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初探

合集下载

探讨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

探讨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

探讨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作者:李琼丽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2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碳排放量逐年递增,直接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系统,温室效应已经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变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低碳经济的提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将会发挥出巨大作用。

在当前技术背景下,低碳经济践行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含量,达到碳汇的目的的有效方式就是采取有效方式降低碳源。

本文针对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滤食性鱼类;淡水生态系统;碳汇作用中图分类号:S931.3 文献标识码:A1 碳在淡水生态系统的循环1.1 有机/无机碳的自生外来途径通过细菌的光化学反应以及浮游植物和高等水生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

而有机碳的外来途径是随着水体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积物的释放和颗粒状或者溶解性的有机碳地表径流的输入。

人类的捕捞、有机质在水体中的降解和矿化以及随径流的输出。

无机碳也分自生途径和外来途径。

无机碳的自生途径主要是微生物和底栖将底泥中存在的有机碳物矿化,同时,有机碳通过微生物、鱼类以及浮游生物等作用下进行矿化分解;无机碳的外来途径主要包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水气界面向水体扩散或者颗粒态以及溶解性随地表流入。

无机碳的输出途径向深层土壤渗透以及随径流的输出、通过水气界面以气态形式输出等。

见图1。

1.2 淡水生态系统碳交换随着鱼类等淡水生物被捕捞、与大气CO2的交换以及随着地表径流的输入和输出等方式是淡水生态系统的主要的对外碳交换内容。

无机碳主要以CO2为主,而沉水植物以及浮游植物将溶解在水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碳;溶解性无机碳与水中的CO2之间存在着互相交换;而无机碳的释放方式主要有沉水植物、鱼类、浮游植物、底栖动物以及浮游动物通过呼吸代谢的方式释放CO2。

水中的无机碳的来源包括底泥间隙水中无机碳与水中CO2之间的交换,颗粒态的沉降,浮游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对溶解性无机碳的利用,水中有机碳的分解。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
是近年来国际水产学界提出的一种健康、高效、可持续的海水养殖模式, 由不同营养级生物(如投饵类动物、滤食性贝类、大型海藻和沉积食性动物 等)组成多品种立体综合养殖系统,系统中一些生物排泄到水体中的废物成 为另一些生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以充分利用输入到养殖系统中的营养物质 和能量,把营养损耗及潜在的经济损耗降到最低,使养殖系统具有较高的 养殖容量和可持续的食物产出能力。
龙须菜和栉孔扇贝综合养殖系统(中科院海洋所、黄海水产研究所)
加拿大芬迪湾综合养殖系统(左:鲑鱼;右前方:贻贝;右后方:海藻)
意大利撒丁岛奥尔比亚有鳍鱼类网箱养殖和贻贝吊养
以色列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以色列综合养殖
海南岛的综合养殖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
●温室气体源(source):任何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气溶胶 或其前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矿物燃料燃烧、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呼吸作用为全球碳的主要来源。 ●温室气体汇(sink):从大气中移走温室气体、气溶胶或其前 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海水、浮游生物、大型藻类、贝类、 红树林和和珊瑚礁等拥有碳汇功能。 ●渔业碳汇:是指利用水域中动植物的碳汇功能,吸收并储存 水体中的CO2,通过对水生生物产品的收获,将碳转移出水体, 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水体酸化和气候变暖的渔 业活动过程和机制。 ●碳汇渔业: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 气C相关碳汇途径
TEP: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RDOC: 惰性溶解有机碳
海水养殖贝类碳汇核算
增加海洋水体 吸收CO2能力
食物链机制 增加碳汇
蓝色碳汇的发展路径
●碳汇技术: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 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封存到与大气隔绝的地方。主要 碳汇技术项目包括外海渔业固碳技术、养殖系统增汇技术、海 洋牧场渔业低碳技术、典型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固碳技术。 ●碳汇市场:把CO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建立CO2排放权交 易制度和补偿机制,通过碳交易发掘碳汇功能。 ●碳汇项目:以项目的方式,对以碳信用交易为目的的渔业生 产活动,按照清洁发展机制(CDM),对其所需准备条件、 实施程序和评估模式进行综合安排。

