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洛桥寒食日作十韵》意思-赏析

合集下载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翻译及赏析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代: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金门一作:君门)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

(孤村一作:孤城)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译文及注释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遂(suì)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wēi)。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金门一作:君门)你应试落第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

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

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吾道非: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江淮(huái)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

京洛:指东京洛阳。

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长安道:一作“临长道”。

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

违:分离。

行当浮桂棹(zhào),未几拂荆扉(fēi)。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行当:将要。

桂棹:桂木做的船桨。

未几:不久。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huī)。

(孤村一作:孤城)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村艳丽多彩。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适,偶然的意思。

“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1《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寒食》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一首讽刺诗,描绘寒食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入木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

3、斜:音“霞”。

古音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入竹万竿斜”、“远上寒山石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人们称为五侯。

翻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大侯爵的宫里。

赏析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无处”写出了花开得又多又广,“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用得巧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示了寒食节京城白天的景色。

这里的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人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人。

寒食节诗歌

寒食节诗歌

[ 宋] 曾巩床上不废看青山,门前便踏南涧路。

绕墙顿失车马喧,岸帻日得沧洲趣。

尝嗟秋蓬转,未有茅屋据。

对此耳目新,始觉精爽聚。

沧溟未可泛舟入,雁荡谁能胝足去。

医闾在夷蛮,罗浮苦烟雾。

子真自爱谷口家,孔丘老亦洙泗住。

吾能放意游八极,此兴久与前贤附。

悄然怪我思虑深,已欲摧倒闻猿树。

眼前了竹林扫月散絺葛,雪艇搜溪出鲂鱮。

帽尘便可临水濯,里斗何妨闭门拒。

介推母厌俗,久思颠崖住不顾。

梁鸿妻亦高,能快穿衣与藜茹。

成家傥已嫁诸妹,有立不忧吾弟孺。

攘攘天地间,万类歹好恶。

欢合无一非,睽穷有百牾。

吾独安能逐毛发,饮泉食力从所慕。

韩愈集(唐)寒食日出游(古诗三)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

走马城西惆怅归,不忍千株雪相映。

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

纷纷落尽泥与尘,不共新妆比端正。

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

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

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

岂料生还得一处,引袖拭泪悲且庆。

各言生死两追随,直置心亲无貌敬。

念君又署南荒吏,路指鬼门幽且夐。

三公尽是知音人,曷不荐贤陛下圣。

囊空甑倒谁救之,我今一食日还并。

自然忧气损天和,安得康强保天性。

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今朝寒食行野外,绿杨匝岸蒲生迸。

宋玉庭边不见人,轻浪参差鱼动镜。

自嗟孤贱足瑕疵,特见放纵荷宽政。

饮酒宁嫌盏底深,题诗尚倚笔锋劲。

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当火令。

寒食清明二首其二过眼年光疾弹丸,桐华半拆燕初还。

汉宫有烛朱门暖,墨突无烟白屋寒。

宁复斗鸡陪戏社,颇思携鹤访孤山。

今年秫与金同价,偶得茅柴且尽欢。

寒食直归遇雨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

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

不见红球上,那论彩索飞。

惟将新赐火,向曙着朝衣。

其他诗人六年寒食洛下宴游赠冯李二少尹丰年寒食节,美景洛阳城。

三尹皆强健,七日尽晴明。

东郊蹋青草,南园攀紫荆。

风拆海榴艳,露坠木兰英。

假开春未老,宴合日屡倾。

珠翠混花影,管弦藏水声。

佳会不易得,良辰亦难并。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的意思_全诗赏析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的意思_全诗赏析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出自唐代的《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

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

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译文及注释】
上苑:位于昌平区东部。

东南邻秦屯,西北至桃峪口。

该地原为唐代东燕州设花园、果园处称为苑,村以相对位置而得名。

蹴球:源于清代的踢石球
老慵:年老懒散。

常为老年人自谦之辞
银罂(银罂|银甖):亦作“ 银甖”。

银质或银饰的贮器
官娃:官妓
乡国 : 泛指小市镇:乡村。

穷乡僻壤。

韩翃《寒食》赏析

韩翃《寒食》赏析

韩翃《寒食》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人,是中唐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他在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但开始并未得到重用,在地方担任几年节度使幕僚后,便回乡隐居了。

