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行路难》《己亥杂诗》学案
《行路难 》《己亥杂诗》导学案 (自动保存的)
3、组内自读、思考和讨论,全班交流展示。
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组内探讨,全班展示交流。
6、用圈点批注法感受语言魅力,再挑出典型例句与大家分享。
7、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大胆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教师巡视本指导纠错。
2.认真倾听,适时点拨。
5.透过这首诗,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学习《己亥杂诗》,探究下列问题: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记叙了什么事?又抒发了什么情感?
2、怎样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你想到了哪些人?
【我的收获】:
教师思维导图
学法指导
教法指导
1、两人小对子:
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2、词语解释
樽(zūn):.清酒:斗十千:珍羞:
直:箸(zhù):安:云帆:
3、疏通诗歌大意。
【合作探究】
1.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与“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
3.“闲来垂钓碧溪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把自己比作谁?表达了什么愿望?
4、你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乾佑中学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堂教·学案
课题:行路难己亥杂诗
主备人
朱其霞
审核
程、行、吴
学生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说明(二)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说明(二)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说明(二)《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屈守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公元761年杜甫在成都所写的一首著名歌行。
杜甫于公元759年年底由甘肃成县来到成都。
第二年的春天,依靠一些亲戚朋友的协助,他在万里桥西、百花潭北的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
从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变以来,流兵间、奔波秦陇的杜甫,总算暂时歇下脚来。
这时,他已经四十九岁了。
可是,好景无多,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
公元761年2月,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充剑南节度、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崔光远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他以赌博结识杨国忠,走上升官发财的红运。
安禄山攻长安,唐玄宗派他作京兆尹,留守西京,他曾向安禄山投降,后来又跑到灵武,跟上唐肃宗,又变成了唐室的“忠臣”。
他作成都尹不到一个月,东川将段子璋叛乱。
崔光远依靠部将花惊定的力量,协助东川节度使李奂讨平了段子璋。
花惊定部下的滥兵趁机对人民肆行抢劫。
甚至断人手腕,掠取金钏。
崔光远这个毫无学识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
杜甫的《百忧集行》说:“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这个“主人”,就指的是崔光远。
这时候杜甫还写了《病柏》《病橘》《枯棕》《枯楠》等诗,托物寄兴,可见他心情的恶劣。
这年八月,恰恰遇到成都平原风雨成灾。
杜甫经营了一年多的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二百年楠树也被拔倒了,他为此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这场灾害还致使“灌口损户口”,威胁到人民的生命。
杜甫写了著名的《石犀行》,讽刺石刻犀牛作为镇江的偶像是“诡怪”,嘲笑道:“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就在这样时局动荡,诗人遭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
这首诗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现实,而且也表达了诗人改造现实的愿望。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学案
《古诗三首》学案主备人:刘家军【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学习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自学天空】1、查阅各首诗诗人的相关资料。
①陶渊明:②李白:③陆游:2、结合课文后面的解析和注释,自己理解各首诗歌的主题思想。
①《饮酒》②《行路难》③《游山西村》【自我检测】一、阅读陶渊明《饮酒》诗,完成下面题目。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答: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二、阅读李白《行路难》诗,回答问题行路难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
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6.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7.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游山西村》做10——13题莫笑农家腊酒浑,半年留客足鸡豚。
行路难初中教案
行路难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行路难》。
(2)了解作者李白的相关背景资料。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意义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仕途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意象分析和象征意义。
(2)作者李白的相关背景资料。
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2)如何理解作者对友情、仕途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白及其诗歌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行路难”这首诗吗?它表达了什么主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行路难》。
2. 写一篇关于《行路难》的作文,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0诗词曲五首doc
30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3、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三、教法与建议1.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巩固对文章的记忆。
四、学法与要求1、反复诵读,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在学习中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活动程序(一)自主学习【活动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
结庐()悠然()金樽()珍羞()投箸()挂罥()塘坳()布衾()大庇()突兀()瀚海()风掣()狐裘()岑参()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2】再读课文,梳理重点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问题1:根据注释,解释词语:(1)结庐在人境庐:(2)问君何能尔尔:(3)玉盘珍羞直万钱直:(4)风掣红旗冻不翻掣:(5)狐裘不暖锦衾薄裘:____________ 衾:__________(6)散入珠帘湿罗幕罗幕:__________(7)都护铁衣冷难着着:____________(8)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___________ 阑干:___________(9)高者挂罥长林梢。
挂罥:。
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年级语文下册《饮酒》《行路难》公开课教学设计
《饮酒》《行路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饮酒》《行路难》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30课的诗,本课一共5首古诗,按时间排序《饮酒》《行路难》是前两首诗,《饮酒》是写陶潜言在酒,意在心,在于田园生活情趣;《行路难》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自信。
学生理解诗的大意不成问题,但是如果是知人论世,深入理解就比较难了。
而且两首诗距离学生的年代久远,必须对写作背景进行必要的补充。
而且诗歌本身语言意境极其优美,可以适当以音乐增强语言的美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此外,特级教师陈钟梁说过一句话:“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
”诗歌要上出“语文味”,就要引领学生品咂语言深处的美。
如果我们对这两首诗的语言或作者的心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难做到知人论世,知世论人。
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一个作家相关作品的语言前后勾连起来,学生得到的是对作家作品更准确的品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李白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诗—入境—品味—生情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作者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法说明: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鉴赏古诗的方法尤为重要,本课在学法指导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1、读诗,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2、入境,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图片和古曲使诗歌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使学生耳醉其声,心醉其情。
