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六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七珍
一、名言导入
1.请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些诗句吗?(课件出示名言)
(1)海内存(), 天涯若比邻。
(2)士为()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3)莫愁前路无(),天下谁人不识君。
(4)千金易得,()难求。
(5)人之一生,得一()足矣。(一起回答)
2.同学们一定发现了,这些句子,都是有关——(知己的)是啊,正所谓的“相交易得,而知己难求”。从古至今,似乎每个人都在寻觅着知音。但是谁又能找到呢?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千古流传的,有关“知音”的故事。【板书课题】
4.谁来读课题?(多选几个读)
同学们念的真准,尤其是这个最难念的“弦”字,你也读准了,我们一起来(生齐读课题)
二、纵情吟诵识“知音”
1.释题。
(1)什么是绝弦?(预设——生:再也不弹琴了。)
那“伯牙绝弦”呢?(生:伯牙把琴弦割断,一辈子不再弹琴)
那么课文讲的是谁与谁的故事?(明白了这2个人物就把握了课文大意)
2.初读。
(1)初读正音。(同桌交流、互读)
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一位非常著名的琴师,自小热爱音乐,甚至把音乐当作自己的第二生命。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做出“一辈子不再弹琴”的决定呢?(出示全文)让我们走进课文,按照前面掌握的文言文的朗读节奏读读课文,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汇报读:
请一组读,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出示正确的停顿的课文。
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全文只有5句话,可它是古文,节奏韵律上与我们一般的文章不同。你读了,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
设计意图:在“兮”和“哉”的停顿上。
师:是的,“兮”和“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朗读语气词时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不信你们自己先试试。
(好,请你来试试——生读——善哉,读得真有味道。)
(再请你来——生读——你掌握诀窍了。)
(我们一起来,注意停顿和延长——齐读)
师: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把整篇古文读下来?(生读)——真不错,已经有点古文味了。谁再来试试?(一生读)——是啊,古文就是这样,会越读越有味的,就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读。(齐读)
三、高山流水遇“知音”
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读了几遍课文,同学们感觉还是似懂非懂,这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文史有区别的。有些词语的意思变化很大。以第一句为例
“善”是什么意思?(善于,擅长)---这个词现在还在使用。
“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没有这个意思了。
文言文中,每个词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
2、提示方法,合作学习
这是小学期间第2篇文言文,我们已经有了《杨氏之子》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挑战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单:
(1)、探究“善”,体会“一字多义”现象:
“善”的解释:A 好的B 善于擅长 C 好的行为;长处。D熟悉
善鼓琴:善听:善哉:
《〈论语〉六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
《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2)、探究“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现象
伯牙所念:志在高山:
(3)、选择题:将“谓”字解释的正确序号填入括号里。
“谓”的解释有: 1、对……说 2、评论 3、认为
A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B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4)、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用自己语言解释大意。
3、交流汇报
4、反复诵读,思考问题: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情境联想,感受“峨峨”、“洋洋”、江河
师:读着读着,听着伯牙的琴声,当他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
师:请你把看到的读出来。(生读好)——听着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也仿佛才出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生读不好)——泰山比你读的,要显得更加气势雄伟。请你再来读读。
师:当伯牙志在高山,你看到了——(生答:云雾缭绕的,巍峨的泰山)
师:你来读。(生读)是啊,泰山是如此巍峨壮阔,一起读。(齐读)
师:那伯牙鼓琴,志在流水,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奔腾不息的江河)请你来读出这种气势。(生读)听着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奔腾不息的江河。
师:呼应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随意的江河。它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你能猜一猜吗?(长江、黄河)
师:真了不起。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生: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生:(有气概)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好,能不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生读)
师:好,气宇不凡。你呢?想到哪些词句?
生:奔腾不息。师:请你读。生读。(澎湃的江河,我们一起读)
5、想象说话。
如果你是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你还会听到什么呢?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师: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课文里的句子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6、“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
7、“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来,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读课文的1—4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
师:看来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还听懂了倾注在琴声中的……(情感)倾注在琴声中的……(孤独)。除了孤独,伯牙还想借助巍峨的泰山和浩瀚的江河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师:这样想来,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单纯地想表现高山流水的自然景物,更是想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啊。
师:而这一切都为子期所得之,这才是真正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五、破琴绝弦祭“知音”(最后一句)
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