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检查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中
外
.
6
B、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通过粘附、集聚、释放反应参与止 血过程:
①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GPⅠb)作为受体,通过 vwF的桥梁作用,使血小板粘附于受损内皮下
的胶原纤维,形成血小板血栓。机械的修复受 损血管。
②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通过纤 维蛋白原相互连接而至血小板集聚。
FXIIa 内激活
外 激活
前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
t-PA u- PA 纤溶酶
.
2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肽A、肽B
凝血酶
纤维蛋
纤维蛋
ⅩⅢa
.
7
血小板通过粘附、集聚、释放反应参与止血过程
.
8
GPⅠb
血小板
粘附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9
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集 聚与释放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10
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集 聚与释放
血栓形成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11
C、凝血系统
正常凝血机制 1.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均为无活性的酶原。
.
19
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⑴纤溶酶原:主要在脾脏、嗜酸性粒细胞及肾等部位生成。 ⑵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主要在内皮细胞生成。 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⑷纤溶酶相关的抑制物;α2纤溶酶抑制物、α1抗胰蛋白酶及α2抗纤 溶酶等,有抑制t-PA 、纤溶酶的作用。
.
20
纤溶酶原激活过程
2、表达并释放组织因子(TF)启动外援性凝血系统。
3、基地胶原暴露,激活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4、表达并释放血栓调节蛋白(TM ),调节抗凝系统。
.
5
(1)内皮层:它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棒管状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内皮细胞可合成和贮存多种活性蛋白,包括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敏感蛋白、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以及凝血 酶调节蛋白(TM)等等。 (2)中膜层:由基底膜、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起支撑内皮细胞、诱导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并启动凝血 过程的作用。另外还参与血管的舒缩功能。 (3)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成,是血管壁与组织之间的分界层。
2.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连锁性反应的结果;当凝血过程被激 活时,其中一个凝血因子按顺序以另一个凝血因子为底物,使之激 活成为具有活性的酶,形成“瀑布样反应”。
3.凝血过程一旦开始,一定会进行到底。
4.凝血过程有自行扩大的正反馈作用。
.
12
I (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
II (凝血酶原)依赖V-k
凝血功能检查解读
贾爱平
.
1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正常的止正常的凝止凝血血机制 机制
.
2
生理性止血
• 生理情况下,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一方 面必须保持流体状态下不发生凝固;另一方 面,一旦发生创伤,即可通过正常止血机制 达到止血目的。
• 正常止血机制包括:血管收缩与血小板反应、 凝血与抗凝系统、纤溶系统。
III(组织因子)
IV(钙离子)
V (不稳定因子) Xa的辅因子
VII (稳定因子) a. 决定PT(prothrombin time)值b. V-k依赖, 肝功能c. 输注新鲜血浆可纠正 VII
VIII (抗血友病因子)
IX (血小板复合因子II),依赖V-k
X (stuart-prower因子),依赖V-k
• 正常情况下,凝血和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平衡失调即导致异常的出血或血栓形成。
.
3
正常的止血、凝血机制
A、血管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血小板因素
C、凝血系统
D、抗凝血系统
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4
A、血管因素
血管收缩:
最早出现的生理反应,血管收缩,官腔变窄,破损伤 口缩小或闭合。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作用:
1、表达并释放 vWF导致血小板在损伤部位粘附和集聚。
XI (血浆凝血致活酶前体) XII (Hageman因子) 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PK (激肽释放酶原) 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
凝血因子有I--XIII,及PK,HMWK共14
个,无Ⅵ;
被激活的因子在罗马数字下方注以a字;
Ⅱ、Ⅶ、Ⅸ、Ⅹ的生成依赖维生素K
.
13
凝血过程的瀑布学说 内源凝血途径 是指由FXII被激活至FIXa-VIIIa-
.
是体内凝血的主 要途径,也是发 生止血血栓病理 改变的主要原因 之一
14
抗凝血药机理
.
