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大学对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的影响

合集下载

法国近现代学校制度

法国近现代学校制度

一、封建教育体系在中世纪,法国教育体系以教会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以宗教教义、神学、哲学和拉丁文为主。

当时,法国的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1. 初等教育:主要在教会学校进行,以传授宗教知识和基本读写能力为主。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胡格诺派在法国部分地区推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改革,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

2. 高等教育:以大学为主,以培养僧侣、贵族和教会人士为主。

17世纪中叶,法国大学教育逐渐走向世俗化,开始培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才。

二、近现代教育制度1. 法国大革命后的教育改革: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府开始推行世俗化教育政策,取消了教会学校的垄断地位,建立了国家教育体系。

1808年,拿破仑颁布了《教育法》,规定国家设立公立学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规定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 19世纪的教育改革:19世纪,法国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1833年,法国实行了普及初等教育,并设立了中学。

此后,法国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3. 20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法国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

1929年,法国实行了义务教育,规定所有6-14岁儿童必须接受教育。

1975年,法国实行了职业教育改革,设立了职业教育学校,以满足社会对不同职业人才的需求。

4. 当代教育制度:目前,法国教育体系包括以下层次:(1)初等教育:6-11岁儿童接受基础教育,主要学习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2)中等教育:11-18岁学生接受中等教育,分为普通中学、技术中学和职业中学。

普通中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大学继续深造。

(3)高等教育:大学教育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

此外,法国还设立了高等专业学校(Grandes Ecoles),培养精英人才。

三、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1. 重视基础教育:法国教育制度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 重视职业教育:法国教育制度重视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教会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教会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教会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启示摘要:教会大学是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产物,基督教在华创办学校起初是为了宣扬基督教,但随着教会大学教育功能的日渐凸显,教会大学客观上将西方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等先进的办学经验引入中国,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做出一定的历史贡献,并对我们现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教会大学,高等教育近代化,影响,启示一、教会大学在中国所谓中国教会大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基督教会凭借不平等条约于在华创办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机构。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主义依仗自己的船坚炮利逐渐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19世纪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开始在华兴办教会大学。

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抗日战争前夕,教会大学快速发展并逐步纳入中国正规教育体系。

到20世纪50年代,通过全国范围内的高等学校调整,中国教会大学与当时的公立、私立大学合并,组成了新的大学,自此教会大学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起初,中国教会大学是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而进入中国,是西方列强打开近代中国国门后想进一步控制中国的产物,但在客观上,教会大学的出现将西方先进的办学经验引入中国,拓宽了教育职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成为”西学东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催化剂,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有益参考。

二、教会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一)、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近代化方面,教会大学起到了先行者的作用,其管理体制完善,院系设置合理,学科特色突出,较当时的国立大学略胜一筹。

教会大学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差会联合创办,大学管理机构设置表面上看起来隶属层次繁多,关系复杂,但实则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几个部门。

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发挥作用的仅是创办人会、校董事会、校长,而且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也有一些教会大学引入了近代欧洲大学自治的理念,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

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高教年会的演讲报告:现代大学制度—2013年10月16日桂林

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高教年会的演讲报告:现代大学制度—2013年10月16日桂林



1.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该有不同 的定位。 对于研究型大学,眼光要更加长远。 最近,因为关注人才培养的问题,在访问 北大工学院陈十一院长和上海交大张杰校 长时,我专门问了一个问题:他们如何认 识21世纪工程教育的定位?



陈十一院长的回答是:不仅是培养工程师 ,而且要更加关注工程科学家的培养。 张杰校长的回答是:把工科教育变成工程 科学教育。 两个人的回答异曲同工,都在关注他们这 类学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要从工程本身向 应用科学转变。


这一共识,在对海外大学的访问中得到进一 步的佐证。 我与受访者中的很多人都素昧平生,但通过 与他们的联系和接触,也能感受到,正是国 内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才使得海 外大学的校长们愿意与我们坐下来平等交流 。


美国马里兰大学前校长、美国工程院候任院 长牟德博士介绍,美国政府拨给大学的经费 不断在缩减,拨款从占学校总预算的70%降 到现在只占13%。 台湾地区近年来通过“五年五百亿“等项目 一直在加大对大学的投入,但正如高雄中山 大学杨弘敦校长所说,即便如此,对比起来 ,内地大学的资源比台湾大学的更多,因此 发展的后劲也会更足。

在评估报告里,专家几乎都提出了类似的 问题:不到位、不统一、不落实。



最近,受邀到武汉纺织大学做报告,我就 了解到,他们曾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结 果,学校领导却越来越感到,作为有着深 厚纺织行业背景的省属大学,只有办出特 色和水平,才能在高校林立的湖北拓展出 发展空间。 于是把校名又改了回来,坚定不移地走特 色发展道路。 密切对接湖北省的支柱产业。

