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超调理论简介

合集下载

汇率超调模型 36页

汇率超调模型 36页

y d (e p) y g 总需求
净出口取决 于实际汇率
依赖于产 政府支出以及
出的商品 由税收政策刺
需求
激的需求
(2)
2 货币市场
md p y i
货币需求 (3)
货币需求函数 M d P Y exp(i) 的自然对数形式
ms md m
货币市场均衡 (4)
第8讲 汇率决定 理论四
汇率超调模型
本讲概要与学习目标
汇率超调模型的方程结构。 汇率超调模型的图示分析。 汇率超调模型的数学推导。 汇率超调模型的基本结论。
弗来明-蒙代尔模型弱点
国民收入完全由总需求决定,价格水平是固定 不变的。这只有在凯恩斯的失业存在的前提下 才能成立
持有外国债券的预期收益等于外国利率水平。 这隐含着静态汇率预期成立的假定,即经济人 总是相信汇率会保持在现有水平上
量变动
•对于给定的政府需求水平,必定存在一个实 际利率水平使总需求等于外生的总供给
•IS曲线上方:超额供给,价格回落
•IS曲线下方:过度需求,价格上升
(二)模型的图示分析
第三象限表明货币市场的均衡状况
i 1 ( p m y) (8)
•LM曲线代表所有使货币市场均衡的p和i的 组合 •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商品供给y增加时,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λ(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θ(汇率向其均衡值调整的预期速度) λ、θ越小,经济向其均衡值调整的速度越快 1/λθ越大,随机扰动对均衡的影响越大
多恩布什汇率超调模型假定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商品需求的波动仅仅导致价格变动,而不会
影响产出 商品价格是粘性的,即对于商品需求的波动,

Dornbusch overshooting Model多恩布什超调模型

Dornbusch overshooting Model多恩布什超调模型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价格水平不发生调整,货币供给的一次性 增加只是造成本国利率的下降,本币汇率的贬值超过长期平衡水平,本国 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
3. 经济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调整
在货币市场上,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货币需求 上升,这造成利率的逐步上升。本国利率的逐步上升 会造成本国汇率的逐步升值。这一升值是在原有过度 贬值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现为汇率逐步向其长期平衡 水平的趋近,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利率的逐步提高, 以及实际汇率的逐步升值,本国的私人投资及净出口 均逐步下降,总产出也较短期水平下降,逐步向充分 就业水平调整。以上的调整过程将持续到价格进行充 分调整,经济到达长期平衡水平为止。此时,价格水 平发生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同比例的上涨,本国货币 汇率达到长期平衡水平,购买力平价成立,利率与产 出均恢复原状。
婴幼儿体格生长
Dornbusch overshooting Model多恩布什超调模型
一、超调模型的基本假定
• “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l):汇率的模型也认为货币需求是稳 定的,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
• 与货币模型不同,超调模型认为商品市场价格存 在粘性。并且:第一,购买力平价在短期不成立, 在长期成立。第二,总供给曲线在不同的时期内 有不同的形状,短期水平,中期向右上方倾斜, 长期垂直。(p173图6-2)
图6-2 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
二、超调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图 6 – 3 超调模型中本国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的影响
超调模型中的平衡调整过程
• 1、经济的长期平衡 长期内,价格充分调整,则超调模型与货币模型相同。
e =α(y* - y) +β( i–i*) +(Ms–Ms*) • 本币供给↑25%→本国价格水平↑25%→本币贬值25%。→利率

汇率理论及人民币汇率

汇率理论及人民币汇率

汇率理论及人民币汇率汇率理论简介汇率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它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

汇率的变动对于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经济增长都有重要的影响。

货币供求理论根据货币的供求关系,汇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供给货币增加或需求货币减少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而供给货币减少或需求货币增加则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

利率平价理论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的差异会导致资本流动,从而影响汇率。

如果国家A的利率较高,那么外国投资者将会将资金流入国家A,导致国家A的货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品价格较低,那么其货币的实际价值将会上升。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其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例。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中国的经济和全球经济都有很大影响。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兑换比率。

美元一直被视为国际贸易和储备货币之一,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关。

人民币汇率的管理中国政府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和干预。

在过去,人民币的汇率主要由中国央行决定,但目前已经逐渐向市场化趋近。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经济基本面、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动等因素。

政府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市场的供求关系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难以预测,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较大。

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逐步放开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这可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增加。

