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新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二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 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 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政治
侵 略 加 剧 袁 世 凯 称 帝 尊孔复古 民主共和
经济
进一步发展 民主政治
背景
文化
B
练习:
下列各项中与新文化运动兴起无关的一项 是( ) A、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 逆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 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等人深切 认识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的重要性 D、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 时代,…当以科学与人 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 建思想,为什么要把 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 的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思兼 想容 自并 由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1915年 《新青年》 陈 李 胡 鲁
《新青年》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 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 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 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着重阐释了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以与在其影响、推动下,局部先进知识分子承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史实。

本课分三目,第一目“《新青年》的诞生〞,突出了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蔡元培和北大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特定的历史背景。

第二目“新文化运动〞全面表示了先进知识分子从理论、道德和文学三个层面对封建思想进展的猛烈批判,分析了这一运动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说明了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中日益传播,在此根底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关键力量。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全面评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与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节课有较多的专业名词,在教学时应把握好重点,把教师讲授、学生探讨相结合,实行互动式教学;选取典型图文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做到化难为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特定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同时,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将本课内容与上一课相联系,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所作的不懈努力,形成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中心,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评课稿一、课程概述《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的一节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传播和影响。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3.理解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能够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和影响;3.能够理解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和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思想的赞赏和理解;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运动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2.如何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和影响;3.如何分析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4.马克思主义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发展1.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起源;2.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3.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第二课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1.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探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的影响;3.讨论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三课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1.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过程;2.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贡献;3.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途径。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中的基本史实2、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3、探究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过程与方法联系讲解、史料分析、比较、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先进的中国人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概括法、讨论法、比较法、解读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关于救国道路的探索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

现在树倒了,还要挖出树墩。

自学目标检测解读: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在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他热望青年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

”他把振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刘半农、夏元瑮、周作人、鲁迅等大批新文化运动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到来,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

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

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重点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

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运动。

进步: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此拉开新文化运动了序幕。 1916年,第二期改称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辜鸿铭——一代怪才
“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 可不看辜鸿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后期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的先驱;高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接连 发表了《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和 《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同时还创办 了《每周评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二)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积极: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 肯定的偏向。
三、小 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学界泰斗,新文
化运动的先驱。早年 留学日本,曾加入孙 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参加辛亥革命。
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者,中国共产 党的创始人之一。
(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素材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素材新人教版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经过不断地求索和鉴别,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李大钊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新纪元》四篇光辉的文献,揭开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第一页。

他在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

对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这一胜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是二十世纪革命的先声。

”他满怀信心地说:“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凯歌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8年2月,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大学、女高师、师范大学讲授“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社会学”等课程,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讲坛,受到进步青年的热烈欢迎。

他还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主编《每周评论》,成为“五四”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发挥了重大作用。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发表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所阐明,并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这期间,李大钊还在《新潮》《少年中国》《国民月刊》《新生活》《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备课教案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2

高二历史必修3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2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图片说史】陈独秀,字仲甫,1915年创办《新青年》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新青年》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绉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以及胡适最早的一批白话诗作。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课标点击】(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清单】清单一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①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②______的逆流。

2.概况(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③__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主要阵地:《④______》和北京大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主要内容a.提倡⑤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b.提倡⑥______,反对旧道德。

c.提倡⑦______,反对旧文学。

(5)历史意义: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清单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1)先驱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①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②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huang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huang
张)? 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②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资本主义; 区别: ①学习西方的主张:维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新文 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②反封建的主张:维新运动主张在维护清朝统治的 前提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新文化运动侧重反对封 建正统思想。
观点1: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 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观点2:“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 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 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 一切皆好。”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2)态度:康有为借儒家思想的权威来宣传维新思想 原因:是19世纪晚期,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 力量弱小,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必须减少变法的阻力 评价:康有为借儒家思想的权威来宣传维新思想,此策略 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知识运用】
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这 主要是指 A、主张民主和科学 C、倡导学习西方 B、坚持反封建 D、反对尊孔复古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目标】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用辨证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4、认识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 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 5、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概况
第15课 新 文 化 运 动
(四)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五)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 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 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 文学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选6篇)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选6篇)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选6篇)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篇1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了解和学习先辈。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音乐送别)方案一:导入新课,大家好,我来自—,很荣幸能和大家相识,心情特别激动。

今天将有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首先大家先请看一段视频资料感受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当时认识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但民主共和仍与中国擦肩而过,)插入视屏由此可以得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 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2011· 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 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 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呐喊
• (3)主要内容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 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 旗号。 •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 命的序幕。 • (4)性质: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 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及阶段
• (1)三大特征: •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救亡压倒启蒙) •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 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 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不断深化) • ③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5)意义
•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

