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第三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自然因素的影响

本章内容:

1 公路的自然区划;

2 路基路面在自然因素影响下温度、湿度变化规律;

3 路基湿度、路面温度预估。

本章要求:

1 了解公路自然区划及筑路特点;

2 了解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的影响;

3 掌握预估路基湿度、路面温度的方法。

一条公路绵延百里、千里,道路穿过的地区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变化很大。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会引起道路非交通破坏,其中自然因素中,温度和湿度是最主要的,它会引起路基路面材料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道路损坏,因此必须解决自然因素如何影响路基路面。

3.1 公路的自然区划

我国地域广大,不同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相差很大(南方湿热、北方干冷、东部雨水充沛、西部降雨稀少)为了区分不同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的差异,以及在设计、施工、养护采取合适的参数和技术措施,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3.1.1区划的原则和分级

1)区划的原则

为区分自然区域的筑路特征,经过长期的研究,制定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其原则:

⑴道路工程特征相似性的原则

在同一区域内,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筑路具有相似性。例如:北方的不利季节主要是春融时期,有翻浆病害。南方不利季节在雨季,有冲刷水毁等病害。

⑵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

地表气候是地带性差异与非地带性差异的综合结果。

地带性差异:地表气候随当地纬度而变。如北冷、南暖。

非地带性差异:纬度相同的地区,地表高程变化引起地表气候的变化。如青藏高原比东部沿海地区寒冷的多。

⑶自然因素中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自然气候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有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例如:道路冻害是水和温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南方有水无冷不会有冻害,徐州有水有负温会产生冻害,说明温度起主导作用;西北干旱区与东北潮湿区同样有负温,但前者的冻害轻于后者,说明水起主导作用。

2)分级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⑴一级区划——按大范围地理地貌差异划分全国为7个一级自然区,见图3-1。划分的标志:

①全年均温-2︒C等值线,一月份0︒C均温等值线;

② 1000m、3000m两条等高线;

③黄土高原的筑路特殊性。

I 区——北部多年冻土区;II 区——东部温润季冻区;III 区——黄土高原干湿过度区;IV 区——东南湿热区;V 区——西南潮暖区;VI 区——西北干旱区;VII 区——青藏高寒区。

⑵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划分全国为52个二级区(33个二级区、19个副区),划分的主要指标:

①潮湿系数 K=年降雨量R/年蒸发量Z,按潮湿系数K的大小分为6级,见表3-1。

②地貌、气候特征、自然病害因素。

表3-1 二级区划干湿类型

表3-2 公路自然区划名称

图3-1 全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3.1.2 自然区划筑路的特点

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东北北部)

该区北部冬季温度极低,分布多年冻土,冻胀、雪灾严重。路基设计以保护冻土为原则,宁填勿挖,路面结构设计采用保温设计。林区道路地表湿度大,应采取换土、稳定土、砂垫层处理。

II区——东部温润季冻区(东北东南部、华北、华东北部沿海区)

该区内筑路的主要矛盾是冬季冻胀,春季翻浆,夏秋水毁。路基路面采用隔温排水措施防冻胀和翻浆。路基采用稳定土做防冻层。

III区——黄土高原干湿过度区(陕西、山西、宁夏)

该区内广泛分布黄土,主要问题是粉质大孔性黄土遇水湿陷,因此路基排水应良好,路面结构应选用不透水面层或加上层封闭。同时还应注意边坡稳定。

IV区——东南湿热区(华东沿海地区、苏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

该区内春季雨水充沛,沿海有台风、暴雨,区内水网密布,稻田多,夏季气温高。区内筑路应加强路基排水,处理好软土地基,沥青路面要考虑沥青的热稳定性和不透水性。

V——西南潮暖区

该区为东南湿热区向青藏高寒区的过渡区,该区雨期长,土基湿软,山区岩溶分布,地质构造运动强烈,筑路时重点是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VI——西北干旱区

该区气候干旱,高山区有风雪流、砂漠区有风蚀砂埋灾害,筑路难度大,要采取防风雪、防风砂。

VII——青藏高寒区

该区地处高寒,气候寒冷,分布多年冻土和冰川且地质构造活动强烈,雪灾、滑坡、泥石流严重,筑路时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是主要矛盾。沥青路面由于紫外线照射强烈、温差大易老化,因此应采取抗老化措施。

3.2 路面温度状况

3.2.1路面温度状况

路面温度发生变化后路面结构的力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沥青路面温度增高会变软,抗剪强度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发生变化时产生温度梯度从而产生

温度应力,因此要研究路面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路面直接与大气接触与大气进行热交换,大气温度一日之内、一年之内发生周期性变化,路面温度也随大气在一日和一年内发生周期性变化。

1)沥青面层温度变化情况

图3-2是沥青面层温度日变化曲线,图3-2表明路面温度周期性变化和气温变化几乎同步,路面最高温度较气温高,夏日高出气温23︒C。路面内不同深度的温度也随气温周期性变化,变化的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峰值随深度增加越来越出现滞后现象。

图3-5是沥青面层月平均温度的年变化曲线,图3-5表明沥青面层月平均温度也随气温周期性变化,最高7月,最低1月。

2)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变化情况

图3-3是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同深度温度随气温变化情况,图3-3表明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同深度温度随气温周期性变化,温度沿深度呈曲线形分布。

图3-4是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梯度日变化曲线,图3-4表明水泥混凝土面层顶底面温度梯度一日之内也随气温周期性变化,变化规律为夏季晴天早8:00点温度梯度为0、午后13:00~14:00正温差最大、凌晨3:00~4:00副温差最大。

温度发生变化对沥青路面来说,温度升高变软、温度降低变脆,设计时根据气温情况选择沥青牌号,要验算沥青面层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的抗剪强度。温度发生变化对水泥混凝土面层来说,温度升高降低会发生伸缩产生应力,温度梯度变化也会产生温度应力,前者可通过构造伸缩缝解决,后者要进行验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