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导学稿(老师版)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
2. 分析海燕形象的特点,了解其象征意义。
3. 学习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海燕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借海燕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会朗读、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故事情节等。
2. 海燕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课文中的文学表达技巧,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及其背景。
2. 海燕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课文中的文学表达技巧。
难点:1. 分析海燕象征意义的深度。
2. 理解作者通过海燕所表达的社会、人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
2.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析海燕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4. 教师引导,解析课文中的文学表达技巧。
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海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分析自己喜欢的文学表达技巧,并试着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海燕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朗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表现,评估其口语表达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海燕形象,理解象征意义。
《海燕》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海燕》两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理解《海燕》两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海燕》两篇中的描写和对话,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海燕》两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简介:《海燕》第一篇:讲述了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勇敢地飞翔的故事,展现了海燕的坚强和勇敢。
《海燕》第二篇:通过描述海燕与渔夫之间的互动,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传递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的意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海燕》两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海燕的形象,引导学生对海燕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海燕》第一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遇到生词或不懂的地方可以进行标记。
学生自主阅读《海燕》第二篇,思考课文中所探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3. 课堂讲解与讨论:教师对《海燕》两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海燕》两篇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海燕》两篇的文本材料。
2. 图片或视频:海燕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参考资料:相关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或书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海燕》教案学案(最新6篇)
《海燕》教案学案(最新6篇)《海燕》教案篇一1、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听写词语、说说大意、展示朗读情况)2、小组交换导学案,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
3、展示讨论成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示。
)(二)写小短文,课后第三题。
(三)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五、达标测评《全优》上的相关习题。
把小作文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六、课后反思略《海燕》教学设计篇二一、导入美文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
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
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
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海燕》导学案(新版)苏教版
海燕一、导:导出目标1.理解象征意义,体会对比作用。
2.把握海燕形象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学: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或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苍茫..()飞沫.()胆怯.()困乏.()翡.()翠呻吟..()掠.起()飞cuàn()chǔn()笨蜿yán()寂mò() zhèn()怒2.二读课文,思考本文以大海为背景,描写了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几个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议: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阅读课文,思考讨论:1.在课文中划出描写海燕的句子,在你的眼中这是一只的海燕。
2.这篇散文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海燕,但还写了其他的海鸟,它们有怎样的表现?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海鸟当时的情态?3.文中写这些怯懦、胆怯、笨拙、贪生怕死的海鸟有必要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4.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的描写,这种描写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三)品味语言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四)理解象征意义。
1.本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指出海燕、海鸥、海鸭、企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大海、暴风雨的象征意义。
(3)作者写海燕,当然有他的时代性。
就我们现在来说,仍然觉得他有较大的意义,想一想,他对我们现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四、结:课堂总结1.中心意思:《海燕》这首散文诗,热情地歌颂了,揭露了,抨击了的丑恶嘴脸。
2.写作特点:寓情于景,借景抒怀,运用手法,兼用对比、反复、烘托、、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特点。
五、练: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胆怯.()蜿.()蜒号.()叫呻吟..()掠.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2、文学常识积累。
《海燕-高尔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海燕-高尔基》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海燕/高尔基》,让学生了解俄国作家高尔基的生平宁创作背景,深入理解小说中所传达的人性、社会和现实主义精神。
导学内容:第一部分:作者简介1. 高尔基(1868-1936),本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佩什科夫,俄国闻名作家。
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国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代表作品有《海燕》、《童年》等。
2. 高尔基的作品主题多关注贫苦人民的生活,批判社会不公和压迫。
他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语言朴实质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
第二部分:作品介绍1. 《海燕》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贫苦小孩的成长故事。
主人公谢尔盖是一个孤儿,靠卖报纸为生,他与流浪汉波尔卡成了朋友,两人在贫苦中互相帮助,共同生活。
2. 《海燕》通过描写谢尔盖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贫困和不公,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坚韧。
小说情节跌宕升沉,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部分:主题探讨1. 人性的美好:小说中谢尔盖和波尔卡的友谊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竭诚,他们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共同成长,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
2. 社会的不公:小说中描绘了贫苦人民的生活,展现了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
