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圣才出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A.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1.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
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1、(研究音乐)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
2、(研究雕塑、建筑)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3、(研究天文学)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4、(人与艺术)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2.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对立的斗争)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3.德谟克利特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 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4.苏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圣才出品】
第18章“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一、简答题1.简述近代美学家关于移情现象的观点和看法。
答:(1)英国美学家自从英国经验派把美学的研究转到心理学的基础上,人们就不断地讨论到移情现象。
①哈奇生用类似联想来解释自然界事物何以能象征人的心情;②休谟用同情来解释平衡感说;③博克也用同情来解释崇高和美,他并且把同情和摹仿联系起来。
④对于移情问题作出较大贡献的是意大利的维柯,他把移情现象看作形象思维的一个基本要素。
(2)德国美学家在德国,对移情现象的重视首先是与浪漫运动萌芽期和鼎盛期中所流行的泛神主义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①文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里描绘他对一些古代雕刻的亲身感受时,就经常涉及移情现象和内摹仿现象。
②康德在分析崇高时把移情现象称为“偷换”。
他的一个基本的美学概念是“美是道德精神的象征”,而这个概念也和移情现象有密切的联系。
③狂飙运动的领袖赫尔德进一步强调精神与自然的统一,他在《论美》里把美看作生命和人格在艺术品和自然事物中的表现。
④黑格尔也说,“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自然美只是心灵美的反映”。
⑤用“设身处地”和“外射”来解释移情现象的还有哲学家和《德国美学史》的作者洛慈。
洛慈在这里已指出移情现象的主要特征,把人的生命移置到物和把物的生命移置到人,所差的只是他还没有用“移情作用”这个名词。
2.简述费肖尔父子关于移情现象的观点和看法。
答:(1)首先用这个名词的是劳伯特·费肖尔(子)。
(2)(父)弗列德里希·费肖尔①观点a.他从黑格尔的泛神论的观点出发,强调“美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而理想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典型,须克服自然或现实界的“偶然机会的王国”,才能显出事物的内在本质。
b.他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说这种作用就是“对象的人化。
②评价:他虽还未把“移情作用”用作名词,却已把它用作动词(“感入到”)了。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康德)【圣才出品】
第12章康德一、名词解释1.反思判断力(北京大学2009、2011年研)答:反思判断力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美学观点。
康德对“判断力”了解的意义在于“反思判断”,这是康德之前从未有人使用过的。
“反思判断力”就是审美和审目的的两种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取代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理性理念的“图型”的说法,并且通过审美判断力奠基起来的合目的性原则,并成为作为高级认识之一的判断力的先天原则。
因此,反思判断力对科学的真正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思批判力在知解力与理性之间起桥梁作用。
2.为艺术而艺术答:“为艺术而艺术”是唯美主义提出的口号,最早由法国诗人戈蒂埃提出,后来得到了其他唯美主义者的响应。
这一口号表达了唯美主义的基本观念,即对艺术本质的看法。
通过这一口号,唯美主义传达出新的文学艺术观,要求艺术本身就是目的,反对其与政治、道德等的联系;指出对纯粹美的追求,才是艺术的任务;大力提倡对形式美的追求。
当唯美主义走向沉寂以后,这一口号因为传达了新的文学艺术观念,而仍然得到一些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认同与尊崇。
二、论述题1.美与自由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人的本质是自由。
美与人有关,因此美与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类本质特征即人性自由有关。
美的本质体现了人的一种自由,体现了人的一种自由的需要。
自由渗透于美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康德关于美与自由的关系的看法:(1)美是能够体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因素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描述了对美进行综合判断之后的结果。
“质”的特征是无利害而生快感;“量”的特征是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关系”的特征是不凭概念而生快感,还提出了一个关于美与道德的论述,即美是道德的象征。
康德的道德说中道德为之根本就在于其整个体系就是一部自由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讲的就是康德的批判哲学就是一种自由哲学。
在一个具体的审美活动当中,若能够体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因素,它就是美的。
(2)审美的本质基因是自由的康德认为自由存在于理智世界与现象世界,并且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人是理性动物。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柏拉图)【圣才出品】
第2章柏拉图一、简答题1.柏拉图的迷狂说。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1)“迷狂说”“迷狂说”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
“迷狂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神明凭附”,它是“迷狂说”的基本内涵,即神灵凭附在一般诗人身上,使其打造出动人的诗歌作品;一是“灵魂回忆”,它要比“神明凭附”更“高贵”一些。
“灵魂回忆”中灵魂对美的追求不是出于被动的“神灵凭附”,而是出于某种对理念美的怀恋,因而是自觉的灵魂,这种自觉的灵魂按照美的阶梯有次序地逐步上升。
(2)“迷狂说”的理性主义立场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
在古希腊,迷狂往往是与宗教巫术联系在一起的,柏拉图沿用了这一观念,认为神圣的米矿石“神灵的禀赋”,在柏拉图看来,灵魂依附肉体只是暂时现象。
它本质上是努力向上的,竭力挣脱肉体,飞升到天上神的世界,即永恒普遍的“理念”世界。
如果它再次依附于肉体,投身人世时,人世的事物使它依稀回忆“理念”世界的美的景象时,创作者欣喜若狂、眷恋爱慕的情绪。
但是,这种境界并不是丧失理智、陷入激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而恰恰是热爱理智而置世俗一切于不顾,才被执著于尘世幸福的人说成是迷狂。
