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_弱电解质的电离_为例谈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

合集下载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说教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同时又是本书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

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后面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2. 说学情(1)知识基础:在初中和必修1教材中,学生已学过有关酸、碱、盐及电离知识,同时通过对本教材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备用平衡思想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实验能力: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探究;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3)认知能力: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推理归纳能力,实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弱电解质概念及电离平衡知识,了解概念规律形成的一般方法。

②运用自主式学习法由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体会螺旋上升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及结果分析获得正确认识,体验科学认知过程。

②通过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方法的辨析,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二、教法,学法分析考虑到我们学校学生基础较差,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温故知新法:板书多种具体物质,让学生按电解质,非电解质进行分类,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引入新课做知识准备和心理铺垫。

2、实验促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并与其他学生互动观察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23科 学设 计 多元化 的评 价 体 系.促使 学生素 质 的全 面发展 。 教 学 评 价 分 为 前 置 评 价 、过程 评 价 和后 置 评 价 ,是 以 教 学 目标 为 依 据 ,对 教 学 过 程 及 结 果 进 行 评 测 的 过 程 ,具 有 反 馈 、 诊 断 、激励 、调 控 和 纠正 等功 能 。在 教学 设 计 的复 杂 系 统 中 ,特 别 是 针 对 非 线 性 的 教 学 过 程 ,评 价 不 能 简 单 地 考 查 对 某 些 书 本 知 识 的 掌握 情况 .而 更应 考 虑 学 生 在 这 一 问 题 上 的认 知 和 学 习 能 力 ,客 观 评 估 学 生 的 学 习方 法 和 效 果 ,允 许 学 生 学 习结
于培 养 学 生 应 用 化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发 展 学 生 自 主 获 取 知 识 的 愿 望 和 能 力 ,把 知 识 学 习 、能 力培 养 与 情 感 体 验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实 现 自我 、社 会 与 自然 的 和 谐 有 着 广 泛 的 意 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 教 版 新 课 程 高 中 化 学 选 修 4《化 学 反 应 原 理 》 第 三 章 第 一 节 《弱 电 解 质 的 电 离 》说 课 稿
郭 俊 辉
(通 钢 一 中 ,吉 林 通 化 134003)
一 、 解 读 课 程 标 准 .分 析 教 材 地 位 本 章 内 容 理 论 性 强 ,知 识 点 之 间 环 环 相 扣 、循 序 渐 进 ,理 论 与 实 际 、知 识 与 技 能 并 举 ,而 本 节 内 容 义 是 化 学 平 衡 理 论 的 延 伸 和 拓 展 .是 化 学 平 衡 与 溶 解 平 衡 的桥 梁 和 纽 带 ,是 学 生 学 好 本 章 的前 提 和 基 础 ,有 利 于 引 导 学 生 根 据 已有 的 知 识 和 生 活 经 验 去 探 究 和 认 识 化 学 , 激 发 学 生 探 究 和 学 习 的 兴 趣 对 于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 多 样 化 ,建 构 自然 界 物 质 问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制 约 的 思 想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电 离 平 衡 知 识 在 生 产 和 生 活 巾有 着 非 常 广 泛 的 应用 ,能 充 分 体 现 化 学 理 沦 对 实 际 的 指 导 作 用 .可 以让 学 生 了 解 化 学 知识 的 社 会 价 值 .对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

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教案主要适用于高中化学必修二,以及大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与不电离之间的平衡状态。

2.掌握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

3.了解电离平衡的化学意义和相应的化学反应。

4.知道酸碱度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分析。

2.离子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3.酸碱度量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板书讲解,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在讲解后进行互动问答,让学生思考、探究、总结。

五.教学内容:I.弱电解质电离1.电离平衡a.动态平衡与化学平衡b.离子浓度2.弱电解质的离解度a.离解度与离子平衡常数b.选定溶剂下离解度的量化表示3.离子浓度的计算a.简化离子平衡常数表达式b.表达离子浓度II.酸碱度量方法1. pH的定义和计算a. 酸碱指示剂b. pH计和pH的范围2. 酸碱中和反应a. 酸度计和电位计b. 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六.教学时序:教学活动 | 教学目标 | 时间---|---|---引入 |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线思路 | 5分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分析 |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与不电离之间的平衡状态;掌握弱电解质的离解度及其相关计算方法;了解电离平衡的化学意义和相应的化学反应。

| 20分钟酸碱度量方法的理解 | 知道酸碱度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通过pH计和酸度计等化工仪器计算pH值。

| 15分钟互动问答及讨论 | 加深理解与掌握,解决具体问题。

| 15分钟总结 |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相关理论的印象。

| 5分钟七.教学评估:1.出10道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认知及相关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出5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解释酸碱度量方法的原理,并结合pH计和酸度计等化工仪器进行正确的操作。