通过谢尔盖和波尔卡的故事,作者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反思社会制度的问题。
第四部分:思考与讨论1. 你对《海燕》中的主人公谢尔盖有何感想?他的成长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启迪?2. 作者高尔基通过《海燕》这部作品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和情感?你认为他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有何特点?3. 你觉得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今社会还有什么启迪和意义?你愿意通过什么方式去关注社会问题和帮助他人?导学作业:1. 阅读《海燕》全文,并写一篇读后感,分享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思考一个社会问题,例如贫困、环境污染等,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和建议,展现你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钻研高尔基的其他作品,选择一部进行阅读,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评判。
《海燕》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理解和运用文中重要的句型和语法点。
能够概括和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海燕》原文2. 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重要句型和语法点的讲解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海燕产生兴趣和好奇。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海燕》原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和练习本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复习本文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海燕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和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包括发言和讨论。
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复习情况,以及对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主动探索和发现文章中的知识点。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3.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预习指导:教师发放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文本,标注生词和短语,预习相关知识点。
2.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本进行详细讲解,包括生词和短语的解释、重要句型的分析和语法点的讲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互相提问和解答疑问。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短文、日记或作文等形式。
部编九下语文4 海燕(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4 海燕课题海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描写的方法,体会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了解咏物抒怀文章的大体写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揣摩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清散文诗的结构,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和烘托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借海燕呼唤革命风暴的热情。
2.从海燕身上汲取对革命乐观顽强的斗争精神。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鹰之歌》《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写作背景《海燕》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写于1901年3月,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目睹并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个艺术形象,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为无产阶级革命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这首散文诗也深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读准苍茫.(mánɡ)呻吟..(shēn yín)飞窜.(cuàn)字音胆怯.(qiè)掠.起(lüè)翡.翠(fěi)悬崖.(yá)深渊.(yuān)蜿蜒..(wān yán)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胆怯:胆小;畏缩。
自由自在:自由,不受拘束。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蛇类爬行的样子。
呻吟: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很快。
(综合性学习教案)《海燕》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教案)《海燕》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导学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综合学习课程计划[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讴歌“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刻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感。
4.感受海燕的自信、乐观、勇气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文中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及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理解《海燕》形象颂扬文的深刻内涵,理解海燕精神。
预览1、关于作者?2、写作背景?3、主题解读?4、写作技巧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与物。
如:在生活中,青松象征着坚定的正直和不朽的精神;花往往象征着许多美丽的事物象征的作用:可以使不容易理解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事物或道理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五、预习自测1.在下列单词中加一个点飞窜()呻吟()胆怯()翡翠()号叫()蜿蜒()掠起()2、朗读,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
你觉得课文中的海燕怎么样?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海燕的形象。
2、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3.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给出理由。
(找出1-2句要欣赏的句子)探究案例?1、问询1、理清思路:文中的海燕以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为活动背景,请找出描写大海景象的语句,说说文章大致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为它们拟个名称吗?这首散文诗主要描写海燕,但也描写其他海鸟。
这些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什么词可以用来描述这些海鸟当时的形态?有必要写这些胆小、胆小、笨拙、贪婪的海鸟吗?作者这样写作的目的是什么?3、从海燕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勇往直前、顽强无畏的精神,结合课文的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用意?(讨论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4.当然,作者对海燕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即具有时代性、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海燕》诗篇;(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3)分析诗人对海燕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学会通过朗读和默写来感受诗歌的美;(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海和海燕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懂得勇敢面对困难,树立坚定的信念;(3)学会珍惜友谊,与同学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短语;(3)分析诗人对海燕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2)通过朗读和默写感受诗歌的美;(3)创新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海燕》,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2)学生自学生词和短语,理解诗歌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感受诗歌的美;(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诗中的生词和短语;2. 背诵诗歌;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海边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原创八下《海燕》导学教案
