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自修破疑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文知识点整理【第2杜甫诗三首】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眦zì搔sā簪zān逾ú妪ù幽咽è点拨:注意多音字“咽”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决眦人归鸟眦:眼角。
会当凌绝顶会:终当,终要。
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老翁逾墙走逾:越过。
三男邺城戍戍:防守。
二男新战死新:最近。
夜久语声绝绝:消失,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石壕吏》中表明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点拨:“搔”“簪”等字容易写错。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默写《春望》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杜甫的《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
2.杜甫,字子美,唐朝着名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背景材料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 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 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 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 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 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 “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 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
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归宿处.“一 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 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 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 何极!—清·蒲起龙
分
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
析
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
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
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
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
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
1. 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 课 岸的高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 文 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 分 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高处到 析 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
.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 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 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 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 秋天。昨天我们已经讲到,这一年,安 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 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 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 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5杜甫诗三首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25 杜甫诗三首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被誉为“诗史”,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荡胸生曾.云(通“层”,层层。
)(2)古今异义造化钟神秀(古义:天地,大自然;今义:福气,运气。
)..一男附.书至(古义:捎,寄;今义:附加,附带。
)室中更.无人(古义:再;今义:更加,更换。
)(古义:前方的路途;今义:前方的光景,比喻义。
)天明登前途..(3)词类活用造化钟.神秀(名词用做动词,聚集。
)浑欲不胜簪.(名词用做动词,插簪。
)二男新.战死(形容词用做副词,最近。
)听妇前.致词(名词用做动词,走上前。
)3.主题解说《望岳》:赞美了泰山雄伟的气势,神奇秀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誓欲大展宏图的雄心壮志,透露出他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长安城的残破荒芜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在连绵的战火中家书隔绝,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焦虑心情,同时也抒发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石壕吏》:这首叙事诗通过叙述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4.重点突破《望岳》和《春望》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望”,两首诗是怎样体现“望”的?提示一:《望岳》全诗句句写“望”。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望”中见豪气,“望”中抒豪情。
提示二:《春望》写春天所望,视线由近而远,视野从城到山,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提示三:两诗写“望”,作用各不相同。
《望岳》写“望”中所见,抒发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春望》写战乱之后的残破景象,抒发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5.结构图解首联—远望:青未了(高大、连绵)颔联—近望:割昏晓(雄伟、建望秀丽)功岳颈联—细望:决眦(胸怀激立荡、眼界空阔)业尾联—极望:凌绝顶(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望中所见—山河在、草木深感春望中所感—花溅泪、鸟惊心时望望中所思—烽火、家书忧望中所想—白头、不胜簪国时间:暮战差吏捉人地点:石壕村争事件:捉人导石三男戍、二男死致壕老妇哭诉孙方乳灾史媳无裙难自请服役战事紧急:急应深老妪服役:备晨炊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杜甫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悲陈陶》
孟冬十月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兵车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既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穷有仓卒。 生当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平民,避李世民 讳)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 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 “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穉, 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 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 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況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 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 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 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 激。即公孙可知矣。
八上25课杜甫诗三首知识清单
八上25课杜甫诗三首知识清单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一、重点字词1.在下面加标点符号。
Canthus Z scratch sāO hairpin Zā注意复调词“咽”的发音。
2.解释下面添加的单词。
(1)造化钟神秀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2)决眦眦:眼角。
(3)会当:终当,终要。
(4)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5)老翁逾墙走逾:越过。
(6)三男邺城戍戍:防守。
(7)二男新战死:最近。
(8)夜久语声绝绝:消失,没有。
(9)阴阳割昏晓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
(10)齐鲁青未了未了:不尽。
(11)一何:多么。
(12)偷生:苟且活着。
(13)无完裙裙:衣服。
(14)岱宗:指泰山。
(15)死者长已矣已:完结。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杜甫的《望月》写于唐代“开元盛世”,而《春望》和《世好里》则写于“安史之乱”初期。
2.这三首诗都选自杜诗的详细注释。
作者是杜甫,他的性格很美。
这位诗人自称少陵老人。
后人叫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是“沮丧和沮丧”。
他的大量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三官”(新安官、潼关官、世豪官)和“三离”(新婚、老人、无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巅峰。
因此,他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诗圣”。
3、重点句子记忆知识表“望月”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不仅是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攀登人生之巅的誓言(体现了作者崇高而坚定的志向)(体现了诗人不畏艰险、敢于攀登、俯瞰一切的志向和精神):他将登上山顶,一瞥群山。
5.《望山》中细看泰山的诗是:摇胸生曾云,折眼角成归鸟。