3.出2道计算题,考查学生的离子浓度的计算能力和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弱电解质的电离”

微粒的 电离及程度 微粒的种
来源
离子反应 类和数目
平衡原理 微粒之间相互 离子反应 作用和影响
溶质
溶剂
教学安排
问题3: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除水垢,谁的效果更好呢? 任务3:评估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除水垢,谁的效果更好? 活动:
1.1演示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 5mL 0.5mol/L 盐酸和醋酸 分别与足量的CaCO3粉末反应, 测定集气瓶中压强的变化。
3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1)宏观(化学实验)认识、微观探析物质,并运用化学符号表征,初步感受 “宏微符三 重表征”的化学科学思维方式。 (2)能正确阅读化学图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除水垢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对“微粒观”的认 识。 (4)在教学设计上,将内容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活动化。 (5)利用“微粒观”结合电离、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建构模型认知,初步形成 分析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相关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评”一体化。
10
1.2预测结果: (1)说说你的理由。
(2)通过比较两幅曲线图,得出什么结论?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小结: 分析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相关问题的一般思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粒的 电离 微粒的种
来源
离子反应 类和数目
溶质
溶剂
平衡原理 离子反应
微粒之间相 互作用和影 响
案例说明
1 、教材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对《化学1》模块中电解质、非电解质、电
4、注重“教、学、评”一体化 通过提问、点评,追问等让学生对弱电解质的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应用的学习质量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以“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为例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以“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为例
在化学必修学习阶段,学生对于“弱电解质的电
离”已有以下几点认识:
(1)了解电解质和电离的概
念,掌握常见酸、碱、盐的电离;
(2)理解强、弱电解质
的概念;
(3)知道金属与酸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氢离子
浓度有关;
(4)化学平衡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对
于本节课,学生可能存在的主要学习困难和障碍有:
(1)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一部分电离
氢离子和醋酸根离
mL)与水等 体 积 混 合 ;0.01 mol/ 子能结合成醋酸分子。
L 盐 酸(1 mL)与 0.01 mol/L 醋酸
钠溶液等体积混合。
形成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是存在电离平衡的。
教学中,教师通过化学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引
导学生由宏观现象分析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是怎样
变化的,以及溶液中物质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
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困难而漫长的过程,
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的相互配合。
6. 加强师生能力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林拥军,李彤梅,潘毅,等 . 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土木工程专
业 课 混 合 式 教 学 研 究[J]. 高 等 建 筑 教 育 ,2020(1):
91-101.
[2] 刘晓燕,王丽媛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
实验 1
实验
认识的形成过程
实验 1(学生实验):比较等
体积(1 mL)、等浓度(0.01 mol/L)
决定酸与金属反应
的盐酸、醋酸分别与大小形状相
的速率的因素是 c(H+)。
同、质量相等的足量镁条反应的
速率。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
实验 2(学生实验):测定以

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三、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醋酸溶液、盐酸溶液、电导率计、PH试纸等。 2、课件制作: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酸和醋酸有什么区别,引出弱电解质的概念 和本节课题。
2、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弱电解质的概念,重点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及其影响因素。利用醋酸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 过程和平衡移动。
4、及时反馈矫正,巩固深化认识。设计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容量大,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适合各层面的学生,做到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 有所收获,优等生也有用武之地,使全体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有所感悟、有所 发现、有所创新。
三、说教学程序
1、展示目标(2分钟)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的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重视实验与媒体辅助,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实验和媒体资料可以丰富学 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通过测定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和酸碱 中和滴定实验及醋酸溶液稀释时溶液PH的变化规律实验等来增强学生对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的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认识化学与生 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2、难点: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移动,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5、教学关键
关键是抓住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其平衡也和化学平衡一样, 具有“动等、定、变”的特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完整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完整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设计七台河市第二中学刘颖一、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对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延伸和拓展,为学习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等知识做好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离平衡概念。

能运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通过实验掌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平衡理论的分析与应用,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状态。