但他的诗名却传遍天下,许多篇章脍炙人口,有“一篇一咏,朝士珍之”(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的美誉;甚至传入宫廷,得到皇帝的赏识。

唐德宗时,知制诰的职务出现空缺,皇帝特令传韩翃入宫。

当时还另有一个叫韩翃的人,也是进士,所以内臣奉旨后询问召见哪一个韩翃。

唐德宗当即手抄《寒食》诗,并御笔批示:“予此韩翃。

”于是,诗人韩翃一下子成为天子的近臣,受封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即为皇帝起草诏令的官员。

这不仅是一则文坛佳话,更是当时社会重视诗歌和诗人的例证;得到皇帝赏识的诗作《寒食》,自然也传为千古名篇。

从诗题即可看出,本诗是咏写寒食节的作品。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清明节的前三天。

据说此节为纪念春秋时廉士介子推而设,介子推曾随晋文公出亡多年,而晋文公在回到晋国后大赏功臣时却将他遗忘,介子推便背着母亲到绵山隐居。

后来晋文公反悔,多次征召介子推,他都不肯再出来。

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本意是逼介子推现身,介子推却不改初衷,终被烧死。

晋文公闻讯大悔,下令在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即旧历三月初三禁止举火来纪念他,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不过,后世的寒食节定在清明节前三天,即旧历的二月二十四日,其最主要的内容是禁火,即只能吃冷食,也就是事先做好的糕饼之类。

另外的活动即郊游,尤其是妇女,往往“淡妆素服,提携幼女,分馂游息”(崔寔《四民月令》)。

因而,寒食节是男女老少都喜爱的节日,也是最能反映世俗国势的重要日子。

韩翃的《寒食》诗,正生动地描摹出寒食节时皇都的蓬勃春景和皇室的雍容富贵,不仅是节日礼俗的真切再现,更是盛世欢歌的具体刻画。

这样的诗作,当然颇合封建帝王的口味,难怪它受到皇帝的直接赞赏。

韩翃《寒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韩翃《寒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韩翃《寒食》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十三载(754)进士。

宝应元年(762),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署为幕中从事、检校金部员外郎。

后归京闲居十年。

又入汴宋节度使幕任职。

建中元年(780),德宗以其有诗名,擢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

韩翃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存诗较多,大都是送行赠别、流连光景之作。

高仲武评其诗曰:“韩员外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多士之选也。

”(《中兴间气集》)徐献忠曰:“君平意气清华,才情俱秀,故发调警拔,节奏琅然,每一篇出,辄相传布,亦雅道之中兴也。

”(《唐诗品》)有《韩君平集》行世。

【原文】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1] ,寒食东风御柳斜[2] 。

日暮汉宫传蜡烛[3] ,轻烟散入五侯家[4] 。

【注释】[1]春城:春天的都城。

飞花:指春天百花盛开、柳絮飘飞情景。

[2]御柳:皇城内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故此句写柳树。

斜(xiá):亦可读为xié,此处押韵应读xiá,指春风吹拂柳枝状。

[3]汉宫:此指代唐宫。

传蜡烛:《唐会要》卷二十九《节日》记:“天宝十载三月敕……自今以后,寒食并禁火三日。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蜡烛用以传播火种。

[4]五侯:同时封侯者五人,有三说:一说为汉成帝一日封舅王氏五人为侯;一说为东汉梁冀一族五人皆封侯;一说为东汉桓帝封宦官单超等五人为侯。

诗当喻指恃宠弄权的宦官。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解读】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即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林,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他却抱树不出,烧死山中。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

韩翃《寒食》原文|译文|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寒食》原文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热】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热】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热】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热】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食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古诗简介《寒食》,宋代郑刚中诗作。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赏析/鉴赏江乡:多江河的地方。

多指江南水乡。

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诗:“念我生平好,江乡远从政。

”宋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漫数里,颇类江乡矣。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里行厨携着玉缸。

”清昭梿《啸亭续录·端午龙舟》:“兰桡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减色:减少光彩或色彩。

