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讲义
第二单元 第三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高考总复习生物课件
D.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可能与红 细胞无法吸收 Cl-和 NH4+有关
解析:甘油、乙醇、丙酮的运输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 量无关,A 项错误;乙醇和丙酮溶液中红细胞吸水的速度 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B 项正确; 红细胞对各种物质 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 项错误; 处于氯 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说明红细胞吸收 Cl- 和 NH+4 的速率较慢,D 项错误。
考法 2 考查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2019·揭阳检测)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块茎切成形状、 大小相同的细条,分别置于质量浓度为 0.3 g·mL-1 蔗糖溶液 中,绘制的失水量曲线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图相关细胞的原生质层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B.由图推知甲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乙植物细胞液浓度 C.4 min 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 D.8 min 时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达到平衡
(1)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三种离子中,水稻主要吸 收 SiO44-,番茄主要吸收 Mg2+、Ca2+。
(2)解释水稻培养液中 Mg2+、Ca2+浓度升高的原因: 水稻吸收水分的量多于吸收 Mg2+、Ca2+的量。 (3)实验结果说明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 选择性(特点),这一特性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直接相 关。
1.不同外界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变化分析 将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物质的量浓度为 0.3 mol·L-1 的蔗糖溶液和 0.5 mol·L-1 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 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变化 如图所示,分析如下:
(1)曲线 A 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细胞略膨胀,但是由 于细胞壁的存在,原生质体的体积不能无限膨胀。
(3)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 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镜―检→刚刚 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 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 KNO3 和蔗糖溶液)。 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
专题0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021年高考备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共49张PPT)
外界溶液浓度
吸水体积略增大
>
失水质壁分离
<
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
=
一 渗透作用
8.渗透作用原理的运用 ①判断植物细胞的生活状况
。
②判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
③农业生产中的水肥管理 。
④生活中杀菌、防腐、腌制食品
一 渗透作用
【例】(2017年新课标Ⅱ卷,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 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三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例】(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 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42-的含量下降,下 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胞吞
非跨膜运输
胞吐
四 物质运输的方式
2.比较
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方向
外 →内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内→外
载体蛋白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能量
新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3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二、常见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类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吞、胞吐
实例
O2、CO2和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等脂溶性小分子、水(通过磷脂双分子 层进出细胞膜)
(1)初始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单位时间内S2→S1的水分子数 多于S1→S2,表现为漏斗管内液面上升。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图中存在液面差Δh,此时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因为液面高的一侧 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渗透。
知识拓展 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 将植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中,细胞会先失水,发生质壁分 离。但由于K+和N O可3 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即将植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后,K+和N O3 就会进入细胞,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会使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蔗 糖等溶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故质壁分离后不会发生自动复原。
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 1.结合模型判断
⑥
⑦
①:顺浓度、不需转运蛋白→自由扩散。 ②④:顺浓度、需转运蛋白→协助扩散。 ③⑤:逆浓度、需转运蛋白和能量→主动运输。 ⑥:经囊泡进入细胞→胞吞。 ⑦:经囊泡排出细胞→胞吐。 2.结合运输条件判断 首先根据大分子(如蛋白质)、颗粒物(如病菌)、神经递质的分泌等,判断运输方式是胞吞或胞 吐。根据气体分子(CO2、O2)和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等),判断运输方式是自 由扩散。如若不符合,再结合“方向”“能量”“转运蛋白”判断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 输。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3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高三一轮总复习·RJ生物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选项
A B C D
管腔中氨基酸→上 皮细胞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管腔中Na +→上皮
细胞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上皮细胞 中氨基酸 →组织液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看清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与肾小管管腔和肾小管周围 组织液之间氨基酸和Na+浓度差。 ②看清表格表示的运输过程和方式。 ③思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特点。 [解析] 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 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Na+ 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管腔中的钠离子进入上皮细胞为 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
(3)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 造成培养液中Ca2+、Mg2+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 速率比吸收SiO4-4的大,造成培养液中SiO4-4浓度上升。
考点1 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及应用 1.渗透作用模型与成熟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 透系统的比较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渗透系统
1.混淆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区别:(1)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是指某些物 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 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2)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 膜,载体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 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物质 通过。
(1)水稻和番茄分别主要吸收哪些离子? (2)图示反映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如何?不同 植物对同一离子的吸收量又怎样? (3)水稻培养液中Mg2+、Ca2+离子浓度和番茄培养液中 SiO4-4浓度为什么超过初始浓度? 【提示】 (1)水稻主要吸收SiO4-4,番茄主要吸收 Ca2+、Mg2+。 (2)同一植物对不同的离子吸收量不同,不同植物对同 一离子的吸收量不同。
