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27.曹刿论战(语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曹刿论战》课件(新版)语文版
小大之狱
案件
再而衰
第二次
肉食者鄙(ròu shí z何hě 以bǐ)(héyǐ)战
鄙陋,目光短浅 即“以何”, 凭借什么
弗敢加也
虚夸,谎报
小信未孚
使人信服
虽不能察
即使
彼竭我盈
充满
公将鼓之
击鼓
望其旗靡
倒下
第五页,共27页。
研读(yán dú)课文:
(一)
十年(shínián)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第十四页,共27页。
(2)乡人劝阻,对表现(biǎoxiàn)曹刿的思想品质 有什么作用?
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 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 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这一小 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héngshēng)波澜。
第十五页,共27页。
神弗福也名词(míng cí)用为动词 赐福 公将鼓之 名词(míng cí)用为动词 击鼓进军
3、一词多义
曹刿请见
请
战则请从
请求
请让我
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故 故逐之 故克之
所以
战则请从 跟随 从
民弗从也 听从,服从
第十二页,共27页。
4、虚词(xūcí)
何以(héyǐ)凭战
以 必以分人 把
肉食者谋之 代词 指这件事
第十九页,共27页。
思考(sīkǎo):
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shén me)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详写了什么(shén me)内容?略写了什么(shén me)内容?
明确(míngquè):
课文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 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 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第三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 公总结经验。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 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案件
再而衰
第二次
肉食者鄙(ròu shí z何hě 以bǐ)(héyǐ)战
鄙陋,目光短浅 即“以何”, 凭借什么
弗敢加也
虚夸,谎报
小信未孚
使人信服
虽不能察
即使
彼竭我盈
充满
公将鼓之
击鼓
望其旗靡
倒下
第五页,共27页。
研读(yán dú)课文:
(一)
十年(shínián)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第十四页,共27页。
(2)乡人劝阻,对表现(biǎoxiàn)曹刿的思想品质 有什么作用?
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 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 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这一小 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héngshēng)波澜。
第十五页,共27页。
神弗福也名词(míng cí)用为动词 赐福 公将鼓之 名词(míng cí)用为动词 击鼓进军
3、一词多义
曹刿请见
请
战则请从
请求
请让我
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故 故逐之 故克之
所以
战则请从 跟随 从
民弗从也 听从,服从
第十二页,共27页。
4、虚词(xūcí)
何以(héyǐ)凭战
以 必以分人 把
肉食者谋之 代词 指这件事
第十九页,共27页。
思考(sīkǎo):
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shén me)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详写了什么(shén me)内容?略写了什么(shén me)内容?
明确(míngquè):
课文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 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 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第三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 公总结经验。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 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语文版语文八上第27课《曹刿论战》PPT教学课件
曹刿论战
《左传》
小知识:春秋三传: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概括第三段意思
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结构上:承上启下。 2.内容上:突出庄公之“鄙”,不懂军事。 曹刿为什么等“齐人三鼓”之后才进军?(原文一句话)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为什么“下视”“登轼而望”之后才进军?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爱国,深谋远虑,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庄公:
政治上无能,军事无知,但能礼贤 下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不耻下问。
以弱胜强的原因: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左传》
小知识:春秋三传: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作者谷梁赤
作者左丘明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左传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概括第三段意思
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结构上:承上启下。 2.内容上:突出庄公之“鄙”,不懂军事。 曹刿为什么等“齐人三鼓”之后才进军?(原文一句话)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为什么“下视”“登轼而望”之后才进军?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爱国,深谋远虑,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庄公:
政治上无能,军事无知,但能礼贤 下士,任人唯贤,为求真知,不耻下问。
以弱胜强的原因:
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曹刿论战习题课件语文版
(3)有人认为,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的形象,其实他 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 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二、中考体验
7.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 义务的基础,有了它,财富共享的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一、基础演练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大之﹒狱
(
)
(2)公问其﹒故
(
)
(3)望其旗﹒靡
(
)
(4)﹒遂逐齐师
(
)
答案:(1)案件 (2)原因,缘故 (3)倒下 (4)于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 定把它分给别人。(2)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我发现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 追(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等祭祀品, 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 (2)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 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 已经枯竭了。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教学课件共30张PPT (共30张PPT)
必须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抓住有利战机。
曹刿问战 曹刿请见
取
曹刿参战 三问—三答
信 于
民
曹刿论战 可以一战
曹刿的性格特征:
曹刿的活动
曹刿的性格
曹刿请见
爱国热情(有德)
论何以战 从战指挥 论何以胜
政治远见(有识) 军事才能(有才) 谋略过人(有学问)
我总结的曹刿的形象:
曹刿: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紧扣住“远谋”。
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概括第一层意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
十年春,齐师伐我 战争的性质:
齐国恃强凌弱,侵略鲁国,这是非正义战争。 曹刿为什么“请见”?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鲁国并无作战准备,仓促迎战。危急时刻, 曹刿挺身而出,表现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曹刿的担心是什么?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 条件打一仗。
概括第二层意
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 认识。
概括庄公作战的三个条件?哪一条是取胜之本?
