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 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 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
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 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高中数学人教版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能够进行集合的基本运算;
3.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集合的应用题目解答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集合”的说法,你们知道集合是什么吗?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总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用大括号{}表示。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让学生做一些与集合相关的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 引导学生讨论集合的应用题目,如排列组合等。
四、小结与展示(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掌握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集合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讨论与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集合运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运算的演示。
•黑板及粉笔,用于板书重点概念和例题。
•练习题册或教学软件,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集合、水果种类的集合等)引出集合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集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并举例说明。
●介绍集合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册中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概念和运算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知识点和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在一年的数学教育工作中,作为高一数学老师的你知道怎样写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吗?来写一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吧,它会对你的教学工作起到不菲的帮助。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希望你喜欢。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通过对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讨论.(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讨论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讨论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当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讨论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讨论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讨论.教法建议(1)关于的定义根据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老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开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开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高一数学集合教案范文2一、教材分析及处理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是近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函数》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关于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关于集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及相关符号表示。
2. 能够进行集合之间的运算和操作。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应用题目。
二、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运算及集合运算规律。
3. 集合应用题目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定义和常用符号表示。
2.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3. 集合运算规律: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等。
4. 集合应用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合。
2. 讲解:介绍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和基本运算,并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讲解集合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5. 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题目的解答,应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工具:
1. 教材课件。
2. 黑板、彩色粉笔。
3. 练习册、习题集。
六、教学评价:
1. 口头提问。
2. 课堂练习。
3. 作业检查。
七、拓展延伸:
1. 邀请学生自行寻找集合应用题目,并进行讲解。
2. 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关集合的知识和应用。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相关知识。
祝教学顺利!。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13篇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13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导 入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新 课 新 课引例:(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2) 正数的全体;(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1. 集合的概念.(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 A,读作“a属于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读作“a不属于A”.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 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4. 集合的分类.(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N;或 N*;(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 N+(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Z;(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Q;(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R.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 或 ,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 ,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 , , …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1) 小于 10 的自然数的全体;(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3) 英文的 26 个大写字母;(4) 非常接近 1 的实数.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4) 如果a Q,b Q,则 a+b Q.2.选择题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C)“我校高一年级全体数学学得好的同学”不能组成一个集合,因为其元素不确定⑵已知2是集合M={ }中的元素,则实数为( )(A) 2 (B)0或3 (C) 3 (D)0,2,3均可例2 用符号“ ”或“ ”填空:(1) 1 N,0 N,-4 N,0.3 N;(2) 1 Z,0 Z,-4 Z,0.3 Z;(3) 1 Q,0 Q,-4 Q,0.3 Q;(4) 1 R,0 R,-4 R,0.3 R.练习2 用符号“ ”或“ ”填空:(1) -3 N;(2) 3.14 Q;(3) 13 Z ; (4) -12 R ;(5) 2 R ; (6) 0 Z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即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难点】集合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 入1. 集合、元素、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是什么?2. 用符号“ ”与“ ”填空白:(1) 0 N ; (2) -2 Q ; (3)-2 R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将集合表示出来.新 课 新 课 新 课1. 列举法.当集合元素不多时,我们常常把集合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例如,由1,2,3,4,5,6这6个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4,5,6}.又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有些集合元素较多,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列几个元素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如:小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0,1,2,3,…,99}.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 (2) 方程 x 2-5 x +6=0的解集. 