因此,迷狂说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
2.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模仿说”是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
“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模仿说”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影响现实主义文论是模仿说的近代形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亚力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圣才出品】
第4章亚力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一、简答题1.简述统治亚历山大理亚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答:(1)伊壁鸠鲁派①主要观点a.他们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传统,相信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感觉经验是认识的基础。
b.在伦理方面,他们认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在快感,而快感据说就是“不受身体方面的痛苦和精神方面的忧虑”。
②基本特征:在三派之中是最先进的。
(2)斯多噶派①主要观点在早期继承赫拉克利特的传统,本来有些唯物的和辩证的倾向,但是到后期却转变为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宣扬命定主义和禁欲主义,认为人生最高理想是静观默想,丝毫不动情感,丝毫没有欲望。
②基本特征:颓废色彩最显著。
(3)怀疑派①代表人物:庇雍②主要观点:宣扬事物不可知论,因此,他们认为对事物最好不下判断,不置可否,这样才可以保持心境的平静安宁,寂然不动。
(4)三个派别的共同点①这三派在人生观方面是彼此很接近的,他们都反对情感的激动,都提倡个人心境的安宁静穆。
②他们对于用实践行动来改变世界都缺乏信念,都把最高理想摆在清静无为,无忧无虑上面。
这显然反映出奴隶社会的开始瓦解和西方古代文化的开始衰颓。
(5)颓废迹象在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方面也表现得很清楚①亚历山大理亚学者们没有一种昌盛的新的文艺创作实践做基础②没有一种结合现实生活的有强大生命力的哲学思想做基础2.简述《论诗艺》及贺拉斯对西方文艺的影响和贡献。
答:(1)《论诗艺》对后来发生影响最大的在于古典主义的建立①文艺选材的问题,贺拉斯承认选材可以沿用旧题材,也可以独创,即运用新题材,但是沿用旧题材的比较稳妥的。
②关于处理题材的方式,贺拉斯的看法也基本上是保守的。
③贺拉斯强调摹仿古典,但也反对生搬硬套,或者“逐句逐字的翻译”。
④古典文学的理想古典主义者都号召向古典文学作品学习,贺拉斯认为古典文学的理想是“合式”或“妥帖得体”。
a.根据“合式”这个概念,一切都要做到恰如其分,叫人感到它完美,没有什么不妥当处。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歌德)【圣才出品】
第13章歌德一、名词解释1.世界文学(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世界文学是指由各民族文学互相交流、互相借鉴而融汇发展形成的世界性的文学,与民族文学相对。
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最早由歌德提出。
他于1927年与爱克曼谈话时,说自己读了中国小说《好逑传》得到的启示,认为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也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在《共产党宣言》中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世界文学”的形成。
对“世界文学”的概念有两种理解:今后的文学产品越来越世界化。
现代世界,由于交通便利和传播媒介手段的现代化,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开通,以及语言障碍的渐次破除,整个人类文化已连为一体;由于将人类各民族的文学遗产看作是世界的公共财产,这样文化的民族性渐次让位给世界性。
2.象征主义(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答: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
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称为“象征”。
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二、论述题1.试分析歌德、席勒在艺术分析上的不同理论取向。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歌德和席勒虽同为法国同一时期的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都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
但是,由于他们哲学倾向观点的不同,他们走上了不同的创作道路。
歌德受卢梭、狄德罗,特别是斯宾诺莎的影响,哲学上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而席勒则信奉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二元论者。
歌德和席勒分别走上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创作道路,在艺术分析上的也有了不同理论取向,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创作方法中对艺术与自然、典型问题的认识上。
(1)对艺术与自然认识的不同①歌德与席勒早期创作美学见解之不同,主要表现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歌德与席勒一个追求现实,一个追求理想,一个从客观实际出发,一个从主观想象出发;一个看重自然,一个反对自然。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士,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和博克)
第8章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士,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和博克一、名词解释1.书信体小说(浙江大学2013年研)答:书信体小说是以书信形式为基本表达途径和结构格局的小说。
故事情节的展开、环境心理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通过一封封书信的形式来实现的。
书信体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讲解故事,塑造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切,增加真实感。
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卢梭的《新爱洛绮丝》等。
2.《帕美拉》(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帕美拉》是英国18世纪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的代表作。
故事写穷苦家庭出生的少女帕梅拉遇到了丧妻后的男主人的追求。
他用各种方式引诱她,企图破坏她的贞操。
而她则坚决保全清白之身。
双方历经多次占有与反占有的交锋后,彼此渐渐产生了真正的爱情。
最后男主人终于改邪归正,并与之成婚。
此故事折射出对世俗观念的突破,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帕梅拉》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把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通过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得到道德教育。