总结汇率理论提供了解释汇率变动的基本原理,而人民币汇率作为中国的货币兑换比率,对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汇率理论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因素,可以为个人和企业在外汇市场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决定汇率的理论知识

决定汇率的理论知识

决定汇率的理论知识概述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价值。

汇率的变动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决定汇率的理论知识对于投资者、商人和政策制定者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影响汇率的重要理论知识。

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PPP)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解释汇率变动的重要理论。

根据该理论,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应该取决于两个国家商品篮子的价格水平。

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品篮子价格水平上涨,意味着该国货币贬值;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品篮子价格水平下降,意味着该国货币升值。

基于PPP理论,如果两个国家商品篮子的价格水平相对稳定,汇率也应该相对稳定。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更加复杂。

由于市场因素、经济政策和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汇率的波动。

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是另一个影响汇率的重要理论。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两个国家之间的利率差异会引起汇率的变动。

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较高,那么该国的货币会更受投资者青睐,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较低,那么该国的货币会受到资本外流的压力,导致该国货币贬值。

然而,利率平价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其他因素,如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状况和外汇储备水平,同样对汇率产生影响。

此外,国际资本流动和投资者情绪变化也可能导致汇率的剧烈波动。

贸易差异理论贸易差异理论是指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状况对汇率产生影响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增加,意味着该国的出口增加,进而导致该国的货币升值。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增加,意味着该国的进口增加,进而导致该国的货币贬值。

然而,贸易差异理论也存在局限性。

其他因素,如政治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流动等,同样对汇率产生影响。

此外,由于国家贸易政策和措施的频繁调整,贸易差异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汇率的波动。

资本流动理论资本流动理论是解释因资本流动引起的汇率波动的理论。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汇率,简单来说,就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在国际经济学中,汇率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各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不同,那么汇率就会调整,使得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相等。

例如,假设在美国一个汉堡包的价格是 5 美元,在中国是 20 元人民币,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应该是 5 美元= 20 元人民币,即 1 美元= 4 元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则认为汇率的变动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但在现实中,这些因素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它没有考虑到非贸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差异。

此外,各国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质量差异也会影响其准确性。

二、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认为,两国间的利差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该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指的是,投资者可以在本国和外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投资收益应该相等。

假设本国利率为 i,外国利率为 i,即期汇率为 S,远期汇率为 F。

如果 i > i,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本国,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以规避汇率风险。

这样就会导致本币即期升值,远期贬值,直到(1 + i) /(1 + i) = F / S 时达到均衡。

非抛补利率平价则是投资者不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

此时,投资者根据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决定投资方向。

汇率超调理论

汇率超调理论

汇率超调理论汇率超调理论概述1976 年,多恩布什(Dornbusch) 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 al of Political Economy) 上的著作《期望和汇率动态学》( Expectations and Exchan geRate Dynamics) 为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和学术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这是二战以后国际经济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文章之一,超调模型还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它的精致和清晰,同时具有很强的政策相关性,使它区别于同时代其他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模型。

汇率超调理论概念汇率超调理论(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

汇率超调的前提条件是商品价格具有粘性。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汇率超调理论基本假设①在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即由于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调整是渐进的,而资产市场反应却极其灵敏,利息率将迅速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②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能够成立③无抛补利率平价始终成立④以对外开放的小国为考察对象,外国价格和外国利率都可以视为外生变量或假定为常数。

汇率超调理论核心思想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恩布什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

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

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

国际劳动力流动下的汇率动态——汇率超调模型的一种扩展

国际劳动力流动下的汇率动态——汇率超调模型的一种扩展
21 0 0年第 3期 ( 总第 19期 ) 9
厦 门大 学 学 报 (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J U N LO I ME N V R IY At Sca Si cs O R A FXA N U I E ST ( r s& oi c ne ) l e
N . 00 o32 1 G nr e a N .9 eea Sr o 19 l i l
拉克 所建立 的模 型方法 被 国际货 币基金 组织应 用 于其成员 国的业务 管理 。约翰逊 等则 沿用现 代货
币 主义 的一 些理论 假设 , 他们 强调 了开放 经济 中存量 和流 量 的均衡 的差别 , 成为 了货 币分 析法 应用
于收 支分析 的标 志 ( rklJhsn 17 ) 0世 纪 6 Fee,ono ,9 6 。2 0年代 , 茨 ( a s16 ) 麦金 农 ( kn 奥 O t ,9 6 、 e Mei— nn 16 ) 奥特斯 ( R ,95 16 ) o ,9 6 、 O s16 、99 等开 始在 开放宏 观经 济 和金 融资 产组 合平 衡 的整合 分 析 中加 入存 量均衡 约束 。布 兰森 ( rno ,9 8 、 利 特和弗 特 ( lt o e16 ) 库里和 波特 ( on Basn 16 )维 wie&F r ,9 9 , l t K u