专题三教案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生物学科教师辅导讲义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解析:因为水体中的物质能否通过超滤膜取决于膜孔径的大小,而不是载体蛋白,因此“滤膜”实质上是一种半透膜;氨气、硫化氢等有刺激性臭味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超滤膜,因此该技术并不能除去污水中的所有污染物,也不能除臭。
答案:B6.(2010·潍坊模拟)无机盐离子在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植物细胞吸收离子的因素很多。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O2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B.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该植物吸收K+是需要载体的浓度C.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2D.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2解析:影响主动运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是氧气浓度与载体,本题是以氧气浓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当氧气浓度达到饱和后,其他因素就成为限制因素,包括载体,但不一定是载体,还有可能为酶的影响等。
答案:B7.“人造细胞”是用羊皮纸或火棉胶等半透性膜材料做成的一个密闭的囊,囊里面装了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假设有三个这样的“人造细胞”,分别用A、B、C表示,它们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是10%、20%和30%。
其中A、B的外面套一金属网笼,C的外面没有套金属网笼,如下图:把三个“人造细胞”同时放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5%的玻璃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三个“细胞”的变化分别是A.A变大,B稍微变小,C不变B.A变小,B稍微变大,C不变C.A变小,B稍微变大,C变大D.A变大,B稍微变小,C变大解析:图A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要失水变小;图B和图C细胞外溶液浓度都小于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要吸水变大,但因为B的外面套有金属网笼,所以是稍微变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核心考点1细胞的渗透作用吸水、失水的原理自由扩散水通道蛋白(协助扩散)半透膜:蔗糖溶液清水渗透作用:水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水分子可以通过,而某些溶质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该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的浓度微观上:单位时间内由清水一侧扩散到蔗糖溶液一侧的水分子数比由蔗糖溶液一侧扩散到清水一侧的分子数多宏观上:蔗糖溶液一侧吸水,清水一侧失水渗透失水渗透吸水细胞壁(全透性)外界溶液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细胞液注意:细胞核位于原生质层中,即细胞膜与液泡膜之间实例: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后,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因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加清水后质壁分离复原。
核心考点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小分子或离子:顺浓度梯度简单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载体)不需要能量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载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不需要能量可以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ATP )概念区分:载体蛋白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面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大分子、颗粒、某些小分子(如,神经递质):胞吞、胞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ATP )注意:相关的跨膜运输方式曲线:2022年各地考题(2022全国甲卷)2.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
现将a、b、c 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 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
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分析可知,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未发生变化,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b的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c 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水分交换前,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第三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课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纲要求: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3.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知识点梳理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课本中资料分析)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图像)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整理:考点一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渗透作用与渗透系统(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
(2)渗透系统①组成: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由两个溶液体系(A和B)以及两者中间的半透膜组成。
②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植物细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1)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3)溶液浓度高,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多,水分子浓度低;溶液浓度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少,水分子浓度高,故渗透作用中水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与自由扩散中水从水分子浓度高一侧运输到浓度低的一侧并不矛盾。
练习:1.在生物实验中,有关渗透系统的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利用渗透系统能够验证渗透作用发生需要具有半透膜B.利用渗透系统能够验证渗透作用发生需要具有浓度差C.利用渗透系统能够观测到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D.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大小2.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
另一位同学想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继续进行实验时需要用到蔗糖酶和斐林试剂B.若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无砖红色沉淀、b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C.若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D.若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无砖红色沉淀、b管内液体遇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考点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实验设计1.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2)氧气浓度(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主动运输与O2无关)(3)温度练习:3.(2015·南京一模)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4.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A.不消耗能量的一定为被动运输B.消耗能量的一定是主动运输C.顺浓度梯度的一定为自由扩散D.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一定为协助扩散实验与实验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观察方法与应用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材料选择2.实验步骤3.应用练习:5.(2016·济宁模拟)将某植物细胞分别放在浓度为200 mmol·L-1和400 mmol·L-1的溶液中(溶质为小分子物质M),细胞吸收M的速率均为10 mmol·min-1。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考点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A.T2时物质A开始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T1时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的渗透 压,而T3时相反
C.O-T1时细胞体积的变化量与原生质体的变化量 相等
D.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可能 与红细胞无法吸收Cl-和NH4+有关
解析:甘油、乙醇、丙酮的运输与膜上载体蛋白的 数量无关,A错误;乙醇和丙酮溶液中红细胞吸水的速
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B正确; 红细胞对各种物质 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处于氯 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说明红细胞吸收Cl-和 NH+ 4 的速率较慢,D错误。