理查森特别注重人物的感情描写,从而产生了现代小说一种新的文学类型——伤感主义文学。
《帕梅拉》称得上是伤感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作。
二、简答题1.分析克里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1)“有意味的形式”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①“形式”是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它把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可能有的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以及教化作用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②“意味”则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曼和莱辛)【圣才出品】
第10章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曼和莱辛一、简答题1.莱布尼茨的思想对美学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莱布尼茨作为德国理性主义美学的奠基者,其美学思想是以单子论的哲学体系为基础的。
他从单子论的“前定和谐”说出发,论证了美的本质在和谐、秩序,而美的本源来自上帝预先安排,从而将目的因引入对美的解释中,试图在可感形象与理性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同时又从单子论的认识论出发,阐述了灵感是“混乱的知觉”,具有令人愉悦却不涉功利的特点,从而确立了美学在认识体系中的地位,对鲍姆嘉通和康德的美学产生了直接影响。
(1)对鲍姆嘉通的美学影响:美学的诞生伍尔夫是莱布尼茨的忠实信徒,他的主要功绩在于对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哲学加以系统化和通俗化。
鲍姆嘉通接着伍尔夫对于布莱尼茨的理性哲学进一步系统化。
他注意到人类心理活动既然分为知情意三方面,而相应的哲学系统却有漏洞,于是他建议应设立一门新科学,译为感觉学。
鲍姆嘉通1735年在《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里就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直到首次使用感觉学来称呼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时,美学就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就诞生了。
(2)对康德的美学影响:康德美学体系的建立康德继承了鲍氏的形式主义和情感论扩张为他的美学体系。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理论,逻辑是理性认识的理论。
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里将美学区分为“先验的逻辑”和“先验的美学”即“先验的感性理论”。
康德哲学以为整个世界是现象,本体不可知。
他是第一个建立了一个完备的资产阶级的美学体系的,而他却把他的美学著作不直接命名为美学。
他把美学这一名词用在他的认识论的著作里,即关于感性认识的阐述的部分,这是很有趣的,也可以见到鲍姆加登的影响。
康德也继承了鲍氏把美基于情感的说法,而反对他的完满的感性认识即是美的理论。
总之,布莱尼茨确立了美学在认识体系中的地位。
他的这一贡献对后来德国的美学的产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鲍姆嘉通正是在他的认识论学说中和美学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将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完善为对象的科学。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席勒)【圣才出品】
第14章席勒一、名词解释1.美育书简(北京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美育书简》(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美育书简》又译作《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
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
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即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
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
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2.席勒化(复旦大学2012年研)答:席勒化是指创作中以抽象理想代替客观现实的唯心主义创造倾向。
席勒是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剧作家,席勒化是席勒在从事历史、哲学研究时期,受康德影响,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化,即不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抽象观念出发的一种理想化,即把他所描写的人物和世界无限加以美化,离开和超越了观实生活的土壤,以及把人物当作表达自己观念和理想的工具,即马克思说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样一种创作倾向。
而这种创作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倾向以“不能实现的理想”代替客观现实,以抽象概念的演绎替代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
二、简答题1.简述“游戏冲动”。
答:(1)引起“游戏冲动”的原因感性和理性都要借文化教养而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统一,于是“人就会兼有最丰满的存在和最高度的独立自由”。
“假若这种情况能在经验里出现,它们就会在人身上唤起一种新的冲动”,即“游戏冲动”。
(2)感性冲动与游戏冲动的区别感性冲动使人感到自然要求的强迫,而理性冲动又使人感到理性要求的强迫;游戏冲动却要“消除一切强迫,使人在物质方面(即感性方面)和精神方面(即理性方面——引者注)都恢复自由”。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二)一、名词解释1.味2.情象3.审美活动二、简答题1.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结合这句话谈谈中国占典美学中丑的审美意义。
2.席勒:“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伞是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感性学,黑格尔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1.美与自由的关系。
2.结合现代艺术实践,谈谈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1.味答:“味”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美学范畴。
它不同于“五味”的“味”,最早使用这个美学范畴的是老子。
“淡乎其无味”是老子对“道”的理解,恬淡的味是最高的味。
后来陶潜、王维、司空图、梅尧臣、苏轼等人都延伸发展了这种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史的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
2.情象答: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
情象有别于意象,心像,言象等。
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
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
情是精魂,象为形质。
无情,象不生;无象,情不能附着。