第9课《海燕》导学教案主备:罗金川集备:八年级(下)语文组时间:导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重音、停顿、语速等的处理,从诗情、诗理、诗味上体会散文诗的一些特点。
2、领会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塑造海燕形象方法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导学重点;海燕形象象征的政治意义和思想内涵,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方法。
导学难点:作者的情感态度。
知识链接:《海燕》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
《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所唱的歌。
这种思想倾向的小说在当时是无法发表的。
高尔基先把它寄给了莫斯科的《信使报》,在审查时,书报检查官在批示上写了这样的话:“《信使报》上准备发表幻想曲《春天的旋律》。
在这篇幻想曲中,在鸟儿们唧唧喳喳谈话的形式之下,描述了当前俄国社会中由于最近的学潮,和由于依万诺夫将军根据圣旨对学生所进行的侦察追究而引起的种种情绪。
……至于海燕之歌,则是直接的教唆,要大家继续对所谓开始明显的失掉耐心的政府进行斗争。
我建议不允许《春天的旋律》发表。
”接着,高尔基又把这篇小说寄给彼得堡的《生活》杂志,也被当局禁止了。
但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却被单独发表在1901年4月号的《生活》杂志上,这是审查官的疏忽造成的。
据《生活》杂志的主编波塞在十月革命以后回忆说:“《海燕》是经过审查官叶拉庚事先审查后发表的,但他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
”事实上,作品一经发表,沙皇当局很快就发现了“漏审的疏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下令查封了《生活》杂志。
预学思考:1、这篇散文诗写了,运用了,表达了作者,这使我2、将本课重点字词抄写在下面,并注音释义。
导学流程:一、合作探究1、听教师范读(录音范读)课文,标注出重音、停顿、语速的处理,将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然后自主诵读一遍。
2、讨论:海燕是个什么形象?作者赞美海燕,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3、课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内容各是什么?课文里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二、点拨精讲1、第一个场面——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暴风雨快要来临时:渴望第二全场面——到“是的,遮不住的”——暴风雨迫近时:搏击风浪,充满必胜的信心。
海燕导学稿
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海燕的形象。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象征意义,理解环境描写及对比手法的作用。
3、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赏析海燕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一、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 ) 呻吟( ) 号叫()翡翠( )掠起( ) 困乏( ) 蜿蜒( )2.作者简介。
高尔基是前___ _______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 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1、本文以时间为序,着重刻画了三个场面,试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其内容。
2、结合不同场景中海燕的表现,谈谈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课文中赞美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三、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塑造了海鸥、海鸭、企鹅等海鸟的形象,有何作用?它们是怎样的形象?2、作者还极力描绘了大海、狂风和乌云,有何用意?它们又是怎样的形象?3、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品味关键语句。
(准确指认修辞方法;反复体味,要从表情达意的效果及营造意境角度进行分析。
)1、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4、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五、课外拓展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六、教与学反思。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高尔基及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海燕》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海燕》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欣赏。
(3)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优美词句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高尔基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技巧。
(2)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次含义。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技巧。
(2)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次含义。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选取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技巧,进行仿写练习。
五、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海燕》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高尔基及作品背景,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体会海燕的勇敢与顽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高尔基及作品《海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及历史背景。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2.3 课文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海和海燕的赞美之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大海的壮美景色,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
3.4 课堂小结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4.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3 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了解学习内容,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课后反馈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掌握生字词。
6.2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提供《海燕》的文本,用于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
7.2 图片、视频资源收集与大海、海燕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源,用于课堂展示和情境营造。
《海燕》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两篇(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海燕》两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描述和议论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文本中的描写来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海燕》第一篇:描述海燕的外貌、习性和生活环境。
《海燕》第二篇:通过对海燕的观察,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理解文章中的描述和议论手法。
3. 教学难点: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将文章中的描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海燕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海燕的了解和印象。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海燕》第一篇,回答相关问题。
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描述和议论手法。
让学生通过文本中的描写来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词汇和句型掌握情况的评价:通过造句或写作来评估学生对关键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运用情况,了解他们对文章中的描述和议论手法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海燕》两篇。
2. 教学图片或实物:海燕的图片或实物。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
六、教学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阅读《海燕》第二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对海燕的印象和感受的短文。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选择一种鸟类进行观察和研究。