解析: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 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即H+含量增加, 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 确;对比②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 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 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 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 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
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 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 苗”现象,D正确。
答案:A
3.(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 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 运输
山东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基础集训含解析
第二单元细胞的生存与增殖专题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考向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渗透作用(1)考查内容:一是通过对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如2020山东,3的C项);二是通过图解或表格比较、判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查考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能力;三是通过模型建构过程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命题规律:命题时常常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或结合物质运输模型,用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所学知识点。
(3)命题趋势:预计在2022年高考中,试题将聚焦在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这一视角,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解细胞是如何运输物质以满足自身需求的(1)归纳记忆常见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和判断方法,建立起生命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运用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比较各种跨膜运输的特点,构建外界因素对物质运输影响的模型,加深对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
(3)分析质壁分离和渗透作用的应用等有关问题,培养利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并学以致用的习惯水分进出细胞的原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影响因素物质进出细胞的判断【真题探秘】命题立意①命题特点通过几种可能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查渗透作用这一核心概念,试题设计既有知识点的综合,也有知识点的延伸和迁移。
②核心素养试题通过实验分析考查科学探究素养中的结果分析、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演绎与推理等要素。
解题指导①审题关键题干所给的关键语句是“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这说明叶细胞与外界溶液只进行水分子的渗透作用,从而将考查点固定在“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上。
②易混易错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也就是渗透压,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必备知识①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失水量和吸水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专题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生物膜的特点
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 功能特点:
生物膜的特点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反映该特点的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实例有 ( )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蛋白质不能通过细胞膜 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水分子能够自由进出细胞⑤ ④水分子能够自由进出细胞⑤细胞融合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 . 具有选择透过性 . .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其特性是: 其特性是: 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 水分子自由通过, 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 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则不能通过。 则不能通过。
复习要点二: 复习要点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亲水头部
列表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载体 能量 实例
O2、CO2、水、 甘油、 甘油、 苯、乙醇
高 低 高 低 低 高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ATP 需要ATP
葡萄糖被红 细胞吸收 小肠上皮细 胞吸收K 胞吸收K+
三种运输方式曲线
运 输 速 度
运 输 速 度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成熟的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 植物细胞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小结
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细胞壁, 1、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细胞壁,结 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没有细胞壁, 如果没有细胞壁,细胞就会像红细胞一样会持续吸 水直到涨破细胞膜。 水直到涨破细胞膜。 质壁分离的“ 分别指? 2、质壁分离的“质”、“壁”分别指? 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细胞壁 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什么?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什么 3、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知识点讲解专题2-3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2-3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考情分析】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3.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通过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特点,理解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通过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核心素养分析】生命观念: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科学思维: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归纳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特点;模型与建立:建立渗透作用的实验模型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社会责任:根据渗透作用和物质运输的原理指导灌溉和施肥【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易错辨析】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a.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b.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生物大分子通过。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①原理②现象a.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019年高考大二轮复习第3讲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课件(生物)
[解题策略]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及影响因素类试题解题策略
(1) 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类试题的难点往 往在于运输方式的确定,故总的解题策略为:首先要分析物质的 本质(是脂溶性物质、离子、小分子还是大分子颗粒 ),其次分析 所需条件(是否需要载体、运输动力来源是能量还是浓度差等 ), 最后根据定义、运输特点确定运输的方式。
[解析] 质子泵能催化 ATP 的水解, 说明质子泵具有酶的作 用,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 正确。H 是逆浓度梯度进入 胃腔的,且需要消耗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说明 H+进入胃腔的 方式是主动运输,B 正确。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 pH 约为 1.5,因 此,H+维持胃腔酸性环境可使胃蛋白酶保持较高活性,C 正确。 K 是逆浓度梯度进入胃壁细胞的,属于主动运输;是经过通道蛋 白顺浓度梯度进入胃腔的,属于协助扩散,D 错误。
[答案] B
考向 2
考查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洋葱根尖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对氯离子的吸收速率
不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 1 可知,当氧浓度为零时洋葱根尖细胞不可以吸收 氯离子 B.由图 2 可知,温度可影响洋葱根尖细胞对氯离子的吸收 速率 C.由图 3 可知,光照强度对洋葱根尖细胞吸收氯离子无影 响 D.由图 4 可知,载体数量可以是限制洋葱根尖细胞吸收氯 离子的因素
答案: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 择性而采取的生产措施。若长期在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会因 土壤缺乏某些矿质元素而造成减产。
问题 2: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吗?为什么?