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3.审美活动答: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存在于人类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审美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三个特点: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其次,人的审美中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最后,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二、简答题1.刘熙载:“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黑格尔)【圣才出品】
第15章黑格尔一、简答题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感性学,黑格尔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鲍姆嘉通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
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
而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他们对于美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鲍姆嘉通与黑格尔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1)区别①两者的美学研究对象不同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规律,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所研究的规律可以应用到一切艺术,“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
而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他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领域之外,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为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形态。
可见,黑格尔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艺术美。
②两者的美学定义的侧重点不同鲍姆嘉通重感性。
他不满意以往的理性主义哲学对感性认识的的贬低和轻视,注重感性认识,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问题的严肃的哲学沉思。
因此,他提出了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由此可见美学虽是作为一种认识论提出的,同时也是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
黑格尔重理念。
他在《美学》开始就宣布他“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是艺术的美”,并且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
这样,他就把美学的范围界定下来,排除了“自然美”。
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一个中心思想生发出来的,这就是他对美的定义:“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
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是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
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称作“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
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2)联系鲍姆嘉通鼓励感性认识以及在目的论上,对后来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一、简答题1.简述希腊文化的概况。
答:(1)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即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的时代。
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和一般文化情况密切联系着。
(2)西方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爱琴海一带的岛屿以及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①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对自由民的强取豪夺,财产日渐分化,农业的发展日渐趋向土地集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土地贵族阶级。
②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由于战争的频繁,交通的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象雅典那样拥有海港的城邦里,农业经济日渐转到工商业经济。
(4)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的文化①希腊神话a.希腊神话有很大一部分保存在荷马史诗里。
b.希腊神话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里。
②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希腊的音乐、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也都很繁荣。
(5)希腊美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文艺实践做基础①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
希腊文艺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②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的原因a.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便日渐繁荣,这就带动了哲学的研究。
b.工商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民主力量的上升)。
c.由于希腊在贸易和战争中和斐尼基,波斯和埃及各民族发生日益频繁的接触,外来的文化思想对希腊也起了激发哲学思考的作用。
2.简要介绍毕达哥拉斯学派。
答:(1)盛行时间:公元前六世纪。
(2)基本观点:主要是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的。
(3)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4)影响①这样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加以绝对化,仿佛把它看成一种先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
②这个基本观点也影响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美的看法。
(5)对于美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①他们首先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见声音的质的差别都是由发音体方面数量的差别所决定的。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 6
第六章 文艺复兴 时代:薄 迦丘, 达·芬奇 和...
