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3课时
第二单元 第0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课件)-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列式:380 + 550 = 930(个)
先算:300+500=800, 再算:80+50=130, 最后:800+130=930
方法二:口算
把380拆成300和80, 把550拆成500和50,
答: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930个。
植物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钥匙扣,下午 卖出 550个钥匙扣。 (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钥匙扣?
600
80 380
700 30
探究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计算 方法
植物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钥匙扣,下午 卖出 550个钥匙扣。 (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钥匙扣?
已知条件:
上午
下午
卖出380个 卖出550个
问题:一共卖出? 个“钥匙扣”
植物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钥匙扣,下午 卖出 550个钥匙扣。
第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 几百几十的笔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RJ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数学活动,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 十进位和退位的算理。
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和算理思维,激发学习 兴趣。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进行计算。
190
240 - 160
80
920 -860
60
2 一年级有150名学生,二年级有170名学生。两个年级的学生一起接 种疫苗,一共需要多少个一次性注射器?
150+170= 320(个)
1 50 + 1 17 0
320 答:两个年级共需要320个一次性注射器.
3 张阿姨家去年收了780千克苹果,今年收了850千克苹果。今年比去 年多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3课时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第3课时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目标】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3.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4.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5.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反光效果好的小圆贴片、较硬的铁线、第1课中学生自己制作的海陆分布模型或自转模型、手电筒、学生活动手册、彩笔。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用昼夜交替现象一课中的研究结论聚焦本课的研究任务。
教师展示上一课的班级大记录表,然后让学生判断哪几种假设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每种假设的根本区别就是地球的运动状态不同,教师就可顺势总结出“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才能确定哪一个解释与事实相符”,从而聚焦到研究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主题中来。
由于实际观察条件的局限性,同时历史上人类有不少关于地球运动的相关学说,阅读文献资料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昼夜交替现象。
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过哪些看法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活动1的流程是先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是研讨问题1“比较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他们如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然后向学生介绍一种阅读技巧,一边阅读一边做记录,最后才进入阅读。
活动2承接上一探索活动的总结,指出地球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5天。
然后请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模拟实验才能让实验与事实相符。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要求,一是观察反光贴纸的地点是否能在地球自转一周过程中产生昼夜交替一次的现象;二是把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证据,用连续组图的形式表达最终解释。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3课时 分数的混合运算(三)(详细答案 )北师大版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选新题汇编训练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第3课时分数的混合运算(三)一.选择题1.(2021春•天河区期末)工程队要用三周修完一条10米长的路,第一周修了这条路的,第二周修了这条路的一半,第三周要修这条路的()A.B.C.D.【思路引导】把这条路的全长看作单位“1”,根据减法的意义,用这条路全长“1”减去第一周和第二周修的长度所占分率即可。
【完整解答】解:1==答:第三周要修这条路的。
故选:D。
2.(2021春•玄武区期末)一段路,第一天修了,第二天修了剩下的,还剩全长的()。
A.B.C.【思路引导】把这段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修了全长的,剩下的是全长的(1﹣),第二天修了第一天剩下的,还剩第一天剩下的(1﹣),也就是全长的(1﹣)的(1﹣)。
【完整解答】解:(1﹣)×(1﹣)=×=答:还剩全长的。
故选:B。
3.(2021春•无锡期末)两根3米长的彩带,第一根减去,第二根剪去米,剩下的彩带()。
A.第一根长B.第二根长C.一样长D.无法确定【思路引导】区分和米,米是具体量,是分率。
第一根剪去,是3米的,可用(3×)计算出第一根剪去的长度是米,第一根剪去的比第二根长,所以第二根剩下的比第一根长。
【完整解答】解:第一根剪去:3×=(米)因为>,第一根剪去的比第二根长;所以第二根剩下的比第一根长。
答:剩下的彩带第一根长。
故选:B。
4.(2020秋•海沧区期末)苹果树有100棵,______梨树有多少棵?横线上要补充下面()条件,列式才是100÷。
A.苹果树是梨树的B.梨树比苹果树多C.苹果树比梨树少D.梨树比苹果树少【思路引导】根据列式可知,是求单位“1”的量,即梨树是单位“1”,并且是1﹣。
所以,把梨树棵数看作单位“1”,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少,求梨树有多少棵就用除法计算。
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解:横线上补充:苹果树比梨树少,列式就是:100。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件
阅读史料、总结
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单
活动一:文献摘要 天文学家 学说名称
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托勒密 哥白尼
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
√ 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 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
是否能出现昼夜 交替
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通过阅读文献,可排除上一课的第___号假说。该学说有哪些观点帮助了你 的判断?