15
现代凝血反应模式图 XIa
激活 激活
VIIa
IXa 激活
激活
激活 VIIIa
Xa Va
激活
激活
IIa
组织因子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
16
D、抗凝血系统
(1)抗凝血酶(AT):是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约占血浆生理抗凝活 性的75%,肝及内皮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是灭活FXa及凝血酶,对其 他丝氨酸蛋白酶如FⅨa 、FⅪa、FⅫa等有一定灭活作用,抗凝作用 与肝素密切相关。
凝血 + TM
酶
凝酶血复T合M物
裂解
PC
APC
.
PS
灭活 FV及 FⅧ
促进 纤溶
18
D、抗凝血系统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系统。内皮细胞生成作用场所,直接对 抗FⅩa,在Ca++存在下,有抗TF/FⅫa复合物的作用。
(4)肝素主要由肺或肠粘膜肥大细胞合成,抗凝作用作用表现为 抗FXa及凝血酶,作用与AT密切相关,肝素与AT结合,致AT结构变 化,变构的AT与因子Xa或凝血酶以1:1组成复合物,致使两种丝氨 酸蛋白酶灭活,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明显强于肝素钠。此外,肝素还 有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活性的作用。
Ca2+-PF3 复合物形成过程。
外源凝血途径 是指从TF释放到TF-VIIa-Ca2+
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共同凝血途径 是指从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
成的过程。 它是内、外凝血系统的共同凝
血阶段。
体内在已不再是 主要的凝血途径
两条凝血途径并不 是完全独立,而是 相互密切联系在机 体的整个凝血过程 中可能发挥不同的 作用
+ AT
肝 素
=
复合物
FXa及凝血酶
FⅨa 、FⅪa、FⅫa
.
17
D、抗凝血系统
(2)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S等组成。PC、 PS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在肝合成,TM主要存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是凝血酶的受体,凝血酶与TM以1:1组成复合物,裂解PC,形成活化 的PC(APC),APC以PS为辅助因子,通过灭活FV及FⅧ而发挥抗凝血 作用。
中
外
.
6
B、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通过粘附、集聚、释放反应参与止 血过程:
①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GPⅠb)作为受体,通过 vwF的桥梁作用,使血小板粘附于受损内皮下
的胶原纤维,形成血小板血栓。机械的修复受 损血管。
②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通过纤 维蛋白原相互连接而至血小板集聚。
FXIIa 内激活
外 激活
前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
t-PA u- PA 纤溶酶
.
2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肽A、肽B
凝血酶
纤维蛋
纤维蛋
ⅩⅢa
.
7
血小板通过粘附、集聚、释放反应参与止血过程
.
8
GPⅠb
血小板
粘附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9
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集 聚与释放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10
Ⅱb/Ⅲa
GPⅠb
血小板集 聚与释放
血栓形成
血管性血友
病因子vWF
.
11
C、凝血系统
正常凝血机制 1.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均为无活性的酶原。
.
19
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⑴纤溶酶原:主要在脾脏、嗜酸性粒细胞及肾等部位生成。 ⑵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主要在内皮细胞生成。 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⑷纤溶酶相关的抑制物;α2纤溶酶抑制物、α1抗胰蛋白酶及α2抗纤 溶酶等,有抑制t-PA 、纤溶酶的作用。
.
20
纤溶酶原激活过程
2、表达并释放组织因子(TF)启动外援性凝血系统。
3、基地胶原暴露,激活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4、表达并释放血栓调节蛋白(TM ),调节抗凝系统。
.
5
(1)内皮层:它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棒管状小体是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内皮细胞可合成和贮存多种活性蛋白,包括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敏感蛋白、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以及凝血 酶调节蛋白(TM)等等。 (2)中膜层:由基底膜、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构成,起支撑内皮细胞、诱导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并启动凝血 过程的作用。另外还参与血管的舒缩功能。 (3)外膜层:由结缔组织构成,是血管壁与组织之间的分界层。
2.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连锁性反应的结果;当凝血过程被激 活时,其中一个凝血因子按顺序以另一个凝血因子为底物,使之激 活成为具有活性的酶,形成“瀑布样反应”。
3.凝血过程一旦开始,一定会进行到底。
4.凝血过程有自行扩大的正反馈作用。
.