发展碳汇渔业和低碳渔业技术是建设渔业强省的必由之路

发展碳汇渔业和低碳渔业技术是建设渔业强省的必由之路

等来实现渔业 的碳汇作用 , 分析 比较 了江西碳汇 渔业 的现状及在 国内的位置 , 指出需研究 的突 出问题 , 出今后 发展低碳 提
渔 业 技 术 的建 议 。
关键词 : 内陆碳 汇渔业 ; 低碳渔业技术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s 9 [ 9— ]
文献标识码 : A
全球气 候 变 暖和极 端 天气 的频 繁 出现 已严 重 干扰 了人类 的生产 生 活 , 为缓 解 变 暖趋 势 , 少 温 减
有 机质 和 营 养 盐 通 过 河 流 排 人 并 沉 积 于 近 海 海
展 的趋势 ( 颖 , 丽 莉 , 帆 等 2 1 ) 随着 森 张 吴 苏 00 。
林碳汇进入《京都议定书》规定的 CDM, 发达国
家 可 以向发展 中国家提 供 与 减 排事 业 有关 的资金 或 技术 转让 , 所削 减 的部 分 可 以作 为 自身 的 排 放
域, 这使 得 近 海 成 为 人 为 C 的 重 要 汇 区 。《 O 报
告》 还指出海洋生物是生物碳 的主要完成者 , [ 地
球 上 5 % 的生 物 碳 或绿 色 碳 。同时发展中国家又可借此从发达国家受
益 , 以获 得提高 能源 利 用效 用 的新选 择 , 快 实 可 加 现绿 色低 碳 经 济 。这 样 , 为 碳 汇 产 业 的发 展 提 就
展低 碳经 济 主要 通 过 扩 增 “碳 汇 ” 降 低 “碳 源 ” , 来实 现 。“ 渔业 碳 汇 ” 指 通 过 渔 业 生 产 活 动 , 是 改
室气 体排 放 , 界各 国不 约 而 同 地选 择 了 发 展 低 世
碳经 济 。2 0 0 9年 哥 本 哈 根 气 候 大 会 后 , 内外 掀 国 起 了发展 低碳 经济 和 低 碳 经济 技 术 的浪 潮 。 中 国 政 府 已 向世 界 宣 布 了 应 对 气 候 变 暖 的 减 排 计 划 表, 承诺 到 2 2 0 0年 全 国单 位 G D P C 2排 放 比 O

试论“碳汇渔业”与“低碳渔业技术”

试论“碳汇渔业”与“低碳渔业技术”

碳 汇渔业 的最佳 表 现形 式 : 是要大 力 发 展低 碳 渔业 技 术 。低碳 技术 泛 指 凡 能促 进 能源 和 消 费过 程 中更加 低碳 化 的技 术 , 括 两个 层 面 : 碳 与去 包 减 碳 。前 者是 减 少 碳 排 放 或 实 现 零 排 放 的技 术 , 后 者 是二 氧化 碳 的捕 捉及 储 存 技 术 。而低 碳 渔 业 技 术 就是 压缩 养 殖 生 产 过 程 中能 源 消 耗 , 降低 排碳 量 , 废 水 ( ) 放 , 低 能耗 ,提 高 能源 利 用 降低 气 排 减 效 率 ( 位 产值 能耗 、 位产 量 能耗 ) 单 单 的生 产 技术 , 包括循 环水 养 殖 、 深水 网箱养 殖 、 营养 层 次生 态 多 养殖 等多 种 模 式 ; 降 低 渔 业 产 品 及 生 产 资 料 碳 是 足迹 的 品种 与材料 技 术 , 括 玻璃 钢 渔船 , 包 标准 化 船 型 , 旧柴 油 机 更 新 改 造 , 老 尾气 余 热 利 用 , 阳 太 能、 风能 及 风 光 互 补 , 捞 作 业 方 式 和 渔 具 材 料 捕
等; 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 , 发展生态增养殖
和贝藻类 养 殖 , 可有 效 增 加碳 汇 。因此 , 碳 渔 业 低
是 低能 耗 、 污 染 、 排 放 的效 益 型 、 约 型 和 安 低 低 节
食 的鱼类、 桡足类 、 甲壳类 和棘皮动物等生物资源 种类通过食链机制和生长活动所使用 的碳。虽然
经济是 势 在必行 的 , 是一 个 长 期 、 断 实 践 创新 提 不 高 的过程 。在把 握 渔业 经 济增 长机 遇 和 发 展低 碳 经济 、 转变 渔业 经济 增 长方 式 的过 程 中 , 遵循 经 要
( ) 展渔业 低碳 技 术 是现 代 渔业 建 设 及 可 1发 持续 发展 的需 要 , 是应 对 全球 气 候 变化 的需 要 、 国 家 发展 战 略 的 需 要 、 代 渔 业 发 展 的需 要 。通 过 现 渔业 产业 结 构 调 整 和 升 级 , 寻求 低 碳 的平 衡 发 展 模 式 , 分发 挥 渔业生 产 的碳 汇 作 用 , 现代 渔业 充 为 的可持 续 发 展 和 积 极 应 对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做 出 贡

中国淡水渔业碳汇强度估算

中国淡水渔业碳汇强度估算

生物安全学报JOURNAL OF BIOSAFETY 2016, 25(4) :308-312 http ://w^^^'DOI:10.3969/j.issn.2095-1787.2016.04.013中国淡水渔业碳汇强度估算吴斌\王海华|!t,习宏斌21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湖泊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西南昌330000;2江西峡江县渔业局,江西吉安331409摘要:【背景】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我国最先提出碳汇渔业概念。