0 1
一 希腊 文化的概 况
0 2
二 毕达 哥拉斯学 派
0 3
三 赫拉 克利特
0 4
四 德谟 克利特
0 6
六 结束 语
0 5
五 苏格 拉底
一 文艺对现实世 界的关系
二 文艺的社会功 用
三 文艺才能的来 源——灵感说
四 结束语
一 亚理斯多 德——欧洲
一 培根
二 霍布士(附: 洛克)
三 夏夫兹博里 四 哈奇生
六 博克
五 休谟
七 结束语
二 启蒙运动者 对文艺的基本态
度
一 启蒙运动的 背景和意义
三 狄德罗的文 艺理论和美学思
想
一 德国启蒙 运动的历史
背景
二 几个先驱 人物
一 十八世纪意大 利历史背景和文
化概况
二 维柯的生平和 思想体系
三 维柯的基本美 学观点
0 4
四 圣奥 古斯丁和 圣托玛斯 的美学思 想
0 5
五 中世 纪民间文 艺对封建 制度与教 会统治 的...
0 6
六 但丁 的文艺思 想
一 文化历史背景
二 文艺复兴时代 意大利的领导地
位
三 意大利的文艺 理论和美学思想
四 结束语
第二部分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 动
第七章 法国 新古典主义:
1
笛卡儿和布瓦
04
第三部分十八世纪末 到二十世纪初
05 附录:简要书目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大家朱光潜的经典之作。朱光潜先生熟谙英、法、德、俄等多国语言,不仅翻译大量 原始资料,更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为别树一帜的朱氏美学体系。本书成书于1963 年,至今仍是中文世界有 关西方美学的入门必读书,影响甚广。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克罗齐)【圣才出品】
第19章克罗齐一、名词解释1.直觉即表现(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直觉即表现”是表现主义美学的核心命题,由意大利克罗齐在1902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
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见到一个事物时,不假思索,不审意义,心中只领会该事物的意象这样一种认识活动,它可以不依赖于概念赋予无形式的物质以形式。
直觉活动能创造出表现人的主观感情的个别意象,直觉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表现也总是一种直觉,是赋予所感觉到的东西以形象形式。
直觉所表现的是主观的情感,一切直觉都是抒情的表现。
该观点对以后的科林伍德、荣格等西方美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西方美学起了推动作用。
2.俄国形式主义答:俄国形式主义是1915年至1930年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其组织形式有以雅克布逊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其成员多为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
他们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于它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主要指语言。
此外,俄国形式主义还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在当时及后来影响甚大。
3.英美新批评答:英美新批评是20纪20年代发端于英国,40、5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形式主义批评流派之一,它的基本理论原则是:①诗歌是一个客观的、独立自足的有机统一体;②诗歌使读者能够具体地、感性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经验。
但由于新批评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性、忽视了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的联系,所以在五十年代后期它逐渐失势,走向衰落。
4.形式美答: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从美的事物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各种形式因素及其按特定规律所作的有机组合。
文学作品的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如诗歌中的节奏美、韵律美、诗行排列美等,在小说、戏剧文学及散文方面,结构上讲究对比、完整与风格上讲究多样、变化、统一等就是追求形式美的表现。
5.“有意味的形式”答:“有意味的形式”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一书中提出,他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 亚昆那和但丁)【圣才出品】
第5章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亚昆那和但丁一、名词解释1.但丁的《论俗语》(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
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
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2.骑士文学(中山大学2010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其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文学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又被称为“普罗旺斯抒情诗”。
骑士传奇中最为流行的故事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
骑士传奇的浪漫情调、离奇故事和爱情描写,影响到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围绕主要人物经历展开故事的结构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活动的揭示,都为欧洲后世长篇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简答题1.简述圣奥古斯丁的美学著作和观点。
答:(1)美学著作①圣奥古斯丁在还未皈依基督教以前写过一部美学专著,题为《论美与适合》。
②皈依基督教后,他一方面钻研基督教经典,一方面仍继续研究他早年所爱好的柏拉图。
他的美学言论大半见于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
(2)美学观点①圣奥古斯丁给一般美所下的定义是“整一”或“和谐”,给物体美所下的定义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
这些侧重形式的老定义在圣奥古斯丁的思想里是何中世纪神学结合在一起的。
无论在自然中还是在艺术中,使人感到愉快的那种整一或和谐并非对象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是上帝在对象上面所打下的烙印。