清梅曾亮《臣事论》:“人有仕官十年而不迁调者,则乡里笑之,而亲友为之减色。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

”秦牧《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只重视思想、内容,而不注意表现手段、艺术形式,也必然要使作品难产、畸形,或者减色。

”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驤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

”宋苏轼《食荔枝》诗之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适余自岭南归,吾父自至萧爽楼谓芸曰:‘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小庭:指小庭院。

南朝梁张缵《秋雨赋》:“周小庭而密下,泫高枝而疎落。

”南唐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穷愁:穷困愁苦。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於后世云。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韩翃《寒食》译文及注释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也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处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也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也是处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也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也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皇家。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创作背景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创作背景

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创作背景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素有“九州通衢”之称。

洛桥则是洛阳城内最著名的桥梁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洛阳的象征之一。

而寒食日,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祭奠祖先,扫墓祭拜,同时也会展开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洛桥寒食日,是以洛桥为背景的一个创作题目。

这座桥梁建于唐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寒食日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介子推的忠诚和孝心而设立的。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祭奠祖先,扫墓祭拜,同时也会展开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洛桥寒食日的创作背景是洛桥上的景象。

这天,桥上人头涌动,热闹非凡。

人们手持鲜花,佩戴孝帽,排成长队,有的焚香烧纸,有的祭拜祖先,有的唱歌跳舞。

桥上的气氛庄重而又喜庆,人们以感恩的心祭奠先人,同时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洛桥寒食日的创作背景还包括桥下的风景。

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水面上倒映着桥上的人流和烟花,美不胜收。

河岸两侧是绿树成荫的林荫道,清风拂面,凉意扑面而来。

河边有一座古老的亭子,亭子里有一位老者,手持竹笛,吹奏着悠扬的曲调,曲调中带有孤寂和思念的情感。

洛桥寒食日的创作背景还包括桥上的人们。

人们身着传统的孝服,手持鞭炮,载歌载舞。

他们有的是年轻人,有的是老人,有的是孩子。

他们的笑容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他们的眼神透露出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洛桥寒食日的创作背景还包括桥上的故事。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讲述关于寒食节的传说故事,讲述关于洛桥的历史故事。

这些故事中,有忠诚和孝心的故事,有勇敢和坚韧的故事,有爱情和友情的故事。

这些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洛桥寒食日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温暖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激,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让这个洛桥寒食日成为了一个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寒食》原文及赏析

《寒食》原文及赏析

《寒食》原文及赏析《寒食》原文及赏析(15篇)《寒食》原文及赏析1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

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

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

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

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翻译十五年来,每逢寒食节,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天涯。

在下雨的天气里,思念着坟墓上的柏树;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却又羞于见到飞花。

寒食节自己不能供奉麦饭、纸钱、鸡和酒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老天笑道:这不是因为我,也不是因为元军的入侵。

自己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为家了。

想以前仙人驾鹤常游于天上的绛阙;世俗之身如同蝉蜕壳一样被丢弃,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帝王命臣子守坟、修葺墓园,男子应当这样报效君王。

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坟,如同白天衣锦还乡一样显示荣华!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郓(yùn)州:北宋州名,治所须城,即今山东东平。

这里用北宋旧名,以示不忘故国。

宰柏:坟墓上的柏树,又称宰树、宰木。

飞花:切寒食节。

只鸡斗酒:均指祭品。

几误林间噪喜鸦:祭扫过后,林间的鸦鹊就可来啄食这些祭品,由于自己多年末能祭扫,故耽误了鸦鹊。

几,屡次。

紫府清都:道家称仙人居住之地为紫府;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

绛阙:指神仙宫阙。

黄沙:意指尘埃浊世。

过家上家:回家乡上坟。

此处非泛说,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显示皇帝的恩宠。

书锦:意指富贵还乡。

创作背景该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

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

其间,作者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统治者强行逼迫词人北上,中途遇寒食节,遂作此词。

词人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

赏析上片主要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途中寒食》翻译赏析

《途中寒食》翻译赏析

《途中寒食》翻译赏析
《途中寒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注释】
1、寒食:寒食节。

2、可怜:可惜。

3、洛桥:今洛阳灞桥。

4、怀:惦念。

5、故园:家园。

6、日夜:日日夜夜。

7、柳条新:新的柳条。

【翻译】
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鉴赏】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五言律诗,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