国在政策设计 中应注意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协调 , 同时注意汇率会 导致相对 的实 际工资变化进
关键 词 : 劳动力市场 ; 国际劳动力 流动 ; 汇率超调
中 图分 类 号 :0 5 F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4 8— 4 0 2 1 )3—04 0 03 06 (00 0 0 3— 8
流动因素 引入 多恩 布什经典 的汇率超 调模 型之 中 , 可从商 品市场 、 币市场 和劳动市场 三个市场 货 共同均衡 的最优条件导 出汇率和价格水平 的动态关系。通过这一新 的研究 视角 , 可以从 经典汇率

汇率理论[ppt]

汇率理论[ppt]

汇率理论摘要本文将探讨汇率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

我们将讨论汇率的定义,不同汇率制度的类型,以及影响汇率的因素。

我们还将介绍汇率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

引言汇率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兑换比率。

汇率的变化可以对国际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了解汇率理论对于理解国际经济和金融运作至关重要。

一、汇率的定义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通常情况下,汇率用于计算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所需的单位数量。

汇率可以是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这取决于国家所采取的汇率制度。

二、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决定其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的方式和机制。

常见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半固定汇率制度。

1. 固定汇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被设定为固定的数值。

这意味着货币的价值相对稳定,并且汇率的波动范围较小。

例如,中国的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就处于固定汇率制度下。

2. 浮动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的变化而自由浮动的。

汇率的变化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例如汇率市场的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

大多数发达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3. 半固定汇率制度半固定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一种结合。

这种制度下,汇率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浮动,但超出该范围时,央行将采取干预措施来调整汇率。

香港的汇率制度就属于半固定汇率制度。

三、影响汇率的因素汇率的波动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因素。

1. 利率差异利率的高低是吸引外汇投资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相对较高,那么外汇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到该国,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这将导致该国货币的升值,从而影响汇率。

2. 经济基本面经济基本面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前景。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较好,那么外汇投资者可能会更倾向于投资该国,从而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影响汇率。

汇率超调名词解释

汇率超调名词解释

汇率超调名词解释汇率超调指经济运行中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程度。

根据价格平均化假说,价格水平与产量成正比。

由于经济主体出于种种考虑在商品和劳务的选择上必然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类产品作为替代物,这样各国同类产品相对价格的差异会引起替代品价格上涨,最终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下降。

这一过程将使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减弱,反之,则会使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增强。

当一国同类产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便宜时,该国商品就可能倾销到其他国家去,而当一国同类产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昂贵时,该国商品就有可能倾销到其他国家来,这样,会引起本国商品的输入或输出,即形成所谓的“外汇超调”。

超调指经济运行中实际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程度。

一般用实际汇率同均衡汇率的偏离来衡量。

从长期来看,汇率是围绕着均衡汇率波动的,并且大致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它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无关。

因此,在开放经济中,汇率超调的实质是货币失衡。

其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或外汇支出的增加。

一般来说,在开放经济中,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超过了均衡水平,超出部分被认为是超调;而外汇支出超过均衡水平的部分被认为是超支。

汇率超调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汇率传导机制扭曲、货币政策调控、政府财政赤字、对外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顺差、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国际收支顺差等。

汇率超调不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超调对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一是导致跨境资本无序流动,破坏金融秩序。

二是加剧资源错配。

三是造成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协调困难。

四是冲击国内外贸易。

五是推高通胀。

六是带来巨额贸易和投资逆差,损害我国国际形象。

但从短期看,一方面有利于缓解经济过热压力,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另一方面有利于抑制热钱流入和人民币升值预期。