解 (1) {5,7,9};(2) {2,3}.练习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大于3小于9的自然数全体; (2) 绝对值等于1的实数全体; (3) 一年中不满31天的月份全体;(4) 大于3.5且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2. 性质描述法.给定 x 的取值集合 I,如果属于集合 A 的任意元素 x 都具有性质 p(x),而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 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 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 {x I |p(x)} ,它表示集合 A是由集合 I 中具有性质 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性质描述法.使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时要注意:(1) 特征性质明确;(2) 若元素范围为 R,“x R”可以省略不写.例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大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2)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 平面 内到两定点 A,B 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解 (1){ x |x >3};(2){ x |x 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3) l={ P ,|PA|=|PB|,A,B 为 内两定点}.练习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目前你所在班级所有同学构成的集合;(2) 正奇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 绝对值等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4) 不等式4 x-5<3的解构成的集合;(5)所有的正方形构成的集合.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②{-2,-4,-6,-8,-10}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N|x是15的约数}②{(x,y)|x∈{1,2},y∈{1,2}}?③④⑤ ?⑥①注意区别 a 与 {a}.a 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而{a}表示一个集合.例如,某个代表团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本身和这个人构成的代表团是完全不同的;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顺序.集合{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吗?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3篇
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3篇高一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
本课中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教学目标:(1) 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对应和映射概念、理解函数的近代定义、函数三要素,以及对函数抽象符号的理解。
(2) 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培养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德育渗透目标:使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如: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
加强函数教学可帮助学好其他的内容。
而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基石。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函数的近代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函数近代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来说不易理解。
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二、教材的处理:将映射的定义及类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
函数的定义,是以集合、映射的观点给出,这与初中教材变量值与对应观点给出不一样了,从而给本身就很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
为解决这难点,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运用引导对比的手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使真正对函数的概念有很准确的认识。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篇一: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4课时)】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Ⅰ、知识与技能: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Ⅱ、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对易错、易混点重新认定,达到熟练应用的地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对知识的把握,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地基础上提高自己在学习中的信心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难点: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教学计划:四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1.1《集合的概念》一、课题引入阅读教材中的章头引言二、概念形成与深化1、集合的概念(1)对象:阅读课本p3(3)元素:集合中每个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通常用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记作:a___a;(2)不属于:记作:a___a;(1) 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的所有成员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 三角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2(3) 方程方程x=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4) 不等式x+12x+2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吗?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3、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年轻人”、“较小的有理数”能否分别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1);(2);(3)_____________.(1) 节头图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步入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照片,代表团有309名成员;(2) 平面上与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全体;(3) 方程x+1=x+2的解的全体.4、空集: 集合,记作 .5、集合分类(1)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6、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的集合.记作;(2)正整数集:的集合.记作;(3)整数集:的集合.记作;(4)有理数集:的集合.记作;(5)实数集:的集合.记作。
高中数学集合模块总结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模块总结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集合模块
教学目标: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律以及应用;能够熟练解决与集合相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规律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册、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用符号表示为一个大括号,其中
列出所有满足共同属性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公式等。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等。
三、示例分析(20分钟)
通过举例分析集合的运算规律和应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相关计算方法。
四、练习训练(20分钟)
进行练习和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律和应用。
五、总结归纳(10分钟)
对集合模块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律和应用,同时培
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怎么写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解决集合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集合的定义、元素、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差集、空集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差集和补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定义,并以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集合的元素和子集
2. 集合的运算规则:交集、并集、差集、补集
3. 空集的概念和特点
三、练习(20分钟)
1. 练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 练习集合的关系和特征
3. 练习集合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四、实践(10分钟)
学生分组完成集合相关问题的解答,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集合问题,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集合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紧凑,学生参与度高,但练习时间稍显不足,下节课可适度增加练
习环节。