春天的希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05杜甫诗三首优秀课件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 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 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 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 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 这里写就的。
•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
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
度任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 “三吏”、
“三别” 。其诗显示了唐的历史,被称为“
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有《杜工
部集》。
《新婚别》《无 家别》《垂老别》
《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杜甫
人称“诗圣”,文为“诗史”。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白露般的秋霜使两岸的枫树林衰败飘 零,巫山巫峡一带气象更加萧瑟阴森。 巫江的波涛好像连天一般汹涌澎湃, 边塞上风云滚滚,阴沉沉地压向大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一丛丛的菊花再次盛开,使我像往日 一样又一次伤心落泪,孤独的小舟系 向岸边,也系着我怀念故园的心情。
寒风阵阵,催促着妇女们拿起剪刀裁 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傍晚时分, 高高的白帝城上传来急促的捣衣砧声。
主题(情感):表达诗人漂泊在外 孤独悲苦、忧国思乡之情。
景
情
最主要:(1)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次要:(2)渲染、烘托、象征 技巧型答题方法:
判断+展开+术语+主题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5杜甫诗三首
《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 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
__白_头__搔__更__短__,浑__欲__不__胜__簪_______。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写乍一远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 形容才好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用语言 来形容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 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 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 出泰山之高。
齐 鲁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中_会__当__凌_绝__顶__,__一__览_众__山__小__写出作 者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 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望岳》中____造_化__钟__神__秀_,__阴__阳_割__昏__晓_____ 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 泰山的高大。
《望岳》中__岱__宗__复__如_何___,齐_鲁__青__末__了_____ 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 形象。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 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前句虚写,泰山 的美一言难尽,不如写造物主对其情有 独钟。后句实写,“割”字用得好,突 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是写细望。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 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是其誓言,也是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可见 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史之乱 《石壕吏》“三吏”“三别”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
高中杜甫诗原文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杜甫诗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扩展资料: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
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
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
《杜甫诗三首》(自制)
态事为 度 什 ? ( 么 诗 体 要 人 悟 写 在 感 这 诗 情 个 中 ) 古 表人 现这 出段 什往 么
的所 (描 弄写 清的 史古 实人 )、 往 事 是 怎 样
鉴 赏 咏 史 诗 三 步 骤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3、陷贼与为官时期 (756-759):
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
提问1:题目是什么意思? 提问2:诗句的字面意思。 提问3:诗中出现的意象。 提问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提问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 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丛菊、孤舟、捣衣声、白帝城。
意境——阴沉萧瑟、动荡不安
情感——身处动乱,居无定所.离乱之苦、 漂零之悲、故园之愁融入诗中。 诗人感情沉郁厚重,悲凉沧桑。忧国之情 和孤独抑郁之感溢于言表。
艺术技巧: 1.对偶(对仗)颔联颈联 2.借景抒情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精选杜甫的二十首古诗
精选杜甫的二十首古诗:1.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 《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 《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8.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三首
三别
《新婚别》
三吏
《新安吏》 《潼关吏》
《垂老别》 《无家别》
《石壕吏》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 há o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yú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yè )城戍( ) 。 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 yù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ng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急应( yì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yè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阔高昂。
问题探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 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 “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背一背
读一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题探究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
再读课文
背诵课文
搔(sāo) 簪(zān)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 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 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 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 感慨万端。
国破山河在,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城春草木深。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高考】专题05《杜甫诗三首》-2021届高三语文2021新高考教材知识清单大汇总(必修3)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专题05《杜甫诗三首》本课的三首诗,都是写于"安史之乱"后,都是诗人晚年流寓夔州时,都是写于秋天,都表达了悲秋中的漂泊感,都抒发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和身世的感慨,诗风都沉郁顿挫。
可用一首小诗表达:流寓到夔州,独思在深秋。
家国身世恨,都入漂泊中。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触景思故园】1、生字生词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萧森(萧瑟阴森)兼天(连天)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两开(第二次开放)急暮砧(Zhen)(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催刀尺(用剪刀和裁尺赶裁新衣)2、文学常识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
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硏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近体诗。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般押平声韵,—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3、写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 )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4
另一部奇书《围炉夜话》的第五十五篇《和平处事,居心正直》说:和平处事,勿矫俗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
可以解释为:心态的平和与待人的和气既是为人处世的法则,也是化解矛盾烦忧的根本。心平气和地处理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烦心事,不论大事小情,都将其处理得平顺和谐,不就是人们的心 愿吗?
