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诊治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进展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f319be65ce050876321396.png)
病 理 组 织 学检 查 。
Ⅲ级 ( 低分化 , ) 。分级级 别越 高 , 恶性程 度越 高。 高分 其 化腺 癌的病 变多为来源于增生过长 的子 宫 内膜 , 与雌 激素持
续 作 用 相 关 , R P (+) G E/R ; 来 源 于 萎 缩 的 内膜 , 多是 因基 因 突变 而 恶 变 , 雌 激 素 暴 露 无 明 显 相 关 性 。 与 其 他 较 少见 的特 殊 类 型 包括 腺 鳞 癌 、 棘 癌 、 液 性 乳 腺 浆
3 临床 表 现
3 1 阴道 流 血 阴道 不规 则 流血 是 子 宫 内膜 癌 的 主 要 临 床 .
7 _ 。近 年 来发 病 率 总 体 呈 上 升 趋 势 , 有 年 轻 化 趋 势 。 % j J 并
症 状 。9 % 以 上 患 者 因 阴 道 不 规 则 流 血 而 就 诊 , 一 般 不 O 量 多。 绝 经 后 妇 女 出现 阴道 流 血 , 绝 经 时 间愈 长 , 其 内膜 癌 的 可 能 性愈 大 。 围 绝 经 期 妇 女 占 3 % 以 上 , 表 现 为 不 规 则 5 可
女 , 宫肌 瘤有不规则 出血 者, 内膜癌 家族 史 , 子 有 多发 癌及 重 复癌倾 向者 ( 乳腺癌、 卵巢癌等 ) 遗传性 非 息 肉病性 大肠癌 ,
的患者 。
4 2 子 宫内膜 细胞 病理 学检查 .
段, 多数采 用直接取 样法。也 有用抽 吸刮取法行 组织病理 学 筛查 。主要 筛查对 象 :0岁 以上、 宫 内膜癌 的 高危 人群 、 4 子
引起 宫 腔 积 液 、 血 、 脓 , 积 积 出现 下腹 胀 痛 及 痉 挛 样 疼 痛 ; 晚 期 癌 症 浸 润 周 围组 织 或 压 迫 神 经 可 引起 下腹 及 腰 骶 部 疼 痛 。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43953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6.png)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关于子宫内膜癌的最新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全面指南。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将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医学进展,对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本指南还将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子宫内膜癌诊疗中的重要性,以推动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通过本指南的学习和应用,期望医疗专业人士能够提升对子宫内膜癌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通常涉及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临床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以及观察是否存在异常阴道出血、腹部肿块、疼痛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能包括全血计数、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子宫内膜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刮宫术或宫腔镜检查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样本。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深度。
其他可能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MRI和PET-CT等,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肿瘤信息和评估疾病的分期。
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
通过显微镜检查子宫内膜组织样本,病理学家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化的证据。
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还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分子特征和预后。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正确的诊断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
三、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系统,子宫内膜癌分为四期,即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3fc923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e.png)
复发监测和干预措施
复发监测
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发监测,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以及时发现复发征象。
干预措施
对于复发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再次手术、放疗、化疗等, 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等,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06
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
辅助检查方法选择
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形状、宫 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 及深度,可对异常阴道流血的原因作出初步判断 ,并为进一步检查的选择提供参考。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可协助判断有无子宫外转移,但价值有限。
磁共振成像(MRI)
对肌层浸润深度和宫颈间质浸润有较准确的判断 ,有助于术前准确判断病变范围,为手术方案的 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早期症状及体征