2.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摄影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海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海燕》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海燕》的结构、手法、语言特色,培养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概述课文内容。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
3. 故事情节: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其内在逻辑和意义。
4. 作品手法:分析《海燕》在手法上的特点,如象征、暗示、讽刺等。
5.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立场观点,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海燕》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手法特点。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立场观点。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海燕》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景和作者鲁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人物、情节和手法特点。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手法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立场观点。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推荐相关阅读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心得体会,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海燕》原文及注释。
《海燕-高尔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海燕-高尔基》导学案导言:《海燕》是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工人阶级的生活,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残酷现实。
本文将以导学案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
一、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闻名作家,代表作有《海燕》、《童年》等。
他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俄国工人文学之父”。
二、作品背景《海燕》是高尔基创作于1898年的一部小说,描写了普通工人海燕的生活遭遇。
作品反映了当时俄国工人阶级的贫困、压迫和斗争,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主义色彩。
三、主要人物1. 海燕:本书的主人公,一个普通的工人,生活在贫困落魄的环境中,英勇、正直。
2. 格雷格:海燕的同事,是一个英勇、刚强的工人。
3. 老板:工厂的老板,代表着资本家阶级,对工人进行剥削和压迫。
四、主要情节1. 海燕的生活:海燕是一个贫苦的工人,每天辛苦工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2. 工人的斗争:海燕和同事们受够了老板的剥削和压迫,决定组织罢工,进行抗争。
3. 罢工的结局:尽管工人们团结一致,但最终还是被老板镇压下去,海燕因此失去了工作,生活更加困难。
五、主题思想《海燕》通过描写工人的生活,反映了当时俄国工人阶级的困境和斗争。
作品探讨了贫富差距、阶级斗争等社会问题,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反对剥削和压迫。
六、阅读建议1. 在阅读过程中,要关注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点,理解作者的用意和主题思想。
2. 注意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3. 可以结合课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俄国工人阶级的历史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七、小结《海燕》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通过描写工人的生活,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残酷现实。
希望同砚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作品所呈现的社会问题,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
愿大家在阅读中获得启发,感悟人生的真谛。
海燕导学案
海燕【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品味文章的语言。
4、感受海燕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1、象征手法的理解。
2.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
【写作背景】I90I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就在这紧要的关头,也有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
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号角。
一、积累生字词。
胆怯.()呻吟.()翡.翠()掠.起()困乏.()蜿蜒..()二、解释下列词语掠起:震怒:蜿蜒:三、作者简介。
《海燕》作者是,他是(国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
长篇小说《》以及剧本《》。
本文体裁是,它兼有和的特点。
四、整体感知1、本文以大海为背景,描写了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几个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3、指定学生朗读4—6节。
要求学生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
4、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动物怎样的共性?5、作者仅仅是写海燕吗?探究其象征手法的运用。
“海燕”:“暴风雨”:“大海及其波涛”:“海鸥”“海鸭”“企鹅”:“乌云”“闪电”“雷声”“狂风”:“太阳”:6、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句子。
五、课内探究1、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温暖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
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写出具体事例)课后检测《海燕》是一首,兼有和诗的特点,它通过对描绘和对海燕的刻画,深刻反映了本文的主题,歌颂了。
高尔基《海燕》导学案3
高尔基《海燕》导学案3
《海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一)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
1、①高尔基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痛苦的”。
高尔基要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
②“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言家)两个词合成。
作者当时已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鸟儿。
2、时代背景:19世纪末叶,西欧经济危机蔓延到俄国,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生活贫苦。
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那时,正是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中传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高尔基亲自参加了反对沙皇的火热的革命斗争。
他目睹反动军警殴打、屠杀学生的罪行,于是满腔义愤地写下“幻想曲”《春天的旋律》。
这篇小说描写了一群鸟儿的谈话和争论,用鸟儿的形象来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
由于革命观点鲜明,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只有结尾部分才得以发表,这就是《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海燕》导学稿(老师版)雷州八中八年级下主备人:周法兴审稿人:初二语文小组学习目标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2、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2、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3、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难点: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方法:和谐教学法课时间:2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写的、讴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无畏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一首散文诗——《海燕》(板书)。
散文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
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一种容量较大、运用自由、散文化了的诗。
它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的舒放、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形式上,散文诗不分行排列,但它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
读起来铿锵悦耳,非常动人,现在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一次。