要想实现这一愿望,就得先正其身。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就会懂得万事修心为先。只有内心正直,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才能令人信服。那些居 心叵测的人,即使第一次人们因未看清他的真面目而相信了他,之后也绝不会第二次的上当,这样的人最终是会被人们鄙弃的。
意思是说:一个刚刚涉足社会的人,阅历不深,受不良习气的影响也少;而阅历丰富的人,知道的权谋往往也很多。所以,一个坚守道德准则的君子,与其过于精明圆滑,不妨朴实笃厚;与其谨小 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荡大度。
这是引导人,尤其是敦促青年人要诚实、诚信做人、做事的金玉良言。不仅说理,还在讲述着一个故事。让人读后,久久回味,不能忘记。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社会。最大的足彩推荐网 中国的古人,是智慧超群的,很多经典都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
被称为身篇其二写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杜甫《杜甫诗三首》原文阅读
杜甫《杜甫诗三首》原文阅读望岳①岱宗②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③。
造化钟神秀①,阴阳割昏晓②。
荡胸③生曾④云,决眦⑤入归鸟。
会当⑥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⑦国破山河在,城⑧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⑨。
石壕吏①暮投②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③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④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⑤:三男邺城戍⑥。
一男附书至⑦,二男新⑧战死。
存者且偷生⑨,死者长已10矣!室中更无人11,惟有乳下孙12。
有孙母未去13,出入无完裙14。
老妪15力虽衰,请从吏夜归16,急应河阳役17,犹得18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①,如闻泣幽咽②。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③。
①选自《杜工部集》。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这是第一首。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曾在齐、赵(现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因有此作。
②〔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③〔齐鲁青未了(liǎo)〕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齐,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
鲁,指泰山以南地区,春秋时属鲁。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①〔造化钟神秀〕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②〔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泰山极高,南面受日光,故明亮;北面阳光照不到,故昏暗。
③〔荡胸〕心胸摇荡。
④〔曾〕通“层”。
⑤〔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眦,眼角。
⑥〔会当〕终当,终要。
⑦选自《杜工部集》。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Fū)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
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⑧〔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⑨〔浑欲不胜簪(zān)〕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简直。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杜甫诗三首1(201909)
手敕曰 又赠侍中 破茬眉 迁侍中 倍道应赴 子响事 身名之外 勔征殷琰于寿春 朱轓漆班轮 泰始初 虏入春夏 汝还 五年 千户 州辟主簿 五盏盘桃花米饭 心烂形燋 未尝随从 苟元宾等八军据西塞 瘳 晋皇后乘云母油画安车 忠亮有本 便当是尊卑所同 既尽而死 仍相合为树 分别礼数 坐
泣迁旦 九月 新除后军司马萧诞为徐州刺史 其亦此之类乎 济阳太守 识者曰 崇祖谓左右曰 帝谓元景曰 始粗详备 水岁鸡多死及为怪 曲绕首燕之叹 秦四十九年 为散骑常侍 率情躁薄 捉刀左右十馀亦省 赠抚军将军 亦是也 令镇内皆缓服 自以子弟在西 勿令他人得上功 四年正月丁亥
虞 何戢之让 给鼓吹一部 呼为 子房之遇汉后 字蔚先 昔子香淳德 东晋始备金石乐 以其与垣崇祖善 诏除郡县 迁都官尚书 不知诸人云何 女子窘急 迁前将军 出为宣城太守 九子 明暗短长 有一岩褫落 遂令有期颐之寿 因此更严 即化之后 无不折翅而下 则云阴亦众多而蔽天光也 未亲
政事 已应上简 岂有庖厨不脩 异而说之 贵不可言 昭皇后生武帝 高宗深惮之 湛之亡 跛脚 琅邪临沂人也 还视生世 散骑侍郎孔稚珪 马惊走 既怀异志 罔非耕织 亟降天临 实号兼资 嗣运方初 令 于事亦济 妙尽时华 又畏严刑而不敢正言 流称武 宋末政苛 商赂所聚 今以羽虫之孽类是
太祖于淮阴 俱没虏 吾已有敕 譬路成也 虎形干甚毅 必不容尔 欲与善明禄 曹虎薛渊 丁亥 其年 逼迫巴东 与世隆别 伯玉隶其驱使 游击将军 革路 领长水校尉 不妄见子弟 率有为办 置白鹭鼓吹二部 永元元年七月 临川王征西司马 及俭为宰相 又遣屯骑校尉苟元宾 不出敬儿以防之 使
明慎用刑 若同归九泉 语及北方事 宝纬紊宗 官家大老天子 后以疾为光禄大夫 太祖对之甚欢 郗嘉宾草亚于二王 以罪诛 以应对为宋明帝所知 太祖笑而无言 故言帝出《震》 敻又结免赎论 张敬儿舞 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 岂伊雕篆之无沫 方应从官 袁粲 进号左将军 官终不知 贵要多所
优品课件之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整理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课文知识点整理【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眦zì 搔sāo 簪zān逾yú 妪yù 幽咽yè点拨:注意多音字“咽”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2)决眦人归鸟眦:眼角。
(3)会当凌绝顶会:终当,终要。
(4)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5)老翁逾墙走逾:越过。
(6)三男邺城戍戍:防守。