01
异常阴道流血
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
长或月经紊乱。
02
阴道排液
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
03
下腹疼痛及其他
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现贫
好发人群
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其中50-69岁是高发年龄段 。
危险因素及预防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不育、绝经延迟、长期使用雌激素或 他莫昔芬等药物以及家族遗传等。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脂肪饮食、适当锻炼、控制体重等;积极治疗相关 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或他莫昔芬等药物;有家族 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子宫内膜癌筛查。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5a8ad39b6648d7c0c74647.png)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21.8/10万。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高龄(55岁以上)以及应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
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本指南更新基于临床重要规范的修正,不能解决临床所有的问题,也不能替代好的临床判断和个体化治疗。
约有70%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发现时局限于子宫体。
子宫内膜癌大部分是局限性病变,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常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
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病死率增速超过了发病率的增速。
增高的病死率可能与晚期病例的增加,高危型病理类型(如浆乳癌),诊断时处于高龄等相关。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显示,年轻患者、早期病例、低级别病变的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
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理级别、浸润深度、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病变累及子宫下段等。
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医师需要判断这些高危因素进行适当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可探索无创筛查方法。
1 遗传咨询与干预大部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散发性的,但有5%左右的患者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特点是这些患者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要小10~20岁。
对于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如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者]应该在50岁以前进行。
对于小于50岁或者有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林奇综合征患两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或者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患者的亲属也是林奇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因此建议根据子宫内膜癌患病年龄和家族患癌情况进行遗传咨询。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aff547767f5acfa1c7cdc6.png)
s e t ea a y i c iia a a r a me ta d f l w— u e u t o 4 a e n o tilc n e fo rh s i l r m a c 0 5 p ci n l ss l c l t ,te t n n 0l v n d 0 p r s l t 6 c s se d me r a c ro u o p t o M rh 2 0 s a af
t a 0 . Re uls4 a e te ss r v o e t a e r 9 c s s a e fde t o M y 2 08 s t 6 c s sofpaint u viem r h n 5 y a s3 a e ,7 e s so ah,w ih at t ls r ia a ewa 4. t a u vv l t s8 o r
。
升 趋势 。为探 讨 子宫 内膜 癌 适 宜 的 手术 范 围 , 2 0 对 0 5年 3月 关 , 发生 子 宫 内膜 增 生 , 可 预后 较 好 ; 而后 者 与雌 激 素及 内膜 增 预后 较差 。年 轻 的子宫 内膜癌 患者 多 为子 宫 内膜样 癌 , 至 2 0 年 5月在 本 院住 院手 术 治疗 的 4 例 分 析 如下 , 08 6 旨在 为 生无 关 , 本 组≤4 岁 者与 4 ~ 7 0 O 2岁者 子 宫 内膜 样 癌 分 别 占 8 . 1 和 2 6 临床诊 治 提供 参 考依 据 。 1.9 , 吴 呜等 报道 的 8. 基 本 接 近 。 73 与 35 1 资 料 4 3 子 宫 内膜 癌 的治 疗 特点 : . 目前 , 子宫 内膜 癌 的治 疗 均 I 1 一般 资 料 : 组年 龄 2 — 7 岁 ( 均 年龄 3 岁 ) ≤ . 本 3 2 平 8 , 配 辅 4 O岁 有 3 例 , 理 类 型 : 宫 内膜 样 腺 癌 1 例 , 子 宫 内 膜 以手术 治 疗 为主 , 合 术 前 或 术后 放疗 , 以 激 素及 化 学 药 物 8 病 子 3 非
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f3d250d4b35eefdc9d33311.png)