通过小组实验,合作探究交流得出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对化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四、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演示教学六、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采用六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小组学生分工明确,有记录的、发言的、实验探究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七.教学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知道今天这幅美丽的背景图片时那种自然景观吗?观看、思考溶洞创设情境学生思维集中,激发学习热情【温故知新】1、写出CH3COOH和NH3·H2O电离方程式?2、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4、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电学生板书书写电离方程式回答相应问题复习已有知识,回顾化学平衡理论,为本节课内容做好铺本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动手的小组探究实验,使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观察、思考、讨论,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了新的认识。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高中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弱电解质的电离》。

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过渡: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常数的知识,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学习这部分内容也为后续学习水的电离、溶液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奠定了知识基础。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一谈我所教授的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有关电解质、化学平衡的知识,为本节课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一个可逆过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知识属于化学原理性知识,理论分析是研究、阐述理论问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也很有帮助。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了解电离平衡常数,能用电离平衡常数解释有关离子浓度的问题。

2.通过对电解质概念的学习,了解概念形成的一般方法,理解化学平衡原理对电离平衡的指导作用,了解平衡的思想与方法。

3.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物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了解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关系。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 说课稿

《弱电解质的电离》 说课稿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弱电解质的电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为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

同时,弱电解质的电离也是后续学习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知识的重要铺垫,在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特点,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影响因素。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必修 1 中已经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但对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还不够清晰。

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平衡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3、学习兴趣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3)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掌握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1.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旨在教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根据教学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同时,本节课也旨在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定量观”、“动态观”,使研究者能够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交互作用进行概念、理论建构。

教学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演绎推理能力,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条件改变后平衡的移动的认识。

2.教材分析及研究者分析本节课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是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知识的深化,也是对前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本节课也为学生后续研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打下基础。

然而,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比较抽象,所涉及的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因此学生对此可能存在认知障碍。

3.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核心思路是培养学生的定量观,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更多依赖于量化分析,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从大量的、基于实验的数据中,经过归纳梳理,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科学规律。

因此,将本节内容设计成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再质疑,再论证,让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数据猜测、计算、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化学数据之美,感受科学探索之美。

4.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下:创设情境、投影展示:导入新课时,可以使用油画《拉瓦锡和他的夫人》等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借鉴实例,巧用数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作用。

例如,可以提出“海水提取镁考虑的工业设计”和“工业提取金属中所考虑的工业设计”等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归纳数据的作用。

投影醋酸品读数: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投影展示醋酸品读数等数据,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定量观。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摘要]“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以演示实验为基础,对实验现象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认识知识的本质。

整个教学设计力求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弱电解质电离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80095一、教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高中化学新课标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是本章的重点。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同时又是本书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本节内容包括“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三部分,且高考考纲要求: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并能利用化学平衡理论去分析浓度、温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因此第二部分为本节的难点。

对学生而言,在已有的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可逆性也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否从一般的化学平衡理论过渡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小灯泡实验”和同浓度下盐酸、醋酸pH 值的测定,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2)在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电离平衡概念,自我总结电离平衡的特征,画出电离平衡的v-t图像。

(3)以CH3COONa对CH3COOH电离平衡影响的实验为基础,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高中化学_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弱电解质的电离是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基础,建立弱电解质平衡理论,并运用理论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重点。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是本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学习基础,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又是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在学习弱电解质电离时,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化学平衡的思想引入到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一条“化学平衡观”主线,贯穿“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平衡的移动—衡量电离平衡的常数”等几个方面,发挥“化学平衡观”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的指导作用。

以醋酸的电离平衡为例,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建立的过程、电离平衡的特征、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等方面提炼内容、提高结构化水平,并用相应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二、教学过程设计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三学生,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在系统复习该部分内容之前头脑中已经具备了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电离及电离平衡常数等具体知识,但知识遗忘度高,在初次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被有意识地向发展学科思维等方面引领,造成该部分知识的理解是肤浅的,孤立、片面的,通过本节课系统复习,提高结构化水平,并用相应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效果分析1、学生能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准确的描述,并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和归纳。

2、以醋酸的电离平衡为例,通过分析能够总结出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3、通过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电离平衡常数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学习效果良好。

教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从高考命题设置角度来看,该部分内容是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是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对这部分知识考查的要求是:1、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2、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_弱电解质的电离_创新教学设计与反思_张培成