哥白尼
地心说、日心说图示
小结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是地球在不停自转导致的。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 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处 于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处于黑夜。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 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实验步骤:
1、用铁丝穿过地球模型,当做地轴; 2、在地球模型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贴 纸,并标上序号; 3、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 4、开始实验。
实验要求:实验完成后填写课堂活动记录表。
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单
活动二:模拟实验 请用图文形式表达你对昼夜交替成因的最终解释:
1、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有哪些异同?他们 如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
小结:
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24小时,并绕 太阳做圆周运动,即公转,周期是1年。
“小小”辩论赛
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各自发表自 己的观点并提出证据,尝试说服对方辩友。
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思考:如何改进模拟实验能让实验与事实更加符合?
实验材料:
铁丝、地球模型、手电筒、反光小圆片
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第3课时 描述并绘制路线图PPT课件
练习巩固
家
北
100m 300m
学校
观测点点
首先要弄清每一段的起点、和终点,
沿着什么方向,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并按照顺序描述出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描述并绘制路线图
激趣导入
观测点
二克山 40°
观测点
广场
(1)二克山在广场 西 偏 北
40° 方向上,距离是 600 m。
40° 方
(2)广场在二克山 东 偏 南
向上,距离是 600 m。
200km
知识讲解
说一说台风移动的路线。
起点
知识讲解
说一说台风移动的路线。
540 30°
600
起点
北 西 200
知识讲解
我向正南方向走50m到路
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 100m到公园。
小丽 观测点 50m
根据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北
100m
公园
路口
50m
小丽
练习巩固
描述一下小玲去书店路线。
小玲从家出发向 西 偏 北
30° 方向走了 1000 m到达商店,再 向 南 偏 西 45° 方向走了 40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练习三》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对表内乘法的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将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乘法的基本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乘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乘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乘法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3.实例讲解: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基本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文字和简洁的图形,突出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课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3课时《单元综合复习》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
通过对本课时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和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有关知识,并能正确判断物体的所在位置。
本课主要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升,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新知,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经验,让学生先通过想象或空间推理判断,然后实际进行观察验证,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想象力。
1/ 8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观察、想象、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观察交流的活动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体验观察和想象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
教学难点: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两个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2/ 8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击屏幕出示知识点。
师:大家说的都很对,这些知识我们都掌握的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复习之旅。
2.巩固与复习(1)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师:同学们,观察下面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课件出示:师:那最少能看到几个面呢?师小结: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一个方向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师:同学们,观察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课件出示:3/ 8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讲解的也很到位。
从中我们知道了观察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复习课件
口算下列各题。
54-15= 39 75-17= 58 练习 42-15= 27
64-27= 37 74-56= 18 77-29= 48
一件上衣46元,一条裤子38元,上衣和裤子一共 多少元?
分析:求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元,也就是 求46与38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46+38= 84(元) 答:上衣和裤子一共84元。
5.(易错题)蓝蓝家距离姥姥家63 千米,他们一家人开 车从家出发行驶38 千米到达了天鹅湖公园,他们 此时离姥姥家还有多远?
63-38=25(千米) 答:他们此时离姥姥家还有25 千米。
点拨:总路程-已经行驶的路程= 距离姥姥家剩下 的路程。可以一边读题,一边在图中标注数据, 这样更容易理解题意。
练习
25+36= 61(个) 答:一共有61个。
填一填。
13 47
34+ 25 = 59
35 69 44 78
38
54
24 56
+16 =
40 72
62
78
口算下列各题。
57+17= 74 57-36= 21 62-17= 45
40-28= 12 43+24= 67 43+19= 62
买一个闹钟和一个书包一共多少元?
