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3.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语言,感受“鲲鹏”的宏伟形象及庄子散文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认识大鹏板书:书写小篆“鹏”,学生猜是何字?——是何意?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大的一种鸟,由鲲变化而成。
《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
”“鹏”左边的“朋”象征群鸟之王的地位。
在西藏的佛教塑像中,所有忿怒相的佛像头顶上,都飞有大鹏金翅鸟;很多藏族人都会随身佩带大鹏金翅鸟的佩章,相信这样可获得吉祥、智慧与力量。
二、读出文言的味道(一)齐读原文:1.圈点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字?预设:也、其、而、之、则2.这些字是否多余,去掉之后读一读?——有的多余能去掉,有的不能(二)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1.积累一组虚词(1)“之”鲲之大:助词,相当于“的”《谐》之言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其”其名为鲲:代词,代指前面的“鱼”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指前文的“大”(3)“而”化而为鸟、怒而飞: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2.积累一组特殊句式(1)“……也”“……者也”“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和肯定(2)“……邪”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去掉之后进行对比朗读,发现文言虚词的妙处:使句式更整齐,使节奏更舒缓,使语气更强烈,使意蕴更深刻(三)朗读指导:句首上扬,句中停顿,句末延长。
……(提炼出典型句子,读出文言的味道)三、细读,探究大鹏之形象(一)圈点出文中描写大鹏的动词。
化而为鸟:变化怒而飞:振奋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徙于南冥:迁徙水击三千里:拍打抟扶摇而上:盘旋飞翔去以六月息:离开/凭借(二)还原大鹏——试着凭借这一组,以第一人称“我”并加上肢体动作对这组动词进行演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故事”,旨在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让学生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而《北冥有鱼》则是其中的一篇,它以独特的寓言形式,展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想象力。
课文讲述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然后庄子进一步发挥,指出:惠子未尝与鱼游,鱼之乐,人固不能知,岂止鱼?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有限的认知,不能了解无限的事物,这是天下之通病。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庄子的思想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庄子的哲学思想的领会和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课文中的寓意。
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PPT)

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
3.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
有什么作“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鲲鹏是有所倚(借助),非真正的“逍 遥”。 2.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 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逍遥游》是《庄 子》的首篇,在思想上 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 子》一书的代表。《逍 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 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 我的界限,达到无己、 无功、无名的境界,无 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 是真正的“逍遥游”。
• 鲲(kūn) 徙(xǐ) • 抟(tuán) 南冥(mínɡ)
列举出自《庄子》的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无中生有、越俎代 庖、螳臂挡车、望洋兴叹、呆 若木鸡、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沉鱼落雁、相濡以沫
词语积累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水击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垂:
悬挂
。
。 。 。 。
徙: 迁移 击: 拍打 抟: 环绕而上 去: 离开
•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3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 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 借。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 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 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 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 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鲲鹏形象: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 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用一个成语来 表示?( 鹏程万里 ) 同学们知道“鹏程万里”这个成语出 自哪里吗?( 《北冥有鱼》)
第21课《北冥有鱼》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

《逍遥游》是《庄子》在全书中,第一篇享有特殊 的意义。“逍遥”一词意指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 游”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抟( tuán )
邪( yé )
齐谐( xié )
迁xǐ( 徙 ) 北míng( 冥) ( 鲲)kūn鹏
分段朗读,体会感情,理解大意。
北冥有鱼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yì)/若垂天之云。是鸟 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 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 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 “宣父”。
2.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 如今也”。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至结尾,作者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一种天地浑茫 的感觉。
总结:鲲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天地之气相依相生,万物受制于此, 难以自由舒展。 表面虽逍遥,实则未臻逍遥之境。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 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 真正的逍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24张PPT)

初读课文
鲲(kūn) 徙(xǐ ) 抟(tuán ) 南冥( mínɡ ) 濠梁(háo) 鲦鱼(tiáo)
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
。
(4)野马也
古义: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 今义: 野生的马
。 10
知识归纳
4. 词类活用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 方位名词
,在文中意思为 向上
。
(2)
志怪者也 原意为 奇怪
,在文中意思为 怪异的事物
。
11
知识归纳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风
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
它乘着旋风环绕而上,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 能离开。
13
文本探究
1.“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 “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旨在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
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 本义鱼子,小鱼。在此被
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庄子借用为大鱼之义。
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
课 文
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 “极为接近”。
传说中的大鸟。
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通“努”,奋力飞举。 天边。垂,通“陲”,边际。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及注释

原文《庄子二则》庄周〔先秦〕《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同“陲”,边际。
海运:海水运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水运动的时候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以:凭借。
息:风。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北冥有鱼》 1、笔记 文学常识: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通假字:“北冥有鱼”中的“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海运”古义指海水运动,今义指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野马”古义指山野中的雾气,奔腾野马,今义指一种珍稀动物。 一词多义:“之”有“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其”有“代词,它的”“代词,它”“连词,表选择”用法;“于”有“到”“在”用法。 词类活用:“怒而飞”中“怒”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齐谐者,志怪者也”中“怪”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水击三千里”中“水”是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内容解读 鲲鹏形象: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从北海的大鱼鲲化为南海的大鸟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时气势壮美,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大鹏南飞:大鹏在海动风起时迁往南海,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 野马尘埃: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它们和大鹏一样,都有所凭借,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笔记 文言句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2/2
“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是鱼之乐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2、内容解读 鱼乐之辩: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展开辩论,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鱼的快乐,惠子则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进行反驳,庄子又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回应,体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 思想性格: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然中感受到快乐和自由,体现了他“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三、总结 1、主题思想 《北冥有鱼》通过对鲲鹏形象的描绘和大鹏南飞的叙述,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道理,表达了庄子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和他“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也反映了庄子与惠子不同的思想和性格。 2、写作特色 想象奇特:《北冥有鱼》中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后,其翼若垂天之云,以及大鹏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思维。 善用寓言: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通过虚构的故事和形象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道理,使抽象的哲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语言生动:两篇文章的语言都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北冥有鱼》中“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通过对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大鹏的形象和飞行的壮观景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的对话,简洁明了,富有情趣,体现了庄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部编八下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卷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一、填空题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北冥有鱼________(2)其名为鲲________(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_______(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翼/若/垂天之云C.其翼/若垂/天之云D.其翼若/垂天/之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语文考试,我们班不及格的人数总算减少了近一倍。
B.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C.一些不自觉的游客,将用过的垃圾随手扔在树林里、草丛中,给美丽的风景抹上不和谐的色彩。
D.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使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难怪有人说,小小的“冰墩墩”,承载着大使命。
①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无处不在。
①因为它所代表的亲和与热情、友好与自信,也在向世界讲述着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
①从会徽到吉祥物,从奖牌到体育图标,北京冬奥会的系列设计,无不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