(以上为教学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第一篇:高中数学必修1 集合教案学习周报专业辅导学习集合(第1课时)一、知识目标:①内容: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常用数集,集合元素的特征等集合的基础知识。
②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集合元素的特征③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④注意点: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理解与判断;注意集合中元素的基本属性的理解与把握。
二、能力目标:①由判断一组对象是否能组成集合及其对象是否从属已知集合,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②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三、教学过程:Ⅰ)情景设置:军训期间,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官在高喊:(x)的全体同学集合!听到口令,咱们班的全体同学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教官的身边,而那些不是咱们班的学生便会自动走开。
这样一来教官的一声“集合”(动词)就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了。
数学中的“集合”这一概念并不是教官所用的动词意义下的概念,而是一个名词性质的概念,同学们在教官的集合号令下形成的整体即是数学中的集合的涵义。
Ⅱ)探求与研究:① 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问题: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呢?(板书学生们所举出的一些例子)② 为了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哪些“指定的对象”被集在了一起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就用大括号{ }将这些指定的对象括起来,以示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集合,同时为了讨论起来更方便,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来表示不同的集合,如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各例就可分别记为……(板书)另外,我们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并用小写字母a、b、c……(或x1、x2、x3……)表示同学口答课本P5练习中的第1大题③ 分析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集合例子,引出:对某具体对象a与集合A,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④ 再次分析同学们刚才所举出的一些集合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精选多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一数学教案:集合的表示方法1.1.2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集合的概念2.集合中元素有那些性质?3.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二、讲述新课:集合的表示方法1、大写的字母表示集合2、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24所有正约数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6,8,12,24} 注:(1)大括号不能缺失.(2)有些集合种元素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如下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1,2,3, (100)自然数集n:{1,2,3,4,…,n,…}(3)区分a与{a}:{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a表示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次序.相同的元素不能出现两次.3、特征性质描述法: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表示如下:{x∈i| p(x) }例如,不等式x2?3x?2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2?3x?2}或{x|x2?3x?2},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2)注意区别:实数集,{实数集}.4、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例1:集合{(x,y)|y?x2?1}与集合{y|y?x2?1}是同一个集合吗?答:不是.集合{(x,y)|y?x2?1}是点集,集合{y|y?x2?1}={y|y?1} 是数集。
例2:(教材第7页例1)例3:(教材第7页例2)课堂练习:(1)教材第8页练习a、b(2)习题1-1a:1,小结:本节课学习了集合的表示方法(字母表示、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4种)课后作业:p10 1,2第二篇:高一数学教案:1.1集合-集合的概念(2).doc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2)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熟记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会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所学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1(22、常用数集及记法(1n,n??0,1,2,??(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n或n+,n*??1,2,3,??*?1,?2,?? (3z , z??0,?(4q , q??所有整数与分数(5r,r??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数?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2(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5、(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二、讲解新课:(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例如,由方程x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格式:{x∈a| p(x)}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例如,不等式x?3?2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3?2}或 {x|x?3?2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直角三角形}注:(1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的实数}(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344、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⑴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 {x2,3x?2,5y3?x,x2?y2}⑵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如:集合{(x,y)|y?x2?1};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例集合{(x,y)|y?x2?1}与集合{y|y?x2?1}是同一个集合吗?答:{(x,y)|y?x2?1}是抛物线y?x2?1上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集合{y|y?x2?1}={y|y?1} 是函数y?x2?1(三)有限集与无限集1、有2、无3、空φ,如:{x?r|x2?1?0}三、练习题: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x|x?3n?2,n?n且n?5}②{-2,-4,-6,-8,-10}{x|x??2n,n?n且n?5}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②{(x,y)|x∈{1,2},y∈{1,2}}{(1,1),(1,2),(2,1)(2,2)}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x?y?282③{(x,y)|?} {(,?)} 33?x?2y?4④{x|x?(?1)n,n?n}{-1,1}⑤{(x,y)|3x?2y?16,x?n,y?n}{(0,8)(2,5),(4,2)}} ⑥{(x,y)|x,y分别是4的正整数约数{(1,1),(1,2),(1,4)(2,1),(2,2),(2,4),(4,1),(4,2),(4,4)}3、关于x的方程ax+b=0,当a,b满足条件____时,解集是有限集;当a,b 满足条件_____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 1, 5, 25, 125, 625 }=;(2) { 0,±4312, ±, ±, ±, ??251017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五、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第三篇: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11 苏教版江苏省白蒲中学20xx高一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教案11 苏教版教材: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目的:从绝对值的意义出发,掌握形如 | x | = a的方程和形如 | x | > a, | x | 0)不等式的解法,并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
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
2.问题。
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学生活动1.介绍自己;2.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3.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数学建构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
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3.集合的表示方法: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A、集合B.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5.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
6.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运用1.例题。
例1 表示出下列集合:(1)中国的直辖市;(2)中国国旗上的颜色。
小结:集合的确定性和无序性例2 准确表示出下列集合:(1)方程x2―2x-3=0的解集;(2)不等式2-x0的解集;(3)不等式组的解集;(4)不等式组2x-1-33x+10的解集。