_弱电解质的电离_创新教学设计与反思_张培成

/弱电解质的电离0创新教学设计与反思张培成 诸全头(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211300)摘要 /弱电解质的电离0教学设计主要由5个环节组成,重点是教学流程的创新设计,由5个师生课堂活动构成,这样创新教学设计对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 电离平衡1 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首先依据5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6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学习要求: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会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依据/化学反应原理0模块的功能定位,发展学生的/定量观0/微粒观0/动态观0。

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从定性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认识。

在此基础之上,本设计又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功能与价值,以及学生认识发展的障碍点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教学设计的思路。

2 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21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2大教学重心:一是强弱电解质;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

从教材的编写体系来看,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是指它既是对初中所学酸、碱、盐及化学1中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对前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启下是指为学生后续学习水的电离、盐类水解、溶解平衡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学生的认识发展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化学平衡的观点,并已能初步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说明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方法上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思路,这无疑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13 学生认识障碍点分析学生认识障碍点主要在于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0及/电离平衡03个核心概念的理解上。

由于电离平衡本身较抽象,所讨论的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分子、离子,这对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能理解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弱电解质的电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弱电解质的电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学科教学课例名《弱电解质的电离》高中化学一、教材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教学内容。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以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探讨酸、碱、盐在水中的离子反应,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兼而有之。

在这一章,学生们将通过分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过程,体会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了解pH 的应用、盐类水解的应用、沉淀反应的应用,体会相关教材分析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要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这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

从具体知识结构来说,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是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各种变化的理论基础,而电离理论又是化学平衡和溶解平衡的纽带,因此作为开篇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对后续章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重点:识记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难点: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外界条件对电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引入]离子反应广泛存在,并分析第三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阅读本章目录做好学习准备环节一展示生活案例学生分组实验[提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展示图片]洁厕用盐酸不用醋酸巩固练习观察、思考总结得出酸有强弱之分以酸碱盐是电解质为切入点,以盐酸和醋酸的酸性为设疑点,创设教学情境,为引出强弱电解质做铺垫。

环节二实验探究总结定义了解分类突破教学重点之一[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证明等浓度盐酸和醋酸H+浓度不同。

[分组实验]实验1:分别取O.lmolL的HCl、CH3COOH与等量的镁条反应;实验2::测这两种酸的pH。

[讲解][投影]强弱电解质定义、分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分组讨论交流代表回答分组实践[总结结论]HCl完全电离,电离程度100%,而醋酸部分电离。

倾听、板书实验贯穿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

弱电解质教学说明

弱电解质教学说明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说明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电离知识以及必修二溶液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深化,同时又是本书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

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后面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在必修一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具备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关概念的知识,同时对于溶液中的酸、碱、盐的电离也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

但是知识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和被动的接受上。

同时电解质进一步分类的标准,溶液中的微粒存在形式这些知识太过于抽象,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因此要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东西就是这节课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学生充分理解了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内在含义,才能对强弱电解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降低教学的起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结合以上分析,基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本节内容的抽象性,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判断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为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4、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借助多媒体,通过语音对话,将抽象化的东西形象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以常见的脉动饮料引入新课,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通过两个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醋酸部分电离,而盐酸是完全电离,从实质来把握强弱电解质,从而让学生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如何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如何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如何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在化学学科中,电解质是一种能够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化合物。

在理论上,对于一个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该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判断则更加重要,因为它的电离程度不像强电解质那样高,我们需要更多的分析和实验来进行准确的判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如何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为高中化学教案设计提供指导方向。

一、电离程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电离程度是指电解质中形成离子的百分数,它可以用化学平衡反应式表示出来,即:α = (生成离子的摩尔浓度 / 全部电解质的初始摩尔浓度) × 100%其中,α表示电离程度,生成离子的摩尔浓度指的是电解质溶解后形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浓度,而全部电解质的初始摩尔浓度则是指电解质溶解前的初始浓度。

举个例子,以弱酸CH3COOH为例,其电离平衡反应式如下:CH3COOH + H2O ⇌ CH3COO- + H3O+假设溶液中初始的CH3COOH的浓度是C,其电离程度α的计算式为:α = [CH3COO-] / C × 100%在实验中,可以通过酸度测定或电导率测定来测定产生离子的数量或浓度,进而计算出电离程度。

