求贤的故事为背景,以贾谊的才华出众作为开篇。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被汉文帝赏识,但最终因为遭受排挤而被贬谪。

接着,诗中写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描述了汉文帝在召见贾谊时,虽然对贾谊的才华表示了敬意,但却并没有关注民生疾苦,反而询问起鬼神之事,这与求贤的初衷相悖。

最后,诗中以“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作结,表达了对汉文帝求贤不重用,对贾谊遭遇不公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汉文帝求贤故事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难以得到重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贾谊才华的惋惜和对汉文帝的不满。

继续写: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这也是李商隐在此诗中表达的惋惜之意。

在唐朝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人才辈出,但李商隐却通过《贾生》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才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无奈。

他借贾谊的遭遇,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对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批判。

总的来说,《贾生》这首诗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表达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也传达了诗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对现实的无奈。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通过对贾谊才华的描绘与汉文帝求贤行为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不被赏识的无奈与愤懑。

同时,诗中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暗示着贾谊投湘水自尽的结局,也传达。

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贾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019年全国卷1文言文《贾生》注释、解析

2019年全国卷1文言文《贾生》注释、解析

2019年全国卷1文言文《贾生》详细注释、答案解析(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因为)能诵诗属(写、作)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1.优异之才。

2.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讳改称“茂才”。

3.元明以来用以称书生、读书人。

)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刘恒,即汉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

)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调用)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

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越级升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zhēng shuò指一年第一天。

正即正月,为一年的第一月,朔即初一,为一月的第一天,综合起来即为一年的第一天(今春节)),易服色(指车马、服饰等的颜色。

秦汉以后,新王朝建立,皆将改正朔、易服色视为关系到国运的大事。

后亦泛称各级官员的服饰),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汉据土德,土的代表数字是五,故用五为印文也。

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也。

秦朝的服色以黑为主,到了汉武帝时期,改为黄色。

土(黄色)克水(黑色),汉克秦。

)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wèi huáng没有时间顾及;来不及。

)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忌恨)之,乃短(指摘缺点,揭发过失)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独揽权力;专权),纷乱诸事。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

李商隐《贾生》赏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名《贾生》,“贾生”即“贾谊”。

这首诗涉及两个人物,一个“贾谊”,一个“汉文帝”,我们都有必要做个基本了解。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汉文帝”:【“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

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当时这些大臣在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因为他们认为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

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

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属臣们也意见不同:刘恒的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进行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而中尉“宋昌”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

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

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表明: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卜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发扬光大,就像“启”延续“禹”那样。

卦师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级。

于是刘恒决定入京即位。

】所以从汉文帝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他本来就比较迷信。

后来也有些事情,他也是用占卜的。

我们再来看本诗提到的这个事,李商隐应该是看了《史记》的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我们把原文列一下:(后岁余,贾生征见。

王安石《贾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王安石《贾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贾生王安石(宋代)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译文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注释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君王:指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在位)。

薄:轻视,亏待。

班固谓:“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汉书·贾谊传》)爵位:官爵和职位。

废:弃置,废弃。

何啻(chì):何止。

啻:仅,止。

公卿:达官贵人。

创作背景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颁行新法。

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

由于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迫辞去了宰相职务。

但他制定的新法由于宋神宗的支持还在推行,这首七绝《贾生》很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赏析此诗咏汉文帝与贾谊,但与李商隐诗的着眼点不同,议论更大相径庭。

李诗以小事而见大节,王诗则因大事而忽小节。

王安石认为贾谊的政略,文帝基本都有采用,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官职的高低与否不重要;李商隐抱负难申,乃为贾谊悲,王安石得宋神宗宠遇,乃为贾谊喜,正是不同的遭际,才产生出不同的议论来。

就诗歌艺术而言,此诗纯是议论,褒贬分明,对比强烈。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

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所以说文帝并不轻视贾谊。

以贾谊进言与文帝纳言相对照,承班固《汉书·贾谊传》中之“赞”词:“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与前人写贾谊怀才不遇之作唱反调。

后两句“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写爵位高的“公卿”,一写君王。

《贾生》试题及详解

《贾生》试题及详解

《贾生》试题及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诗句“宣室求贤访逐臣”中,“宣室”一词所指的具体含义是:A. 指代朝廷B. 特指汉代的一座宫殿C. 指代皇帝的居所D. 指代国家的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宣室”在诗中特指汉代宫殿名,即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地方,这里是具体地点的指代。