当前,我国对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尤为重要。

货币分析法与汇率超调

货币分析法与汇率超调

a
5
二、粘性价格
• 基本思想:汇率是一个跳跃变量,而商品 价格是事先确定,其向均值的调整是缓慢 的
• 经济体假设:一个汇率浮动、资本自由流 动、价格弹性、充分就业的开放经济小国
a
6
理论模型
a
7
a
8
货币分析法与汇率法构成
•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Flexible-Price Monetary Model)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Sticky-Price Monetary Model)
a
2
一、弹性价格
• 现代汇率理论中最早建立、最基础的汇率决定模 型。
• 基本思想: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 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因此汇率水平应主要由货 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
r
M Mf
LfL( ( yy, f, ii) f)
a
4
结论与缺陷
给定其他条件不变,本国货币存量导致r增加,汇率贬值 国民收入增加,汇率升值 本国利率上升,汇率贬值 缺陷: • (1)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实行
浮动汇率制以来一般是失效的,使得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建 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础之上。 • (2)货币需求函数。研究显示,主要西方国家的货币需 求极不稳定,以收入和利率为基础的需求函数不能全面反 映实际的货币需求变化。
• 两个重要假设:(1)稳定的货币需求方程,即货 币需求同某些经济变量存在着稳定的关系;(2) 购买力平价持续有效。
a
3
理论模型
• M=kpy,Mf=kf·pf·yf,r=p/pf
• K表示以货币形态持有的备用购买力占社会 总收入的比例,p价格水平,y总产出,间 接标价法
• 引入实际货币需求L是Y和i的函数

汇率超调

汇率超调

汇率超调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汇率超调,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基本假设①在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即由于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调整是渐进的,而资产市场反应却极其灵敏,利息率将迅速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②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能够成立;③无抛补利率平价始终成立;④以对外开放的小国为考察对象,外国价格和外国利率都可以视为外生变量或假定为常数。

核心思想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恩布什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

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

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

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

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

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评价正面评价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的显著特征是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与货币主义的长期分析结合起来;采用价格粘性这一说法,更切合实际。

同时,它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表明了货币扩张(或紧缩)效应的长期最终结果是导致物价和汇率的同比例上升(或下降)。

但在短期内,货币扩张(或紧缩)的确对利率、贸易条件和总需求有实际的影响。

当政府采取扩张或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时,就需要警惕汇率是否会超调,以及超调多少这样的问题,以避免经济的不必要波动。

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是国际金融学中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最基本的模型;它首次涉及汇率的动态调整问题,开创了从动态角度分析汇率调整的先河,由此创立了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汇率动态学。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1.总需求货币数量论:关于名义总收入只取决于货币数量变动的理论,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

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摩擦失业率: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引起的失业。

供给经济学:指通过使长期的(垂直的)AS曲线向右移动以提高潜在GDP的政策措施。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宣称降低税率会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储蓄和投资,这将使总供给大量增加,从而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下降,即使在低税率的情况下经济的高增长也会使税收收入增加。

但是这种观点在短期内可能能够实现,但在长期可能是令人质疑的,因为虽然长期的产出增加了,但是只是小幅度的,很有限的增长,不足以弥补减税所带来的损失。

货币中性: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的同比例变动。

当货币是中性的时候,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此时只是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商品的相对价格并不改变,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以及实际国民收入中消费和储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当总供给曲线垂直时,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影响产出水平和实际利率,价格水平上升,货币呈现中性。

2.总供给工资粘性:指不能迅速地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只能缓慢地根据劳动力市场状况改变而调整的工资。

工人的名义工资通常不能随之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迅速,在短期内表现为“迟钝的”或“粘性的”。

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指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将发生的事实,含义有三个: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其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最后,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改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汇率超调模型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汇率超调模型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金融问题研究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2005年第1期(总第75期) 汇率超调模型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郭春松 王 晓(厦门大学,福建厦门 361005;江西银监局,江西南昌 330008) [摘 要]汇率超调模型说明,均衡汇率的形成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

从长期角度分析,均衡汇率的决定取决于相对经济实力。

我国虽然G DP 稳步增长,但长期遗留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因此,任由人民币随预期浮动升值为时尚早。

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并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从中短期分析,应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实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关键词]汇率超调模型;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5)01-0022-04[收稿日期]2004-11-12[作者简介]郭春松,男,福建泉州人,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王晓,女,江西南昌人,江西银监局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监管。

1976年,多恩布什(Dornbusch )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 olitical Economy )上的著作《期望和汇率动态学》(Expectations and ExchangeRate Dynamics )为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和学术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这是二战以后国际经济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文章之一,超调模型还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它的精致和清晰,同时具有很强的政策相关性,使它区别于同时代其他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模型。