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

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

在路途中,正是寒食节,在阳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

古诗寒食江州满塘驿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江州满塘驿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江州满塘驿翻译赏析《寒食江州满塘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鉴赏】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年,唐睿宗即位,将宋之问等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的人都贬谪发配偏地。

此诗就是宋之问前往钦州贬所途经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所作。

满塘驿,是江州的一个小驿站名。

这是一首古诗,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

去年那一日,诗人还在洛水边参予修禊盛事,与同朝文士饮酒赋诗,享尽荣华,而今却已是遭贬谪之人,独自在庐山脚下度过此清明寒食节。

“去年”,“今年”,对比鲜明。

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寒食节正是百草千花的大好时节,眼前又有景色秀丽的庐山,诗人毫无欣赏兴致,反念于“去年”上巳洛桥边修禊事,对京华游乐的追忆和向往,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凄切。

三四句是想象中的京华与眼前的现实相对照。

第三句上承首句而发,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诗人由“去年”的洛桥修禊,联想到“今年”繁华的京洛风物,“去年”底离开洛阳时,还是隆冬时节,此时已是春归大地了,洛阳城内,应是满城飞花、春意盎然了。

“遥怜”二字,写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只能遥遥寄情于花树了。

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中小洲为吴洲,诗人身在江州,回望京华,遥怜洛阳草木花树,但眼中所见,唯江中小洲,一片新绿而已。

后四句感物思归而不得,抒发断肠之悲。

先重复“吴洲春草”以承上启下,诗人有感于眼前春光,归思更切,“感物思归怀故乡”是诗中的情感主线,“故乡”,即指洛阳,宋之问虽不是洛阳人,但他长期在此生活,感情深厚;同时相对于他即将要去的南方而言,整个北方、整个中原都是他的故乡。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

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见飞花。

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

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译文十五年来,每逢寒食节,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天涯。

在下雨的天气里,思念着坟墓上的柏树;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却又羞于见到飞花。

寒食节自己不能供奉麦饭、纸钱、鸡和酒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老天笑道:这不是因为我,也不是因为元军的入侵。

自己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为家了。

想以前仙人驾鹤常游于天上的绛阙;世俗之身如同蝉蜕壳一样被丢弃,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帝王命臣子守坟、修葺墓园,男子应当这样报效君王。

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坟,如同白天衣锦还乡一样显示荣华!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郓(yùn)州:北宋州名,治所须城,即今山东东平。

这里用北宋旧名,以示不忘故国。

宰柏:坟墓上的柏树,又称宰树、宰木。

飞花:切寒食节。

只鸡斗酒:均指祭品。

几误林间噪喜鸦:祭扫过后,林间的鸦鹊就可来啄食这些祭品,由于自己多年末能祭扫,故耽误了鸦鹊。

几,屡次。

紫府清都:道家称仙人居住之地为紫府;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

绛阙:指神仙宫阙。

苏轼《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黄沙:意指尘埃浊世。

过家上冢:回家乡上坟。

此处非泛说,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显示皇帝的恩宠。

书锦:意指富贵还乡。

赏析:这首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

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

其间,作者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1289 年,福建参知政事魏天佑,为了向朝廷取媚,强迫词作者北上,在寒食节,作者过郓州,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

2024年寒食节古诗

2024年寒食节古诗
45、寒食尚赊花水近,妻孥煎去到天明。——梅尧臣《依韵和戏题》
46、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元稹《连昌宫词》
47、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张籍《寒食看花》
48、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沈佺期《岭表逢寒食》
49、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50、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正值花明柳媚大寒食,齐歌着寿词,满斟着玉杯,愿合堂诸贵宾,都一般满千岁。——张养浩《双调·胡十八》
6、车马逢寒食,还来酹酒樽。——高启《姑苏杂咏·真娘墓》
7、寒食今年,紫阳山下蛮江左。竹篱烟锁。何处求新火。——陈与义《点绛唇·寒食今年》
8、白下一杯寒食酒,青山三尺故人坟。——刘溥《寒食日过胡汝器墓》
29、上庸寒食已无花,山木青青吐嫩芽。——张嵲《建炎庚戌溃兵狂襄汉寒食阻趋光作拜扫追慕痛·上庸寒食已无花》
30、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杜甫《寒食》
31、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33、江天近寒食,林外过轻雷。——陆游《小雨·小雨明复闇》
24、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欧阳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25、寒食无风雨。记得当时游冶处。桂底一身香露。 ——张炎《清平乐·过金桂轩坟园》
26、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徐铉《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
27、叶中新火欺寒食,树上丹砂胜锦州。——曹松《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
28、绿蛾缘条立春后,金蛹抱花寒食前。——文同《咏柳·绿蛾缘条立春后》
2、愁见清明后,纷纷盖地红。——李建勋《金谷园落花》