解:略。
小结:(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⑴与⑴,空集⑴例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1){(x,y)| x+y = 3,x N,y N }(2){(x,y)| y = x2-1,|x |2,x Z }(3){y| x+y = 3,x N,y N }(4){ x R | x3-2x2+x=0}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
例4 完成下列各题:(1)若集合A={ x|ax+1=0}=,求实数a的值;(2)若-3{ a-3,2a-1,a2-4},求实数a.小结: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学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式和基本性质。
2. 掌握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能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集合概念的理解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方式。
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3. 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引言:通过举例引入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式。
2. 探究:学生自主探究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集合运算的性质。
3. 梳理:总结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并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4.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应用层面还存
在一定的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加深对集合运算
的理解。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整体上,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水平。
高中数学集合备课教案的范本
高中数学集合备课教案的范本主题:集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和表示方法。
2. 能够利用Venn图解决集合运算问题。
3. 能够应用集合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基本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4. 集合的应用题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对集合的思考,引出集合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集合的定义、元素、基本概念,并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
3. 运算训练(20分钟)练习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运算方法。
4. 实例演练(15分钟)通过几个实例演练,让学生运用集合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Venn图应用(15分钟)介绍Venn图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绘制Venn图解决集合运算问题,加深理解。
6.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并利用集合概念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7.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工具:笔记、教材、黑板、PPT、练习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集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运算;3. 学生能够通过Venn图解决集合运算问题;4. 学生能够应用集合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和实例演练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集合概念教案
集合概念教案1.1集合的概念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理解集合的作用,会根据已知条件构造集合;3.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并会正确表达;4.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5.了解数合的含义,记忆基本数集的符号;6.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导入新课】一、实例引入: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1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二、问题情境引入:我们高一(3)班一共45人,其中班长易雪芳,现有以下问题:⑴45人组成的班集体能否组成一个整体?⑵班长易雪芳和45人所组成的班集体是什么关系?⑶假设张三是相邻班的学生,问他与高一(3)班是什么关系?三、课前学习1.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的内容感受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理解数集、空集的概念;(2)本学时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空集的意义及符号;(3)对于一个整体是否是集合的判断的关键是对“确定”两字的理解,学习时结合实例及教材上的例题进行理解。
记忆常用数集、空集的符号表示。
2.尝试练习:见《数学学案》P1四、课堂探究:见《数学学案》P11.探究问题:探究1探究22.知识链接:3.拓展提升:例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3)方程的所有解;(4)不等式的所有解;(5)中国的直辖市;(6)不等式的所有解;(7)大于4的自然数;(8)我国的小河流。
例2、下列集合哪些是数集?再试着举两个数集,并使它们分别是有限集与无限集。
高中数学教资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教资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内容:1.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复习;2. 数学定理和公式的运用;3.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4. 数学题目的解析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问题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和对比不同解法;2. 利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利用互动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兴趣;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初步认知: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思考,了解基本概念和方法;2.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解析,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3. 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题和习题集合,巩固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堂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 能力评价:通过练习题和考试成绩,评估学生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评价:通过学生互动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3. 加强与家长和同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
七、教学建议:1. 多利用数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2. 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成绩;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八、教学改进:1. 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训练,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增加实际应用和探索性学习,激发学生创新和进取精神;3.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会用运算符号表示集合的交、并、补、差等。
3.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掌握证明方法。
4.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
教学难点:集合的证明方法、集合的运算和运算符号。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集合的概念和特征:元素、空集、全集、子集等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文氏图、列举法、描述法等。
3.集合的运算:交、并、补、差等运算及其记号。
4.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包含关系、真子集、幂集等定理。
5.集合的证明方法:包含证明、反证法等。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练习-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集合的元素和特征的含义。
之后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重点讲解真子集和幂集的概念和性质,并给出证明示例作为练习。
最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综合演练习题,温故知新。
针对难点,采用举例讲解和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带领学生进行试验,一步一步掌握证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在上课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目的和基本内容,预习必修一中的集合部分,对基本概念进行认识。
2. 讲授1、引入通过类比生活中的集合来引导学生对概念和特征的整体认识。
2、概念讲授介绍集合、元素、空集、全集、子集等概念,并通过实例分别掌握其含义。
3、表示方法介绍文氏图、列举法、描述法等表示方法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4、集合运算介绍集合的交、并、补、差等运算及其运算符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5、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介绍集合的包含关系、真子集、幂集等概念和性质,并给出证明示例进行练习。
