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市》课件 - 副本 21页PPT文档
现代文阅读教学训练《香市》
☆阅读训练
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革命”(指1924~1927年间的北伐战争)以后,据说为的要“破 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 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 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 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 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
☆阅读训练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 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 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 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那么姑且到惟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罢。我以为这锣 鼓响的是什么变把戏的,一定也是瘪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乎 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 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不是无名的“江 湖班”。然而他们只售平价十六枚铜元。
☆阅读训练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 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瓮、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 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五六十亩地的 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 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 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 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 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香港和澳门》PPT
香港夜景
大妈澳三祖凼巴阁大葡牌桥京坊酒店
4.澳门位于珠江口 ( 西 )侧,毗邻 ( 珠海)经济特区。
5.澳门由( 澳门半岛)、 (氹仔岛)和(路环岛) 组成。
不断扩大的澳门
19世纪末澳门面积只有10.3平方千米。因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 积,尤其是当地人民不断填海造地,澳门的面积逐渐扩大。20世纪 80年代初期,澳门面积为16.1平方千米,1990年扩大到17.4平方千 米,2000年更扩大到25.4平方千米。扩大两倍多。
香港和澳门
港澳的地理位置
位置与范围 读一读吧!
思
Where is HongKong?
考
香港和澳门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京
一、地理位置
九
1.港澳位于我国
线
东南部,临南海
2.香港位于珠江口 ( 东 )侧,毗邻
( 深圳)经济特区。
3.香港由( 新界 )、
(九龙)和(香港岛) 组成。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3.旅游业发达
港、西欧
训练反馈
1、香港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 珠江口 东 侧,与 深圳 市相邻,澳门则位于 珠江口 西侧,与 珠海 市相邻。
2、香港由 香港岛 、九龙半岛、 新界 三 部分组成,澳门 澳门半岛 、 凼仔岛 、 路环岛 三部分组成。
3、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 特别行政区 , 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香市》一、作家作品。
作者:茅盾。
茅盾生于1896年于1981年逝世,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
浙江桐乡县人。
他于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毕业进入上海商务编译所,即开始了文学活动。
曾任《小说月报》主编,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
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矛盾的长篇小说《蚀》、《腐蚀》,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时代面貌;特别是长篇小说《子夜》,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光辉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
散文集有《风景谈》、《白杨礼赞》等,均脍炙人口。
茅盾还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撰写理论批评文章。
他的理论批评文章大都写得明白晓畅,反映出他一贯坚持的为现实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思想。
二、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记叙文,属记事散文。
《香市》发表于1933年7月,《中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上,1934年收入散文集《话匣子》,现编入《茅盾文集》第九卷。
作者在《故乡杂记》一文中说:“‘香市’就是阴历三月初一起,到十五日止的土地庙的‘庙会’式的临时市场。
乡下人都来烧香,祈神赐福,保佑蚕好,趁便逛一下。
”三、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传统“香市”昔盛今衰的对比描绘,从一个侧面形象而又深刻的反映了:3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破产、萧条的情况。
揭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社会原因。
即: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反动军伐残酷剥削、压榨人民,表明了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
四、层次段落。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前4个自然段。
作者记叙了往昔香市的盛况。
文章开头先交待香市举办的时间,并特别点明:香市是传统活动。
接着交待了香市的参加者,主要是农民,也就是蚕农。
凡日子还过的去的农民,都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借佛游春”四个字确切的说明了香市的性质。
作者交待这一点无疑是告诉读者:香市的盛衰正是农村情况的集中反映。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香市
自考《大学语文》讲义——香市一、作家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为笔名。
曾任《小说月报》主编,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
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光辉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等。
本文1934年收入散文集《话匣子》。
此文写作的时代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钢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绝不是为了让中国强大起来,而是要把中国当成他们的殖民地,推销他们的剩余产品。
随着中国殖民地化的步步深入,中国的经济也步步走上破产。
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写出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
二、主旨作品通过传统香市昔盛今衰的对比描写,以小见大,反映了江南农村经济的破产,市镇的凋敝,写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经济的特征,揭示造成这种严酷事实的社会原因。
三、课文串讲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从开始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写作者幼时所见香市热闹的景像,以及给作者留下的难忘记忆。
课文: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
香市的地点,在社庙。
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
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廿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
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
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
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术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
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1《》课件新人教版
春草(chūn cǎo)图 1、(春草请(c一hū位n c同ǎo)学有什有么感样嫩、的绿情、特多点的、软?、 朗读) 2、春草图抒发了作者(zuòzhě)什么样的感情?