这些高职院校的定位非常清晰,每一个学 校都是一个好的案例。

浅析中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历程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及社会的进步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这个时代的使命,而合理的学位制度对于提升人才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学位制度的历史不是很长,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这就使其植根的土壤不是很深厚,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学位制度发展情况的分析,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知晓其历史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古通今,从根源找出学位制度所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提出相关建议。

一、学位制度古今谈我国现行的学位分三级,分别为学士、硕士和博士,而中国古代就有这三个概念,但意义却各有不同。

学士在古代泛指读书人,而在魏晋以后指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品阶不高;后唐太宗以房玄龄、魏征等十八人为学士,其地位得到提高;宋朝至清朝,学士的品阶极高,清大学士官阶一品,是文官之首。

硕士的称呼最早起源于五代,指的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但不是指一种官职,古人曰:“硕者,大也”。

古代常用与硕士含意相似的“硕老”“硕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

而博士在古代则是一种官职,是皇帝的顾问,身兼编著和教学等任务,品阶不高。

二、现代学位制度的建立中世纪大学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值得发掘和探索的宝藏,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学士”“硕士”“博士”这些称谓和学位等级,还有大学自治、大学内部和外部的组织结构以及把教学和考试结合起来等制度,这些都可以在中世纪的大学发現踪迹。

总而言之,中世纪大学为现代大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模型。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现代学位制萌芽,当时专业种类比较少,只有神学、医学、法学三种。

由于当时的制度不完善,对学生的培养不是很规范,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学生只要上缴学费,通过教师提问即可。

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当时的学位制度既不能反映社会进步,也不标志学术水平。

之后为了鼓励学术创作和科技创新,现代学位制度开始逐步完善,各国的学位制度进入改革期,有的国家的学位是四级,有的是三级,有的是两级或仅一种博士学位,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三级学位制度,也就是把高等教育的三个阶段,分别用一个学位来表示。

教会教育

教会教育

教会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摘要:教会教育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阐述了中世纪早期教会的起源,追溯了中国教会大学的由来,指出了教会大学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最后对教会教育进行了客观评价。

关键词:教会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教会大学萌发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得到初步发展。

教会大学从建立起就一直注重教学质量,在学生教育、师资力量以及授予学位等方面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

教会大学推动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客观上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种模式,创新了中国教育课程的模式,同时也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提供了一批管理和教学人才。

教会大学虽然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磨灭的。

1教会教育的定义教会学校教育通常是指欧洲中世纪有基督教会设立和管辖的学校。

主要有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主要以培养对上帝虔诚和服从教权与政权的教士为目的。

其教育内容主要是“三科”(修辞、文法、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称“七艺”。

其各个科目都贯穿着神学。

学校诞生在教会里,从一开始本质上具有宗教本性;由于教会自身蕴含了某种凡俗成分,故从创办开始就越来越具有世俗性。

[1]2中世纪教会的发展把中世纪描述成这样一段历史时期,上呈罗马帝国的衰亡,下启文艺复兴的时代,中世纪则为一个过渡时代[2]。

中世纪教会教育教育,就是从宗教教育到世俗教育的漫长演进过程。

具体而言,大致分为中世纪早期( 罗马军团撤出不列颠到11 世纪) 、盛期( 12、13 世纪)、后期( 14、15 世纪) 三个历史时段[3]。

中世纪英格兰教育起始于教会,教会教育得到地方统治者的襄赞。

但是,地方统治者襄赞的教会教育,不是教会教育的唯一模式,甚至不是主要模式。

古典晚期,基督教早期隐修团体出现,即是后世修道院的前身。

公元320 年,圣帕科米乌斯( Pachomius) 制定了最早的基督教隐修团体规章。

这一隐修规章突出强调,教育在隐修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及其现代意义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及其现代意义(上)近代中国的教会大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与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它们在近代中国的教育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中国的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阐述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历史背景、发展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西方传教士开始涌入中国。

这些传教士将西方现代教育理念和体系引入中国,他们相信通过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中国的现状,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因此,他们创办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会大学,为中国培养地道的基督教徒,同时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西方现代教育背景的人才。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在早期,教会大学主要是为传教士的子女和中国基督教徒培养人才的场所,这些大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以宗教教育为主,同时也涵盖了西方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教会大学的发展逐渐趋向多元化。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中国的教会大学逐渐扩大了招生规模,招收了更多的非基督教徒学生,课程设置也更加丰富多样。

