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docx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测试(解析版)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测试(解析版)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解析版)2019-2019学年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下面有关操作正确的是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B. 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C. 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硫酸D. 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底部看是否收集满2.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清除可燃物B. 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 隔绝空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组装装置①时,先固定试管,后放酒精灯B. 用装置②进行实验时,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6.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②④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动物呼吸过程B . 硫在氧气中燃烧C . 酒的酿造D . 钢铁生锈8.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B. 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C. “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D. “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9.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 森林着火,可在火区周围开辟隔离带 B.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C. 楼房着火,用高压水龙头喷水灭火D .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10.下列各组混合气体点燃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B.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D. 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A. C6H12O6B. CO2C. N2D. O212.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A.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B.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 图书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二、填空题13.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________ .A、(1)B、(2)C、(5)D、________ .14.在自然界中,通过氧气以及各种含氧化合物的天然或人工转化,形成持续、稳定的氧循环,从而维持了相对恒定的大气含量.(1)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________ 、________ 及________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2)在氧循环的过程中,下列消耗氧气的有________ ;产生氧气的有________ .①金属锈蚀②煤炭燃烧③植物光合作用④人呼吸⑤鱼呼吸⑥水生植物光合作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标号,双选)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也有化合物.15.用下列物质:氧气、一氧化碳、干冰、二氧化碳完成空格:①能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②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的景象.产生该景象的物质是________;③吸烟有害健康.主要是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____.16.工业上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到上千摄氏度,欲能使煤分解成多种物质.下列属于煤分解产品的是(________ )A.液化石油气 B.煤气 C.煤油 D.________17.下列气体充分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A.氢气和氮气 B.天然气和空气 C.氮气和二氧化碳 D.________三、解答题18.如图是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1)此实验探究目的是什么?能证明CO2此性质的实验现象是什么?(2)CO2溶于水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你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简述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四、综合题19.阳春三月,济川初中春潮文学社的同学一起骑着电动自行车外出踏青采风,(1)同学们携带的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 辣炒白菜B. 面包C. 蒸鸡蛋D. 苹果(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一般用氯气消毒(Cl2 + H2O = HCl + HClO)不法商贩用自来水代替矿泉水,请你设计实验帮助同学们确定所带的是矿泉水还是自来水(写方法、现象、结论):________(3)同学们看到农田中庄稼的叶色发黄,说明植物缺________肥,可施加氯化铵,但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原因是:________。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word版,含答案解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word版,含答案解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1. 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产物,木炭不完全燃烧生成产物,则与分别是A. 与B. 与C. 与的混合物D. 无法判断2. 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品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 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周围会产生大量白雾,因此,舞台上常用它来制造云雾缭绕的环境。

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A. 干冰散发出大量的水蒸气B. 干冰释放出大量白色的二氧化碳气体C.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某种白色气体D. 干冰升华时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4. “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A. 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B. 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C. 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D. 禁止使用煤炭、石油5. 下列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是A. 空气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6. 用水灭水的原理是A. 降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使可燃物变成不燃物D. 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隔绝空气7.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而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A. 氧气B. 氮气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8.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今年月全球平均气温为,成为自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月。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结构:由原子直接构成B. 性质:能与水反应C. 类别:非金属氧化物D. 用途:用于灭火9. 缺乏必要的化学知识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B. 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 用加洗涤剂的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一种常见的乳化现象D. 血液中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10. )完全燃烧时放岀的热量。

以上几种气体燃料从等物质的量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来分析,其中属于优质燃料的是A. B. C.11. 实验室制取,最适宜的是A.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B. 稀盐酸和碳酸钠的混合C. 常温下使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D. 加热使碳酸分解12. 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将该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下列有关溶液颜色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溶液从紫色变红色,再变为无色B. 溶液从紫色变红色,再变为紫色C. 溶液从无色变红色,再变为无色D. 溶液从无色变红色,再变为红色1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趋利避害。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酸雨的产生C.煤气泄露时向室内洒水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D.液化石油气罐放置时要离火源一定距离,防止发生爆炸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变红色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3.生活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石墨作铅笔芯B、金刚石裁玻璃C、氮气保护食品D、干冰进行人工降雨4.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A.甲烷水合物 B.一氧化碳 C.氢气 D.氮气5.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冰水混合物7.如图所示,在左、右两个等体积的塑料瓶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用图示两种方法收集满二氧化碳后,旋紧瓶盖振荡,则 ( )A.左瓶没有任何变化,右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左右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两瓶都变瘪C.左瓶变瘪,右瓶试液变红D.左右两瓶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左瓶变瘪,右瓶外形不变8.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A B.B C.C D.D9.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种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气体判断错误的是( ) A.一定是CO2 B.一定不是O2 C.可能是CO2 D.可能是氮气10.分离、除杂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离CO2、CO混合物时,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CO,再向该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B.只用一种试剂无法把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三种溶液区别开C.要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稀盐酸可加入过量的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D.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KOH、Na2SO4、CuSO4、MgCl2鉴别出来11.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一、单选题1.晶晶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错误的是A.在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不变色B.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C.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D.元素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2.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B.都是黑色固体C.都能导电D.硬度都很大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措施和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A.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B.减少城市穿霾,提倡公交出行C.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5.要确保室温下一杯(约100mL)澄清的石灰水为饱和溶液。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石灰水用冰水冷却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加一药匙氢氧化钙粉末振荡后静止D.添加适量的水6.常温下将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了。