【方法】捕捞鱼类的碳均 来自天然饵料,故以其平均碳含量估算碳移出量。

而养殖鱼类中,一般假定不考虑施肥养鱼的碳输人;鲢和鳙是滤食性鱼 类,主要摄食浮游生物,鳜属鱼类以其他种鱼类为食物,而这些鱼类主要摄食天然饵料,故可以认为其碳均来自天然饵料。

此外,假设草鱼、鲫和鲤等产量的20%来自天然饵料,而河蟹产量的50%来自天然饵料。

基于渔业统计年鉴(2011—2015 年),估算了我国近5年来淡水渔业碳汇强度。

【结果】2010—2014年,全国淡水养殖碳移出量逐年稳步增长,分别为136.2 万、140.5万、146.0万、153.0万和164.5万t,平均每年的碳移出量为148.0万t。

2010—2014年全国淡水捕捞碳移出量分别 为29.3万、28.7万、29.6万、29.7万和29.6万t,平均每年的碳移出量为29.4万t。

【结论与意义】在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情 况下,淡水养殖渔业碳汇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淡水渔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关键词:淡水渔业;碳汇强度;水产养殖;水产捕捞The carbon sink capacity of the Chinese freshwater aquacultureB in W U1,H a i-h u a W A N G1**,H o n g-b in X I21S 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Poyang Lake,Ministry of Agriculture,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Jiangxi330000, China;2Fisheries Bureau of Xiajiang County,Ji'an,Jiangxi331409,ChinaAbstract:【Background】Carbon sink is the process,activity,or mechanism of capture carbon dioxide from atmosphere,and the concept can also be applied to fisheries,creating " carbon sink fishery” .【Method】The carbon of capture is realised by the grow,th of fish,that feed on natural food. In fish culture,the carbon inputs for fish far^ning is usually not considered. Silver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and bighead carp (Aristichthys nobilis)are filtering fish and live on plankton. Mandarin fish Siniperca chuatsi is piscivorous,and lives on fish that feed on natural food,so it can be considered that the carbon,bound through individual growth,comes from natural food. In addition,we assumed that 20% of the total production of grass carp (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ru­cian carp ( Carassius auratus),and common carp ( Cyprinus carpio) from aquaculture feeds on natural food. Assuming that 50% of the total crab population kept in aquaculture also feeds on natural food.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carbon sink capacity of fresh'water aquaculture,they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data of ” Chinese Fisheries Statistical Yearbook” from 2011 to 2015.【Result】The an­nual carbon sink capacities of the national freshw-ater aquaculture were 1.362,1.405,1.460,1.530 and 1.645 million tons from 2010 to 2014,respectively,with an average of 1.480 million tons. The annual carbon sink capacities for national freshwater fishing were 0.293, 0.287,0.296,0.297 and 0.296 million tons,respectively,wdth an average of 0.294 million tons.【Conclusion and significance】With shrinking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bon sink capacity for freshwater aquaculture will increase in importance.Key words:freshwater fisheries;carbon sink capacity;aquaculture;fishing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低“低排放、增碳汇、高效率”为特质的低碳农业对促 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发展以进低碳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浅议我国碳汇渔业的发展

浅议我国碳汇渔业的发展

浅议我国碳汇渔业的发展作者:宋成洋来源:《中国经贸》2015年第07期【摘要】碳汇渔业已经成为国际上讨论的热门话题,它对于控制全球碳循环,降低温室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在碳汇渔业发展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认为,要想实现我国碳汇渔业的长足发展必须调动政府、科研机构、生产者、消费者这四方的积极性。

【关键词】碳汇;碳源;碳汇渔业;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一、碳汇渔业概念1.碳汇与碳源(1)碳汇:从大气中移走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

(2)碳源: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

2.碳汇渔业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都能形成生物碳汇,也可称之为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以及捕捞渔业等。

二、我国的碳汇渔业1.碳汇渔业的意义海洋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然的大容量固碳容器。

因此基于海洋这一特性发展起来的碳汇渔业不仅对人类生存具有很强的保护意义,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有学长统计,如果将海洋固碳量以造林方式计算,相当于10年造林500多万公顷,为国家节省开支近400亿元。

可以说碳汇渔业对我国的经济贡献以及粮食供给做出了较大贡献。

2.我国碳汇渔业现状及问题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地广人稠,虽然资源绝对量多,但是均摊到每个人身上就显得不足。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提出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这为碳汇渔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

但是我国碳汇渔业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仍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就基础性研究而言,尚显不足,甚至是缺乏。

第二,没有设立渔业碳汇观测点实时监控。

第三,缺乏专业性团队和人才培养。

第四,渔民对碳汇渔业了解较少,依旧作为“理性人”按照老的生产方式从事渔业生产。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