条件: 1.凭小恩小惠。 2.凭神灵保佑。 3.凭取信于民。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征:
故事内容
庄公性格
三问三答
公将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政治上无能
鄙
军事上无知
公问其故
我眼中的鲁庄公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 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 的 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 意 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曹刿问战 曹刿请见
取
曹刿参战 三问—三答
信 于
民
曹刿论战 可以一战
曹刿的性格特征:
曹刿的活动
曹刿的性格
曹刿请见
爱国热情(有德)
论何以战 从战指挥 论何以胜
政治远见(有识) 军事才能(有才) 谋略过人(有学问)
我总结的曹刿的形象:
曹刿: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紧扣住“远谋”。
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概括第一层意
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
十年春,齐师伐我 战争的性质:
齐国恃强凌弱,侵略鲁国,这是非正义战争。 曹刿为什么“请见”?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鲁国并无作战准备,仓促迎战。危急时刻, 曹刿挺身而出,表现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曹刿的担心是什么?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 条件打一仗。
概括第二层意
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 认识。
概括庄公作战的三个条件?哪一条是取胜之本?
条件: 1.凭小恩小惠。 2.凭神灵保佑。 3.凭取信于民。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分析鲁庄公的性格特征:
故事内容
庄公性格
三问三答
公将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政治上无能
鄙
军事上无知
公问其故
我眼中的鲁庄公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 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 的 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 意 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习题课件:27.曹刿论战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
的。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
情来处理。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如果)
作战,请让(我)跟随着去。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19)登轼 而望之( 古代车厢前用做扶手的横木 . (20)遂逐 齐师( 就;追赶,文中指追击 .. (21)既 克( ) 已经 . )
)
(22)公问其故 ( .
原因,缘故 (23)一鼓作 气( 振作 ) . (24)再 而衰( 第二次 ) . (25)三而竭 (尽) . (26)彼竭我盈 ( 充满 ) .
可以凭借 古义:__________ 可以 表示许可、可能 今义:_______________
(8)可以 一战 ..
5.词类活用。(2 分)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神弗福 也 ( .
)
(2)公将鼓 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孚,神弗福也。
击鼓进军 (3)公将鼓 之 ( .
) ) )
一会儿 ) (2)俄而 , 斩首数百级 ( ..
(4)范乃 令军中褥食( .
于是,就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刚好太阳下山,廉范命令将军士兵各自将两个火炬缚成十字
,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营中像星一样布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 ,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竭尽了。
(2)肉食者鄙 .
(3)忠 之属也 .
(4)小大之狱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课件(新版)语文版
第九页,共17页。
品味(pǐnwèi)赏析
(四)问题: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 这样安排?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第一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 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 谋”;第二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 迫,指挥若定(zhǐ huī ruò dìng);第三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 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画。 这样裁剪,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曹刿对战争胜利(shènglì)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 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进攻和追击敌 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地对庄公做了解 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 呼应,发展自然。 不够全面。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 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 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 战术等。
第五页,共17页。
品味(pǐnwèi)赏析
5.“战则请从”这一句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对于 文章的结构又起了什么作用? 从这句话中,可以表现出曹刿自动请战的热忱,而且 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6.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两句话在文中的 作用。 这两句话是曹刿对乡人的劝阻所进行的解释。表 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shēn móu yuǎn lǜ)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同时为 文写庄公做铺垫。其中“远谋”二字是全文的文眼。
第十二页,共17页。
精读( jīnɡ dú)感悟
3.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 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曹刿在战场上善于把握时机,有卓越的政 治才能,在充分认识自身实力的前提下,仔细观 察敌情(díqíng),充分了解对方的实力。 知己知彼,对大事和变故,应运用智慧,做好准备, 沉着应对,把握机遇。
品味(pǐnwèi)赏析
(四)问题: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 这样安排?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第一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 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 谋”;第二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 迫,指挥若定(zhǐ huī ruò dìng);第三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 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画。 这样裁剪,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曹刿对战争胜利(shènglì)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 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进攻和追击敌 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地对庄公做了解 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 呼应,发展自然。 不够全面。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 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 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 战术等。