这些大学不仅培养了大批的基督教人才,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开明、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在中国的现代教育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首先,教会大学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教会大学采取了西方现代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尊重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

这些理念和做法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其次,教会大学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平台。

教会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既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注重引进和传播西方现代知识和科学。

这种文化的交融为中国的现代文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土壤。

此外,教会大学还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在宗教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及其现代意义作者:郝广龙来源:《人间》2016年第17期摘要:作为教会教育与近代中国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具有宗教性、注重教学研究、重视社会服务等鲜明特点,其发展历程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会大学;校长;女子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67-02一、教会大学的兴起19世纪后期,列强依靠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初入中国的列强,实施了一系措施以保障其在华利益。

经济和政治遭受列强破坏的同时,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也加紧了入侵步伐。

教会作为西方主流文化的传播机构,理所应当地进入了中国社会。

与武力入侵的方式不同,西方传教士希望借助办大学的手段来入侵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妄图以“十字架征服中国”。

在西方各个教会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国各地陆续建立起了一批教会大学。

教会大学建立之初,其培养定位就是试图培养西方资本主义在华的代理人,可以说,其教育宗旨是脱离教育本体功能的,是有悖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

狄考文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曾经说过:“所有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由上帝恩赐给基督教国家的......(科学)是上帝特别赋予教会去打开异教邪说的大门的工具和争取人们信仰的手段。

”[1]这句话虽然表明教会大学重视科学,但也无法掩饰其赤裸裸的殖民心态。

但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以及教会大学教育实践的的不断深入,暗含在教会大学中的教育本体功能逐渐凸显,至此,教会大学走向了逐渐摆脱宗教束缚的道路,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到1919年,中国一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到抗日战争时期,一共有约26所教会大学。

二、教会大学的特点教会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特殊存在模式,在办学宗旨、办学师资、校长管理和课程设置上均与普遍意义上的近现代大学有所区别,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试析教会大学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试析教会大学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积极影响

试析教会大学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积极影响教会大学作为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中国存在和发展近60年,其多舛的命运,是非功过的评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会大学与西方殖民侵略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而忽略了其积极影响的一面,对其评价明显失之公正。

本人认为,教会大学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其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历史贡献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标签:教会大学;高等教育;积极影响教会大学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教会有关的机构、组织或个人,根据其需要,凭借不平等条约,在华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

教会大学从19世纪末在中国产生,到20世纪50年代全国大专院校院系大调整时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了近60年的时间。

因为教会大学与西方殖民侵略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在其存在的半个多世纪里,受到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近年来,学术界对教会大学从多个角度探求,研究更加深入、透彻,也从过去的对它全盘否定,到逐渐肯定其积极作用。

本文认为,教会大学扩大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对象,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拓展了高等教育的职能,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一教会大学开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对象。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观念要求女性只需在家庭中接受“三从四德”的教诲,此外不需要她们再有所知、有所求,更谈不上接受高等教育这些问题。

然而,教会大学冲击了女子教育的传统观念,开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把女子列为教育的对象,为女子争取受教育权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教会大学招收女子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从形式上来说一般有两种,单独设置的教会女子大学、男女同校的教会大学。

其中第一种形式又可以分为由中学发展而来的教会女子大学和直接创办的教会女子大学两种。

成立于1905年的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和成立于1908年的福州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都是由教会中学发展而来的。

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非正式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体系之外,通过非传统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
和技能的过程,如自我学习、网络学习、社交学习等。
02
非正式教育的重要性
非正式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促进知识更新和推动社会进步。
03
非正式教育的挑战与前景
非正式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质量保障、学习效果
创新教育方法的效果与影响
这些创新教育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对传统教育 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历史演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传统的黑板、粉笔到现在的多媒体、网 络等,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的应用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01
职业教育起源于手工业行会的学徒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02
职业教育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
市场需求和提高教育质量。
非正式教育的发展
01
非正式教育的定义与形式
经济发展。
提高国民素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 途径,通过教育可以提升国民的 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教育 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
社会公平和稳Βιβλιοθήκη 。教育面临的挑战教育资源不均衡
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导致教育质量参 差不齐。
教育过度功利化
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线教育、移动学习等领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 加便捷、高效的方式。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正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大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地方,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现代大学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社会活动。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并实践所学。

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另外,现代大学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大学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心理辅导和个人发展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也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团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总的来说,现代大学制度正在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大学里,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为未来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代中国的教会学校