寒食节古诗(6篇)

寒食节古诗(6篇)

寒食节古诗(6篇)寒食节古诗篇一寒食帖苏轼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节古诗篇二1、寒食数日间,春事求诸野。

——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春雪翳重霄》2、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3、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4、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5、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6、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

——张元干《柳梢青·清山浮碧》7、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

——方岳《上冢·一杯麦饭洒悲辛》8、寒食清明等闲过,日长翻覆压书眠。

——洪咨夔《清明二绝·梨花匼匝不见叶》9、怎如柳絮帘栊,梨花庭院,好天气清明时候。

——高明《戏文·蔡伯喈琵琶记》10、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

——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11、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云表《寒食诗》12、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13、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14、寒食纸钱树,旧游莎草畦。

——陈著《到白水有感》15、好天良夜三通角,寒食清明一掷梭。

——唐时升《和沈石田先生咏落花二首·绝代佳人奈老何》16、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17、过清明,还谷雨。

杨柳丝丝,化作愁千缕。

——宁调元《苏幕遮·过清明》18、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李冠《蝶恋花·春暮》19、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1寒食还陆浑别业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翻译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

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注释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

别业:即别墅。

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

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

伊川:水名。

即“伊河”。

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酒复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

创作背景宋之问早年在洛阳为官期间,闲暇时,常到陆浑别墅游览,并时有诗作。

《宋之问集》中咏陆浑别墅的诗共存四首,这首诗是其中之一。

赏析起二句紧扣题目,谓值此寒食清明节候,洛阳城中已是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

其意并不在说明城中与山中气候景物之异,而是表现诗人追随春天的脚步,从城里转向山中寻觅春光的浓厚兴趣,和对春天由洛阳转至山中这一发现的诗意感受。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对照此诗首二句,可见宋之问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发现了春之转移这一诗材诗境,只不过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诗意感悟,近乎宋诗的表现理趣;而宋之问的这两句诗则仅客观展示这一现象,而将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诗中而已。

“今始发”,则山中春光方兴未艾,正可尽情享受,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扣题内“还”字,写自己清晨从洛阳出发,晚上已在陆浑别业。

这点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则根本不成其为诗。

诗人不说“早发洛阳”“夕至陆浑”,而说旦别河桥”“夕卧伊川”,这一“别”一“卧”,不仅表达了对洛阳春光的留恋,而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与喜悦。

寒食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寒食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长安寒食春日照九衢。

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

注释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媚:讨好,爱恋,此处作牵动解。

罗绮:罗,轻软有疏孔的丝织物;绮,有花纹的丝织物。

万骑:许多骑马者。

香尘:春游者身上所带的香气和扬起的尘土混合在一起称为香尘。

摧辀:摧,折断;辀,车辕。

注释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当天不举烟火。

清明前后包括寒食日,各地多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屈原《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媚:讨好,爱恋,此处作牵动解。

罗绮:罗,轻软有疏孔的丝织物;绮,有花纹的丝织物。

万骑(ji):许多骑马者。

香尘:春游者身上所带的香气和扬起的尘土混合在一起称为香尘。

摧辀(zhōu):摧,折断;辀,车辕。

赏析该篇为讽刺王孙公子春日郊游而作。

诗人久居长安,熟悉京城风习,看不惯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

诗中描写官家子弟穿着罗绮、骑着骏马春游的一番热闹景象之后,有意笔锋一转,劝他们不妨去吊唁野外的垒垒枯骨,因为说不定他们自身就是那昔时的鬼魂所转生。

最后,以近于诅咒的“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之句,表示了强烈的愤恨。

所谓鬼魂转生之说是虚妄的,但在表现手法上,仍是一种“幻想。

服务于现实”的高招。

寒食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琐窗寒·寒食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