二、影响电离程度的因素其实,性质不同的电解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电离程度会有所不同,影响电离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一般而言,温度对于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较大的影响,弱电解质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强电解质则相反,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溶剂溶剂的种类和性质都会影响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比如弱酸在水和乙醇中的电离程度会有所不同,而在不同的溶剂中,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3.浓度电解质的浓度对于电离程度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电解质浓度越高,电离率也会增大。

但是,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比较低,随着浓度的升高增加并不会很显著。

三、判断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方法1.酸度测定法酸度测定法,也叫pH测定法,是一种实验方法,可用于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数字化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例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数字化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例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数字化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例摘要:以数字化实验为手段,对不同条件下盐酸和醋酸的pH、电导率进行测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构建变化与平衡思想观,在信息技术的融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弱电解质核心素养一、问题的提出在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的课程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较为抽象,利用数字化实验将这一过程通过图像动态的显示出来,从定性到定量,直观清晰,可视电离平衡的移动,为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字化实验具有便捷、数据准确、实时性等特点,激发学生探索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杜威指出,真正的知识应该是主体与客观对象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体与经验材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果。

在信息化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协作,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锻炼提取信息能力,通过感知和交流获得知识,对化学学习有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简单实验认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从微观角度对弱电解质的微粒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

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宏观和微观结合基础上收集证据,提出假设,构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模型,运用模型解释混合体系的平衡系统。

3.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说明温度、浓度对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树立平衡观的思想,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出数字化实验方案,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收集实验证据,对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养成辩证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5.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能从微观角度评价数字化实验的应用价值,体会技术变革的积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1 ·L-1 分别放 o l HC l和 1m o l CH3C OOH, ① 取 1m 入表面积相同的镁条 , 观察现象 ;
·L o l ② 取 1m 计测其 p 值 H .
-1
·L-1 用p HC l和 1m o l CH3C OOH, H
[ 学生活动 ] 各组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 作出解释 . 现象 : l中产生 气 泡 的 速 度 更 快 ; l的 p H=0, ① HC ② HC H=2. 4 CH3C OOH 的 p 结论 : 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 , 盐酸 H+ 浓度大 , 醋酸 H+ 浓 度小 . 且盐酸中 H+ 浓度接近于 盐 酸 的 浓 度 , 说明盐酸几乎完 全电离 ; 而醋酸只有少部分电离 . [ 设计意图 ] 通过 比 较 反 应 速 率 , 感受盐酸和醋酸电离程 , 度不同 ; 通过定量测定 p 让学生更具体地 体 H 值求得c( H )