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

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A.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进行C.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只与反应物的条件有关D.反应物之间不接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7.下列主体知识的归纳中,都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常识: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节约意识:用剩药品——应放回瓶、取用药品——应取少量C.安全常识:厨房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电器着火——用水浇灭D.环保意识: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8.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氩气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B.任何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C.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成分D.二氧化碳可做大棚温室的气体肥料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铁能完全地溶解在稀硫酸中B.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即有足够的空气和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C.二氧化碳用来灭火的用途,即与其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其化学性质有关D.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10.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综合测试卷.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综合测试卷.docx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C.隔离可燃物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3.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 )A.拨打119火警电话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时,用水灭火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4.(2015.江苏苏州模拟)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B.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C.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D.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5.某地,一辆石油液化气运输车发生事故翻倒,储气罐部分破裂,并有液化气漏出,切不可采取的措施是( )A.疏散周围人群 B.用水喷气罐降温 C.控制火源靠近 D.焊接气罐泄漏处6.(2015.山西模拟)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C.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D.被围闲存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7.炼焦和石油分馏是开发利用化石燃料的两项重要化工工艺,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属于物理变化B.两者都属于化学变化C.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D.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8.(2015.四川成都模拟)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9.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原料是 ( )A.石灰石与浓盐酸B.石灰石与稀盐酸C.碳酸钠与稀盐酸D.石灰石与稀硫酸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9分)(1)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回答下列问题: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___ 性。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带答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doc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带答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doc

【带答案】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C--12 0--16 H--1 S--32 Ca—40Cl—35.5】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38 分)1. ( 2012.福州)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清除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D )3. ( 2012.上海)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4.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5.( 2012. 兰州)“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A.深秋时节焚烧落叶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C. 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D.用旧报纸制铅笔杆6.( 2011.苏州)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D)7.为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最间单方法是()A 、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B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三瓶气体中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三瓶气体中8.( 2011. 肇庆市)我国“十二五”规化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

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A. Zn+H 2SO4( 稀) = ZnSO4+H2↑ B高温H2+CO .焦炭与水蒸气反应: C+H2O(气 ) =TiO22↑+O2↑D 电解2H2↑ +O2 ↑C.太阳光分解水: 2H2O = 2H .电解水: 2H2O=太阳光9.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 )10. (天津)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 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11.某物质在隔绝空气加热后,分解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 、碳、氢元素B 、碳、氧元素C、氧、氢元素 D 、碳、氧、氢元素12. (常州)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A .①③B .②③C.②④ D .②⑤13.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含答案)
(3)打开活塞K后,观察到B装置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4)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5)E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装置中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20
11
第2次
20
6
第3次
20
2.8
第4次
20
n
(1)上表中n的数值为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1.C2.D3.D4.A5.C6.B7.B 8.A9.C 10.A11.A12.D13.B14.C15.D
(3)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比如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比如_______。
20.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用闻气味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看颜色区分过氧化氢和水
C.用燃烧产物鉴别H2、CO、CH4D.用________的方法区别铁粉和碳粉
(1)物质己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图中的反应一定都有气体生成
b.乙生成甲和丁一定需要点燃
c.戊转化成甲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d.丁和己中含有相同元素
四、实验题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单元检测1.我国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安全、清洁”是今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向。

下列能源中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石油B .太阳能C .煤炭D .核能2.同时进行以下实验,蜡烛火焰最先熄灭的是( )。

3.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乙醇(用X 表示)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 +3O 2点燃2CO 2+3H 2O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乙醇的化学式为( )。

A .C 2H 6B .C 3H 8 C .C 2H 6OD .C 4H 6O 24.赤壁之战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

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

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B .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 .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D .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就是甲烷,所以它是纯净物B .煤和石油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C .煤不可再生,而石油可再生D .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6.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