蓝色碳汇的产业发展
海洋浮游植物相关碳汇途径
TEP: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RDOC: 惰性溶解有机碳
海水养殖贝类碳汇核算
增加海洋水体 吸收CO 2能力
食物链机制 增加碳汇
蓝色碳汇的发展路径
●碳汇技术: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 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封存到与大气隔绝的地方。主要 碳汇技术项目包括外海渔业固碳技术、养殖系统增汇技术、海 洋牧场渔业低碳技术、典型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固碳技术。 ●碳汇市场:把CO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建立CO2排放权交易 制度和补偿机制,通过碳交易发掘碳汇功能。 ●碳汇项目:以项目的方式,对以碳信用交易为目的的渔业生 产活动,按照清洁发展机制(CDM),对其所需准备条件、 实 施程序和评估模式进行综合安排。
龙须菜和栉孔扇贝综合养殖系统(中科院海洋所、黄海水产研究
加拿大芬迪湾综合养殖系统(左:鲑鱼;右前方:贻贝;右后方:海藻)
意大利撒丁岛奥尔比亚有鳍鱼类网箱养殖和贻贝吊养
以色列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以色列综合养殖
海南岛的综合养殖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
●温室气体源(source):任何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气溶胶 或其前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矿物燃料燃烧、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呼吸作用为全球碳的主要来源。 ●温室气体汇(sink):从大气中移走温室气体、气溶胶或其前 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海水、浮游生物、大型藻类、贝类、 红树林和和珊瑚礁等拥有碳汇功能。 ●渔业碳汇:是指利用水域中动植物的碳汇功能,吸收并储存水 体中的CO2,通过对水生生物产品的收获,将碳转移出水体,以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水体酸化和气候变暖的渔业 活动过程和机制。 ●碳汇渔业: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 CO2浓度效果的渔业生产活动。

海洋生物对碳汇效应的贡献分析及机制探讨

海洋生物对碳汇效应的贡献分析及机制探讨

海洋生物对碳汇效应的贡献分析及机制探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对于碳循环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碳汇是指可以吸纳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的系统或过程。

其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海洋生物的参与被固定在海洋中,被称为海洋生物对碳汇效应的贡献。

海洋生物对碳汇效应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海洋生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以及海洋生物对碳的转移。

首先,海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海洋中,浮游植物和海藻等光合有机物负责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它们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把部分有机物沉积到海底。

这一过程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起到了重要的碳汇作用。

同时,浮游植物和海藻还能通过吸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磷酸盐等营养盐,通过养分的循环作用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其次,海洋生物还通过生物泵机制实现了碳的转移。

生物泵是指海洋生物通过摄食、代谢和排泄作用将碳从表层水体转移到深层水体的过程。

表层水体中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不断被海洋生物摄食,并通过代谢和排泄作用降解。

这些降解产物会逐渐下沉到深层水体,最终沉积到海底,形成有机碳质沉积物。

这一过程促进了二氧化碳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交换,并将表层水体的碳永久地储存到海底,对碳汇的形成和气候变化的缓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洋生物对碳汇效应的贡献也涉及到一些机制。

深层海洋的溶解和再溶解过程为碳汇提供了关键的环境条件。

当有机物降解产生的氨气在深层水体中被细菌氧化为硝酸盐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些溶解和再溶解过程促进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和以溶解形式存储在深层水体中。

与此同时,厌氧呼吸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海底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通过厌氧呼吸将有机碳分解为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而部分二氧化碳在深层水体中溶解。

这些机制共同促进了海洋生物对碳汇效应的贡献。

此外,研究还发现,海洋温度变化、海洋酸化、富营养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海洋生物对碳汇效应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碳汇渔业”,您知多少?

“碳汇渔业”,您知多少?

“碳汇渔业”,您知多少?海洋生物是生物固碳的主力军,而促进这支主力军发挥作用的渔业生产就称“碳汇渔业”。

“碳汇渔业”是一种发展的理念,是科技与理想相结合的实践,它将为推动渔业生态发展,为大海和蓝天的美丽和明净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为了让大家了解有关“碳汇渔业”,并共同为保护海洋生态而努力,我们特邀请中国水产学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刘雅丹为我们讲讲“碳汇渔业”。

什么是碳汇1.森林中的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树木被动物和其它生物所利用,这个过程叫做森林碳汇。

2.草原上的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草被动物所食用,动物的粪便被菌类分解成无机物再被植物利用,如此等等称为草原碳汇。

3.海洋中的藻类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藻类被动物所食用,多余的碳被无脊椎动物消耗作为碳酸钙骨骼的来源。

这个过程称为海洋碳汇。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非常重要,生命始于海洋,海洋是财富和发展的源泉。

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

什么是碳汇渔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唐启升院士是“碳汇渔业”理念的提出者,他指出:碳汇渔业就是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

可以把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生产活动泛称为“碳汇渔业”。

简而言之,在海洋中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就具有碳汇功能,可能形成海洋碳汇,就可称之为海洋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增殖放流以及捕捞业等。