近代中国的教会学校

19世纪6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企事业增多,洋务运动也 需要新式人才,中国千百年来科举做官、轻商贱役的传统价值观受到 了冲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教士逐渐深入中国内地,教会学校 明显增多。19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教会学校的总数增加到800多, 学生近2万人,仍以小学为主,开始有少量中学。到19世纪末20世纪 初,教会学校增至2000所,学生4万人以上,中学数量有所增加,甚 至出现了一批规模不等的教会高等学校。这时的教会学校不必担心生 源问题了,因为它们是系统传播与资本主义企业相适应的西方近代科 学知识的地方,所以也成为买办士绅家庭所向往的地方。由此,教会 学校从慈善学校变成了贵族学校,不再免费招收贫苦孩子,而是尽力 吸收社会上层和商界人员子弟,收取高昂的学费。
在教会女学的冲击下,国人也开始逐渐重视女子教育, 由国人开办的女子学校在少数大城市相继出现。深受传 教士影响的梁启超于十九世纪末率先在上海开办了一家 女子学校,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国人主办的女 学。 女学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且也与一个 国家的兴盛有关。诚如梁启超所说“女学愈盛,国家愈 强”,女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 近可宜家,远可善种”,于个人,“皆可各执一业以自养”, 于国家,“保国保种”,使国富强。
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的教育史远远长于西方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 如中央官学、国子监等早在近二千年前就出现了。然 而这种高等教育只是相对于当时的初级教育而言,真 正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学的出现则是在十九世 纪,并且最早的大学都是由传教士开办的,或与传教 士有关。
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所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 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 为教会中学,1882年登州文会馆正式升为学院。

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大学的起源与发展大学,这个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教育机构,其历史源远流长。

要探寻大学的起源,我们需要将时光回溯到遥远的过去。

在欧洲,大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当时,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知识和教育有了更强烈的需求。

宗教在那个时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教会成为了知识的主要传承者和守护者。

教会学校的兴起为大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大学往往没有固定的校园和建筑,教师和学生们聚集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学术共同体的组织。

这些组织最初以教授神学、法律和医学为主,课程内容主要基于古代经典和宗教教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科的范围逐渐扩大,包括了哲学、数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中世纪的欧洲,博洛尼亚大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之一。

它以法学教育而闻名,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

巴黎大学则在神学和哲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这些早期的大学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例如,学生们需要跟随特定的教师学习,通过辩论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们则拥有较高的学术权威和社会地位。

大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宗教改革运动、政治动荡以及社会经济的变迁都对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大学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调整和发展。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发生了重大转变。

科学研究逐渐成为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在大学里纷纷建立,学者们开始致力于探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奥秘。

德国的柏林大学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强调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者和科学家。

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大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门类日益丰富。

除了传统的文科、理科和工科,新兴的学科如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等也逐渐涌现。

大学不再仅仅是培养精英阶层的场所,而是逐渐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开放,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职能现代化

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职能现代化

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职能现代化曹月摘要: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作为中国最早的正规高等教育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职能现代化方面。

本文分析了教会大学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创新方面对中国高等教育职能现代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期能够对教会大学在高等教育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关键字:教会大学 高等教育职能 现代化作者简介:曹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级硕士研究生(西安 710062)高等教育职能的定位决定着高等院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创新是目前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

但是我国古代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封建社会所需要的政治辅佐人才。

近代以后,这种教育目标与时代精神显得格格不入。

而教会大学则在高等教育职能方面体现的更加全面和完整,更好的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培养了一批既可“谓之道”又可“谓之器”的实用人才,从其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上都更好的履行了高等教育的职能。

一、教会大学的教学现代化(一)课程齐全,注重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教会大学十分注意引进西方大学的教学标准,注重设置较为齐全的课程,力图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

各教会大学一般都要求学生在人文、自然、社会科学三方面都要有相应的课程作为公共必修。

如燕京大学要求学社会科学的学生至少要读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入门课各一门。

学自然科学的学生也同样必须要读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关课程,以扩大知识面。

在具备广博的知识之后,方可用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课程。

圣约翰大学规定,学生不论读哪一院系前两年都必修48学分的中文英文和体育。

(二)注重实践,强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注重直观,通过模拟练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东吴大学十分强调实验,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应完成一至二个单独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

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及其启示近代以来,西方大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教会学院到后来的研究型大学、企业大学以及在线教育等新型大学形态,这些变化反映了西方大学对于不同时代需求的回应和创新。

本文将对西方大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尝试从中汲取启示。

一、教会学院阶段:(11-12世纪)在中世纪早期,教会是最主要的文化权威,而教会学院成为了当时的高等教育机构。

教会学院除了传授宗教知识外,还向学生传递了古典学、医学、法学等知识。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课程多元、学科不分明,并以神学为中心。