A .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行B .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C .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布扑灭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7.(福建龙岩中考)2010年1月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广东举行。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B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 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C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现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D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8.当你受到来自不良环境的威胁时,必须保护好身体。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 .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C .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 .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C .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D .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4、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有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n 纳米()91nm 10m -=的空心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碳管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B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完全不能燃烧的新材料C .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 .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④干冰可制造舞台云雾.A .①B .②C .③D .④6、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某些有机溶剂、氟利昂等。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其气态或液态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B.超临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D.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7、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8、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B.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9、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⑦二氧化碳沸点﹣78.5℃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检测题参考答案.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检测题参考答案.docx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检测题参考答案1.C2.D 解析:红磷是可燃物,没有燃烧是因为环境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3.C4.C 解析:物质燃烧时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最低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5.A6.A 解析: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它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氮气、二氧化碳均无可燃性,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无可燃性,它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也不会发生爆炸。

7.B 解析: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室内电器着火,拨打119火警电话,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施救,降低灾害的程度,A正确;室内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否则直接用水灭火,容易造成电器短路等更大灾害,B错;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不要采取跳楼等极端措施,C正确;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可以避免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人体的损害,D正确。

8.A 解析:煤油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火焰并冒黑烟,A正确;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时,不会立刻燃烧,因为,湿棉花球上面的水分不断蒸发带走热量,使棉花球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低于棉花的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B错;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C错;甲烷与空气混合,只有在其爆炸极限内,遇到明火才可能发生爆炸,D错。

9.D 解析:焊接气罐泄漏处,会引起危险,是不可采取的措施。

10.B 解析: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必须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A为节水标志;B为严禁烟火;C为塑料回收标志;D 为有毒品,故选B。

11.A 解析:室内起火,如果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进入更多的空气,致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火势更大,A不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入青菜可以灭火,原因是青菜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达不到油的着火点,也可以用锅盖盖灭,原因是隔绝空气,B正确;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隔绝可燃物,然后采取灭火措施,C正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进有毒气体,浓烟受热空气的作用,浮在上空,应低下身子逃生,D正确。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燃料》单元检测试题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燃料》单元检测试题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Cl—35.5Ca—40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用扇子轻轻地把燃着的蜡烛扇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3.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

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4.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不小心将酒精洒在桌面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D.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5.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6.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小明推测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7.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8. “低碳生活”的基本理念是节约生活中所耗用的能源和材料,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docx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A.铁丝不易燃烧B.散热快C.温度达到着火点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蒸汽锅炉爆炸C.气球爆炸D.车胎爆炸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A.舱内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舱内温度过低D.没有达到着火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9.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甲丙乙10.白磷应保存在里,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会因而引起,此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1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详细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word版含详细答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测试题(时间:60 分钟 总分:100 分)题号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Ca —4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火药爆炸B .蒸汽锅炉爆炸C .气球爆炸D .车胎爆炸2.(广东中考)“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 .出行多乘交通工具B .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C .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 .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3.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其中有错误的是( ) 4.(辽宁中考)为了区分 O 和 C O 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22 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 .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一定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5.(绥化中考)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C .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D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6.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 C O 观察 C O 的颜色 , 2 2 B .将 C O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 C O 能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酸性2 2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 C O 是否收集满2 D .将 C 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看到白色沉淀产生2 7.超临界 C O 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

下列有关超临界C O 流体的说法2 2 错误的是( )A .不能燃烧B .是C O 呈现的一种状态2 C .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 D .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不同的物质8.(娄底中考)2016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docx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的一定是燃烧B.燃烧一定有火焰C.燃烧一定有化学变化D.要使火熄灭,必须使可燃物隔绝空气,而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3.保护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 )泄漏,马上点火燃尽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 4.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5.下列对酒精灯和酒精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用火柴 点燃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量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灯芯的酒精隔绝空气D.存放酒精灯时远离火源——主要防止酒精挥发 6.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 .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D .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8.图书馆、档案室的火灾,可用( )。

A .水B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C .泡沫灭火器D .液态氧气9.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word版,含答案解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word版,含答案解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30分)1.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是大气污染物B. 都能与水反应C. 都能还原氧化铜D. 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制得2. 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A. 迅速做人工呼吸B. 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C. 拨打急救电话D. 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3.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B.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C.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D.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4. 某班同学在对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的功,又可以体现的过的是A. 可以使人窒息B. 可以做气体肥料C. 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 固体用于人工降雨5. 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描述中,错误的是A. 一般不能支持燃烧B. 支持燃烧C.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6. 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 扇灭——隔绝氧气B. 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 湿抹布盖火——隔绝氧气D. 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7. 近年来,媒体常报道出煤气中毒的惨剧,煤气中毒是由于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引起的,下列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煤气中毒发生的是A. 严寒的冬天,在狭小密闭的房间内烧炭取暖,在炭盘旁边放一盘水B. 在清洗偏远的水井时,边用柴油作为能源的抽水机放到井内抽水,边派人戴着口罩到井下洗井C. 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密闭的冲凉房内D. 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冲凉房外面,且要通风透气8. 某班同学在对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的功,又可以体现的过的是A. 可以使人窒息B. 可以作气体肥料C. 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 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9. 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 楼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 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10. 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石油是纯净物B. 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C. 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D. 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11. 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A. 燃烧木炭制取二氧化碳B. 加热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C. 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D. 稀硫酸跟铜反应制取氢气12. 小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帖子声称“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同时服用可致命。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解析版)1 / 16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鉴别三瓶无标签的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A .带火星木条B .紫色石蕊试液C .澄清石灰水D .带火焰木条2.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 .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C .讲卫生,尽量多作用一次性餐具D .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3.某高层住宅发生重大火灾。