西方美学史 概要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序论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 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
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
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
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
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
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一、希腊文化概况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
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
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
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
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一、填空题1.《老实人》是法国启蒙时代重要作家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案】伏尔泰【解析】伏尔泰最著名的小说有《如此世界》、《查第格》、《天真汉》等,而以《老实人》最为脍炙人口。
主人公老实人纯朴善良,头脑简单,寄居在森特一登·脱龙克男爵府上,因和男爵的小姐居内贡自由恋爱,被男爵逐出家门,从此开始流浪生涯。
其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
2.卢梭的《________》真诚的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被称作是“文学史上的奇书”。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案】忏悔录【解析】卢梭的《忏悔录》追述自己过去半个世纪的往事。
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无遗,被称作是“文学史上的奇书”。
3.《汉堡剧评》标志着德国现代戏剧批评的开端,其悲剧理论主要受希腊哲学家________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1年研)【答案】亚里士多德【解析】《汉堡剧评》是莱辛的戏剧评论辑集。
莱辛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悲剧的净化作用,认为净化就是要使人们的情感合乎道德规范。
4.18世纪德国著名的文学运动是________。
(中山大学2009年研)【答案】狂飙突进运动【解析】“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
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这次运动是由一批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德国作家发起的,他们推崇天才,创造性的力量,并把其作为其美学观点的核心。
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二、名词解释1.百科全书派(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百科全书派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
《百科全书》的主编是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
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2.感伤主义(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浙江大学2013年研)答:感伤主义是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出现的文学思潮,又称主情主义。
感伤主义因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旅行》而得名,它首先出现于英国,因其排斥理性,崇尚感情,又可称前浪漫主义。
感伤主义强调并夸大感情的作用,主张感情的自然流露,认为情感丰富是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依据。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特恩、哥尔斯密斯、葛雷,法国的卢梭、伏尔泰,俄国的卡拉姆津,德国的里希特、海涅等。
3.“世纪病”典型形象(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世纪病”典型形象是孕育于18世纪末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风行于19世纪初,蔓延于20世纪世界文坛的一种文学现象。
“世纪病”典型形象概括了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年轻主人公的精神特征。
这些贵族青年富有才华,但在现实生活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
这种情绪和心理实际上对应着因为急剧的社会变革或动荡而产生的不适应感和失落感,即一种“无可名状的苦恼的感觉”。
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勒内》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世纪病”患者的形象。
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缪塞的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19世纪“世纪病”文学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名篇,法国作家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是20世纪“世纪病”文学的上乘佳作,而哈洛尔德、奥涅金、沃达夫和默尔索则是“世纪病”患者的典型代表。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美在于关系”?(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近代唯物主义美学的奠基人。
他的“美在于关系”说,成为西方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关系”的引入,为文艺学和美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美在于关系”狄德罗在《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中论述了他的美学观点。
提出“关系”这个概念,并阐明美的根源在自然之中,在关系之中,他指出:“一个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察觉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