学院主要是靠捐赠和教会的奖励生存着。

这一阶段的启示是教会学院以教育为己任,注重学术与道德的双重培养。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15-16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学院开始由教会转向政府控制,同时研究重心从神学转向人文主义。

研究范围包括语言、哲学、历史和文学领域。

奖学金和贵族家庭的资助为学院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金来源。

这个阶段的启示是学院面向人文学科,强调自由思考、追求真理。

三、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学院的教育更加普及化,通识教育开始流行。

学院变为研究型大学,强调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

科学研究在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们的财政来源从以往的贵族或父母转移到了政府或奖学金。

这个阶段的启示是高校应该强调普及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四、现代大学时期:(19-20世纪)现代大学时期,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教学和研究成为大学的两大任务。

高校研究的中心主题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起到最大的作用。

为了能够请来更多的世界著名学者,大学开始引入了更多的资金,建立了更好的设施和工具,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此时期的启示是大学应该重视人才引进、创新技术和设施以及国际交流。

21世纪,企业大学和在线教育出现并发展迅速。

企业大学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学习课程和经验,从而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历史世界各国的体制演变

大学历史世界各国的体制演变

大学历史世界各国的体制演变在大学历史上,各国的大学体制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以世界各国为视角,探讨大学体制从古至今的发展与变革。

一、中国古代大学的萌芽与发展在中国古代,大学体制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的东汉时期。

当时,国家办学制度逐渐兴起,学校开始成为培养政治人才的重要场所。

公元3世纪的东晋时期,最早的国家控制下的国子学也应运而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大学制度的正式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以国子学为核心的格局。

这些大学通常由官方设立,以培养官员和文人为目的。

经过多次改革,唐代的国子监成为了大学制度的代表,担负着选拔官员的重任。

二、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相较于中国古代的大学体制,欧洲的大学发展历程较为早期且多样。

欧洲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1世纪的中世纪,当时教堂学校逐渐发展成为大学。

最早的欧洲大学兴起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巴黎和牛津等地。

这些大学主要以教授天文、医学、法学和神学为主,为教会和政府培养官员和学者。

在此过程中,欧洲大学逐渐形成了独立于国家的自治体系,尤以组织结构严密的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

三、美洲大学的建立与变革在美洲大陆,大学体制的建立主要受到欧洲殖民者的影响。

16世纪的拉丁美洲开始兴建教堂和修道院以推广基督教和传播欧洲文明。

这些教堂和修道院在慕尼黑和利马等地逐渐发展成为大学。

18世纪以后,美洲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倡导着更加自由、开放的大学教育,鼓励学术自由和学科间的交叉研究。

这些理念逐渐渗透到美洲大学中,使其成为一个以研究和创新为核心的学术机构。

四、亚洲大学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在近代,随着亚洲各国对西方文化与知识的引进,亚洲的大学体制也迎来了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浪潮。

19世纪末期,日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推进了大学教育的发展。

随后,中国、韩国和印度等国家也相继建立起现代化的大学体系。

亚洲大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不同国家的大学在组织形式、学科设置和教育模式上都有所差异。

基督教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基督教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历史论文论文题目:基督教对高等教育的促进及局限基督教对高等教育的促进及局限中世纪的欧洲普遍被认为是历史的黑暗时期,此时的基督教及其教会也被视为一种落后的、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科学发展和进步的顽固势力,但世界的大学教育恰恰诞生在这一时期。

因此,从西欧大学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建立两方面客观地分析它的成长历程,以及观察基督教在大学教育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发现基督教及其教会为大学的创建和普及,特别在大学教育兴办时期所发挥的奠基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基督教对欧洲的影响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以及大学学科的拓展使最初由教会确立的大学模式逐步变化,查理曼在其统治时期极其重视教育,要求教堂和修道院开办学校,指示神职人员兴办教育,其宗旨之一是教化人们懂得《圣经》的道理,做有教养的文明人。

二是竭其财力为教师提供保障,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神职人员、法律人才、官员、教师等。

这使得大学最终成为各种特色的教育机构。

客观地讲,基督教神学中的有关教育的信念和基督教会的教育活动,对人类教育的发展也有一些积极作用。

早期基督教神学就比较重视教育,认为“这是基督赋予门徒及其后继者的伟大使命”,并得以延续。

基督教主张两性同等接受教育,专门设立女修道院来发展对女性的教育,同时,也开展和进行一些超越阶级和种族的普世教育。

拉姆齐指出,基督教的目的是“普世的教育,不像希腊和罗马人,教育是富人的专利……也没有性别的歧视”。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描述基督教的教育是“对所有的个体、阶层和民族没有保留;既不像犹太人那样局限于一个民族,也不像希腊罗马的官方崇拜,只允许城邦自由民参加”。