下列逃生措施①沿楼梯迅速上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等待救援⑥跳楼,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 .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③④⑤⑥D .①②④⑤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白雾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 .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黑色固体5.冬季室内燃煤取暖时,要注意保持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

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 .O 2B .N 2C .COD .CO 26.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 .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7.下列有关CO 2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CO 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CO 2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 2D .干冰可以用来实施人工降雨8.我国科学家在CO 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 在低温下与氧气反应转化为CO 2,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该转化的几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B.反应中CO与O2的质量比为7:4C.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9.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10.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1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12.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C.紫外线消毒 D.煤隔绝空气加热13.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解析版)3 / 1614.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 、Cu 2O .称取14.4g 仅含Cu 、O 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灭火原理主要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推广利用太阳能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C.循环使用水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3.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措施的是()A.煤矿的矿井中应保持通风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C.加油站附近严禁烟火 D.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用打火机检查泄漏点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能供给呼吸B.明矾可用作自来水生产中的消毒剂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5.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6. 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碳 D.可吸入颗粒物7. (2015年广东广州)如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8.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C.碳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可作燃料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9. 下列对二氧化碳四个方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B.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C.制备: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碳D.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和化工原料等10.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氧化物C.都含有氧分子 D.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1. 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利用温室大棚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A.施用后可防治病虫害 B.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C.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施用后可防止火灾12.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图A能成功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B.若图B中试剂为足量澄清石灰水,则可检验二氧化碳C.图C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端进,b端出D.图D可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灭火13.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水 C.紫色石蕊溶液 D.氯化钠固体14.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15.“可燃冰”〔CH4 .(H2O)n〕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

下面关于“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A.CH4 .(H2O)n是氧化物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D.“可燃冰”可直接拿回家作为燃料使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4分)16.(6分)(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其中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 。

(2)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没有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 (填字母)。

a .氢气的储存和运输b .获得氢气的成本c .制备氢气的原料d .氢气燃烧的热值不高17.(8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性。

(2) 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比CO 和CO 2,它们的组成元素 (填“相同”或“不同”,下同),化学性质 。

(3)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 N 2+2CO 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的是18.(15分)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他按图A 、图B 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图A 图B 图C(1) 用图A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再用图B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 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原因是 (填序号,下同);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c.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 图A 与图B 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4) 如图C ,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不久,火焰慢慢熄灭。

取出坩埚再加热,再点燃松节油让其燃烧,再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火焰又熄灭。

造成松节油熄灭的原因是: 。

19.(15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1) 吸收大气中CO 2的环节是 。

(2) 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 2的含量上升,从而白磷热水(80℃)白磷 红磷 氧气 薄铜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

(3)科学家研究得知:海洋能吸收大量CO2。

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

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方程式:。

(4)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量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甲醇+H2O。

则甲醇的化学式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8分)20.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下图所列出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进行研究。

(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2)甲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要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可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

乙同学选择加热碳酸氢钠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字母),他不选择加热碳酸氢铵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21. 石灰石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块石灰石样品,将其敲碎后,称出6 g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20 g)。

然后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反应所需时间 (t)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总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束时,共放出二氧化碳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D4.B5.A6.B7.A8.C9.C 10.A 11.C 12.A 13.D 14.A15.B二、填空题16. (1) 石油 二氧化硫 (2) a 、b17.(1) 可燃 (2) 相同 不同 (3) CO18. (1)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2)a 、b c (3) 图B(4)松节油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9.(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温室效应 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答案合理即可) (3) CO 2+H 2O=H 2CO (4) CH 3OH (或CH 4O )三、实验探究题20.(1)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的条件(2)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B D C(3) A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也生成氨气,使制得的气体不纯四、计算题21.(1) 2.2(2)解:设6 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100 44x 2.2 g10044 2.2x gx=5 g 则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6g g×100%=83.3%。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初中化学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