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翻译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

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

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

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

寒食节的诗歌赏析

寒食节的诗歌赏析

寒食节的诗歌赏析寒食节的诗歌赏析1.《寒食》王禹偁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注释①寒食,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

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不得封赏,负母逃进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竟被烧死。

为纪念他,就规定这一天不得升火煮饭,只能吃冷的食物,故称之为寒食节。

②撰碑钱,为别人写碑文、墓志铭的稿费。

简析“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是唐朝诗人韩翃写的京城寒食节的美好景象的名句。

唐宋两朝,清明、寒食期间是游玩、宴会的好日子,故有“人间佳节唯寒食”这样的诗句。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也是汴京清明、寒食期间的盛况,这便是明证。

首联写自己被贬官的心情,“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

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

”作者这几句诗就是最妙的解说词。

今昔的强烈对比,怎不惹起诗人无限的惆怅呢?颔联的句法是套用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句式;颈联写的是“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两种境界。

中间两联对仗是山里寒食风光的具体描绘,写得很有特色,笔法也很老到。

尤其是颈联,比起“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更有韵味,更富诗家语。

诗人偏偏不说“草树”,而说“绿”;不说“墟里烟”,而说“乍禁烟”,既含蓄,又使形象显得更为突出。

用这样的语言去写才叫做写诗,懂得这样去鉴赏才算是会读诗。

尾联是反语,是牢骚语,虽然嘴里说“莫惆怅”,心里早已是“因思世事悲心事,更听风声杂雨声”。

靠替人写碑文,写墓志铭得来的钱买酒喝,要不然“酒债寻常行处有”,这过的是什么日子!“犹有”,看似旷达,实为愤激,里面藏有多少潜台词呵。

2.《和子由寒食》苏轼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3.《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解读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寒食》

解读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寒食》

解读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寒食》简介《寒食》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诗,该诗描绘了他在寒食节期间思念故乡、缅怀亲人的情感。

诗中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分析与解读第一联:"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两句描述了春天时节,飞舞的鲜花和吹拂着垂柳的东风充满了整个城市。

黄庭坚以此形容北京城市氛围和气候环境。

第二联:"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两句通过描写夕阳下皇宫内蜡烛光线逐渐点亮,而轻烟则随之分散进达官贵人们的府邸,反映了寒食节期间皇族与达官贵人们以及百姓之间团聚欢乐。

第三联:"谁怜北野千秋树,独自凭阑人悄悄" 这两句形容了黄庭坚在北方的田园中,孤零零地依靠着栏杆,感叹自己所在的地方无人能够体味到寒食之情。

第四联:"阁前流水疑无路,蜗牛灯下壮心死" 这两句以流水和蜗牛为象征,表达出黄庭坚对追求理想的失望。

即使他有壮志豪情,但现实生活的局限性如同流水一样没有出路,壮心就此湮灭。

第五联:"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两句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和生与死的对峙来表达黄庭坚对亲人的思念之深。

第六联:"千里孤墓无处话凄凉"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看到孤立无援、荒芜寂寞的坟墓,并且无处能够倾诉凄凉之情。

结论《寒食》是黄庭坚运用清新自然的意象及强烈的情感表现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给读者带来了极其真实和深刻的感受,使人不禁产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同时,通过探讨寒食节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黄庭坚个人经历与感悟,我们更能理解并欣赏这首诗的价值与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洛桥寒食日作
十韵》意思|赏析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

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

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注释
上苑:位于昌平区东部。

东南邻秦屯,西北至桃峪口。

该地原为唐代东燕州设花园、果园处称为苑,村以相对位置而得名。

蹴球:源于清代的踢石球
老慵:年老懒散。

常为老年人自谦之辞
银罂(银罂|银甖):亦作银甖。

银质或银饰的贮器
官娃:官妓
乡国: 泛指小市镇:乡村。

穷乡僻壤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