3、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运
4、划出间接写人在草地上的感受的句子,圈 出用得很有表现力的词,并体会其作用。
第三页,共22页。
(二)绘春
• 1、自由朗读课文 • 2、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 • 与3-7自然段存在(cúnzài)着什么关
系?
第四页,共22页。
总分关系(guān xì)。
• 这里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结 构来描绘(miáohuì)春天。
• 文中写了“山、水、太阳”,总写 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整体轮廓。
• 2、作者甜)(zuòzhě)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
(侧面(cèmiàn)衬托)
• 3、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
写得好处吗?
(比喻、拟人,此处还运用了联想的写
作手法----由花甜联想到果实)
第八页,共22页。
作者(zuòzhě)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fán hu树ā)中昆虫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与朱自清先生(xiān sheng)比一 比
•
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描写出春天
第十七页,共22页。
写实 (xiěsh í)
写意 (xiěyì)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1《藤野先生》课件新人教版
添改讲义(jiǎngy认ì)—真—负责
纠正(jiūzhèng)解剖严图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没 正治有 直学民 热严族 诚谨偏
见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第十三页,共21页。
本文以作者(zuòzhě)的爱国主义思想 线,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zuò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水户(s反hu清ǐ 志hù士):客死之地
第十六页,共21页。
(diànyǐng)
匿名信事件(shìjiàn
学生(xuésheng)复述:弃医从文的原
看 电 影
事 件
第十七页,共21页。
弃医从文的原因(yuányīn)
受极看
祖匿
到大电
国名
—— (zǔguó)
(shìjiàn)——
爱 严 震 影
重动事
鲁 迅
第一页,共21页。
(xiān sheng)
藤 野 先 生
第二页,共21页。
学生介绍鲁迅(lǔ xùn)其人及
第三页,共21页。
鲁迅(lǔ xùn)(1881—19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 草》、《朝花夕拾》 《呐喊》、《彷徨 (pánɡ huánɡ)》《华 盖集》、《坟》 等。本文选自散文 鲁迅生活的绍兴(shào xīnɡ)集河《埠朝花夕拾》。
第四页,共21页。
课文(kèwén)《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
第五页,共21页。
课文(kèwén)《社
第六页,共21页。
课文(kèwén)
第七页,共21页。
香市小学语文科(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一
方并勾画出来。
5, 感知提炼中心句
4、 品悟文字,感悟“乡下人家”
预设列举:
(1) 出示课文段落“乡下人家,虽
然住着小小的房屋,、、、可
爱多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如
诗如画般的感觉和味道。
(1)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乡下人家这
第一幅有优美的田园画。
(2) 找出这幅画中什么可爱?