中世纪神学院(修道院)还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

自1158年建立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相继建立,这些大学都起源于基督教神学院。

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除了基督教神学,还包括“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它们对后来的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历史视野中的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大连海洋大学

历史视野中的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大连海洋大学

第一章测试1.任何一种伟大的事业,任何一种文化复兴,必定有其担纲者,而在现代社会,这种文化复兴的担纲者非()莫属。

A:大学B:领导者C:专家D:教授答案:A2.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经历了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时期,前者以()为代表强调信仰的作用。

A:奥古斯丁B:阿奎那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答案:A3.从11世纪,封建贵族与庄园主们开始了骑士教育。

伴随城市运动和经贸的发展以及大批优秀学者和青年的出现,这时候大学出现了。

A:对B:错答案:A4.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经济发达,出现了一批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

A:对B:错答案:A5.萨莱诺大学位于意大利南方名城那不勒斯附近的萨莱诺,以医学闻名。

A:对B:错答案:A6.在西方人的理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它背后有一个抽象的、能够用数学、逻辑和语言精确表达的()。

A:逻辑B:逻结斯C:思维D:逻各思答案:D7.千百年来,中国的读书人孜孜以求,践行先贤之德,寻求内圣外王,修齐治平之道。

A:对B:错答案:A8.自大学产生以后,世界历史的变迁大多与大学紧密相关,往往一个时代的崛起,是以大学的崛起为先导的:意大利的崛起有()。

A:巴黎大学B:剑桥大学C:博洛尼亚大学D:柏林大学答案:C9.1620年五月花号靠岸,16年后建立哈佛,140年后建立了美国。

以色列还根本不能建国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思想者就建立了()。

A:博洛尼亚大学B:希伯来大学C:剑桥大学D:柏林大学答案:B10.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应只有区域和经济的意义,更是一个世界文明史的事件,是一个古老民族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回应。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

A:错B:对答案:B2.“阿卡德米”一词的词义为“学术与研究院”。

A:错B:对答案:B3.相传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为()。

A:我是B:毋过C:认识你自己D:你是答案:BCD4.古代希腊的教育思想史人文主义的,它形成了一种私人办学的传统,即尊重学术,主张学术自由,不同的学派可以进行争鸣。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教育制度和学术成就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教育制度和学术成就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教育制度和学术成就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重要的教育制度和学术成就,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制度和学术成就。

古希腊的哲学教育制度:古希腊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有组织的教育制度的地区之一、在古希腊,哲学家被认为是最高尚的智慧和知识的代表,哲学教育制度也是整个古希腊文化的灵魂。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通过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和理论,如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等。

这些理论成果对后世的哲学、科学和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儒家教育制度:中国的儒家教育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持久的教育体系之一、在中国古代,儒家教育被视为社会稳定和文明发展的基石,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教育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五伦,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想修养。

儒家教育制度的特点是注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培养学生的忠诚、孝顺和感恩之心。

中世纪的大学教育制度:中世纪的大学教育制度是欧洲中世纪教育制度的代表,也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源头。

在中世纪,教皇和教会对教育有着严格的管控,大学成为传播基督教信仰和推动宗教的重要场所。

中世纪的大学教育制度注重人文科学和神学的研究,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摩尔等。

中世纪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欧洲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成为了欧洲知识界的主流,强调文学、艺术和哲学的研究,提倡人的独立思考和人的尊严。

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有埃拉斯谟、莎士比亚和达·芬奇等。

人文主义教育制度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

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

欧洲中世纪大学_历史描述与分析欧洲中世纪大学:历史描述与分析中世纪时期,欧洲大学起源于教会学校,成为非常重要的学术中心。

这些大学致力于教育、研究和宗教教育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对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这些大学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于现代教育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1世纪的哲学研究院和神学学校。

作为天主教会的一部分,教宗和主教们非常重视培养教士和学者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大学开始在学院周围形成。

最早的大学之一是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年,主要致力于研究教会法。

奥克桑斯大学(1215年)是第一所获得教廷特许的大学,主要以神学研究为核心。

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

首先是学术自由和自治。

大学内部的学者和学生享有一定的自由,可以探索和研究各种学术领域,而不受国家或教会的直接干预。

其次,大学有自己的法规和组织机构,可以独立运营,例如拥有自己的学费、教职员工和学生组织。

这种学术和管理体系为大学提供了较高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教师在学术研究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

教师经常使用授课和问题解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和讨论自己的观点。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能力,也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大学的学科设置以神学为主导,但也涉及哲学、法律、医学和文学等其他领域。