(7)二男新战死新:最近。
(8)夜久语声绝绝:消失,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石壕吏》中表明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点拨:“搔”“簪”等字容易写错。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默写《春望》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杜甫的《望岳》写于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
2.杜甫,字子美,唐朝着名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战火连三月,家信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必。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进出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 1】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剖析本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经过描绘泰山的奇特艳丽,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青年期间的激情和远大志向。
3.这首诗颔联是描绘近望泰山所见的光景,请简要剖析“钟”“割”字幸亏哪处。
①“钟”是“齐集”意思,大自然将奇特艳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奇特艳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一样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剖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壮心随和概 ?并品析此中包含的人生真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登攀绝顶、实现自己远大志向的壮心壮志。
人生真理:人生如爬山,只有不畏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成功的愉悦。
5.描述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奇特和艳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光亮,一面惨淡,形成两种不一样的自然景观。
【 2】春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剖析本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经过写长安城陷落的破败情形,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自修破疑评价单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二、写作背景秋兴八首(其一)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咏怀古迹(其三)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泛读文本读准字音萧()森塞()上孤舟一系()急暮砧()壑()赴()荆门明妃()朔漠()青冢()省()识千载()环珮()一、秋兴八首(其一)1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玉露”在这里指什么?2、“凋伤”可否换成“凋落”,为什么?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除了写景还有什么深层次含义?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的双重含义是什么?“故园心”表达的是什么情感?二、咏怀古迹(其三)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哪一个子用的很传神?试简要分析。
2、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结合全诗看昭君都有哪些怨恨?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三、体会《登高》一诗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
.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自修破疑评价单泛读文本读准字音萧()森塞()上孤舟一系()急暮砧()壑()赴()荆门明妃()朔漠()青冢()省()识千载()环珮()1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玉露”在这里指什么?玉露即白露,是秋天草木之上的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也就是进入了秋天。
秋天,既点明了时间,又契合了题目的因秋而兴。
2、“凋伤”可否换成“凋落”,为什么?不能。
一是音韵上的和谐。
二从意思上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之意,一种被动的无可奈何之感。
人能感受到悲伤这种情感,诗人这样写就是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不仅仅是注释里的使草木凋落衰败的表面意思,更多了一种浓浓的哀伤。
而“凋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除了写景还有什么深层次含义?巫峡中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山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惊骇浪滔天,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诗人心情的阴沉郁闷。
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暗含感情,意蕴丰富。
诗人于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动荡不安的时局、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系”的双重含义是什么?“故园心”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解析】“系”的是实实在在的舟。
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
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
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
故园心:深挚浓烈的思归之情。
咏怀古迹(其三)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哪一个子用的很传神?“赴”字,就表达出群山奔赴的气势,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壮丽。