只要是不投饵的渔业就是碳汇渔业,也就是说我们的养殖活动如果要投饵,就不包括在碳汇渔业范围里面。

事实上海洋渔业碳汇不仅包括藻类和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和生产活动,还包括以浮游生物和贝类、藻类为食的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网机制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

对碳汇渔业发展的思考

对碳汇渔业发展的思考

对碳汇渔业发展的思考作者:邓刚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9期摘要碳汇渔业是当下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我国渔业经济竞争实力的有效措施。

发展碳汇渔业符合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要求,能够极大地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该文对碳汇渔业的概念及意义进行了重点阐述,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策略。

关键词碳汇渔业;概念;意义;策略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21-021 碳汇渔业概念1.1 碳汇及碳源“碳汇”是指从大气中移走CO2和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释放CO2和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

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通过扩增“碳汇”,降低“碳源”来实现。

1.2 海洋碳汇从渔业经济角度来看,海洋面积占了整个地球面积的71%,因此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能够有效延缓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洋生物的碳捕获能力极为强大和高效,地球上55% 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

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

海洋碳汇是全球最具潜质的碳汇,目前每年捕获和储存的碳为2.35亿~4.50亿t,若通过实施保护、修复和强化等措施,特别是实施生物碳汇扩增战略,通过恢复和提升自然海域植物的碳捕获能力、大力发展碳汇渔业等措施,“蓝色碳汇”将实现4.6亿t/年的固碳量,相当于10%的碳减排量[1]。

1.3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根据IPCC的解释以及水生生物固碳的特点,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2]。

碳汇渔业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

阿尔及利亚淡水渔业和鱼类简介

阿尔及利亚淡水渔业和鱼类简介

阿尔及利亚淡水渔业和鱼类简介
单健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
【年(卷),期】1976(000)009
【摘要】1975年冬到1976年春,笔者幸得机会到阿尔及利亚进行“淡水养鱼”考察,根据考察和对方提供的资料,现将阿尔及利亚的淡水渔业情况和已知鱼类品种,向读者作一简单介绍。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单健
【作者单位】长江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
【相关文献】
1.探讨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 [J], 李琼丽
2.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初探 [J], 毛朝品
3.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初探 [J], 陈中祥;牟振波
4.淡水渔业机械仪器的一次检阅——全国淡水渔业机械仪器展览会简介 [J], 辛斌
5.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书记、大宗淡水鱼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J], 戈贤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江水库碳汇渔业与生态保护的初步研究

东江水库碳汇渔业与生态保护的初步研究

第32卷第4期2011年 7月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ofHydroecology Vol.32,No.4 Jul., 2011 收稿日期:2011-03-07作者简介:邹忠义,1964年生,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及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E mail:Zou_zhongyi0526@yahoo.com东江水库碳汇渔业与生态保护的初步研究邹忠义1,姚德华2,孙立仲3,何 望1,欧燎原1,张政军3(1.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53;2.湖南省攸县畜牧水产局,湖南攸县 412300;3.湖南省资兴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资兴 421430)摘要:2007年7月和10月对东江水库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估算了天然渔业资源量及可移出碳量。

研究表明,库区存在较丰富的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生活废水及旅游业;10月水体水质优于7月,均属中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13g/(m2·d),与水体叶绿素、氨氮和总磷浓度呈较强的正相关;折算滤食性鱼产量为1541.9t/年,移出碳量为218.4t/年。

2007-2010年进行鱼类增殖放流,获得天然滤食性渔获物最高达产量为900t/年,移出碳量127.5t/年。

在制订东江水库渔业环境保护条例时,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利用增殖放流等渔业去碳技术,适量投放滤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水体氮、磷,可实现东江水库碳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东江水库;生态保护;碳汇渔业中图分类号:Q1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075(2011)04-0079-06 东江水库地处湘江支流耒水上游资兴境内,1986年关闸蓄水,水面160km2,集雨面积4719km2,总库容91.48亿m3,目前为湖南省水面最大、水体最深的水库,是一个以电力调峰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旅游、工业和生活用水以及渔业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巨型水电工程。

东江水库常年渔业可养殖水面123.3km2,平均水深57m。

利用滤食性鱼类抑制水体富营养化

利用滤食性鱼类抑制水体富营养化

利用滤食性鱼类抑制水体富营养化
张鲁滨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08(000)014
【摘要】黄河下游水质污染加剧,水库生态退化和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的胜利油田处理黄河水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