第五页,共17页。
品味(pǐnwèi)赏析
5.“战则请从”这一句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对于 文章的结构又起了什么作用? 从这句话中,可以表现出曹刿自动请战的热忱,而且 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6.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两句话在文中的 作用。 这两句话是曹刿对乡人的劝阻所进行的解释。表 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shēn móu yuǎn lǜ)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同时为 文写庄公做铺垫。其中“远谋”二字是全文的文眼。
第十二页,共17页。
精读( jīnɡ dú)感悟
3.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 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曹刿在战场上善于把握时机,有卓越的政 治才能,在充分认识自身实力的前提下,仔细观 察敌情(díqíng),充分了解对方的实力。 知己知彼,对大事和变故,应运用智慧,做好准备, 沉着应对,把握机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
• ——说明曹刿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 战争能否取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取信 于民。
• 第一段: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 地点、性质,重点写了曹刿论述战 前的政治准备:必须取信于民 论战前准备
请见——肉食者鄙
何以战——取信于民 政治远见
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 词语的意思:(第二段)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动词,击鼓 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 充满,指士 气旺盛 再而衰 第二次
望其旗靡 倒下
• 第二段,记叙曹刿指挥鲁国打败齐 国军队的经过。写的非常简略,但重
点却很突出,人物形象也很鲜明。 • 1、课文写了曹刿的哪些方面的军事才 能? 齐人三鼓——反击 军事才能 下视探望——遂逐
第三段,写战后曹刿对鲁军能战 胜齐军的总结,写得非常简洁,紧 扣 “论战” ,抓住第二段中的 “击鼓” 和 “逐师” 展开,充分表现了曹 刿的远谋和才智。
2、一词多义
• • • • • • • • • 1、之: ①肉食者谋之 代词,这件事 ②小大之狱 助词,的 ③忠之属也 助词,的 ④公与之乘 代词,曹刿 ⑤公将鼓之 代词,指齐军 ⑥公将驰之 代词,指齐军 代词,指齐军 ⑦故克之 ⑧登轼而望之 代词,指齐军
(8) 战于长勺(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 shì )而望 ng) (11)彼竭( jié )我盈(yí (12)望其旗靡( mǐ )
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 词语的意思:(第一段)
齐师伐我
指鲁国
又何间焉 参与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牺牲玉帛 指猪、牛、 羊等祭品
何以战
即“以何”, 凭什么
解析课文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 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
第四页,共24页。
掌握(zhǎngwò)下列字词
(1) 曹刿( guì)
(2) 又何间( jià)n 焉 (3) 肉食者鄙( bǐ) (4) 弗( fú)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bià)n (6) 小信(xiǎo xìnfú)未孚( ) (7) 公与之乘( chén)g
(8) 战于长勺( shá)o
小大之狱必以情
“鄙”
—— 忠之属(取信于民
“远谋(mq”íǔn)x)ìn yú
第六页,共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题(wèntí):鲁庄公如何指挥作战? 曹刿又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鲁庄公 曹刿
战况(zhà
ku公à将nɡ鼓)之——未可 ——齐人三鼓后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未可 ——下视其辙, ——可矣 遂逐齐师
(5)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间隔
(6)可以(kěyǐ)一战—古—义:可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nénggòu)
(7)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8)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第十六页,共24页。
二、找出今天仍使用的成语并解释( jiěshì)和运用: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再衰三竭
。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ròu shí zhě。bǐ),未能
远谋。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的句子是: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5、方中叙述了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彼竭我盈之时;有利 于追击的时机是 辙乱旗靡之时。
二、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鲁军取胜的原 因有哪些?
的“师”的意思是“军队(jūnduì)”,含有此义的成语有:师出无名、仁 义之师、兴师动众、兴师问罪等。开动脑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掌握(zhǎngwò)下列字词
(1) 曹刿( guì)
(2) 又何间( jià)n 焉 (3) 肉食者鄙( bǐ) (4) 弗( fú)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bià)n (6) 小信(xiǎo xìnfú)未孚( ) (7) 公与之乘( chén)g
(8) 战于长勺( shá)o
小大之狱必以情
“鄙”
—— 忠之属(取信于民
“远谋(mq”íǔn)x)ìn yú
第六页,共2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题(wèntí):鲁庄公如何指挥作战? 曹刿又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鲁庄公 曹刿
战况(zhà
ku公à将nɡ鼓)之——未可 ——齐人三鼓后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未可 ——下视其辙, ——可矣 遂逐齐师
(5)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间隔
(6)可以(kěyǐ)一战—古—义:可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nénggòu)
(7)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8)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第十六页,共24页。
二、找出今天仍使用的成语并解释( jiěshì)和运用: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再衰三竭
。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ròu shí zhě。bǐ),未能
远谋。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的句子是: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5、方中叙述了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彼竭我盈之时;有利 于追击的时机是 辙乱旗靡之时。
二、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鲁军取胜的原 因有哪些?