答案:会。因为温度会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从而影响细胞 膜的流动性;另外温度还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能量的供应 进而影响主动运输。
高三生物专题三 细胞的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新课标 人教版课件
二、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装置
2006-08-18
三、质壁分离与复原
1、内部原因: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 层的伸缩性较大。
2、外部原因:与外界溶液浓度有关。
3、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因没有细胞壁所 以不发生质壁分离。
4、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2006-08-18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需要
葡萄糖进入小 肠上皮细胞, K+、Na+等
2006-08-18
四、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胞吞作用
2006-08-18
四、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胞吐作用
2006-08-18
四、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1)载体:①载体有饱和现象 ②载体有专一性 (2)能量:凡影响到细胞内能量代谢的因素,都
复原
要求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 大纲中的: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2006-08-18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的两个条件:① 半透膜 ② 半透 膜两侧有浓度差
2、表现出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浓度低 → 浓度高
3、原理: ①渗透压:π=cRT,其中c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R是气 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②浓度高的溶液渗透压大,浓度低的溶液渗透压小,水 分子由渗透压水往渗透压大的方向移动。 ③水势:水总是由高水势处自发流向低水势处,任何溶 液的水势比纯水低。溶液的溶质越多,溶液的水势越低。
高三生物复习
专题三 细胞的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2006-08-18
课程标准
1. 3 细胞的代谢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一辅导讲义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表皮.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
显微镜等。
〖3〗方法步骤:
⑴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⑵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⑶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重复几
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⑷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及细胞大小变化(基本不变).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⑸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⑹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基本不变).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①具有大液泡②具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①内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②外因: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液浓度
5.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有两种:
⑴吸胀吸水(未形成大液泡)如:干种子和根尖分生区细胞
⑵渗透吸水(具有中央大液泡)如:根尖成熟区细胞
6.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⑴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且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 .可以说细胞膜和其他
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⑵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7.比较几组概念:
①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②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③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鸡蛋的卵壳膜等)
④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
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8.质壁分离能说明的问题:判断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内外的浓度以及细胞膜的伸缩性。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要点总结: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人物依据结论或假说
19世纪末欧文顿凡能溶于脂质的物质,必不能溶于纸质
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分离分离并析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把红细胞膜中的脂质提取出来,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
恰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红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
的两层
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在荷兰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推
测脂质的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双分子层模型”细胞膜是由双层脂质
分子及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质构成的
1959年罗伯特森电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一亮一
暗三层结构
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
质三层结构构成
1970年人属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文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
②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液体.具有流动性 .
③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
④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
3.细胞膜外侧的蛋白质分子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要点总结:
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⑴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⑵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2.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3.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跨膜运输方式比较:
4.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 动植物 和 微生物 细胞中.保证了 活细胞 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主动选择 吸收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 .排出 代谢废物 和 有害物质 。
5.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①载体 ②物质浓度 ③氧气浓度 ④温度
6.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 胞吞作用 进入细胞.通过 胞吐作用 排出细胞)
胞吞(内吞)
胞吐(外排)
条件 细胞摄取或排出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方式
原理 生物膜的流动性
特点 物质通过小泡转移,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
方向 细胞外→内
细胞内→外 实例
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白细胞吞噬病菌等
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四、 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一定浓度范围内,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速率不再随物质浓的增大而加快时,主要是因为细胞膜上运输该物质的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主动运输还可能受细胞内能量供应的限制。
(3)温度
比较项目
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举例
备注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O 2、CO 2、水、乙醇、
甘油、脂肪酸等
只能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被动
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消耗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等
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
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能保证
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 的
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要害的物质
小结:
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结构功能(物质交换)
具有
导致保证体现
运动性流动性物质交换正常选择透过性
成分组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决定了由它们构成的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把相应的物质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到到另一侧。
由于细胞膜上不同载体的数量不同,所以,当物质进出细胞时能体现出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的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
可见,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生理特性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方能体现出来。
1、细胞膜流动性的实例:
①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②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
③白细胞吞噬细菌;
④胞吞与胞吐;
⑤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
⑥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
⑦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
⑧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如人鼠细胞融合);
⑨兴奋在突触的传递。
2、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都是对细胞膜的描述,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膜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
②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