新文化运动答案

新文化运动答案

新⽂化运动答案第15课新⽂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科班)教学⽬标⼀、基础知识与能⼒:新⽂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化运动的影响及全⾯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泛传播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青年》的诞⽣:1、【探究学习】新⽂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材料⼀:纺织⼯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475个⼯⼚,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1919年增加180%。

1919年⼚丝出⼝额⽐1913年增加168%。

“材料⼆;孔⼦之道,⾃古常新,与天⽆极。

……近⾃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之⼼理,缺⽽修佛……本⼤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新,⽽礼俗要当保守。

环球各国,各有所以⽴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

中国服循圣道,⾃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本于修⾝。

袁世凯《⼤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三:⾯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第⼀次世界⼤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政治⽅⾯:⼀⽅⾯,⾟亥⾰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窃国⼤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独裁统治。

思想⽅⾯:⼀⽅⾯,⾟亥⾰命后,民主、⾃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步发展;另⼀⽅⾯,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化领域掀起⼀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2、新⽂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成为新⽂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3)主要代表⼈物:陈独秀、李⼤钊、胡适、鲁迅等【探究学习】蔡元培认为做⼤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点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青年》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二、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影响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指()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D.儒家思想阻碍资本主义发展5.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屡史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一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兴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李大钊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8.简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15课_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5课_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传播过程
开始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促进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扩大
早 期 党 组 织 有 计 划 宣 传

建党
1、传播过程
开始 促进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推倒…贵材旧料文2.4学,建 设…新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 自治的国材民料政治3.1。”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打倒“孔家店”-吴虞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 斜斜的每页材上料都3.写3 着‘仁义 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 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凯又穿起特制 的古怪祭服, 率文武百官拥 到天坛,举行 祭天大典。
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政治 经济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资产 阶级强烈要实行民主制度;列强 侵略;袁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 步发展
(根本)
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文化 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
⑶没有提出反帝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过程
开始 促进 扩大
建党
北方传来十月的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列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 第一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1、传播过程
开始

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必修讲课文档

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必修讲课文档
第十六页,共58页。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3.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1)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 与科学的“手段”。
第三十四页,共58页。
教方法 巧记速记
第三十五页,共58页。
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
1 2 3 4 56
1.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 )
A.《时务报》 B.《青年杂志》 C.《新青年》 D.《民报》
第三十六页,共58页。
1 2 3 4 56
解析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 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此题容易误选C。 答案 B
第二十三页,共58页。
②提倡科学,是因为每个人只有懂得自然科学,有了科学的思想
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做到反对愚昧和落后,只有 消除了愚昧和落后,才能真正做到反封建,实现民主政治。
第二十四页,共58页。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 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 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第二十八页,共58页。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 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 成为主流思想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 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改变了新

高二历史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二历史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法指导】1、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2、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知识链接】联系必修一、二各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背景:1、经济:2、政治:3、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概况:1、标志:2、指导思想:3、代表人物:4、主要阵地:5、主要活动基地: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1、提倡,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2、提倡新道德,反对(思想革命)3、提倡,反对(文学革命)代表作:(二)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 李大钊《》、《》、《》(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A、撰写文章:B、成立社团:C、建立组织:D、创办刊物:(3)成为主流:1921年、中共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2)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组织基础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一)性质:前期是后期是(二)进步性:1、2、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3、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4、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三)局限性:【夯实基础】A级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必修3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必修3

2.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 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发表《 敬告青年 》一文,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 新青年 》。 (4)活动基地:北大。
3.内容 (1)提倡民主与 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 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3)提倡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20世纪初,一些学校的女生已经开始觉醒,抵制学校开
设的“烈女传”……她们以实际行动反抗礼教,争取女
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C.新文化运动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新文化运动出现了较偏激的思想和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分析理解问题的 能力。题干中的抵制“烈女传”“反抗礼教”等关键信息 都是冲击传统礼教的表现,是新文化运动促进妇女思想解 放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第 五 单
第 15 课

新知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重点诠释 考点全解
课堂小结·建通史 创新演练·大冲关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 资本主义 有了进一 步发展。 (2)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 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民主制度 。 (3)思想方面: ①辛亥革命后, 民主 、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 到进一步传播。 ②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 尊孔复古 的逆流。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特点、意义 1.原因 (1)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 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内因素: 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 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有计划地宣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