2、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2)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第一课时二、自主学习――检查预习情况。
1、重点字词翡.()翠飞沫.()胆怯.()呻.吟()掠.起()苍茫.() chǔn笨()飞cuàn()火yàn ()蜿yán()寂mò() zhân()怒2.下列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心灵是一剂药,上帝和凡人都参与了它的配制。
B.我要去的部落位置处于喀麦隆、乍得、中非交界一带。
C.苍茫的大海,狂风卷集着乌云。
D.看看企鹅偷东西的情景是十分滑稽的,它们的恶劣行径与人间的小偷竟有几分相似。
3. 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邻居家中有几个孩子,谁多大了,性格怎样,都能够洞若观火。
B、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C、今年初,美英多次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但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
D、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绘声绘色的话剧来。
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1)《海燕》是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是《_________》。
高尔基,_______国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
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它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线索: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的,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描写的。
2、划分层次,归纳层义。
划分层次: (讨论后归纳)第一段(第1—6段)写海燕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渴望;第二段(第7—11段)写海燕为暴风雨逼近而欢乐,而号叫;第三段,(第12—16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即将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3、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仅仅是写海燕吗?不,借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本文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即所谓的托义于物。
)除了海燕其他具体的事物都有其一定的象征意义4、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海燕的? 并体会其作用。
比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去”,海燕“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突出了海燕的敏捷、矫健。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
分别写出乌云的浓厚、猖獗和闪电的垂死挣扎。
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写出了大海的强大力量。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表现了风的猖狂嚣张。
至于处处赋予海燕人的性格特征,那就不用多说了。
反复:如“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突出了海燕必胜的信念,光明必将到来的胜利信心。
在描写其他海鸟时,三次重复“呻吟着”这个短语,强调了他们恐惧、痛苦。
比喻、夸张(箭一般的)、拟人、反复,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1)文中哪些词体现了海燕的特点?突出了海燕的什么特点?“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表明了海燕的矫健、勇敢和乐观的特点。
(2)文中的词语概括海鸥、海鸭、企鹅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写这些海鸟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恐惧和胆怯对比衬托出海燕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的精神。
(3)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的描写,这种描写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描写大海的景象,可以烘托出海燕的斗争精神。
(4)本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指出海燕、海鸥、海鸭、企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大海的象征意义。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那些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雷声、闪电则象征了正在做垂死挣扎的沙皇反动派;大海象征革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然后回答。
1、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海燕的叫喊,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交流后总结:勇敢无畏,乐观战斗,不但不畏惧暴风雨,而且呼唤暴风雨的到来的革命者。
第一段:(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2)“高傲”: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有压倒一切邪恶势力的英勇气概。
(3)“碰”勇敢低飞,触及海浪。
“冲”迅猛高翔,锐不可当。
第二段:(1)“叫喊”,“大笑”,“号叫”体现了海燕的勇敢、乐观(2)“飞翔”到“飞舞”更能体现了海燕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3)“直冲”“穿过”“碰到”“掠起”体现了海燕敏捷、勇敢、有战斗力。
(4)“精灵”体现了智慧“深信”体现了乐观、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第三段:“勇敢”、“高傲”都能体现它的勇敢无畏。
2、联系课文的内容思考暴风雨象征了什么?暴风雨——推翻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斗争3、文中还写到了哪些事物?大海、风、云、雷、电、海鸥、海鸭、企鹅4、结合课文的内容,它们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海——俄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海浪—革命高潮是人民群众的力量风、云、雷、电——反动势力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1、指定学生朗读4—6节。
要求学生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
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2、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海鸥、海鸭、企鹅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
象征了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文中分别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方法,刻画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躲藏,活现了它们在暴风雨到来之时,惊慌失措的丑态。
以此与海燕对照,从而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形象。
4、这样描写海面景象——风云雷电,以及大海、暴风雨有什么作用?这样描写展现出俄国革命前夕,阶级搏斗急速趋向白热化的壮丽景象,为海燕提供特定活动的典型环境,对刻画海燕的形象起着烘托作用。
5、课堂小结:(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2)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写作方法。
请大家再举一些常见的事物,如青松、红旗、鲜花,鸽子说说它们象征了些什么?明确:红旗象征革命,青松象征坚贞的气节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鲜花象征许多美好的东西(如美丽、幸福、)鸽子象征了和平(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这几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
“苍茫”,表现大海的磅礴气势。
“像黑色的闪电”,从形、色上描写海燕,表现它矫健、勇猛的雄姿。
“高傲”,表现它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2)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越……越……”写暴风雨逼近的情景,象征黑暗势力如黑云压城,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日益激化。
“暗”,显示云块浓重;“低”,形容直逼海面。
“歌唱”、“冲”、“迎接”显示了波浪的乐观精神与战斗雄姿。
(3)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飞舞”写出了海燕的欢快,“像个精灵”展示海燕的形象。
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追加注释,突出海燕的本质特征。
第二个破折号表示意思的延续与跃进,海燕从“大笑”到“号叫”,更显示了它的乐观精神与大无畏的气概。
(4)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用在篇尾,掷地有声。
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了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也是对革命群众的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投身革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