从平原水库的源头治理入手,利用生物净化技术逐步改善水库水质,实现水库生态良性循环。

【总页数】1页(P188)
【作者】张鲁滨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供水公司水源管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
【相关文献】
1.探讨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
2.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初探
3.三峡库区香溪河支流放流滤食性鱼类后理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4.一例水库滤食性鱼类死亡情况浅析
5.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与修复的环境生态工程——利用明矾浆和鱼类控制桥墩水库蓝藻水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渔业碳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渔业碳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渔业碳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渔业碳汇是指通过渔业活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进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碳汇方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渔业碳汇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践中,渔业碳汇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1. 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渔业碳汇是一项新兴的碳汇方式,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同时,由于渔业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这导致渔业碳汇的开发和管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2. 技术水平落后渔业碳汇的监测和计量技术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然而,目前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计量手段,难以准确评估渔业碳汇的量和质。

这不仅影响了对渔业碳汇的开发和管理,也限制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

3. 经济利益分配不均渔业碳汇的开发和管理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渔民等。

由于各方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均等问题,往往导致渔业碳汇的开发和管理存在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例如,渔民可能因为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而失去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渔业碳汇的开发和管理。

三、对策建议1.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政府应加强对渔业碳汇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规体系。

同时,应加强对渔业碳汇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渔业碳汇的监测和计量技术水平,为实现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对渔业碳汇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应加强对渔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渔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为渔业碳汇的开发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 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政府应加强对渔业碳汇利益分配机制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

同时,应加强与相关利益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推动各方达成共识和理解,为渔业碳汇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

碳中和与淡水碳汇渔业

碳中和与淡水碳汇渔业

碳中和与淡水碳汇渔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中和与淡水碳汇渔业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阐述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它们解决环保问题,为我们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方式,抵消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状态,从而降低全球气温升高的风险。

淡水碳汇渔业则是指利用淡水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等,吸收并存储二氧化碳的过程。

通过保护和恢复淡水生态系统,可以增强其固碳能力,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此外,淡水碳汇渔业还有助于提高水质、增加鱼类资源、改善人类生活等。

显而易见,碳中和与淡水碳汇渔业有着密切的。

首先,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降低全球气温升高、减缓环境恶化。

其次,它们所采取的措施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然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鼓励绿色产业发展,引导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此外,淡水碳汇渔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支持。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其发展:提高公众对淡水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视;加强湖泊、河流等淡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广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模式,等等。

碳中和与淡水碳汇渔业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我们应更加重视这两个概念,积极采取行动,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展望和建议:1、强化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碳中和与淡水碳汇渔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环保行动的有效落实。

2、提升公众意识:广泛开展环保教育,加强对碳中和与淡水碳汇渔业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海洋“碳汇渔业”研究述评

海洋“碳汇渔业”研究述评

海洋“碳汇渔业”研究述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恶化的加剧,海洋“碳汇渔业”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海洋“碳汇渔业”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从渔业资源、碳排放、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碳汇渔业”是指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碳储存和减排的一种方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过度捕捞和生态破坏已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渔业资源衰退。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诸多研究者开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殷克勤等(2021)在研究中指出,发展“碳汇渔业”可以帮助实现渔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1。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碳汇渔业”的几种模式,如生态养殖、资源保护和低碳渔业等。

海洋“碳汇渔业”在碳减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海洋生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新陈代谢,同时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氧气。

因此,海洋被誉为地球上的“碳汇”。

在这一方面,研究者们对海洋“碳汇渔业”的碳减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发展“碳汇渔业”可有效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减缓全球变暖进程2。

因此,“碳汇渔业”被认为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海洋“碳汇渔业”的发展还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发展“碳汇渔业”,可以保护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碳汇渔业”可以改善海水质量。

由于海洋生物具有净化海水的作用,因此发展“碳汇渔业”有助于减缓海水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3。

海洋“碳汇渔业”的研究正在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碳汇渔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潜力;探讨“碳汇渔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开展“碳汇渔业”实践案例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案;推动国际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促进全球“碳汇渔业”的健康发展。

海洋“碳汇渔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渔业的碳汇功能及发展渔业碳汇路径初探

渔业的碳汇功能及发展渔业碳汇路径初探

渔业的碳汇功能及发展渔业碳汇路径初探
佘远安;孙昭宁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 被誉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09年年底举行,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必须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佘远安;孙昭宁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10014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1001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低碳经济与中国碳汇发展研究——基于森林碳汇、土壤碳汇和地质碳汇的讨论[J], 崔俊富;苗建军;陈金伟
2.发展碳汇渔业和低碳渔业技术是建设渔业强省的必由之路 [J], 占阳
3.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J], 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刘永;孔啸兰;肖雅元
4.碳汇渔业发展模式和策略的思考——以浙江省衢州市发展碳汇渔业为例 [J], 叶霆
5.碳汇渔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和实际意义碳汇渔业将成为新一轮渔业发展的驱动力——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 [J], 肖乐;刘禹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碳汇渔业”与“低碳渔业技术”分析-畜牧渔业论文