3、品味,品味重点词语,感悟诗人的心境,力求做到知人论世,知世论人。
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
难。)
“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
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3、 第三节赏析(破屋漏雨)
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
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
自主总结
赏析本诗与《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区别。 生动笔写
问题设计
多角度动手 动脑
重点字词的 写法(默写 题)
课时 学习目标
第 5 课时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学科素养
课型
新授课
了解曲作者龚自珍(名、时、文、评)及写作背景;
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把握诗人的情感。
学习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
学习重点
这两句运用比喻,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
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
襟。)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
“薄”,均从侧面写出雪天的奇寒。)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互文,这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
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作背景; 2、 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 学习从炼字角度赏析千古名句“悠然见南
山”的“见”字,理解诗人的情感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 境 明确学习任务
常识检测,字词检测 生默读,思考,理解 大意
激发兴趣, 引起学生好 奇心 培养学生主 动参与课堂 教学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复习学案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复习学案《饮酒》: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答: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行路难》(其一)⒈“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答:⒉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答:⒊“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答:⒋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A.高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B.安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C.向秋天漠漠向昏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2.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
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
后一句一语双关。
“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
“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统编九年级上册《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九年级上册《行路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体会诗人激荡起伏的情感。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感受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的态度。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含义,体会诗人激荡起伏的情感。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感受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视频,引入李白(不夜城李白对诗)2、师生问答,回顾李白(文学常识及作品)PPT出示: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送友人》等。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李白,在唐朝就颇负盛名。
玄宗慕其才华,召进长安,进翰林院入仕。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诗《行路难》来走近李白,再睹其诗仙风采。
二、诵读感知1、听读正音塞Se2、齐读明确七言为主:四三节奏。
夹有三言。
体裁一一乐府诗《行路难》乐府旧题,多咏叹世事艰难和贫困孤苦处境。
3、自读,结合注释,揣摩情感。
4、小组合作,设计诵读脚本。
提示批注角度:重音停连语气语调动作表情5、诵读展示,结合情感点评。
学生点评:你从他的诵读中听出了哪些情感?预设:茫然(政治失意)迷惘(眼前艰难险阻)希望(像先贤一样,辅佐帝王,大济苍生)低沉(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自信(抱负可以实现)6、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李白少有壮志,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以历史上管仲、晏婴等名相为期待,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饮酒》《行路难》教案
《饮酒》《行路难》教案
30.诗五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
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
八年级语文诗五首(之)《饮酒》、《行路难(其一)》教案人教版
30、诗五首(之)《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特色。
2、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意境及语言。
4、积累文言字词。
5、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设计:《饮酒(其五)》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袁宏道,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二、题解、简介作者、背景。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了解大意明确:师:这首诗结合脚注,还有没有不能解好的字词了?<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完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叙事—对比——引出疑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议论--设问——心境高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联想—实虚——物我合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写—景物——返朴归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行路难、己亥杂诗》导学案
《饮酒》陶渊明一、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二、作者简介:三、划分的诗歌节奏:四、解释下列词语:结庐:人境:而:车马喧:君:尔:悠然:南山“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山气:日夕:相与:还:此中:真意:辨:忘言:五、结构分析第一层:第二层:六、品味语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诗人高尚情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七、合作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3、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八、课堂练习:1、背诵默写: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行路难》李白一、作者简介:二、背景、题解:三、解释下列词语:①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斗(dǒu)十千:③玉盘:珍羞:羞:直:④箸(zhù):⑤太行(háng)山名,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处。
⑥垂钓碧溪:⑦乘舟梦日边:⑧歧路:⑨长风破浪:⑩云帆:济:沧海:四、翻译:五、主旨六、重难点问题找出诗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
说明诗中比兴诗句的象征意义。
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
《己亥杂诗》龚自珍一、作者简介:二、写作背景:三、解释下列词语:浩荡:天涯:吟鞭:东指:落红:四、翻译:|五、思考以下问题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六、赏析语言: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七、积累|:•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
复习饮酒行路难已亥杂诗(学案) (1)
复习《饮酒》《行路难》《已亥杂诗》(学案)【复习目标】1、能熟练背诵并默写。