(瓜、腾、叶及他们的动作
攀、爬、结)
(3) 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并指导朗读
(4) 改读课文,读出诗的味道
2,回扣引读中心句:所以人们说
——(读课文最后一段)
作 1.抄生字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梦
21 如诗
乡下人家
如画
如
教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a、好的地方。 b、碰到的问 后 题。 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反 思
三读课题 3、 初读课文,感知“乡下人家”如
画 1, 自己读课文
2,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3, 指名读课文,点拨指导读书
预设如下:
(1) 老师知道学生理解“依着时
令”。欣赏一组顺着时令盛开
的花朵图片:芍药、凤仙花、
鸡冠花、大丽菊。
(2) 及时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教
学 4, 在文中找出乡下人家能如画的地
过 程
修改意见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
重点 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
教
好。
材
分 析
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 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具 课件
1、 课前交流,入题 1, 师生交流,聊乡下,谈印象。 2、 导入新课,读题 1, 初读课题 2, 想画面,再读课题 3, 读小诗《乡下人家》《晨牧》,
香市小学语文科(五)年级第(九)册第(一)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学生看地震的短片。
2.学生谈各自观片后的感受。3 Nhomakorabea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大地震的情景,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直面触摸课文,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1.观看课件,听朗诵,感悟父爱。
2.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扣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细细品味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熏陶。同时让学读懂作者用来表感情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广东省东莞市可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风筝》课件
• 从手足情上看, •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
•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来看,
•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的现象来 看
第6页,共14页。
•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 风筝,是为了小兄弟有出息,那种恨, 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 虽然过了几十年,也要讨得小兄弟的 原谅,手足情深由此可见。
•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 强。中华民族将来真个得到解放,必然 由于人人具有了他那样的精神。 ——叶圣陶
第3页,共14页。
字词积累
shí
huáng sè
shù
什物 惊惶 瑟缩 宽恕
chà líng dīng xián wù
bǐ
丫杈 伶仃 嫌恶 可鄙
zhì nüè duò
yì
掷 虐杀 堕下去 苦心孤诣
第14页,共14页。
qiáo cuì mú wúgōng jué
憔悴 模样 蜈蚣 诀别
第4页,共14页。
合作探究
误解和冲突之中也有亲情
第5页,共14页。
多角度探究主旨
• 在这篇弥漫着浓浓的悲哀气息的散文中,除了 能感受到误解和冲突中的浓浓亲情外,作者还 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结合你的人生经验, 选择另外的角度来理解。
第8页,共14页。
•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 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 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 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香市教案
香市茅盾教学目的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说明以小见大的整体构思。
2、理解本文的今昔对比的手法。
3、概括文章开头关于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场面描写的层次内容。
4、理解文章结尾披露香市主角转移情况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说明以小见大的整体构思。
2、理解文章结尾披露香市主角转移情况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1)、茅盾生平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
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
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
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
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
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
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
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
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
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
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
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
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
“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盾
• 一、作家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 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中国新文学运动 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曾与叶圣陶, 郑振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与鲁 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动中国左翼作家联 盟的发展。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 《风景谈》,《白杨礼赞》和《香市》等。