“碳汇渔业”与“低碳渔业技术”分析-畜牧渔业论文

“碳汇渔业”与“低碳渔业技术”分析-畜牧渔业论文“碳汇渔业”与“低碳渔业技术”分析曹鑫磊(太原市鱼种场,山西太原030025)摘要:随着现代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低碳时代”已经到来,在低碳经济时代,对于渔业大国的中国来说,只有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倡导绿色环保,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渔业,这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渔业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碳汇渔业;低碳渔业技术;现代渔业作者简介:曹鑫磊(1980-),女,山西太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

E-mail: [emailprotected]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9.022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和倡导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符合这一选择,而我国的渔业主要是以养殖为主,这其中的贝类、藻类等养殖具有很强的碳汇功能,所以,在我国大力发展低碳渔业技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碳汇渔业碳汇生物是指藻类、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

还包括以贝类和藻类等为食的鱼类、甲壳类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链机制进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它们以水中的天然饵料为食,在食物链的低端消耗了大量的浮游植物,从而从水域中移除了相当多的碳源。

1.1分析碳汇渔业具有的优势1.1.1基础条件优越首先,我国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比较适合海水养殖,拥有广阔的海域和浅海滩面积,这些都是海洋碳循环活动非常活跃的区域,因此,这就为碳汇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其次,我国的海水养殖中贝、藻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发展碳汇渔业的必要条件就是大量养殖贝、藻类生物,所以,我国以贝、藻类为主的养殖优势也为碳汇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1.1.2人才技术丰富在碳汇渔业人才资源方面,我国已经拥有260多家涉及这方面的科研院校和高校,在人才和技术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我国的碳汇渔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碳汇渔业发展所涉及的其他领域,比如生物、医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比较充沛,这就为碳汇渔业发展在人才方面做了一个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初探摘要:当今时代,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日益严峻,若要保持人类未来的健康生存及发展,就必须努力推广低碳经济产业,以对此种环境进行有效的应对。

目前,就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养殖人员正在尝试借助滤食性鱼类所具有的碳汇作用,降低水体的碳含量,成效极其显著。

本文通过对滤食性鱼类及其在淡水渔业中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滤食性鱼类的碳汇作用、具体表现及当前时期此项工作的实施现状。

关键词:淡水渔业;滤食性鱼类;碳汇作用
中图分类号:s964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co2过度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当前,人们开始纷纷加入到寻找抑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的工作中。

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及充分利用某些生物的碳汇作用,是当前人们找寻到且公认地抑制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这些措施的应用收到了极好的成效。

单就碳汇作用的应用来讲,目前,我国淡水渔业养殖工作对此种方法的利用尤为广泛,作为其碳汇作用的工作主体的滤食性鱼类,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1 淡水渔业中滤食性鱼类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1.1 滤食性鱼类
滤食性鱼类是指依赖食用浮游生物生存的鱼类,如,鳙鱼、鲢鱼等。

它们终生都生活在水中,通过吸收水体中以悬浮颗粒状态存
在的有机碳,维持自身机体的生长及发育。

这些有机碳主要包括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沉水植物发出的生物碳,以及水体中溶解性的有机碳。

其中,浮游植物的生物碳,主要为水中溶解性的无机碳或者是游离态的co2。

人为地捕食滤食性鱼类、滤食性的鱼类出现自然死亡、滤食性的鱼类在生存过程中发出呼吸以及排泄等各种新陈代谢活动,均会将滤食性鱼类在淡水系统吸收的有机碳汇集在一起,并进行化学反应转化成低碳物质。

最终使淡水渔业水域中碳含量的排放降低,也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减少。

1.2 作用的机理
滤食性鱼类在生存过程中,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而这些浮游生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不断地吸收并转换水中溶解的无机碳,以释放出有机碳,从而降低淡水中co2的分压。

而单就浮游生物的吸收工作来讲,它主要是吸收溶解的磷酸盐、硝酸盐等营养盐类,在不断吸收的过程中,水体表层水的碱度会持续的升高,以使co2分压进一步降低,大气中的co2便会扩散在淡水中,co2扩散在淡水系统之后,滤食性鱼类从吸收到排放,便可以最终发挥碳汇作用。

2 淡水渔业中滤食性鱼类的碳汇作用的表现
目前,以碳汇作用来降低大气中co2的排放量,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温室效应、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

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发挥的碳汇作用尤为显著。

下面就具体地分析一下其发挥碳汇作用
的表现:
2.1 碳汇作用的实现
淡水渔业中滤食性的鱼类发挥碳汇作用,是依靠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来实现的。

这种碳循环是淡水系统中各种碳元素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循环,其进行循环的碳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有机碳和无机碳。

有机碳通过地表径流的输入(多为颗粒状与溶解性的碳)或者水体中沉积物的释放与再悬浮,而不断增加,通过径流输出、人类捕捞、有机质矿化降解等,进行排放;无机碳则通过浮游动物、微生物、有机碳等发生矿化分解反应进行自生,并通过地表径流与空气中的co2的不断扩散输入,而得以存在,通过径流输出、co2输出、土壤渗透等进行排放。