与此同时,多恩布什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修改延长了这个模型的生命,使其始终保持在政策分析的前沿领域。

一、汇率超调模型评述与货币模型相同,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也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

其中心思想体现在以下两个等式:第一个等式是非套补利率平价(Uncovered in 2terest rate parity ):i t +1=i 3+E t (e t +1-e t ).(1)其中,国内债券的利率是i ,必须等于国外利率i 3与期望的汇率变化E t (e t +1-e t )之和。

汇率理论模型

汇率理论模型
第10章 汇率理论模型
10.1 汇率理论的发展
1、汇率理论: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决定 及其变化的理论模型。其中心思想为:汇 率决定于外汇供求。 2、汇率理论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 “购买力平价”模型:早期的外汇供求主 要派生于实质经济中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 • “利率平价”模型:凯恩斯把利率看成是 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由此利率可影响 货币需求,进而作用于汇率。 “利率平价” 即是从金融市场套利角度,研究汇率的决 定。
L L 0, 0 i Y
4)总需求 AD A(i, Y ) T (Q, Y ) G 其中,A为吸收(C+I),T为净出口,G为政 府支出,Q为实际汇率且:
A A T T 0, 0, 0, 0 i Y Q Y
5)国际收支差额
B T (Q, Y ) C (i)
10.2 购买力平价模型
10.2.1 基本的购买力平价模型(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一、一价定理及绝对购买力平价 1)封闭经济下,假设:①信息充分 ②交易成本为零 则套利使得相同的商品的价格相等,即: (10.2.1) i 1, 2,3, N Pai P bi P Pai 为物品i在a地的价格,bi 为在b地的价格
• 抵补的利率平价:分析远期汇率的决定
10.3.2 无抵补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UIP) 假设:①金融市场是有效率的 ②交易成本为零 ③套利资金供给弹性无穷大 ④ 不同国家的金融资产和不同的金融 资产可以完全替代 那么,在t时刻单位本币投资于国内金融资产 的收益为:
该式(10.3.10)即为抵补利率平价定律。意 为: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 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 10.3.4 利率平价理论的局限性: 一、它的假定在现实中难以满足。诸如市场 并非完全有效率的;任何资本的流动也不 是没有障碍的;并且不同金融资产的流动 性、风险和收益均有明显差异,所以金融 资产不可能是完全可替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率超调(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Overshooting)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ch)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或者“滞后”的特点。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基本假设
①在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即由于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调整是渐进的,而资产市场反应却极其灵敏,利息率将迅速发生调整,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
②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能够成立;
③无抛补利率平价始终成立;
④以对外开放的小国为考察对象,外国价格和外国利率都可以视为外生变量或假定为常数。

核心思想
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恩布什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

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

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
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

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

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

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

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正面评价
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的显著特征是将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与货币主义的长期分析结合起来;采用价格粘性这一说法,更切合实际。

同时,它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表明了货币扩张(或紧缩)效应的长期最终结果是导致物价和汇率的同比例上升(或下降)。

但在短期内,货币扩张(或紧缩)的确对利率、贸易条件和总需求有实际的影响。

当政府采取扩张或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时,就需要警惕汇率是否会超调,以及超调多少这样的问题,以避免经济的不必要波动。

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是国际金融学中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最基本的模型;它首次涉及汇率的动态调整问题,开创了从动态角度分析汇率调整的先河,由此创立了汇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汇率动态学(Exchange Rate Dynamics)。

缺陷
汇率超调模型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不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但在实践中,常常由于实际汇率的短期波动而影响到经
常账户,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到一国的资产总量,从而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汇率的相应变化。

但建立在货币模型分析基础上的超调模型却没有分析这一问题。

作为存量理论,它忽略了对国际收支流量的分析。

因此,在用超调模型分析实际问题时,也应注意采用国际收支流量分析,通过这两个方法的互补作用,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超调模型暗含着这样的假定:资本是完全自由流动的,汇率制度是完全自由浮动的。

在这种条件下,汇率的超调引起的外汇市场过度波动必然会给一国经济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和破坏。

为了避免冲击和破坏,政府必然会对资金的流动和汇率的波动加以管理、干预。

因此,上述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不能完全实现。

超调模型很难得到实证的验证。

原因之一是这一模型非常复杂,在选择计量检验的方式上存在困难;原因之二是现实中很难确定汇率的变动到底是对哪种外部冲击做出的反应。

钜丰金业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