学科设置的广泛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学术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辩论、演讲和写作等活动来展示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知识交流和讨论。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它们是现代大学的起源。

中世纪大学在学术自由、独立管理和注重学生参与等方面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基础。

其次,大学的学科设置推动了知识的多元化发展,培养了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最后,大学为欧洲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为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繁荣和知识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会大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_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中心

教会大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_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中心

高等教育史教会大学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中心田 正 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8)摘 要:在中国,教会大学萌发于19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初得到初步发展。

它从两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一是它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种模式;二是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教学人才,他们的经验和学识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初创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会大学;现代中国;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4)03-0088-05Christian colleges and moder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T IAN Zheng -ping(Colle ge of Education,Zhe j iang University ,H angz hou 310028,China)Abstract:Christian colleges initially emerged in the 1880s and g radually g rew up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w hich sped up the birth of the modern Chinese hig her education in two as -pects:one is to set up a model for the moder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another is to prov ide agroup of expert in administration and instruction.Their know ledge and ex perience,obtained from those colleg es,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odern Chinese higer edu -cation.Key words:Christian colledges;modern China;higher education在中国,教会大学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会大学对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的影响作者:王娴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11期内容摘要:中国民国时期由于外国侵略引发庚子赔款,出现教会大学,促使中国教育发生巨大变革,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

通过对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研究思考能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发展提供一定历史经验。

本文从民国时期入手,以教会大学为切入点看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关键词:教会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影响19世纪初期,外国传教士就开启了中国的传教之路。

起初人数极少,传教活动也是秘密进行。

1840年鸦片战争的出现,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中西方的地位、关系出现剧烈逆转。

与此同时,列强坚船利炮使得清政府禁教的策略被击破,传教士大肆进入中国,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基督教,例如兴建学堂、传送经书、四处游说等等。

伴随着传教活动的深入展开,教会学校应运而生,而民国时期正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确立的萌芽时期。

即使民国政局动荡不安,政府部门仍然极为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大量财政资金,加大教育监控力度,并颁布多项教育法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中国出现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北洋大学堂,但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大学是于19世纪六十年代创办的教会大学-圣约瀚大学。

20世纪上半世纪,中国出现了十几所教会大学,这些教会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现代大学制度发展起着极大推动作用。

这些教会大学所培养的学术人才,学生的成材率,至今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难以望其项背。

只是在1952年的那次全国院校大调整中,教会学校都集体消失了,与私立大学相融合,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教会大学的出现对中国大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列强的入侵不仅带来了炮弹,也带来了相当一部分教育文化。

从一方面来看,民国政府结合以往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外来文化传播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从现实层面出发,制定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规范促进作用,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由萌芽逐渐壮大。

总结研究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成立、发展和兴衰,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一.教会大学的历史演进若要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首先应该了解它的起源,而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和演变问题发生在民国初期。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展现出独特的面貌。

本文从民国时期入手,以教会大学为切入点看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1.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变迁教会大学的出现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清政府闭关锁国,列强入侵,教会大学的创办是在侵略与被侵略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与战争、经济、军事以及文化侵略紧密相连。

但事实上,教会大学所崇尚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当时的儒家文化本质上是不同的,但是教会一方当时为了更好的招收学生,吸纳人才,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其文化策略进行调整,更多地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将孔孟文化中的仁爱同基督教的博爱相一致的进行传播,加强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渗透。

与此同时,教会大学中国籍教师比例上升,文化课程设置也也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了相应调整,比如说增加国文教学减少基督教文化传播等等。

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文化交流中的敌对和冲突。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教会大学从艰难的创办初期走向繁荣时期,从冲突走向融合。

但是,教会学校本质上是外国对中国所实施的文化传播侵略,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2年的非基督教运动、1924年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以及以及后来的五州运动等民族运动波澜叠起,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热情觉醒,各类知识分子把希望寄托于各类政治活动,积极起义发动革命活动,掀起一股反对外来资本主义的热潮。

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需要抛弃历史文化的残渣,从封建社会解放出来,但不能够一味遵循西方文化教育模式,而教会大学作为基督教背景下的一种特殊存在,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下,革命的浪潮和民族起义使得北洋政府被迫于1925年12月公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规定基督教学校应立即向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注册立案,共有六条内容;(1)凡外人捐资设立各学校,须依照教育部所颁布各项规则向教育官厅请求认可;(2)学校名称上应冠以私立字样;(3)学校不得以传布宗教为宗旨。