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的危害并发症非常多,所以一定发现患上此病就要积极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手术及放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抗雌激素药物治疗、抗癌化学药物治疗等,患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Ⅰ期患者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
侧附件切除术,Ⅱ期应作广泛性全子宫节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2.手术及放射综合治疗: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或肌长层有癌浸润,淋巴结有转移,术后加用体外照射。
Ⅱ期或部分Ⅲ期患者卡前加用外照射或腔内照射,放疗结束后1~2周再进行
手术。
3.放射治疗:年老体弱及有严重内科合并症不能耐手术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手术者,可放射治疗,包括腔内及体外照射。
4.激素治疗:年轻早期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晚期癌不能手术或癌复发患者,可采用大剂量人工合成的孕激素治疗。
如醋酸甲孕酮400 mg,肌注,每周2~3次;已酸孕酮500 mg,肌注,每周2~3 次等。
至少12周才能评价疗效。
5.抗雌激素药:三苯氧胺,适应证与孕激素治疗相同,一般剂量为20~40 mg/d,口服,可长期应用或分疗程应用。
6.抗癌化学药物治疗:对晚期不能手术或放疗及治疗后复发病例,可用5-氟脲嘧啶(5-Fu)、环磷酰胺(CTX)、丝裂霉素(MMC)、阿霉素(BDR)、顺铂(DDP)等联合化疗,有一定效果。
7.抗癌中药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5aa5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c.png)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引言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见于绝经后妇女。
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常见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常规手术包括子宫全切除、附件切除等。
根据病情的不同,还可以选择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尽可能提高治愈率。
1.1 子宫全切除子宫全切除是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切除子宫及其附件,彻底去除肿瘤。
手术方法可选择经腹腔或者阴道途径进行。
术后需要进行术后恢复及随访,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
1.2 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术是在子宫全切除的基础上,进一步切除淋巴结组织。
通过清扫淋巴结,可以评估癌细胞的扩散情况,并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常用辅助治疗方式,常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减少癌细胞的复发和扩散。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外部照射或者内部照射的方式进行。
2.1 外部照射外部照射是将放射线从体外照射到患者体内,以杀灭癌细胞。
这种方式适用于病灶比较局限的患者,通过精确定位和控制辐射剂量,以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2 内部照射内部照射是将放射源放置在患者体内,直接照射癌细胞。
这种方式适用于病变较为广泛的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辐射剂量和作用范围。
常见的内部照射方式包括放射性粒子植入和子宫腔内照射。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常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综合治疗中,主要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
3.1 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常见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顺铂等。
化疗通常通过静脉输注或者口服的方式进行。
3.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靶向药物干预癌细胞的生长和复制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常见的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
靶向治疗通常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肿瘤生物学特征进行选择。
4. 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旨在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常见的辅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和放疗。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6172b0102020740be1e9b33.png)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1)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病期诊断(1)
FIGO/AJCC 分期 Ⅰ ⅠA ⅠB ⅠC Ⅱ ⅡA ⅡB 肿瘤范围 肿瘤局限于宫体部 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肿瘤浸润子宫肌壁1/2 肿瘤浸润子宫肌壁1/2 肿瘤累及子宫体和子宫颈 肿瘤仅累及子宫颈内腺体 肿瘤侵及子宫颈基质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1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1)
临床表现 ⒈异常子宫出血
– 绝经前可表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子宫出
血不能单纯认为是内分泌失调的良性疾病,要常规 细胞组织学检查。 – 绝经后子宫出血须明确是发生最后一次出血后至少 一年的子宫出血