狄德罗将关系分为三个方面:真实的关系、见到的关系和虚构的关系,美依据关系的不同,分为真实的美和见到的美,并提出了“相对的美”。
他说:“如果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其他品质作为一般的美的特性,那么你的概念将立刻被限制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一点上。
”说明狄德罗认识的“美”是随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存在永恒的美,理解美首先要看它在怎样的坐标上。
“美在于关系”中还谈到了美感的问题,他总结了产生审美差别的12个原因,从作品、关系复杂性、标准、社会、审美主体、语义、教育、时间、情绪、经历、错觉等不同角度进行论述,从这可以看出,狄德罗把,美的探讨伸向了更广阔的领域。
(2)对“美在于关系”的认识①价值和积极性a.摆脱了把美定为单一性质的局限狄德罗的“美在于关系”摆脱了把美定为单一性质的局限,如美在有机统一,美在秩序,没在理式等等,他所理解的美不但包括这些关注到主体、客体和社会等多种因素,提出了美的其他条件。
“关系”把美定格在现实、自然,同时也看到了事物的复杂与多元,运动和变化,使狄德罗的理论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b.引入唯物哲学观的“整体”观念他的“相对的美”的理论,把唯物哲学观的“整体”观念引入美学领域,看到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论述了审美对象与社会性质,这从他对高乃依的剧本里一句台词“让他去死吧”的分析中就可以明显的表现出来。
美在于关系把美置于特定的情形中,从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中揭示文本的意义,美是变化的运动的,不是静止的永恒的,美随关系而动,从中可以看出狄德罗思想中辩证法的光辉。
c.蕴含了人的主体意义狄德罗“美在于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他看到了人的主体意义。
他说:“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察觉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于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的智力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而察觉到的。
”尽管“悟”是根植于现实自然的,但也有了主体的意味。
狄德罗对美的分类中“见到的美”,从各种角度观察不同性质的美自然冶炼不开人的因素。
②局限性a.狄德罗的“美在于关系”并没有指明这个“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只是说关系可以概括美学上关于美的一切概念,那么关系到底应该怎么界定还没有指明。
b.狄德罗虽然察觉到人的主体地位,但是却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他的理论是形而上学的,忽视人的能动性,这一点在他的戏剧理论中可以充分的表现出来。
总之,狄德罗把“关系”引入文艺学、美学领域,狄德罗总结前人的理论,提出完整而全面的“美在于关系”的说法,开始注意到人的主体性,同时把理性的思辨植入西方理论中。
尽管他的学说有不足和局限性,但确实为研究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2.请概述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浮士德”形象的精神内涵。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浮士德》中“浮士德”既是带有作者精神自传特征的人物形象,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典型,还是整个人类的代表。
其形象的精神内涵具体表现为:(1)“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典型作为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浮士德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特有的局限性。
从歌德自我的精神探索和欧洲知识分子奋斗历程中,歌德提炼出来五个阶段,以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一以贯之,推动浮士德一一经过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探索阶段,概括了欧洲自宗教改革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整个历程。
在探索的过程中,浮士德只是满足于个人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也只局限于思想领域,一旦面临现实困境就选择逃避而不是反抗,其最后的理性王国也是建立在掠夺和占有的基础上,客观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阶级本质。
(2)“浮士德”是整个人类的代表浮士德又是人类的代表,概括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反映了人性的双重性,他的探索“囊括着人类的全部历史”。
虽然浮士德历经挫折,但他积极探索,表现出一种向善的精神。
其死后灵魂被上帝带上天国,彰显的是对其一心向善之精神的褒奖。
同时,浮士德身上也体现了人性的双重性,存在着善与恶、灵与肉的冲突。
一方面,他不满足于既有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也时常沉迷于名利、地位和权势之中,虽然最后摆脱了现实诱惑和个人欲求的束缚,但是他抵达理想世界的曲折过程本身就说明了其人性内在冲突的存在。
浮士德身上的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斗争,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体现了歌德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以及歌德对人类终将走向至善的坚定信念。
(3)“浮士德”概括了欧洲资产阶级三百年间的思想探索浮士德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他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道路。
他在思想探索的途程中,否定了脱离实际的知识追求;否定了低级的官能享乐和狭隘的生活;否定了为封建王权服务的政治幻想和从古代艺术中寻找理想的美的意图。
最后肯定了以集体劳动改造自然、创造普通幸福乐园的理想。
他的生活道路概括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至十九世纪期西欧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思想探索的全部历程。
总之,歌德通过《浮士德》这部诗剧,以史诗的规模总结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历史,肯定了人类追求理想的意义,具有较高的文学史地位和价值。
3.请说明伏尔泰和狄德罗哲理小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