的“师”的意思是“军队(jūnduì)”,含有此义的成语有:师出无名、仁 义之师、兴师动众、兴师问罪等。开动脑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八年级语文上册 7.27 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
第十三页,共14页。
第十四页,共14页。
第27课 曹刿论战
第一页,共14页。
1.一词多义
(1)故 既克,公问其故
()
望其旗靡,故逐之
(2)信
()
答案:(1牺)牲原玉因帛(y(uyáùnbyóī)n,),弗缘敢故加/也所,以必以(信2)诚实(/信用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第二页,共14页。
(3)其
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 ()
(4)以 何以(héyǐ)战 必以情
情 (4)养
第七页,共14页。
4.文言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以战?(倒装(dǎo zhuānɡ)句,宾语前置句,“以何战”的倒装(dǎo zhuān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2)凭借什么作战?
今义:表示(biǎoshì)如果继续下去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怎样 答案:第二次
第六页,共14页。
3.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
)
(名词用作动词,
)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
)
(4)﹒衣食所安
(形容词用作动词,
)
答案(dá àn﹒):(1)赐福,保佑 (2)击鼓 (3)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第十一页,共14页。
【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míngpiàn)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
第十四页,共14页。
第27课 曹刿论战
第一页,共14页。
1.一词多义
(1)故 既克,公问其故
()
望其旗靡,故逐之
(2)信
()
答案:(1牺)牲原玉因帛(y(uyáùnbyóī)n,),弗缘敢故加/也所,以必以(信2)诚实(/信用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第二页,共14页。
(3)其
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 ()
(4)以 何以(héyǐ)战 必以情
情 (4)养
第七页,共14页。
4.文言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以战?(倒装(dǎo zhuānɡ)句,宾语前置句,“以何战”的倒装(dǎo zhuān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2)凭借什么作战?
今义:表示(biǎoshì)如果继续下去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怎样 答案:第二次
第六页,共14页。
3.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
)
(名词用作动词,
)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
)
(4)﹒衣食所安
(形容词用作动词,
)
答案(dá àn﹒):(1)赐福,保佑 (2)击鼓 (3)竭力做好本分的事
第十一页,共14页。
【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míngpiàn)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27曹刿论战》PPT课件 (1)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曹刿认为鲁庄公做的哪一件事能
取信于民?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答:彼竭我赢
五、请想出与加色字相应的成语
• 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击鼓进军) • 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倒下) • 彼竭我盈—— 恶贯满盈(充满、旺盛) •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为人所信服) •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埋伏) •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计谋、谋略)
刿的远谋和才智。
论战胜原因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军事才能
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 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 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 丰富的军事经验。
事件线索:
迎战 备战 胜战 评战
人物活动线索:
请见 请问 参战 释疑
• 文章在详略安排上,着重突出人物 之间的对话,主要写的是曹刿关于 战争问题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 “远谋”。
⑦、再而衰 第二次。 再接再厉 又一次。
• 2、词性活用 • 神弗福也 • 福 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 • 公将鼓之 • 鼓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进军
• 3.通假字
• 小惠未徧 同“遍”,遍及
• 4.一词多义
•请
• 请求 曹刿请见 请让我 战则请从
•从
跟随 战则请从 服从 民弗从也
•故
缘故、原因 公问其故
1、古今词义
①、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猪、 牛、羊等。
作出牺牲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②、小大之狱 诉讼案件、罪案。 越狱逃跑 监禁罪犯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曹刿论战习题课件(新版)语文版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 官,此指子鱼。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 “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 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击鼓进军 )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被杀死 ) (3)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再次 ) (4)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凭,靠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27.曹刿论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曹刿.(ɡuì) 间.焉(jபைடு நூலகம்ān)
玉帛.(bó)
B.未遍.(piān) 鄙.陋(bǐ) 弗.敢(fú) 轼.(shì)
C.衰.落(shuāi) 车辙.(zhé) 孚.(fú) 乘.车(chénɡ)
D.追逐.(zhú) 旗靡.(mí) 竭.尽(jié) 盈.(yínɡ)
讨伐.(fá)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可/以/一战。 B.夫/战,勇气也。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齐师.伐我( 军队 ) (2)小信未孚.( 使人信服 ) (3)衣食所安.( 养 ) (4)惧有伏.焉( 埋伏 ) (5)公与之乘.( 乘一辆战车 ) (6)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 (7)望其旗靡.( 倒下 ) (8)虽不能察.( 明察,弄得清清楚楚 )
15.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 么?