⒉腹痛、腰痛、贫血 ⒊子宫体增大:早期患者子宫体正常大小,子 宫增大提示伴有肌瘤或宫腔积脓和肿瘤扩散。
放射治疗:腔内放射和体外放射
–⒈术后放疗(R1) –⒉全盆腔放疗(R2) –⒊术前放疗(R3)
孕激素治疗(E) 化疗(C)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分期 ⅠG1,G2 S1 ⅠG3 Ⅱ Ⅲ Ⅳ S1 S1 E E /C 治疗方法 R1 /R3 R1 /R3 R2 S1 S1 R1 R1 5年生存率(%) 80 60 50 30 10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临床诊断(2)
检查方法
⒈阴道细胞学检查(Pap test)自阴道后穹隆吸取标本涂片 或子宫颈管标本涂片的准确率分别为50%和75%。绝经前月 经后半期阴道涂片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应高度重视;绝经后阴 道涂片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应视为异常,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 子宫内膜癌。 ⒉子宫内膜细胞吸取法(Endometrial Aspiration)对无症状 和体征的患者准确率是80%。 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endometrial Sampling)刮宫、 吸取和宫腔镜钳取。 ⒋阴道B超检查:对阴道异常出血患者检查以明确子宫内膜 是否增厚,子宫内膜疾病、子宫内膜癌和激素替代治疗者子 宫内膜厚度>5mm分别为81%、60%和77%。
子宫内膜癌诊治进展
![子宫内膜癌诊治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e77b0b4ddccda38366baf2c.png)
子宫内膜癌诊治进展子宫内膜癌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是最为常见的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占20~30%,为女性全身恶性肿瘤7%。
与长期服用雌激素有关。
病理改变为子宫内膜弥漫或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呈息肉或菜花状增生,晚期侵犯子宫肌层。
超声及诊刮为主要诊断方法,宫腔镜、CT、MRI为常见辅助诊断措施;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治疗方法,放疗、化疗、激素治疗为可选辅助治疗措施。
本文将对子宫内膜癌诊治方法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子宫内膜癌;超声;诊刮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子宫体内膜层,故又称子宫体癌。
80%发生于50岁以上绝经期妇女,约占绝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10%。
多始发于宫体上段内膜,以子宫两角多见。
1子宫内膜癌病理与临床表现依据病变内膜形态及范围将子宫内膜癌分三型:弥漫型--整个宫腔粘膜增厚,可见不规则息肉样突起。
局限型--病变范围局限,累及部分宫腔粘膜。
息肉型--宫腔较大息肉样突起,表面坏死不规则。
病变晚期均可累及肌层,甚至穿破浆膜层。
绝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脓性分泌物为主要临床症状,晚期侵犯子宫肌层,出现子宫增大、盆腔包块以及下腹坠痛。
2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2.1超声检查主要声像图表现:①子宫内膜弥漫性或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边界不清;②宫腔内不规则息肉状低回声;③宫腔液性暗区内不均匀点或团状回声;④宫壁不规则连续性中断;⑤CDFI病灶局部星点状、繁星状、网状或湖泊状血流信号,PW示RI<0.5。
经腹壁超声(TAS):可观察子宫轮廓、宫腔结构、宫旁组织及盆腔其他组织和病变,同时显示病变内膜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频谱多普勒测定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可早期发现病灶。
经子宫腔超声造影-生理盐水灌注子宫超声显像(SIS):可清晰显示宫腔轮廓,明确内膜病变弥漫或局限性质,清晰显示不规则隆起病变边界,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优于单纯经腹壁超声检查。
经阴道(TVS)及经宫腔超声:采用高频探头,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内膜下层和子宫肌层,区分内膜与肌层对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准确率达93%,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显示情况也优于TAS,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首选影像学检查。
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c06f4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b.png)
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近20年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在西方国家,子宫内膜癌已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在我国,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公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子宫内膜癌2015年发病人数约为69,000例,死亡16,000例,发病率10.28/10万人,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3.88%。
作为继宫颈癌之后第二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
部分发达城市的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达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为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治水平,规范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现提出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