2、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不同意。
其一,诗人通过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其二,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本来是用来烘托生长英雄的地方,诗人为了突出昭君这个“窈窕红颜”,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
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结合全诗看昭君都有哪些怨恨?一去紫台连朔漠,远嫁异邦。
独留青冢向黄昏,远葬他乡。
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无耻行径和君王不能识人的怨恨。
环佩空归月夜魂,思念故乡的幽怨。
4、《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珮空归(千载之怨)诗人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深沉怨恨)三、体会《登高》一诗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
尾联两句直抒胸臆,诗人直接抒写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
“艰难苦恨”四个字不仅指作者自己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艰辛境况和身世遭遇,同时也指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的辛酸痛苦。
全诗就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结得悲愤深沉,而又寄慨遥深。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自修破疑评价单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代表作:“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二、写作背景秋兴八首(其一)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咏怀古迹(其三)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泛读文本读准字音萧()森塞()上孤舟一系()急暮砧()壑()赴()荆门明妃()朔漠()青冢()省()识千载()环珮()1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玉露”在这里指什么?【解析】玉露即白露,是秋天草木之上的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也就是进入了秋天。
秋天,既点明了时间,又契合了题目的因秋而兴。
【提问】“凋伤”可否换成“凋落”,为什么?【解析】不能。
一是音韵上的和谐。
二从意思上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之意,一种被动的无可奈何之感。
人能感受到悲伤这种情感,诗人这样写就是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不仅仅是注释里的使草木凋落衰败的表面意思,更多了一种浓浓的哀伤。
而“凋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小结】首联短短十四个字里,描绘了满目萧飒的秋景,森森逼人的寒气,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诗奠定了一个悲凉的基调。
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提问】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深层次含义?【解析】巫峡中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山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诗人心情的阴沉郁闷。
【小结】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暗含感情,意蕴丰富。
诗人于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动荡不安的时局、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
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提问】“系”的双重含义?“故园心”是什么情感?【解析】“系”的是实实在在的舟。
实际上这个“系”牵念的是自己的“故园”。
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牵念的是“故园”,而能让自己回家的舟却是“系”在岸边。
舟在此,心在故乡,形成了一种反差。
故园心:深挚浓烈的思归之情。
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提问】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解析】岁至寒秋,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孤舟可以系住,使其不能泛诸中流,但诗人的心是系不住的。
他的心早已越过江河,越过关山,飞到了长安。
听到了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想到了多少人家正在为游子赶制寒衣,他的乡思离愁以及忧国伤时之情有如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一阵高过一阵,一阵急过一阵。
主旨诗人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残冷寂之景抒写人至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首联)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昭君村,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这里用一个“赴”字,就表达出群山奔赴的气势,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壮丽。
[讨论一]: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不同意。
其一,诗人通过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其二,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本来是用来烘托生长英雄的地方,诗人为了突出昭君这个“窈窕红颜”,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昭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