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 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 利战机,以致战败。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击鼓进军 )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被杀死 ) (3)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再次 ) (4)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凭,靠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27.曹刿论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曹刿.(ɡuì) 间.焉(jபைடு நூலகம்ān)
玉帛.(bó)
B.未遍.(piān) 鄙.陋(bǐ) 弗.敢(fú) 轼.(shì)
C.衰.落(shuāi) 车辙.(zhé) 孚.(fú) 乘.车(chénɡ)
D.追逐.(zhú) 旗靡.(mí) 竭.尽(jié) 盈.(yínɡ)
讨伐.(fá)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可/以/一战。 B.夫/战,勇气也。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齐师.伐我( 军队 ) (2)小信未孚.( 使人信服 ) (3)衣食所安.( 养 ) (4)惧有伏.焉( 埋伏 ) (5)公与之乘.( 乘一辆战车 ) (6)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 (7)望其旗靡.( 倒下 ) (8)虽不能察.( 明察,弄得清清楚楚 )
15.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 么?
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 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 利战机,以致战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曹刿 间 焉 (jià n) . (ɡuì . 未遍 n) . (bià 登轼 ) . (shì
未孚 . 夫 战 .
(fú) (fú)
玉帛 .
(bó)
旗靡 . (mǐ)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虽 不能察 (即使) . (3)齐师伐 我 (攻打) .
(2)公将鼓 之 (击鼓) . (4)又何间 焉 (参与) . (6)故克 之(战胜) .
【从】 民弗从 也(动词,听从) . 战则请从 (动词,跟从) . 【信】 必以信 (诚实) . 小信 未孚(信用) . 【请】 曹刿请 见(请求) . 战则请 从(请允许我) .
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译文】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感悟】这句话警醒我们做事要注意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借 助时势,做出成绩,莫让天赐的良机白白流失,将来悔恨不已。
5.文言知识归纳 (1)古今异义 可以 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两个词;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 .. 一个词) 牺牲 玉帛(古义:指猪、牛பைடு நூலகம்羊等;今义:指为了正义目的而舍 .. 弃自己的生命)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 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品质低劣 ,或轻视、 . 看不起) 弗敢加 也(古义:虚夸,谎报;今义:与减相对,数量上的递增) .
是被打败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4.根据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 (1)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让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7.作者描写人物时,着重用了语言描写,下面两句话中人物是 怎样的神态?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表现曹刿对那些天天有肉吃的权贵们的鄙视的神态。 (2)既克,公问其故。 作为主帅的鲁庄公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能打胜仗,当他问曹刿时 ,一定是神态迷惘,模样很是好笑。 8.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简述理由。 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 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 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 鄙”。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C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
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 家所引用。
第七单元
27.曹刿论战
1.文学常识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 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
而作,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两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左传
》既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2.主题解说 本文以历史的眼光、从史传文学的角度,记叙了鲁庄公十年春天 在长勺发生的齐鲁之战的准备过程、战争的进程以及取胜的原因, 突出地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说明了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 要政治条件,审时度势、抓住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4.重点聚焦 师:文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曹刿与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对比? 生: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 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 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曹刿调查 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小大之狱”“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 ”。 在作战过程中,鲁庄公盲目地“将鼓之”和“将驰之”,而曹刿 则两次阻止曰“未可”,到有利时机才曰“可矣”。 在作战总结阶段,鲁庄公不知为何取胜而“问其故”,曹刿一一 分析回答。 这样,写出了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鄙”:无知无谋无能, 鲁莽草率;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也有 高超的军事才能。
3.结构图解 齐师伐我,曹刿请见 →爱国热情 战前准备 取信于民,可以一战 →战略思想 曹 齐人三鼓, 刿 方可出兵 战争经过 军事才能 论 视辙望旗, 战 方可追赶 彼竭我盈, 故克之 战后总结辙乱旗靡,谋略过人 故逐之
公将驰 之(古义:驱车追赶;今义:指车马等跑得很快) . 又何间 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 忠 之属也(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 必以情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 再 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 .
(2)词类活用 公将鼓 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 神弗福 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 (3)一词多义 【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逐之(所以) . 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 . 【其】 既克,公问其 故(那样做) . 吾视其 辙乱(他们的) . 其 乡人曰(他的) .
(依靠、凭借) (5)何以 战 .
3.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一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了,(知道他们真
6.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 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 “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 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 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卓识的人。
鲁庄公:
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