带领学生理解集合的学习目的和实际应用。
6、归纳总结通过练习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总结入手,形成正确的集合概念,打下学习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集合集合的基本概念:⒈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集合的组成和名称:集合包括元素,以及使元素组成集合的规定的性质,通常我们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元素;而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这里{ }表示符合规定性质的一切元素都被这个集合所包含了;而大写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名称,读作集合A,集合B,集合C这里要注意:元素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数,字母,或者事物的名称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3.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练习: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⑶非负奇数;⑷方程x2+1=0的解;⑸某校20XX级新生;⑹血压很高的人;⑺著名的数学家;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元素同集合的关系:元素同集合的关系有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1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2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开头的例子当中,前面三个图形就属于{正方形}例.用“∈”或“∉”符号填空:(1)8 N;(2)0 N;(3)-3 Z;(4);集合的表示方法⒈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1,2,3,4,5},{x 2,3x+2,5y 3-x ,x 2+y 2},…;说明:⑴书写时,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⑵一般不必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⑶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仍按惯用的次序;⑷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为数,点,代数式等;⑸列举法可表示有限集,也可以表示无限集。
当元素个数比较少时用列举法比较简单;若集合中的元素较多或无限,但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⑹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1,2,3,4,5,......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2) 能被3整除而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3)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的集合;(4)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5) 方程2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⒉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x A p x ∈如:{x|x-3>2},{(x,y)|y=x 2+1},{x|直角三角形},…;说明: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3x+2}与 {y|y=x 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用符号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1、弄清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点、还是集合、还是其他形式?2、元素具有怎么的属性?当题目中用了其他字母来描述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时,要去伪存真,而不能被表面的字母形式所迷惑。
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适合x 2-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2) 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3) 方程220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4)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文氏图集合的表示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有文氏图法,即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如下图所示:集合的分类观察下列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1. {4.8, 7.3, 3.1, -9};2. {x ∈R ∣0<x<3};3. {x ∈R ∣x 2+1=0}由此可以得到集合的分类:::()empty set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基础练习:⑴考察下列对象是否能形成一个集合?①身材高大的人 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 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⑤比2大的几个数 ⑥2的近似值的全体⑵给出下面四个关系:3∈R,0.7∉Q,0∈{0},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3)把集合{-3≤x ≤3,x ∈N }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A.{3,2,1}B.{3,2,1,0}C.{-2,-1,0,1,2}D.{-3,-2,-1,0,1,2,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空集B. {x ∈Q ∣x6∈Z }是有限集 C.{x ∈Q ∣x 2+x+2=0}是空集 D.{2,1}与{1,2}是不同的集合二、填空题 用符号“∈”或“∉”填空(1)0______N , 3-______Z , 5______Q , R ,π RA3,9,27(2)集合A ={x|43x -∈Z ,x ∈N},则它的元素是 。
(3)已知集合A ={x|-3<x<3,x ∈Z},B ={(x,y)|y =x 2+1,x ∈A},则集合B 用列举法表示是三、解答题.已知集合A ={a,2b-1,a+2b }B={x ∣x 3-11x 2+30x=0},若A=B ,求a,b 的值。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1){1,2,3}A =,{1,2,3,4,5}B =;(2){}C =北京一中高一一班全体女生,{}D =北京一中高一一班全体学生;(3){|}E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F x x =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可得:⒈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 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或B ⊉A)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⒉集合相等定义:如果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则集合A 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即若A B B A ⊆⊆且,则A B =。
如:A={x|x=2m+1,m ∈Z},B={x|x=2n-1,n ∈Z},此时有A=B 。
⒊真子集定义:若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4.空集定义: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φ用适当的符号填空:φ {}0; 0 φ ; φ {φ}; {}0 {φ}5.几个重要的结论:(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 都有φ⊆A 。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4)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
说明:⑴注意集合与元素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表示:A B ⊆⑴ 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
例题:写出{1,2,3},φ ,{φ}所有的子集和真子集结论:一般地,一个集合元素若为n 个,则其子集数为2n 个,其真子集数为2n -1个,子集包括该集合本身,而真子集不包括。
特别地,空集的子集个数为1,真子集个数为0。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φ}不是空集,因为它里面有元素φ。
基础练习:1、判断下列集合的关系.(1) N_____Z; (2) N_____Q; (3) R_____Z; (4) R_____Q;(5) A={x| (x-1)2=0},B={y|y 2-3y+2=0}; (6) A={1,3},B={x|x 2-3x+2=0};(7).写出集合{,}a b 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 已知集合M 满足{2,3}⊆M ⊆{1,2,3,4,5}求满足条件的集合M3、已知集合A ={x|x 2-2x-3=0},B={x|ax=1}若B A ,则实数a 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A.{-1,0,31}B.{-1,0}C.{-1,31}D.{31,0} 解答题:1.已知集合}5|{<<=x a x A ,x x B |{=≥}2,且满足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已知三个元素集合A ={x,xy,x-y },B={0,∣x ∣,y }且A=B ,求x 与y 的值。
6. 已知集合{}{}25,121A x x B x m x m =-<≤=-+≤≤-且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1){1,3,5}A =,{}{2,4,6},1,2,3,4,5,6B C ==;(2){}A x x =是有理数,{}{},B x x C x x ==是无理数是实数;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集合B的并集,即A 与B 的所有部分,记作A ∪B , 即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讨论:A ∪B 与集合A 、B 有什么特殊的关系?A ∪A = , A ∪Ф= , A ∪B B ∪AA ∪B =A ⇒ , A ∪B =B ⇒ .巩固练习(口答):①.A ={3,5,6,8},B ={4,5,7,8},则A ∪B = ;②.设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则A ∪B = ;③.A ={x|x>3},B ={x|x<6},则A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