计测其 p H 值. 现象 : 盐酸的 p 醋酸的 p H 值增大 3, H 值增大不到 2. [ 教师活动 ]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 从 HC l和 CH3C OOH 电 离程度变化的角度 ) . [ 学生活动 ] 分组讨论 , 请代表发言 . 溶 液 稀 释, 电 离 程 度 不 变; HC l完全电离 , CH3C OOH 部 分电离 , 存在电离平衡 , 随溶液稀释 , 平衡发生移动, 且向着产 生 H+ 的方向移动了 . 三、 课后反思 如何有效地组织好 “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模 块 的 教 学, 笔者有 如下认识 : 凸 现 原 理 的 形 成 过 程. ① 重视运 用 逻 辑 推 理 , ②适 当 引 入 一 些 定 量 实 验, 用 具 体 的 数 字 说 话, 辅助逻辑推 理. 把握好教学的 ③ 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 计 教 学 , , 深度和难度 , 不能 “ 挖 得 太 深” 逾 越 学 生 的 认 知 能 力. ④给学 生更多的思考讨论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 避 免 被 动、 机 械 地 记 忆, 只 有理解了 、 通透了 , 才能提高兴趣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姜堰中学
·L-1 、 ·L-1 搅拌后 , 用p H 1 滴 1m o l HC l 1m o l CH3C OOH,
、 ·L N a C l1m o l
-1
·L NH3 · H2O、 1m o l
-1
蔗 糖) 作 介 质, 灯
泡的亮度实验 . 定性认识溶液导电性强弱 .
2 4
[ 设计意图 ] 重温 化 合 物 有 电 解 质 与 非 电 解 质 之 分 , 电解 质有强弱之分 . [ 教师活动 ] 引导思考 : 为何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导电性不同呢? 1. 根据电解质的 电 离 程 度 , 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 2. 电解质 . 投影强 、 弱电解质的定义 . 如何判断 电 解 质 是 完 全 电 离 , 还 是 部 分 电 离? 怎 样 体 3. 现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 [ 学生活动 ] 分组讨论 , 提出方案 . [ 设计意图 ] 通过分组讨论 , 学生提 出 实 验 方 案 .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思维能力 . [ ] 学生实验 2 学生分组实验 .
2 0 1 4 年第 6 期
以“ 弱电解质的电离 ” 为例谈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
■王 敏
问题的提出 一 、 中国在明代之前 是 世 界 上 科 技 最 发 达 的 国 家 , 为什么近 百年却无一人获得诺 贝 尔 奖 . 其中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的 轻逻辑 . 这让笔者联想到化学的教学 . 教育或教学重事实 , “ 化学反应原理 ” 模块理论性较强 , 趣味性不浓, 是提高学 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主 要 障 碍 , 但这一模块应该是培养学生逻 现以新课程的一个 教 学 案 例 “ 弱电解 辑思维能力很好的素材 . 质的电离 ” 来与同行探讨如何设计化学反 应 原 理 模 块 的 教 学 ,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 “ 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 ” 教学过程简述
分别用 p CH3C OONH4 固体 , H 计测其 p H 值. [ 学生活动 ] 汇报现象 . , 现象 : 中 性) OONH4 溶 液 p H=7( N a C l溶 液 ① CH3C ( ; 中性 ) 醋酸加入 H=7 a C l后 , H 几 乎 不 变, ②盐酸加入 N p p
会电离程度的大小 . [ ] 学生实验 3 学生分组实验 . 用p OONH4 固体和 N a C l固体分别溶于水 , H ① 取 CH3C 计测其 p H 值;
·L-1 一 个 加 入 1m o l HC l和 一 定 量 的 ② 取两个烧 杯 , -1 ·L CH3C 另一个 加 入 1m N a C l固体 , o l OOH 和 一 定 量 的
[ ] ·L-1 、 ·L-1 学生实验 1 以不同溶液( 1m o l HC l 1m o l CH3C OOH、 1 m o l · L-1 N a OH、 1 m o l · L-1
CH3C OONH4 后 , H 明显增大 . p [ 教师活 动 ] 为何一个 N a C l和 CH3C OONH4 均 为 中 性 , 一个 p H 不变 , H 增大? p - [ 学生 活 动 ] 分 组 讨 论 原 因: 不 能 与 H+ 结 合 ; 而 C l - + + 从而使 H 浓度减小 . CH3C OO 可以与 H 结合 , [ 设计意图 ] 通过 实 验 , 让学生体会到强电解质电离不可 逆, 而弱电解质电离是 可 逆 的 , 存在电离平衡( 就像化学平衡 一样 ) . [ 教师活动 ] 引导学生对比强弱电解质 . [ 教师活动 ] 提出 问 题 : 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可逆 的过程 , 一方面 CH3C 另一方面 OOH OO- + H+ , →CH3C 那 么 H+ 浓 度 是 否 不 断 地 CH3C OO- +H+ →CH3C OOH. 变化呢? [ 学 生 活 动 ]当 然 不 是 .条 件 一 定 时 ,我 们 测 到 的 说明 H+ 浓度是一定的 . CH3C OOH 的 p H 是一定的 , [ 教 师 活 动 ]提 出 问 题 : CH3C OOH 溶 液 中 ,一 方 面 另 一 方 面 CH3C CH3C OOH OO- + H+ , OO- + → CH3C 为什么 H+ 的浓度会保持不变呢? OOH. H+ →CH3C [ 学生活动 ] 学生讨论 ( 类似于化学平衡状态 ) . [ 教师活动 ] 教师进一步进行概括提升 . ① 先从微观粒子间的作用分析 . 借助浓度对 ② 再分别从正向 和 逆 向 两 个 变 化 过 程 分 析 , 速率的影响 . [ 设计意图 ] 引导 学 生 学 会 知 识 的 迁 移 , 由化学平衡联想 触类旁通 . 到电离平衡 , [ 学生活动 ] 模仿 化 学 平 衡 状 态 的 建 立 , 画出电离平衡建 立的速率 - 时间图像 [ 教师活动 ] 条件 改 变 时 , CH3C OOH 的 电 离 程 度 会 不 会 改变呢?比如浓度 . [ ] 学生实验 4 取两只烧杯 , 各盛5 分别滴入 0m L 蒸馏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