口算下列各题。
76+23= 99 64+25= 89
48+29= 77 33+25= 58
14+73= 87 14+37= 51
练习
可以把减数拆成一个整 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 被减数依次减去这两个数。
54-28= 26
两位数减两位 数的口算。
举例
把28分成20和8;
先算54-20=34,再算34-8=26。
2025年中考化学(科粤版)一轮复习第3课时空气的成分
。
(7)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氮气(或N2)
;根据实验现
象分析,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不易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误差分析】
(8)分析产生下列误差的原因。
误差
测定
结果
小于
1/5
测定
结果
大于
1/5
原因
装置漏气
红磷量不足
导致后果
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
氧气不能完全被消耗
未待装置冷却到室温 装置内气体温度偏高,压强偏大,导致进入集气
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某兴趣小组用图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测定原理】
(1)利用物质(过量红磷)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 O2 ,
使密闭容器内最终压强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打开止水夹后,大气压将
就打开止水夹
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点燃红磷后,伸入燃烧 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导致进入瓶中水的
匙速度过慢
体积偏大
最初止水夹未夹紧
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受热顺着导管逸出
【实验反思】
(9)下列是小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部分装置图,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Hale Waihona Puke (10)下列是小组同学分别用铁丝、木炭、硫粉代替红磷进行的实验。
烧杯中的水压入密闭容器中,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 O2 的体积。
【反应原理】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P+5O2
点燃
2P2O5
。
【实验操作】
(3)实验步骤: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用记号笔将水面上方容积划分为5
3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__第二单元_第3课时《设计与制作——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教案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垃圾分类我调查——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广州市小学三年级上册劳动教材主题活动《垃圾分类我调查》的第三课时,是一节关于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与制作课。
垃圾分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都行动起来,在小区里、家里、学校里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同学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
为了保护环境,为了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孩子们想到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呼吁大家一起变废为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的主题活动源自于生活,切合了同学们的研究需求。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二年级已经学习过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能合理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如纸盒、金属罐、废旧包装等,尝试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废旧材料,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性目标: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按需求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参与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养成钻研问题、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生活的意愿。
(三)体验性目标:通过亲身经历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的过程,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技能性目标:明确设计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的方法。
(五)创造性目标: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结合实际进行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废旧材料设计与制作分类垃圾桶。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3节【第三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加减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逻辑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
1.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用。
2.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黑板、粉笔、计算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五、教学流程
1. 情境引入
•利用教具或图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方法来解决。
2. 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进行简要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运算方法的应用场景。
3. 练习环节
1.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练习,巩固基本运算能力。
2.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涉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练习题。
4. 拓展活动
•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
本节课主要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为主题,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运算技巧。
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既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也要重视学生对于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认识毫升第3课时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小学数学课程——认识毫升(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毫升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毫升单位之间的转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毫升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毫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毫升单位之间的转换。
2. 难点:理解毫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饮料瓶或者水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容器的容量大小如何衡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毫升。
2. 新课讲授:(1)教师首先介绍毫升的概念,然后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毫升的意义。
(2)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一杯水的体积,以加深他们对毫升的理解。
(3)最后,教师讲解毫升与其他容量单位(如升)的关系,并带领学生进行单位转换的练习。
3. 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毫升的知识问答和计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4.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测量家里的各种容器的容量,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以此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评估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以上就是我对“小学数学课程——认识毫升(第3课时)”的一份大致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时系列教案解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3课时系列教案解析一、课前准备准备相应教具,包括录音机、朗读材料、图片以及老师所需的其他物品。
二、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课文《在农场》中的单词和短语。
2.能准确理解和朗读课文中的内容。
3.能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信息来回答有关内容的问题。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和感觉描述农场生活中的景象。
5.学习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学习课文教师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跟读录音中的内容。
在朗读之后,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1.让学生注意发音,如音素的正确发音以及重读的位置。
2.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注意需要强调或调整的语音语调。
3.让学生注意语速,要求学生在不失去发音清晰度的基础上提高朗读速度。
第二步,理解课文1.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
教师要求学生口头解释课文大意。
如果有必要,老师可以问一些课文中与主题有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2.让学生理解课文的隐含意义。
通过一些问题的引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之外,发掘课文中隐藏的信息。
例如,“为什么在农业社区里,每个人都在生长各种各样的植物?”、“每个人都为农场做出了什么贡献?”等问题。
3.通过朗读材料,让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和氛围。
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关注词组、形容词、动词和其他情感描述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农场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第三步,写作与口头表达文件即口头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材料和课堂练习,在生动形象的表达语言中记录下他们所见所闻,并描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个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试错、合作和互相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四步,收尾对学生进行总结:在整节课中,教师应该总结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反馈,并指明进一步提高的方向和设定计划,以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课程中更加成功。
四、年级教学目标在学习这个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会增加他们的语言、词汇和语法技能,还会了解农场生活的传统和文化,以及农业社区的重要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购物了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 可以买玩具飞机和水彩笔
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 以怎样付钱?