12
I (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
II (凝血酶原)依赖V-k
凝血功能检查解读
贾爱平
.
1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正常的止正常的凝止凝血血机制 机制
.
2
生理性止血
• 生理情况下,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一方 面必须保持流体状态下不发生凝固;另一方 面,一旦发生创伤,即可通过正常止血机制 达到止血目的。
• 正常止血机制包括:血管收缩与血小板反应、 凝血与抗凝系统、纤溶系统。
III(组织因子)
IV(钙离子)
V (不稳定因子) Xa的辅因子
VII (稳定因子) a. 决定PT(prothrombin time)值b. V-k依赖, 肝功能c. 输注新鲜血浆可纠正 VII
VIII (抗血友病因子)
IX (血小板复合因子II),依赖V-k
X (stuart-prower因子),依赖V-k
• 正常情况下,凝血和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平衡失调即导致异常的出血或血栓形成。
.
3
正常的止血、凝血机制
A、血管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血小板因素
C、凝血系统
D、抗凝血系统
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4
A、血管因素
血管收缩:
最早出现的生理反应,血管收缩,官腔变窄,破损伤 口缩小或闭合。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作用:
1、表达并释放 vWF导致血小板在损伤部位粘附和集聚。
XI (血浆凝血致活酶前体) XII (Hageman因子) 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PK (激肽释放酶原) 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
凝血因子有I--XIII,及PK,HMWK共14
个,无Ⅵ;
被激活的因子在罗马数字下方注以a字;
Ⅱ、Ⅶ、Ⅸ、Ⅹ的生成依赖维生素K
.
13
凝血过程的瀑布学说 内源凝血途径 是指由FXII被激活至FIXa-VIIIa-
.
是体内凝血的主 要途径,也是发 生止血血栓病理 改变的主要原因 之一
14
抗凝血药机理
.
15
现代凝血反应模式图 XIa
激活 激活
VIIa
IXa 激活
激活
激活 VIIIa
Xa Va
激活
激活
IIa
组织因子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
16
D、抗凝血系统
(1)抗凝血酶(AT):是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约占血浆生理抗凝活 性的75%,肝及内皮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是灭活FXa及凝血酶,对其 他丝氨酸蛋白酶如FⅨa 、FⅪa、FⅫa等有一定灭活作用,抗凝作用 与肝素密切相关。
凝血 + TM
酶
凝酶血复T合M物
裂解
PC
APC
.
PS
灭活 FV及 FⅧ
促进 纤溶
18
D、抗凝血系统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系统。内皮细胞生成作用场所,直接对 抗FⅩa,在Ca++存在下,有抗TF/FⅫa复合物的作用。
(4)肝素主要由肺或肠粘膜肥大细胞合成,抗凝作用作用表现为 抗FXa及凝血酶,作用与AT密切相关,肝素与AT结合,致AT结构变 化,变构的AT与因子Xa或凝血酶以1:1组成复合物,致使两种丝氨 酸蛋白酶灭活,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明显强于肝素钠。此外,肝素还 有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活性的作用。
Ca2+-PF3 复合物形成过程。
外源凝血途径 是指从TF释放到TF-VIIa-Ca2+
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共同凝血途径 是指从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
成的过程。 它是内、外凝血系统的共同凝
血阶段。
体内在已不再是 主要的凝血途径
两条凝血途径并不 是完全独立,而是 相互密切联系在机 体的整个凝血过程 中可能发挥不同的 作用
+ AT
肝 素
=
复合物
FXa及凝血酶
FⅨa 、FⅪa、FⅫa
.
17
D、抗凝血系统
(2)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S等组成。PC、 PS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在肝合成,TM主要存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是凝血酶的受体,凝血酶与TM以1:1组成复合物,裂解PC,形成活化 的PC(APC),APC以PS为辅助因子,通过灭活FV及FⅧ而发挥抗凝血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