• 这一段仅三句话,每一句话照实写来,而 又都含有暗示,寓意匪浅。其第一句不仅 表明重振香市的时代背景,而且说明大革 命以后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对香市具有 直接影响。
• 第二句则以“公安分局”这一个体事物, 象征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占据农村,并成 为致使江南农村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
• 末句中“蚕种改良所”这一招牌,暗示的 内容更为丰富。“蚕种改良”?蚕种为什 么要改良?作者对此虽无介绍,但当年的 读者一看便知这招牌的含义;今天的读者 结合背景材料也能读懂话中的暗示。30年 代,洋货充斥市场,严重冲击破坏了民族 工业与农村的自然经济,维系江南地区乡 下人生命线的蚕丝工业同样难逃厄运 。
• 而农村的破产又直接影响了市镇商贸的繁 荣与发展,于是镇上的小商人想重兴这 “香市”,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以刺激 买卖,“可是他们也失望了”。这就更清 楚地表明: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什么商 业手段,广告效应都无法挽回农村破产, 市场凋敝的事实。根本原因何在?已很明 显。
• 九、重点段落分析
• 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含义
• 七、表现重兴香市的冷落景况时运用的反 衬手法 作者在写香市的冷落,萧条时,运用了
反衬手法,作者一方面着意描述武术班技 艺的精湛,远远优于从前弄缸弄甏、走绳 索、玩杂耍这些无名的“江湖戏班”。甚 至表演卖力,票价便宜,“要是放在十多 年前”肯定满场没个空隙。
• 另一方面作者又强调眼下看客很少,特别 是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 看不见了。从而通过往昔下三流的演技都 能吸引大量看客,如今艺高价廉的”南洋 武术班“却 没有多少看客的对比,突出演
• 2、以小见大的表现方法。本文主要通 过香市的变迁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 透过香市这一小小的窗口,作者却写出了 20世纪30年代中国江南农村社会文化生活 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
• 3、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更深刻 的寓意。如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 候,香市的兴盛状况。这里“桃源”象征 大革命前没有帝国主义的经济侵入和军阀 势力的插入,江南农村的那种所谓美好世 界。
• 第二部分 写禁而复开的香市的萧条和冷落。 和作者幼时所见的香市热闹的盛况 形成鲜 明的对比。
• 特别是第5自然段写“革命”以后,香市一 度被取消,香市举办的地点“社庙”被公 安分局的衙门和蚕种改良所占据,暗示了 导致香市衰落乃至江南农村经济凋敝的重 要原因。
• 六、作品中描写往日香市盛况部分的层次与内容: (1)以说明性文字,表述香市的主要节目是“吃” 与“玩” (2)主要从视觉角度,描写庙前香市上舞枪弄 棒,吹弹拉唱等多种杂艺的场面之大 (3)从多种感受出发,描绘庙里的品物之多 与 祈神赐福的香火之 盛 (4)从听觉角度,表现庙里庙外的声响的嘈杂 作者多角度地描摹香市的内容 、场面与气氛,以 渲染其昔日的盛况 。
• 二、背景简介:本文选自茅盾的散文集 《话匣子》,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15日 《申报月刊》。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由 于军阀混战,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帝 国主义军事与经济势力的加紧入侵,中国 农村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广大农民的生 活日渐贫困,而农村经济的破坏反过来又 影响了市镇经济的发展。《香市 》所描写 的场景即是这种背景的真实写照。
• 四、词语掌握 香市:旧时江南农村从旧历三月初一到三 月十五举办的庙会式的临时市场。
• 弄缸弄甏:音bèng,杂技节目,演员用头 和肩等部位顶、接缸和甏。
•
• 五、 层次段落:全文分两大部分• 文章开头先交待香市举办的时间,并特别点明: 香市是传统活动。接着交待了香市的参加者,主 要是农民,也就是蚕农。凡日子还过得去的农民, 都要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借佛游春” 四个字确切地说明了香市的性质。作者交待这一 点无疑是告诉读者:香市的盛衰正是农村情况的 集中反映。这里有人有物、有情有景,绘声绘色, 笔笔传神,让人感到的确是个“狂欢节”的样子。 最后作者点明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 三、 中心思想(文章主旨)
• 本文通过对传统“香市”昔盛今衰的对比描绘, 以小见大,从一个侧面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大革 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凋敝及其对市 镇经济的影响,揭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社会原因: 即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反动军阀的残酷剥削、 压榨 ,表明了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清醒认 识。反映了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 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发展繁荣。
• 于是蚕农们不得不废弃“土种”,购养洋 种蚕,虽仍无济于事,但这“蚕种改良” 表现了当时农村自然经济变化过程中的一 个特征,意味着帝国主义的经济渗透侵略, 这更进一层的暗示 了导致江南农村经济破 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
• 十、 写作特点:
• 1、 巧妙运用今昔对比手法和铺垫反衬 的写作方法。全文共分两大部分,分别写 香市的昔盛今衰的场面和气氛。这是本文 总体上的对比。此外,还有场面的铺垫与 反衬。
• 又如文中“革命”后社庙的左屋被‘公安 分局’借去做了衙门,后社庙的左偏殿上 又挂起了‘蚕种改良所’的招牌。”这里 “公安分局”暗示军阀势力的插入,“蚕 种改良所”则暗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这两者是造成中国农村自然经济日益凋敝 的根本原因,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主题。
技的高低,与观众的多寡形成反比的事实, 反衬出香市的冷落与重兴的失败。
• 八、香市主角转换的内涵
• 作者在表现香市的盛衰时,突出了一个重 要标志,即香市主角的转换。香市的兴盛 本是农民祈神赐福,借佛游春的需要,所 以昔日香市的主要游客是农民,这在作品 一开始就有交代。
• 可是重振香市,却出现了异常的现象:往 常香市的主角——农民差不多看不见了。 香市的主角转变为“镇上的小商人”,这 说明什么呢?其实,农民并非不想祈神赐 福、借佛游春,只是他们已经没有经济能 力消费这香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