付3张1元和1张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价钱 付1张1元和2张2元也刚好是5元
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
求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实际是求足球和篮球相差多 少元,用减法计算。
数学二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购物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一、问题情境
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 逛商店,今天我们再去小小商店看看吧!
来到了小小商店,你从图 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合作探究 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12+9=21(元)
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20-18=2(元)
72-68=4(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三、巩固练习 欢欢到超市购物,如付给营业员50元钱,营业员找给
她5元钱,请你说一说她可能买了下面哪几样物品?
50-5=45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玩具飞机8元 魔方10元 玩具汽车35元 薯条2元 布娃娃30元 扇子3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小小商店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1、可能买了一个玩具汽车和一个魔方 35+10=45元
二年级上第二单元第3课时小小商店
二年级上第二单元第3课时小小商店《二年级上第二单元第 3 课时小小商店》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第二单元的第 3 课时“小小商店”可是一个特别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这一课时就像是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小小的真实世界,让我们在模拟的商店里学会买东西和卖东西,还能掌握好多和钱有关的知识呢。
想象一下,我们走进了一个小小的商店,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有漂亮的铅笔、有趣的本子、甜甜的糖果,还有可爱的小玩具。
这时候,我们就得像个小大人一样,拿着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啦。
在“小小商店”里,首先我们得认识钱。
我们知道了人民币有 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这些不同的面值。
而且,每种面值的人民币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哦。
比如说,1 元是绿色的,上面有三潭印月的图案;5 元是紫色的,印着泰山的风景。
认识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才能在买东西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手里的钱够不够。
然后,我们还要学会看商品的价格标签。
比如说,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2 元”,那就是说,如果我们要买这个小本子,就得拿出 2 元钱。
如果是一个玩具汽车,价格标签上写着“15 元”,那可就需要更多的钱啦。
学会了认识钱和看价格标签,接下来就是真正的买东西环节啦。
假设我手里有 10 元钱,我特别想要买一个 8 元的文具盒,那我把 10 元钱给售货员阿姨,阿姨会找给我 2 元钱。
这就是简单的购物计算,是不是很有趣?除了买东西,我们还可以在“小小商店”里卖东西呢。
假如我是售货员,有个小朋友来买一支 3 元的铅笔,他给了我 5 元钱,那我就得算清楚要找给他 2 元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计算能力,还学会了怎么和别人交流,怎么找钱,怎么处理买卖中的各种问题。
而且,通过“小小商店”的活动,我们还能明白节约用钱的重要性。
比如说,我特别喜欢一个很贵的玩具,但是我手里的钱不够,那我就得想一想,是不是有些不太需要的东西可以先不买,把钱攒起来买自己最想要的那个玩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共16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学以致用 3.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相不同对数的位改要正对过齐。来。
49 4 9 +4 4 +4 1 4
93 83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知识小结
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6 2516034 + 1 5432106
76
学以致用
□里都可以填几呢?
6 897 + 11 789
86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个位上□+□=6, 我们可以有顺序地 思考。 十位怎么变成8呢?
个位相加一定 满十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02 探索与发现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探索与发现 例3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 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人教版(共16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3课时 练习二-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二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二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并能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学生应能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进位加法和借位加法。
2. 减法运算: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退位减法和借位减法。
3. 乘法运算:学习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乘法和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4. 除法运算:学习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和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2. 难点: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借位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学教材、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知识学习:逐一讲解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黑板演示和PPT展示,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练习二2. 内容:分别列出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口头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上就是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二-西师大版》的详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