碳循环的运行大致包括对外交换以及内在的相互交换两种方式,两种交换的开展,分别是依靠以下途径来实施,即:地表径流对碳进行输入及输出,与空气中的co2进行交换,通过鱼类的捕捞工作将碳带出淡水系统;浮游及沉水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利用水体中的co2,浮游动植物、沉水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新陈代谢释放co2,溶解性的无机碳与水体中的co2相互交换,水体中的无机碳通过降解作用被沉水以及浮游的植物再次利用,颗粒状的无机碳会不断地发生沉降,并渗透进深层土壤,最终水体中的无机碳含量便会降低。

2.2 碳汇作用的结果
滤食性鱼类所摄取的全部碳物质,归根结底均是由淡水系统中的浮游生物产生,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饵料,而且这些所有的碳物质都可以最终通过粪便排放、呼吸代谢、排泄消耗以及自身生长等活动消耗殆尽。

从当前各种研究工作的成果来看,滤食性鱼类食用浮游生物,不仅不会使淡水系统中整体的浮游生物含量降低,还会因为鱼类的粪便及其他排泄物质的排放,使水体中氮磷物质的循环迅速加快,进而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养分,使浮游生物的密度增加,以便于继续为滤食性鱼类进行碳汇工作提供支撑。

这样以来,淡水渔业中的碳汇工作,便会在滤食性鱼类及浮游生物二者的相生相长中持续运行。

2.3 碳汇作用的收效
从2010年的中国渔业年鉴记录来看,每0.5kg的鳙鱼可吸收的碳量为57.85g,每0.5kg的鲢鱼可吸收的碳量则为60.75g,因此鳙鱼每年可以从淡水中排解出约2.81×105t的碳,而鲢鱼也能够排放出约4.23×105t的碳。

而且,经过捕捞所排放的碳为净碳汇量,其排放工作可以明显地补充造林工作在降低碳含量方面的不足,并大量节省造林的投资,从而使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做出有效的贡献。

3 淡水渔业中滤食性鱼类的碳汇作用的问题
借助于滤食性鱼类所具有的碳汇作用,来降低co2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已成为我国当前相关工作人员的一种共识,此项工作切
实地发挥了诸多方面的作用。

但是,当前这项工作的实施,依然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下面就对其中几点问题加以分析:
3.1 政府引导不足
借助于滤食性鱼类所具有的碳汇作用,减少空气中co2的排放量,降低温室气体效应,是全球性的重大事务,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引导、规范与约束,才能够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但是,目前,滤食性鱼类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为了满足食用需求为目的阶段,政府部门未能建立起妥当完善的政策以及法律体系,以及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试验工作基地等,为其提供指引,这就降低了该项工作发展的力度。

3.2 缺乏正确认知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均认为固碳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细菌进行光化学反应,或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够实现,而滤食性鱼类则不具备此种功能,无法进行碳汇工作。

同时,人们还认为滤食性鱼类在呼吸过程中还会增加co2的含量,这样就全面地否定了滤食性的鱼类所具有的汇碳作用。

但是,从事实上讲,滤食性鱼类依靠浮游生物排放的碳来维持生存,其摄入的碳要远远多于呼出的碳,而且,滤食性鱼类对于浮游生物的供养,还可以使浮游生物密度增加,以维持碳汇作用的稳定实施。

所以,滤食性鱼类的碳汇作用尚需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3.3 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当前的碳汇渔业尚处于初生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畅通完善的机制、清晰透彻的理论,以及深厚的工作经验,这就使得滤食性鱼类的碳汇作用无法得到保障,阻碍了碳汇渔业的发展。

未来时期,要想切实地使滤食性鱼类在降低碳排放的工作中发挥作用,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重点加强对专业理论的研究,并且立足于科学合理的理论,构建系统完善的碳循环模型研究体系,以及碳汇渔业工作运行机制,还有滤食性鱼类的碳汇作用的评价、分析、比较等工作机制,为滤食性鱼类的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4 结语
以滤食性鱼类所具有的特有生理机能,对淡水渔业循环系统中的碳含量进行汇集排放,具有显而易见的成果。

因此,当前我国相关的研究人员要努力加强对滤食性鱼类相关问题的研究,力争通过人工干预及保障,使滤食性鱼类在降低淡水中的碳含量方面发挥更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占阳.发展碳汇渔业和低碳渔业技术是建设渔业强省的必由之路[j].江西水产科技,2012(13).
[2] 施陈江,蔡春芳,徐升宝.阳澄西湖围养滤食性鱼类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跟踪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 张显良.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展望[j].中国水产,2011
(42).
[4] 唐启升.碳汇渔业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渔业[j].江西水产科技,2011(12).
[5] 张鲁滨.利用滤食性鱼类抑制水体富营养化[j].今日科苑,2008(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