2、准确把握每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了解诗歌赏析的方法,并会用这些方法赏析三首诗中的名句。
【复习难点】了解诗歌赏析的方法,并会用这些方法赏析三首诗中的名句。
【复习过程】1. 背诵:《饮酒》、《行路难》、《己亥杂诗》这三首诗。
2.《饮酒》简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3. 《行路难》简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释: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1. 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
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难。
3.用典——①.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②. 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七年级下册语文 《饮酒》《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饮酒》《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教学亮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诗人的美好品格。
亮点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饮酒》。
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3、研习新课(1)、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2)、研习第二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诗五首《饮酒》,《行路难》学案
诗五首《饮酒》《行路难》黄超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五首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材分析:五首诗歌都是抒情名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宜用朗读感染学生,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学生分析:学生理解作品要结合创作背景加以点拨。
【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有这样一位文学家,他娴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学识渊博;有这样一位散文家,宅边有五柳树,他明了人生的真谛,偶有名酒,无夕不饮;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饮酒》。
(教科书212页)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他还是田园派的创始人。
(请学生简单介绍)三、写作背景: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
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
他早就看透,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
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饮酒》《己亥杂诗》导学案(2021年初中语文部编版)
《饮酒》、《己亥杂诗》导学案一、读顾城的诗《远和近》,做到背诵。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二、小组合作,诵读两首诗歌。
(可以用平板为自己小组配上音乐,用多种形式演绎诗歌的诵读)三、比读《饮酒》与《己亥杂诗》,说说它们的异与同(提示:对诗歌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例如:写作背景、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相同点:1、2、不同点:1、2、四、组织一场辩论赛,运用下面的辩题,说说两首诗歌你更喜欢哪一首。
正方:《饮酒》中的陶渊明更应受后人敬重反方:《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更应更受后人敬重理由:预习资料:陶渊明:名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1]”,私谥“靖节[2]”(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大约生于365年。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父名史不载,存疑。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
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
归田之初,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饮酒》)至今脍炙人口。
他性嗜酒,饮必醉。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在其《五柳先生传》中也有写道:“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金山麓)失火,迁至栗里,生活较为困难。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导学案
有真义→人生真谛
《行路难》李白
自信、乐观
希望
苦闷、迷茫
痛苦
《己亥杂诗》龚自珍
现在离别的忧伤
未来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二、学习《己亥杂诗》
1、说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表达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学习《行路难》
1、第一层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樽’”、“清酒”、“玉盘”、“珍羞”的豪华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苦闷愤郁的心情。
第二课时
【预习检测】
1、听写生字。
【自主学习】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题目看,应该包含两部分内容,你能划分一下吗?
2、请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并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四段的内容。
秋风卷茅,群童抱茅,屋漏难眠,期盼广厦
【合作探究】
一、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月16日主备人:杨丽敏审核:王志丽
学习目标:
1.理解每首诗歌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2.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及全诗的思想感情。
饮酒陶渊明
一、解释下列词语,理解诗文内容。
结庐:人境:而:车马喧:
君:尔:悠然:南山
山气:日夕:相与:还:
此中:真意:辨:忘言: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 )
二、品味语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诗人高尚情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三、合作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2、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3、“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时间:4月17日主备人:杨丽敏审核:王志丽
《行路难》李白
一、解释下列词语:
①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斗(dǒu)十千:
③玉盘:珍羞:羞:直:
④箸(zhù):
⑥垂钓碧溪:
⑦乘舟梦日边:
⑧歧路:
⑨长风破浪:
⑩云帆:济:沧海:
二、合作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2.《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3.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4.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
5.品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海”
时间:4月17日主备人:杨丽敏审核:王志丽
《己亥杂诗》龚自珍
一、解释下列词语:
浩荡:天涯:
吟鞭:东指:
落红:
二、请根据注释写出本诗的翻译:
三、在翻译的基础上,请思考以下问题: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四、赏析语言:
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拓展
1.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2.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明确:
A、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
“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
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⑷《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官不在高,为民则可;权不在多,为君则行。
斯是结庐,惟吾心远。
绿藤上篱笆,菊香沁人心。
谈笑有良民,往来无奸臣。
可以观山景,闻鸟鸣。
无谗言之乱耳,无官文之劳形。
唐代柳宗元,晚清龚自珍,陶潜云:何喧之有?
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怎样的志向?
(教师归纳小结)出示课件: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艰难险阻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师: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是的,诗人正是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
师:那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
是的。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
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