本指南借鉴了国际上公认的宫颈癌诊疗指南[如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国际妇产科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指南等],并结合我国以往指南进行修订。
本指南适用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以及子宫癌肉瘤。
在临床实践中,子宫内膜癌强调有计划的、合理的综合治疗,并重视个体化治疗。
临床医师需结合医院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进行规范治疗。
对于本指南未涵盖的临床病例,建议主管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理的个体化治疗,鼓励参加临床试验。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危险因素人群的监测筛查。
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将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大部分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单一药物化疗:5-FU与CTX应用较多, 疗效较肯定。 • (二)联合药物化疗多药联合化疗取代单一 化疗是近代抗癌治疗的趋势。内膜癌联合化疗方 案有:①ADR(37.5mg/m2)与CTX(500mg/m2)静 脉,疗程间隔21天,客观有效率62.5%(Muggia 等,1977);②DDP(60mg/m2)、 ADR(50mg/m2)和CTX(600mg/m2),疗程间隔28 天,客观有效率57.1%(Koretz等,1980);③ VCR(长春新碱1.5mg )、ADR(40mg/m2)、 CTX(500mg/m2)静脉,加5-FU500mg/m2静注2 天,疗程间隔21天,客观有效率50%(Kauppila等, 1980)。 • 联合化疗方案,更多倾向于和孕激素类药物 同时应用。
26
• 1手术目的及术式选择 • 手术目的:进行全面的手术——病理分期: 切除癌灶 • 术式选择 • 术式选择依据:术前临床分期和评估;患 者年龄,全身状况,内科合和并症情况; 术中探察,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子宫剖 视及冰冻检查,
27
• 手术——病理分期步骤: • 第一步:开腹,生理盐水200毫升冲洗,送 检,探察盆腹腔,可疑病灶活检 • 第二步: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 第三步:剖视及送冰冻,根据结果决定进 一步手术方式 • 第四步:扫淋巴结,获取最后病理,判定 高,中,低危,选择辅助治疗。
30
• • • • • • • • • •特殊病理类型 G3 雌孕激素受体阴性 晚期复发者 化疗方案: CA CTX 500mg/m2 3—4周 ADM 30--50 mg/m2 AP A 30--50 mg/m2 DDP 50 mg/m2 CAP CTX 500mg/m2 ADM 30--50 mg/m2 DDP 50 mg/m2 TP T 135mg/m2 CDDP AUC 5 (六) UPSC
10
• 辅助诊断方法 (1)细胞学检查:仅从阴道后穹隆或宫颈 管,吸取分泌物作涂片寻找癌细胞,阳性 率不高;若用特制的宫腔吸管或宫腔刷放入 宫腔,吸取分泌物找癌细胞,阳性率达90 %。此法作为筛选,最后确诊仍须根据病 理检查结果。
11
•
(2)B型超声检查:极早期时见子宫正常大,仅 见宫腔线紊乱、中断。典型内膜癌声像图为子宫 增大或绝经后子宫相对增大,宫腔内见实质不均 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宫腔线消失,有时见肌层 内不规则回声紊乱区,边界不清,可作出肌层浸 润程度的诊断。 (3)子宫镜检查:可直视宫腔,若有癌灶生长, 能直接观察病灶大小、生长部位、形态,并可取 活组织送病理检查。 (4)MRI、CT、淋巴造影等检查 有条件者可选 用MRI、CT和淋巴造影检查及血清CAl25检测。
23
•
(3)放射治疗:腺癌虽对放射线不敏感,但 在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与Ⅲ、Ⅳ期 病例不宜手术者均可考虑放射治疗,仍有一定效 果。放疗应包括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 • (4)孕激素治疗:对晚期或复发癌患者、不 能手术切除或年轻、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 均可考虑孕激素治疗,用药剂量要大,对分化好、 生长缓慢、雌孕激素受体含量高的内膜癌,孕酮 治疗效果较好。副反应较轻,但可引起水钠潴留、 浮肿、药物性肝炎等,停药后逐渐好转。
15
• 6.宫颈管癌、子宫肉瘤 均表现为不规则阴 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宫颈管癌病灶位于宫 颈管内,宫颈管扩大形成桶状宫颈。子宫 肉瘤一般多在宫腔内以至子宫增大。分段 刮宫及宫颈活检即能鉴别。
16
• • • • •
四 诊断和辅助诊断选择 病史,症状(绝经后和围绝经期阴道流血) 第一步 妇检 全面体检 第二步 经阴道彩超 第三步 1。宫腔内有病变————分段诊断性刮 宫 • 2.宫腔内无明显病变,绝经后内膜厚》5 mm, 分段诊断性刮宫, • 3.宫腔内无明显病变,绝经后内膜厚《5 mm, 观察抗炎,如出血再处理,如有高危因素者,可 尽早诊断性刮宫。 • 转移途径以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 较少见。
8
•
(2)阴道排液:子宫内膜癌组织坏死。 脱落。可引起渗液经由阴道排出。可呈米 汤样混有血液。或为脓性。伴有臭味。 • (3)疼痛:多发生在晚期病人。由于肿 瘤压迫神经而造成。疼痛可发生在腰骶部。 下腹部。并可向腿部放射。 • (4)经检查,早期多无明。
9
• 根据上述症状、体征,即可疑为子宫内膜癌。围 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再现不规则阴道流 血,均应先除外内膜癌后,再按良性疾病处理。 3.分段刮宫 是确诊内膜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方 法。先用小刮匙环刮宫颈管,再进宫腔搔刮内膜, 取得的刮出物分瓶标记送病理检查。分段刮宫操 作要小心,以免穿孔,尤其当刮出多量豆腐渣样 组织疑为内膜癌时。只要刮出物己足够送病理检 查,即应停止操作。
24
• (5)抗雌激素制剂治疗:他莫西芬10~20mg, 每日口服2次,长期或分疗程应用。他莫西芬有促 使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的作用,副反应有潮热、 畏寒、急躁等类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骨髓 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其他副反 应可有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 闭经等。 • 六、化疗 多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有条 件能进行癌组织PR、ER测定者,当受体阳性时 首选孕激素治疗;当受体阴性时,则更多采用化 疗。无条件测定受体时,癌细胞分化良好,应选 用孕激素,分化不付款不远千里选化疗。 •