2. 诗句“贾生才调更无伦”中的“无伦”二字,意在表达:A. 贾谊的才能无法与常人相比B. 贾谊的才能无人能及C. 贾谊的才能与众不同D. 贾谊的才能不被世人理解答案:B解析:“无伦”在这里的意思是无人能比,强调贾谊才华的高超,超出了常人的范畴。

3. 诗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虚”字,最恰当的解释是:A. 空闲的B. 徒劳的C. 虚假的D. 无效的答案:B解析:“虚”在这里表示徒劳,即汉文帝虽然深夜与贾谊交谈,但实际上并未真正采纳其意见,使得这样的礼遇变得徒有其表。

4. 诗句“不问苍生问鬼神”中的“苍生”指的是:A. 天地自然B. 天下的百姓C. 诗人自己D. 贫穷的人民答案:B解析:“苍生”在这里特指天下百姓,诗人通过这句话批评皇帝不关心百姓疾苦,而迷信于虚无的鬼神之事。

二、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宣室求贤访逐臣。

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殿寻求贤才,亲自访问了被放逐的大臣。

2. 贾生才调更无伦。

翻译: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能比。

3. 可怜夜半虚前席。

翻译:可怜那深夜里空置的席位,象征了皇帝的虚情假意。

4. 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不关心天下百姓的疾苦,却去询问那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

三、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汉文帝在__________寻求贤才,亲自访问了被放逐的大臣。

答案:宣室2. __________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能比,可惜皇帝只是徒有其表的礼遇。

答案:贾生3. 可怜那深夜里__________的席位,象征了皇帝的虚情假意。

答案:虚前4. 皇帝不关心__________的疾苦,却去询问那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

《贾生》试题及答案

《贾生》试题及答案

《贾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贾生》一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2. 《贾生》中“贾生才调更无伦”的下一句是什么?A. 可怜夜半虚前席B.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C.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鬼神问苍生D.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答案:D二、填空题1. 《贾生》一诗中,诗人用“____”来表达对贾生才华的赞美。

答案:贾生才调更无伦2. 在《贾生》中,诗人通过“____”来讽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

答案:不问苍生问鬼神三、简答题1. 请简述《贾生》一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贾生》一诗通过贾谊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贾谊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不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刺和批评。

四、翻译题1. 将《贾生》中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翻译成英文。

答案:What a pity to sit in vain before the seat at midnight, not asking about the common people but asking about ghostsand gods.五、论述题1. 结合《贾生》一诗,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贾生》一诗通过对贾谊的描写,反映了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普遍现象。

诗人通过贾生的故事,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未被重用的文人的同情和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批评。

这种怀才不遇的现象,不仅让文人感到悲哀和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重视人才的发掘和利用,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价值。

李商隐《贾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商隐《贾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求”和“访',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

B.次句点题,赞美“贾生”的才华横益,无人能比。

C.第三句“虚前席”突出汉文帝求解国事的迫切。

D.本诗先扬后抑。

虽是写汉代之事,实则托古讽今。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C(解析:表现汉文帝求仙访道的诚意)
1.“可怜”是“可惜”的意思(1分)。

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1分),
揭示晚唐皇帝不顾国计民生(1分)。

(如果只写同情贾生的遭遇,只得1分。

)。

《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约客》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约客》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部编版七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目录:一、泊秦淮/杜牧二、贾生/李商隐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四、约客/赵师秀一、《泊秦淮》杜牧【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物,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错。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2、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

C.这首诗即景感怀,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令诗人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故事,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清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忧虑。

【解析】D,晚唐时期。

3、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

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主题思想】
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对《贾生》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B、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C、“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对文帝求贤的歌颂。

D、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

可怜,即可惜。

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

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解析】C、“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对文帝求贤的歌颂。

错,是先抑后扬,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却遭谗
被贬。

B.一、二句叙述贾谊被贬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才能的推服器重。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D.第四句说明了文帝郑重求贤,虚心垂询的原因,他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只是“问鬼神”,令人扼腕叹息。

但也从侧面烘托出贾谊学富五车、华彩照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解析】D,侧面烘托统治者的荒唐、昏庸,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二、赏析简答题: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3、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