①在中美关系恶化之后,中国打破了文化侵略传教的面纱,将教会学校同教会之间逐渐割裂,1927年注册立案之后,教会大学逐渐融入中国高等教育正规体系之中。

2.从时代背景中分析教会大学转变历程1840年的鸦片战争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峰期。

列强的枪支弹炮打开了中国国门,对中国的文化传输从本质上来说是借传播之名实施文化侵略。

教会大学创办初期,传教士以免学费甚至设立奖学金为名吸引贫困学子就读,课程中大量传播宗教文化,企图从思想上洗脑。

随着大量民族运动起义,人们逐渐认识到即使信仰基督教也无法挽救当时的中国。

教会大学的中国化,是历史洪流发展下的必然选择,教会学校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出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改变。

20世纪20年代以后,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教会大学的管辖力度,要求教会学校注册立案,在政府和社会的压力之下,教会学校被中国所吸收同化。

教会大学带有侵略性质,但是教会大学其全新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给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教育以强烈冲击,拓展了近代高等教育的教育内容、拓宽了近代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奠定了近代高等教育的学科基础,有着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

②二.教会大学背景下现代大学制度的初步发展总体而言,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转折阶段,在列强文化交流传播之下的“学习”之中发生的。

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变革和发展。

尽管教会大学的开办是处在战败后的不得以而为之,但不可否认的是,教会大学对民国时期现代大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会大学的出现代表着西方列强的意志,因此不论是它的课程设置、科研方式、管理体系、专业分类还是监管制度,都是以西方大学为模板设立。

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得中国较其他国家落后许多,教会大学建立前,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大约处于西方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的水平,即以古典文史学问为主的水平。

早期来华基督教大学的学术水平与西方19世纪上半叶的水平相当,而20世纪初时,在华最好的教会大学的水平接近了同时代欧美一般大学的程度。

③教会大学的设立使得中国在教育方面缩短了与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进步使得大学教育从近代朝着现代转型,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根基。

1896的维新运动拉开序幕,仁人志士民族热情剧增,思想得到极大解放。

京师大学堂作为变法之后仅存的硕果之一,于1912年正式改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出现,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路。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各类大学纷纷成立。

但是北京大学的课程开设同之前相比并未有较大改变,仅仅是在中学基础上传授新学,从总体来看,大学教育仍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学开设也具有较大局限性。

因此,北洋时期教育部门颁布了一众措施,如《大学令》和《大学章程》的实施,对大学的制度和章程做出了具体规范。

相对于清末高等教育制度而言,其主要变化之一是对封建流毒进行了革除,废除了忠君、尊孔;二是对大学内部机构的设置做出了明确规定,校内设评议会、教授会等机构;三是进一步明确了以文理科设置为主的大学与传授实用知识的专门学校之间的区别;四是第一次以法令的形式明确了私立大学的举办权。

④三.民国时期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思考1.演变较快,缺乏底蕴。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列强入侵背景的民族奋发改革之下出现的,受到西方外来大学文化影响很大,缺乏历史底蕴。

由教会大学为引,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可以说是完全照搬了西方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从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意义的京师大学堂到具体出台完全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制度仅仅花了数十年。

现代大学制度的出现,从源头来看,很大程度上是外力推动之下的后果。

2.起步晚,起点高。

中国现代大学教育于20世纪二十年代初展露出萌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但是由一开始的教会大学演变发展而来,而教会大学一进入中国实施的就是与当时美国同等水平的教育,一开始办学就同国外较为成熟的现代大学制度同轨,与此同时,大量海外留学归来的仁人志士、学者、教育家对高等教育不留余力的改革,使得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在制度或是在思想上都具有很高的起点。

3.应保持学术自由和创新中国目前的大学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要想进一步发展,创新是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大学制度的创新离不开学术力量的支持和强化。

中国当前大学组织的行政权力泛化严重,行政权力干预甚至取代学术权力的现象极为普遍。

且由于大学自身特殊的性质,校长及院长之类通常以指派确定,因此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往往交织在一起,往往行政权力要比学术权力压上一头,导致大学“官本位”的出现。

但是一所大学想要有真正的发展,离不开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

因此,大学制度必须有一定创新改革,在大学内部形成以知识、学术、科研为本的价值取向,减少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学术权力的风气,不然必将会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

纵观全局,教会大学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出现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

但是它更多的促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中国从落后的中学教育制度一步跨越到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大学制度,极大地缩短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间。

参考文献①谭双泉.教会大学在近现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109.②余艳辉.教会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05):159-160.③周义生. 近代史上湖南境内教会大学与两湖高等教育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9.④张建奇,杜驰.民国前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J].大学教育科学,2005(06):63-65.(作者介绍:王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教育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