6
• 三 诊断
• 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时除了根据病史、症状 和体征外,最后确诊须根据分段刮宫病理 检查结果。
7
•
1.病史 注意本病的高危因素如老年、肥胖、 绝经延迟、少育或不育等病史,并需询问家族肿 瘤史。 2.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癌:症状 • 临床表现如下: • (1)阴道出血:这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和最早出现 的症状。多表现为不规则出血。出血量时多时少。 未绝经妇女可能月经量多。持续时间延长;绝经后 妇女出现绝经后出血。 •
28
• 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类型,分化,肌层浸润,宫 颈受累,淋巴结情况,手术后辅助治疗选择:根 据组织学分类,Ⅰa及Ⅰb期又各再分为4个亚期: G1高度分化腺癌。
G2中等分化腺癌。
G3未分化癌。
G4未定级。
29
• • • • • • • • •
G1,G2,肌层 〈 1/2 无淋巴结转移————不 需手术后辅助治疗 G3,肌层〈 1/2 无淋巴结转移,随访,有复发 再放疗 G3,肌层 〉1/2选择放疗 宫颈受累-----选择放疗 特殊病理类伴子宫外病变或淋巴结转移——选 择放疗和化疗 2放疗:术后放疗——针对手术范围不够或有癌 瘤残存或疑残存,术后2周开始。 3 激素治疗:多于晚期或复发患者,I期不用。 4化疗:CAP,AP,TP,疗程依据患者病情, 全身状况和手术后放疗确定疗程,3—6个疗程。
21
• Ⅲ期 • Ⅲa期:肿瘤累及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 细胞学阳性。 • Ⅲb期:阴道转移。 • Ⅲc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转移。 • Ⅳ期 • Ⅳa期:肿瘤侵及膀胱或直肠黏膜。 •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 淋巴结转移。
22
• 1.治疗 • (1)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 早期病例。Ⅰ期患者应行扩大(筋膜外)全子宫 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Ⅱ期应行广泛子宫切 除术及双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 (2)手术加放射治疗: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 癌细胞或深肌层已有癌浸润,淋巴结可疑或已有 转移,手术后均需加用放射治疗。Ⅱ、Ⅲ期患者 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加用腔内照射或体外照 射。放疗结束后1~2周内进行手术。体外照射结 束4周后进行手术。 •
子宫内膜癌诊治
1
• 子宫内膜癌 •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子宫内 膜发生的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 殖道常见三大肿瘤之一,好发于更年期和 绝经期,多见于未婚、少产、肥胖,伴高 血压病、糖尿病的妇女。近年发病率有上 升趋势,与宫颈癌比较,已趋于接近甚至 超过。
2
• 病因 • 1.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 子宫内膜在雌激素 的长期持续刺激又无孕激素拮抗可发生子宫内膜 增生症也可癌变 • 2.体制因素 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 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的妇女 • 3.遗传因素 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 目前对子宫内膜癌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根据 临床资料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机制可分为两类: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 型。
19
• 0期 腺瘤样增生或原位癌,组织学所见疑为恶性 癌变 • Ⅰ期:肿瘤局限于宫体。 • Ⅰa期:子宫腔长度≤8cm。 • Ⅰb期:子宫腔长度>8cm。 • Ⅱ期:肿瘤累及宫颈。 • Ⅲ期:肿瘤播散于子宫体外,局限于盆腔内(阴道、 宫旁组织可能受累,但未累及膀胱、直肠)。 • Ⅳ期:肿瘤播散于盆腔内累及膀胱或直肠(黏膜明 显受累),或有盆腔以外的播散。
12
• 4.其他 子宫内膜癌需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绝经 过渡期功血) 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如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或不规则流血等。妇科检 查无异常发现,与内膜癌的症状和体征相似。临 床上难以鉴别。应先行分段刮宫,确诊后再对症 处理。
13
• 2.老年性阴道炎 主要表现为血性白带,需与内膜 癌相鉴别。前者见阴道壁充血或粘膜下散在出血 点,后者见阴道壁正常,排液来自宫颈管内。老 年妇女还须注意两种情况并存的可能。 3.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多表现为月经过多 及经期延长,需与内膜癌相鉴别。及时行分段刮 宫、子宫镜检查及B型超声检查等,确诊并不困 难。
3
• 一 概况: • 两种类型———— • 雌激素相关型——与内、外源性雌激素有 关,多见年轻妇女,起源于不典型增生, 多为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此类患者 受体ER、PR多呈阳性反应,预后也较好, 此类内膜癌称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即I类子 宫内膜癌。
4
• 非雌激素相关型——有少数子宫内膜癌与 雌激素关系不明显,受体检查多呈阴性, 多见老年妇女,内膜萎缩,病理多数为少 见类型,如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透 明细胞癌、腺鳞癌及分化不好的腺癌等, 虽总数不多(不足20%),但预后差,称 为非激素依赖性肿瘤,为II类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